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第98节
待到那时候,陇西这边许多物产便都可以经由这一条铁轨输送到陇东乃至中原,这其中便包括罗二娘在常乐县那两家作坊的产出。
另外,二娘还打算让人从陇西大量收购价钱低廉的白叠花,运往中原,然后她们再在中原那边兴办作坊,在销售地兴办作坊的好处,是可以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调整生产,更加深入当地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她们从当地吸收人才资源。
罗二娘现在也是有钱了,早年她与彭二等人,跟随赵家商队,一路从老家西坡村前往凉州城,那时候真是能省则省,恨不得连口粮都从家里带出来,衣裳鞋袜被褥等等带了一堆。
这回却是轻装上路,只要是能花钱买来的,亦或是到了长安城以后能够重新打造出来的物什,便都不带了,只管带上钱财人手,和些许别处买不来的物什。
罗用这边带的东西也少,主要就是他的几名弟子,以及一些财物,还有一头驴。
这头驴毕竟养了这么多年,都养出感情来了,丢掉是万万不能的,这回他们从常乐县出发,一路坐木轨马车出行,给五对也弄了一辆运货的马车,让它在车斗里待着。
那车斗里除了五对,还有几个酱坛子,早前大伙儿往它那车上搬酱坛子的时候,这头毛驴还昂昂抗议呢,总共就这点地方,它都转不开身了,还往上面搬东西呢。
后来有人开了一个酱坛子,给他喂了一勺大酱,这头驴便消停了,一路上与这些酱坛子相亲相爱,处得很是不错。
出门总是不易,好在眼下季节不错,这两年交通也是比之前好了不少,再陇右道当地,即便有些地方的木轨道还未修好,至少也有水泥路可走,免去了不少颠簸之苦。
待到了凉州城,罗用又捎上了田崇虎兄妹二人,见过了赵家人,歇过一日,很快便再次出发了。
凉州城以东虽然没有木轨道,水泥路也显得有些旧了,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坑洼,但是这条路上往来商队着实不少,沿路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只要花了钱,基本上别处有的物什,在这一路上都能买到。
之所以会有这般景象,主要便是因为白叠花产业的发展。
早年虽然也有羊绒羊脂皂产业的带动,但是与这回这个白叠花带来的影响相比,着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他们这一行人是秋里出发,这一路上走着走着,天气渐渐就冷了起来。
好在当时过焉支山的时候,气候还不算太冷,山上气温比较低,但也不算十分冷,没吃太多苦头。
从凉州城往东南方向走,一路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白叠花地,地里的白叠花这时候大多都已收完,只余下一些花杆还留在田野上。
听一些当地人说,他们这一带也算是种植白叠花比较早的,早两年白叠花价高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挣到了钱,就是种植风险大,秋收前若是来了一场雨水,那么他们这一整片地区的白叠花便都要遭了秧,现在白叠花的价钱越来越低,很多人明年便不打算种了,还是种玉米划算些。
玉米、金瓜、辣椒,在这一路上都是十分常见的物产。
在经过一些地方上的时候,亦有那当地人听闻离石罗三郎途经本地,前来驿站拜访,亦有设宴款待者,亦有奉上钱帛厚礼者。
钱帛礼物那些个东西罗用一向都是不收的,宴席也不怎么去,倒是时常会留那些人在驿站吃些便饭,与他们一起说说话,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民情。
罗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官职,但是他的名声传得很广,这些年他在陇西,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陇右道的经济,对周边地区亦有影响。
那些前来拜访他的人里面,有不少性情中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官职都比罗用高,却没有什么架子,对罗用表现得颇为敬重,说话也很爽快,也表现出一些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难免也会看到一些腌臜与败坏,亦有那自作聪明者。
在外人看来,今年虚岁才有二十六的离石罗三郎,或许还是有些少不更事,比较容易哄骗。
这些人哪里知晓,罗用两世为人,心智比之同龄人成熟不少。
再说在二十一世纪那时候,互联网一打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看不着,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要远远超出他们自身的阅历。
面对那些人,罗用也并不戳破,他这一路上听着看着,将所见所闻俱都记在心里。
这些见闻最终都会成为他脑海中的一份信息,将来或许也会有派上用场的那一日。
待他们这一行人抵达长安城,时间已是进入冬季。
一别七年,如今的长安城,又比从前热闹了不少,可见这些年国泰民安,市场繁荣。
那些个城墙建筑,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行人商贾多了许多,尤其是城外那个铁轨车站,即便是在这隆冬时节,行人货物往来依旧十分多。
长安众人提前得知他们今日抵达的消息,早早来到长安城外迎接。
罗用他们还未行到城门处,便见四娘她们骑马迎了出来,四娘五郎如今都大了,就连六郎七娘两个,今年虚岁也有十五,他们几个这些年生活在白家之中,与白家子弟一同学文习武,骑马驭车亦是必修。
想当年罗用刚醒过来的时候,六郎七娘都还是留着口水在地上乱爬的小娃娃,如今见他们穿得ji,ng致整齐,骑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这种感觉着实神奇,又令人十分欣喜。
与四娘她们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小郎君小娘子,其中有白家子弟,也有四娘五郎她们的朋友。
四娘她们跑到罗用车上,把别人都给挤了下去,就连那赶车的位置,都被五郎六郎坐了,赶车这活计他们现在也会,专业培训过的,不比车夫们干得差。
二娘也是有许多年没有见到四娘她们了,一群人坐在车里有说有笑,车外又有那些小郎君小娘子们簇拥而行,不时还要cha上几句话,一路上叽叽喳喳,热闹得紧。
“阿姊呢?”
“阿姊就在城外不远处等着呢。”
“他们就在前面路边扎了个帐子,烧着暖炉吃着热茶,可舒坦着呢。”
“飞儿也来了?”
“来了,姊夫抱着呢,她就粘姊夫,整日里跟个大包袱一般挂在姊夫胸前。”
“阿姊说姊夫都把他惯坏了。”
“出月子都快有半年了,长得可快可重了!”
“……”
那飞儿便是罗大娘与林五郎的女儿了,罗用倒是没想到,大娘会给她女儿取一个林飞儿这样的名字。
大抵便是因为她这些年在外面见过了市面,又回想起自己从前在西坡村那时候的闭塞,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在这世间到处飞一飞,看一看吧。
那小丫头嗓门大得很,罗用还在路上的时候,隔老远就听到了,心想这莫不是自家外甥女在哭,便听四娘她们说飞儿又哭了。
待到行得近了,便见大娘手里抱着一个大胖娃娃,与众人一同从那青色布帐中出来,一边哄着怀里的娃娃,一边快步往罗用他们这边走过来。
白二叔侯蔺等人都在,众人见面寒暄,却被一个小娃娃哭得没说上几句话,却也没人在意,总归气氛到了就好。
罗用从大娘怀里接过这小娃娃抱了抱,却被她哭得败下阵来,只好转手交给旁边的林五郎。
“这是困了,这娃儿困了脾气就大。”林五郎笑呵呵道,那娃娃到了他手中,果然就不哭了。
罗用探头又仔细看了看林五郎怀里这个娃娃,长得又白又胖,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娃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任性劲儿。
不过也不怕什么,现在她还太小,听不懂大人说的话,待再过一两年会听会说了,自有一百种方法来收拾管教。
第415章 杀ji焉用牛刀
罗用这一次回来,便不住在白府之中了,而是住在早前圣人赏赐给四娘的惠和县主府。
四娘五郎他们几个收拾收拾,过几日也都要搬家。
这县主府便在安业坊,处在朱雀大街旁边靠北的地段上,算是比较好的位置。
从这边往北走,经过丰乐坊、通化坊、善和坊,便能抵达宫城朱雀门,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早起上朝的官员们来说,住得近就比较便利。
罗用作为长安县令,倒是不用经常上朝,一般也就是上个大朝,小朝不用去,他平日里主要就是每天早上要到长安县公府那边去点卯。
从安业坊这个位置往西,过了崇德坊和崇贤坊,便是长寿坊,那长寿坊便是长安县公府所在。
总之罗用住在这个地方,上朝上班都挺方便,南北杂货就在西北方向斜对角的兴化坊,沿着这个方向再过去一个对角,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光德坊西面便是西市。
作为一个县主府,说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就是挺普通一个宅院,看起来跟周围那些人家也都差不多。
能住在这一片的,基本上也都算是比较可以的人家了,别的不说,屋顶一概都是用瓦片盖的,而不是茅草。
因为四娘她们搬家的事宜,白家娘子们这几日也是帮着忙前忙后,又是喊了家人仆妇过来细细洒扫,又是帮四娘她们布置屋子,添置日常里要用的一应物什。
若是瞅这院子缺了什么,几个人一合计,白家库房里刚好就有现成的,于是就给搬过来了。
罗用与白家郎君这两日常常坐在一起说话,白家人对罗用说了不少长安城这边的事情,中原各大家族眼下的状况,朝中的大事小事等等。
另外也说到那辽东战事,去岁以来,辽东那边的战事越打越艰难,高句丽将士百姓据城死守,北方的靺鞨人时有侵扰,战事拖延愈久,粮草供应愈是困难,兵士们疲于应战,渐渐也产生出了厌战情绪,辽东百姓饱受战争侵扰,隐隐已是生出民怨。
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请君王下令撤军,在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及时结束这一场战事。
那高句丽不过弹丸小国,如今有北方民族制衡,取之不易,还需徐徐图之,待他日扫平北方势力,那高句丽便也成了囊中之物。
然而这徐徐图之,又是要图到什么时候去,待那高句丽成为囊中之物的那一日,他李世民可还在世?
