国师之道[] 作者:请叫我低调君

    她一字一句地说着,万籁俱寂,没人搭理。楚离郁闷了,“大概就是这么个说法。”差点没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楚离心想,难怪那些高人大德们钟爱这句话,实在是这种解释需要庞大的知识系统支撑,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只是寻常的解释,必须得是具备这个知识系统的人才能明白这些理论点。一般人的话……难道要从最基本的立论基础开始说起吗?那得说到什么时候……何况就算把话说尽,这还需要看个人的思考和领悟。果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包容宽待之心,向有心于此的人善意点拨两句。倘若此人真有悟性,那便是后话了。

    她当初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时,分清了一般和个别的概念指称,点透了这点,从而在其他以此为基础出发的观念上一通百通。那些思维的角度确实很绕,但是也让人拍案叫绝,十分精妙。可令楚离不满的是,无论是成公还是别的老人家,在想通了这个关节上的问题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总想着要修仙修道……她根本不相信神鬼之说。

    虽然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对于这种倾向于精神发散的仙佛之说,楚离不以为意。因为炼丹,她闲着没事翻阅前人遗作,前人就有不信鬼神之说。她比较喜欢这个。对于虚无缥缈纯以想象力织就的神佛理论,楚离嗤之以鼻。

    她话音落下许久,没人做声。老半天才有僧人道,“一……一派……一派胡言……”

    “那你倒说说我哪里胡说了?”

    那人道,“我们不必多此一举去验证真假,因为这都是佛已修成正果的真谛,我们只需要照着做就好了。”

    “就是说,你们不求自己到底明不明白正确与否,只一径断章取义地盲从?”楚离沉了脸色,“所以你们就鼓励老百姓烧身成佛,杀身成仁,割肉喂鹰,自戕自残?”

    “神佛自会保佑我们的!”又一人固执道。

    “呵,”楚离冷笑,“神佛会保佑你,是吗?”她几步逼到那人面前,刷一下抽出一旁护卫的长剑递过去,“佛说割肉喂鹰,鲜血不留,伤口自愈,你现在割,让大家看看神佛会不会保佑你鲜血不留,伤口自愈。”

    那人变了脸色,嗫喏不语。

    “佛说烧身成佛,不知疼痛,肉身超脱,现在,”楚离看向台上左右各十人,“你们谁敢举火把自烧,不觉疼不喊痛?”

    众人哑口无言。

    他们的狂热或许可以让他们自残自戕,但不能让他们没有疼痛。

    楚离恨声道,“你们自己愚蠢,还要迷惑百姓,造孽深重还想成佛?”

    她声声讨伐,字字珠玑,声音传遍整个清凉峰。

    皇帝拓跋焘眸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他眼神示意崔浩,嘴角噙了一丝笑意。

    崔浩悠悠起身上前,引得众人目光都投向了他,遂朝楚离走去,并高声道,“楚离,乃是我师父寇天师以通天彻地之能请来的高人,以佑我大魏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先师证大道而去,特地请来楚离为下任国师。昨日祭祀之时,已得天子首肯,本官代宣皇上旨意,从今日起,楚离即为大魏国师。”说着屈膝半跪在楚离面前,“参见国师!”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

    这时皇帝拓跋焘站了起来,走到楚离身边,大声道,“今日起,朕自当凡事询问国师,请示天命,使我大魏子民永世安康。”

    文武百官顷刻间随着崔浩跪在了楚离和拓跋焘面前,山呼万岁,“参见国师,吾皇万岁!”

    百官都已经跪下了,在场数千众人谁还敢站着,顿时整个清凉峰上还站着的,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楚离,和笑地意味深长的拓跋焘。

    万顷碧松,云雾缭绕,山峭崖陡,天远地阔。

    楚离放眼望去,仿佛整个天下都臣服在了她的脚下。那一刻心中的震动几乎让她昏了头。她愣愣地站着,久久不能回神。

    直到跪在拓跋焘一侧的上谷公主偷偷拉了拉她的衣袖,楚离才回神过来。拓跋迪额上都是冷汗,无声做着口型,“跪下。”

