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第99节
“这有什么,他们管得可宽了,去夏有一个官员的夫人穿了一件半袖在街上走,隔日早朝之上便有御史把那名官员给弹劾了。”大娘表示这种事一点都不稀奇。
“果真?”二娘吃惊道,竟是连别人的家眷穿什么都要管?
“自然。”
“在常乐县那边,夏日里天气炎热,时而也能见到穿半袖的妇人。”
“长安这边也多,寻常人他们也管不过来,只盯着那些个官员家眷撕扯。”
“那我们夏日里便莫要穿半袖了。”二娘想了想,说道。毕竟罗用现在也当着官呢,就怕他也被那些个御史盯上。
“我铺子里的妇人,多半不穿半袖,就为了能少些是非。”大娘叹气道。
“这长安城的夏日可热?”
“热得很,届时你便知晓了。”
“有多热?”
“热得你没处躲,在地上都要待不住,直想往四娘她们那个冰库里钻。”
二娘听她说得这般夸张,忍不住便笑了起来,只道自家阿姊在与自己逗趣,并未多想什么。
她们从小生在离石县西坡村,那地方地势高又多山林,夏日里只要别在大太阳底下晒着,便也热不到哪里去。
这些年二娘又去了河西,河西的气候十分干爽,她又怎么想象得出,这长安城中的夏日将会有多么闷热难捱。
第419章 打回原形
在这个没有电的时代,人类对于炎热的天气,基本上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只能硬熬。
富贵人家或许还可以弄个凉屋凉亭之类,引水流浇在屋顶,取那水泽之气,以达到降暑的目的。只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而且长时间待在那样的环境中很容易shi气入体,对身体也不好。
也有在屋子里放冰块的,这几年长安城中冰块的价格倒是降了不少,寻常小富之家夏日里若是热得受不了了,也能去买上些许搁在家里。
就居住环境来说,长安城东面的万年县地界相对会好一点,毕竟地势高,空气流通也比较好。
这时候的长安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首先就是要“高爽”,之所以这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安城的夏季实在是太闷热了。
归罗用管辖的长安县地界,也就是长安城的西面,地势低洼,空气不流通,东面万年县那边的一些个生活污水之类,还会沿着沟渠流到城西这边。
罗用听人说,这几年的长安城,夏季不仅炎热,蚊虫亦颇多。
自从罗用上任以来,不少长安百姓也都期盼着,他们长安县能够早早用上几文钱一个月的沼气灯。
这沼气灯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价钱低廉,而且还能发酵处理各种废料,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罗用也希望能够早日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这几日工学那边已经开始授课了,罗用倒是不管这个,见工学那边没什么事了,他便又把工作重心换到了长安县令这边。
在三月中旬的一次早朝之上,罗用把自己写的一个计划书呈了上去,表示他想在长安城推广沼气池技术,具体怎么实施,需要多少钱帛,都列举得清清楚楚的,显然也是下过一番功夫。
皇帝也说这个计划挺好,奈何户部那些人死活就是不肯拿钱出来,道是早前辽东战事所费颇多,又有那战死的将士家属需要抚恤,他们现在哪里还能拿得出那么多钱给罗用。
这两年汴梁那边不少家族也在闹腾,要求从洛阳修一条铁轨到他们那边去。
这会儿正在商量呢,毕竟朝廷也是想修铁轨的,江南那边十分富庶,这条铁轨一旦修起来,很多物产要运来长安城那就很方便了。但是朝廷又不想完全由他们这边出钱,想让江南那边各大家族也承担一些,于是这两边的人就开始讨价还价起来。
若是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这条铁轨就要动工了,到时候还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钱帛去。
眼下若是把钱拿给罗用去修了沼气池,那么这条铁轨的事情很可能就要耽搁了,那怎么能行,不少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员这时候纷纷便都跳出来反对。
要说这官场就是这般现实呢,早前因那热能之说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朝堂之上,好多人恨不能将罗用当神仙供起来。
这时候一说要钱,这一个个的脸色就别提有多难看了。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罗用对这一点表示理解,毕竟他自己也是管理过地方财政的人嘛。
“不若……我便自己想想办法?”受到了一波强烈的反对攻势之后,罗县令如此说道。
朝中众人自然也都知晓罗用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能挣钱,在常乐县那种边陲之地,他几年都能攒出一条雪灵渠的钱来,这回不知他又能想出点什么来钱的法子。
皇帝老儿倒是说了,让他若是遇上什么困难,还是要报与朝廷,到时候大家一块儿想办法,所谓群策群力嘛。
罗用也是答应得好好的。
没两日,长安县便有告示张贴出来,道是县令欲在县中推广沼气池,奈何没钱,也知晓长安百姓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出得起这个钱,于是县令便决定让大家自由捐款,哪个坊捐的钱最多,他们就先给哪个坊修建沼气池。
这个告示一贴出来,长安城的那些个士族郎君们就都惊呆了!
尼玛!这也太出洋相了!
这个时代的人多么要面子啊,尤其是在长安城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在官员群体之中!
这可是一个坐在马背上啃一张饼都能被贬职的时代啊,那罗棺材板儿作为堂堂一任长安县令,竟然张口就跟别人要钱,还贴了告示出来!
几日之后的大朝之上,弹劾罗用的官员那真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别说什么热能不热能的!这么丢脸的行为,作为一名大唐官员,他们绝对不能容忍!与这样的人同朝为官,简直就是他们人生中的耻辱!
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说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也有那着实恼恨的,气得几乎都要当场撞了柱子去。
皇帝老儿却是不为所动,同样不为所动的官员还很不少。
罗用这一番作为确有不妥,但那告示贴都贴出去了,现在还能怎么办,收回来?
再说真要按这些官员所说,把罗用给贬回河东老家去了,那他们还在不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了,找谁去推广啊?就找这几个蹦得最高的?他们行吗?
如此这般,这件事闹出来的动静虽大,最后却还是不了了之。
之后,有人询问罗用因何要这般行事,早前他在常乐县那边的时候,也不是这么干的啊。
“常乐当地穷苦,又能捐出几个钱来?”罗用如此回答说。
言下之意,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干,是常乐县那个地方着实太穷,这长安城不是有钱呢么,难道还要他这个当县令的自己开作坊挣钱不成?
