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第44节
“哎呦,太贵太贵太贵!吃不起吃不起!”那些人口里只喊贵。
喊完了却又问罗大娘:“你这卤水今日便卖些与我吧,我拿回去给家里那几个下饭吃。”
“我这卤水也贵。”罗大娘玩笑道。
那些街坊一听就乐了,心道这小娘子可以啊,挺会开玩笑。
“明日咱这食铺开张,但凡是买够十文钱以上的,都送一块枣豆糕,二十文送两块,三十文送三块。”罗大娘这时候又说了。
大伙儿一听,原来明天要搞活动啊,那他们还是留着明天买吧。不过也有一些个实在嘴馋的,死活今日就要买了这卤水回去吃,罗大娘无奈,只好又取了一些卤菜出来给他们分了吃,这才把人给打发了。
第二日天未亮,便有木匠送了菜牌子过来,这是罗大娘前两日与他定的,言是开张之前必定与她们送来,这时候果然就送过来了。
二娘几个合力将这些菜牌子挂在了柜台上方的横木上,只见那上面写的有:卤羊蹄,卤猪脚,卤猪耳朵,卤猪肚……卤菜后面是坛子菜,那上面写的有:红焖羊r_ou_、东坡r_ou_、东坡肘子、陶罐ji……
另外又有各式凉拌小菜,面点便只有两样,饺子与枣豆糕,不过那饺子里面又有各种馅料,做成菜牌子也是长长的一小溜。
待那吉时到了,马氏客舍便开张了,今日头一天开张,平日里与马家关系好的,都来捧场了,虽然没有爆竹和花篮,整个场面却也是热热闹闹的。
昨日在大娘她们这里吃过卤味的,今日一早便都来买,十文二十文的,花起钱来半点都不带手软的,罗大娘一边卖着,一边也觉出这长安城与西坡村的许多不同来。
待卖过了街坊四邻这一波,生意就有几分冷清下来,大娘探头往外边看了看,外头正下着大雪呢,坊间街道上也见不着许多人影。
“大娘可是心急了?”一个街坊与她开玩笑道:“莫急莫急,这时候西市那边还未开市呢,待过了午时,西市那边开市以后,我们这边才会跟着热闹。”
“待到了晚上,咱这个坊里头那些大郎君小郎君们就都出来喝酒了,那时候街道上人也多些。”一旁又有人拍了一文钱在柜台上:“再给我拿一个卤串。”
一文钱一块的枣豆糕他们是吃不着了,一文钱一个的卤串却是不限量供应。
这阿姊食铺的卤串,看那竹签子约莫快有一尺长,签子上还满满当当地串着各种下水豆腐干还有菜蔬,一大串才卖一文钱,寻常小娘子只要食量不太大的,吃个两三串便也饱了。这大冷的天,来这里买两三个卤串回去下酒,也是再好不过。
大娘她们这边的买卖做得顺当,在马家客舍里边,这时候同样也是其乐融融。
这马氏客舍的一楼与寻常客舍并无什么不同,都是在厅堂四周砌一圈火炕,炕面上摆了炕桌与坐垫,就是他家这厅堂看起来显得格外宽敞透亮一些。
这一楼的厅堂是什么人都能进,什么人都能坐的,二楼就不一样了。那二楼的整体装修风格与罗用先前向马氏兄弟展示的那一间屋子十分类似,水泥屋子搭配原木色调的家具,还有大批量的鹅绒制品,只不过他家这些鹅绒制品都不是用的白色绢布,而是染了烟灰色。
这时候只见这二楼厅堂之中茶烟袅袅,琴声悠扬,前来给马家人捧场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裹着一身烟灰色的鹅绒寝衣,歪坐在那软绵绵的鹅绒软榻之上,说话饮茶,好不惬意。
今日天气这般冷,这些人还非要开了窗户赏雪,他们身上裹着那柔软厚实的寝衣,自然半点都不觉冷,可苦了那些跑堂的,还好今日人多生意好,来来去去跑上几趟,身上便也有了热意。
“这寝衣穿着着实是舒服啊,你说这里头装着什么来的?鹅绒?待我回去了,也叫他们给我做一个这样的。”有人觉得这鹅绒寝衣着实很好,就打算自己回去以后照着做一件。
“这方圆百里的鹅绒都被我家收得差不多了,我看你应是做不成这寝衣,想穿了还是来我这里吧。”马老爹笑眯眯说道。
“你这里太贵,一个茶座费都要收去多少钱,再说你这寝衣穿来穿去的,到最后不都成了别人穿过的了嘛?”对方却道。
“你看到袖口那几个小扣子没有?”马老爹说道:“那便是换洗用的,我们这里的寝衣,绢布外套都是一客一洗,里面的鹅绒则是一月一洗,绢布与鹅绒若是旧了,便会及时替换,你下回无论什么时候再来,这些寝衣肯定还是跟新的一般。”
那人听闻,叹了一口气,在心里暗暗道一声好是挺好,就是太贵,然后又问:“你怎就能想出这般物什?”
“如何是我想出来的。”马老爹笑道:“此乃离石罗三郎妙思。”
对方一听,也是奇了:“那罗三郎因何会想到用这鹅绒来做寝衣?”
·
离石县,西坡村。
罗三郎这时候正向白以茅那几个推销自家的鹅绒寝衣:“……我跟你们说,这东西现在在长安城肯定已经火了,你们现在买了寄回家去,家里人肯定高兴,别心疼钱,只要耶娘翁婆都高兴了,零花钱又何愁没有呢……”
第190章 寝衣赏雪
事实上罗用说得也没有错,就在马氏客舍开张以后没多久,长安城中便掀起了一股鹅绒寝衣鹅绒枕头的热潮。
一时间长安城中鹅绒价格飙涨,马家人先前囤积了不少鹅绒,这时候略略出手一部分,便也挣回来不少钱财,先前因为盘下这一间客舍而显得有些紧张的经济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买不到自己所需数量的鹅绒,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白家那边竟然收到了一批从离石县送来的鹅绒寝衣,乃是白以茅派遣他们家中的仆从骑着马一路送过来的。
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白家阿翁还挺不高兴,认为白以茅那小子定是还没有学乖,看来他二叔还是太娇惯他了,这大冷的天,竟然让仆从跑一千多里地就为了送这么一点东西,那马氏客舍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不就是一些用鹅绒填充的枕头寝衣之类的物什吗,又能稀罕到哪里去。
“孙儿也是有心,你也莫要处处寻他不是。”家里头的这些个女眷,都还是很疼爱白以茅那小子的,尤其是他奶奶。
“便是叫你们给惯的。”老头子也是有几分气不顺,整日在朝中被人呛声也就算了,怎的回到家中还要受家里这口子的埋怨,他不过是想管教管教自家孙儿,这还不行了?
“便是这些物什了吧,拿来拿来,与我看看。”老太太还懒得搭理他,见奴仆们抱着几样物什进来,连忙就说了。
那几个奴仆连忙把东西捧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伸手拿了一个过来看,这就是一个小布包,颜色是粉嫩嫩的红,拆了布包再一看,就是一个被彩色细麻绳捆得整整齐齐的小方块,也是粉红色的。
“你们帮我把这绳子解了。”老太太年岁有点大了,眼神不太好,这细细的一道一道的绳子,她瞅着都有点眼花。
“喏。”旁边一个婢女走上前来,伸手将那小方块上边的彩色麻绳一道道解了,只见那原本被捆得只有方方正正约莫两三个巴掌那么大的一小块物什,竟然一点一点变得鼓胀起来,待那些绳子都解完了,那物什登时就变成好大一堆。
“哎呦……这便是鹅绒了吧,着实又蓬又软。”老太太爱不释手地牵起那件鹅绒寝衣的一条衣袖看了又看,光看着还不过瘾,她还想穿上,偏这衣服太大,她翻了几下都没翻到衣领在哪儿。
“夫人可是要穿上?”一旁的婢女温言询问道。
“穿上,来来,帮我穿上。”老太太说道。
“你……”老头子都要没眼看了,这么嫩这么粉的颜色,她也敢往身上穿。
“我怎的?”老太太瞥他一眼。
“没怎。”算了还是不说了,说多又要挨怼。
“哎呦,这寝衣可真软和你说,怪不得个个都说好呢,你这老汉,我都不稀说你,别个都说好的物什,偏你就要说不好。”
老太太那一身寝衣穿到身上,拢一拢衣襟,斜斜往旁边扶手上一靠,那舒服劲儿:“哎不行,我这里边的衣服还得脱了。”
“这便帮老夫人脱了?”旁边的婢女笑嘻嘻凑上来问她。
“这便给我脱了吧,去,帮我把门关一关,免得一会儿有小辈进来。”老太太乐呵呵地。
“你怎的不去里屋换?”老头子又寻她不自在。
“哎呦,这走来走去的。”老太太心情好,不跟他计较,不过这衣服该怎么换还得怎么换,反正把门都关上了,她就在这里换一下又怎么了,都这把岁数了,还怕被谁看了不成。
老太太只管换她的衣服,老头子没啥事,便径自去拆剩下那几个小布包,无一例外的,这回白以茅给他们送过来的,全部都是寝衣。
这里边有比较端庄一点的青色玄色,也有比较飘渺一点的烟灰色浅青色,还有粉红色粉绿色这些个女眷们喜欢的颜色,数一数,总共十二件,那小子身边挺多钱啊,老头在心里这么想道。
“哎,你穿这个吧,这个合适。”老头拣了一件赭色的,往他家老太太跟前递了递。
“我不要那个,那个老气。”老太太自说自话。
“耶娘可在里头。”这时候,屋子外头传来一个男子说话的声音。
“在呢,郎君请稍候。”门口那边的一个婢女言道。
“哎哎,赶紧给我换一件。”
“夫人要穿哪一件?”
