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百度云(8)
是!顾仪兰低头:祖母教训的是。
嘴上说教训的是,心理怕是不以为然吧?顾夫人笑着看了顾仪兰一眼:也是,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你是个聪明孩子,以后大了,经历得多了,你只会更聪明。慧极必伤,却也不是虚言。眼下在家还好,祖母可以看顾你,但将来你总是会嫁人的,所以有句话祖母现在就教给你:凡事不可太过聪明,尤其是在男人面前。
祖母顾仪兰有些吃惊地望着顾夫人,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说。
九姐儿,你这样聪明,若是个男孩子,定能够封侯拜相,顾夫人眼中泛着疼惜和遗憾,伸出手来摸了摸顾仪兰的脸:但你是个女子。做女人,难啊!你若是男孩,你的聪明定会让你的祖父无比骄傲,可你是女孩子。聪明女子不是不好,比如咱们大周朝,重文轻武,世风风雅,男人们都希望家里的女人聪慧,能够读诗作画,谈文论道,无论他们说什么,女人都能听得懂。但他们希望女人聪明,却不希望女人们比他们更聪明。太过聪慧的女人,会引来男人的嫉恨。不要觉得你的父兄、你将来的夫君不会因此嫉恨你。你得学会如何跟男人说话,将你的聪慧藏起来,不露声色地引着他们往你希望的方向走。
祖母,孙女受教了。顾仪兰站起,十分郑重地向顾夫人行礼。这些话,都是顾夫人五十多年为人女,为人妻的经验,可真称得上是肺腑之言,祖母果然是真心疼爱她,肯讲这些给她。上一世直到她嫁去荣康郡王府,祖母也没有教过她这些。
不过仔细想想,她上一世大约也不需要祖母如此叮嘱,成日眼里心里就只有郑崇景一人,如此愚蠢,也不需祖母仔细叮嘱。
去吧!顾夫人微笑点头:你聪明,祖母无需多说你也能明白。叫丫鬟们给你拿上粽子,回去吧。若是想给穆大小姐送礼,准备好了过来回我一声就是。
顾仪兰笑着答应了,拿上粽子离开了顾夫人的院子。她知道,旁的事也不需要她管,有极精明聪慧的顾夫人在,一切皆可放心。但是与穆红裳交往这件事,就只能靠她自己了,要如何做,她还得仔细筹划一下。
顾仪兰清楚,凡事不可太过迫切,掌握分寸很重要,因此穆红裳在这些日子里,也没收到太多来自顾学士府九小姐的礼物。
也就是六月底,顾学士府打发人送来一个精致的镂花松木小匣子,匣子里铺着草叶棉絮,养着只个头很大的金虫(金龟子),金中带绿十分漂亮。据说是顾家九小姐从大相国寺的放生节庙会上买回来的,穆红裳十分喜欢。
穆红裳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大相国寺看过放生节,听说特别热闹,许多大家族都是合家出动,各家的马车都停在大相国寺前的长街上,能将占满前后两条街。
不过穆红裳也是听说,他们安国公府一向不去凑这个热闹,穆红裳自然也没机会亲眼看过放生节到底怎样热闹,自然也没机会见识到放生节庙会上各种稀奇的小玩意儿。
实际上,大相国寺放生节的庙会是官办的,那一日朝臣家眷大多会出门看放生,大相国寺周边都戒严,寻常百姓摊贩根本就无法接近,那些摆摊的所谓小商贩,都是京里各大商铺领了官衙的牌子,派了人过去设摊,做成市井摊贩的样子,摆些不值钱又逗趣的小玩意,价格却标得昂贵,哄少爷小姐们玩的。
穆红裳可不知道这些,她从来没看过庙会,穆家的孩子们也都没有什么机会去看这样的热闹。还是两三年前,穆征衣在家时,偷着带家里弟弟们去过一回。穆家男孩子偷偷出门,自然不敢带上老夫人的宝贝疙瘩穆红裳,放生节人多,万一磕了碰了走丢了,他们兄弟们可担不起。因此哥几个是独自偷偷去的,回来时给红裳买了个带响的小风车。
穆红裳还记得,那一次他爹发了脾气,大哥挨了打,从二哥到小弟都罚了跪祠堂,只有她没事,还白得了个风车。
为了看庙会挨打,穆红裳想了想觉得也不算太吃亏,可惜这样的机会她却没有,之后的几年,家里的兄弟们也没再敢偷溜出去玩。因此眼下穆红裳收到顾仪兰送来的金虫,真是开心得要命,让丫鬟仔细地给养了起来。
五月端午收到个香囊,六月间又收到个庙会上买来的小虫,到了七月中元节,顾学士府打发人送来个精致的绉纱河灯。
顾九小姐打发人来送东西的频率不很高,但件件东西都送的巧妙,安国公夫人冷眼看着,忍不住感叹:这顾家小姐当真是颇费心思。
红裳高兴就好。穆老夫人倒不愿意计较那么多:说来说去,这也是女孩子之间的小事,你也用不着这么小心,一味拦着,倒惹得红裳不开心。说来说去,你还是对红裳不放心,在你眼里,你女儿就那么傻?这样容易就被人哄了去?