坊间百姓对于捐钱这件事倒是并没有什么排斥,横竖不管捐不捐钱,这个沼气池迟早都是要建的,只是有些地方建得早,有些地方建得晚而已。
长安城中不少有心想要与罗家交好的商号,这一次自然是表现得十分积极,长安县公府之中每日里人潮涌动,就跟过节一般。
不出几日,前面几个先修沼气池的坊便敲定了下来。
紧跟着,朝廷那边也有了表示,说是为了这个沼气池的事情,长安百姓竞先捐款,既显示了长安的富足,又彰显了无私的品德,云云。
除了捐款之外,余下那一部分的不足,便由户部划拨钱款补上,务必让长安百姓早日点上沼气灯。
这份文书乃是先到的杜构手中,杜构看了文书上的内容,当时便笑了。
这两年战事不多,吐蕃那边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以后便很消停了,吐谷浑也被吐蕃兼并了,薛延陀前两年刚刚被大唐军队挫伤,到现在还没怎么缓过来,突厥人则是在搞内斗,斗得乱七八糟的,就那一场辽东战事,怎么可能国库就空了。
杜构一早就认定了那国库里面肯定有钱,就是那些个户部的人抠门惯了,每次划拨钱款都要让人求了又求,请了又请,这回可好,撞棺材板上了。
长安县要推广沼气池,你说国库没钱,让老百姓自己凑钱,那能说得过去?好歹也是天子脚下国家都城啊。
罗用倒是能丢得起这个人,朝中那些官员显然是丢不起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沼气池的推广工作总算顺利提上了日程。
长安城十分大,城中百姓家的宅院也很大,动辄就是好几亩地,十几亩几十亩的大户人家也很常见。
在这种环境下,若是依照常乐县那般行事,便有些行不通,杜构他们的计划是给每户人家都修建一个沼气池,到时候再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普及,传授沼气池的使用技术。
这第一个修建沼气池的坊,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
光德坊挨着西市,本来就比较热闹,这些年发展下来,如今已是商铺林立,十分繁华。
眼下已是入春,气候温暖,那一个个的沼气池修建起来,很快便能投入使用,填料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能产出沼气来了。
这光德坊中的沼气灯一点起来,不少人便都跑来看究竟。
郎君们大可早早谴了家人去光德坊订好了客舍,待到落日前驾车过去,在那边住上一晚,爱看多久便看多久。
别说,就他们光德坊捐出去的那些钱帛,别个不提,这些个开客舍的,最后八成都是能回本的。
还有一些人在光德坊没有住处,又不舍得花钱去住那么贵的客舍,于是便在夜里翻了坊墙过去看沼气灯。
为这事,罗用也是吃了不少弹劾,话说他这才上任没几个月,被人弹劾的次数却是多到连他自己都要数不清了。
再者,长安城中的士族郎君们,早前对罗用的称呼还是罗县令、罗三郎,三月份以后,便又改回了罗棺材板。
第420章 奇葩
推广沼气池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罗用这下总算松快了,不再整日里东奔西跑早出晚归,难得在家里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之后的一段时日,除了必须要去的点卯和上朝,其他时候罗用便都在家里蹲着了。
四五月份的长安城不冷不热,气温适宜,他们居住的这个县主府也足够宽敞舒适,这日子一天一天的,很是好过。
之前罗用千里迢迢从那常乐县回来,都没来得及好好歇歇,先是出任长安县令,紧接着又是开办工学,又是编书又是策划沼气池的推广事宜,那几个月着实忙得够呛。
这会儿难得闲下来一点,他也不想再往自己身上揽活儿,凡事都是能躲就躲,先躲几日清闲再说。
没什么事的时候,罗用就喜欢捧上几本闲书,再搬一张胡床到堂屋廊下,倚在那里一看就是小半日,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四娘五郎他们几个从外面回来,打个哈欠抹抹嘴角,爬起来跟他们一起吃晚饭。
府里也有做饭洒扫的妇人,乃是四娘雇来,工钱便是从她那边出,平日里这家里头的其他花用,也多是从她那里出。
罗用现在基本上什么都不管,他就是一个吃白食的,二娘也是吃白食的,五郎六郎七娘那几个就更不用说了,现如今这个家里头,实际上就是四娘当家。
“阿兄,今日那几个话本可好看?”吃饭的时候,四娘问罗用道。
“还未看完。”罗用回答说,实际上他今日方才拿起一本册子翻了没几页,就睡得流哈喇子了。
“定是又睡着了。”七娘在一旁笑了起来。
“那几本都不好看,阿兄莫要看了,改日我与你寻几本好看的来。”五郎言道。
“对,五郎最爱看话本了,甚话本他都看过。”七娘接话:“早前与我寻了一本,好看得紧。”
“我何时与你寻来?是你自己到我屋里拿了便走。”五郎否认道。
“七娘今年也有十四了,莫再随意进兄长屋子。”二娘也这般说。
“我早前便说过她,还道我多管闲事。”六郎也道。
“就你多嘴。”七娘不敢说别个,就敢对六郎呲牙。
“六郎说得对,七娘莫要犟嘴。”
七娘被四娘和二娘各自说了两句,便瘪嘴消停了下来,颇有些委屈模样。
过一会儿五郎与罗用他们说起了近日长安城中新出的一些话本,她便又兴奋起来,在一旁跃跃欲试总想cha话。
因着《白叠之歌》与《雪灵渠》的盛行,长安城中不少人也都看到了这种小说话本的市场,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因为被这两本小说激发出了写小说的兴趣,于是自己便也跟着写了起来。
这些话本有些是刻了雕版印刷出来卖,有些则是没有印刷,只是雇人抄写,其中一些话本又没有印刷又很受欢迎的,便很难寻得,五郎人缘好认识的人多,能弄来的话本也多,七娘爱看这个,便总到他那屋里去找。
如今这长安城中纸笔皆不贵,只要是能识得字的人,便能自己写话本。
早前东市边上有个书生,本来是在东市那边摆摊与人代写家书的,家里面穷得很,租的院子,乃是那种由早前的大院子,隔过了几次以后的一个小院子,那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是拮据。
后来他便是开始写话本,有书商看着觉得还不错,便花钱买了,前前后后听闻已经卖出去好几本,也有传言说他要在东市旁边买房子的,不知真假。
罗家这些兄弟姊妹里头,有喜欢看这个人的话本的,也有不爱看的。这一日吃晚饭的时候议论起来,各说各的看法,一个个都是条理清晰,颇有见地。
罗用在一旁听着,心里就很欣慰。将这些小孩子一点点养大,看着他们不断成长,然后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是一件很神奇也很令人感到满足的事情。
晚饭后,四娘与罗用说,让他邀侯蔺夫妇搬到这县主府来居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阿枝,阿枝从前和四娘她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感情也很不错,现如今她与衡致两口子便居住在这县主府之中。
只是衡致整日都在工学那边,四娘她们也是早出晚归,二娘前些时日还能得闲,近日为那面巾作坊的事情,也是有些忙碌起来,于是阿枝这些时日便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的。
前两日,二娘与阿枝同去大娘那边,刚好侯蔺的妻子黄香兰也在,两人也是比较投缘。
那黄香兰虽是大户人家出身,却难得是个勤俭的,时常会从西市那些成衣铺子里拿些针线活回家做,挣些钱帛,贴补家用,阿枝这几日便与她学那个。
既然她二人投缘,侯蔺又与衡致同在工学,不若便叫他们一家也搬过来,横竖这县主府地方大,住得下。
四娘既都这般说了,罗用自然不会反对。
次日,他便去寻了侯蔺,与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侯蔺一听,很是高兴,当即便答应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ji,ng打细算的主,总想攒些钱财留待以后,心里才更安稳些,毕竟他俩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若是搬到县主府去居住,自家现下住着的这个小院便空出来了,赁出去,每月里多少也能得些钱财,这件事对他们两口子来说,就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没几日,侯蔺一家便搬进了县主府,一同搬过来的还有黄香兰身边的一个仆妇,以及他们两口子那个三四岁大的长子。
这侯小郎君长得小鼻子小眼的,颇秀气,像他阿耶。搬来没两日,就见他前院后院乱跑,皮实得很。
黄香兰这人看起来有几分刻板,还道她对自己的孩子会管教得比较严,却是没想到,竟是个下不去手的。
某日二娘她们几个与黄香兰闲话,说她怎么都不舍得管孩子,别说打了,骂都没听她骂过几声,黄香兰道,是因为这小子长得像他阿耶。把几个女子笑得不行。
说到这感情上的事情,罗二娘今年虚岁都有二十八了,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罗用也有二十七了,同样也是没动静。
四娘小些,今年虚岁才二十二,只是搁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同样也是大龄剩女一枚。
四娘与白以茅之间的那点情况,罗用他们也不太好说,站在兄长的角度,既不希望她受那许多限制,又不好叫她舍弃这份感情。
这种情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也不存在说哪一个选择就必定会更好,只能看他们自己如何抉择而已。
原本这两人之间也是很含糊的,近来那白以茅去了河西之后,不知怎的,倒像是有些想明白了。
罗用他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明朗起来。
这一年农历五月初,正是夏初时节,四娘收到一封从河西寄来的信件。
信中,白以茅对四娘说道:“……你我皆不是那性情软糯之人,亦无将就他人的想法,既然心中装着彼此,便没有不成的道理。”
这是他们之间说得最明白的一次,也是态度最坚定的一次。
收到这封信件以后,四娘原本有些彷徨的内心,终于也变得安定下来。
正如白以茅所言,她并非软弱之人,能承载重量,亦无惧前路艰险。
如今知晓对方的态度也同她一般坚定清晰,如此,那便一起迎难而上吧。只不知这世间,最终又能将她二人磋磨到何种程度。
……
这天晚上,罗用被人拉出去应酬,待他回到府中,便见四娘正在院子里练刀。
“怎的了这又?”罗用行到廊下,问正坐着吃樱桃的六郎七娘两个。
“不知。”六郎端端正正回答道:“方才有人送了白以茅的信件过来,看完以后她就这样了。”
“定是又吵架了。”七娘学大人模样摇头叹息道。
“好端端的怎的又吵起来了?”罗用也觉得他俩八成又吵架了。
“谁人知晓?”
说起来,罗四娘和白以茅这两个人也是奇葩,隔着好几千里地,好几个月才通一次信,就这般,他们都能吵得起来。
二月份那时候便吵过一回,气得四娘一宿没睡,大半夜的,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练刀。
第421章 计划
时间进入五月份以后,这长安城中便是一日热过一日。
罗用他们居住的县主府还好,地基比较高,这时候的有钱人家建房子,就喜欢在房屋底下垫一个高高的土台子,所以即便只有一层楼,进屋的时候也要走几个台阶,像那皇宫里头的大殿,地基就尤其高。
长安城夏日闷热,蛇虫鼠蚁又多,地基高些就比较有优势,不仅高爽通风,也没有那么多虫子。
不过那也就是上层阶级,寻常百姓建房子,哪能筑得起那般高的高台,再说也不合规制。
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蚊蝇也是一日多过一日,作为一县之长,罗用近来也颇忧心,这蚊蝇一旦多了起来,就很容易传染一些疾病,像疟疾之类。
其实罗用他们这一次在长安城中普及沼气池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附带工程,那就是填埋渗井。
所谓渗井,就是一些人家在院中挖一口旱井,然后再将一些无处可去的生活污水倒进井里,让它渗透到地下去。
这般做法,眼前倒是干净了,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却很严重。
早年隋文帝之所以要建大兴城,也就是现如今唐人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新城,不仅是因为老城拥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污染太过严重,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水都咸卤了,那还能吃吗?