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高句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大憾事,不过看眼前情形,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不断消耗将士生命以及双方国力的车轮战,不止是靺鞨,薛延陀、突厥皆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这时候再不收兵,只怕被人趁虚而入。
如今大军已经从辽东撤离,人疲马乏粮草耗尽,班师回朝之后无有战功封赏,最多就是慰劳,有些将领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被问责。
这回的唐击高句丽之战,徐世勣李道宗都去了,从战前的谋划准备,到最后的撤军,劳心劳力辛苦了一两年,最后却也讨不着什么好处。
待他二人回归朝堂之后,这一场无功而返的战事,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他们被政敌攻讦的软肋。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罗用上一次在长安城担任太学助教,说好听点也算出仕,实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虾米。
这回从那陇西归来,即将担任长安县令这一要职,距离那些上层势力之间的纷纷扰扰,自然也就近了许多。
罗用这两日回京之后,先到吏部报到,然后就安心在家等待交接上任那一日的到来。
其间有宫人来传,言是圣人宣罗用入宫觐见,罗用换上官服,随那前来传唤的内侍入了皇宫。
待进了宫门,便不可再乘马车,只好靠两条腿行走。这时候的人大多也没有乘坐轿子的习惯,轿子亦称肩舆,一般只是山行时才乘坐,平地上妇人老者亦有乘坐者,青年男子十分少见。
这个年代的文人亦尚武,骑马打猎都是日常,一个青壮男子这几步路都走不动,还要让人用一定青布小轿抬起来,那还不得被人笑死。
罗用与那带路的寺人走在宫城之中,不时与之闲话几句,那寺人的态度也是十分和善。
罗用问他:“不知徐内侍可还安好。”
那寺人答曰:“徐内侍甚好,听闻罗县令归来,这几日颇高兴。”
罗用笑道:“那便好。”
待进了宫殿,见了圣人,圣人问罗用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罗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畅,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时候,已是好了许多。
一说到七年前罗用被迫离开长安的事情,老皇帝面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滞了一滞,他虽知晓眼前这块棺材板不是个好货,却也不料今日方才一见面,他便给自己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中国历史上那许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气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表面上是好的。
他这时候倒也没跟罗用生气,而是嘉奖了他这些年的付出,慰劳了他这些年的不易,作为政治场上的一只老鸟,说起好听话来那着实也是熨帖得很。
罗用听得也很是感动,紧接着就对皇帝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自己就是这么一块料子,只想一心搞建设,争权夺利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的,圣人若是信得过,便留他在长安城中物尽其用,若是信不过,便叫他再回离石老家罢了(liao)。
这一通“掏心窝子的话”,听得老皇帝嘴角一阵抽抽:“罗爱卿,这好好的,你怎又说起要回离石老家的话来?可是遇着了什么难处?”
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回老家不当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条常用这个套路,如今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没搭对,竟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并无难处。”其实他就是想搞点大动作,只是这件事若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光靠他自己肯定是干不成。
“那究竟是什么事,你便直说了吧。”皇帝那点子耐心这时候终于也耗尽了,懒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样。
“臣,欲兴办工学。”罗用郑重道。
皇帝一听,一时便不说话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后,罗用便与他细细阐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兴办工学的原因。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有弘文馆,还有罗用离开长安城第二年兴办起来的崇文广,另有培养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又有以培养吏员为目的的书学、算学、律学,最后,各州又设有医学,长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国上下,却没有一所传授工程技术的学校,匠人技艺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沟通,哪一支血脉若是断了,有些技艺便也随之失传,着实可惜。
罗用兴办这个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各家之所长,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且致力于传播先进技术,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人,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让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术。
“……想必圣人亦是有所耳闻,除了那风力水力,热力亦能为人所用,我的弟子们眼下打造出来的器械,已经在常乐县那边的针坊之中投入使用,只需焚烧石炭便可实现拉丝切断这些劳作,无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产白叠花,产量巨大,臣以为,应是可以用热能实现纺纱织布的过程,只是还需一些时日去细细研究,衣被天下,此为大业,我的弟子们能力有限,若能兴办此工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来参与,集思广益,定有将此设想化为现实那一日,又可在工学之中培养青年工匠,使得这些技术得以经久流传,不断优化……”
老皇帝坐在木榻之上,听罗用滔滔不绝地讲述,衣被天下,那是怎样的盛世繁华,若是果真像他所说,纺纱织布无需那许多人力,只需烧些石炭便能实现,那么这个人世间,怕是都要变个模样。
如今的李世民害怕那样的变化吗?他是不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每况愈下,热情的逐渐缺失,他心里其实也在期盼着一些新的事物,一些新的可能,甚至是,一些奇迹。
辽东之战已经成为遗憾,能让他寄予幻想和期待的丹药,也被孙思邈劝得不再服用了。
孙思邈早前自己也炼丹药,如今他都不练了,其中必有缘由,再说像他那样的人物,定也没有诓骗自己的道理,老皇帝思来想去,那便不吃了吧,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这个ji,ng神寄托也没有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倒是十分敢想,竟能想出取石炭之热能,用其纺纱织布的奇事。
看着他干劲满满那副模样,老皇帝不禁也要在心里叹一句,还是年轻人好,朝中那些个老朽们,哪里又能有这样的劲头。
“善,便按你说的,兴办工学。”老皇帝想想觉得这个事情也是不错,便同意了。
“陛下圣明!”罗用连忙把马屁奉上。
“罢了,朕乏了,你且去吧。”皇帝也不想听他这些个没诚意的马屁,让他说完事了就赶紧走吧。
“陛下,那工学博士之职,臣有人选举荐!”罗用连忙又道。
“谁人?”皇帝问道。
“臣之弟子衡致,虽是出身微末,然则技艺超群,担得此太学博士之职。”罗用也不能总让自家弟子吃亏,该给他们争取福利的时候就要积极争取。
“善。”皇帝答应得十分爽快。
毕竟罗用都提议要把自己手里掌握的先进技术拿出来了,给他徒弟安排这样一个官职,也不算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再说衡致这个人他也曾听闻过,确实是有真才实干。
“还有那国子学校书侯蔺!亦当得此职位!”罗用又道。
“侯蔺?”皇帝一挑眉毛,这人他熟,前阵子那国子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不过那也就是个读书人,能有什么才干可以担任工学博士一职?罗用这分明就是在以权谋私。
“他去工学能干什么?”皇帝说道。
“偌大一个工学,总不能全是匠人,多少也要一个管理人事财务方面的人才。”罗用言之凿凿。
皇帝瞥了眼前这块棺材板一眼,哼哼道:“许了。”
他也知晓罗用与侯蔺交情不错,念在他这些年确实有功,往后也还指望他继续出工出力,于是这回便顺了他的心意。
“谢陛下!”罗用这下高兴了。
“行了,你且去吧。”皇帝摆手道。
“陛下……”罗用还不走。
“怎的,还有人要举荐?”皇帝不满道。
“陛下,不知那工学博士一职,乃是几品官职?”能在这所新办的学校塞两个博士进去,罗用也是比较满意了,并没有要推荐第三人的意思。
“从九品下。”老皇帝淡淡地甩出一句。
“……”罗用一听,行吧,跟书学、算学博士一个品级,都是最末流的官员,比之律学博士要低两个品级,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是没得比。
匠人在这个时代的身份地位本来就低,比之吏员更低,这原本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出宫以后,罗用便去寻那侯蔺,与他说了此事,这件事罗用先前便已询问过了侯蔺的意见,他本人也是很愿意的。
侯蔺作为一个落魄寒门出身,能在这长安城中出仕为官,本就极为不易,在他们老家那边的人看来,也是极有出息的了,怎会知道他在这官场之上处处艰难,既无权势可以依靠,又无财力支持,处处比别人矮出一截,细心经营多年,却抵不过他人有心为难。
他原本也就是一个最末流的小官,换到工学博士那个职位上,依旧是最末流的官员,只是行事上会自由许多,无需处处看人脸色。
而且按照罗用的说法,工学博士这个职位,眼下虽然肯定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只要技术研究方面能出成绩,福利待遇那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一点就让侯蔺很是中意。
“早前四娘遭难,承蒙侯校书仗义执言,这回听闻侯校书遭人排挤为难,我却不能为你做什么。”
“而今让你来当工学博士,官职上非但无有提升,身份上反而还显得低贱了,在这世道,匠人总是要被人看轻些。”
罗用与侯蔺二人对饮,说起之前国子学众人排挤侯蔺的事情,他也是很生气。
这侯蔺好好地在国子学待了那么多年都没事,这回因何受人排挤,据说便是因为有家族对那乔俊林作为领队的事情感到不满,于是便要在侯蔺身上使坏。
“三郎何需说这些外道的话,我又没有什么出身,又不是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在长安城这些年,亦无有什么长进,如此还图什么,不过就是养家糊口而已。”侯蔺说着,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莫要说这般丧气的话,别看这工学博士眼下是没有什么地位,待到几年后,果真出了那惊世的成果,自然就要水涨船高,届时船上的人必定也是要跟着涨一涨的。”罗用自信道。
“那便要承蒙三郎带我一起涨一涨了!”侯蔺笑着拱手道。
“自然。”罗用满口答应:“侯校书只管在船上坐稳了便好!”