话说到这份儿上,安国公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好在顾家小姐也就是送些小玩意儿过来,频率也不高,看看再说吧。
第21章 武将
时间一晃到了八月,穆红裳的抄书还没有结束,那些兵书早已经又抄了两遍,可祖母还没有发话免了罚,然而穆红裳却没像是之前那样日日抱怨了,原因无他,从五月到八月,每日两个时辰,接连抄了三个月的书,她都有点习惯了。习惯了,也不觉得特别负担,也就没再像从前一样,日日要花些功夫来求祖母免了罚。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重要的节日,尤其对于穆家来说,中秋节更是像过年一样重要的节日。按照惯例,每年朝廷中秋、过年前都要劳军,穆家捎往边关的马车也会跟着朝廷劳军的马队一起出发。安国公府三位爷并一位少爷都在边关,要捎去的东西不少,因此从七月初开始,安国公夫人和她的几个妯娌就一直在忙着整理捎往边关的东西。
按照惯例,劳军钦差过了中元节就出发,押送劳军物资走得慢,到边关得二十几日,赶在中秋前到达北境,将劳军物资交割,再带着圣旨将北境每个驻军要塞都走一遍,慰劳军士,之后带着燕北路经略安抚使和各位将军的谢恩折子回来,快马加鞭,差不多八月底回到京城。
对于安国公府来说,从七月初到八月底,真真算得上是整整两个月都在为中秋这一个节日忙活。七月底往边关捎的东西送走,立刻开始准备府里办节。
往京中各家送的节礼、家中仆妇下人的赏银、祭祀用的各样物品都得准备,孩子们的新衣要做出来,送礼用的月饼也得提前制,往平安州和梁州两位姑奶奶家的节礼,还有妯娌们娘家的节礼都要赶着送去,还要提前准备着八月十四命妇进宫领宴的诸项事宜。
事情又多又杂,这些全要在短短十几日之内安排好,不仅安国公夫人这个当家主母从早忙到晚,几个妯娌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早就不管事的穆老夫人也在忙着,一时忙着看送往女儿家里的礼单,一时又催着开库房,给孩子们找衣料。
整个国公府都在忙碌,也就孩子们还一如往日,早上起来,六个孩子排成一排练功做早课,接着到书房跟着先生读书,接着是孩子们一起到穆老夫人这里吃午饭,吃过午饭,挨罚的穆红裳留下来抄书。而男孩子们,除了穆锦衣以外,都要回去书房,跟着先生学兵法,为了将来上战场做准备,而十二岁的穆锦衣因为年纪小,还不需要读兵书,撒欢去玩就好,只等着晚上晚饭前,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练功做晚课。
与京中其他世家大族的子弟相比,穆家的孩子们过得十分辛苦,因为他们以后要上战场。为了领军镇守一方,也为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保住命,他们必须过得辛苦。
从五岁学扎马步开始,基本功练两年,七岁开始学拳脚功夫,十岁学兵器,先学长枪。十岁的孩子甚至还没有长枪高,先从最轻的竹枪练起,一点一点换,越换越重。
穆家世代为将,家传的功夫是长枪,穆家子各个都要练。当然,学了长枪也不一定都要用,只是家传的功夫必须要会而已,最终用什么兵器,还是要家里的武师父按照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擅长什么用什么。比如已经上了战场的穆征衣因为天生力气大,因此用一把分量十足的偃月刀,而穆红裳的亲哥穆铁衣一把铁弓箭无虚发,近身兵器用的是一根略细的双头戟。
武将都得骑马,因此穆家子用的兵器大多都是适合走马打仗的长兵,倒是很少用京中官家少爷们常学的长剑。长剑是君子之器,用着是好看些,可惜用来打仗不太实用。
穆家的孩子们十一岁开始学御马,十二岁开始学在马上使用兵器。安国公府这一条街上,隔三差五就能看见安国公府正门大开,安国公或者国公府武师傅骑马带头,身后跟着六七个半大孩子,背后背着兵器,骑着大小不一的马,一个接一个的从安国公府出来,排成一串跑过长街,往城外跑马。
一大串的未来武将一起出门跑马,看起来真是雄赳赳气昂昂。呃也不都是未来武将,至少每次都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小丫头以后就不是武将。她也是这一大串孩子中唯一一个背上没有背着兵器的,兄弟们都背着武将长兵,只有她这个未来不需要骑马打仗的大小姐,腰间挂着一柄细长略弯的唐刀。
京里人都知道,安国公府的宝贝疙瘩,安国公府唯一的女娃娃穆红裳,平生最喜欢的事就是出门跑马。
穆老夫人实在是太惯孩子了!怎么能把个女娃娃养得这样野,居然允许她隔三差五跟着兄弟们一同出门跑马,将女娃娃养得如此没规矩,将来嫁了人她婆家可要头疼了。京中有许多人在背地里这样说。
但也有些人,却不这样看。在他们看来,安国公府惯着穆大小姐,那是因为他们惯得起。这穆大小姐母亲是郡主,父亲是皇上倚重信任的公爵,将来她嫁到谁家,婆家也不敢给她委屈受。穆老夫人正是心里有底,才敢这样惯着孙女。这样出身的女孩子,需要德容言功的拘着自己讨好婆家吗?自然是不用的!君不见魏皇后所生的三公主也是个性活泼,喜欢走马,嫁了人也没改了性子,驸马敢拘着她吗?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但不管旁人怎么议论,这些闲话都传不到安国公府里去。穆老夫人一如既往惯孩子,穆红裳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大多数时候撒个娇就能如意,不过是跟兄弟们出门跑个马,在穆老夫人看来简直不是事儿。
再说了,京中贵女会骑马的不少,魏皇后所出的三公主爱马,最喜欢春日里穿一身红衣,骑着她那匹雪白的大宛良驹出门赏花,远远看去像是一幅画,因此贵女圈子中走马踏春蔚然成风。凭什么旁人走马赏春可以,她的红裳出城跑马就不行?