“就那个赭的,赭色那件给我换上。”
“喏。”
“哎呦你快些。”
“夫人莫急。”
“快些快些……”
待他们儿子进屋的时候,老太太身上已经换上一件赭色寝衣,正笼着袖子笑盈盈坐在火炕上,冲他招手道:“我儿快来,孙儿从离石那边送了好些鹅绒寝衣过来,你与媳妇也一人挑一件去穿吧。”
白老头:啥也不说了,权当自己没看到。
·
自从白家这边收到一批从西坡村那边送过来的寝衣以后,在长安城中又再次流传起了离石罗三郎囤积了许多鹅绒的说法。
其实早前马家人就曾这么说过,但那离石县着实太远,大伙儿也不知晓那罗三郎手中究竟有多少鹅绒,万一比别人去晚了一步,岂不是就要白跑一趟,相较而言,还是从长安城周边地区寻找和购买鹅绒更稳妥一些。
只是长安城周边都已经被马氏兄弟搜刮过一遍了,这时候再要找,哪里又有那么容易。
然后就在这节骨眼上,白家人就收到一批从离石那边送过来的寝衣,言是那罗三郎果真囤积了许多鹅绒,有些人心里的天平就开始往离石那边倾斜了。
“乔大郎,听闻你与那离石罗三郎相熟,你可知他家中是否确实囤有许多鹅绒?”这一日,太学这边有一个同窗找乔俊林打听这个事。
“嗯。”乔俊林应了一声,然后又补充道:“听闻他囤了好几个仓库的鹅绒。”
事实上乔俊林哪里知道罗用囤了多少鹅绒,除了他们罗家人,应该也没人知道这个。
不过按眼下这形势来看,罗用显然是想卖鹅绒挣钱了,他既然想做这个买卖,那乔俊林就帮他把这些人引过去便是。
说起来,小乔现在也是有点学坏了,这个同窗若是果真派人去往离石县,结果却白跑一趟没有买到鹅绒的话,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记恨他。
不过在乔俊林看来嘛……即便他们之间目前并没有什么矛盾瓜葛,这个同窗也没有多喜欢自己嘛。
罗用若是知道小乔如此立场鲜明地站在自己这一边,肯定也是很高兴的。
事实上他也没有让乔俊林给他做百工,数日之后,便有一个马家人的商队从离石县来到长安城,罗用托这个商队帮他捎了一袋东西给乔俊林。
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麻布口袋,打开来一看,里面竟是三件寝衣并三双鹅绒室内靴。
这三套寝衣并靴子,分别为玄色、烟灰色和浅卡其色。那靴子因为只在室内穿着,鞋底就只贴了一层薄薄的杜仲胶作为隔潮之用,整个靴子基本上都是由鹅绒与绢布制成,质地十分地柔软,保暖性也特别好。
这三套鹅绒寝衣并靴子,乃是罗用为杜惜、侯蔺、乔俊林三人准备的,乔俊林让他舅父侯蔺先挑,侯蔺就选了相对低调的烟灰色,因那马氏客舍便是用的此色,长安城中亦有人效仿,所以这烟灰色的寝衣现在相对也算是比较常见了。
次日,乔俊林带着剩下那两套去往杜府,让杜惜选色,毫无意外的,他就选了玄色,玄色这一套气场比较强,乔俊林现在还稍嫌稚嫩,侯蔺那种混职场的又比较追求低调,想来这个颜色原本便是为杜惜准备的,像他这样的人物,最是不喜处处与人相同,亦是不喜低调,更加没有装嫩的兴趣。
“这寝衣也有了,不过你说我们该怎么穿呢?”总不能就这么老老实实低低调调当做家居服来穿把,眼下可是这个鹅绒寝衣正当流行的时候呢,不s_ao包一把都对不起罗用千里迢迢给他们送东西过来。
“……”乔俊林这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要出头,太低调肯定是不行的。
“你说我称病如何?”杜惜问道。到时候若是有人前来探望,他就穿着这身寝衣待客,反正他是病号嘛,也不存在什么礼数问题。
“没劲得很。”乔俊林直言道。
“你才没劲。”杜惜不爽:“那你说,要怎么办?”
“半遮半掩坐在家中等人来看,倒还不如大大方方穿到外面去。”乔俊林说道。
“你好意思穿出去?”杜惜诧异,这小子的脸皮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般厚了。
“不过是穿着寝衣出去赏个雪,有何不可?”听闻在魏晋那时候,那些才子们又是喝酒又是嗑五石散的,嗨起来袒胸露ru在大街上跑都是有的,跟那些前辈们比起来,穿睡衣到外面遛弯又算得了什么。
杜惜一想,确实也是哈,没想到他这么s_ao包一个风流人物,关键时候竟然还不如这乡下来的小毛孩放得开,着实太不应该。
当天,杜惜便送了帖子到他那些狐朋狗友家中,邀他们明日与自己一同出去赏雪,寝衣自备,牛车他们杜家有,最大那一辆,这回倒是可以赶出去用一用。
别说杜惜这个人的号召力还真不错,这么大胆的主意,竟然也有人响应,第二天这些人果然就坐在一辆头顶带棚子、四周有栏杆的大牛车上面,到长安城街道上遛弯赏雪去了。
这些年轻郎君们个个都在身上穿了一件寝衣,裹着一身柔软又保暖的鹅绒寝衣,在这风雪之中饮酒赏景,说起来着实也很是有那几分情调。
几头健牛在前面拉车,现如今这长安城中的道路这般平整,即便这牛车这般大,牛车上坐着的人也这般多,它们拉起来却也并不费劲。
炭炉上温着酒,年轻郎君们坐在车上开怀畅饮,不时又有人朗声大笑,引酒高歌,引得路上的行人直往他们这边看,也有附近坊间的居民,听闻了这件奇事,特意跑到外面大街上来瞧新鲜的。
乔俊林穿着罗用送给他的那一套浅卡其色鹅绒寝衣,并一双鹅绒靴子,笑盈盈地倚在栏杆上,兜帽扣在额前,前襟微敞,任由风雪吹打在他的面颊脖颈,眸光所过之处,尽是一片旖旎风情。
第191章 萌芽
对于他们这一次的寝衣赏雪活动,很多士族郎君们都表示这个太蠢了,太厚脸皮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扬名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了。
然而评价再低,却也依旧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又一场的睡衣趴在长安城中遍地开花。曾经对其言语抨击过的郎君们,也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人给拉上了牛车的,这事说起来吧,着实也是有几分无奈。
潮流再蠢,该跟还得跟不是。
不过依城中百姓所言,后边这些睡衣趴,要么就是参与者年岁太大没看头,要么就是出身平平不够上档次,要么就是颜值太低东施效颦。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当初杜十五郎组织的那一场寝衣赏雪。杜惜什么样的人物,他在组织这样一场活动的时候,又怎么会邀请那些不够风流的人物呢。
他们那些人里边,出身最低也是年纪最轻的就是乔俊林了,恰好这一次活动的建议最初也是由他向杜惜提出的。
经过这件事以后,杜惜对乔俊林就比较看好了,这小子可以,脑子挺活络,长得也好看,现在他又是太学的学子了,还整出来一个舞剑的特长,跟他一起玩不掉价,关键罗棺材板儿那边时不时还能给他们整点好东西。
要说这个睡衣趴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嘛……大约还得是罗用?
长安城那边热闹起来以后,一时间便有好多人涌到西坡村来买鹅绒寝衣,罗用让人做出来的寝衣都不够卖的,最后没有办法了,直接卖鹅绒,那鹅绒的价钱也不便宜,做一件寝衣需要用到的那么多鹅绒,他得卖人一贯钱,偏那些人还跟不要钱似的一袋子一袋子往自家车上扛。
说那棺材板儿收钱收到手发软,那绝对没有半点夸张成分,那真的是胳膊酸软啊,一贯钱可有六七斤那么重呢,他这一天到晚的,都不知道要收多少贯。
四娘五郎那两个,眼睁睁看着自家阿兄挣钱挣得这般豪迈,心里就可羡慕了,他们辛辛苦苦刻了那么多雕版,也才挣了那些,最后还因为对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印了太多册子,把本钱都给压住了。
这时候再看看他们阿兄!唔……
这两个人羡慕崇拜的表情太过明显,罗用想看不到都难,他也是觉得有几分好笑。
他们那个书铺若想改变现状,罗用倒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就是觉得这两个小孩年岁还太小了,还可以再轻松几年,没必要整日都把自己弄得那般辛苦。
罗用这回挣回来的这些钱,除了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用来还债,剩下的大多都还得砸在打谷机上边。
冬日里,打谷机作坊那边也没有停工,工匠们每日叮叮当当地干着活,造出来一台又一台的打谷机,这时候到处都下雪了,也不好送出去,待到明年开春,应该就能把剩下的打谷机全部送出去了,自此,河东道当地的村子就都被他们送过一遍。
届时,罗用就打算把修路的事情提上日程了,眼下他们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实在分不出那么多人手去做这个事。
年后,王当他们那行人总算也回来了,跟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赵家那些过来运罐头的人。
赵琛这段时间因为不放心自家那些梨子罐头,整日在离石县城中,他们租用的那个仓库里待着,熬了这么些时日,总算等来了自家前来运罐头的队伍。
赵琛一行离开那一日,罗用还到县城去送了送,也送了一些鹅绒制品给他们带回去,另外又请他们帮忙给二娘她们捎了几个罐头几条鹅绒大被子过去。
至于寝衣,罗用就没给她们准备,二娘她们在凉州城坐着买卖呢,每日恨不得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那个工夫可以那么悠闲坐在炕头上享受生活,到了晚上还不是沾枕头就睡。
“怎的你们这回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回到村中,正是黄昏时分,罗用见王当那些人正在许家客舍用饭,便也进去坐了坐。
“嗨,别提了,听人说入冬后草原上羊绒多,很多草原人不喜欢进城卖羊绒,很多小贩跑到草原上去收羊绒,价钱比城里低好些,我们也去了,结果走错了路,差点回不来。”王当说完这话,端起饭碗喝了一大口饺子汤,像是还有些心有余悸的模样。
“好好的怎就走迷路了?”许大郎媳妇这时候刚好端着一大盘红焖羊r_ou_上来,闻言便也说了一句。
“你们是不知道,那大草原上,啧,那也不算草原,到处都是石头沙子,没几根草,你看前边后边都差不多,走着走着就转向了,根本不知道哪儿是哪儿。”王当的一个弟兄说道。
“人都没事吧?”许大郎媳妇问道。
“倒是没什么事,有两个哥儿们身体底子虚,有点扛不住,这不,这回就没有回来,留在凉州城修养了。”王当回答说。
“人没事就好啊。”在场好些人都这般说。
“没事,能有什么事。”王当说着又喊阿普:“阿普,再与我们上两盘饺子。”
“哎。”黑人阿普应了一声,匆匆又往厨房去了。
“三郎啊,来来,你也别干坐着了,拿上筷子,跟咱一块儿吃吧。”王当招呼罗用一起吃。
“这回着实挣了不少?”罗用玩笑道。他也不客气,找许家一个小孩要了副碗筷,便也就在旁边坐着吃了,去了一趟离石县,他这会儿着实也是饿了。
“挣是挣了些,就是这回咱这些兄弟着实都给吓着了,下次万万不敢这般冒进……”
“过去的就不说了,哎,吃菜吃菜。”
“……”
他们这些人是昨天傍晚到的西坡村,当时好多人回到家里以后都是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今天中午才起床收拾,这会儿大家再一起出来吃顿好的,热闹热闹。
罗用与他们一起吃饭,不时询问一两句二娘等人的近况,这些人都说二娘好得很,还得了个罗素心的名头,在凉州城可受待见了。
·
二娘她们这边确实也挺不错,前些时候赵家客舍开张了,她们的阿姊食铺便也跟着一起开张,食铺里的生意还不错,但与二娘原先设想的情况,却也有几分不同。
在凉州这边,除了少数当地的商贾富户,便是那些往来的商队消费能力最强,可以说大半个凉州城的经济都是靠过往的商队来带动。
不过在唐初,贞观十年十一年这时候,西边这边的商业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发达,这两年因为羊绒和肥皂这些产业的兴起,不少中原地区的商贾都来他们这边买货,情况相对还要好一点,搁在前两年,这凉州城可是比现在还要荒凉几分。
眼下这种程度的商业活跃,还不足以使当地百姓富庶,二娘她们开了食铺以后很明显就感觉到了,除了一些本地商贾富户与过往商队,城中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都很有限。
二娘她们这一间食铺开起来,这条街道上不少小孩子都直往这边凑,但真正舍得掏钱买一点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的人家,那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就算阿姊食铺生意不错,一个食铺再加一个豆腐铺,已经够罗二娘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但她心里隐约总是透着几分失落。
记得从前在西坡村的时候,三郎便是先教会村子里的人做豆腐,等到家家户户都挣得了一些钱财以后,才又推出了枣豆糕这些东西。
那时候她记得村子里的村人们虽然还是心疼钱财,但多少也会舍得给家里的小孩买一些解馋了,也有买回去孝敬老人的。那时候她们家里还没有专门的打蛋器,还用筷子打呢,每回做枣豆糕都是辛苦得不行,不过再怎么辛苦,心里头总还是高兴的,不似现在这般。
但是罗二娘却不能像罗用那般,教人做豆腐,且不说这门手艺大规模流传出去以后会如何,单说这么大一个凉州城,家家户户做豆腐,做出来的豆腐又该往哪儿卖呢?