他二人相谈甚欢,又说起那西去的乔俊林,也不知哪一日才能归来,如今不知身在何处,可还安好。
乔俊林这一次作为领队,带领一众士族子弟探索西域,传播大唐文化,不知他们能将这样的探索与交流进行到哪一步,无论如何,待道这一行人归来之日,必定会引起朝中重视,他人暂且不提,对于乔俊林来说,他的前程必定是要比原先开阔许多……
待到将近黄昏时分,罗用才从那侯家院子出来,坐上弟子们给他安排的马车,带着微醺的酒意,在这长安城中穿街过巷。
罗用打开车窗,让外面的寒风灌入车中,看看街上的风景,顺便散散酒气。
虽是隆冬时节,这长安城的大街上却也并不冷清,行人车辆皆要赶在宵禁之前回家,来去匆匆之间,也能看出几分繁华富足的模样。
罗用坐在马车之中,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车辆,面上带着一丝笑意,心中径自想着事情。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众人皆已知晓他罗用已经归来了,只是不知那些人又将如何猜测他下一步的动作,可是以为他这一次也会在长安城中开作坊卖豆腐?
这一次回长安,罗用作为一个官员的能力已经可以得到上位者的认可,他们现在手里有钱,身边又有人才,甚至在这长安城中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
既如此,他这回又怎么会依旧把目光停留在那些个小作坊上面。
杀ji焉用牛刀啊……
第416章 杜家郎君
对这兴办工学一事,皇帝也是比较上心,前一天下午刚刚与罗用说过了这件事,第二天一早便令人着手安排一应事宜。
这要办学,头一件事便是选址,这些年长安城人口越来越多,基本上该有主的土地都有主了,要想寻个合适的地方着实不容易。
皇帝让人寻个距离长安县公府近些的位置,但是又不能挨着西市,西市太过嘈杂。
相关官员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表示西市西北角的居德坊有个大院,地方足够宽敞,也不算十分嘈杂,适合开办工学。
皇帝听闻了,言道:“居德坊距那金光门太近,不成。”
于是众官员只好另寻别处。
罗用在宫外也听闻了这件事,这回兴办工学,说是一所学校,其前期主要职能却是开发研究新技术。
城门边上的位置确实不合适,到时候若是有人盗窃技术,逃跑起来着实也太容易了些。
罗用能够听闻的消息,其他家族自然也能,对于这个即将横空出世的工学,许多家族都想塞人进去,工学博士一职,一时便成了香饽饽。
然而皇帝老儿却并没有那么好说话,罗用之所以能往工学里塞两个人,那是因为他肯拿技术出来。
工学博士这一职位代表着,将来工学之中开发研究出来的绝大多数新技术,他们都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人什么也不出,就想着要捞这么大一个好处,做梦去吧。
最后这工学博士一职,暂时确定下来的名额便只有四个人,除了衡致与侯蔺,另外两个都是皇帝的人。
其中一人早前在工部任职,这一次调任不升反降,不过看这形势,皇帝分明是打算要重用他了。
另一人则是直接从皇宫里出来的内侍,不用说,必然也是皇帝亲信。
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些个大家族哪里肯罢休,他们也不瞎,知晓罗用手里头有不少好技术,别的不说,光是河东那些针坊中的器械,这些年便不知创造出了多少效益。
如今河东那边许多针坊,所造出来的针,不仅在中原江南等地销售,还远销番邦,这些年河东商贾已是越来越富了。
听闻常乐县那边的针坊,近来又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器械,那些器械几乎不用人工,只需燃烧石炭便能运转。
就算是世族大家,也没人会跟钱过不去的,甚至有人直接从宫中得到消息,知晓了罗用那一日对皇帝所言:他打算将那造针的器械,应用到纺纱织布上面。
若是果真如他所言,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那些个世族大家们,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错过这趟车的。
世族大家之间的利益争夺,绝对是强势又凶狠,皇帝老儿近来也是被他们烦得够呛。
罗用这边倒是还好,毕竟那工学之中收谁不收谁,他也没有多少话语权啊,于是因便落了一个清静。
时间转眼便到了贞观二十年,就在年关前几日,罗用接任了长安县县令一职。
为了熟悉长安县公府之中的各项工作,这个大年他与杜构几人基本上都是在县衙那边度过。
杜构对这长安城,以及长安城中各个世族大家之间的复杂关系,都知道得比较清楚,所以这些工作他适应起来也很快。
期间,他们也得到了一些相熟商贾的帮助,比如说某个商铺实际上是谁家的产业,那店家与主人家是什么样的关系,街上的哪个无赖汉有个什么样的远房亲戚,早前出过什么样的事情,等等。
这些消息对罗用他们非常有用,让他们避免在上任初期稀里糊涂就踩进泥坑里,后期这些泥坑具体是要挖还是要埋,待做好了准备工作,再慢慢计较不迟。
这县衙之中亦有住处,县中原本便住了一些吏员杂役,人员颇杂,上一任县令也没有住在县衙,只是偶尔公务繁忙的时候才在这边住一两晚。
罗用也不打算住县衙,杜构和夏彦倒是住在这边,主要是为了及时掌握县衙之中的人心动向,避免被人从背地里搞小动作而不知。
这个年代的人流行家臣门客,一般官员身边的心腹,就算没有正式职位,也能帮这名官员处理一些事物,没有人会觉得不合适。
就好比早前罗用在常乐县那边的时候,乔俊林虽然也没有正式官职,初期却能管整个常乐县的治安。
对于杜构住在长安县公府,帮罗用处理县中事物,在众人看来,这件事若有什么不合理之处,那便是杜构这个人的出身太高。
堂堂京兆杜氏出身,杜如晦长子,如今竟与那家臣门客一般,给罗用打下手,帮他处理杂物。
杜构自己似是并无所觉,每日里在这县衙之中进进出出,沉稳内敛,一派的翩翩君子风范,虽是年岁渐长,脚也有些跛,却也毫不影响他的气场。
早前那一场变故,到底还是让杜构这个人改变了许多,原本那个与世无争的士族郎君,如今身上竟也添了几分狠劲,他心中的某个地方似是变得坚硬起来,外表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好惹的,就连县衙之中那些个关系户老油条,都不是很敢在他面前造次。
对于杜构的事情,世家之间有些话说得不太好听,难免也会传到杜家人那里。
杜家人倒是要脸,没有直接来找杜构说些什么。毕竟早前杜构被朝廷流放,他们那边也没做过什么,这时候又哪里有立场再说什么,于是便也没声响,只是完全当杜构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正月里,杜家还有一名郎君从外地回来了,那便是杜惜杜七郎。
这回他一改之前的低调,回到长安城以后呼朋唤友,短短几日的工夫,便恨不得把整个长安城的酒肆青楼都给逛过一遍。
有人问他怎的这回心情这般好,可是遇着了什么好事情?
说实在的,经过那太子谋反案之后,他们杜家这一拨年轻人几乎都算是被断了前程去,又能有什么好事情。
那一场夺嫡之争,他们一家人可就站了两边,李承乾李泰都站了,就是没人站李治,这下好了,李承乾李泰都倒了,李治成了新太子。
莫说圣人因为这场政变痛失爱子,对参与其中的杜家人印象不好,就是那李治上位之后,对他们杜家人印象又能好到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这杜惜竟然还能强撑出一幅春风得意的模样,有些人看在眼里,便觉有几分可笑。
这时候被人问起,只见那杜七郎手中捏着酒盏,笑盈盈对众人说道:“你们看我这般高兴,哪里不像遇着了好事?”