    楚离心中一抖,连忙跪了下去,“民女谢陛下隆恩。但是……”她刚想说不做国师,上谷公主连忙捂住她的嘴。

    拓跋焘眼神变了变,却笑着说,“爱卿如今已为大魏国师,可自称微臣。”

    “我……”楚离还想说话,她只想能赢得这场口水战保住性命,然后赶紧回家。她并不想一个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又压抑的地方做国师,她想回上洛郡,然后再也不乱跑出来了。

    “你这个时候忤逆父皇的意思,就是大不敬,要诛九族。”上谷公主贴在她耳边,压低声音说罢,楚离冷不丁一激灵,再不敢多说。

    拓跋焘令众人平身,带着崔浩等一干大臣起驾回宫。

    只有上谷公主还留在原地。楚离问,“公主,咱们什么时候可以走?”

    拓跋迪摇了摇头,“你的辩法还没完。”

    “……”

    果然还没完。在昭告天下楚离成为新任国师之后,清凉峰反倒来了更多人,每日都有百姓、修行人前来和她论道。竟然一直持续了半月之久,楚离筋疲力尽。尤其是发现,大多数人都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而且也不在乎懂不懂只是单纯地想听她说话之后,楚离简直生无可恋。

    眼见着就到了小年夜,楚离才终于可以离开清凉峰。然而她还没刚刚回到国师府,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粗衣僧人,含笑站着迎她,“施主,可否容贫僧入府一叙?”

    ☆、第16章 【钗头凤】16

    楚离忍不住有些自傲。天哪,她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从那么多所谓高人的口水战中存活下来!楚离头一次觉得自己好厉害啊。

    所以看到门口那僧人时,她志得意满地将人请进了府中,吃饱喝足休息好才问,“不知道大师怎么称呼?有何要事?”

    那僧人却只是宽容地笑笑,“贫僧昙无成,特来拜会小国师。”

    楚离还不知道,因为她年纪小,百姓为了区别她和前任国师寇谦之,私下都称她为“小国师”。她打量着昙无成问,“大师可是来辩法的?”

    “非也。”昙无成笑道,“只是贫僧有些疑问,想来请教小国师。”

    楚离向来待人谦和有礼,遂请昙无成详谈,并道,“大师有话尽管说,小女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语中颇有得色。

    昙无成双手合十,“多谢小国师。”又问,“贫僧日前听小国师在清凉峰的妙论,实在佩服。只是不知小国师从何悟得如此高论?”

    “原也不全是我自己的东西,在上洛郡时时不时会有僧人来化缘做客,我在旁听了不少,也问了不少。”楚离想了想,补充道,“渐渐地就选择我认同的,觉得没有道理的就当听戏了。”

    “不知施主可还记得他们法号?”

    “法号倒是记不大清,”楚离皱眉,“他们不常来,来了也就胡乱说些话,没正经听他们说过自己的法号。隐约记得好像叫什么肇啊生啊,什么融的,还有些别的人,倒是不敢确定。不过近些年没见他们来过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昙无成念了句佛号,“可是僧肇、竺道生、道融?”

    “噫,大师你这么一说,好像就是这几个法号。”楚离惊讶道,“大师认识他们?”

    昙无成合掌笑了笑,“乃是贫僧同门。”

    楚离又惊又喜,立刻站了起来,恭敬道,“原来大师您和那些老人是同门啊。”虽然完全不了解那三位僧人根底,但是楚离从他们的言谈中也明显能感觉到其文雅气度,心中非常钦佩。

    她八岁起就跟着成公远居深山,所接触的人不超过上洛郡,对外界的信息了解非常少。生活的圈子里,人的才干学识都相差无几,她自幼跻身其中又不知世事,故而不知她身边人和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在她心中,大家都稀松平常,不过都是些普通人罢了。更甚者,她还讨厌成公等人谈仙论道以求长生。

    昙无成点头笑笑,示意她坐下。楚离想到昙无成是要“请教”问题的,顿时就有些心虚。她自觉自己浅薄的知识也就能和那些欺世盗名的自命“高人”说上两句,真要和僧肇、昙无成论,她始终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昙无成看出她的紧张,眯眼笑道,“小国师不必紧张,贫僧确实心中有惑,才来请教。”

    楚离不敢怠慢,坐定细听。哪料你一言我一语,楚离越聊越有精神。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痛快无碍的沟通过了,昙无成的学识见解果然和当初在上洛郡时遇到的人不相上下,楚离兴致盎然。两人不知不觉竟秉烛夜谈,待天际泛白,鸡鸣时两人还兴味不减。

    昙无成也大感酣畅,“阿弥陀佛,贫僧已许久未曾如今日这般畅快,小国师堪为良友!”