想来想去,二娘认为真正能让这个地方的人挣到钱财的东西,还得是羊绒,这里的羊绒买卖十分兴盛,但是很多羊绒都只经过简单加工甚至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就被贩卖到别处去了,除了一些贩卖羊绒的商贾,当地百姓并没有从羊绒买卖的过程中分享到多少利益。
那么,她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办一个加工羊绒毛衣裤的作坊呢?
·
吃过了晚饭,罗用告别王当等人回到家中,坐在油灯下,又将二娘这一次托人带过来的信件拿出来看了一遍。
二娘这个人,从前也没在认字这件事情上花过多少工夫,如今这封信写得倒是挺像样,不知道是让别人帮忙了还是怎样,总之字迹还是她的字迹。
二娘想在凉州城办毛衣作坊,写信过来问罗用的意思,罗用的回信这时候也已经在路上了,就放在那个装了羊绒被子的麻布口袋里面,因为担心货物在行路中遗失,另外又托赵琛帮他传一个口信。
“羊绒毛衣裤作坊很好,只管放开手脚去经营,若是遇着什么难题,再叫人传话回来,若是缺钱,只管去赵大郎那里拿。”
赵大郎:……
第192章 收羊绒
罗用这回与赵家人合作罐头生意,赵家卖的那些梨子罐头里边,有一半的收入都得归罗用。
所以无论罗二娘她们在凉州城那边打算要铺多大的摊子,本金方面都没什么可担心的,别看这些梨子罐头在离石县这边就是普普通通的梨子罐头,等到了凉州城,它们摇身一变可就成了神仙饮了。
其实罗二娘在托赵家人帮她带信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开始准备这一家作坊的事情了。
若是三郎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不想让织毛衣的手艺流传到凉州城这边,那她便只办一个羊绒线作坊便好,不织毛衣。
即便是只做羊绒线加工,这前前后后的,也有拣羊绒、洗羊绒、纺羊绒线、染色等好几道工序。罗二娘这一次想要办的,至少是一个有能力从头到尾加工出优质羊绒线的作坊。
这样的一个构思,即使是对时下的男子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大胆的设想了,二娘却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将它付诸行动。
或许是先前的豆腐作坊与阿姊食铺的顺利经营,给了这个原本性格略显安静的年轻女子充分的自信心。或许是她骨子里原本就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亦或许是因为罗用无论是在ji,ng神上还是经济上,总能给与她充分的支持,让她几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只要一心一意向着自己内心向往的方向去发展便好。
二娘把豆腐买卖交给田崇虎,把食铺交给彭二,自己则一心筹备那一家羊绒加工作坊去了。
田崇虎这个人年岁虽小,着实也是很有担当了,又是个勤劳肯干的,他们先前请来的那父子三人也很靠谱,他们几人一起做豆腐,应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彭二就更不用说了,罗二娘有时候觉得彭二比自己还要靠谱几分,只是因着婢女的身份,她行事也是比较低调,很少出头,所以真正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过了年关以后,凉州城当地的羊绒市场便没有秋时以及冬初那般火热了,来他们这里购买羊绒的商贾也在逐渐减少。
这时候若是在凉州城购买羊绒,等他们运到长安城那边,时间都快开春了,若想卖到好价钱,又要再等上大半年。
二娘她们入秋的时候卖掉一批羊绒线以及羊绒毛衣裤,原本就已经赚了一笔,后来又做了那么长时间的豆腐买卖,还掉先前欠赵家人的那一笔钱之后,手头上还剩下一些,于是他便用这些钱着手开始收购羊绒。
事实上这时候的羊绒价钱虽然不是最高,却也是草原人大规模往他们这边卖羊绒的时候,很多游牧民族生活在草原深处,入冬以后慢慢往草原边缘的大城市靠近,很多草原人都要等到深冬时节才能把羊绒卖出去。
而偏偏这时候却并不是羊绒价钱最高的时候,资金力量薄弱的小商贾根本没多少囤货的能力,大商贾们在这个时节收购羊绒,大多都是要留到明年价钱最高的时候再出手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就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罗二娘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力收购羊绒,前两日赵家的当家人赵畦,给她送了一批钱帛过来,言是罗用与他们同卖神仙饮所得,这对罗二娘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她在靠近城门口的地方租下一个快有一亩地那么大的院子,这院子原本是一个贩卖牲口的商贩所建,后来那家人移居别处,便把这个院子卖与了凉州城中一个小富之家。
那个小富之家在城中另外还有几处宅院,专门就靠出租这些宅院挣些租金过日子。
前来凉州城这个地方贩卖货物的商贾,基本上也都需要有足够多的地方堆放货物停放车辆以及圈养牲口,像这样的大院子一向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这个院子的位置还很好,就在离城门不远的地方。
那屋主从前也到素心池去打过浆水,也曾听闻过罗家人的一些事迹,这一回听闻是罗二娘要租他家这个院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租金要得也不高,交接之前,特地还喊了几个家里人过去打扫了一番。
罗二娘从赵家那边雇了两个人守门,然后便开始收购羊绒另雇佣一些帮忙拣羊绒的妇人。
之前他们做豆腐买卖还有开食铺的时候,常常也会有一些妇人上门来问她们这里还要不要帮工的,很多人瞅着也都干净利落,二娘她们雇佣了几个,却也要不了太多,这一次倒是敞开了雇人。
二娘这一次也没再请什么人帮忙介绍,直接让彭二以及田崇虎那两边放话出去,言是这边这个院子要招女工,让有意愿的人直接过来找罗二娘报名。
然后很快就有许多妇人涌到这边院子里来了,二娘依旧安排她们先从拣羊绒开始,又说若是做得好的,隔一段时间便要挑选几个人出来学习纺毛线,以后还会教授织毛衣的手艺也未可知。
至于小偷小摸这种事,情节轻的就开除,情节重的就送官,这回她是肯定不会再手软了,在这些人上岗的当日,便都与她们说清楚了。
这些妇人大多也都听闻过罗二娘的羊绒作坊先前发生过的那件事,有些人也许真的只是一时糊涂,才干了那样的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城里头已经有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二娘都还没做什么,她们自己的名声就已经坏掉了,有了那样的前车之鉴,一般人肯定也是不敢再做这种事的。
这个作坊张罗起来以后,罗二娘便在这个院子里与这些女工一起吃饭一起干活,所有女工轮流,每日安排几个人负责做饭。
食材都是罗二娘从外面买来,她只要带着钱出去外面走一圈,把该付的菜钱付了,那些卖菜卖r_ou_的人便会帮她把菜送到这边院子里。
另外她还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有没有进城卖羊绒的小贩或者牧民。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就在城门口边上,罗二娘她们那个小院每日都在收羊绒,但是依然会有一些人因为出门太久或者是初来乍到,没有及时得到消息的。
罗二娘她们这里收购羊绒的价钱不高不低,对于一些想要追求更高利润的商贩来说,只能算是备选,但是对于那些进城卖羊绒的牧民来说,罗二娘她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到她们这里卖羊绒,价钱公道,也不怕被坑,而且是长期收货,对方肯定也比较注重口碑,不像一些小商贩,今日在这里明日在那里的,大家谁也不认识谁,被坑了也是白坑,都不知道上哪儿说理去。
这一日罗二娘在院中待了大半日,中午的时候,又到外面去转了一圈,并没有什么收获,待回到院中,却见自家那两个看门的大汉正与一个前来卖羊绒的草原人掰扯。
那草原人听不懂汉话,叽里咕噜的说起话来又快又急,不过看看他手里头提着的那两个明显是装了羊绒的皮袋子,基本上也能猜得到他是来卖羊绒的。
“我们就跟他说你待会儿就回来了,叫他稍等一下,这家伙就急了。”一个看门的汉子对罗二娘说道。
“没事,我来。”这样的情况罗二娘先前也见过几次,都是沟通不畅造成的,刚刚见这两个汉子推拒他送来的羊绒,那草原人八成是以为他们不肯收。
“你这个羊绒给我看看。”罗二娘也不管对方听懂听不懂,说着就伸手去接对方的羊皮口袋。
“¥¥……”那汉子还是有点急,叽里咕噜说了一通之后,才重重地把手里那两袋子羊绒塞到二娘手里。
二娘解开那两个羊皮口袋上面系着的皮绳子,当着那个草原人的面,让人取了一个直径足有五六尺那么大的笸箩过来,将那些羊绒全部倒在笸箩中,仔细翻看起来。
这些羊绒品质挺好,干度也不错,并不像一些贩卖羊绒的小贩那般,为了增加分量,还故意往羊绒上面喷水。检查完了品质,再用她们自己这边的袋子装起来称一称重量,然后就可以报价钱了,不过眼前这个人也不会说汉话,跟他说了他也听不懂。
罗二娘直接进屋去裁了一大块麻布,然后又把对方的一只羊皮口袋翻过来,用没装过羊绒的那一面,给他装了大半口袋豆子,想了想,又到厨房里去拿了十来个杂面饼子,用一个草兜装了,提出去与豆子布料一起递给那个草原人。
凉州城这边铜钱流通还是比较少,尤其是在跟这些草原人做交易的时候,最常用的东西就是布料粮食还有食盐。
那个草原人在接过那一叠沉甸甸的布料的时候,面色就已经缓和了很多,然后他又检查了一下二娘给他们的豆子,面上又更添了几分满意,等他看到那一草兜杂面饼子的时候,那张黑漆漆的面庞上登时就乐开了花,这一次的交易价格显然让他很满意。
“¥¥……”那汉子伸手拍了拍二娘的肩膀,一脸高兴地不知道又说了些什么,然后提着东西就走了。
“他说的甚?”那两个看门的一头雾水。
“应是说要给我们介绍生意呢。”罗二娘笑道。
凉州城待了这么久,罗二娘原本挺白净一个人,现在也是黑了许多,凉州城的风太干了,吹得人面上起皮,脸颊上隐隐还有一点高原红。
不知道的,还当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呢,就是笑起来的时候毕竟还是比凉州人少了一些豪迈,多了几分腼腆。
第193章 瑞雪
与凉州城相比,长安城这边的市民们明显就要富裕得多,至少在罗大娘她们这间店铺所在的光德坊,坊间百姓都还是比较富裕的。
长安城有东西二市,东市那边卖的物什大多比较高档,价格也不太亲民,所以相对来说,也就没有西市这边这么热闹。
这东西二市每天早晨也并不开张,就只做下午那半日生意,所以罗大娘他们的食铺,也是要到下午的时候生意最好,他们家卖得最快的便是那卤串,一文钱一串,味美量足,有些个闲人,穿过好几个坊,走上小半日工夫,就专门为了来吃一两个阿姊食铺的卤串。
“听闻在你们这里,能用下水换卤串?”这一次上午,罗大娘正在煮浆饮,铺子前边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换的,你可是拿了下水来换?”罗大娘拍了拍郑氏长女,让她帮忙看着火候,自己则走到窗台那边,与那小姑娘说话。
“你看我这些能换多少?”那小姑娘一听,高高兴兴抱起自己手里提着的一个小木筒就要往柜台上放。
“这边来这边来。”这柜台是做买卖用的,若是沾上了污水,留下了味儿就不好了,罗大娘连忙把人往旁边一道小门招呼。
“哎。”那小姑娘提着木桶就过去了。
二娘开了旁边那道小门,就蹲在门口那里,检查了一下对方水桶里的那些东西,瞅着应该是鹅肚子里的,心肝肾都已经被摘了,尽剩下一些大肠小肠,不过好在还有三个鹅头,约莫是他们家的人不喜吃这个,又嫌收拾起来太麻烦,干脆便给剁了。
“能换四个卤串。”大娘言道。主要是那三个鹅头还不错,鹅头这东西卤起来滋味好,有些客人专门就喜欢吃这个。
“当真!”那小姑娘可高兴坏了。
“自然。”罗大娘笑道:“你是哪一家的?拿这些物什出来换,家里的大人可晓得?”