罗用他们这一次在普及沼气池的时候,顺便就把那些人家的渗井给填了,让他们别再把污水倒进渗井,倒沼气池里吧。
至于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液,因其具有较强的肥力,很多人家自家院里就有种菜,可以用来肥地。
至于那些自家不种菜的,亦或是嫌弃其气味大不爱用的,便可以将这个沼气液让给别人。
对于肥料,善于耕作的中原人向来都是不嫌多的,从前便有那专们在城里收集粪尿的人,现如今这沼气池一建起来,粪尿便少有了,大多都进了沼气池,倒是多出来那些个沼气液沼气渣。
要取沼气液很容易,每个沼气池都配有一个手压装置,不费多少力气便能压出沼气液。沼气渣麻烦些,县衙那边早早便贴出告示,说是要培训,教人怎么下沼气池掏沼气渣,让要学的人一早去报名。
罗用他们在长安县这边,一边建沼气池,一边填埋渗井,不仅他们自己这边要搞,还想让万年县那边也一起搞。
毕竟一座长安城分两边,东边万年县西边长安县,排水的沟渠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长安县这边搞好了,万年县那边不搞,那也不顶什么用。
关于这件事,罗用在朝堂之上说了好几次,却一直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万年县县令嫌他多管闲事,上朝下朝的时候,每每遇到罗用,那面色都是很臭的,罗用却不以为意,一心一意就是要填井。
这项工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别看现在的长安新城还不像从前那座老城的污染那般严重,但也已经有迹可循。
一方面,每年夏日蚊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长安城中有几条水渠,不是那排水的沟渠,而是从外面的河流引水进来的渠道,这些渠道现状多少也都受到了污染。
像长安县这一边的,便有漕渠、永安渠、清明渠,现如今这几条水渠里面的水,别说饮用,连淘米洗菜都不合适,在一些水流相对清澈的地方,勉强用来洗衣服倒还可以。
总体来说,与后世相比,这个污染程度也不算特别严重,但是随着长安城人口的不断增多,污染物的不断积累,污染程度必然也是会日益加重,所以从现在就开始治理,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要做这些事情的话,难免又要花钱,户部的那些人管着一整个国库的钱帛进出,一天到晚这个也说要钱那个也说要钱的,他们哪能个个都给,真要那么宽松,国库肯定早就空了,所以就很抠,一般都是能不给钱就不给钱的。
不过上回他们说没钱,结果罗用转脸就给他们搞了那么一件事情出来,弄得大家都很下不来台,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们也不跟罗用说没钱了,甚都不说,就用沉默表示抗议。
话说经过上回那个捐钱事件,罗用虽然顺利弄到了在长安县推广沼气池的资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的个人形象,使得朝中一些老古董们对他很是嫌弃。
有那好事者,再一次宴饮之中询问罗用,问他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结果罗用就说了:“会因为这点小事嫌弃我的人,都是不值得交往的人,没什么好在意的。”
结果他这话很快就被人给传了出去。
“我呸!谁要跟他交往啊。”
“着实有些太得意了。”
“真把自己当块宝!”
“你看我要是再给他一个好脸,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
罗用:说得好像从前给过我好脸一般。
事实上罗用确实也不怎么关心这些人的态度,他现在除了关心沼气池的推广进度,更关心的是蒸汽机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这件事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但他知道那必定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也就代表着,布料的价钱会下降很多,许多原本家里没几块布料的人家,将来或许就可以用比较少量的钱币亦或是粮食,换取到足够一家人使用的布料。
从结果上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个变革的过程,难免也会对一些群体造成伤害,比如说一些老式的布坊、织户,还有很多很多除了纺纱织布以外别无所长的女子。
罗用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个伤害降到最低。
·
在长安县城南的常安坊,有一叶姓人家,家中有女名阿燕,二十几岁的年纪,早前也是嫁过人,奈何无所出,一纸休书,便被夫家休回了娘家。
她们家在常安坊那个院子颇大,住的人却也很多。
在这长安城中,并不似乡下地方,上面的老人过世之后,兄弟们便各自分家,现成的屋子若是不够分,便另寻他处,重新建一处便是。
他们家在长安城的这个院子,乃是前朝那时候,大兴城新建成,整个老城的人一起搬迁过来,阿燕的祖父一家,作为老长安城的百姓,便在这新城之中分得了一处宅院。
后来阿燕的祖父过世了,她的父亲以及叔伯兄弟几家,依旧在这个院子里住着,后来上一辈人都开枝散叶了,这个家里头多出许多堂兄堂弟,再后来这些堂兄堂弟下面又有了侄子侄女。
这样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里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口舌是非,加上又不是什么富裕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就是勉强糊口而已,像阿燕这种被夫家休回娘家的,处境更是尤为艰难一些。
她也会自己出去寻些活计来做,南北杂货阿姊食铺,都曾去过,只那些地方难得有招人的时候。
她眼下在一间食铺坐洒扫,好歹挣口饭吃,却也十分不易,活又多,工钱又少,又十分看脸色。
这些时日听闻那罗二娘要在城中开面巾作坊,于是她便冒着被辞退的危险,谎称自己身体不适要去医馆,勉强与店家讨来半日休假,打算去那面巾作坊应聘。
那面巾作坊所在的敦义坊离她家所在的常安坊倒是很近,常安坊靠近西面的城墙,敦义坊靠中间一点,二者之间便只隔了一个通轨坊。
这时节天气颇热,太阳很晒,带她行到了那面巾作坊所在,也是出了些汗,然而等她走到了地方一看,却是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在街边找了一个年长的妇人询问,那妇人四五十岁,正坐在树下乘凉,手里抱着小孙儿,看起来像是这附近的住户。
“你道这面巾作坊?这面巾作坊还未开工呢,眼下并不要人,听闻是缺一些器械,那罗家姊弟要先弄个机器坊,待那些个物什都齐全了,这边才能开工……”这妇人倒是个热心的,见阿燕询问,便把自己知晓的皆与她说了。
“那要等到甚时候才能开业?”阿燕担心自己到时候又错过了。
“那便不知晓了。”那妇人摇摇头,答道。
“……”阿燕很是失落,转头看看那扇紧闭的大门,踟蹰着,不甘心就这样转头离去。
对面那个老妇人坐在自家前面的石条上,一边哄着孙儿,一边转头去看方才问话那女子。
一身粗麻布衣裳,颜色褪得厉害,不知穿了有多少年了,人也极瘦,面色蜡黄,头发也是枯黄枯黄的,一看就是个苦命的人儿……
“听闻他们那机器坊便设在崇贤坊,便是县衙旁边那个崇贤坊你可知?那机器坊这两日正在招人,听闻男女皆可,不若你也去看看?”过了一会儿,这老妇人又与她说道。
“男女皆可?”阿燕觉得有些奇怪,那机器坊乃是制作器械的作坊,那种地方应该多要匠人和壮劳力,要女子做什么?