    楚离更是欢欣,“大师愿意和小女子做个忘年交,小女子求之不得!”

    “哈哈,”昙无成笑道,“我的师兄们恐怕都是你的忘年交吧?”

    楚离不好意思地吐舌,“这几年已经没见过他们了,心中甚为挂念,不知他们现下可好?”

    “嗯,”昙无成微笑着合掌,“阿弥陀佛,三位师兄已经涅。”

    涅……楚离心里一咯噔。这两个字听着好听,可实际意义却并不那么讨喜。她脸色一白,“……圆寂?”

    “正是。”昙无成始终面带微笑,楚离却不觉流露出哀痛神色,“怎么……这么……”

    “小友无须伤神,”见她竟哽咽,昙无成轻叹一声,“生死有命,三位师兄已化身成佛,小友该喜才是。”

    楚离垂眸,“大师你也相信仙佛之事?”

    听她这样问,昙无成顿了顿道,“贫僧往年曾听僧肇师兄提过,说有一小友,甚为聪慧悟性极佳,然性子执拗,业障不破,难道正是小友你吗?”

    “我不知道。”楚离摇头,“我从不信神佛。每次他们说到这方面时,我便没了兴致。”

    昙无成久久不语,半晌笑道,“小友且随缘。”

    楚离勉强笑笑,“这么些年没见,还以为他们一如过去一样硬朗,不料竟是阴阳两隔。我虽然不信仙佛,然而如今倒也希望真有此事,如此,便能让他们永存于世。”顿了顿,又问,“大师可是自己前来?”

    “还有同门慧严、慧观两位师兄弟。”

    “何不请他们也前来歇息几日?”

    “他们已先行离去,贫僧代为谢过。”

    “大师怎么说客气话,我是诚心诚意请大师多住几日。”楚离心下黯然。眼前的昙无成也是垂垂老矣,只怕今次一别再无相见日。

    “缘起缘灭,本是天理,小友无须为此伤怀,”昙无成眸中染了三分怜惜,望着楚离道,“小友小小年纪,已有如此造化,实属不易。贫僧今日既与小友有一面之缘,有两句话想送给小友。”

    “大师请说。”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地之道无穷尽,人有不能至,当虚怀若谷以求真智。”昙无成念了声佛号,又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切因果皆由自造,不可怨天尤人,小友日后不必为之自责。”

    第一句让楚离脸色大红。她可不正是因为赢了这次口水战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呢嘛!楚离想,要是昙无成大师和他两位同门上台发问,不过两三句话就能让她败下阵来。她能赢,不过是因为挑衅她的人不够厉害。或者更确切地说,真正大智慧者看得透其中利害便不争这浮名。这也是为何昙无成师兄弟三人只于台下静观并未当场责难的原因,他们这些大智慧者惜才爱才,知利害权衡,所以才特地私下来找楚离。

    第二句却让楚离似懂非懂。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因果自造、不怨天尤人,这个楚离明白,可是为什么让她不必自责呢?

    楚离心有不解,正要发问,昙无成却道,“小友不必多问,天机不可泄露。”

    “……”这句话简直是搪塞利器,楚离只好缄口。她暗自嘀咕,为什么总有这样好似知道什么却又什么都不肯说的人呢?虽然是高僧,可这点着实让人不好接受。装神弄鬼的作风,倘若不是昙无成确有大德,楚离一定把他当神棍。

    昙无成观其神色,不由莞尔。楚离看见这笑容,大有弥勒佛大肚容天下的气度,便只好笑叹,“我只是不喜欢这种说了不如不说的方式。”

