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人多了,钱也到位,重建很快完成了,主持的人选几乎毫无争议,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意竞争主持之位的和尚怎么样,他们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如此,到了真正任命的时候,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这边儿寺庙确定下来主持人选之后,因为度牒什么的也有,可能还要到当地的官府部门报备一下。
不过,出家人的事,远离红尘,有度牒就行了,也不会在度牒上特意标注是几级几级的禅师,更不会有具体的职位描述,这种身份证的存在,更像是对世俗的一种妥协。
像是注册某某某似的,可其实佛祖如果真的存在,会需要这样的东西当做凭证吗?谁信仰自己,谁是自己的弟子,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便是有谁违法乱纪,难道还能避开佛祖的耳目吗?
这些闲事都不如法会重要,尤其是重建寺庙后的第一场法会,应该更热闹一些,为此,也会邀请镇上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家过来参与盛会。
没办法,和尚总是要在世俗中混饭吃的嘛!
前面热闹的时候,纪墨正在后面重建的藏经阁之中整理经书,明日他们就要走了,这也是最后一次整理了。
藏经阁之中的经书算不得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附近两家寺庙带过来的,还有就是广济自己留下的几本,不多,都是他们闲暇时候默写出来的,夹杂在那些经书之中,毫不起眼。
广济把每一本经书都认真地放好,他的态度像是对待什么珍贵的物品,需要仔细到每一个边角都不留尘埃一样。
纪墨也爱看书,也对书有着珍视,但珍视到这份儿上,却是少有的,见他那般,无形中就感到了一种虔诚,是对书的,也是对佛的。
可能僧人就是有着这样的魅力吧,层层的清规戒律之下,严守的是一颗虔诚而向上的心,虽然他们所求的东西未必是世人能够理解并同样追捧的,但,这种态度,任谁都不能亵渎。
不知道怎地,纪墨突然想到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不论故事真假,不论感情真假,只说和尚为何会在公主面前还如此有魅力,恐怕不是一个禁欲系能够全部解释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种你有,而我永不可能有的虔诚吧,又或者,把这样的存在勾下神坛,自有一种拉良家下水的难以为外人道的快乐?
不经意想到这里,纪墨自己也吓了一跳,连忙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广济听得佛号,侧目去看,见到纪墨对着正在整理的经书念佛,不知他心中所想,只觉得这孩子的虔诚之心还是值得称道的。
收拾好了吗?
广济问了一声。
好了。
纪墨收敛心神,连忙把手上的经书放在书架上,转头看向广济,广济已经先一步收拾完了。
看了看纪墨收拾得没什么问题,广济微微点头,之前给你讲的,可都记下了?
记下了,不怕师父考较。
知道广济是什么意思,纪墨言之凿凿,佛学这个东西,是一种态度,还真不是咬文嚼字的计较,便是经文之中有一二不准确的,意思说对了,也算是对了,只不过,并不能够过关就是了。
对内对外,是两种标准,外头的施主,稍微知道点儿谦让仁和就已经很足够了,完全是把下限放到很低,几乎为负数的期待上,稍微有点儿好表现,立刻就成了满分。
对内的话,所有和尚都是佛家弟子,既是佛家弟子,连经文都背不全,丢字漏字多加字,算什么呢?专业,就要有专业的态度,还要有配得上专业的水准。
不过这方面,只要是背诵对纪墨而言都没什么难度,就是阅读理解,既然知道佛学的方向是怎样的,那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纪墨每次对考较都应对得游刃有余。