“我亦不知,只是听人说了一嘴,不晓得真假。”
“多谢阿婆。”
“你若要去,这时候便趁早去,莫要误了宵禁。”
“哎。”
阿燕茫茫然往那崇贤坊行去,心中并无多少想法,只道是过去看看,最后大抵也是不成的。
她却不知晓,罗用这些时日为了给人画个“女子也能当匠人”,“女子也能挣大钱”的大饼,这回机器坊招人,他便有意调高了女子的比例,甚至还有要培养出一批女匠人的计划。
第422章 天下
阿燕独自往那崇贤坊行去,长安城的街道宽阔异常,也尤其显得人力渺小,一个人行在一条大街上,就像是一只蚂蚁。
不时有那成群的少年少女骑着燕儿飞呼啸而过,轻快地犹如鸟儿一般,又有一些人赶着马车牛车行在街上,不慌不忙,也有一些人似阿燕这般靠两条腿走路的,或是挑着担子,或是两手空空。
骄阳晒着大地,炙烤着这些缓缓行走的路人……
“……那你明后日便来上工吧,家里若是住得远,这边便有工舍,只需拿了被褥过来便可。”
那招人的管事对她这般说的时候,阿燕赶紧应下,只心里头却是懵懵的,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的自己竟果真就被录用了。
待回到家中,与耶娘兄嫂说起这件事,众人都为她高兴起来,她才终于找到了一点真实感,只心里还是忐忑,总觉得自己并不是那般好命的人,这样的好运气定是不会持续很久,兴许过两日那机器坊便又不要她了,于是心里并不敢太高兴。
次日,阿娘早早与她做了饭食,兄长将驴车牵到院中,道是一会儿要送她去机器坊报到。
回想起从前未出嫁的时候,耶娘兄长待她亦是好的,只是自被夫家休回来以后,这样的温情便很少有了,却也不知该怨谁,于是干脆便也不去多想,只是这般一日一日麻木地过活着……
吃过了早饭,兄长将她的包袱提到车上,叫她也坐到车上,自己在前面牵着驴子走路。
二人出了自家院门,出了坊门,行到大街上,一路行到了崇贤坊,行到了那机器坊所在。
阿燕他们并不是最早的,不少人来得比他们更早,有些人是自己过来的,有些人是家人送来的,一个大院子里熙熙攘攘的,颇热闹。
阿燕去管事那里报到,领了工号牌,得知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兄长帮她把行囊提到宿舍里,又左右看了看,环境还是不错,比他们家强多了,地方也宽敞,还有食堂澡堂,听闻每日里都有三餐供应,热水不断。
“你便在这里安心做工,莫要与人起争执,有什么事便托人回去说一声,我这便先回去了。”阿燕的兄长叮嘱道。
“哎,你且去吧。”阿燕说着,起身送她兄长出去。
这转眼的工夫,机器坊里的人越发多了,阿燕很快也发现,在那些来来去去的人里面,居然是以女子居多,男子的数量,怕是不足三成。
而这些女子里面,大多数看起来也都比较粗糙,少见那模样娇俏的。
“你叫甚名?”
“我叫阿燕,你呢?”
“我叫珠儿。”
“珠儿,你多大了?”
“十九了。”
“可嫁人了?”
“早前订了亲,夫家嫌我长得丑,又退亲了,便在家里帮忙做买卖。”
“你们家做的甚买卖?”
“便是卖菜。”
“可还好?”
“买卖不好,家中弟妹又多,我有时候出去与人舂米,挣些钱粮贴补家用。”
“阿燕,你家住在哪个坊?”
“我家在常安坊。”
“这般好,我家便在和平坊,到时候旬休,我们便一道回去。”
“我家离得远,在丰邑坊。”
“咦?我也在丰邑坊”
“果真?”
“自然,我家便在那丰邑坊的……”
“……”
这一间大宿舍总共十个床位,原本便只有两三个人,后面来的人渐渐多了,便有六七个,听闻这些床位现在未必都会住满,将来他们这个机器作坊,还要从别处挑选一些好苗子。
同一个屋子里的女子们说着话,发现彼此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出身,其中更有一些十分命苦的。
想来也是,毕竟她们来这里是为了做工,若是不能吃苦的,机器坊应也不会要她们。
待到正午时分,忽闻一阵钟声,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个钟声是做什么的,然后在外间过道上,便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走走,这是喊我们去吃饭了。”
“果真?”
“这才刚来,便要吃饭了?”
“还未做工呢。”
“去看看吧。”
阿燕她们几人将信将疑地出了屋子,很快汇入人潮之中,往那钟声传来的方向行去。
还没到地方,便先闻到了一阵饭食的香气,于是这些娘子们纷纷高兴起来,脚下的步伐亦是加快了几分……
罗用今日也在这边,他对这个机器坊的规划,是半工坊半教学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便以女子为主,男子便只选其中十分优异者进行培养,另外又聘用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过来做工以及教学。
“……人数可都齐了?”
“齐了。”
“下午做个分班,再将人都集合起来说几句话,明日便开始吧。”
“喏。”
“衡致如今在工学就职,白日里他是过不来了,晚上若是得空,他也会到这边来看看,指点一二。”
“……”
正说话的工夫,院子外头又来了几辆牛车,乃是从南北杂货那边送货过来的,看那车上装的,应是粮食。
这机器坊如今招了这许多人,每日里光是一日三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机器坊这边未能实现盈利之前,一应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主要就是从南北杂货那边赊欠,待盈利后再偿还。
这机器坊所在的地段也算是很好了,就处在长安县衙东面的崇贤坊,并且面积十分大。
为了买下这个大院,罗家人不仅动用了一些关系,也投入了许多钱帛进去,其中大娘、二娘、四娘,各自都出了一些,并且最终将这个机器坊取名为罗氏机器坊。
大娘四娘眼下就在长安城这边经营买卖,能够动用的资金也多,二娘这些年都在河西那边发展,这回来到长安城,与另两个姊妹相比,她的手头便显得有些紧了。
为了弄来资金,二娘让人把凉州城那个羊绒作坊的大半库存都给搬到长安城这边来了,在南北杂货搞了一个反季节大促销,一件羊绒衫的价钱,便只要从前的五六成那般多。
折扣着实喜人,哪怕眼下正值盛夏,也不妨碍长安百姓争相抢购,数百车的羊绒制品,不足一月便都卖完了,要说这长安百姓的购买力也是十分可观。
这一日,大娘二娘四娘她们三个,也都在机器坊这边,那边罗用与管事们正在说话,这一边,他们姊妹三人坐在一处,也不去cha手那机器坊的经营,只管说说各自生意上的事。
“你倒舍得卖。”说到前些时日的那个大促销,这般低的折扣,大娘都替二娘觉得r_ou_疼。
那一套品质上乘的羊绒衫,从前在这长安城中,花上三四百文铜钱,也未必能买着可心的,如今二娘她不到二百文钱便卖了,而且还是把大半个凉州仓库都给搬了过来,铺在那南北杂货二楼的货架上,任人挑选。
“不舍得又有什么办法,这不是没钱吗。”二娘笑道:“我若是七折八折地卖,好长时间卖不出去,一直凑不出钱来,也是耽误事。”
“听闻那郭都护正在河西修路,对你这买卖可是会有影响?”大娘问她。
“或多或少,必定有些影响。”待陇右道那一整条木轨道铺起来,别的不提,原本被堵在陇西那边出不来的羊绒、白叠花这些个轻便物什,肯定就能大批大批运出来了。
这对于罗二娘在常乐县的那间羊绒作坊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凉州城那间作坊来说就未必了,到时候凉州城的羊绒作坊,多多少少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冲击。她现在给凉州那个作坊来个清仓,届时还可以用常乐县那边运来的货物填补,即便价钱低些,也并不感到十分可惜。
再者说,那羊绒制品虽好,但是二娘现在更看重的,还是白叠布的市场。
罗二娘这几年在河西那边,没少跟胡商打交道,她甚至还去过高昌伊吾那些地方,那些关外人给她的印象,整体来说就是不善纺织。
关外人与中原人做买卖,不仅要那贵价的丝绸,寻常麻布也颇有市场,只是路途遥远运费高昂,那些个商队主要都是运输一些贵价商品,与各国的上层阶级做买卖,从他们手里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在罗二娘看来,中原这边出产的普通布料,在那些番邦国家应该也是很有市场的,只是运输艰难,运费太高,利润若是不够高,那就显得很不合算。
听闻有一些大食人来往中原,并不走那西域商道,而是走海道,开着大船从大食国那边过来,在岭南那边入港,长安城中不少昆仑人,便是那些大食人由那一条海上的航线运来。
唐初这时候气候shi润植被茂盛,中原地区多湖泽江河,长安一带,船运亦十分发达,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船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运输成本,作为一个商人,二娘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工学那边眼下正在研究怎么用热能纺纱织布,二娘一向对罗用很有信心,对他提出的说法亦是深信不疑。
假如热能果真能被使用在纺织一事上,她们到时候再将这些布匹装上大船,运往番邦……这买卖太大了,究竟能挣多少钱,二娘根本想象不出。
屋外,吃过中午饭的众人已经被集合起来,有人负责给他们分班,又有教员班头开始训话。
屋内,二娘这时候忽地对大娘说道:
“阿姊,近日每每听人说起那新式的纺织技术,莫有不提起‘衣被天下’这四个字的,只是许多人都忘记了,这‘天下’所指,并非只有中原,也不是只有大唐……”
一旁的四娘听闻了这番话,蓦然转头向二娘望去,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吃惊。
她这些年在长安城中经营买卖,自以为独当一面,也算颇有见识,这时候听到二娘这番话,才知晓自己的眼界到底还是太过狭窄。
第423章 忘了换鞋
罗氏机器坊眼下共有六个班,每班近五十人,这些人白天干活学习技艺,晚上还要认字学算术。
夏夜里,邻人坐在院中乘凉,便可听到从那机器坊之中传出来的阵阵读书声。
白日里也可见那机器坊里的人出来行走,多是一身灰色短褐,浅灰色的衣身,深灰色的交领,浅灰裤子侧面亦是缝了两条深灰条纹,再系上一条深灰色腰带,看起来颇ji,ng神。
第99节
恋耽美
第99节
“这有什么,他们管得可宽了,去夏有一个官员的夫人穿了一件半袖在街上走,隔日早朝之上便有御史把那名官员给弹劾了。”大娘表示这种事一点都不稀奇。
“果真?”二娘吃惊道,竟是连别人的家眷穿什么都要管?