“都晓得的,我家郎君还让我换一串分他吃嘞。”小姑娘笑嘻嘻道。
罗大娘搬了一个木盆过来,将那半桶鹅杂倒在盆中,然后又舀了一瓢清水帮她涮了涮木桶,最后才到柜台前面,拣了四个卤串,用一张油纸略包一包,递与那小娘子。
小丫头把木桶挂在臂弯上,双手捧着那几个卤串,颠颠就回家去了,刚刚听她说自家郎君如何如何,想来应是谁家的婢女。
“娘子你看,这浆饮可是煮好了?”郑氏长女扬声问了罗大娘一句。
罗大娘抱着那个木盆走过去瞧了瞧,言道:“差不多了,用小火温着吧,记得要多搅拌,莫要糊了底。”
“嗯。”那郑氏长女应了一声,蹲身撤了灶下烧着的柴火,只在灶膛里留了一点木炭继续温着,人依旧守在陶釜前面,这时候刚刚撤了火,灶膛里还热着呢,若是不小心着些,还是很容易糊底,一旦糊了底,这锅浆饮就卖不出钱了。
这浆饮里头有豆子又红枣,还有好些白米呢,这几样物什泡了水磨成浆,再滤了渣,放在陶釜之中煮熟了,一碗也能卖个一文钱,这一个陶釜里装着的,可就是好几十文钱。
大娘这一边,则抱了那盆鹅杂去了后院。
马氏客舍前边沿街这一面是厅堂,厅堂后边是中院,那里有一排两层楼的客房,院子里还有停车马的地方,还有牲口棚,车辆牲口无需从厅堂过来,中院旁边开有一扇侧门,主人家直接从厅堂进来店里,仆从马夫则在跑堂小二的引领下,赶着车子从客舍外面绕一圈,走侧门进来。
不过若是待得不久,也可直接把车停在旁边巷子里,在那里候一候便是。
在这中院后边,还有一个后院,水井和大厨房都在那边,另外还有一排屋子,大娘她们近来便是住在这马氏客舍的后院。
虽然罗用先前在长安城买有一个院子,但那个院子已经借给了乔俊林他们,而且也不在光德坊,大娘她们晚上也要做买卖,每天黄昏时分,那几百下关门鼓敲完了,他们光德坊的坊门便落锁了,在坊内走动一二尚可,要想出坊却是不能。
“那人便是罗大娘吧?”
“听闻他们罗家亦是不缺钱财,因何整日要与这般秽物打交道?”
“如何不缺钱财?你是不知那罗三郎欠下多少外债。”
“何至于此啊……”
罗大娘抱着一盆鹅肠从中院穿过去的时候,二楼客房便有几个客人站在窗边说话。
这些人倒也不是在这里住店,而是因为这马氏客舍的客房布置得实在很舒适,他们一群人便相约来这里吃茶说话,就这么一个客房,一个下午也得不少钱。
罗大娘耳朵好,那些人在楼上说的话她都听见了,不过却并没有抬头去看,而是径自抱着那一捧东西穿过楼下的走道,直接去了后院那边。
那些郎君们管她手里头这些东西叫做秽物,好像只要碰上一碰,人都会跟着掉价一般,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连着秽物都吃不起哩。
在后院的一条水沟边,有两个妇人这时候正坐在小马扎上,清洗着二娘她们收来的下水杂物。
这两个妇人是罗大娘前几日叫光德坊这边的一个牙郎给介绍过来的,大娘她们初来乍到的也不识得很多人,若是让马家人帮忙介绍,这中间便多了几分人情牵扯,那样的人用起来也有几分束手束脚,倒还不如花些铜钱叫牙郎介绍,若是用得不好,便退了叫他换一个来。
“我方才又收了些,你们一并洗了吧。”大娘将那一盆鹅杂放到地上。
“娘子放着便好。”一个妇人应道。
“那大灶上的热水你们尽管舀去用,莫要这般拘谨。”
大娘见那边一口大灶上的热水都被烧得直冒白烟,这边这两个妇人用的却似是凉水,于是便过去帮她们提了一桶热水过来。这寒冬腊月的,若是不掺着点热水来用,不需几日,那手都要开裂了。
马氏客舍为了烧那几堵火墙,每日都要耗费许多柴火,那边那个灶台也是与客房一堵火墙相连,一天到晚的,整日都烧着呢,所以那个热水用起来便也不用太心疼,用完了及时添些凉水进去便好。
只是这两个妇人着实太过拘谨,这都来了好几日了,罗大娘与她们说过好几回,她们都还是不怎么过去打热水来用。
听那谢牙郎说,这两个妇人乃是邻里,她们那一片的人都穷,也不知是从前在别处做工养成的习惯还是怎么的,话少得很,人也拘谨,干活倒是不错。
“待洗完了这些,便去前面吃饭吧。”大娘略略查看了一下她们洗过的那些下水杂物,见她们的活计做得细致,心中便添了几分满意。
“哎。”那两个妇人应了一声,面上也露出几分笑模样,来这阿姊食铺做活,工钱虽不见得比别处高很多,吃得却着实很不错。
大娘见她俩一说吃就高兴那模样,也是觉着有几分好笑,又交代了两句叫她们别再省着热水,那些个杂物,该扔的便扔了,别到时候叫客人吃出什么怪味道,然后便回前边忙活去了。
一会儿待她二人忙完了手头上这些活计,看看时候也差不多了,便去前头吃饭。
刚进阿姊食铺,便见那离石来的那个少年人正在摊煎饼,想到阿姊食铺并不卖煎饼,于是这两个妇人便知道她们今日的午饭便是煎饼了。
只见那一大勺面糊倒在大大的陶制圆盘之上,再用刀背一扫一转,一个煎饼就摊开了,再打一个ji蛋上去,摊开在饼上,然后还要抹上一些大酱,洒上一些葱花,放几片青菜叶子,末了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纸略略一包,一个妇人伸手过去接了,另外一个妇人继续等着。
那摊煎饼的少年,似也知道她们是想要个大一点的煎饼,面糊打得足,酱也刷得爽快,摊出来一个大煎饼,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纸包起来,沉甸甸的一大块。
大娘她们这时候又在包饺子了,也不知道已经吃过了没有,见这两个妇人过来吃饭,便叫郑氏长女一人给她们打一碗热豆花,加了卤汁的,热腾腾,滋味好得很。
这两个妇人捧着豆花,一口一口吃完了,将各自那个煎饼揣在怀中,便回后院去干活去了。
一会儿,天空中又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那边楼上,有几个郎君开了窗户赏雪咏诗,咏的便是瑞雪,一群郎君在楼上有说有笑的,很是热闹。
楼下那两个妇人听闻了,便也跟着笑一笑,那一大包煎饼热烘烘地在怀里捂着呢,外边这雪下得再大,盆子里的水再冷,她们也不觉得冷。
第194章 最后一批打谷机
要说那长安城,热闹着实也是很热闹的。
听闻等再过几日到了元宵节,前后三日都不实行宵禁,城中百姓尽可以在外面随便走随便逛,所以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罗用在西坡村这边听人说起这件事,心里也是有几分向往的,像那样的人山人海,他自打来到这个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再看到过了。
前两次去往长安城,虽然感觉比离石当地热闹许多,但是跟他印象中二十一世纪的人口密集程度根本没得比,整个长安城还给人予一种十分宽敞的印象。
听吴幼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说,皇帝的那条水泥路,很快就要修到晋州临汾那边可,待他们修到离石县这边,明年这个时候,罗用就好带着家里这几个小孩到长安城去过元宵节了。
往来商贾亦有传言,说从城州那边,今年已经运送了好几批羊r_ou_罐头南下。从潼关往长安城的那一段路,甚至还有人看到兵卒们用“三脚燕”运送羊r_ou_罐头。
那“三脚燕”,便是大伙儿给那种新型的车子给起的名字了,因它与燕儿飞相似,同样都是用于骑行的车子,但它却比燕儿飞多了一个轮子,于是大伙儿便管它叫“三脚燕”,也有叫“三脚铁燕”的。
罗用听了这些人的描述,大概也能猜到,皇帝肯定是把三轮车给鼓捣出来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以ji,ng铁取代了木竹结构,无论是在负重能力还是在骑行速度上,都与原来的燕儿飞不可同日而语。
转眼正月便已过完,待到进入农历二月份以后,离石县当地的天气逐渐开始转暖。
许二郎对罗用说,最后这批打谷机,是时候可以送出去了。这个时节雇脚夫也容易些,待到送完了打谷机,他们这些人回来的时候,还能赶上这一年的春耕。
贞观十一年,二月初六这一日,一条长长的运送打谷机的队伍,便从西坡村出发了。
眼下还没有拿到打谷机的村子,大多集中在河东道东面,那边有个太行山脉,山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
那太行山脉从南到北,遍及整个河东道东面,所以他们这个队伍到了汾州以后,便要在隰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
罗用牵着驴子,一路将他们送出去老远,见那一台台打谷机被装在板车之上,又想到这一路的山高水远,忍不住又要向他的那些弟子与脚夫们道一声辛苦。
“三郎尚且不言辛苦,我等又如何敢称辛苦?”一个衣着破旧的汉子大声说道。
他们村也是分到了一台打谷机的,有了那打谷机,去年秋收都不知道省下多少时间和力气,能即使把地里的粮食收回来,趁着天气晴朗晒干了,安安稳稳收入仓中,对于农人来说便是最大的幸事。如今又来与罗三郎但脚夫挣钱,如何还敢担得辛苦二字?