    昙无成哈哈一笑,“小友当知,人心不古,欲壑难填,即便我们能够预知未来,却不能把握人心。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力趋利避害。而小友本该是方外之人,却被人心牵涉其中,贫僧不忍,故有此忠告。”又道,“万般法相,各有其理,可知而不可言。小友只要问心无愧,便足矣。”

    “多谢大师提点,晚辈定当顶天立地,绝不负人。”楚离作揖相谢,昙无成扶住她,“贫僧也该告辞了。”

    楚离苦留不住,只得送他离去。

    其时晨光普照,万物乍然生辉。楚离目送昙无成消失在视线里,在这熹微中久久伫立,心中似有千结万丝,却理不出头绪。

    远远地看见昙无成回头,朝她合掌施礼,楚离也双手合十,恭送他离开。

    隔得太远,她听不见昙无成那声仰天长叹。

    “我佛门当有此浩劫,惟愿小友能帮扶一二,少些杀孽。”

    ☆、第17章 【钗头凤】17

    刚万分不舍地送走昙无成,国师府里又来了人。

    不过这次来的人,可就没有昙无成那样让楚离欢喜了。因为来的是个宣旨太监,召楚离入宫觐见。还送了官服来。

    楚离一看,这官服也真是奇特,竟是一身藏青的锦绣道袍。楚离嘴角抽动,她又不是道长,穿什么道袍啊。

    楚离不愿意穿。她早饭还没吃呢,就让她换官服上朝,心里是一千一万个不乐意。更何况,原来也没见寇谦之穿什么官服啊。宣旨太监等得久了,不由得催了两句,楚离只当听不见,慢慢磨蹭就是不理。她对皇宫可没什么好感。

    等到东边日头大亮,楚离才正正衣冠,慢慢踱步晃了出来。宣旨太监一看,心里老大不开心。这个小国师竟然还没换衣服!可他也不敢再耽搁了,要是再让楚离回去换衣服,指不定得换到什么时候呢。只怕到时候早朝都下了,那时皇帝怪罪下来,他可担待不起。索性由着楚离去,反正不穿官服,有罪的是楚离又不是他。

    朝堂之上,拓跋焘一眼看见仍旧粗布麻衣不改的楚离,脸就阴沉下来。楚离离得远,又不能正眼看皇帝,自然就看不见他神色。文武百官却是偷偷瞄着皇帝脸色呢,满朝文武本来就对楚离着装不满,如今看见皇帝神色,心中无不暗自嘲讽。这无知贱民,怎可堪当国师大任!更何况还是个女人。就只等着皇帝发怒,让这个小姑娘吃些苦头离了这里。

    哪料拓跋焘阴沉之色只是一闪而过,竟对楚离笑道,“国师免礼,怎么这样就上朝来了?”

    楚离道,“启禀皇上,民女……微臣看那官服,竟似道教着装。可微臣既非道教中人,怎可穿它门中服饰?所以没穿。”

    群臣哗然。

    拓跋焘问,“爱卿不是道教中人?”

    “自然不是。”

    “那也当不是佛门中人。”

    “也不是。”

    拓跋焘顿了顿,“可是出家人?”

    “算不上。”

    一番问下来,群臣议论纷纷。

    高平公李顺李尚书道,“皇上,以女子为国师,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何况这小女子又非出家人,何德何能堪为国师?”深受皇帝宠爱的尚书一开口,朝中大臣立刻分成三派,不少人跟着李顺进谏,“请皇上三思!”

    拓跋焘没说话,一旁东郡公崔浩崔司徒上前一步道,“李尚书此言差矣。楚离年纪虽小,然则月前清凉峰辩法,文武百官所共见,敢问诸位有谁能与她一辩?女子之身又何妨?李尚书博学多识,岂不知,殷商之时女将军妇好上阵杀敌,不输人后。东汉有女史班昭,世人尊为‘大家’,汉和帝多次召入宫中为皇后和贵人之师,邓太后临朝后,她还曾参与政事。女子只要有才德,哪里输了我们这些儿郎?”崔浩又转而问楚离,“何况国师虽非出家之人,但必是方外之人。下官所言,是也不是?”