“自然。”
“在常乐县那边,夏日里天气炎热,时而也能见到穿半袖的妇人。”
“长安这边也多,寻常人他们也管不过来,只盯着那些个官员家眷撕扯。”
“那我们夏日里便莫要穿半袖了。”二娘想了想,说道。毕竟罗用现在也当着官呢,就怕他也被那些个御史盯上。
“我铺子里的妇人,多半不穿半袖,就为了能少些是非。”大娘叹气道。
“这长安城的夏日可热?”
“热得很,届时你便知晓了。”
“有多热?”
“热得你没处躲,在地上都要待不住,直想往四娘她们那个冰库里钻。”
二娘听她说得这般夸张,忍不住便笑了起来,只道自家阿姊在与自己逗趣,并未多想什么。
她们从小生在离石县西坡村,那地方地势高又多山林,夏日里只要别在大太阳底下晒着,便也热不到哪里去。
这些年二娘又去了河西,河西的气候十分干爽,她又怎么想象得出,这长安城中的夏日将会有多么闷热难捱。
第419章 打回原形
在这个没有电的时代,人类对于炎热的天气,基本上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只能硬熬。
富贵人家或许还可以弄个凉屋凉亭之类,引水流浇在屋顶,取那水泽之气,以达到降暑的目的。只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而且长时间待在那样的环境中很容易shi气入体,对身体也不好。
也有在屋子里放冰块的,这几年长安城中冰块的价格倒是降了不少,寻常小富之家夏日里若是热得受不了了,也能去买上些许搁在家里。
就居住环境来说,长安城东面的万年县地界相对会好一点,毕竟地势高,空气流通也比较好。
这时候的长安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首先就是要“高爽”,之所以这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安城的夏季实在是太闷热了。
归罗用管辖的长安县地界,也就是长安城的西面,地势低洼,空气不流通,东面万年县那边的一些个生活污水之类,还会沿着沟渠流到城西这边。
罗用听人说,这几年的长安城,夏季不仅炎热,蚊虫亦颇多。
自从罗用上任以来,不少长安百姓也都期盼着,他们长安县能够早早用上几文钱一个月的沼气灯。
这沼气灯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价钱低廉,而且还能发酵处理各种废料,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罗用也希望能够早日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这几日工学那边已经开始授课了,罗用倒是不管这个,见工学那边没什么事了,他便又把工作重心换到了长安县令这边。
在三月中旬的一次早朝之上,罗用把自己写的一个计划书呈了上去,表示他想在长安城推广沼气池技术,具体怎么实施,需要多少钱帛,都列举得清清楚楚的,显然也是下过一番功夫。
皇帝也说这个计划挺好,奈何户部那些人死活就是不肯拿钱出来,道是早前辽东战事所费颇多,又有那战死的将士家属需要抚恤,他们现在哪里还能拿得出那么多钱给罗用。
这两年汴梁那边不少家族也在闹腾,要求从洛阳修一条铁轨到他们那边去。
这会儿正在商量呢,毕竟朝廷也是想修铁轨的,江南那边十分富庶,这条铁轨一旦修起来,很多物产要运来长安城那就很方便了。但是朝廷又不想完全由他们这边出钱,想让江南那边各大家族也承担一些,于是这两边的人就开始讨价还价起来。
若是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这条铁轨就要动工了,到时候还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钱帛去。
眼下若是把钱拿给罗用去修了沼气池,那么这条铁轨的事情很可能就要耽搁了,那怎么能行,不少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员这时候纷纷便都跳出来反对。
要说这官场就是这般现实呢,早前因那热能之说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朝堂之上,好多人恨不能将罗用当神仙供起来。
这时候一说要钱,这一个个的脸色就别提有多难看了。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罗用对这一点表示理解,毕竟他自己也是管理过地方财政的人嘛。
“不若……我便自己想想办法?”受到了一波强烈的反对攻势之后,罗县令如此说道。
朝中众人自然也都知晓罗用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能挣钱,在常乐县那种边陲之地,他几年都能攒出一条雪灵渠的钱来,这回不知他又能想出点什么来钱的法子。
皇帝老儿倒是说了,让他若是遇上什么困难,还是要报与朝廷,到时候大家一块儿想办法,所谓群策群力嘛。
罗用也是答应得好好的。
没两日,长安县便有告示张贴出来,道是县令欲在县中推广沼气池,奈何没钱,也知晓长安百姓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出得起这个钱,于是县令便决定让大家自由捐款,哪个坊捐的钱最多,他们就先给哪个坊修建沼气池。
这个告示一贴出来,长安城的那些个士族郎君们就都惊呆了!
尼玛!这也太出洋相了!
这个时代的人多么要面子啊,尤其是在长安城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在官员群体之中!
这可是一个坐在马背上啃一张饼都能被贬职的时代啊,那罗棺材板儿作为堂堂一任长安县令,竟然张口就跟别人要钱,还贴了告示出来!
几日之后的大朝之上,弹劾罗用的官员那真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别说什么热能不热能的!这么丢脸的行为,作为一名大唐官员,他们绝对不能容忍!与这样的人同朝为官,简直就是他们人生中的耻辱!
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说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也有那着实恼恨的,气得几乎都要当场撞了柱子去。
皇帝老儿却是不为所动,同样不为所动的官员还很不少。
罗用这一番作为确有不妥,但那告示贴都贴出去了,现在还能怎么办,收回来?
再说真要按这些官员所说,把罗用给贬回河东老家去了,那他们还在不在长安城中推广沼气池了,找谁去推广啊?就找这几个蹦得最高的?他们行吗?
如此这般,这件事闹出来的动静虽大,最后却还是不了了之。
之后,有人询问罗用因何要这般行事,早前他在常乐县那边的时候,也不是这么干的啊。
“常乐当地穷苦,又能捐出几个钱来?”罗用如此回答说。
言下之意,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干,是常乐县那个地方着实太穷,这长安城不是有钱呢么,难道还要他这个当县令的自己开作坊挣钱不成?