第22章 谢淑柔
穆老夫人这话若是让京中其他勋贵世家的贵妇们知道了,大约并不以为然。走马和跑马一样吗?京中贵女走马赏春,那是有下人牵着马,小姐们骑在马上,慢行赏景。而且小姐们走马,大多都穿着眼下京里流行的丝绦骑装,随着马行,丝绦随风而动,真是又好看,又风雅,景与人,都像一幅画。
哪里像是穆家红裳一样,平日就一身窄袖胡裙,裙子还比旁人短三分,平日走路就露着绣鞋和裤脚,骑马的时候就更过分了,居然一身短衣,还穿着男人才穿的长靿靴,真是毫无美感可言。隔三差五就跟着兄弟们出门打马飞跑,这孩子真是被惯得没个样子。
虽然说这安国公家世代为将,规矩是不如诗礼传家的大族。但这穆大小姐的两个姑母出嫁前也没像她现在一样野啊!虽然身为穆家女,也会习武跑马,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规规矩矩的。哪像这个穆红裳,都是十二岁的女孩子了,穆老夫人居然还这样由着她的性子,也不拘起来学学规矩,以后嫁去哪家哪家倒霉。
不过,有一句话京中诸人倒也认同。那就是,穆老夫人是有底气,才敢将孙女娇惯成眼下这样子。安国公府的大小姐不管被养成什么样子,将来嫁人,夫家也不敢给她气受。这姑娘可是郡主的女儿,礼亲王的亲外孙女,最重要的是,她爹是极受皇上信任看中的安国公。
安国公有多得圣心,看看眼下的穆家孩子们怎样出门跑马就知道了。府里的武师父打头,一串六七个孩子跟着,每人都跟着一个走马教习,再加上护卫,乌泱泱二十来个骑士跑过长街往城外去,马蹄踏地的声音震耳欲聋。
但这排场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穆家出来的这些骑士都配着兵器。打头的穆铁衣背着铁弓和长戟,他身后的穆驰衣身后背着一杆银枪,再往后的穆青衣是穆家子中身子最弱的一个,身量却不矮,身后背着一杆铁力木制长矛,而十四岁的穆凌衣身后背双斧,腰间还挎着鞭子,年纪最小的穆锦衣则规规矩矩背着一柄木杆红缨枪。就连唯一的女娃娃穆红裳腰上也挎着刀。
要知道,大周朝重文抑武,对于兵器有严格的管制,朝中大臣不许私自收藏兵器,家中侍卫护院需要用到的寻常刀枪都得到官府备案。
要知道,像是穆家人一样,一大群人背着兵器招摇过市,换了旁人可早就被抓紧大牢了。按照大周朝现行律法,若无行兵手令和官府备案许可,五人以上携兵器同行可是犯律的。
然而换了安国公府,偏偏就是没事。旁人私藏兵器是犯法,安国公府就是藏个小型军械库都没事。旁人不许五人以上携带兵器同行,穆家孩子们隔三差五背着刀枪剑戟,跑着马招摇过市。
没人管,谁敢管?君不见,先皇手书的敕令还供在安国公府正堂吗?那可比任何兵部行文都好使,所以穆家人才如此光明正大地执兵器招摇过市。
这样出身的姑娘,规矩不好又怎样?无知粗俗又怎样?嫁了人难不成婆家还敢因为这些给她气受?真若让她受了气,怕不是会立刻有一大群武将持着刀兵打上门来。所以穆老夫人有底气将孙女娇惯得如此张狂骄纵。
没错!无知粗俗,张狂骄纵,这是谢淑柔从旁人嘴里听到的,对于穆家穆红裳的评价。谢淑柔不了解穆红裳,但她依旧对于这样的评语,持有怀疑态度。
不管旁人怎么说,谢淑柔对穆红裳的印象都很好,大约是因为她落到这个奇怪地方之后,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穆红裳。