广济也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总会抽时间来考察,这些知识同样是需要勤勉的,因为会了就不写字,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在他的教导下,纪墨不敢说书读百遍,却也绝对烂熟于心。
法会这天,是个好天气,暖暖的阳光合着外面那若有若无的喧嚣,穿过窗棂照射进室内靠窗的长桌上,桌旁一坐一站的四目对视,广济的眸光之中含着欣赏和期许,纪墨的目光之中则带着自信和从容。
问答之声不大,只在室内,清朗自然,若空山翠鸟,其鸣也脆。
次日一早,清晨微凉,这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冷了,纪墨收拾包袱的时候才发现无意中增多的僧衣已经厚了,连带着那厚厚的鞋子,平白让包袱都重了些。
广济跟他走出的时候,早课刚刚完成,主持就是那位师兄,他亲自带着人来相送,送的时候还不忘挽留:你看看,这才多久,依我说,你们就在这里住下,直到明年春暖花开,再走不是便利,何必如此急切?倒像是我鸠占鹊巢一般。
他这个主持之位,的确像是白捡的一样。
自来寺庙是有数的,多少个朝廷灭佛事之后,现在的朝廷对寺庙的管制,对僧人的管理都有了成例,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多一个地方都没有。
等僧人到了一定级别,若是无所求还罢了,若是有那么点儿向上的心思,就会发现,哪怕自己有了当主持的资历,却没有一个寺庙少一个主持了。
这里又有一个误区,纪墨以前总以为破庙很多,随便修一修就能住和尚了,像是广济主持的这次重修寺庙就是。
其实,所有小说影视剧中的破庙,大部分都不是佛家的寺庙,而是一些土地庙,娘娘庙,城隍庙之类的地方,更有甚者,可能就是一些早就被荒废的淫祠,可能连当地人都说不上来历的狐仙庙大王庙之类的,昔年或有盛景,却早已经不复当初了,留下一两间看起来还算完好的房子,没人住的主要原因就是忌讳了。
古人对风水上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哪怕乡下的平民老百姓,建个房子,也要找人来看看,起码不至于犯客,这才能够往下走。
那些破庙,对一些阴间事或是好的,对活人就未必好了,哪怕荒废得不那么厉害,也少有人直接霸占了当做自家居所,免得真有什么山精树怪的,因此把自家记恨上了,可不是得不偿失。
而佛家寺庙不用那些比较现成的框架,一来是同样忌讳这些风水问题,二来也是不想做鸠占鹊巢的事情,这么大的天地,哪里需要非去别人家的道场,若实在是地方好,比邻而居也可,大可不必为了省那么点儿钱而直接用了别人的框架。
最关键的是,修缮未必比新建省钱。
所以,天下间寺庙不少是真的,但这些不少的寺庙都是有主的,也是真的。
想要出头当一个主持,真的是不那么容易。
师兄说得哪里话,师兄德行足够,莫要妄自菲薄。
广济全不应他,笑着说了两句,又夸了夸对方主持法会很好之类的话,就带着纪墨离开了。
两人这一次的包袱之中装了不少的干粮,因天气渐冷的缘故,倒是能够放一放,应该很长时间不用再去吃剩饭了。
师父,若是有的选,你还会当和尚吗?
一路走来,纪墨对广济的学问很是佩服,最佩服的还是人际交往方面,活像是历练了许久一样,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那种分寸感最是难得,关键是还做得如此不留痕迹。
如这次让出主持之位,如昨日避开出席法会,前者是不贪恋,后者是有所专,任谁看都是正常的好品格,没有故意为了怎样名声而避开的样子。
为何不当?
广济已经习惯了纪墨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听到这话,反问了一句,继续道,不交税,不纳粮,一张度牒,天下畅行,一道化缘,四海可吃。就是不愿远行,也有晨钟暮鼓,四时早晚,不过念念佛经,做做法会,又算得什么辛苦?天下间,莫有比此更易混日子的了。
这话说得太接地气了,太实在了,不像是广济以前会说的,纪墨愣了一下,连本来想到的话都忘了。
你想要说的就是这些吧。
广济看着纪墨,这个转折让纪墨猝不及防,还真是有点儿闪到腰了。
哪里,哪里,师父你小看我了,我怎么会这么想?
纪墨保证心里没有想过这样的话,只是相似的,恐怕说不准是有那么一些,赧然一笑:我是知道求佛辛苦的。
求佛不辛苦,蒲团上跪着,三炷香烧着,只把灯油钱添上,磕几个头,道几声保佑,有何辛苦可言?