“三郎尽管安心,这些打谷机,我等自当好生送往各个村庄,绝不会有什么差池。”队伍里又有人道。
“打谷机不要紧,不管出没出差池,诸位只管好好回来便是。”罗用还真担心这些莽汉在碰到什么危险的时候,会豁出性命去保护这些打谷机。
“师父莫要忧心,我等自会平安归来。”许二郎向罗用拱手道。
“早去早回。”罗用郑重道。
这一日并没有下雪,也没有出太阳,天色yy地,吹着阵阵凉风,罗用站在路边看着那些人越走越远,心里总是忧心他们的安全。
在眼下这个时代,每一场离别都显得格外伤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离别,就不能真正体会到生死离别那四个字的分量,大约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更显真挚。
这个运送打谷机的队伍,一路沿着从西坡村到离石县的那条水泥路前行,这一段路总是比较好走的。
从去年秋天开始,郝刺史一直在石州当地推广筒车灌溉系统,罗用的弟子们也在不少地方办了水泥作坊,许多村子都借着这个机会修起了水泥路,他们这个队伍这一路走过来也发现了,走着走着,经常就会遇到一条水泥路,一旦上了水泥路就轻松多了。
等出了离石县辖区以后,水泥路就很少见了,待到进入了吕梁山区,前行就变得格外艰难起来。
有一些地方现在还结着冰,他们推着木板车爬坡,一步三滑的,很多在前面拉车的人,整个人都手脚并用地趴伏到地面上去了,后面的人也在咬牙支撑。
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化雪了,雪水泥泞了道路,脚夫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烂泥路上,脚上被冻得发木也来不及理会,一心只想快些走出这一段道路,若是一个不慎,车子陷入泥坑之中,便又要花费许多力气才能将车子弄出来……
“你们可是从离石县过来?”这一日,众人正在埋头赶路,从旁边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跑下来好几个村民。
“正是,我等便是帮罗三郎出来送打谷机的,你们村子可是还没领到打谷机?”队伍中一名罗用的弟子停下脚步,问这几个村人道。
第44节
恋耽美
第44节
“哎呦,太贵太贵太贵!吃不起吃不起!”那些人口里只喊贵。
喊完了却又问罗大娘:“你这卤水今日便卖些与我吧,我拿回去给家里那几个下饭吃。”
“我这卤水也贵。”罗大娘玩笑道。
那些街坊一听就乐了,心道这小娘子可以啊,挺会开玩笑。
“明日咱这食铺开张,但凡是买够十文钱以上的,都送一块枣豆糕,二十文送两块,三十文送三块。”罗大娘这时候又说了。
大伙儿一听,原来明天要搞活动啊,那他们还是留着明天买吧。不过也有一些个实在嘴馋的,死活今日就要买了这卤水回去吃,罗大娘无奈,只好又取了一些卤菜出来给他们分了吃,这才把人给打发了。
第二日天未亮,便有木匠送了菜牌子过来,这是罗大娘前两日与他定的,言是开张之前必定与她们送来,这时候果然就送过来了。
二娘几个合力将这些菜牌子挂在了柜台上方的横木上,只见那上面写的有:卤羊蹄,卤猪脚,卤猪耳朵,卤猪肚……卤菜后面是坛子菜,那上面写的有:红焖羊r_ou_、东坡r_ou_、东坡肘子、陶罐ji……
另外又有各式凉拌小菜,面点便只有两样,饺子与枣豆糕,不过那饺子里面又有各种馅料,做成菜牌子也是长长的一小溜。
待那吉时到了,马氏客舍便开张了,今日头一天开张,平日里与马家关系好的,都来捧场了,虽然没有爆竹和花篮,整个场面却也是热热闹闹的。
昨日在大娘她们这里吃过卤味的,今日一早便都来买,十文二十文的,花起钱来半点都不带手软的,罗大娘一边卖着,一边也觉出这长安城与西坡村的许多不同来。
待卖过了街坊四邻这一波,生意就有几分冷清下来,大娘探头往外边看了看,外头正下着大雪呢,坊间街道上也见不着许多人影。
“大娘可是心急了?”一个街坊与她开玩笑道:“莫急莫急,这时候西市那边还未开市呢,待过了午时,西市那边开市以后,我们这边才会跟着热闹。”
“待到了晚上,咱这个坊里头那些大郎君小郎君们就都出来喝酒了,那时候街道上人也多些。”一旁又有人拍了一文钱在柜台上:“再给我拿一个卤串。”
一文钱一块的枣豆糕他们是吃不着了,一文钱一个的卤串却是不限量供应。
这阿姊食铺的卤串,看那竹签子约莫快有一尺长,签子上还满满当当地串着各种下水豆腐干还有菜蔬,一大串才卖一文钱,寻常小娘子只要食量不太大的,吃个两三串便也饱了。这大冷的天,来这里买两三个卤串回去下酒,也是再好不过。
大娘她们这边的买卖做得顺当,在马家客舍里边,这时候同样也是其乐融融。
这马氏客舍的一楼与寻常客舍并无什么不同,都是在厅堂四周砌一圈火炕,炕面上摆了炕桌与坐垫,就是他家这厅堂看起来显得格外宽敞透亮一些。
这一楼的厅堂是什么人都能进,什么人都能坐的,二楼就不一样了。那二楼的整体装修风格与罗用先前向马氏兄弟展示的那一间屋子十分类似,水泥屋子搭配原木色调的家具,还有大批量的鹅绒制品,只不过他家这些鹅绒制品都不是用的白色绢布,而是染了烟灰色。
这时候只见这二楼厅堂之中茶烟袅袅,琴声悠扬,前来给马家人捧场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裹着一身烟灰色的鹅绒寝衣,歪坐在那软绵绵的鹅绒软榻之上,说话饮茶,好不惬意。
今日天气这般冷,这些人还非要开了窗户赏雪,他们身上裹着那柔软厚实的寝衣,自然半点都不觉冷,可苦了那些跑堂的,还好今日人多生意好,来来去去跑上几趟,身上便也有了热意。
“这寝衣穿着着实是舒服啊,你说这里头装着什么来的?鹅绒?待我回去了,也叫他们给我做一个这样的。”有人觉得这鹅绒寝衣着实很好,就打算自己回去以后照着做一件。
“这方圆百里的鹅绒都被我家收得差不多了,我看你应是做不成这寝衣,想穿了还是来我这里吧。”马老爹笑眯眯说道。
“你这里太贵,一个茶座费都要收去多少钱,再说你这寝衣穿来穿去的,到最后不都成了别人穿过的了嘛?”对方却道。
“你看到袖口那几个小扣子没有?”马老爹说道:“那便是换洗用的,我们这里的寝衣,绢布外套都是一客一洗,里面的鹅绒则是一月一洗,绢布与鹅绒若是旧了,便会及时替换,你下回无论什么时候再来,这些寝衣肯定还是跟新的一般。”
那人听闻,叹了一口气,在心里暗暗道一声好是挺好,就是太贵,然后又问:“你怎就能想出这般物什?”
“如何是我想出来的。”马老爹笑道:“此乃离石罗三郎妙思。”
对方一听,也是奇了:“那罗三郎因何会想到用这鹅绒来做寝衣?”
·
离石县,西坡村。
罗三郎这时候正向白以茅那几个推销自家的鹅绒寝衣:“……我跟你们说,这东西现在在长安城肯定已经火了,你们现在买了寄回家去,家里人肯定高兴,别心疼钱,只要耶娘翁婆都高兴了,零花钱又何愁没有呢……”
第190章 寝衣赏雪
事实上罗用说得也没有错,就在马氏客舍开张以后没多久,长安城中便掀起了一股鹅绒寝衣鹅绒枕头的热潮。
一时间长安城中鹅绒价格飙涨,马家人先前囤积了不少鹅绒,这时候略略出手一部分,便也挣回来不少钱财,先前因为盘下这一间客舍而显得有些紧张的经济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买不到自己所需数量的鹅绒,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白家那边竟然收到了一批从离石县送来的鹅绒寝衣,乃是白以茅派遣他们家中的仆从骑着马一路送过来的。
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白家阿翁还挺不高兴,认为白以茅那小子定是还没有学乖,看来他二叔还是太娇惯他了,这大冷的天,竟然让仆从跑一千多里地就为了送这么一点东西,那马氏客舍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不就是一些用鹅绒填充的枕头寝衣之类的物什吗,又能稀罕到哪里去。
“孙儿也是有心,你也莫要处处寻他不是。”家里头的这些个女眷,都还是很疼爱白以茅那小子的,尤其是他奶奶。
“便是叫你们给惯的。”老头子也是有几分气不顺,整日在朝中被人呛声也就算了,怎的回到家中还要受家里这口子的埋怨,他不过是想管教管教自家孙儿,这还不行了?
“便是这些物什了吧,拿来拿来,与我看看。”老太太还懒得搭理他,见奴仆们抱着几样物什进来,连忙就说了。
那几个奴仆连忙把东西捧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伸手拿了一个过来看,这就是一个小布包,颜色是粉嫩嫩的红,拆了布包再一看,就是一个被彩色细麻绳捆得整整齐齐的小方块,也是粉红色的。
“你们帮我把这绳子解了。”老太太年岁有点大了,眼神不太好,这细细的一道一道的绳子,她瞅着都有点眼花。
“喏。”旁边一个婢女走上前来,伸手将那小方块上边的彩色麻绳一道道解了,只见那原本被捆得只有方方正正约莫两三个巴掌那么大的一小块物什,竟然一点一点变得鼓胀起来,待那些绳子都解完了,那物什登时就变成好大一堆。
“哎呦……这便是鹅绒了吧,着实又蓬又软。”老太太爱不释手地牵起那件鹅绒寝衣的一条衣袖看了又看,光看着还不过瘾,她还想穿上,偏这衣服太大,她翻了几下都没翻到衣领在哪儿。
“夫人可是要穿上?”一旁的婢女温言询问道。
“穿上,来来,帮我穿上。”老太太说道。
“你……”老头子都要没眼看了,这么嫩这么粉的颜色,她也敢往身上穿。
“我怎的?”老太太瞥他一眼。
“没怎。”算了还是不说了,说多又要挨怼。
“哎呦,这寝衣可真软和你说,怪不得个个都说好呢,你这老汉,我都不稀说你,别个都说好的物什,偏你就要说不好。”
老太太那一身寝衣穿到身上,拢一拢衣襟,斜斜往旁边扶手上一靠,那舒服劲儿:“哎不行,我这里边的衣服还得脱了。”
“这便帮老夫人脱了?”旁边的婢女笑嘻嘻凑上来问她。
“这便给我脱了吧,去,帮我把门关一关,免得一会儿有小辈进来。”老太太乐呵呵地。
“你怎的不去里屋换?”老头子又寻她不自在。
“哎呦,这走来走去的。”老太太心情好,不跟他计较,不过这衣服该怎么换还得怎么换,反正把门都关上了,她就在这里换一下又怎么了,都这把岁数了,还怕被谁看了不成。
老太太只管换她的衣服,老头子没啥事,便径自去拆剩下那几个小布包,无一例外的,这回白以茅给他们送过来的,全部都是寝衣。
这里边有比较端庄一点的青色玄色,也有比较飘渺一点的烟灰色浅青色,还有粉红色粉绿色这些个女眷们喜欢的颜色,数一数,总共十二件,那小子身边挺多钱啊,老头在心里这么想道。
“哎,你穿这个吧,这个合适。”老头拣了一件赭色的,往他家老太太跟前递了递。
“我不要那个,那个老气。”老太太自说自话。
“耶娘可在里头。”这时候,屋子外头传来一个男子说话的声音。
“在呢,郎君请稍候。”门口那边的一个婢女言道。
“哎哎,赶紧给我换一件。”
“夫人要穿哪一件?”