难不成是雏鸟情结?谢淑柔有些疑惑。对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产生雏鸟情结也太不靠谱了吧?但穆红裳的确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
当时她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在水里,她不会游泳,自然吓得要命,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努力向岸边挣扎靠近。
她知道岸边站着很多人,她想要呼救,却怎样都张不开嘴,惊慌之间,她看到岸边一个红色的身影弯下腰,朝着在水中努力挣扎的她,直直地伸出手。她当时不知道那是谁,只知道是个年纪很小的女孩子,有一双灿若星辰的大眼睛。
那是谢淑柔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再往后,她沉入水底失去了意识,她原本已经绝望,没想到自己会再一次醒来。但她醒来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绝望之中。
她是谁?她在哪里?这些最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谢淑柔发现,她回答不了。
她是谁?这个问题原本不难回答,她不是正在上大四的女大学生谢家琪吗?她爸爸叫谢国强,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财务主管,工资很高,她妈妈叫孙荣,是小学老师,工资不高,但妈妈对工作很负责,天天早出晚归的。
她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谢家琪,从小个性活泼讨人喜欢,喜欢唱歌跳舞,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她成绩不算特别拔尖,高中努力了三年,高考成绩不错,上了师范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
她今年大四了,爸爸已经托人给她找好了实习学校,是她家附近一所普通中学,寒假过后她就会去学校实习。
以后她会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像妈妈一样,在学校工作一辈子,干得好了也许可以调职去重点中学,她还可以努力提高自己,也许她今后能成为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
恋耽美
嘴上说教训的是,心理怕是不以为然吧?顾夫人笑着看了顾仪兰一眼:也是,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你是个聪明孩子,以后大了,经历得多了,你只会更聪明。慧极必伤,却也不是虚言。眼下在家还好,祖母可以看顾你,但将来你总是会嫁人的,所以有句话祖母现在就教给你:凡事不可太过聪明,尤其是在男人面前。
祖母顾仪兰有些吃惊地望着顾夫人,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说。