广济说得更实在了,佛家打开大门,广迎八方之客,但这些客,哪怕入了门都是施主,却也未必有多少真心在此,临到用时,抱一抱佛脚,安一安己心就罢了。
求己才辛苦。广济跨出的每一步好像都在一个标准的幅度上,呼吸也平稳,他看着不够壮硕高大,却有一副好身板儿,力气也大,动辄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几十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出来的,求修行,求超脱,求度化,欲求世人所想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才是辛苦。
若怕辛苦,莫要学佛,若觉辛苦,莫要学佛,若知辛苦,可学佛矣。
第567章
知道了。
纪墨点头应是,其中有些道理,他是能够明白的,但,明白未必能够做到,就好像信仰的交托,哪怕他的确兢兢业业当着和尚,甚至比很多信仰和尚都做得好,早课晚课从不间断,日常念经背书也绝无拖延,可在根底上,佛祖眼中,他恐怕还不如那些背经不如他的。
这个根本问题,就在于信仰了。
每每话题到此,纪墨觉得,自己若是违心,也能说出一两句动听好听的话来,哄得广济更加开心,再痛快教授自己更多,可,到了此处,他就是说不出。
投身佛家,却不信佛,本身就像是某种背叛,不过滥竽充数,勉强得过罢了,可若是虚言伪饰,装出诚恳样子,骗取广济的侧目,就过于小人了。
可能这么区分只是纪墨为了守住自己的一点儿底线,但他却是不愿意以此骗人。
广济没有看出他的心思,见他后面的日子总是沉默,还以为是自己前些日子说得重了,没有多加宽慰,只是又给纪墨准备了一个内穿的保暖小坎肩,加了棉的那种。
不是棉花,是一种絮棉,保暖效果,只能说新的还好,不要沾水,就还凑合,若是一沾水,少了斤两不说,再也蓬松不起来,也就不保暖了。
师父莫要光念着我,自己也要添衣才是。
纪墨也很想给广济添些衣物之类的,可惜不那么容易,这时候若论保暖,还是要皮毛制成的衣服才更加暖和,但皮毛之物,必要杀生而来,就算并非杀生,而是那动物因故死去,但,死去剥皮,同样是一种残忍。
把这些将心比己想一想,就知道这等衣物为何并不在和尚的选择范围之列。
如此一来,除了絮棉这种更新换代过快,还不是太保暖的东西,就没什么好玩意儿能够保暖了,或者说有,但是他们这种层次接触不到,比如说天然暖玉之流,就不是他们能够得到的。
我可比你健壮多了,如此天气,还受得。
广济也会给纪墨讲述自己生长过的法华寺是怎样的,那里的气候,那里的人,那里的斋饭,有的菜做法跟这里都是不同的。
有机会的时候,广济也会试着做来给纪墨尝尝,他是个多面手,出门在外,什么都能做得,纪墨还见他给人修马车,把一旁的车夫看得直搓手,这念头,和尚都比自己会修车,真是不让人活了。
此外,给人写书信,也是广济常做的事情,偶尔还兼职一下算命的那些事儿,帮忙看看面相手相,合一合八字之类的,几乎没有不能干的。
有一次,夜宿某村庄的时候,正好有产妇半夜难产,按理说,这时候和尚能够做得就是帮忙在外念经祈福,若是会点儿草药知识,给配个增加力气的助产药也行,再或者安慰大家几句,也算是功德了。
广济却能耐,还能进产房帮忙接生,最后还真的母女平安,真的是把纪墨都惊呆了。
他当医师的时候,也不敢说随便进产房的,关键是这玩意儿也有个运气问题,若是产妇的身体状况不好,或者胎儿不好,或者有个什么意外,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不进去,还能有个免责的可能,进去了,那不是你害死的也是你该死。
古代的医闹,可比现代严重多了,问问华佗怎么死的就知道了,那还算是死明白了的,其他的,直接被村民乱棍打死,乱石砸死的都不在少数。
真不要以为会治病就是有了受人尊敬的护身符了,说一句庸医真的就是砸死都不冤枉了。
正经的医师都如此,到了和尚这种非正业的事情上去,他揽在身上,总是免不了一些非议和麻烦。
那户被接生的人家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就想着再有个儿子,听到又是女儿,倒是没有说和尚不好,可当时,就要把女婴溺死,以此残酷手段来吓唬后面可能到来的孩子,是女孩儿的就不要来了,来了也要弄死。
广济当时以积阴德的说法劝住了,再后来纪墨那一夜没睡,守在那家人门外,发现他们家有人趁着夜色出门,也没走远,就在小树林里埋了一物回返,他赶着过去挖开看了,果然是那已经溺死的女婴。
一时沉默。
走吧。
广济半夜发现他不在,找出来,看到这一幕,默默帮着把土重新盖上,没有办法,没有任何的办法。
佛家自来有女尼,可这等女尼也是要自愿的,并不是这种随便捡个婴儿就能给她定了终生,再者,他们过路人,也不可能带着个女婴一起。
师父不曾料到?
