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百度云(7)
首辅林宰相会在两年后致仕乞骸骨,这当然不是顾仪兰从林相家这些动向中分析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她的记忆和经验。在顾仪兰的记忆中,林相今年六十五,年纪大了,首辅位置负担又重,身体每况愈下,成日医药不断。他拖着病弱的身体在首辅的位置上又多熬了两年,两年之后,终于还是撑不住告老还乡了。
上一世,林相也是早早打发了自己的儿子去宋城置产,宋城是距离林相原籍最近的一座大城,林相是早就打算好了,致仕后要回乡。顾仪兰记得林相致仕之后,林家除了做京官的林三爷和嫁在京中的女儿孙女们之外,举家迁去宋城了。
而上一世,一向掌管林家庶务的林五爷去宋城做布匹生意,也像如今一样,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宋城盛产上好云绵,城中织坊百家,去宋城做布匹生意再正常不过了。
在林相还乡离京时,朝中大臣们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早就有致仕的打算,还早早给自己谋算好了退路。林五爷原来不是去宋城做生意,而是回乡置产。
上一世的顾仪兰只是个单纯的后宅女子,那些年,她眼里心里就只有荣康郡王郑崇景,关于林相家这些事,她根本注意不到,就是听旁人说起了,也是过耳不入心,林家这些事还是郑崇景说给她听的,郑崇景说过的话,她倒是都记在了心里。
顾仪兰还记得,郑崇景对她说这些时,她已经嫁入了荣康郡王府,当时林相已经致仕两年,但皇上也不知是怎么想的,首辅宰相之位在林相之后竟然一直空悬,为了这个首辅之位,朝中党争不断,顾正则这位天子近臣也是下任首辅的热门人选之一。
新婚头两年的时候,顾仪兰和郑崇景感情尚好,郑崇景自然是全力支持顾正则争首辅之位。只可惜顾正则在首辅之争中落败,她婚后第三年,首辅宰相的位置落到了谢相头上,也就是在那之后,郑崇景渐渐少往她房里去了。
再往后,朝中势力重整,她的祖父顾正则被加了特进光禄大夫荣衔,却被免了端明殿大学士御前行走。若是如此还好,但顾正则的特进荣衔其实也没维持多久,也就是两三个月的功夫,就被免职圈禁候审。不仅如此,顾正则两个出仕的儿子也一起被免了职,其中就包括顾仪兰的父亲顾宁德。
上一世,顾仪兰就是再短视无知也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们顾家倒了!收到消息的那天,顾仪兰哭着去求郑崇景。她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虽然郑崇景这些日子对她渐渐冷淡,但好歹她还是荣康郡王正妃,又刚刚有孕,她当时依旧对郑崇景心存希望,毕竟这个男人曾经真的将她捧在手心上呵护。
从十五岁那年,她和郑崇景在花朝节游宴一见钟情,他一直对她十分爱重呵护,郑崇景为了求娶她,堂堂郡王之尊,不惜当众对顾正则下跪,顾仪兰一直相信,他们是真的两情相悦。
因此就算郑崇景明显对她冷淡,就算她隐隐听到传言说,郑崇景心中另有所爱,但她还是不肯信。不信,不信那个曾经对她深情款款的男人会如此绝情,不信他会看着顾家倾倒而无动于衷。
因此她还是去求郑崇景了,可她终究还是失望了。郑崇景对她如往日一般温和,但他眸光中的冰冷和嫌弃是如此不加掩饰。他安静地听着她哭,听着她求,最终却只丢来两句淡淡的安慰,让她先回去等。