“甚的好事?”众人好奇。
“下半辈子不愁花用,诸君看来可还算是好事一件?”杜惜斜睨着那些人,笑着说道。
别看这些人一个个看起来还挺光鲜,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是有经济自主权的,月用大多都有定数,若想多拿一些,难免便要看耶娘长辈的面色了。
“下半辈子不愁花用。”这话听起来,怎么都像是发了一笔横财啊,于是众人纷纷问他怎么来的钱,奈何杜惜就是不肯讲。
第417章 编书
杜惜这一次回京,顺利地给罗用带回了吴幼的卖身契,这时候又称市券,在这份市券上,吴幼的主人现在已经改为罗用。
并且杜惜还告诉罗用,自己是通过交友,以相互赠送礼物的方式,获得的这份市券,并非通过欺诈,故无有后患,让罗用他们尽管安心。
既是交友,多少也会有几分交心,得到这份市券之后,杜惜与那家人中的一名青年,也就是与杜惜关系最好的那一位,对他实言吴幼如今所在,也与他说了罗用如今在长安城的身份地位。
吴幼既是他家逃奴,那早年在这个家里肯定也会有一些亲戚朋友,杜惜劝这家人好生经营这一层关系,千万不要受那有心人的挑拨,平白又生出事端来。
这些个地方上的小家族,往往都是削尖了脑袋想要结交士族,若是遇着那心怀叵测的,怕就要被人当了枪使,卷入大家族的纷争之中,最后损失惨重,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杜惜这般处理可谓周全,罗用也很满意,当即奉上厚礼,并且承诺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按时将南北杂货常乐分店的一成红利送到杜惜手中。
吴幼这个人很有才干,这份红利的数额,定是不会让杜惜失望。
另外,罗用还向杜惜承诺,将来即便是河西那边发生什么变故,他届时再将吴幼调到别处,该给杜惜的那一份,也绝对不会少了他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杜惜自然十分满意。
这时候众人再三询问,他这边卖够了关子,也就把事情与他们略说了一说。
众人一听,这买卖不错啊,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逃奴的身份问题,竟然就能得到南北杂货的一成红利。
看长安城那间南北杂货就知道了,这一年到头的,都不知道要挣多少钱,一成红利必定也是不少的。
听闻常乐县那间分店也不差,在河西当地卖轧棉机等物,价钱不低,挣的必定也多。
只可惜了,这种好事没能轮到他们身上。
也是应着杜惜一贯与罗用交好,所以这件事他才会求到杜惜头上,被这厮狠狠赚了一笔钱财去。
这些年轻郎君面上不显,心里这时候其实已经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杜惜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他今日之所以将事情说破,其实也是罗用的意思,罗用就是要通过这件事让这些长安青年知道,与自己合作,绝对不会吃半点亏,好处那都是终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闲得没事想给罗用找点茬的年轻人们,可能就需要再考虑考虑了。
这个年代的长安青年大多比较跳脱,并且非常具有挑战ji,ng神,一点都不像后世人印象中刻板稳重的古人形象,大约还是与眼下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关。
想要被朝中的大佬们发现和重视,他们首先自己得突出,得有名气。更别说就算是在一个家族里,想要获得更多重视,更多资源,往往也需要表现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罗用就担心某些急于出头的年轻人,会把自己当做挑战目标。
若是果真如此,形势对罗用来说就会非常不利。
另外,在罗用提出兴办工学之后,长安城中各个家族之间,对于罗用这个人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
正月里,工学的兴办地点最后便定在布政坊,布政坊就在宫城西面,西市东北角,是个闹中取静的好位置。
治安更是没的说,右金吾卫便是设立在这个地方,所谓金吾卫,就是负责长安城治安的一个部门,宵禁巡逻之类,都归他们管。听闻尉迟敬德亦居住此坊。
把工学设立在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朝廷对于这所新学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最后宣布的工学博士总共有五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罗用,并且在这五人之中他的地位最高,工学之中各项工作都要以他为主导。
另外,助教的人选大致也都定下来了,人员数目颇多,不用说这里面肯定有各大家族的人,皇帝自己的人也不会少。
罗用年前方才当上了长安县令,未过正月十五又兼任工学博士一职,对于一个农户出身的年轻人来说,也算是官运亨通了。
县衙那边有杜构,罗用基本不用怎么c,ao心,只需在必须他出场的时候,大致走个过场便可。
罗用不仅给与杜构权利,也给与他钱财,只要是能用他们现有的钱和权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那背后必定就是有什么力量,以罗用他们目前的处境和地位,难免也会有需要妥协的时候。
杜构这个代理县令做得相当好,恩威并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按住了衙门中的绝大多数老油条。
只要按住了绝大多数人,余下那些想蹦起来闹事的,就不得不掂量掂量看看形势了。
杜构这个人,比罗用想象的还要能干得多,很多事情换了罗用自己,做得肯定也没他好。
还有那个名叫夏彦的莱州青年,当年他们几人一路护送杜构流放之路,杜构被赦免之后,其他人都回莱州老家去了,他则跟随杜构去往河西,参与雪灵渠工程,现在又到了长安城,依旧给杜构打下手。
一个商人之子,混到他这种程度,也许还算不上什么出人头地,但他眼下确实也掌握了一些权力,他的家人在莱州那边,应是会有所受益,至少不会像过去那般任人搓圆捏扁,从前很多对于他们是拦路虎一样的存在,渐渐也会开始给他们让路,这就是权力的好处。
罗用这一边,则主要把ji,ng力放在了工学上面,工学的招生等一应事宜,主要交给侯蔺负责,罗用和另外几位博士,以及众助教,这几日都在商讨编书的事情。
既然要教学,没有书籍肯定是不行的,这件事不能指望别人,只能他们这些人自己编写。
罗用将这件事分派到各工学博士以及助教们身上,别看工学这些助教地位不高,连个品级都没有,却实打实都是各个家族安排过来的人才。
毕竟那些个腹内空空的货,千辛万苦安cha进来亦是无用,别说有没有那个能力可以接触到关键技术,就算被他们接触到了,怕也未必能够学得回去。
罗用安排他们几人一组,要求每一组人都在一个月之内编出一本书册,未必要十分周全高深,旨在实用。
罗用自己并不做这个事情,他负责监督各个小组的进度,也帮忙解决一些他们在编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在这些小组当中,最最受人期待的,自然就是衡致他们那一组。
衡致与两名助教同编一本书,在侯蔺那边招募进来的十几个学生的帮助下,这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一个月,便编完了一个书册,交由侯蔺,让他去寻人雕刻印板。
二月中旬的一个大朝之上,罗用奉上已经成书的几本册子,交给皇帝以及众位大臣检验。
其中便有衡致等人编撰的《力学简析》,这是罗用以及他的弟子们,在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基础上,在这个时代钻研试验这些年之后,第一次将成果以书籍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上。
这只是薄薄的一本册子,里面的内容也并不十分多,更谈不上艰涩难懂。
书中简述了力学原理,并提出力的大小,其实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比较ji,ng确的数据,并且例举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加以分析。
在这本书的最后几页,讲述了杠杆滑轮等物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与原理,配有清晰的图画。
最后的最后,甚至还提出了热能这种全新的概念,也大致说明了一下它之所以能在生产中得以利用的原理,算是为当代这些人解开了热能的神秘面纱。
朝堂之上,多是有识之士,这本册子一经传阅,当即引起轰动。
尤其是最后那一部分关于热能的内容,众人先前基本上也只是道听途说,并不真的明白它的运用原理,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是罗用他们在吹牛而已,这时候一看这个册子,很多脑子聪明些的,一下子便都懂了!
这个世界上,竟果真能有这般奇事!
只要烧火就能实现生产,在当时这些人眼中,这简直堪比仙术!
第418章 早春
其实不仅是衡致他们这一本《力学简析》,其他几本册子同样也很有价值。
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要公开要交流,然后再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对它加以改进升级,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得进步。
然而技术往往也意味着财富,甚至是匠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关于整理和公开这些技术,从前是没有人能做也没有人愿做这件事情,即便做了也没有多少功绩,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奇技 y 巧并不被人高看。
这一次是罗用以自己手头上的几个技术作为诱饵,才能令这工学得以开办,这些书籍得以编撰。
那些大家族们为了自己的人能够在工学之中获得认可,占据一个有利位置,这回纷纷也都下了一些本钱,拿出一些自家掌握的技术编写到这第一批教学资料当中。
说实在的,这里面的不少技术,就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头一回见到。
随着这些书籍的面世,朝中许多人也都纷纷感觉到,这罗用,似是要掀起一股浪潮,不知这股浪潮于这世间,于这朝堂,又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对于他们个人以及家族来说,又是有利的吗,还是会带来什么冲击以及隐患?
但就眼下这形势来看,怕是谁也阻挡不了这一股浪潮了,各大家族已经纷纷下水,那个关于热能的新技术,谁人又能舍得松手。
·
话说,自打罗用回到长安城以后,不是忙着接任长安县令一职,就是忙着那工学的事情,每日里早出晚归的,并不怎么着家。
二娘与四娘她们几个倒是亲近得很,衡致与阿枝两口子也与他们同住,衡致近来也在忙工学那边的事情,阿枝就与二娘她们一起。
他们平日里若是无事,有时候便会一起去四娘她们干活的南北杂货看看,有时候去大娘那边的阿姊食铺看看,几个年轻女子坐在一起说说闲话,日子也是过得颇舒心。
五郎他们几个小的就没有这么好命,这几个现在也还没有什么正经事情做,于是罗用便叫他们依旧去白家上课。
白家人管教族内子弟颇严,课业亦颇重,弄得五郎他们几个每日里苦哈哈的,看着阿姊们闲着没事惬意悠然,他们却只有乖乖读书的份。
其实二娘她们也有干活的时候,只是这些个小的没看到而已。
二娘打算在长安城办一个面巾作坊,地方都定好了,就在大通坊进来一点的敦义坊,与阿姊食铺挨得近,离大娘她们两口子的家宅也近。
这一日,大娘邀二娘同去新丰集市看货,打算去那边看看白叠花。
那新丰集市早几年主要就是卖些粮食土产,而且只是冬季热闹,其他几个季节都比较萧条。
现在那边什么物什都有了,一年四季都很热闹,尤其是一些大宗货物买卖,粮食牲口ji,ng铁石炭之类,不需去往长安城,直接在这新丰集市上便可达成交易,很多潼关洛阳一带的商贾也到这个集市上买货。
这两日大娘听人说,关内道那边过来一批白叠花,数量颇多,要价亦不甚高,于是她便对二娘说了,姊妹二人打算一起过去看看。
随行赶车的都是大娘铺子里的妇人,她们几个负责采购的,常常要去新丰集市那边买货,这日刚好便一起去了。
农历二月份,天气已是一日暖过一日,有那爱俏的郎君娘子,这时候已经换下了袄子,穿上了薄衫。
街上行人车辆颇多,还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在街边嬉闹玩耍。
“自那种牛痘之法推行之后,这长安城中的孩童便越来越多了。”大娘笑看着街上那些小孩,对二娘言道。
“飞儿可种上了?”二娘问。
“一早便种上了,哪有不种的。”大娘道:“常乐县那边的孩童可是要种?”