坊间百姓对于捐钱这件事倒是并没有什么排斥,横竖不管捐不捐钱,这个沼气池迟早都是要建的,只是有些地方建得早,有些地方建得晚而已。
长安城中不少有心想要与罗家交好的商号,这一次自然是表现得十分积极,长安县公府之中每日里人潮涌动,就跟过节一般。
不出几日,前面几个先修沼气池的坊便敲定了下来。
紧跟着,朝廷那边也有了表示,说是为了这个沼气池的事情,长安百姓竞先捐款,既显示了长安的富足,又彰显了无私的品德,云云。
除了捐款之外,余下那一部分的不足,便由户部划拨钱款补上,务必让长安百姓早日点上沼气灯。
这份文书乃是先到的杜构手中,杜构看了文书上的内容,当时便笑了。
这两年战事不多,吐蕃那边自从娶了文成公主以后便很消停了,吐谷浑也被吐蕃兼并了,薛延陀前两年刚刚被大唐军队挫伤,到现在还没怎么缓过来,突厥人则是在搞内斗,斗得乱七八糟的,就那一场辽东战事,怎么可能国库就空了。
杜构一早就认定了那国库里面肯定有钱,就是那些个户部的人抠门惯了,每次划拨钱款都要让人求了又求,请了又请,这回可好,撞棺材板上了。
长安县要推广沼气池,你说国库没钱,让老百姓自己凑钱,那能说得过去?好歹也是天子脚下国家都城啊。
罗用倒是能丢得起这个人,朝中那些官员显然是丢不起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沼气池的推广工作总算顺利提上了日程。
长安城十分大,城中百姓家的宅院也很大,动辄就是好几亩地,十几亩几十亩的大户人家也很常见。
在这种环境下,若是依照常乐县那般行事,便有些行不通,杜构他们的计划是给每户人家都修建一个沼气池,到时候再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普及,传授沼气池的使用技术。
这第一个修建沼气池的坊,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
光德坊挨着西市,本来就比较热闹,这些年发展下来,如今已是商铺林立,十分繁华。
眼下已是入春,气候温暖,那一个个的沼气池修建起来,很快便能投入使用,填料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能产出沼气来了。
这光德坊中的沼气灯一点起来,不少人便都跑来看究竟。
郎君们大可早早谴了家人去光德坊订好了客舍,待到落日前驾车过去,在那边住上一晚,爱看多久便看多久。
别说,就他们光德坊捐出去的那些钱帛,别个不提,这些个开客舍的,最后八成都是能回本的。
还有一些人在光德坊没有住处,又不舍得花钱去住那么贵的客舍,于是便在夜里翻了坊墙过去看沼气灯。
为这事,罗用也是吃了不少弹劾,话说他这才上任没几个月,被人弹劾的次数却是多到连他自己都要数不清了。
再者,长安城中的士族郎君们,早前对罗用的称呼还是罗县令、罗三郎,三月份以后,便又改回了罗棺材板。
第420章 奇葩
推广沼气池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罗用这下总算松快了,不再整日里东奔西跑早出晚归,难得在家里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之后的一段时日,除了必须要去的点卯和上朝,其他时候罗用便都在家里蹲着了。
四五月份的长安城不冷不热,气温适宜,他们居住的这个县主府也足够宽敞舒适,这日子一天一天的,很是好过。
之前罗用千里迢迢从那常乐县回来,都没来得及好好歇歇,先是出任长安县令,紧接着又是开办工学,又是编书又是策划沼气池的推广事宜,那几个月着实忙得够呛。
这会儿难得闲下来一点,他也不想再往自己身上揽活儿,凡事都是能躲就躲,先躲几日清闲再说。
没什么事的时候,罗用就喜欢捧上几本闲书,再搬一张胡床到堂屋廊下,倚在那里一看就是小半日,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四娘五郎他们几个从外面回来,打个哈欠抹抹嘴角,爬起来跟他们一起吃晚饭。
府里也有做饭洒扫的妇人,乃是四娘雇来,工钱便是从她那边出,平日里这家里头的其他花用,也多是从她那里出。
罗用现在基本上什么都不管,他就是一个吃白食的,二娘也是吃白食的,五郎六郎七娘那几个就更不用说了,现如今这个家里头,实际上就是四娘当家。
“阿兄,今日那几个话本可好看?”吃饭的时候,四娘问罗用道。
“还未看完。”罗用回答说,实际上他今日方才拿起一本册子翻了没几页,就睡得流哈喇子了。
“定是又睡着了。”七娘在一旁笑了起来。
“那几本都不好看,阿兄莫要看了,改日我与你寻几本好看的来。”五郎言道。
“对,五郎最爱看话本了,甚话本他都看过。”七娘接话:“早前与我寻了一本,好看得紧。”
“我何时与你寻来?是你自己到我屋里拿了便走。”五郎否认道。
“七娘今年也有十四了,莫再随意进兄长屋子。”二娘也这般说。
“我早前便说过她,还道我多管闲事。”六郎也道。
“就你多嘴。”七娘不敢说别个,就敢对六郎呲牙。
“六郎说得对,七娘莫要犟嘴。”
七娘被四娘和二娘各自说了两句,便瘪嘴消停了下来,颇有些委屈模样。
过一会儿五郎与罗用他们说起了近日长安城中新出的一些话本,她便又兴奋起来,在一旁跃跃欲试总想cha话。
因着《白叠之歌》与《雪灵渠》的盛行,长安城中不少人也都看到了这种小说话本的市场,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因为被这两本小说激发出了写小说的兴趣,于是自己便也跟着写了起来。
这些话本有些是刻了雕版印刷出来卖,有些则是没有印刷,只是雇人抄写,其中一些话本又没有印刷又很受欢迎的,便很难寻得,五郎人缘好认识的人多,能弄来的话本也多,七娘爱看这个,便总到他那屋里去找。
如今这长安城中纸笔皆不贵,只要是能识得字的人,便能自己写话本。
早前东市边上有个书生,本来是在东市那边摆摊与人代写家书的,家里面穷得很,租的院子,乃是那种由早前的大院子,隔过了几次以后的一个小院子,那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是拮据。
后来他便是开始写话本,有书商看着觉得还不错,便花钱买了,前前后后听闻已经卖出去好几本,也有传言说他要在东市旁边买房子的,不知真假。
罗家这些兄弟姊妹里头,有喜欢看这个人的话本的,也有不爱看的。这一日吃晚饭的时候议论起来,各说各的看法,一个个都是条理清晰,颇有见地。
罗用在一旁听着,心里就很欣慰。将这些小孩子一点点养大,看着他们不断成长,然后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是一件很神奇也很令人感到满足的事情。
晚饭后,四娘与罗用说,让他邀侯蔺夫妇搬到这县主府来居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阿枝,阿枝从前和四娘她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感情也很不错,现如今她与衡致两口子便居住在这县主府之中。
只是衡致整日都在工学那边,四娘她们也是早出晚归,二娘前些时日还能得闲,近日为那面巾作坊的事情,也是有些忙碌起来,于是阿枝这些时日便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的。
前两日,二娘与阿枝同去大娘那边,刚好侯蔺的妻子黄香兰也在,两人也是比较投缘。
那黄香兰虽是大户人家出身,却难得是个勤俭的,时常会从西市那些成衣铺子里拿些针线活回家做,挣些钱帛,贴补家用,阿枝这几日便与她学那个。
既然她二人投缘,侯蔺又与衡致同在工学,不若便叫他们一家也搬过来,横竖这县主府地方大,住得下。
四娘既都这般说了,罗用自然不会反对。
次日,他便去寻了侯蔺,与他说起了这件事情,侯蔺一听,很是高兴,当即便答应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ji,ng打细算的主,总想攒些钱财留待以后,心里才更安稳些,毕竟他俩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凡事都只能靠自己。
若是搬到县主府去居住,自家现下住着的这个小院便空出来了,赁出去,每月里多少也能得些钱财,这件事对他们两口子来说,就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没几日,侯蔺一家便搬进了县主府,一同搬过来的还有黄香兰身边的一个仆妇,以及他们两口子那个三四岁大的长子。
这侯小郎君长得小鼻子小眼的,颇秀气,像他阿耶。搬来没两日,就见他前院后院乱跑,皮实得很。
黄香兰这人看起来有几分刻板,还道她对自己的孩子会管教得比较严,却是没想到,竟是个下不去手的。
某日二娘她们几个与黄香兰闲话,说她怎么都不舍得管孩子,别说打了,骂都没听她骂过几声,黄香兰道,是因为这小子长得像他阿耶。把几个女子笑得不行。
说到这感情上的事情,罗二娘今年虚岁都有二十八了,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罗用也有二十七了,同样也是没动静。
四娘小些,今年虚岁才二十二,只是搁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同样也是大龄剩女一枚。
四娘与白以茅之间的那点情况,罗用他们也不太好说,站在兄长的角度,既不希望她受那许多限制,又不好叫她舍弃这份感情。
这种情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也不存在说哪一个选择就必定会更好,只能看他们自己如何抉择而已。
原本这两人之间也是很含糊的,近来那白以茅去了河西之后,不知怎的,倒像是有些想明白了。
罗用他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明朗起来。
这一年农历五月初,正是夏初时节,四娘收到一封从河西寄来的信件。
信中,白以茅对四娘说道:“……你我皆不是那性情软糯之人,亦无将就他人的想法,既然心中装着彼此,便没有不成的道理。”
这是他们之间说得最明白的一次,也是态度最坚定的一次。
收到这封信件以后,四娘原本有些彷徨的内心,终于也变得安定下来。
正如白以茅所言,她并非软弱之人,能承载重量,亦无惧前路艰险。
如今知晓对方的态度也同她一般坚定清晰,如此,那便一起迎难而上吧。只不知这世间,最终又能将她二人磋磨到何种程度。
……
这天晚上,罗用被人拉出去应酬,待他回到府中,便见四娘正在院子里练刀。
“怎的了这又?”罗用行到廊下,问正坐着吃樱桃的六郎七娘两个。
“不知。”六郎端端正正回答道:“方才有人送了白以茅的信件过来,看完以后她就这样了。”
“定是又吵架了。”七娘学大人模样摇头叹息道。
“好端端的怎的又吵起来了?”罗用也觉得他俩八成又吵架了。
“谁人知晓?”
说起来,罗四娘和白以茅这两个人也是奇葩,隔着好几千里地,好几个月才通一次信,就这般,他们都能吵得起来。
二月份那时候便吵过一回,气得四娘一宿没睡,大半夜的,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练刀。
第421章 计划
时间进入五月份以后,这长安城中便是一日热过一日。
罗用他们居住的县主府还好,地基比较高,这时候的有钱人家建房子,就喜欢在房屋底下垫一个高高的土台子,所以即便只有一层楼,进屋的时候也要走几个台阶,像那皇宫里头的大殿,地基就尤其高。
长安城夏日闷热,蛇虫鼠蚁又多,地基高些就比较有优势,不仅高爽通风,也没有那么多虫子。
不过那也就是上层阶级,寻常百姓建房子,哪能筑得起那般高的高台,再说也不合规制。
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蚊蝇也是一日多过一日,作为一县之长,罗用近来也颇忧心,这蚊蝇一旦多了起来,就很容易传染一些疾病,像疟疾之类。
其实罗用他们这一次在长安城中普及沼气池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附带工程,那就是填埋渗井。
所谓渗井,就是一些人家在院中挖一口旱井,然后再将一些无处可去的生活污水倒进井里,让它渗透到地下去。
这般做法,眼前倒是干净了,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却很严重。
早年隋文帝之所以要建大兴城,也就是现如今唐人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新城,不仅是因为老城拥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污染太过严重,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水都咸卤了,那还能吃吗?