    看起来这个崔浩像是在帮自己……楚离想了想,答道,“是。”

    崔浩满意地笑了,对皇帝说,“皇上,国师一职,应为天下之师,解天下之惑,却并非只有出家人才可担此重任。楚离是寇天师延请的方外高人,又是天师认定的国师,出任国师乃是顺理成章,再合适不过了。”

    咦……楚离听着奇怪,竟然说她是寇谦之认定的国师?难不成这是拓跋迪为了给自己洗脱罪名糊弄了崔浩?楚离抿唇不语,心想一定是这样。不然,怎么能洗脱自己的嫌疑呢?多亏了拓跋迪。只是不知道寇谦之到底怎么样了。

    崔浩说罢,也有一小波人跟着道,“皇上,崔司徒言之有理。既然是寇天师认定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还有一些人始终不说话。连楚离都看出来了,这文武百官不是以李顺为首,就是以崔浩为首,剩下那些大概是中立派。

    李顺道,“没想到崔司徒不仅人长得像女人,连心地也都向着女人呢。”

    崔浩脸色立变,“李尚书什么意思?”

    “好了!”皇帝拓跋焘及时开口,“两位爱卿不必再争,你们本是姻亲,该和睦亲爱才是。”

    李顺和崔浩二人停止争辩,脸色都不大好看,只得答道,“谨遵皇上教诲。”

    拓跋焘又道,“至于楚离出任国师,朕圣旨已下,不容更改。”顿了顿,接着说,“楚离之能,诸位爱卿冬祭之时,已亲眼所见。这无须再议。楚离,”拓跋焘转而问她,“你既然非佛非道,那么师从哪方?”

    楚离想了想,“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该是出自道家。但对我来说,只是倾向于道家。实际上,诸子百家皆有可取处,我主张海纳百川。”

    一时朝堂俱寂静。

    直到崔浩深深看她一眼,意有所指地道,“国师胸襟,非我等能及。只怕有些俗人自以为是,还以为国师不堪此任。”

    李顺如何听不懂他话外音,怒哼一声。

    拓跋焘哈哈大笑,“好,国师有如此胸襟,是我大魏之福分哪!”又说,“朕看辩法之时,国师似是对佛门有诸多不满呀?”

    “唔,”楚离虽然直觉这话问得有点蹊跷,但她初涉朝堂,又不经世事,不知此话深意,只如实道,“并非如此。”

    “嗯?”拓跋焘没料到她否认,眼神有些凌厉起来。

    楚离不为所动,只自顾说,“皇上,我反教不反义。”

    “什么意思?”

    “就是我反对教派,但不反对佛经。”楚离直言不讳,“道教也是如此。我反对道教,但不反对道教经典。”

    “这却是为何?”

    “皇上,无论佛道,它们各自的经义都非常精妙,乃不可多得的大智慧,理应继承发扬光大。”楚离沉声道,“但是,聚众成教却是大大不该。就如佛教,当今天下,百姓十之七八都入了佛门,如此一来,天下人无论懂与不懂、能与不能,都聚在一处,不事生产,只求佛问道,这天下焉能不毁?”顿了顿又说,“再者,佛教享有种种特权,大肆圈地占田,已俨然成为蕞尔小国,僧徒骄奢淫逸,误导百姓,哪有半点求真求智的样子?挂羊头卖狗肉,还白白侵占天下良产,岂不可恨?”

    她直抒胸臆,刚正不阿,正中拓跋焘下怀。拓跋焘隐去唇边笑意,神色严肃道,“国师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该如何处置呢?国师可有高见?”

    “高见谈不上,”楚离全无半点心机,旁人问什么她就答什么,根本没注意到朝堂上大臣们已经噤若寒蝉,视她如眼中钉肉中刺,只自顾答道,“皇上,这天下佛教猖獗,却佛不是佛,人不是人,人神不分,佛魔不分,绝不能再放任。微臣以为,应当严格控制寺庙和僧侣数量,不能任由其大肆发展。不然,再这样下去,只怕天下尽是佛门,再无百姓。民生尽毁矣!”

    良久,拓跋焘一声长叹,竟流下泪来,“国师所言甚是!朕糊涂,竟不知其中利害,险些毁了我大魏百年基业,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楚离一下看傻了眼。怎么的,这还把皇帝说哭了?