纪墨心里有股憋闷之气,不知冲谁,说话语气就有些顶撞。
料到如何,未料到又如何?因果早定,其命难改!
广济的这一番说法带着些怅然,没介意纪墨的语气不好,她早早去了,也能早入轮回
早入轮回,再入这等人家之中吗?
往日也曾听闻这样的事情,可不亲眼看,总像是还远着,亲眼见了,那种感觉,到底让胸腔之中有一股子气盘旋而上,直冲大脑,想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
只看她的功德了。
广济话语淡淡,他并不与纪墨多做分辨,只让他念经超度女婴,纪墨应了,当天晚上就念了几遍经文,早课时候,已经是心平气和,念经之后再向广济致歉,弟子心绪不宁,对师父无状,还请师父责罚!
行路途中,抄经不便,就多念几遍经文吧。
广济象征性给了点儿惩罚,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恋耽美
人多了,钱也到位,重建很快完成了,主持的人选几乎毫无争议,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意竞争主持之位的和尚怎么样,他们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如此,到了真正任命的时候,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这边儿寺庙确定下来主持人选之后,因为度牒什么的也有,可能还要到当地的官府部门报备一下。
不过,出家人的事,远离红尘,有度牒就行了,也不会在度牒上特意标注是几级几级的禅师,更不会有具体的职位描述,这种身份证的存在,更像是对世俗的一种妥协。
像是注册某某某似的,可其实佛祖如果真的存在,会需要这样的东西当做凭证吗?谁信仰自己,谁是自己的弟子,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便是有谁违法乱纪,难道还能避开佛祖的耳目吗?
这些闲事都不如法会重要,尤其是重建寺庙后的第一场法会,应该更热闹一些,为此,也会邀请镇上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家过来参与盛会。
没办法,和尚总是要在世俗中混饭吃的嘛!
前面热闹的时候,纪墨正在后面重建的藏经阁之中整理经书,明日他们就要走了,这也是最后一次整理了。
藏经阁之中的经书算不得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附近两家寺庙带过来的,还有就是广济自己留下的几本,不多,都是他们闲暇时候默写出来的,夹杂在那些经书之中,毫不起眼。
广济把每一本经书都认真地放好,他的态度像是对待什么珍贵的物品,需要仔细到每一个边角都不留尘埃一样。
纪墨也爱看书,也对书有着珍视,但珍视到这份儿上,却是少有的,见他那般,无形中就感到了一种虔诚,是对书的,也是对佛的。
可能僧人就是有着这样的魅力吧,层层的清规戒律之下,严守的是一颗虔诚而向上的心,虽然他们所求的东西未必是世人能够理解并同样追捧的,但,这种态度,任谁都不能亵渎。
不知道怎地,纪墨突然想到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不论故事真假,不论感情真假,只说和尚为何会在公主面前还如此有魅力,恐怕不是一个禁欲系能够全部解释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种你有,而我永不可能有的虔诚吧,又或者,把这样的存在勾下神坛,自有一种拉良家下水的难以为外人道的快乐?