罗用他们这一次在普及沼气池的时候,顺便就把那些人家的渗井给填了,让他们别再把污水倒进渗井,倒沼气池里吧。
至于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液,因其具有较强的肥力,很多人家自家院里就有种菜,可以用来肥地。
至于那些自家不种菜的,亦或是嫌弃其气味大不爱用的,便可以将这个沼气液让给别人。
对于肥料,善于耕作的中原人向来都是不嫌多的,从前便有那专们在城里收集粪尿的人,现如今这沼气池一建起来,粪尿便少有了,大多都进了沼气池,倒是多出来那些个沼气液沼气渣。
要取沼气液很容易,每个沼气池都配有一个手压装置,不费多少力气便能压出沼气液。沼气渣麻烦些,县衙那边早早便贴出告示,说是要培训,教人怎么下沼气池掏沼气渣,让要学的人一早去报名。
罗用他们在长安县这边,一边建沼气池,一边填埋渗井,不仅他们自己这边要搞,还想让万年县那边也一起搞。
毕竟一座长安城分两边,东边万年县西边长安县,排水的沟渠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长安县这边搞好了,万年县那边不搞,那也不顶什么用。
关于这件事,罗用在朝堂之上说了好几次,却一直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万年县县令嫌他多管闲事,上朝下朝的时候,每每遇到罗用,那面色都是很臭的,罗用却不以为意,一心一意就是要填井。
这项工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别看现在的长安新城还不像从前那座老城的污染那般严重,但也已经有迹可循。
一方面,每年夏日蚊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长安城中有几条水渠,不是那排水的沟渠,而是从外面的河流引水进来的渠道,这些渠道现状多少也都受到了污染。
像长安县这一边的,便有漕渠、永安渠、清明渠,现如今这几条水渠里面的水,别说饮用,连淘米洗菜都不合适,在一些水流相对清澈的地方,勉强用来洗衣服倒还可以。
总体来说,与后世相比,这个污染程度也不算特别严重,但是随着长安城人口的不断增多,污染物的不断积累,污染程度必然也是会日益加重,所以从现在就开始治理,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要做这些事情的话,难免又要花钱,户部的那些人管着一整个国库的钱帛进出,一天到晚这个也说要钱那个也说要钱的,他们哪能个个都给,真要那么宽松,国库肯定早就空了,所以就很抠,一般都是能不给钱就不给钱的。
不过上回他们说没钱,结果罗用转脸就给他们搞了那么一件事情出来,弄得大家都很下不来台,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们也不跟罗用说没钱了,甚都不说,就用沉默表示抗议。
话说经过上回那个捐钱事件,罗用虽然顺利弄到了在长安县推广沼气池的资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的个人形象,使得朝中一些老古董们对他很是嫌弃。
有那好事者,再一次宴饮之中询问罗用,问他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结果罗用就说了:“会因为这点小事嫌弃我的人,都是不值得交往的人,没什么好在意的。”
结果他这话很快就被人给传了出去。
“我呸!谁要跟他交往啊。”
“着实有些太得意了。”
“真把自己当块宝!”
“你看我要是再给他一个好脸,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
罗用:说得好像从前给过我好脸一般。
事实上罗用确实也不怎么关心这些人的态度,他现在除了关心沼气池的推广进度,更关心的是蒸汽机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这件事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但他知道那必定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也就代表着,布料的价钱会下降很多,许多原本家里没几块布料的人家,将来或许就可以用比较少量的钱币亦或是粮食,换取到足够一家人使用的布料。
从结果上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个变革的过程,难免也会对一些群体造成伤害,比如说一些老式的布坊、织户,还有很多很多除了纺纱织布以外别无所长的女子。
罗用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个伤害降到最低。
·
在长安县城南的常安坊,有一叶姓人家,家中有女名阿燕,二十几岁的年纪,早前也是嫁过人,奈何无所出,一纸休书,便被夫家休回了娘家。
她们家在常安坊那个院子颇大,住的人却也很多。
在这长安城中,并不似乡下地方,上面的老人过世之后,兄弟们便各自分家,现成的屋子若是不够分,便另寻他处,重新建一处便是。
他们家在长安城的这个院子,乃是前朝那时候,大兴城新建成,整个老城的人一起搬迁过来,阿燕的祖父一家,作为老长安城的百姓,便在这新城之中分得了一处宅院。
后来阿燕的祖父过世了,她的父亲以及叔伯兄弟几家,依旧在这个院子里住着,后来上一辈人都开枝散叶了,这个家里头多出许多堂兄堂弟,再后来这些堂兄堂弟下面又有了侄子侄女。
这样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里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口舌是非,加上又不是什么富裕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就是勉强糊口而已,像阿燕这种被夫家休回娘家的,处境更是尤为艰难一些。
她也会自己出去寻些活计来做,南北杂货阿姊食铺,都曾去过,只那些地方难得有招人的时候。
她眼下在一间食铺坐洒扫,好歹挣口饭吃,却也十分不易,活又多,工钱又少,又十分看脸色。
这些时日听闻那罗二娘要在城中开面巾作坊,于是她便冒着被辞退的危险,谎称自己身体不适要去医馆,勉强与店家讨来半日休假,打算去那面巾作坊应聘。
那面巾作坊所在的敦义坊离她家所在的常安坊倒是很近,常安坊靠近西面的城墙,敦义坊靠中间一点,二者之间便只隔了一个通轨坊。
这时节天气颇热,太阳很晒,带她行到了那面巾作坊所在,也是出了些汗,然而等她走到了地方一看,却是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在街边找了一个年长的妇人询问,那妇人四五十岁,正坐在树下乘凉,手里抱着小孙儿,看起来像是这附近的住户。
“你道这面巾作坊?这面巾作坊还未开工呢,眼下并不要人,听闻是缺一些器械,那罗家姊弟要先弄个机器坊,待那些个物什都齐全了,这边才能开工……”这妇人倒是个热心的,见阿燕询问,便把自己知晓的皆与她说了。
“那要等到甚时候才能开业?”阿燕担心自己到时候又错过了。
“那便不知晓了。”那妇人摇摇头,答道。
“……”阿燕很是失落,转头看看那扇紧闭的大门,踟蹰着,不甘心就这样转头离去。
对面那个老妇人坐在自家前面的石条上,一边哄着孙儿,一边转头去看方才问话那女子。
一身粗麻布衣裳,颜色褪得厉害,不知穿了有多少年了,人也极瘦,面色蜡黄,头发也是枯黄枯黄的,一看就是个苦命的人儿……
“听闻他们那机器坊便设在崇贤坊,便是县衙旁边那个崇贤坊你可知?那机器坊这两日正在招人,听闻男女皆可,不若你也去看看?”过了一会儿,这老妇人又与她说道。
“男女皆可?”阿燕觉得有些奇怪,那机器坊乃是制作器械的作坊,那种地方应该多要匠人和壮劳力,要女子做什么?