“都要种的。”二娘也说:“只是那边地方小,人也少,有时候若是不凑巧,遇不着痘种,便要等上一等。”
“长安这边人多,倒是不需等,去了便能种上,早前还要收那三五文钱,后来有御史在朝堂之上说了这件事,道是有些家中穷困见识又短的父母,为了省那三五文钱,竟是不给儿女种痘,道那痘种又不是甚稀罕物什,何苦要挣百姓那三五文钱来哉……于是后来便不收钱了。”
姊妹二人坐在马车之中,大娘对二娘说起了这长安城种牛痘的事情。
“那御史倒是个好的。”二娘听完以后,如此说道。
“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总之那些个御史什么都要说,什么都要管,连皇帝的事情他们都管,我那两个食铺,也被他们说过好几回。”大娘笑道。
“怎的连这个都要说?”二娘吃惊道。
第98节
恋耽美
第98节
待到那时候,陇西这边许多物产便都可以经由这一条铁轨输送到陇东乃至中原,这其中便包括罗二娘在常乐县那两家作坊的产出。
另外,二娘还打算让人从陇西大量收购价钱低廉的白叠花,运往中原,然后她们再在中原那边兴办作坊,在销售地兴办作坊的好处,是可以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调整生产,更加深入当地市场,同时也有利于她们从当地吸收人才资源。
罗二娘现在也是有钱了,早年她与彭二等人,跟随赵家商队,一路从老家西坡村前往凉州城,那时候真是能省则省,恨不得连口粮都从家里带出来,衣裳鞋袜被褥等等带了一堆。
这回却是轻装上路,只要是能花钱买来的,亦或是到了长安城以后能够重新打造出来的物什,便都不带了,只管带上钱财人手,和些许别处买不来的物什。
罗用这边带的东西也少,主要就是他的几名弟子,以及一些财物,还有一头驴。
这头驴毕竟养了这么多年,都养出感情来了,丢掉是万万不能的,这回他们从常乐县出发,一路坐木轨马车出行,给五对也弄了一辆运货的马车,让它在车斗里待着。
那车斗里除了五对,还有几个酱坛子,早前大伙儿往它那车上搬酱坛子的时候,这头毛驴还昂昂抗议呢,总共就这点地方,它都转不开身了,还往上面搬东西呢。
后来有人开了一个酱坛子,给他喂了一勺大酱,这头驴便消停了,一路上与这些酱坛子相亲相爱,处得很是不错。
出门总是不易,好在眼下季节不错,这两年交通也是比之前好了不少,再陇右道当地,即便有些地方的木轨道还未修好,至少也有水泥路可走,免去了不少颠簸之苦。
待到了凉州城,罗用又捎上了田崇虎兄妹二人,见过了赵家人,歇过一日,很快便再次出发了。
凉州城以东虽然没有木轨道,水泥路也显得有些旧了,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坑洼,但是这条路上往来商队着实不少,沿路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只要花了钱,基本上别处有的物什,在这一路上都能买到。
之所以会有这般景象,主要便是因为白叠花产业的发展。
早年虽然也有羊绒羊脂皂产业的带动,但是与这回这个白叠花带来的影响相比,着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他们这一行人是秋里出发,这一路上走着走着,天气渐渐就冷了起来。
好在当时过焉支山的时候,气候还不算太冷,山上气温比较低,但也不算十分冷,没吃太多苦头。
从凉州城往东南方向走,一路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白叠花地,地里的白叠花这时候大多都已收完,只余下一些花杆还留在田野上。
听一些当地人说,他们这一带也算是种植白叠花比较早的,早两年白叠花价高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挣到了钱,就是种植风险大,秋收前若是来了一场雨水,那么他们这一整片地区的白叠花便都要遭了秧,现在白叠花的价钱越来越低,很多人明年便不打算种了,还是种玉米划算些。
玉米、金瓜、辣椒,在这一路上都是十分常见的物产。
在经过一些地方上的时候,亦有那当地人听闻离石罗三郎途经本地,前来驿站拜访,亦有设宴款待者,亦有奉上钱帛厚礼者。
钱帛礼物那些个东西罗用一向都是不收的,宴席也不怎么去,倒是时常会留那些人在驿站吃些便饭,与他们一起说说话,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民情。
罗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官职,但是他的名声传得很广,这些年他在陇西,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陇右道的经济,对周边地区亦有影响。
那些前来拜访他的人里面,有不少性情中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官职都比罗用高,却没有什么架子,对罗用表现得颇为敬重,说话也很爽快,也表现出一些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难免也会看到一些腌臜与败坏,亦有那自作聪明者。
在外人看来,今年虚岁才有二十六的离石罗三郎,或许还是有些少不更事,比较容易哄骗。
这些人哪里知晓,罗用两世为人,心智比之同龄人成熟不少。
再说在二十一世纪那时候,互联网一打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看不着,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要远远超出他们自身的阅历。
面对那些人,罗用也并不戳破,他这一路上听着看着,将所见所闻俱都记在心里。
这些见闻最终都会成为他脑海中的一份信息,将来或许也会有派上用场的那一日。
待他们这一行人抵达长安城,时间已是进入冬季。
一别七年,如今的长安城,又比从前热闹了不少,可见这些年国泰民安,市场繁荣。
那些个城墙建筑,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行人商贾多了许多,尤其是城外那个铁轨车站,即便是在这隆冬时节,行人货物往来依旧十分多。
长安众人提前得知他们今日抵达的消息,早早来到长安城外迎接。
罗用他们还未行到城门处,便见四娘她们骑马迎了出来,四娘五郎如今都大了,就连六郎七娘两个,今年虚岁也有十五,他们几个这些年生活在白家之中,与白家子弟一同学文习武,骑马驭车亦是必修。
想当年罗用刚醒过来的时候,六郎七娘都还是留着口水在地上乱爬的小娃娃,如今见他们穿得ji,ng致整齐,骑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这种感觉着实神奇,又令人十分欣喜。
与四娘她们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小郎君小娘子,其中有白家子弟,也有四娘五郎她们的朋友。
四娘她们跑到罗用车上,把别人都给挤了下去,就连那赶车的位置,都被五郎六郎坐了,赶车这活计他们现在也会,专业培训过的,不比车夫们干得差。
二娘也是有许多年没有见到四娘她们了,一群人坐在车里有说有笑,车外又有那些小郎君小娘子们簇拥而行,不时还要cha上几句话,一路上叽叽喳喳,热闹得紧。
“阿姊呢?”
“阿姊就在城外不远处等着呢。”
“他们就在前面路边扎了个帐子,烧着暖炉吃着热茶,可舒坦着呢。”
“飞儿也来了?”
“来了,姊夫抱着呢,她就粘姊夫,整日里跟个大包袱一般挂在姊夫胸前。”
“阿姊说姊夫都把他惯坏了。”
“出月子都快有半年了,长得可快可重了!”
“……”
那飞儿便是罗大娘与林五郎的女儿了,罗用倒是没想到,大娘会给她女儿取一个林飞儿这样的名字。
大抵便是因为她这些年在外面见过了市面,又回想起自己从前在西坡村那时候的闭塞,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在这世间到处飞一飞,看一看吧。
那小丫头嗓门大得很,罗用还在路上的时候,隔老远就听到了,心想这莫不是自家外甥女在哭,便听四娘她们说飞儿又哭了。
待到行得近了,便见大娘手里抱着一个大胖娃娃,与众人一同从那青色布帐中出来,一边哄着怀里的娃娃,一边快步往罗用他们这边走过来。
白二叔侯蔺等人都在,众人见面寒暄,却被一个小娃娃哭得没说上几句话,却也没人在意,总归气氛到了就好。
罗用从大娘怀里接过这小娃娃抱了抱,却被她哭得败下阵来,只好转手交给旁边的林五郎。
“这是困了,这娃儿困了脾气就大。”林五郎笑呵呵道,那娃娃到了他手中,果然就不哭了。
罗用探头又仔细看了看林五郎怀里这个娃娃,长得又白又胖,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娃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任性劲儿。
不过也不怕什么,现在她还太小,听不懂大人说的话,待再过一两年会听会说了,自有一百种方法来收拾管教。
第415章 杀ji焉用牛刀
罗用这一次回来,便不住在白府之中了,而是住在早前圣人赏赐给四娘的惠和县主府。
四娘五郎他们几个收拾收拾,过几日也都要搬家。
这县主府便在安业坊,处在朱雀大街旁边靠北的地段上,算是比较好的位置。
从这边往北走,经过丰乐坊、通化坊、善和坊,便能抵达宫城朱雀门,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早起上朝的官员们来说,住得近就比较便利。
罗用作为长安县令,倒是不用经常上朝,一般也就是上个大朝,小朝不用去,他平日里主要就是每天早上要到长安县公府那边去点卯。
从安业坊这个位置往西,过了崇德坊和崇贤坊,便是长寿坊,那长寿坊便是长安县公府所在。
总之罗用住在这个地方,上朝上班都挺方便,南北杂货就在西北方向斜对角的兴化坊,沿着这个方向再过去一个对角,便是阿姊食铺老店所在的光德坊,光德坊西面便是西市。
作为一个县主府,说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就是挺普通一个宅院,看起来跟周围那些人家也都差不多。
能住在这一片的,基本上也都算是比较可以的人家了,别的不说,屋顶一概都是用瓦片盖的,而不是茅草。
因为四娘她们搬家的事宜,白家娘子们这几日也是帮着忙前忙后,又是喊了家人仆妇过来细细洒扫,又是帮四娘她们布置屋子,添置日常里要用的一应物什。
若是瞅这院子缺了什么,几个人一合计,白家库房里刚好就有现成的,于是就给搬过来了。
罗用与白家郎君这两日常常坐在一起说话,白家人对罗用说了不少长安城这边的事情,中原各大家族眼下的状况,朝中的大事小事等等。
另外也说到那辽东战事,去岁以来,辽东那边的战事越打越艰难,高句丽将士百姓据城死守,北方的靺鞨人时有侵扰,战事拖延愈久,粮草供应愈是困难,兵士们疲于应战,渐渐也产生出了厌战情绪,辽东百姓饱受战争侵扰,隐隐已是生出民怨。
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请君王下令撤军,在造成更大损失之前,及时结束这一场战事。
那高句丽不过弹丸小国,如今有北方民族制衡,取之不易,还需徐徐图之,待他日扫平北方势力,那高句丽便也成了囊中之物。
然而这徐徐图之,又是要图到什么时候去,待那高句丽成为囊中之物的那一日,他李世民可还在世?