九姐儿,你这样聪明,若是个男孩子,定能够封侯拜相,顾夫人眼中泛着疼惜和遗憾,伸出手来摸了摸顾仪兰的脸:但你是个女子。做女人,难啊!你若是男孩,你的聪明定会让你的祖父无比骄傲,可你是女孩子。聪明女子不是不好,比如咱们大周朝,重文轻武,世风风雅,男人们都希望家里的女人聪慧,能够读诗作画,谈文论道,无论他们说什么,女人都能听得懂。但他们希望女人聪明,却不希望女人们比他们更聪明。太过聪慧的女人,会引来男人的嫉恨。不要觉得你的父兄、你将来的夫君不会因此嫉恨你。你得学会如何跟男人说话,将你的聪慧藏起来,不露声色地引着他们往你希望的方向走。
祖母,孙女受教了。顾仪兰站起,十分郑重地向顾夫人行礼。这些话,都是顾夫人五十多年为人女,为人妻的经验,可真称得上是肺腑之言,祖母果然是真心疼爱她,肯讲这些给她。上一世直到她嫁去荣康郡王府,祖母也没有教过她这些。
不过仔细想想,她上一世大约也不需要祖母如此叮嘱,成日眼里心里就只有郑崇景一人,如此愚蠢,也不需祖母仔细叮嘱。
去吧!顾夫人微笑点头:你聪明,祖母无需多说你也能明白。叫丫鬟们给你拿上粽子,回去吧。若是想给穆大小姐送礼,准备好了过来回我一声就是。
顾仪兰笑着答应了,拿上粽子离开了顾夫人的院子。她知道,旁的事也不需要她管,有极精明聪慧的顾夫人在,一切皆可放心。但是与穆红裳交往这件事,就只能靠她自己了,要如何做,她还得仔细筹划一下。
顾仪兰清楚,凡事不可太过迫切,掌握分寸很重要,因此穆红裳在这些日子里,也没收到太多来自顾学士府九小姐的礼物。
也就是六月底,顾学士府打发人送来一个精致的镂花松木小匣子,匣子里铺着草叶棉絮,养着只个头很大的金虫(金龟子),金中带绿十分漂亮。据说是顾家九小姐从大相国寺的放生节庙会上买回来的,穆红裳十分喜欢。
穆红裳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大相国寺看过放生节,听说特别热闹,许多大家族都是合家出动,各家的马车都停在大相国寺前的长街上,能将占满前后两条街。
不过穆红裳也是听说,他们安国公府一向不去凑这个热闹,穆红裳自然也没机会亲眼看过放生节到底怎样热闹,自然也没机会见识到放生节庙会上各种稀奇的小玩意儿。
实际上,大相国寺放生节的庙会是官办的,那一日朝臣家眷大多会出门看放生,大相国寺周边都戒严,寻常百姓摊贩根本就无法接近,那些摆摊的所谓小商贩,都是京里各大商铺领了官衙的牌子,派了人过去设摊,做成市井摊贩的样子,摆些不值钱又逗趣的小玩意,价格却标得昂贵,哄少爷小姐们玩的。
穆红裳可不知道这些,她从来没看过庙会,穆家的孩子们也都没有什么机会去看这样的热闹。还是两三年前,穆征衣在家时,偷着带家里弟弟们去过一回。穆家男孩子偷偷出门,自然不敢带上老夫人的宝贝疙瘩穆红裳,放生节人多,万一磕了碰了走丢了,他们兄弟们可担不起。因此哥几个是独自偷偷去的,回来时给红裳买了个带响的小风车。
穆红裳还记得,那一次他爹发了脾气,大哥挨了打,从二哥到小弟都罚了跪祠堂,只有她没事,还白得了个风车。
为了看庙会挨打,穆红裳想了想觉得也不算太吃亏,可惜这样的机会她却没有,之后的几年,家里的兄弟们也没再敢偷溜出去玩。因此眼下穆红裳收到顾仪兰送来的金虫,真是开心得要命,让丫鬟仔细地给养了起来。
五月端午收到个香囊,六月间又收到个庙会上买来的小虫,到了七月中元节,顾学士府打发人送来个精致的绉纱河灯。
顾九小姐打发人来送东西的频率不很高,但件件东西都送的巧妙,安国公夫人冷眼看着,忍不住感叹:这顾家小姐当真是颇费心思。
红裳高兴就好。穆老夫人倒不愿意计较那么多:说来说去,这也是女孩子之间的小事,你也用不着这么小心,一味拦着,倒惹得红裳不开心。说来说去,你还是对红裳不放心,在你眼里,你女儿就那么傻?这样容易就被人哄了去?