不经意想到这里,纪墨自己也吓了一跳,连忙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广济听得佛号,侧目去看,见到纪墨对着正在整理的经书念佛,不知他心中所想,只觉得这孩子的虔诚之心还是值得称道的。
收拾好了吗?
广济问了一声。
好了。
纪墨收敛心神,连忙把手上的经书放在书架上,转头看向广济,广济已经先一步收拾完了。
看了看纪墨收拾得没什么问题,广济微微点头,之前给你讲的,可都记下了?
记下了,不怕师父考较。
知道广济是什么意思,纪墨言之凿凿,佛学这个东西,是一种态度,还真不是咬文嚼字的计较,便是经文之中有一二不准确的,意思说对了,也算是对了,只不过,并不能够过关就是了。
对内对外,是两种标准,外头的施主,稍微知道点儿谦让仁和就已经很足够了,完全是把下限放到很低,几乎为负数的期待上,稍微有点儿好表现,立刻就成了满分。
对内的话,所有和尚都是佛家弟子,既是佛家弟子,连经文都背不全,丢字漏字多加字,算什么呢?专业,就要有专业的态度,还要有配得上专业的水准。
不过这方面,只要是背诵对纪墨而言都没什么难度,就是阅读理解,既然知道佛学的方向是怎样的,那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纪墨每次对考较都应对得游刃有余。
广济也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总会抽时间来考察,这些知识同样是需要勤勉的,因为会了就不写字,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在他的教导下,纪墨不敢说书读百遍,却也绝对烂熟于心。
法会这天,是个好天气,暖暖的阳光合着外面那若有若无的喧嚣,穿过窗棂照射进室内靠窗的长桌上,桌旁一坐一站的四目对视,广济的眸光之中含着欣赏和期许,纪墨的目光之中则带着自信和从容。
问答之声不大,只在室内,清朗自然,若空山翠鸟,其鸣也脆。
次日一早,清晨微凉,这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冷了,纪墨收拾包袱的时候才发现无意中增多的僧衣已经厚了,连带着那厚厚的鞋子,平白让包袱都重了些。
广济跟他走出的时候,早课刚刚完成,主持就是那位师兄,他亲自带着人来相送,送的时候还不忘挽留:你看看,这才多久,依我说,你们就在这里住下,直到明年春暖花开,再走不是便利,何必如此急切?倒像是我鸠占鹊巢一般。
他这个主持之位,的确像是白捡的一样。
自来寺庙是有数的,多少个朝廷灭佛事之后,现在的朝廷对寺庙的管制,对僧人的管理都有了成例,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多一个地方都没有。
等僧人到了一定级别,若是无所求还罢了,若是有那么点儿向上的心思,就会发现,哪怕自己有了当主持的资历,却没有一个寺庙少一个主持了。
这里又有一个误区,纪墨以前总以为破庙很多,随便修一修就能住和尚了,像是广济主持的这次重修寺庙就是。
其实,所有小说影视剧中的破庙,大部分都不是佛家的寺庙,而是一些土地庙,娘娘庙,城隍庙之类的地方,更有甚者,可能就是一些早就被荒废的淫祠,可能连当地人都说不上来历的狐仙庙大王庙之类的,昔年或有盛景,却早已经不复当初了,留下一两间看起来还算完好的房子,没人住的主要原因就是忌讳了。
古人对风水上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哪怕乡下的平民老百姓,建个房子,也要找人来看看,起码不至于犯客,这才能够往下走。
那些破庙,对一些阴间事或是好的,对活人就未必好了,哪怕荒废得不那么厉害,也少有人直接霸占了当做自家居所,免得真有什么山精树怪的,因此把自家记恨上了,可不是得不偿失。
而佛家寺庙不用那些比较现成的框架,一来是同样忌讳这些风水问题,二来也是不想做鸠占鹊巢的事情,这么大的天地,哪里需要非去别人家的道场,若实在是地方好,比邻而居也可,大可不必为了省那么点儿钱而直接用了别人的框架。
最关键的是,修缮未必比新建省钱。
所以,天下间寺庙不少是真的,但这些不少的寺庙都是有主的,也是真的。
想要出头当一个主持,真的是不那么容易。
师兄说得哪里话,师兄德行足够,莫要妄自菲薄。
广济全不应他,笑着说了两句,又夸了夸对方主持法会很好之类的话,就带着纪墨离开了。
两人这一次的包袱之中装了不少的干粮,因天气渐冷的缘故,倒是能够放一放,应该很长时间不用再去吃剩饭了。
师父,若是有的选,你还会当和尚吗?