不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拿下高句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大憾事,不过看眼前情形,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不断消耗将士生命以及双方国力的车轮战,不止是靺鞨,薛延陀、突厥皆有蠢蠢欲动的迹象,这时候再不收兵,只怕被人趁虚而入。
如今大军已经从辽东撤离,人疲马乏粮草耗尽,班师回朝之后无有战功封赏,最多就是慰劳,有些将领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被问责。
这回的唐击高句丽之战,徐世勣李道宗都去了,从战前的谋划准备,到最后的撤军,劳心劳力辛苦了一两年,最后却也讨不着什么好处。
待他二人回归朝堂之后,这一场无功而返的战事,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他们被政敌攻讦的软肋。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罗用上一次在长安城担任太学助教,说好听点也算出仕,实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虾米。
这回从那陇西归来,即将担任长安县令这一要职,距离那些上层势力之间的纷纷扰扰,自然也就近了许多。
罗用这两日回京之后,先到吏部报到,然后就安心在家等待交接上任那一日的到来。
其间有宫人来传,言是圣人宣罗用入宫觐见,罗用换上官服,随那前来传唤的内侍入了皇宫。
待进了宫门,便不可再乘马车,只好靠两条腿行走。这时候的人大多也没有乘坐轿子的习惯,轿子亦称肩舆,一般只是山行时才乘坐,平地上妇人老者亦有乘坐者,青年男子十分少见。
这个年代的文人亦尚武,骑马打猎都是日常,一个青壮男子这几步路都走不动,还要让人用一定青布小轿抬起来,那还不得被人笑死。
罗用与那带路的寺人走在宫城之中,不时与之闲话几句,那寺人的态度也是十分和善。
罗用问他:“不知徐内侍可还安好。”
那寺人答曰:“徐内侍甚好,听闻罗县令归来,这几日颇高兴。”
罗用笑道:“那便好。”
待进了宫殿,见了圣人,圣人问罗用这一路上可是辛苦了,罗用道不辛苦,如今道路通畅,比七年前他西去那时候,已是好了许多。
一说到七年前罗用被迫离开长安的事情,老皇帝面上的笑容不禁也是滞了一滞,他虽知晓眼前这块棺材板不是个好货,却也不料今日方才一见面,他便给自己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中国历史上那许多君王,李世民的脾气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表面上是好的。
他这时候倒也没跟罗用生气,而是嘉奖了他这些年的付出,慰劳了他这些年的不易,作为政治场上的一只老鸟,说起好听话来那着实也是熨帖得很。
罗用听得也很是感动,紧接着就对皇帝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他说自己就是这么一块料子,只想一心搞建设,争权夺利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的,圣人若是信得过,便留他在长安城中物尽其用,若是信不过,便叫他再回离石老家罢了(liao)。
这一通“掏心窝子的话”,听得老皇帝嘴角一阵抽抽:“罗爱卿,这好好的,你怎又说起要回离石老家的话来?可是遇着了什么难处?”
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回老家不当官了,朝中一些老油条常用这个套路,如今这棺材板不知哪根筋没搭对,竟也跟他玩起了苦情。
“眼下倒也并无难处。”其实他就是想搞点大动作,只是这件事若是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光靠他自己肯定是干不成。
“那究竟是什么事,你便直说了吧。”皇帝那点子耐心这时候终于也耗尽了,懒怠跟他扮那仁慈君王模样。
“臣,欲兴办工学。”罗用郑重道。
皇帝一听,一时便不说话了,这不是一件小事,他得稍微想想。
之后,罗用便与他细细阐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兴办工学的原因。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针对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有弘文馆,还有罗用离开长安城第二年兴办起来的崇文广,另有培养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又有以培养吏员为目的的书学、算学、律学,最后,各州又设有医学,长安城中亦有之。
然而,全国上下,却没有一所传授工程技术的学校,匠人技艺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敝帚自珍,缺乏交流和沟通,哪一支血脉若是断了,有些技艺便也随之失传,着实可惜。
罗用兴办这个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各家之所长,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且致力于传播先进技术,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人,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让自己的弟子先拿出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技术。
“……想必圣人亦是有所耳闻,除了那风力水力,热力亦能为人所用,我的弟子们眼下打造出来的器械,已经在常乐县那边的针坊之中投入使用,只需焚烧石炭便可实现拉丝切断这些劳作,无需投入多少人力。”
“而今河西能产白叠花,产量巨大,臣以为,应是可以用热能实现纺纱织布的过程,只是还需一些时日去细细研究,衣被天下,此为大业,我的弟子们能力有限,若能兴办此工学,召集天下最出色的匠人前来参与,集思广益,定有将此设想化为现实那一日,又可在工学之中培养青年工匠,使得这些技术得以经久流传,不断优化……”
老皇帝坐在木榻之上,听罗用滔滔不绝地讲述,衣被天下,那是怎样的盛世繁华,若是果真像他所说,纺纱织布无需那许多人力,只需烧些石炭便能实现,那么这个人世间,怕是都要变个模样。
如今的李世民害怕那样的变化吗?他是不怕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每况愈下,热情的逐渐缺失,他心里其实也在期盼着一些新的事物,一些新的可能,甚至是,一些奇迹。
辽东之战已经成为遗憾,能让他寄予幻想和期待的丹药,也被孙思邈劝得不再服用了。
孙思邈早前自己也炼丹药,如今他都不练了,其中必有缘由,再说像他那样的人物,定也没有诓骗自己的道理,老皇帝思来想去,那便不吃了吧,只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这个ji,ng神寄托也没有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倒是十分敢想,竟能想出取石炭之热能,用其纺纱织布的奇事。
看着他干劲满满那副模样,老皇帝不禁也要在心里叹一句,还是年轻人好,朝中那些个老朽们,哪里又能有这样的劲头。
“善,便按你说的,兴办工学。”老皇帝想想觉得这个事情也是不错,便同意了。
“陛下圣明!”罗用连忙把马屁奉上。
“罢了,朕乏了,你且去吧。”皇帝也不想听他这些个没诚意的马屁,让他说完事了就赶紧走吧。
“陛下,那工学博士之职,臣有人选举荐!”罗用连忙又道。
“谁人?”皇帝问道。
“臣之弟子衡致,虽是出身微末,然则技艺超群,担得此太学博士之职。”罗用也不能总让自家弟子吃亏,该给他们争取福利的时候就要积极争取。
“善。”皇帝答应得十分爽快。
毕竟罗用都提议要把自己手里掌握的先进技术拿出来了,给他徒弟安排这样一个官职,也不算什么很过分的要求,再说衡致这个人他也曾听闻过,确实是有真才实干。
“还有那国子学校书侯蔺!亦当得此职位!”罗用又道。
“侯蔺?”皇帝一挑眉毛,这人他熟,前阵子那国子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不过那也就是个读书人,能有什么才干可以担任工学博士一职?罗用这分明就是在以权谋私。
“他去工学能干什么?”皇帝说道。
“偌大一个工学,总不能全是匠人,多少也要一个管理人事财务方面的人才。”罗用言之凿凿。
皇帝瞥了眼前这块棺材板一眼,哼哼道:“许了。”
他也知晓罗用与侯蔺交情不错,念在他这些年确实有功,往后也还指望他继续出工出力,于是这回便顺了他的心意。
“谢陛下!”罗用这下高兴了。
“行了,你且去吧。”皇帝摆手道。
“陛下……”罗用还不走。
“怎的,还有人要举荐?”皇帝不满道。
“陛下,不知那工学博士一职,乃是几品官职?”能在这所新办的学校塞两个博士进去,罗用也是比较满意了,并没有要推荐第三人的意思。
“从九品下。”老皇帝淡淡地甩出一句。
“……”罗用一听,行吧,跟书学、算学博士一个品级,都是最末流的官员,比之律学博士要低两个品级,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是没得比。
匠人在这个时代的身份地位本来就低,比之吏员更低,这原本也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出宫以后,罗用便去寻那侯蔺,与他说了此事,这件事罗用先前便已询问过了侯蔺的意见,他本人也是很愿意的。
侯蔺作为一个落魄寒门出身,能在这长安城中出仕为官,本就极为不易,在他们老家那边的人看来,也是极有出息的了,怎会知道他在这官场之上处处艰难,既无权势可以依靠,又无财力支持,处处比别人矮出一截,细心经营多年,却抵不过他人有心为难。
他原本也就是一个最末流的小官,换到工学博士那个职位上,依旧是最末流的官员,只是行事上会自由许多,无需处处看人脸色。
而且按照罗用的说法,工学博士这个职位,眼下虽然肯定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只要技术研究方面能出成绩,福利待遇那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一点就让侯蔺很是中意。
“早前四娘遭难,承蒙侯校书仗义执言,这回听闻侯校书遭人排挤为难,我却不能为你做什么。”
“而今让你来当工学博士,官职上非但无有提升,身份上反而还显得低贱了,在这世道,匠人总是要被人看轻些。”
罗用与侯蔺二人对饮,说起之前国子学众人排挤侯蔺的事情,他也是很生气。
这侯蔺好好地在国子学待了那么多年都没事,这回因何受人排挤,据说便是因为有家族对那乔俊林作为领队的事情感到不满,于是便要在侯蔺身上使坏。
“三郎何需说这些外道的话,我又没有什么出身,又不是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在长安城这些年,亦无有什么长进,如此还图什么,不过就是养家糊口而已。”侯蔺说着,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莫要说这般丧气的话,别看这工学博士眼下是没有什么地位,待到几年后,果真出了那惊世的成果,自然就要水涨船高,届时船上的人必定也是要跟着涨一涨的。”罗用自信道。
“那便要承蒙三郎带我一起涨一涨了!”侯蔺笑着拱手道。
“自然。”罗用满口答应:“侯校书只管在船上坐稳了便好!”