话说到这份儿上,安国公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好在顾家小姐也就是送些小玩意儿过来,频率也不高,看看再说吧。
第21章 武将
时间一晃到了八月,穆红裳的抄书还没有结束,那些兵书早已经又抄了两遍,可祖母还没有发话免了罚,然而穆红裳却没像是之前那样日日抱怨了,原因无他,从五月到八月,每日两个时辰,接连抄了三个月的书,她都有点习惯了。习惯了,也不觉得特别负担,也就没再像从前一样,日日要花些功夫来求祖母免了罚。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重要的节日,尤其对于穆家来说,中秋节更是像过年一样重要的节日。按照惯例,每年朝廷中秋、过年前都要劳军,穆家捎往边关的马车也会跟着朝廷劳军的马队一起出发。安国公府三位爷并一位少爷都在边关,要捎去的东西不少,因此从七月初开始,安国公夫人和她的几个妯娌就一直在忙着整理捎往边关的东西。
按照惯例,劳军钦差过了中元节就出发,押送劳军物资走得慢,到边关得二十几日,赶在中秋前到达北境,将劳军物资交割,再带着圣旨将北境每个驻军要塞都走一遍,慰劳军士,之后带着燕北路经略安抚使和各位将军的谢恩折子回来,快马加鞭,差不多八月底回到京城。
对于安国公府来说,从七月初到八月底,真真算得上是整整两个月都在为中秋这一个节日忙活。七月底往边关捎的东西送走,立刻开始准备府里办节。
往京中各家送的节礼、家中仆妇下人的赏银、祭祀用的各样物品都得准备,孩子们的新衣要做出来,送礼用的月饼也得提前制,往平安州和梁州两位姑奶奶家的节礼,还有妯娌们娘家的节礼都要赶着送去,还要提前准备着八月十四命妇进宫领宴的诸项事宜。
事情又多又杂,这些全要在短短十几日之内安排好,不仅安国公夫人这个当家主母从早忙到晚,几个妯娌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早就不管事的穆老夫人也在忙着,一时忙着看送往女儿家里的礼单,一时又催着开库房,给孩子们找衣料。
整个国公府都在忙碌,也就孩子们还一如往日,早上起来,六个孩子排成一排练功做早课,接着到书房跟着先生读书,接着是孩子们一起到穆老夫人这里吃午饭,吃过午饭,挨罚的穆红裳留下来抄书。而男孩子们,除了穆锦衣以外,都要回去书房,跟着先生学兵法,为了将来上战场做准备,而十二岁的穆锦衣因为年纪小,还不需要读兵书,撒欢去玩就好,只等着晚上晚饭前,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练功做晚课。
与京中其他世家大族的子弟相比,穆家的孩子们过得十分辛苦,因为他们以后要上战场。为了领军镇守一方,也为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保住命,他们必须过得辛苦。