“就那个赭的,赭色那件给我换上。”
“喏。”
“哎呦你快些。”
“夫人莫急。”
“快些快些……”
待他们儿子进屋的时候,老太太身上已经换上一件赭色寝衣,正笼着袖子笑盈盈坐在火炕上,冲他招手道:“我儿快来,孙儿从离石那边送了好些鹅绒寝衣过来,你与媳妇也一人挑一件去穿吧。”
白老头:啥也不说了,权当自己没看到。
·
自从白家这边收到一批从西坡村那边送过来的寝衣以后,在长安城中又再次流传起了离石罗三郎囤积了许多鹅绒的说法。
其实早前马家人就曾这么说过,但那离石县着实太远,大伙儿也不知晓那罗三郎手中究竟有多少鹅绒,万一比别人去晚了一步,岂不是就要白跑一趟,相较而言,还是从长安城周边地区寻找和购买鹅绒更稳妥一些。
只是长安城周边都已经被马氏兄弟搜刮过一遍了,这时候再要找,哪里又有那么容易。
然后就在这节骨眼上,白家人就收到一批从离石那边送过来的寝衣,言是那罗三郎果真囤积了许多鹅绒,有些人心里的天平就开始往离石那边倾斜了。
“乔大郎,听闻你与那离石罗三郎相熟,你可知他家中是否确实囤有许多鹅绒?”这一日,太学这边有一个同窗找乔俊林打听这个事。
“嗯。”乔俊林应了一声,然后又补充道:“听闻他囤了好几个仓库的鹅绒。”
事实上乔俊林哪里知道罗用囤了多少鹅绒,除了他们罗家人,应该也没人知道这个。
不过按眼下这形势来看,罗用显然是想卖鹅绒挣钱了,他既然想做这个买卖,那乔俊林就帮他把这些人引过去便是。
说起来,小乔现在也是有点学坏了,这个同窗若是果真派人去往离石县,结果却白跑一趟没有买到鹅绒的话,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记恨他。
不过在乔俊林看来嘛……即便他们之间目前并没有什么矛盾瓜葛,这个同窗也没有多喜欢自己嘛。
罗用若是知道小乔如此立场鲜明地站在自己这一边,肯定也是很高兴的。
事实上他也没有让乔俊林给他做百工,数日之后,便有一个马家人的商队从离石县来到长安城,罗用托这个商队帮他捎了一袋东西给乔俊林。
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麻布口袋,打开来一看,里面竟是三件寝衣并三双鹅绒室内靴。
这三套寝衣并靴子,分别为玄色、烟灰色和浅卡其色。那靴子因为只在室内穿着,鞋底就只贴了一层薄薄的杜仲胶作为隔潮之用,整个靴子基本上都是由鹅绒与绢布制成,质地十分地柔软,保暖性也特别好。
这三套鹅绒寝衣并靴子,乃是罗用为杜惜、侯蔺、乔俊林三人准备的,乔俊林让他舅父侯蔺先挑,侯蔺就选了相对低调的烟灰色,因那马氏客舍便是用的此色,长安城中亦有人效仿,所以这烟灰色的寝衣现在相对也算是比较常见了。
次日,乔俊林带着剩下那两套去往杜府,让杜惜选色,毫无意外的,他就选了玄色,玄色这一套气场比较强,乔俊林现在还稍嫌稚嫩,侯蔺那种混职场的又比较追求低调,想来这个颜色原本便是为杜惜准备的,像他这样的人物,最是不喜处处与人相同,亦是不喜低调,更加没有装嫩的兴趣。
“这寝衣也有了,不过你说我们该怎么穿呢?”总不能就这么老老实实低低调调当做家居服来穿把,眼下可是这个鹅绒寝衣正当流行的时候呢,不s_ao包一把都对不起罗用千里迢迢给他们送东西过来。
“……”乔俊林这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要出头,太低调肯定是不行的。
“你说我称病如何?”杜惜问道。到时候若是有人前来探望,他就穿着这身寝衣待客,反正他是病号嘛,也不存在什么礼数问题。
“没劲得很。”乔俊林直言道。
“你才没劲。”杜惜不爽:“那你说,要怎么办?”
“半遮半掩坐在家中等人来看,倒还不如大大方方穿到外面去。”乔俊林说道。
“你好意思穿出去?”杜惜诧异,这小子的脸皮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般厚了。
“不过是穿着寝衣出去赏个雪,有何不可?”听闻在魏晋那时候,那些才子们又是喝酒又是嗑五石散的,嗨起来袒胸露ru在大街上跑都是有的,跟那些前辈们比起来,穿睡衣到外面遛弯又算得了什么。
杜惜一想,确实也是哈,没想到他这么s_ao包一个风流人物,关键时候竟然还不如这乡下来的小毛孩放得开,着实太不应该。
当天,杜惜便送了帖子到他那些狐朋狗友家中,邀他们明日与自己一同出去赏雪,寝衣自备,牛车他们杜家有,最大那一辆,这回倒是可以赶出去用一用。
别说杜惜这个人的号召力还真不错,这么大胆的主意,竟然也有人响应,第二天这些人果然就坐在一辆头顶带棚子、四周有栏杆的大牛车上面,到长安城街道上遛弯赏雪去了。
这些年轻郎君们个个都在身上穿了一件寝衣,裹着一身柔软又保暖的鹅绒寝衣,在这风雪之中饮酒赏景,说起来着实也很是有那几分情调。
几头健牛在前面拉车,现如今这长安城中的道路这般平整,即便这牛车这般大,牛车上坐着的人也这般多,它们拉起来却也并不费劲。
炭炉上温着酒,年轻郎君们坐在车上开怀畅饮,不时又有人朗声大笑,引酒高歌,引得路上的行人直往他们这边看,也有附近坊间的居民,听闻了这件奇事,特意跑到外面大街上来瞧新鲜的。
乔俊林穿着罗用送给他的那一套浅卡其色鹅绒寝衣,并一双鹅绒靴子,笑盈盈地倚在栏杆上,兜帽扣在额前,前襟微敞,任由风雪吹打在他的面颊脖颈,眸光所过之处,尽是一片旖旎风情。
第191章 萌芽
对于他们这一次的寝衣赏雪活动,很多士族郎君们都表示这个太蠢了,太厚脸皮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扬名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了。
然而评价再低,却也依旧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场又一场的睡衣趴在长安城中遍地开花。曾经对其言语抨击过的郎君们,也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人给拉上了牛车的,这事说起来吧,着实也是有几分无奈。
潮流再蠢,该跟还得跟不是。
不过依城中百姓所言,后边这些睡衣趴,要么就是参与者年岁太大没看头,要么就是出身平平不够上档次,要么就是颜值太低东施效颦。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当初杜十五郎组织的那一场寝衣赏雪。杜惜什么样的人物,他在组织这样一场活动的时候,又怎么会邀请那些不够风流的人物呢。
他们那些人里边,出身最低也是年纪最轻的就是乔俊林了,恰好这一次活动的建议最初也是由他向杜惜提出的。
经过这件事以后,杜惜对乔俊林就比较看好了,这小子可以,脑子挺活络,长得也好看,现在他又是太学的学子了,还整出来一个舞剑的特长,跟他一起玩不掉价,关键罗棺材板儿那边时不时还能给他们整点好东西。
要说这个睡衣趴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嘛……大约还得是罗用?
长安城那边热闹起来以后,一时间便有好多人涌到西坡村来买鹅绒寝衣,罗用让人做出来的寝衣都不够卖的,最后没有办法了,直接卖鹅绒,那鹅绒的价钱也不便宜,做一件寝衣需要用到的那么多鹅绒,他得卖人一贯钱,偏那些人还跟不要钱似的一袋子一袋子往自家车上扛。
说那棺材板儿收钱收到手发软,那绝对没有半点夸张成分,那真的是胳膊酸软啊,一贯钱可有六七斤那么重呢,他这一天到晚的,都不知道要收多少贯。
四娘五郎那两个,眼睁睁看着自家阿兄挣钱挣得这般豪迈,心里就可羡慕了,他们辛辛苦苦刻了那么多雕版,也才挣了那些,最后还因为对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印了太多册子,把本钱都给压住了。
这时候再看看他们阿兄!唔……
这两个人羡慕崇拜的表情太过明显,罗用想看不到都难,他也是觉得有几分好笑。
他们那个书铺若想改变现状,罗用倒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就是觉得这两个小孩年岁还太小了,还可以再轻松几年,没必要整日都把自己弄得那般辛苦。
罗用这回挣回来的这些钱,除了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用来还债,剩下的大多都还得砸在打谷机上边。
冬日里,打谷机作坊那边也没有停工,工匠们每日叮叮当当地干着活,造出来一台又一台的打谷机,这时候到处都下雪了,也不好送出去,待到明年开春,应该就能把剩下的打谷机全部送出去了,自此,河东道当地的村子就都被他们送过一遍。
届时,罗用就打算把修路的事情提上日程了,眼下他们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实在分不出那么多人手去做这个事。
年后,王当他们那行人总算也回来了,跟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赵家那些过来运罐头的人。
赵琛这段时间因为不放心自家那些梨子罐头,整日在离石县城中,他们租用的那个仓库里待着,熬了这么些时日,总算等来了自家前来运罐头的队伍。
赵琛一行离开那一日,罗用还到县城去送了送,也送了一些鹅绒制品给他们带回去,另外又请他们帮忙给二娘她们捎了几个罐头几条鹅绒大被子过去。
至于寝衣,罗用就没给她们准备,二娘她们在凉州城坐着买卖呢,每日恨不得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那个工夫可以那么悠闲坐在炕头上享受生活,到了晚上还不是沾枕头就睡。
“怎的你们这回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回到村中,正是黄昏时分,罗用见王当那些人正在许家客舍用饭,便也进去坐了坐。
“嗨,别提了,听人说入冬后草原上羊绒多,很多草原人不喜欢进城卖羊绒,很多小贩跑到草原上去收羊绒,价钱比城里低好些,我们也去了,结果走错了路,差点回不来。”王当说完这话,端起饭碗喝了一大口饺子汤,像是还有些心有余悸的模样。
“好好的怎就走迷路了?”许大郎媳妇这时候刚好端着一大盘红焖羊r_ou_上来,闻言便也说了一句。
“你们是不知道,那大草原上,啧,那也不算草原,到处都是石头沙子,没几根草,你看前边后边都差不多,走着走着就转向了,根本不知道哪儿是哪儿。”王当的一个弟兄说道。
“人都没事吧?”许大郎媳妇问道。
“倒是没什么事,有两个哥儿们身体底子虚,有点扛不住,这不,这回就没有回来,留在凉州城修养了。”王当回答说。
“人没事就好啊。”在场好些人都这般说。
“没事,能有什么事。”王当说着又喊阿普:“阿普,再与我们上两盘饺子。”
“哎。”黑人阿普应了一声,匆匆又往厨房去了。
“三郎啊,来来,你也别干坐着了,拿上筷子,跟咱一块儿吃吧。”王当招呼罗用一起吃。
“这回着实挣了不少?”罗用玩笑道。他也不客气,找许家一个小孩要了副碗筷,便也就在旁边坐着吃了,去了一趟离石县,他这会儿着实也是饿了。
“挣是挣了些,就是这回咱这些兄弟着实都给吓着了,下次万万不敢这般冒进……”
“过去的就不说了,哎,吃菜吃菜。”
“……”
他们这些人是昨天傍晚到的西坡村,当时好多人回到家里以后都是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今天中午才起床收拾,这会儿大家再一起出来吃顿好的,热闹热闹。
罗用与他们一起吃饭,不时询问一两句二娘等人的近况,这些人都说二娘好得很,还得了个罗素心的名头,在凉州城可受待见了。
·
二娘她们这边确实也挺不错,前些时候赵家客舍开张了,她们的阿姊食铺便也跟着一起开张,食铺里的生意还不错,但与二娘原先设想的情况,却也有几分不同。
在凉州这边,除了少数当地的商贾富户,便是那些往来的商队消费能力最强,可以说大半个凉州城的经济都是靠过往的商队来带动。
不过在唐初,贞观十年十一年这时候,西边这边的商业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发达,这两年因为羊绒和肥皂这些产业的兴起,不少中原地区的商贾都来他们这边买货,情况相对还要好一点,搁在前两年,这凉州城可是比现在还要荒凉几分。
眼下这种程度的商业活跃,还不足以使当地百姓富庶,二娘她们开了食铺以后很明显就感觉到了,除了一些本地商贾富户与过往商队,城中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都很有限。
二娘她们这一间食铺开起来,这条街道上不少小孩子都直往这边凑,但真正舍得掏钱买一点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吃的人家,那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就算阿姊食铺生意不错,一个食铺再加一个豆腐铺,已经够罗二娘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但她心里隐约总是透着几分失落。
记得从前在西坡村的时候,三郎便是先教会村子里的人做豆腐,等到家家户户都挣得了一些钱财以后,才又推出了枣豆糕这些东西。
那时候她记得村子里的村人们虽然还是心疼钱财,但多少也会舍得给家里的小孩买一些解馋了,也有买回去孝敬老人的。那时候她们家里还没有专门的打蛋器,还用筷子打呢,每回做枣豆糕都是辛苦得不行,不过再怎么辛苦,心里头总还是高兴的,不似现在这般。
但是罗二娘却不能像罗用那般,教人做豆腐,且不说这门手艺大规模流传出去以后会如何,单说这么大一个凉州城,家家户户做豆腐,做出来的豆腐又该往哪儿卖呢?