“我亦不知,只是听人说了一嘴,不晓得真假。”
“多谢阿婆。”
“你若要去,这时候便趁早去,莫要误了宵禁。”
“哎。”
阿燕茫茫然往那崇贤坊行去,心中并无多少想法,只道是过去看看,最后大抵也是不成的。
她却不知晓,罗用这些时日为了给人画个“女子也能当匠人”,“女子也能挣大钱”的大饼,这回机器坊招人,他便有意调高了女子的比例,甚至还有要培养出一批女匠人的计划。
第422章 天下
阿燕独自往那崇贤坊行去,长安城的街道宽阔异常,也尤其显得人力渺小,一个人行在一条大街上,就像是一只蚂蚁。
不时有那成群的少年少女骑着燕儿飞呼啸而过,轻快地犹如鸟儿一般,又有一些人赶着马车牛车行在街上,不慌不忙,也有一些人似阿燕这般靠两条腿走路的,或是挑着担子,或是两手空空。
骄阳晒着大地,炙烤着这些缓缓行走的路人……
“……那你明后日便来上工吧,家里若是住得远,这边便有工舍,只需拿了被褥过来便可。”
那招人的管事对她这般说的时候,阿燕赶紧应下,只心里头却是懵懵的,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的自己竟果真就被录用了。
待回到家中,与耶娘兄嫂说起这件事,众人都为她高兴起来,她才终于找到了一点真实感,只心里还是忐忑,总觉得自己并不是那般好命的人,这样的好运气定是不会持续很久,兴许过两日那机器坊便又不要她了,于是心里并不敢太高兴。
次日,阿娘早早与她做了饭食,兄长将驴车牵到院中,道是一会儿要送她去机器坊报到。
回想起从前未出嫁的时候,耶娘兄长待她亦是好的,只是自被夫家休回来以后,这样的温情便很少有了,却也不知该怨谁,于是干脆便也不去多想,只是这般一日一日麻木地过活着……
吃过了早饭,兄长将她的包袱提到车上,叫她也坐到车上,自己在前面牵着驴子走路。
二人出了自家院门,出了坊门,行到大街上,一路行到了崇贤坊,行到了那机器坊所在。
阿燕他们并不是最早的,不少人来得比他们更早,有些人是自己过来的,有些人是家人送来的,一个大院子里熙熙攘攘的,颇热闹。
阿燕去管事那里报到,领了工号牌,得知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兄长帮她把行囊提到宿舍里,又左右看了看,环境还是不错,比他们家强多了,地方也宽敞,还有食堂澡堂,听闻每日里都有三餐供应,热水不断。
“你便在这里安心做工,莫要与人起争执,有什么事便托人回去说一声,我这便先回去了。”阿燕的兄长叮嘱道。
“哎,你且去吧。”阿燕说着,起身送她兄长出去。
这转眼的工夫,机器坊里的人越发多了,阿燕很快也发现,在那些来来去去的人里面,居然是以女子居多,男子的数量,怕是不足三成。
而这些女子里面,大多数看起来也都比较粗糙,少见那模样娇俏的。
“你叫甚名?”
“我叫阿燕,你呢?”
“我叫珠儿。”
“珠儿,你多大了?”
“十九了。”
“可嫁人了?”
“早前订了亲,夫家嫌我长得丑,又退亲了,便在家里帮忙做买卖。”
“你们家做的甚买卖?”
“便是卖菜。”
“可还好?”
“买卖不好,家中弟妹又多,我有时候出去与人舂米,挣些钱粮贴补家用。”
“阿燕,你家住在哪个坊?”
“我家在常安坊。”
“这般好,我家便在和平坊,到时候旬休,我们便一道回去。”
“我家离得远,在丰邑坊。”
“咦?我也在丰邑坊”
“果真?”
“自然,我家便在那丰邑坊的……”
“……”
这一间大宿舍总共十个床位,原本便只有两三个人,后面来的人渐渐多了,便有六七个,听闻这些床位现在未必都会住满,将来他们这个机器作坊,还要从别处挑选一些好苗子。
同一个屋子里的女子们说着话,发现彼此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出身,其中更有一些十分命苦的。
想来也是,毕竟她们来这里是为了做工,若是不能吃苦的,机器坊应也不会要她们。
待到正午时分,忽闻一阵钟声,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个钟声是做什么的,然后在外间过道上,便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走走,这是喊我们去吃饭了。”
“果真?”
“这才刚来,便要吃饭了?”
“还未做工呢。”
“去看看吧。”
阿燕她们几人将信将疑地出了屋子,很快汇入人潮之中,往那钟声传来的方向行去。
还没到地方,便先闻到了一阵饭食的香气,于是这些娘子们纷纷高兴起来,脚下的步伐亦是加快了几分……
罗用今日也在这边,他对这个机器坊的规划,是半工坊半教学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便以女子为主,男子便只选其中十分优异者进行培养,另外又聘用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过来做工以及教学。
“……人数可都齐了?”
“齐了。”
“下午做个分班,再将人都集合起来说几句话,明日便开始吧。”
“喏。”
“衡致如今在工学就职,白日里他是过不来了,晚上若是得空,他也会到这边来看看,指点一二。”
“……”
正说话的工夫,院子外头又来了几辆牛车,乃是从南北杂货那边送货过来的,看那车上装的,应是粮食。
这机器坊如今招了这许多人,每日里光是一日三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机器坊这边未能实现盈利之前,一应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主要就是从南北杂货那边赊欠,待盈利后再偿还。
这机器坊所在的地段也算是很好了,就处在长安县衙东面的崇贤坊,并且面积十分大。
为了买下这个大院,罗家人不仅动用了一些关系,也投入了许多钱帛进去,其中大娘、二娘、四娘,各自都出了一些,并且最终将这个机器坊取名为罗氏机器坊。
大娘四娘眼下就在长安城这边经营买卖,能够动用的资金也多,二娘这些年都在河西那边发展,这回来到长安城,与另两个姊妹相比,她的手头便显得有些紧了。
为了弄来资金,二娘让人把凉州城那个羊绒作坊的大半库存都给搬到长安城这边来了,在南北杂货搞了一个反季节大促销,一件羊绒衫的价钱,便只要从前的五六成那般多。
折扣着实喜人,哪怕眼下正值盛夏,也不妨碍长安百姓争相抢购,数百车的羊绒制品,不足一月便都卖完了,要说这长安百姓的购买力也是十分可观。
这一日,大娘二娘四娘她们三个,也都在机器坊这边,那边罗用与管事们正在说话,这一边,他们姊妹三人坐在一处,也不去cha手那机器坊的经营,只管说说各自生意上的事。
“你倒舍得卖。”说到前些时日的那个大促销,这般低的折扣,大娘都替二娘觉得r_ou_疼。
那一套品质上乘的羊绒衫,从前在这长安城中,花上三四百文铜钱,也未必能买着可心的,如今二娘她不到二百文钱便卖了,而且还是把大半个凉州仓库都给搬了过来,铺在那南北杂货二楼的货架上,任人挑选。
“不舍得又有什么办法,这不是没钱吗。”二娘笑道:“我若是七折八折地卖,好长时间卖不出去,一直凑不出钱来,也是耽误事。”
“听闻那郭都护正在河西修路,对你这买卖可是会有影响?”大娘问她。
“或多或少,必定有些影响。”待陇右道那一整条木轨道铺起来,别的不提,原本被堵在陇西那边出不来的羊绒、白叠花这些个轻便物什,肯定就能大批大批运出来了。
这对于罗二娘在常乐县的那间羊绒作坊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凉州城那间作坊来说就未必了,到时候凉州城的羊绒作坊,多多少少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冲击。她现在给凉州那个作坊来个清仓,届时还可以用常乐县那边运来的货物填补,即便价钱低些,也并不感到十分可惜。
再者说,那羊绒制品虽好,但是二娘现在更看重的,还是白叠布的市场。
罗二娘这几年在河西那边,没少跟胡商打交道,她甚至还去过高昌伊吾那些地方,那些关外人给她的印象,整体来说就是不善纺织。
关外人与中原人做买卖,不仅要那贵价的丝绸,寻常麻布也颇有市场,只是路途遥远运费高昂,那些个商队主要都是运输一些贵价商品,与各国的上层阶级做买卖,从他们手里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在罗二娘看来,中原这边出产的普通布料,在那些番邦国家应该也是很有市场的,只是运输艰难,运费太高,利润若是不够高,那就显得很不合算。
听闻有一些大食人来往中原,并不走那西域商道,而是走海道,开着大船从大食国那边过来,在岭南那边入港,长安城中不少昆仑人,便是那些大食人由那一条海上的航线运来。
唐初这时候气候shi润植被茂盛,中原地区多湖泽江河,长安一带,船运亦十分发达,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船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运输成本,作为一个商人,二娘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工学那边眼下正在研究怎么用热能纺纱织布,二娘一向对罗用很有信心,对他提出的说法亦是深信不疑。
假如热能果真能被使用在纺织一事上,她们到时候再将这些布匹装上大船,运往番邦……这买卖太大了,究竟能挣多少钱,二娘根本想象不出。
屋外,吃过中午饭的众人已经被集合起来,有人负责给他们分班,又有教员班头开始训话。
屋内,二娘这时候忽地对大娘说道:
“阿姊,近日每每听人说起那新式的纺织技术,莫有不提起‘衣被天下’这四个字的,只是许多人都忘记了,这‘天下’所指,并非只有中原,也不是只有大唐……”
一旁的四娘听闻了这番话,蓦然转头向二娘望去,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吃惊。
她这些年在长安城中经营买卖,自以为独当一面,也算颇有见识,这时候听到二娘这番话,才知晓自己的眼界到底还是太过狭窄。
第423章 忘了换鞋
罗氏机器坊眼下共有六个班,每班近五十人,这些人白天干活学习技艺,晚上还要认字学算术。
夏夜里,邻人坐在院中乘凉,便可听到从那机器坊之中传出来的阵阵读书声。
白日里也可见那机器坊里的人出来行走,多是一身灰色短褐,浅灰色的衣身,深灰色的交领,浅灰裤子侧面亦是缝了两条深灰条纹,再系上一条深灰色腰带,看起来颇ji,ng神。
第9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