一路走来,纪墨对广济的学问很是佩服,最佩服的还是人际交往方面,活像是历练了许久一样,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那种分寸感最是难得,关键是还做得如此不留痕迹。
如这次让出主持之位,如昨日避开出席法会,前者是不贪恋,后者是有所专,任谁看都是正常的好品格,没有故意为了怎样名声而避开的样子。
为何不当?
广济已经习惯了纪墨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听到这话,反问了一句,继续道,不交税,不纳粮,一张度牒,天下畅行,一道化缘,四海可吃。就是不愿远行,也有晨钟暮鼓,四时早晚,不过念念佛经,做做法会,又算得什么辛苦?天下间,莫有比此更易混日子的了。
这话说得太接地气了,太实在了,不像是广济以前会说的,纪墨愣了一下,连本来想到的话都忘了。
你想要说的就是这些吧。
广济看着纪墨,这个转折让纪墨猝不及防,还真是有点儿闪到腰了。
哪里,哪里,师父你小看我了,我怎么会这么想?
纪墨保证心里没有想过这样的话,只是相似的,恐怕说不准是有那么一些,赧然一笑:我是知道求佛辛苦的。
求佛不辛苦,蒲团上跪着,三炷香烧着,只把灯油钱添上,磕几个头,道几声保佑,有何辛苦可言?
广济说得更实在了,佛家打开大门,广迎八方之客,但这些客,哪怕入了门都是施主,却也未必有多少真心在此,临到用时,抱一抱佛脚,安一安己心就罢了。
求己才辛苦。广济跨出的每一步好像都在一个标准的幅度上,呼吸也平稳,他看着不够壮硕高大,却有一副好身板儿,力气也大,动辄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几十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出来的,求修行,求超脱,求度化,欲求世人所想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才是辛苦。
若怕辛苦,莫要学佛,若觉辛苦,莫要学佛,若知辛苦,可学佛矣。
第567章
知道了。
纪墨点头应是,其中有些道理,他是能够明白的,但,明白未必能够做到,就好像信仰的交托,哪怕他的确兢兢业业当着和尚,甚至比很多信仰和尚都做得好,早课晚课从不间断,日常念经背书也绝无拖延,可在根底上,佛祖眼中,他恐怕还不如那些背经不如他的。
这个根本问题,就在于信仰了。
每每话题到此,纪墨觉得,自己若是违心,也能说出一两句动听好听的话来,哄得广济更加开心,再痛快教授自己更多,可,到了此处,他就是说不出。
投身佛家,却不信佛,本身就像是某种背叛,不过滥竽充数,勉强得过罢了,可若是虚言伪饰,装出诚恳样子,骗取广济的侧目,就过于小人了。
可能这么区分只是纪墨为了守住自己的一点儿底线,但他却是不愿意以此骗人。
广济没有看出他的心思,见他后面的日子总是沉默,还以为是自己前些日子说得重了,没有多加宽慰,只是又给纪墨准备了一个内穿的保暖小坎肩,加了棉的那种。
不是棉花,是一种絮棉,保暖效果,只能说新的还好,不要沾水,就还凑合,若是一沾水,少了斤两不说,再也蓬松不起来,也就不保暖了。
师父莫要光念着我,自己也要添衣才是。
纪墨也很想给广济添些衣物之类的,可惜不那么容易,这时候若论保暖,还是要皮毛制成的衣服才更加暖和,但皮毛之物,必要杀生而来,就算并非杀生,而是那动物因故死去,但,死去剥皮,同样是一种残忍。
把这些将心比己想一想,就知道这等衣物为何并不在和尚的选择范围之列。