想来想去,二娘认为真正能让这个地方的人挣到钱财的东西,还得是羊绒,这里的羊绒买卖十分兴盛,但是很多羊绒都只经过简单加工甚至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就被贩卖到别处去了,除了一些贩卖羊绒的商贾,当地百姓并没有从羊绒买卖的过程中分享到多少利益。
那么,她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办一个加工羊绒毛衣裤的作坊呢?
·
吃过了晚饭,罗用告别王当等人回到家中,坐在油灯下,又将二娘这一次托人带过来的信件拿出来看了一遍。
二娘这个人,从前也没在认字这件事情上花过多少工夫,如今这封信写得倒是挺像样,不知道是让别人帮忙了还是怎样,总之字迹还是她的字迹。
二娘想在凉州城办毛衣作坊,写信过来问罗用的意思,罗用的回信这时候也已经在路上了,就放在那个装了羊绒被子的麻布口袋里面,因为担心货物在行路中遗失,另外又托赵琛帮他传一个口信。
“羊绒毛衣裤作坊很好,只管放开手脚去经营,若是遇着什么难题,再叫人传话回来,若是缺钱,只管去赵大郎那里拿。”
赵大郎:……
第192章 收羊绒
罗用这回与赵家人合作罐头生意,赵家卖的那些梨子罐头里边,有一半的收入都得归罗用。
所以无论罗二娘她们在凉州城那边打算要铺多大的摊子,本金方面都没什么可担心的,别看这些梨子罐头在离石县这边就是普普通通的梨子罐头,等到了凉州城,它们摇身一变可就成了神仙饮了。
其实罗二娘在托赵家人帮她带信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开始准备这一家作坊的事情了。
若是三郎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不想让织毛衣的手艺流传到凉州城这边,那她便只办一个羊绒线作坊便好,不织毛衣。
即便是只做羊绒线加工,这前前后后的,也有拣羊绒、洗羊绒、纺羊绒线、染色等好几道工序。罗二娘这一次想要办的,至少是一个有能力从头到尾加工出优质羊绒线的作坊。
这样的一个构思,即使是对时下的男子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大胆的设想了,二娘却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将它付诸行动。
或许是先前的豆腐作坊与阿姊食铺的顺利经营,给了这个原本性格略显安静的年轻女子充分的自信心。或许是她骨子里原本就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亦或许是因为罗用无论是在ji,ng神上还是经济上,总能给与她充分的支持,让她几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只要一心一意向着自己内心向往的方向去发展便好。
二娘把豆腐买卖交给田崇虎,把食铺交给彭二,自己则一心筹备那一家羊绒加工作坊去了。
田崇虎这个人年岁虽小,着实也是很有担当了,又是个勤劳肯干的,他们先前请来的那父子三人也很靠谱,他们几人一起做豆腐,应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彭二就更不用说了,罗二娘有时候觉得彭二比自己还要靠谱几分,只是因着婢女的身份,她行事也是比较低调,很少出头,所以真正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过了年关以后,凉州城当地的羊绒市场便没有秋时以及冬初那般火热了,来他们这里购买羊绒的商贾也在逐渐减少。
这时候若是在凉州城购买羊绒,等他们运到长安城那边,时间都快开春了,若想卖到好价钱,又要再等上大半年。
二娘她们入秋的时候卖掉一批羊绒线以及羊绒毛衣裤,原本就已经赚了一笔,后来又做了那么长时间的豆腐买卖,还掉先前欠赵家人的那一笔钱之后,手头上还剩下一些,于是他便用这些钱着手开始收购羊绒。
事实上这时候的羊绒价钱虽然不是最高,却也是草原人大规模往他们这边卖羊绒的时候,很多游牧民族生活在草原深处,入冬以后慢慢往草原边缘的大城市靠近,很多草原人都要等到深冬时节才能把羊绒卖出去。
而偏偏这时候却并不是羊绒价钱最高的时候,资金力量薄弱的小商贾根本没多少囤货的能力,大商贾们在这个时节收购羊绒,大多都是要留到明年价钱最高的时候再出手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就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罗二娘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力收购羊绒,前两日赵家的当家人赵畦,给她送了一批钱帛过来,言是罗用与他们同卖神仙饮所得,这对罗二娘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她在靠近城门口的地方租下一个快有一亩地那么大的院子,这院子原本是一个贩卖牲口的商贩所建,后来那家人移居别处,便把这个院子卖与了凉州城中一个小富之家。
那个小富之家在城中另外还有几处宅院,专门就靠出租这些宅院挣些租金过日子。
前来凉州城这个地方贩卖货物的商贾,基本上也都需要有足够多的地方堆放货物停放车辆以及圈养牲口,像这样的大院子一向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这个院子的位置还很好,就在离城门不远的地方。
那屋主从前也到素心池去打过浆水,也曾听闻过罗家人的一些事迹,这一回听闻是罗二娘要租他家这个院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租金要得也不高,交接之前,特地还喊了几个家里人过去打扫了一番。
罗二娘从赵家那边雇了两个人守门,然后便开始收购羊绒另雇佣一些帮忙拣羊绒的妇人。
之前他们做豆腐买卖还有开食铺的时候,常常也会有一些妇人上门来问她们这里还要不要帮工的,很多人瞅着也都干净利落,二娘她们雇佣了几个,却也要不了太多,这一次倒是敞开了雇人。
二娘这一次也没再请什么人帮忙介绍,直接让彭二以及田崇虎那两边放话出去,言是这边这个院子要招女工,让有意愿的人直接过来找罗二娘报名。
然后很快就有许多妇人涌到这边院子里来了,二娘依旧安排她们先从拣羊绒开始,又说若是做得好的,隔一段时间便要挑选几个人出来学习纺毛线,以后还会教授织毛衣的手艺也未可知。
至于小偷小摸这种事,情节轻的就开除,情节重的就送官,这回她是肯定不会再手软了,在这些人上岗的当日,便都与她们说清楚了。
这些妇人大多也都听闻过罗二娘的羊绒作坊先前发生过的那件事,有些人也许真的只是一时糊涂,才干了那样的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城里头已经有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二娘都还没做什么,她们自己的名声就已经坏掉了,有了那样的前车之鉴,一般人肯定也是不敢再做这种事的。
这个作坊张罗起来以后,罗二娘便在这个院子里与这些女工一起吃饭一起干活,所有女工轮流,每日安排几个人负责做饭。
食材都是罗二娘从外面买来,她只要带着钱出去外面走一圈,把该付的菜钱付了,那些卖菜卖r_ou_的人便会帮她把菜送到这边院子里。
另外她还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有没有进城卖羊绒的小贩或者牧民。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就在城门口边上,罗二娘她们那个小院每日都在收羊绒,但是依然会有一些人因为出门太久或者是初来乍到,没有及时得到消息的。
罗二娘她们这里收购羊绒的价钱不高不低,对于一些想要追求更高利润的商贩来说,只能算是备选,但是对于那些进城卖羊绒的牧民来说,罗二娘她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到她们这里卖羊绒,价钱公道,也不怕被坑,而且是长期收货,对方肯定也比较注重口碑,不像一些小商贩,今日在这里明日在那里的,大家谁也不认识谁,被坑了也是白坑,都不知道上哪儿说理去。
这一日罗二娘在院中待了大半日,中午的时候,又到外面去转了一圈,并没有什么收获,待回到院中,却见自家那两个看门的大汉正与一个前来卖羊绒的草原人掰扯。
那草原人听不懂汉话,叽里咕噜的说起话来又快又急,不过看看他手里头提着的那两个明显是装了羊绒的皮袋子,基本上也能猜得到他是来卖羊绒的。
“我们就跟他说你待会儿就回来了,叫他稍等一下,这家伙就急了。”一个看门的汉子对罗二娘说道。
“没事,我来。”这样的情况罗二娘先前也见过几次,都是沟通不畅造成的,刚刚见这两个汉子推拒他送来的羊绒,那草原人八成是以为他们不肯收。
“你这个羊绒给我看看。”罗二娘也不管对方听懂听不懂,说着就伸手去接对方的羊皮口袋。
“¥¥……”那汉子还是有点急,叽里咕噜说了一通之后,才重重地把手里那两袋子羊绒塞到二娘手里。
二娘解开那两个羊皮口袋上面系着的皮绳子,当着那个草原人的面,让人取了一个直径足有五六尺那么大的笸箩过来,将那些羊绒全部倒在笸箩中,仔细翻看起来。
这些羊绒品质挺好,干度也不错,并不像一些贩卖羊绒的小贩那般,为了增加分量,还故意往羊绒上面喷水。检查完了品质,再用她们自己这边的袋子装起来称一称重量,然后就可以报价钱了,不过眼前这个人也不会说汉话,跟他说了他也听不懂。
罗二娘直接进屋去裁了一大块麻布,然后又把对方的一只羊皮口袋翻过来,用没装过羊绒的那一面,给他装了大半口袋豆子,想了想,又到厨房里去拿了十来个杂面饼子,用一个草兜装了,提出去与豆子布料一起递给那个草原人。
凉州城这边铜钱流通还是比较少,尤其是在跟这些草原人做交易的时候,最常用的东西就是布料粮食还有食盐。
那个草原人在接过那一叠沉甸甸的布料的时候,面色就已经缓和了很多,然后他又检查了一下二娘给他们的豆子,面上又更添了几分满意,等他看到那一草兜杂面饼子的时候,那张黑漆漆的面庞上登时就乐开了花,这一次的交易价格显然让他很满意。
“¥¥……”那汉子伸手拍了拍二娘的肩膀,一脸高兴地不知道又说了些什么,然后提着东西就走了。
“他说的甚?”那两个看门的一头雾水。
“应是说要给我们介绍生意呢。”罗二娘笑道。
凉州城待了这么久,罗二娘原本挺白净一个人,现在也是黑了许多,凉州城的风太干了,吹得人面上起皮,脸颊上隐隐还有一点高原红。
不知道的,还当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呢,就是笑起来的时候毕竟还是比凉州人少了一些豪迈,多了几分腼腆。
第193章 瑞雪
与凉州城相比,长安城这边的市民们明显就要富裕得多,至少在罗大娘她们这间店铺所在的光德坊,坊间百姓都还是比较富裕的。
长安城有东西二市,东市那边卖的物什大多比较高档,价格也不太亲民,所以相对来说,也就没有西市这边这么热闹。
这东西二市每天早晨也并不开张,就只做下午那半日生意,所以罗大娘他们的食铺,也是要到下午的时候生意最好,他们家卖得最快的便是那卤串,一文钱一串,味美量足,有些个闲人,穿过好几个坊,走上小半日工夫,就专门为了来吃一两个阿姊食铺的卤串。
“听闻在你们这里,能用下水换卤串?”这一次上午,罗大娘正在煮浆饮,铺子前边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换的,你可是拿了下水来换?”罗大娘拍了拍郑氏长女,让她帮忙看着火候,自己则走到窗台那边,与那小姑娘说话。
“你看我这些能换多少?”那小姑娘一听,高高兴兴抱起自己手里提着的一个小木筒就要往柜台上放。
“这边来这边来。”这柜台是做买卖用的,若是沾上了污水,留下了味儿就不好了,罗大娘连忙把人往旁边一道小门招呼。
“哎。”那小姑娘提着木桶就过去了。
二娘开了旁边那道小门,就蹲在门口那里,检查了一下对方水桶里的那些东西,瞅着应该是鹅肚子里的,心肝肾都已经被摘了,尽剩下一些大肠小肠,不过好在还有三个鹅头,约莫是他们家的人不喜吃这个,又嫌收拾起来太麻烦,干脆便给剁了。
“能换四个卤串。”大娘言道。主要是那三个鹅头还不错,鹅头这东西卤起来滋味好,有些客人专门就喜欢吃这个。
“当真!”那小姑娘可高兴坏了。
“自然。”罗大娘笑道:“你是哪一家的?拿这些物什出来换,家里的大人可晓得?”