她听话的回去了,也等了,等来的是郑崇景派人将她押出了她原本居住的王府正院,关进了王府一角那个破败寒凉的小院子。
没有一句解释,也没有任何理由,就这样将她押去后院,像是囚犯一样关起来。她不服,想要见一见郑崇景,当面问问他为何要如此待她,却没想到,郑崇景根本就不肯再见她。
郑崇景如此待她,她当然不肯甘心,她每日哭泣,求着送饭的嬷嬷去给郑崇景传话,哭得眼睛都快瞎了,哭垮了身体,哭得孩子也保不住了。
第18章 今夕
顾仪兰想想以前,就觉得自己傻得可怜。她当初居然还傻乎乎的以为,郑崇景是对她心存愧疚,所以不愿见她,不见则心安。
真是傻透了。最后一次见郑崇景时,那人的态度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但那是因为这人在人前一贯如此,他其实并没有在她面前掩盖自己的真实心绪,眼神都已暴露无遗。哪里有什么愧疚,哪里有什么旧情,分明是不耐和厌烦。
其实仔细说来,当初的她也不是没看明白郑崇景的态度。从十五岁开始,她心里眼里只有这个人,对他自然是了解的,只是她不愿相信,自欺欺人罢了。
往事如烟,以前的事,郑崇景人面兽心,自然不可原谅。但顾仪兰自己知道,她自己沉溺于郑崇景的温柔网,蒙心盲眼,识人不明,也不算全然无过。她不顾祖母反对,铁了心要嫁郑崇景,说她自作自受也不算冤枉。还好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回的机会,她自然不愿意像当年一般做个糊涂人。
她还记得,嫁给郑崇景的头两年,那人对她真的十分好,当时祖父颇受皇上信任,她的伯父又刚刚升迁要职,郑崇景对她不仅是宠爱,还十分敬重,有些涉及朝政的话从来也不避讳她。
以前她没仔细想过,但现在想来,郑崇景是宗室旁支,领着一份郡王禄米的闲散郡王一个,并不太受皇上看中,逢年过节进宫请个安,皇上照例关心几句,赏些东西,仅此而已,与京中其余几位郡王的待遇并无区别。
唯一特殊的就是,郑崇景与皇上的几位皇子年龄相仿,入内苑读书时,几位皇子刚好也在上学,郑崇景和皇子们同在内苑读书十年,他算是皇子们的陪读。
但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又不是给哪位皇子指定的侍读。皇子侍读都是肱骨大臣之子,怎样也轮不到他这个郡王。他也不会如真正的皇子陪读一般,在内苑进学结束后,可以直接入皇子府做长史或詹事。
论理,朝中事物与郑崇景无甚干系,无论朝野怎样变化,他还是个领着一份固定俸禄的闲散郡王,没有资格参与廷议,也无权对任何政事发表意见。但郑崇景却对朝中诸事十分关心,郡王府也养了不少幕僚。
郡王府养幕僚其实不是稀奇事,世风如此,普通官员家里还要养几个门客呢,不过大多数的官家门客,都是仕途无望,依附豪门混吃混喝的清客相公,供人闲谈取乐而已,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多。
但顾仪兰却知道,郑崇景的那些幕僚,至少不全是混吃混喝的篾片相公。新婚之时,她与郑崇景感情尚好,自然也做过亲手炖了汤水往外书房送的事,她不止一次听到过郑崇景与门客谈话,极为正经严肃的话题,大多都是在分析朝局。
这些话当时她听过也就算了,对于眼里心里只有郑崇景,满脑子都想着如何伺候好相公,过好小日子的她来说,这些复杂的政事自然无用。
但时过境迁,重活一回,这些她曾经从郑崇景口中,从郑崇景的那些门客口中听到的话,对她来说已经变得无比重要。比如现在,她说的这些事,能让她精明的祖父半晌沉默不语。
宋城吗?为官多年的顾正则自然不需要顾仪兰将每一句话都说明白:你确定林五爷的次女订了宋城赵家?