如此一来,除了絮棉这种更新换代过快,还不是太保暖的东西,就没什么好玩意儿能够保暖了,或者说有,但是他们这种层次接触不到,比如说天然暖玉之流,就不是他们能够得到的。
我可比你健壮多了,如此天气,还受得。
广济也会给纪墨讲述自己生长过的法华寺是怎样的,那里的气候,那里的人,那里的斋饭,有的菜做法跟这里都是不同的。
有机会的时候,广济也会试着做来给纪墨尝尝,他是个多面手,出门在外,什么都能做得,纪墨还见他给人修马车,把一旁的车夫看得直搓手,这念头,和尚都比自己会修车,真是不让人活了。
此外,给人写书信,也是广济常做的事情,偶尔还兼职一下算命的那些事儿,帮忙看看面相手相,合一合八字之类的,几乎没有不能干的。
有一次,夜宿某村庄的时候,正好有产妇半夜难产,按理说,这时候和尚能够做得就是帮忙在外念经祈福,若是会点儿草药知识,给配个增加力气的助产药也行,再或者安慰大家几句,也算是功德了。
广济却能耐,还能进产房帮忙接生,最后还真的母女平安,真的是把纪墨都惊呆了。
他当医师的时候,也不敢说随便进产房的,关键是这玩意儿也有个运气问题,若是产妇的身体状况不好,或者胎儿不好,或者有个什么意外,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不进去,还能有个免责的可能,进去了,那不是你害死的也是你该死。
古代的医闹,可比现代严重多了,问问华佗怎么死的就知道了,那还算是死明白了的,其他的,直接被村民乱棍打死,乱石砸死的都不在少数。
真不要以为会治病就是有了受人尊敬的护身符了,说一句庸医真的就是砸死都不冤枉了。
正经的医师都如此,到了和尚这种非正业的事情上去,他揽在身上,总是免不了一些非议和麻烦。
那户被接生的人家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就想着再有个儿子,听到又是女儿,倒是没有说和尚不好,可当时,就要把女婴溺死,以此残酷手段来吓唬后面可能到来的孩子,是女孩儿的就不要来了,来了也要弄死。
广济当时以积阴德的说法劝住了,再后来纪墨那一夜没睡,守在那家人门外,发现他们家有人趁着夜色出门,也没走远,就在小树林里埋了一物回返,他赶着过去挖开看了,果然是那已经溺死的女婴。
一时沉默。
走吧。
广济半夜发现他不在,找出来,看到这一幕,默默帮着把土重新盖上,没有办法,没有任何的办法。
佛家自来有女尼,可这等女尼也是要自愿的,并不是这种随便捡个婴儿就能给她定了终生,再者,他们过路人,也不可能带着个女婴一起。
师父不曾料到?
纪墨心里有股憋闷之气,不知冲谁,说话语气就有些顶撞。
料到如何,未料到又如何?因果早定,其命难改!
广济的这一番说法带着些怅然,没介意纪墨的语气不好,她早早去了,也能早入轮回
早入轮回,再入这等人家之中吗?
往日也曾听闻这样的事情,可不亲眼看,总像是还远着,亲眼见了,那种感觉,到底让胸腔之中有一股子气盘旋而上,直冲大脑,想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
只看她的功德了。
广济话语淡淡,他并不与纪墨多做分辨,只让他念经超度女婴,纪墨应了,当天晚上就念了几遍经文,早课时候,已经是心平气和,念经之后再向广济致歉,弟子心绪不宁,对师父无状,还请师父责罚!
行路途中,抄经不便,就多念几遍经文吧。
广济象征性给了点儿惩罚,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