从五岁学扎马步开始,基本功练两年,七岁开始学拳脚功夫,十岁学兵器,先学长枪。十岁的孩子甚至还没有长枪高,先从最轻的竹枪练起,一点一点换,越换越重。
穆家世代为将,家传的功夫是长枪,穆家子各个都要练。当然,学了长枪也不一定都要用,只是家传的功夫必须要会而已,最终用什么兵器,还是要家里的武师父按照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擅长什么用什么。比如已经上了战场的穆征衣因为天生力气大,因此用一把分量十足的偃月刀,而穆红裳的亲哥穆铁衣一把铁弓箭无虚发,近身兵器用的是一根略细的双头戟。
武将都得骑马,因此穆家子用的兵器大多都是适合走马打仗的长兵,倒是很少用京中官家少爷们常学的长剑。长剑是君子之器,用着是好看些,可惜用来打仗不太实用。
穆家的孩子们十一岁开始学御马,十二岁开始学在马上使用兵器。安国公府这一条街上,隔三差五就能看见安国公府正门大开,安国公或者国公府武师傅骑马带头,身后跟着六七个半大孩子,背后背着兵器,骑着大小不一的马,一个接一个的从安国公府出来,排成一串跑过长街,往城外跑马。
一大串的未来武将一起出门跑马,看起来真是雄赳赳气昂昂。呃也不都是未来武将,至少每次都排在倒数第二的那个小丫头以后就不是武将。她也是这一大串孩子中唯一一个背上没有背着兵器的,兄弟们都背着武将长兵,只有她这个未来不需要骑马打仗的大小姐,腰间挂着一柄细长略弯的唐刀。
京里人都知道,安国公府的宝贝疙瘩,安国公府唯一的女娃娃穆红裳,平生最喜欢的事就是出门跑马。
穆老夫人实在是太惯孩子了!怎么能把个女娃娃养得这样野,居然允许她隔三差五跟着兄弟们一同出门跑马,将女娃娃养得如此没规矩,将来嫁了人她婆家可要头疼了。京中有许多人在背地里这样说。
但也有些人,却不这样看。在他们看来,安国公府惯着穆大小姐,那是因为他们惯得起。这穆大小姐母亲是郡主,父亲是皇上倚重信任的公爵,将来她嫁到谁家,婆家也不敢给她委屈受。穆老夫人正是心里有底,才敢这样惯着孙女。这样出身的女孩子,需要德容言功的拘着自己讨好婆家吗?自然是不用的!君不见魏皇后所生的三公主也是个性活泼,喜欢走马,嫁了人也没改了性子,驸马敢拘着她吗?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但不管旁人怎么议论,这些闲话都传不到安国公府里去。穆老夫人一如既往惯孩子,穆红裳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大多数时候撒个娇就能如意,不过是跟兄弟们出门跑个马,在穆老夫人看来简直不是事儿。
再说了,京中贵女会骑马的不少,魏皇后所出的三公主爱马,最喜欢春日里穿一身红衣,骑着她那匹雪白的大宛良驹出门赏花,远远看去像是一幅画,因此贵女圈子中走马踏春蔚然成风。凭什么旁人走马赏春可以,她的红裳出城跑马就不行?