是!顾仪兰点点头:听说林家不想声张,但林家十一小姐毕竟年小,言语不算谨慎,孙女与她闲聊时,她无意中漏出来的。只是孙女想要问详细,她却无论如何不肯在说。
当然不是林十一小姐说的。顾仪兰会知道这些,是因为林五爷的次女,上一世就嫁去了宋城赵家,林相致仕之后才出的阁,这件事是郑崇景亲口告诉她的,她记得清清楚楚。
不想声张顾正则眼睛微微一眯,却没再追问什么,反而转过话头继续板着脸教训顾仪兰:你觉得自己聪明得紧,不过是自作聪明而已。林家一点细枝末节就胡乱攀扯说林相要致仕,是哪个教你如此胡言乱语妄论时局?再者,就算林相致仕,与军武出身的安国公府也毫无干系,这也不是你胆大妄为的理由。
祖父,顾仪兰抬起眼,不急不慌,脸色十分诚恳:孙女是个内宅女子,自然没什么见识。孙女原本想着,林相若是致仕,首辅位空悬,祖父这个端明殿大学士压力岂不是更大。谢相是五皇子亲族,而温家梅清小姐的父亲又是李相的学生,眼下已经任正四品实职了。孙女急着为祖父分忧,自然失了分寸。
两句话,点到即止,官场老油条顾正则自然听得明白。但他还是很不高兴:想给我分忧?给安平王府送礼帮我分忧?亏你想的出来。
顾仪兰点点头,做出一副十四岁小女孩该有的天真模样,说出来的话也是天真:我送了穆妹妹礼物,祖父上朝时帮我问问安国公,穆妹妹喜不喜欢,这总可以吧?孙女想着,多说说话,自然就更惯熟些不是吗?您不是说过吗,安国公虽从不主动上疏议政,但皇上有问,他必答,皇上是很信任他的。因此孙女想,安国公家世代为将,旁的不说,兵部的事,皇上大约是要问问他的。
顾仪兰话一出口,顾正则顿时眉头一动,带着几分审视似的盯着顾仪兰,片刻后却笑了:我倒看不出,这个九姐儿,到底算是明白还是糊涂。这些事也是她一个后宅女子好揣度的?
而此时,一直听着顾正则和顾仪兰说话,半晌都没有开口的顾夫人说话了。她笑着摇了摇头答道:九姐儿当然是糊涂,她毕竟是个小孩子,不懂事。所以我应了她给安国公府节礼加倍,又允她给穆大小姐送礼,却还是为了旁的事。
第19章 心思
顾正则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老妻,眉头有些疑惑地蹙起:你这又是为何?
旁的妾身不在乎,顾夫人笑眯眯地答道:妾身就知道,他安国公府有六个漂漂亮亮的大小子,大的十九,小的十二,任凭哪一个来给我做孙女婿,我都是乐意的。
你噗顾夫人话一出口,一直板着脸的顾正则都忍不住失笑:你心也是太大。安国公府这样的人家也是我们好惦记的?
这怎么能叫心大,顾夫人笑着答道:女子高嫁,他安国公府是高门没错,但老爷你是端明殿大学士,我们是嫁女又不是娶媳,这难道不是刚好门当户对?
你呀!顾正则摇头叹气:让我说你什么好!安国公府喜欢什么样的媳妇,你难道心里不清楚?出身高门大族,家里在京中无人,才是安国公府最理想的媳妇。
我自然清楚,顾夫人倒是笑得胸有成竹的模样:但凡事都有例外。成祖爷金口玉言说过,皇家不干涉穆氏一族嫁去,但到头来怎样?现在的安国公夫人不还是宗室出身?我家与穆家算是门当户对,孩子们若是两情相悦,家中长辈万万没有拆散的道理。老爷可别将我这些话当笑话,穆家二老爷的大公子穆征衣据说转过年就要回京订亲了,安国公的长子穆铁衣,还有穆家三老爷的长子穆驰衣也十七了,我家六姐七姐都已经及笄,可不就是刚好合适?