他二人相谈甚欢,又说起那西去的乔俊林,也不知哪一日才能归来,如今不知身在何处,可还安好。
乔俊林这一次作为领队,带领一众士族子弟探索西域,传播大唐文化,不知他们能将这样的探索与交流进行到哪一步,无论如何,待道这一行人归来之日,必定会引起朝中重视,他人暂且不提,对于乔俊林来说,他的前程必定是要比原先开阔许多……
待到将近黄昏时分,罗用才从那侯家院子出来,坐上弟子们给他安排的马车,带着微醺的酒意,在这长安城中穿街过巷。
罗用打开车窗,让外面的寒风灌入车中,看看街上的风景,顺便散散酒气。
虽是隆冬时节,这长安城的大街上却也并不冷清,行人车辆皆要赶在宵禁之前回家,来去匆匆之间,也能看出几分繁华富足的模样。
罗用坐在马车之中,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车辆,面上带着一丝笑意,心中径自想着事情。
如今在这长安城中,众人皆已知晓他罗用已经归来了,只是不知那些人又将如何猜测他下一步的动作,可是以为他这一次也会在长安城中开作坊卖豆腐?
这一次回长安,罗用作为一个官员的能力已经可以得到上位者的认可,他们现在手里有钱,身边又有人才,甚至在这长安城中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关系网。
既如此,他这回又怎么会依旧把目光停留在那些个小作坊上面。
杀ji焉用牛刀啊……
第416章 杜家郎君
对这兴办工学一事,皇帝也是比较上心,前一天下午刚刚与罗用说过了这件事,第二天一早便令人着手安排一应事宜。
这要办学,头一件事便是选址,这些年长安城人口越来越多,基本上该有主的土地都有主了,要想寻个合适的地方着实不容易。
皇帝让人寻个距离长安县公府近些的位置,但是又不能挨着西市,西市太过嘈杂。
相关官员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表示西市西北角的居德坊有个大院,地方足够宽敞,也不算十分嘈杂,适合开办工学。
皇帝听闻了,言道:“居德坊距那金光门太近,不成。”
于是众官员只好另寻别处。
罗用在宫外也听闻了这件事,这回兴办工学,说是一所学校,其前期主要职能却是开发研究新技术。
城门边上的位置确实不合适,到时候若是有人盗窃技术,逃跑起来着实也太容易了些。
罗用能够听闻的消息,其他家族自然也能,对于这个即将横空出世的工学,许多家族都想塞人进去,工学博士一职,一时便成了香饽饽。
然而皇帝老儿却并没有那么好说话,罗用之所以能往工学里塞两个人,那是因为他肯拿技术出来。
工学博士这一职位代表着,将来工学之中开发研究出来的绝大多数新技术,他们都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人什么也不出,就想着要捞这么大一个好处,做梦去吧。
最后这工学博士一职,暂时确定下来的名额便只有四个人,除了衡致与侯蔺,另外两个都是皇帝的人。
其中一人早前在工部任职,这一次调任不升反降,不过看这形势,皇帝分明是打算要重用他了。
另一人则是直接从皇宫里出来的内侍,不用说,必然也是皇帝亲信。
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些个大家族哪里肯罢休,他们也不瞎,知晓罗用手里头有不少好技术,别的不说,光是河东那些针坊中的器械,这些年便不知创造出了多少效益。
如今河东那边许多针坊,所造出来的针,不仅在中原江南等地销售,还远销番邦,这些年河东商贾已是越来越富了。
听闻常乐县那边的针坊,近来又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器械,那些器械几乎不用人工,只需燃烧石炭便能运转。
就算是世族大家,也没人会跟钱过不去的,甚至有人直接从宫中得到消息,知晓了罗用那一日对皇帝所言:他打算将那造针的器械,应用到纺纱织布上面。
若是果真如他所言,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那些个世族大家们,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错过这趟车的。
世族大家之间的利益争夺,绝对是强势又凶狠,皇帝老儿近来也是被他们烦得够呛。
罗用这边倒是还好,毕竟那工学之中收谁不收谁,他也没有多少话语权啊,于是因便落了一个清静。
时间转眼便到了贞观二十年,就在年关前几日,罗用接任了长安县县令一职。
为了熟悉长安县公府之中的各项工作,这个大年他与杜构几人基本上都是在县衙那边度过。
杜构对这长安城,以及长安城中各个世族大家之间的复杂关系,都知道得比较清楚,所以这些工作他适应起来也很快。
期间,他们也得到了一些相熟商贾的帮助,比如说某个商铺实际上是谁家的产业,那店家与主人家是什么样的关系,街上的哪个无赖汉有个什么样的远房亲戚,早前出过什么样的事情,等等。
这些消息对罗用他们非常有用,让他们避免在上任初期稀里糊涂就踩进泥坑里,后期这些泥坑具体是要挖还是要埋,待做好了准备工作,再慢慢计较不迟。
这县衙之中亦有住处,县中原本便住了一些吏员杂役,人员颇杂,上一任县令也没有住在县衙,只是偶尔公务繁忙的时候才在这边住一两晚。
罗用也不打算住县衙,杜构和夏彦倒是住在这边,主要是为了及时掌握县衙之中的人心动向,避免被人从背地里搞小动作而不知。
这个年代的人流行家臣门客,一般官员身边的心腹,就算没有正式职位,也能帮这名官员处理一些事物,没有人会觉得不合适。
就好比早前罗用在常乐县那边的时候,乔俊林虽然也没有正式官职,初期却能管整个常乐县的治安。
对于杜构住在长安县公府,帮罗用处理县中事物,在众人看来,这件事若有什么不合理之处,那便是杜构这个人的出身太高。
堂堂京兆杜氏出身,杜如晦长子,如今竟与那家臣门客一般,给罗用打下手,帮他处理杂物。
杜构自己似是并无所觉,每日里在这县衙之中进进出出,沉稳内敛,一派的翩翩君子风范,虽是年岁渐长,脚也有些跛,却也毫不影响他的气场。
早前那一场变故,到底还是让杜构这个人改变了许多,原本那个与世无争的士族郎君,如今身上竟也添了几分狠劲,他心中的某个地方似是变得坚硬起来,外表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好惹的,就连县衙之中那些个关系户老油条,都不是很敢在他面前造次。
对于杜构的事情,世家之间有些话说得不太好听,难免也会传到杜家人那里。
杜家人倒是要脸,没有直接来找杜构说些什么。毕竟早前杜构被朝廷流放,他们那边也没做过什么,这时候又哪里有立场再说什么,于是便也没声响,只是完全当杜构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正月里,杜家还有一名郎君从外地回来了,那便是杜惜杜七郎。
这回他一改之前的低调,回到长安城以后呼朋唤友,短短几日的工夫,便恨不得把整个长安城的酒肆青楼都给逛过一遍。
有人问他怎的这回心情这般好,可是遇着了什么好事情?
说实在的,经过那太子谋反案之后,他们杜家这一拨年轻人几乎都算是被断了前程去,又能有什么好事情。
那一场夺嫡之争,他们一家人可就站了两边,李承乾李泰都站了,就是没人站李治,这下好了,李承乾李泰都倒了,李治成了新太子。
莫说圣人因为这场政变痛失爱子,对参与其中的杜家人印象不好,就是那李治上位之后,对他们杜家人印象又能好到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这杜惜竟然还能强撑出一幅春风得意的模样,有些人看在眼里,便觉有几分可笑。
这时候被人问起,只见那杜七郎手中捏着酒盏,笑盈盈对众人说道:“你们看我这般高兴,哪里不像遇着了好事?”