“都晓得的,我家郎君还让我换一串分他吃嘞。”小姑娘笑嘻嘻道。
罗大娘搬了一个木盆过来,将那半桶鹅杂倒在盆中,然后又舀了一瓢清水帮她涮了涮木桶,最后才到柜台前面,拣了四个卤串,用一张油纸略包一包,递与那小娘子。
小丫头把木桶挂在臂弯上,双手捧着那几个卤串,颠颠就回家去了,刚刚听她说自家郎君如何如何,想来应是谁家的婢女。
“娘子你看,这浆饮可是煮好了?”郑氏长女扬声问了罗大娘一句。
罗大娘抱着那个木盆走过去瞧了瞧,言道:“差不多了,用小火温着吧,记得要多搅拌,莫要糊了底。”
“嗯。”那郑氏长女应了一声,蹲身撤了灶下烧着的柴火,只在灶膛里留了一点木炭继续温着,人依旧守在陶釜前面,这时候刚刚撤了火,灶膛里还热着呢,若是不小心着些,还是很容易糊底,一旦糊了底,这锅浆饮就卖不出钱了。
这浆饮里头有豆子又红枣,还有好些白米呢,这几样物什泡了水磨成浆,再滤了渣,放在陶釜之中煮熟了,一碗也能卖个一文钱,这一个陶釜里装着的,可就是好几十文钱。
大娘这一边,则抱了那盆鹅杂去了后院。
马氏客舍前边沿街这一面是厅堂,厅堂后边是中院,那里有一排两层楼的客房,院子里还有停车马的地方,还有牲口棚,车辆牲口无需从厅堂过来,中院旁边开有一扇侧门,主人家直接从厅堂进来店里,仆从马夫则在跑堂小二的引领下,赶着车子从客舍外面绕一圈,走侧门进来。
不过若是待得不久,也可直接把车停在旁边巷子里,在那里候一候便是。
在这中院后边,还有一个后院,水井和大厨房都在那边,另外还有一排屋子,大娘她们近来便是住在这马氏客舍的后院。
虽然罗用先前在长安城买有一个院子,但那个院子已经借给了乔俊林他们,而且也不在光德坊,大娘她们晚上也要做买卖,每天黄昏时分,那几百下关门鼓敲完了,他们光德坊的坊门便落锁了,在坊内走动一二尚可,要想出坊却是不能。
“那人便是罗大娘吧?”
“听闻他们罗家亦是不缺钱财,因何整日要与这般秽物打交道?”
“如何不缺钱财?你是不知那罗三郎欠下多少外债。”
“何至于此啊……”
罗大娘抱着一盆鹅肠从中院穿过去的时候,二楼客房便有几个客人站在窗边说话。
这些人倒也不是在这里住店,而是因为这马氏客舍的客房布置得实在很舒适,他们一群人便相约来这里吃茶说话,就这么一个客房,一个下午也得不少钱。
罗大娘耳朵好,那些人在楼上说的话她都听见了,不过却并没有抬头去看,而是径自抱着那一捧东西穿过楼下的走道,直接去了后院那边。
那些郎君们管她手里头这些东西叫做秽物,好像只要碰上一碰,人都会跟着掉价一般,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连着秽物都吃不起哩。
在后院的一条水沟边,有两个妇人这时候正坐在小马扎上,清洗着二娘她们收来的下水杂物。
这两个妇人是罗大娘前几日叫光德坊这边的一个牙郎给介绍过来的,大娘她们初来乍到的也不识得很多人,若是让马家人帮忙介绍,这中间便多了几分人情牵扯,那样的人用起来也有几分束手束脚,倒还不如花些铜钱叫牙郎介绍,若是用得不好,便退了叫他换一个来。
“我方才又收了些,你们一并洗了吧。”大娘将那一盆鹅杂放到地上。
“娘子放着便好。”一个妇人应道。
“那大灶上的热水你们尽管舀去用,莫要这般拘谨。”
大娘见那边一口大灶上的热水都被烧得直冒白烟,这边这两个妇人用的却似是凉水,于是便过去帮她们提了一桶热水过来。这寒冬腊月的,若是不掺着点热水来用,不需几日,那手都要开裂了。
马氏客舍为了烧那几堵火墙,每日都要耗费许多柴火,那边那个灶台也是与客房一堵火墙相连,一天到晚的,整日都烧着呢,所以那个热水用起来便也不用太心疼,用完了及时添些凉水进去便好。
只是这两个妇人着实太过拘谨,这都来了好几日了,罗大娘与她们说过好几回,她们都还是不怎么过去打热水来用。
听那谢牙郎说,这两个妇人乃是邻里,她们那一片的人都穷,也不知是从前在别处做工养成的习惯还是怎么的,话少得很,人也拘谨,干活倒是不错。
“待洗完了这些,便去前面吃饭吧。”大娘略略查看了一下她们洗过的那些下水杂物,见她们的活计做得细致,心中便添了几分满意。
“哎。”那两个妇人应了一声,面上也露出几分笑模样,来这阿姊食铺做活,工钱虽不见得比别处高很多,吃得却着实很不错。
大娘见她俩一说吃就高兴那模样,也是觉着有几分好笑,又交代了两句叫她们别再省着热水,那些个杂物,该扔的便扔了,别到时候叫客人吃出什么怪味道,然后便回前边忙活去了。
一会儿待她二人忙完了手头上这些活计,看看时候也差不多了,便去前头吃饭。
刚进阿姊食铺,便见那离石来的那个少年人正在摊煎饼,想到阿姊食铺并不卖煎饼,于是这两个妇人便知道她们今日的午饭便是煎饼了。
只见那一大勺面糊倒在大大的陶制圆盘之上,再用刀背一扫一转,一个煎饼就摊开了,再打一个ji蛋上去,摊开在饼上,然后还要抹上一些大酱,洒上一些葱花,放几片青菜叶子,末了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纸略略一包,一个妇人伸手过去接了,另外一个妇人继续等着。
那摊煎饼的少年,似也知道她们是想要个大一点的煎饼,面糊打得足,酱也刷得爽快,摊出来一个大煎饼,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纸包起来,沉甸甸的一大块。
大娘她们这时候又在包饺子了,也不知道已经吃过了没有,见这两个妇人过来吃饭,便叫郑氏长女一人给她们打一碗热豆花,加了卤汁的,热腾腾,滋味好得很。
这两个妇人捧着豆花,一口一口吃完了,将各自那个煎饼揣在怀中,便回后院去干活去了。
一会儿,天空中又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那边楼上,有几个郎君开了窗户赏雪咏诗,咏的便是瑞雪,一群郎君在楼上有说有笑的,很是热闹。
楼下那两个妇人听闻了,便也跟着笑一笑,那一大包煎饼热烘烘地在怀里捂着呢,外边这雪下得再大,盆子里的水再冷,她们也不觉得冷。
第194章 最后一批打谷机
要说那长安城,热闹着实也是很热闹的。
听闻等再过几日到了元宵节,前后三日都不实行宵禁,城中百姓尽可以在外面随便走随便逛,所以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罗用在西坡村这边听人说起这件事,心里也是有几分向往的,像那样的人山人海,他自打来到这个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再看到过了。
前两次去往长安城,虽然感觉比离石当地热闹许多,但是跟他印象中二十一世纪的人口密集程度根本没得比,整个长安城还给人予一种十分宽敞的印象。
听吴幼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说,皇帝的那条水泥路,很快就要修到晋州临汾那边可,待他们修到离石县这边,明年这个时候,罗用就好带着家里这几个小孩到长安城去过元宵节了。
往来商贾亦有传言,说从城州那边,今年已经运送了好几批羊r_ou_罐头南下。从潼关往长安城的那一段路,甚至还有人看到兵卒们用“三脚燕”运送羊r_ou_罐头。
那“三脚燕”,便是大伙儿给那种新型的车子给起的名字了,因它与燕儿飞相似,同样都是用于骑行的车子,但它却比燕儿飞多了一个轮子,于是大伙儿便管它叫“三脚燕”,也有叫“三脚铁燕”的。
罗用听了这些人的描述,大概也能猜到,皇帝肯定是把三轮车给鼓捣出来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以ji,ng铁取代了木竹结构,无论是在负重能力还是在骑行速度上,都与原来的燕儿飞不可同日而语。
转眼正月便已过完,待到进入农历二月份以后,离石县当地的天气逐渐开始转暖。
许二郎对罗用说,最后这批打谷机,是时候可以送出去了。这个时节雇脚夫也容易些,待到送完了打谷机,他们这些人回来的时候,还能赶上这一年的春耕。
贞观十一年,二月初六这一日,一条长长的运送打谷机的队伍,便从西坡村出发了。
眼下还没有拿到打谷机的村子,大多集中在河东道东面,那边有个太行山脉,山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
那太行山脉从南到北,遍及整个河东道东面,所以他们这个队伍到了汾州以后,便要在隰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
罗用牵着驴子,一路将他们送出去老远,见那一台台打谷机被装在板车之上,又想到这一路的山高水远,忍不住又要向他的那些弟子与脚夫们道一声辛苦。
“三郎尚且不言辛苦,我等又如何敢称辛苦?”一个衣着破旧的汉子大声说道。
他们村也是分到了一台打谷机的,有了那打谷机,去年秋收都不知道省下多少时间和力气,能即使把地里的粮食收回来,趁着天气晴朗晒干了,安安稳稳收入仓中,对于农人来说便是最大的幸事。如今又来与罗三郎但脚夫挣钱,如何还敢担得辛苦二字?
“三郎尽管安心,这些打谷机,我等自当好生送往各个村庄,绝不会有什么差池。”队伍里又有人道。
“打谷机不要紧,不管出没出差池,诸位只管好好回来便是。”罗用还真担心这些莽汉在碰到什么危险的时候,会豁出性命去保护这些打谷机。
“师父莫要忧心,我等自会平安归来。”许二郎向罗用拱手道。
“早去早回。”罗用郑重道。
这一日并没有下雪,也没有出太阳,天色yy地,吹着阵阵凉风,罗用站在路边看着那些人越走越远,心里总是忧心他们的安全。
在眼下这个时代,每一场离别都显得格外伤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离别,就不能真正体会到生死离别那四个字的分量,大约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更显真挚。
这个运送打谷机的队伍,一路沿着从西坡村到离石县的那条水泥路前行,这一段路总是比较好走的。
从去年秋天开始,郝刺史一直在石州当地推广筒车灌溉系统,罗用的弟子们也在不少地方办了水泥作坊,许多村子都借着这个机会修起了水泥路,他们这个队伍这一路走过来也发现了,走着走着,经常就会遇到一条水泥路,一旦上了水泥路就轻松多了。
等出了离石县辖区以后,水泥路就很少见了,待到进入了吕梁山区,前行就变得格外艰难起来。
有一些地方现在还结着冰,他们推着木板车爬坡,一步三滑的,很多在前面拉车的人,整个人都手脚并用地趴伏到地面上去了,后面的人也在咬牙支撑。
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化雪了,雪水泥泞了道路,脚夫们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烂泥路上,脚上被冻得发木也来不及理会,一心只想快些走出这一段道路,若是一个不慎,车子陷入泥坑之中,便又要花费许多力气才能将车子弄出来……
“你们可是从离石县过来?”这一日,众人正在埋头赶路,从旁边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跑下来好几个村民。
“正是,我等便是帮罗三郎出来送打谷机的,你们村子可是还没领到打谷机?”队伍中一名罗用的弟子停下脚步,问这几个村人道。
第4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