嗨!夫人你可是顾正则哭笑不得的模样,正待发表意见呢,结果却被顾夫人抢了话头。
所以我才允了九姐儿送礼,顾夫人伸出手指,点了点安静站在一旁的顾仪兰:安国公府再谨慎,一年到头推不掉的宴请也有那么七八回。九姐儿跟穆大小姐多见几回,自然就能更亲近。穆大小姐是独生女,赴宴时大多是兄弟作伴,这多没意思,小姑娘家家的,都没几个小姐妹。以后九姐儿跟她好,赴宴时咱们顾家的女孩子们一同陪着她不也顺理成章嘛!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顾正则从饭桌前站起,想数落自己的老妻两句,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干脆一甩袖子站起来:算了!我也管不了你!累了一天,我先去榻上歪会儿。
顾正则表示要休息,顾仪兰自然低头行礼告辞,而此时顾夫人也站起来了,开口叫了嬷嬷和丫鬟们进来,吩咐了撤了桌子,给顾正则打水洗脸。等一切都吩咐好了,她才朝顾仪兰说道:九姐儿随我来,你祖父从宫里回来的时候,带了皇上赏的粽子和艾糕,这是圣上恩典,我正想着给孩子们分分,你刚好过来,带几个粽子回去,跟你的姐妹们分着吃。
顾仪兰乖巧地答应着,又转身向顾正则行礼再告一遍辞,恭敬地退出屋子。歪在榻上休息的顾正则挥了挥手算是答应,接着又闭上了眼。
顾夫人带着顾仪兰穿过院子,进了正院西厢的一间屋子,但进了屋,顾夫人却没让人拿粽子,反倒往八仙桌旁的春凳上一坐,朝顾仪兰招了招手:九姐儿也坐,祖母有几句话说。
看到顾仪兰坐下,顾夫人才笑着开口:九姐儿,你一心为家里打算,反倒挨了祖父的训斥,是不是委屈了?
孙女不敢。顾仪兰赶紧低下头:此事是孙女自作聪明了,祖父训斥得对。
嗯,顾夫人点点头,语气含糊地应道:是对,所以你就乖乖听着。有些话听了记在心里,下次别犯,有些话听听就算了。
祖母?顾仪兰抬起头,有些吃惊地望着顾夫人,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说。
你一心为家里,这是好的。顾夫人笑笑:但做事应道更周详,这一点你祖父教训的没错。给安国公府送节礼这件事,你的主意是冒失了,但我还是依了你,你可知为何?
孙女不知。顾仪兰水润的明眸中泛着微微困惑。
谨慎自然是好,顾夫人唇边笑纹加深:但有时,冒失,却又有冒失的好处。你祖父说的没错,安国公府得圣心,除了穆氏一门忠勇之外,与他们家风谨慎也不无关系。京中人人皆知安国公十分受当今圣上信任,你放眼望去,京里这些勋贵们,哪个不想巴结他安国公府?都想,可是不敢。各个想得便宜,却瞻前顾后,怕费了力却巴结不上,得个钻营的笑柄,又怕引人注意,安国公没巴结来,反倒被参了结党。而你,的确是冒失了些,但你敢想,我就敢让你做。至于是不是能真的与安国公府交好那是你的本事,也是我的本事,若成,旁人羡慕不来,若不成,那也是我年老糊涂,是你无知不知天高地厚。
孙女明白了!顾仪兰沉稳地点了点头。
你明白什么了?顾夫人戏谑地望着顾仪兰。
无论如何,都与祖父无干。顾仪兰答道。
九姐儿,你的确是个聪明孩子,但毕竟还是年轻。顾夫人轻叹一口气:我今日跟你祖父说,我想跟安国公府结亲,你猜这句话是真是假?