    “众爱卿,国师所言,你们也听到了,可有异议?”拓跋焘脸上泪痕未干,哽咽着问文武百官。

    这种情形下,谁还敢说个“不”字。

    崔浩接道,“皇上,国师所说,句句关乎家国社稷,理当尽数奉行!”

    后面随即不少人跟着崔浩进言,“望皇上纳谏!”

    拓跋焘含着泪眼望了一眼李顺,李顺一哆嗦,连忙跪下,“国师所言,句句在理,臣请皇上纳谏!”

    李顺都跪下了,立刻文武百官跪成一片,“请皇上纳谏!”

    “……”楚离一头雾水。怎么这会儿没人打击她了?她有些茫然地环顾了跪着的百官,又看向拓跋焘,竟见皇帝一脸满意的神色,“既然这是众卿家众望所归,又是国师亲谏,朕焉有不从之理?好了,都起来吧,即日起,就按照国师的谏言,控制寺庙和僧侣数量。”说着顿了顿,“详细的,等退朝后朕裁定拟旨。”

    楚离又道,“皇上,如果这样的话,还有一件事。”

    “国师请说。”拓跋焘似乎恨不得她多说点。

    楚离心里觉得奇怪,一时也搞不清缘由,只好说自己想说的,“百姓入佛门,多因税务繁重,不堪重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佛寺人数众多的问题,还请皇上减轻赋税,与民休养生息。”

    拓跋焘顿了顿,“国师一心为天下苍生计,朕岂能辜负国师一片心意?这样吧,”拓跋焘道,“今日国师所说,朕都着人拟旨实行。另外,寇天师在时,朕奉他为天师,特许他不称臣,不过天师自谦,素来以微臣自称。朕观楚国师似是不喜这等称谓,那么也免了吧。”

    满朝文武都听着楚离一会儿“微臣”一会儿“我”的换,极为不悦,只觉得她实在是无知贱民不通宫廷礼仪。却没想到皇帝竟然对她如此厚待,居然可以像前任国师一样免称臣,顿时群臣寂然,看向楚离的眼神立刻不一样了。

    ☆、第18章 【钗头凤】18

    退朝后楚离还是云里雾里的。

    这头回上朝上的,跟看戏似的。楚离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她又想不通其中利害关节。还没刚出大殿呢,身后呼啦围上一圈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楚离一下懵了。她刚听见这人说了点,那边又有那人说话,这么多人一起说,杂乱无章的让楚离觉得脑子不够用。不过她看看这些说话之人的神色举止,好歹是明白了,估计都是在说些奉承话。楚离木着一张脸,不知该如何应对。她虽然不惧与上千人谈佛论道,但对于这种明显不知真情假意的人情应酬,显得乏力而又无措。

    于是只能木着一张脸,万年的面瘫脸此刻发挥了极致的作用――安神。

    百官见此情景,只觉得这个小国师不知礼数,心里更加不喜欢她了。可是这表面功夫又不能不做足,一个个仍然满脸堆笑的夸赞不休。

    直听得楚离双足攒动,都有点想逃了。

    耳边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围在楚离周围的声音顿时弱了下去,楚离转头就看见高平公李顺歪鼻横眼地斜睨她,五官就凑成了俩字――不屑。原本正在讨好楚离的官员,一见这情形,连忙低头告辞,眨眼的功夫就鸟兽散去。楚离大大松了口气,看看高平公的神情,忍了忍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

    高平公闻得这笑声,两条眉毛顿时拧做一团,眼睛里透着深沉的光芒冷哼一声,和楚离擦肩而过。

    楚离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还是不由莞尔。她才不在乎被无关紧要的人看不起,甚至这姑娘尤爱看这种人情绪波动。她心如磐石,铸就了铜墙铁壁,旁人伤不到她。所以她才能始终不卑不亢,上不谄媚,下不欺民。

    “国师在笑什么?”

    楚离闻声抬头,不知何时崔浩站在她身侧,眸含笑意饶有趣味的看着她。

    “崔司徒。”楚离拱手作揖,“刚才在殿上,多谢崔大人。”

    “嗯。”崔浩道,“李尚书看你不顺眼,日后势必要为难你,你要小心。”

    楚离看了她一眼,“……崔司徒看我顺眼吗?”