第22章 谢淑柔
穆老夫人这话若是让京中其他勋贵世家的贵妇们知道了,大约并不以为然。走马和跑马一样吗?京中贵女走马赏春,那是有下人牵着马,小姐们骑在马上,慢行赏景。而且小姐们走马,大多都穿着眼下京里流行的丝绦骑装,随着马行,丝绦随风而动,真是又好看,又风雅,景与人,都像一幅画。
哪里像是穆家红裳一样,平日就一身窄袖胡裙,裙子还比旁人短三分,平日走路就露着绣鞋和裤脚,骑马的时候就更过分了,居然一身短衣,还穿着男人才穿的长靿靴,真是毫无美感可言。隔三差五就跟着兄弟们出门打马飞跑,这孩子真是被惯得没个样子。
虽然说这安国公家世代为将,规矩是不如诗礼传家的大族。但这穆大小姐的两个姑母出嫁前也没像她现在一样野啊!虽然身为穆家女,也会习武跑马,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规规矩矩的。哪像这个穆红裳,都是十二岁的女孩子了,穆老夫人居然还这样由着她的性子,也不拘起来学学规矩,以后嫁去哪家哪家倒霉。
不过,有一句话京中诸人倒也认同。那就是,穆老夫人是有底气,才敢将孙女娇惯成眼下这样子。安国公府的大小姐不管被养成什么样子,将来嫁人,夫家也不敢给她气受。这姑娘可是郡主的女儿,礼亲王的亲外孙女,最重要的是,她爹是极受皇上信任看中的安国公。
安国公有多得圣心,看看眼下的穆家孩子们怎样出门跑马就知道了。府里的武师父打头,一串六七个孩子跟着,每人都跟着一个走马教习,再加上护卫,乌泱泱二十来个骑士跑过长街往城外去,马蹄踏地的声音震耳欲聋。
但这排场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穆家出来的这些骑士都配着兵器。打头的穆铁衣背着铁弓和长戟,他身后的穆驰衣身后背着一杆银枪,再往后的穆青衣是穆家子中身子最弱的一个,身量却不矮,身后背着一杆铁力木制长矛,而十四岁的穆凌衣身后背双斧,腰间还挎着鞭子,年纪最小的穆锦衣则规规矩矩背着一柄木杆红缨枪。就连唯一的女娃娃穆红裳腰上也挎着刀。
要知道,大周朝重文抑武,对于兵器有严格的管制,朝中大臣不许私自收藏兵器,家中侍卫护院需要用到的寻常刀枪都得到官府备案。
要知道,像是穆家人一样,一大群人背着兵器招摇过市,换了旁人可早就被抓紧大牢了。按照大周朝现行律法,若无行兵手令和官府备案许可,五人以上携兵器同行可是犯律的。
然而换了安国公府,偏偏就是没事。旁人私藏兵器是犯法,安国公府就是藏个小型军械库都没事。旁人不许五人以上携带兵器同行,穆家孩子们隔三差五背着刀枪剑戟,跑着马招摇过市。
没人管,谁敢管?君不见,先皇手书的敕令还供在安国公府正堂吗?那可比任何兵部行文都好使,所以穆家人才如此光明正大地执兵器招摇过市。
这样出身的姑娘,规矩不好又怎样?无知粗俗又怎样?嫁了人难不成婆家还敢因为这些给她气受?真若让她受了气,怕不是会立刻有一大群武将持着刀兵打上门来。所以穆老夫人有底气将孙女娇惯得如此张狂骄纵。
没错!无知粗俗,张狂骄纵,这是谢淑柔从旁人嘴里听到的,对于穆家穆红裳的评价。谢淑柔不了解穆红裳,但她依旧对于这样的评语,持有怀疑态度。
不管旁人怎么说,谢淑柔对穆红裳的印象都很好,大约是因为她落到这个奇怪地方之后,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穆红裳。
难不成是雏鸟情结?谢淑柔有些疑惑。对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产生雏鸟情结也太不靠谱了吧?但穆红裳的确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
当时她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在水里,她不会游泳,自然吓得要命,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努力向岸边挣扎靠近。
她知道岸边站着很多人,她想要呼救,却怎样都张不开嘴,惊慌之间,她看到岸边一个红色的身影弯下腰,朝着在水中努力挣扎的她,直直地伸出手。她当时不知道那是谁,只知道是个年纪很小的女孩子,有一双灿若星辰的大眼睛。
那是谢淑柔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再往后,她沉入水底失去了意识,她原本已经绝望,没想到自己会再一次醒来。但她醒来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绝望之中。
她是谁?她在哪里?这些最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谢淑柔发现,她回答不了。
她是谁?这个问题原本不难回答,她不是正在上大四的女大学生谢家琪吗?她爸爸叫谢国强,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财务主管,工资很高,她妈妈叫孙荣,是小学老师,工资不高,但妈妈对工作很负责,天天早出晚归的。
她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谢家琪,从小个性活泼讨人喜欢,喜欢唱歌跳舞,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她成绩不算特别拔尖,高中努力了三年,高考成绩不错,上了师范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
她今年大四了,爸爸已经托人给她找好了实习学校,是她家附近一所普通中学,寒假过后她就会去学校实习。
以后她会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像妈妈一样,在学校工作一辈子,干得好了也许可以调职去重点中学,她还可以努力提高自己,也许她今后能成为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