顾仪兰低下头略略思忖,刚抬起头想答,顾夫人却不用她答了:你也不用费心思了,你也猜不到。这句话是真也非真,对于咱们顾家来说,你们姐妹几个不管谁嫁去安国公府,都是顶好的一门亲事。但你祖父说的没错,安国公府选媳妇有自己的标准,我们顾家可不是他们喜欢的亲家,所以亲事成不成,我其实不太在意。
孙女知道了。顾仪兰笑着点点头。她听明白了顾夫人的话,不管实际因为什么,她努力与穆红裳结交、顾家努力与安国公府结交,不能有别的理由,只能是为了儿女亲事。
第20章 礼物
九姐儿,顾夫人抬起眼望着院中的扶疏树影:你祖父刚刚甩手走人,其实是不打算干涉我们了。你放心,你的话,他都听进去了,该小心的,他会小心,该提前做准备的,他会做准备。虽然林相的事你也只是疑心,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你祖父他是个谨慎的人。你能注意到林家五爷的事,还能知微见著,回来提醒家里,你的确是聪明,这很好。但祖母说你年轻不知事,却也不算冤枉你。
恋耽美
上一世,林相也是早早打发了自己的儿子去宋城置产,宋城是距离林相原籍最近的一座大城,林相是早就打算好了,致仕后要回乡。顾仪兰记得林相致仕之后,林家除了做京官的林三爷和嫁在京中的女儿孙女们之外,举家迁去宋城了。
而上一世,一向掌管林家庶务的林五爷去宋城做布匹生意,也像如今一样,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宋城盛产上好云绵,城中织坊百家,去宋城做布匹生意再正常不过了。
在林相还乡离京时,朝中大臣们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早就有致仕的打算,还早早给自己谋算好了退路。林五爷原来不是去宋城做生意,而是回乡置产。
上一世的顾仪兰只是个单纯的后宅女子,那些年,她眼里心里就只有荣康郡王郑崇景,关于林相家这些事,她根本注意不到,就是听旁人说起了,也是过耳不入心,林家这些事还是郑崇景说给她听的,郑崇景说过的话,她倒是都记在了心里。
顾仪兰还记得,郑崇景对她说这些时,她已经嫁入了荣康郡王府,当时林相已经致仕两年,但皇上也不知是怎么想的,首辅宰相之位在林相之后竟然一直空悬,为了这个首辅之位,朝中党争不断,顾正则这位天子近臣也是下任首辅的热门人选之一。
新婚头两年的时候,顾仪兰和郑崇景感情尚好,郑崇景自然是全力支持顾正则争首辅之位。只可惜顾正则在首辅之争中落败,她婚后第三年,首辅宰相的位置落到了谢相头上,也就是在那之后,郑崇景渐渐少往她房里去了。
再往后,朝中势力重整,她的祖父顾正则被加了特进光禄大夫荣衔,却被免了端明殿大学士御前行走。若是如此还好,但顾正则的特进荣衔其实也没维持多久,也就是两三个月的功夫,就被免职圈禁候审。不仅如此,顾正则两个出仕的儿子也一起被免了职,其中就包括顾仪兰的父亲顾宁德。
上一世,顾仪兰就是再短视无知也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们顾家倒了!收到消息的那天,顾仪兰哭着去求郑崇景。她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虽然郑崇景这些日子对她渐渐冷淡,但好歹她还是荣康郡王正妃,又刚刚有孕,她当时依旧对郑崇景心存希望,毕竟这个男人曾经真的将她捧在手心上呵护。
从十五岁那年,她和郑崇景在花朝节游宴一见钟情,他一直对她十分爱重呵护,郑崇景为了求娶她,堂堂郡王之尊,不惜当众对顾正则下跪,顾仪兰一直相信,他们是真的两情相悦。
因此就算郑崇景明显对她冷淡,就算她隐隐听到传言说,郑崇景心中另有所爱,但她还是不肯信。不信,不信那个曾经对她深情款款的男人会如此绝情,不信他会看着顾家倾倒而无动于衷。