    崔浩一愣,哈哈笑了两声,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楚离,要想做好一个国师,只有仁心是远远不够的。”

    说罢,悠然踱步而去。

    “可是,我并没有做好一个国师的打算。”楚离望着崔浩的背影,默默道,“只求快点找回寇天师,好让我离开。”

    但是在这之前,就让她安安静静地做个所谓的国师好了。最好谁都不要来打扰她,让她孑然而来最后也能孑然而去。

    ===========

    拓跋焘在御书房着人拟旨,内侍见他龙颜大悦,不由得胆子大了几分,低声道,“皇上,那个新国师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嗯?”拓跋焘满意地御笔拟旨毕,噙着深深的笑意,“就是要不知天高地厚才好。”他又看了一遍圣旨,笑道,“好,还是年轻好。满朝文武不敢说不愿意说的,朕的国师都敢说,好!好!哈哈!”

    “崔大人难道也不敢说?”内侍很是不解。

    拓跋焘冷笑,“崔浩那个老油条,历经三朝,会明哲保身的很。什么能说能做,怎样恰到好处的捧摔,他都拿捏十分准。指望他,哼!”言语中甚是不满。

    内侍答,“那不还有李尚书吗?李大人和崔大人又是姻亲,可算是一家人……”

    “呵呵,”拓跋焘阴阴笑了声,“一家人,倘若他们是一家人,朕早除了他们了。”

    吓得内侍一哆嗦,再不敢多言。

    拓跋焘看他一眼,“怕什么?朕不会跟你们这些人计较。也就你们这些一无是处只会伺候人的太监能陪朕聊两句了。”

    内侍忙道,“是,皇上说的是。奴才们能伺候皇上,是天大的福分。”

    “去宣旨。”

    内侍领了圣旨前往尚书李顺府邸。

    李顺接了圣旨,脸色愈发阴沉。嫡妻问,“大人,怎么了?”

    高平公冷笑,“小子命不久矣。”

    “谁?”

    “国师。”高平公不屑的吐出这两个字,嫡妻一惊,“大人何出此言?听说这个小国师可是方外高人。”

    “高人?”高平公捏着圣旨扫了嫡妻一眼,“小小年纪,纵有几分才能,又如何比得上崔浩那个匹夫?”

    嫡妻道,“大人不是素来看不惯崔司徒?”

    “哼。”高平公道,“老匹夫仗着有些许本事,搏尽天下清名,也不过是个趋炎附势之辈。”

    谁不知道东郡公崔司徒是出了名的神童才子,玄象占卜无一不精,随军出征屡建奇功。虽然崔司徒的弟弟娶了高平公之女,硬生生比高平公矮了一辈,但在天下人眼中,高平公李顺远远比不上东郡公崔浩。崔浩年轻时就是雌雄莫辨的美男子,才貌皆属上上品。高平公却只是能征善战而已,相貌虽然也算上乘,但不过如同百官一样五官端正,风姿威仪,跟崔浩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如今两人都年过半百,崔浩还是个不老美男,高平公却已经鬓染白发,两人站一起,高下立现。高平公由来就看不惯崔浩,如今更是不喜他。一个娘娘腔,处处压他一头就算了,还总是跟他作对。姻亲又如何?高平公极为厌恶崔浩,如同崔浩不喜他。

    嫡妻讷讷不接话,怕高平公发怒,只好转移话题道,“如今有了那小国师,听说也是才貌俱佳的人物,大人何不多走动走动,免得被崔大人占了先。”

    “呵,”高平公不屑地勾唇,“什么小国师,不过被推出来做耙子的替死鬼罢了。”

    “哎,此话怎讲?”

    “寇天师离开,按理说,最有资格担任国师的人,除了崔浩那匹夫再无第二人选。”高平公不满的说,“皇上宠信那妖道,老匹夫又会些妖术,还是寇天师的亲传弟子,天下百姓又信服他,由他来继任国师才是最合理的。可是,偏偏不是。反倒不知道从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国师之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请叫我低调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请叫我低调君并收藏国师之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