因此她还是去求郑崇景了,可她终究还是失望了。郑崇景对她如往日一般温和,但他眸光中的冰冷和嫌弃是如此不加掩饰。他安静地听着她哭,听着她求,最终却只丢来两句淡淡的安慰,让她先回去等。
她听话的回去了,也等了,等来的是郑崇景派人将她押出了她原本居住的王府正院,关进了王府一角那个破败寒凉的小院子。
没有一句解释,也没有任何理由,就这样将她押去后院,像是囚犯一样关起来。她不服,想要见一见郑崇景,当面问问他为何要如此待她,却没想到,郑崇景根本就不肯再见她。
郑崇景如此待她,她当然不肯甘心,她每日哭泣,求着送饭的嬷嬷去给郑崇景传话,哭得眼睛都快瞎了,哭垮了身体,哭得孩子也保不住了。
第18章 今夕
顾仪兰想想以前,就觉得自己傻得可怜。她当初居然还傻乎乎的以为,郑崇景是对她心存愧疚,所以不愿见她,不见则心安。
真是傻透了。最后一次见郑崇景时,那人的态度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但那是因为这人在人前一贯如此,他其实并没有在她面前掩盖自己的真实心绪,眼神都已暴露无遗。哪里有什么愧疚,哪里有什么旧情,分明是不耐和厌烦。
其实仔细说来,当初的她也不是没看明白郑崇景的态度。从十五岁开始,她心里眼里只有这个人,对他自然是了解的,只是她不愿相信,自欺欺人罢了。
往事如烟,以前的事,郑崇景人面兽心,自然不可原谅。但顾仪兰自己知道,她自己沉溺于郑崇景的温柔网,蒙心盲眼,识人不明,也不算全然无过。她不顾祖母反对,铁了心要嫁郑崇景,说她自作自受也不算冤枉。还好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回的机会,她自然不愿意像当年一般做个糊涂人。
她还记得,嫁给郑崇景的头两年,那人对她真的十分好,当时祖父颇受皇上信任,她的伯父又刚刚升迁要职,郑崇景对她不仅是宠爱,还十分敬重,有些涉及朝政的话从来也不避讳她。
以前她没仔细想过,但现在想来,郑崇景是宗室旁支,领着一份郡王禄米的闲散郡王一个,并不太受皇上看中,逢年过节进宫请个安,皇上照例关心几句,赏些东西,仅此而已,与京中其余几位郡王的待遇并无区别。
唯一特殊的就是,郑崇景与皇上的几位皇子年龄相仿,入内苑读书时,几位皇子刚好也在上学,郑崇景和皇子们同在内苑读书十年,他算是皇子们的陪读。
但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又不是给哪位皇子指定的侍读。皇子侍读都是肱骨大臣之子,怎样也轮不到他这个郡王。他也不会如真正的皇子陪读一般,在内苑进学结束后,可以直接入皇子府做长史或詹事。
论理,朝中事物与郑崇景无甚干系,无论朝野怎样变化,他还是个领着一份固定俸禄的闲散郡王,没有资格参与廷议,也无权对任何政事发表意见。但郑崇景却对朝中诸事十分关心,郡王府也养了不少幕僚。
郡王府养幕僚其实不是稀奇事,世风如此,普通官员家里还要养几个门客呢,不过大多数的官家门客,都是仕途无望,依附豪门混吃混喝的清客相公,供人闲谈取乐而已,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多。
但顾仪兰却知道,郑崇景的那些幕僚,至少不全是混吃混喝的篾片相公。新婚之时,她与郑崇景感情尚好,自然也做过亲手炖了汤水往外书房送的事,她不止一次听到过郑崇景与门客谈话,极为正经严肃的话题,大多都是在分析朝局。
这些话当时她听过也就算了,对于眼里心里只有郑崇景,满脑子都想着如何伺候好相公,过好小日子的她来说,这些复杂的政事自然无用。
但时过境迁,重活一回,这些她曾经从郑崇景口中,从郑崇景的那些门客口中听到的话,对她来说已经变得无比重要。比如现在,她说的这些事,能让她精明的祖父半晌沉默不语。
宋城吗?为官多年的顾正则自然不需要顾仪兰将每一句话都说明白:你确定林五爷的次女订了宋城赵家?
是!顾仪兰点点头:听说林家不想声张,但林家十一小姐毕竟年小,言语不算谨慎,孙女与她闲聊时,她无意中漏出来的。只是孙女想要问详细,她却无论如何不肯在说。
当然不是林十一小姐说的。顾仪兰会知道这些,是因为林五爷的次女,上一世就嫁去了宋城赵家,林相致仕之后才出的阁,这件事是郑崇景亲口告诉她的,她记得清清楚楚。
不想声张顾正则眼睛微微一眯,却没再追问什么,反而转过话头继续板着脸教训顾仪兰:你觉得自己聪明得紧,不过是自作聪明而已。林家一点细枝末节就胡乱攀扯说林相要致仕,是哪个教你如此胡言乱语妄论时局?再者,就算林相致仕,与军武出身的安国公府也毫无干系,这也不是你胆大妄为的理由。
祖父,顾仪兰抬起眼,不急不慌,脸色十分诚恳:孙女是个内宅女子,自然没什么见识。孙女原本想着,林相若是致仕,首辅位空悬,祖父这个端明殿大学士压力岂不是更大。谢相是五皇子亲族,而温家梅清小姐的父亲又是李相的学生,眼下已经任正四品实职了。孙女急着为祖父分忧,自然失了分寸。
两句话,点到即止,官场老油条顾正则自然听得明白。但他还是很不高兴:想给我分忧?给安平王府送礼帮我分忧?亏你想的出来。
顾仪兰点点头,做出一副十四岁小女孩该有的天真模样,说出来的话也是天真:我送了穆妹妹礼物,祖父上朝时帮我问问安国公,穆妹妹喜不喜欢,这总可以吧?孙女想着,多说说话,自然就更惯熟些不是吗?您不是说过吗,安国公虽从不主动上疏议政,但皇上有问,他必答,皇上是很信任他的。因此孙女想,安国公家世代为将,旁的不说,兵部的事,皇上大约是要问问他的。
顾仪兰话一出口,顾正则顿时眉头一动,带着几分审视似的盯着顾仪兰,片刻后却笑了:我倒看不出,这个九姐儿,到底算是明白还是糊涂。这些事也是她一个后宅女子好揣度的?
而此时,一直听着顾正则和顾仪兰说话,半晌都没有开口的顾夫人说话了。她笑着摇了摇头答道:九姐儿当然是糊涂,她毕竟是个小孩子,不懂事。所以我应了她给安国公府节礼加倍,又允她给穆大小姐送礼,却还是为了旁的事。
第19章 心思
顾正则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老妻,眉头有些疑惑地蹙起:你这又是为何?
旁的妾身不在乎,顾夫人笑眯眯地答道:妾身就知道,他安国公府有六个漂漂亮亮的大小子,大的十九,小的十二,任凭哪一个来给我做孙女婿,我都是乐意的。
你噗顾夫人话一出口,一直板着脸的顾正则都忍不住失笑:你心也是太大。安国公府这样的人家也是我们好惦记的?
这怎么能叫心大,顾夫人笑着答道:女子高嫁,他安国公府是高门没错,但老爷你是端明殿大学士,我们是嫁女又不是娶媳,这难道不是刚好门当户对?
你呀!顾正则摇头叹气:让我说你什么好!安国公府喜欢什么样的媳妇,你难道心里不清楚?出身高门大族,家里在京中无人,才是安国公府最理想的媳妇。
我自然清楚,顾夫人倒是笑得胸有成竹的模样:但凡事都有例外。成祖爷金口玉言说过,皇家不干涉穆氏一族嫁去,但到头来怎样?现在的安国公夫人不还是宗室出身?我家与穆家算是门当户对,孩子们若是两情相悦,家中长辈万万没有拆散的道理。老爷可别将我这些话当笑话,穆家二老爷的大公子穆征衣据说转过年就要回京订亲了,安国公的长子穆铁衣,还有穆家三老爷的长子穆驰衣也十七了,我家六姐七姐都已经及笄,可不就是刚好合适?
嗨!夫人你可是顾正则哭笑不得的模样,正待发表意见呢,结果却被顾夫人抢了话头。
所以我才允了九姐儿送礼,顾夫人伸出手指,点了点安静站在一旁的顾仪兰:安国公府再谨慎,一年到头推不掉的宴请也有那么七八回。九姐儿跟穆大小姐多见几回,自然就能更亲近。穆大小姐是独生女,赴宴时大多是兄弟作伴,这多没意思,小姑娘家家的,都没几个小姐妹。以后九姐儿跟她好,赴宴时咱们顾家的女孩子们一同陪着她不也顺理成章嘛!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顾正则从饭桌前站起,想数落自己的老妻两句,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他干脆一甩袖子站起来:算了!我也管不了你!累了一天,我先去榻上歪会儿。
顾正则表示要休息,顾仪兰自然低头行礼告辞,而此时顾夫人也站起来了,开口叫了嬷嬷和丫鬟们进来,吩咐了撤了桌子,给顾正则打水洗脸。等一切都吩咐好了,她才朝顾仪兰说道:九姐儿随我来,你祖父从宫里回来的时候,带了皇上赏的粽子和艾糕,这是圣上恩典,我正想着给孩子们分分,你刚好过来,带几个粽子回去,跟你的姐妹们分着吃。
顾仪兰乖巧地答应着,又转身向顾正则行礼再告一遍辞,恭敬地退出屋子。歪在榻上休息的顾正则挥了挥手算是答应,接着又闭上了眼。
顾夫人带着顾仪兰穿过院子,进了正院西厢的一间屋子,但进了屋,顾夫人却没让人拿粽子,反倒往八仙桌旁的春凳上一坐,朝顾仪兰招了招手:九姐儿也坐,祖母有几句话说。
看到顾仪兰坐下,顾夫人才笑着开口:九姐儿,你一心为家里打算,反倒挨了祖父的训斥,是不是委屈了?
孙女不敢。顾仪兰赶紧低下头:此事是孙女自作聪明了,祖父训斥得对。
嗯,顾夫人点点头,语气含糊地应道:是对,所以你就乖乖听着。有些话听了记在心里,下次别犯,有些话听听就算了。
祖母?顾仪兰抬起头,有些吃惊地望着顾夫人,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说。
你一心为家里,这是好的。顾夫人笑笑:但做事应道更周详,这一点你祖父教训的没错。给安国公府送节礼这件事,你的主意是冒失了,但我还是依了你,你可知为何?
孙女不知。顾仪兰水润的明眸中泛着微微困惑。
谨慎自然是好,顾夫人唇边笑纹加深:但有时,冒失,却又有冒失的好处。你祖父说的没错,安国公府得圣心,除了穆氏一门忠勇之外,与他们家风谨慎也不无关系。京中人人皆知安国公十分受当今圣上信任,你放眼望去,京里这些勋贵们,哪个不想巴结他安国公府?都想,可是不敢。各个想得便宜,却瞻前顾后,怕费了力却巴结不上,得个钻营的笑柄,又怕引人注意,安国公没巴结来,反倒被参了结党。而你,的确是冒失了些,但你敢想,我就敢让你做。至于是不是能真的与安国公府交好那是你的本事,也是我的本事,若成,旁人羡慕不来,若不成,那也是我年老糊涂,是你无知不知天高地厚。
孙女明白了!顾仪兰沉稳地点了点头。
你明白什么了?顾夫人戏谑地望着顾仪兰。
无论如何,都与祖父无干。顾仪兰答道。
九姐儿,你的确是个聪明孩子,但毕竟还是年轻。顾夫人轻叹一口气:我今日跟你祖父说,我想跟安国公府结亲,你猜这句话是真是假?
顾仪兰低下头略略思忖,刚抬起头想答,顾夫人却不用她答了:你也不用费心思了,你也猜不到。这句话是真也非真,对于咱们顾家来说,你们姐妹几个不管谁嫁去安国公府,都是顶好的一门亲事。但你祖父说的没错,安国公府选媳妇有自己的标准,我们顾家可不是他们喜欢的亲家,所以亲事成不成,我其实不太在意。
孙女知道了。顾仪兰笑着点点头。她听明白了顾夫人的话,不管实际因为什么,她努力与穆红裳结交、顾家努力与安国公府结交,不能有别的理由,只能是为了儿女亲事。
第20章 礼物
九姐儿,顾夫人抬起眼望着院中的扶疏树影:你祖父刚刚甩手走人,其实是不打算干涉我们了。你放心,你的话,他都听进去了,该小心的,他会小心,该提前做准备的,他会做准备。虽然林相的事你也只是疑心,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你祖父他是个谨慎的人。你能注意到林家五爷的事,还能知微见著,回来提醒家里,你的确是聪明,这很好。但祖母说你年轻不知事,却也不算冤枉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