“甚的好事?”众人好奇。
“下半辈子不愁花用,诸君看来可还算是好事一件?”杜惜斜睨着那些人,笑着说道。
别看这些人一个个看起来还挺光鲜,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是有经济自主权的,月用大多都有定数,若想多拿一些,难免便要看耶娘长辈的面色了。
“下半辈子不愁花用。”这话听起来,怎么都像是发了一笔横财啊,于是众人纷纷问他怎么来的钱,奈何杜惜就是不肯讲。
第417章 编书
杜惜这一次回京,顺利地给罗用带回了吴幼的卖身契,这时候又称市券,在这份市券上,吴幼的主人现在已经改为罗用。
并且杜惜还告诉罗用,自己是通过交友,以相互赠送礼物的方式,获得的这份市券,并非通过欺诈,故无有后患,让罗用他们尽管安心。
既是交友,多少也会有几分交心,得到这份市券之后,杜惜与那家人中的一名青年,也就是与杜惜关系最好的那一位,对他实言吴幼如今所在,也与他说了罗用如今在长安城的身份地位。
吴幼既是他家逃奴,那早年在这个家里肯定也会有一些亲戚朋友,杜惜劝这家人好生经营这一层关系,千万不要受那有心人的挑拨,平白又生出事端来。
这些个地方上的小家族,往往都是削尖了脑袋想要结交士族,若是遇着那心怀叵测的,怕就要被人当了枪使,卷入大家族的纷争之中,最后损失惨重,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杜惜这般处理可谓周全,罗用也很满意,当即奉上厚礼,并且承诺以后每个季度,都会按时将南北杂货常乐分店的一成红利送到杜惜手中。
吴幼这个人很有才干,这份红利的数额,定是不会让杜惜失望。
另外,罗用还向杜惜承诺,将来即便是河西那边发生什么变故,他届时再将吴幼调到别处,该给杜惜的那一份,也绝对不会少了他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杜惜自然十分满意。
这时候众人再三询问,他这边卖够了关子,也就把事情与他们略说了一说。
众人一听,这买卖不错啊,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逃奴的身份问题,竟然就能得到南北杂货的一成红利。
看长安城那间南北杂货就知道了,这一年到头的,都不知道要挣多少钱,一成红利必定也是不少的。
听闻常乐县那间分店也不差,在河西当地卖轧棉机等物,价钱不低,挣的必定也多。
只可惜了,这种好事没能轮到他们身上。
也是应着杜惜一贯与罗用交好,所以这件事他才会求到杜惜头上,被这厮狠狠赚了一笔钱财去。
这些年轻郎君面上不显,心里这时候其实已经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杜惜看在眼里,笑而不语。
他今日之所以将事情说破,其实也是罗用的意思,罗用就是要通过这件事让这些长安青年知道,与自己合作,绝对不会吃半点亏,好处那都是终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闲得没事想给罗用找点茬的年轻人们,可能就需要再考虑考虑了。
这个年代的长安青年大多比较跳脱,并且非常具有挑战ji,ng神,一点都不像后世人印象中刻板稳重的古人形象,大约还是与眼下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关。
想要被朝中的大佬们发现和重视,他们首先自己得突出,得有名气。更别说就算是在一个家族里,想要获得更多重视,更多资源,往往也需要表现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罗用就担心某些急于出头的年轻人,会把自己当做挑战目标。
若是果真如此,形势对罗用来说就会非常不利。
另外,在罗用提出兴办工学之后,长安城中各个家族之间,对于罗用这个人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变化。
正月里,工学的兴办地点最后便定在布政坊,布政坊就在宫城西面,西市东北角,是个闹中取静的好位置。
治安更是没的说,右金吾卫便是设立在这个地方,所谓金吾卫,就是负责长安城治安的一个部门,宵禁巡逻之类,都归他们管。听闻尉迟敬德亦居住此坊。
把工学设立在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朝廷对于这所新学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最后宣布的工学博士总共有五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罗用,并且在这五人之中他的地位最高,工学之中各项工作都要以他为主导。
另外,助教的人选大致也都定下来了,人员数目颇多,不用说这里面肯定有各大家族的人,皇帝自己的人也不会少。
罗用年前方才当上了长安县令,未过正月十五又兼任工学博士一职,对于一个农户出身的年轻人来说,也算是官运亨通了。
县衙那边有杜构,罗用基本不用怎么c,ao心,只需在必须他出场的时候,大致走个过场便可。
罗用不仅给与杜构权利,也给与他钱财,只要是能用他们现有的钱和权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那背后必定就是有什么力量,以罗用他们目前的处境和地位,难免也会有需要妥协的时候。
杜构这个代理县令做得相当好,恩威并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按住了衙门中的绝大多数老油条。
只要按住了绝大多数人,余下那些想蹦起来闹事的,就不得不掂量掂量看看形势了。
杜构这个人,比罗用想象的还要能干得多,很多事情换了罗用自己,做得肯定也没他好。
还有那个名叫夏彦的莱州青年,当年他们几人一路护送杜构流放之路,杜构被赦免之后,其他人都回莱州老家去了,他则跟随杜构去往河西,参与雪灵渠工程,现在又到了长安城,依旧给杜构打下手。
一个商人之子,混到他这种程度,也许还算不上什么出人头地,但他眼下确实也掌握了一些权力,他的家人在莱州那边,应是会有所受益,至少不会像过去那般任人搓圆捏扁,从前很多对于他们是拦路虎一样的存在,渐渐也会开始给他们让路,这就是权力的好处。
罗用这一边,则主要把ji,ng力放在了工学上面,工学的招生等一应事宜,主要交给侯蔺负责,罗用和另外几位博士,以及众助教,这几日都在商讨编书的事情。
既然要教学,没有书籍肯定是不行的,这件事不能指望别人,只能他们这些人自己编写。
罗用将这件事分派到各工学博士以及助教们身上,别看工学这些助教地位不高,连个品级都没有,却实打实都是各个家族安排过来的人才。
毕竟那些个腹内空空的货,千辛万苦安cha进来亦是无用,别说有没有那个能力可以接触到关键技术,就算被他们接触到了,怕也未必能够学得回去。
罗用安排他们几人一组,要求每一组人都在一个月之内编出一本书册,未必要十分周全高深,旨在实用。
罗用自己并不做这个事情,他负责监督各个小组的进度,也帮忙解决一些他们在编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在这些小组当中,最最受人期待的,自然就是衡致他们那一组。
衡致与两名助教同编一本书,在侯蔺那边招募进来的十几个学生的帮助下,这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一个月,便编完了一个书册,交由侯蔺,让他去寻人雕刻印板。
二月中旬的一个大朝之上,罗用奉上已经成书的几本册子,交给皇帝以及众位大臣检验。
其中便有衡致等人编撰的《力学简析》,这是罗用以及他的弟子们,在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基础上,在这个时代钻研试验这些年之后,第一次将成果以书籍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上。
这只是薄薄的一本册子,里面的内容也并不十分多,更谈不上艰涩难懂。
书中简述了力学原理,并提出力的大小,其实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比较ji,ng确的数据,并且例举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加以分析。
在这本书的最后几页,讲述了杠杆滑轮等物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与原理,配有清晰的图画。
最后的最后,甚至还提出了热能这种全新的概念,也大致说明了一下它之所以能在生产中得以利用的原理,算是为当代这些人解开了热能的神秘面纱。
朝堂之上,多是有识之士,这本册子一经传阅,当即引起轰动。
尤其是最后那一部分关于热能的内容,众人先前基本上也只是道听途说,并不真的明白它的运用原理,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是罗用他们在吹牛而已,这时候一看这个册子,很多脑子聪明些的,一下子便都懂了!
这个世界上,竟果真能有这般奇事!
只要烧火就能实现生产,在当时这些人眼中,这简直堪比仙术!
第418章 早春
其实不仅是衡致他们这一本《力学简析》,其他几本册子同样也很有价值。
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要公开要交流,然后再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对它加以改进升级,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得进步。
然而技术往往也意味着财富,甚至是匠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关于整理和公开这些技术,从前是没有人能做也没有人愿做这件事情,即便做了也没有多少功绩,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奇技 y 巧并不被人高看。
这一次是罗用以自己手头上的几个技术作为诱饵,才能令这工学得以开办,这些书籍得以编撰。
那些大家族们为了自己的人能够在工学之中获得认可,占据一个有利位置,这回纷纷也都下了一些本钱,拿出一些自家掌握的技术编写到这第一批教学资料当中。
说实在的,这里面的不少技术,就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头一回见到。
随着这些书籍的面世,朝中许多人也都纷纷感觉到,这罗用,似是要掀起一股浪潮,不知这股浪潮于这世间,于这朝堂,又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对于他们个人以及家族来说,又是有利的吗,还是会带来什么冲击以及隐患?
但就眼下这形势来看,怕是谁也阻挡不了这一股浪潮了,各大家族已经纷纷下水,那个关于热能的新技术,谁人又能舍得松手。
·
话说,自打罗用回到长安城以后,不是忙着接任长安县令一职,就是忙着那工学的事情,每日里早出晚归的,并不怎么着家。
二娘与四娘她们几个倒是亲近得很,衡致与阿枝两口子也与他们同住,衡致近来也在忙工学那边的事情,阿枝就与二娘她们一起。
他们平日里若是无事,有时候便会一起去四娘她们干活的南北杂货看看,有时候去大娘那边的阿姊食铺看看,几个年轻女子坐在一起说说闲话,日子也是过得颇舒心。
五郎他们几个小的就没有这么好命,这几个现在也还没有什么正经事情做,于是罗用便叫他们依旧去白家上课。
白家人管教族内子弟颇严,课业亦颇重,弄得五郎他们几个每日里苦哈哈的,看着阿姊们闲着没事惬意悠然,他们却只有乖乖读书的份。
其实二娘她们也有干活的时候,只是这些个小的没看到而已。
二娘打算在长安城办一个面巾作坊,地方都定好了,就在大通坊进来一点的敦义坊,与阿姊食铺挨得近,离大娘她们两口子的家宅也近。
这一日,大娘邀二娘同去新丰集市看货,打算去那边看看白叠花。
那新丰集市早几年主要就是卖些粮食土产,而且只是冬季热闹,其他几个季节都比较萧条。
现在那边什么物什都有了,一年四季都很热闹,尤其是一些大宗货物买卖,粮食牲口ji,ng铁石炭之类,不需去往长安城,直接在这新丰集市上便可达成交易,很多潼关洛阳一带的商贾也到这个集市上买货。
这两日大娘听人说,关内道那边过来一批白叠花,数量颇多,要价亦不甚高,于是她便对二娘说了,姊妹二人打算一起过去看看。
随行赶车的都是大娘铺子里的妇人,她们几个负责采购的,常常要去新丰集市那边买货,这日刚好便一起去了。
农历二月份,天气已是一日暖过一日,有那爱俏的郎君娘子,这时候已经换下了袄子,穿上了薄衫。
街上行人车辆颇多,还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在街边嬉闹玩耍。
“自那种牛痘之法推行之后,这长安城中的孩童便越来越多了。”大娘笑看着街上那些小孩,对二娘言道。
“飞儿可种上了?”二娘问。
“一早便种上了,哪有不种的。”大娘道:“常乐县那边的孩童可是要种?”
“都要种的。”二娘也说:“只是那边地方小,人也少,有时候若是不凑巧,遇不着痘种,便要等上一等。”
“长安这边人多,倒是不需等,去了便能种上,早前还要收那三五文钱,后来有御史在朝堂之上说了这件事,道是有些家中穷困见识又短的父母,为了省那三五文钱,竟是不给儿女种痘,道那痘种又不是甚稀罕物什,何苦要挣百姓那三五文钱来哉……于是后来便不收钱了。”
姊妹二人坐在马车之中,大娘对二娘说起了这长安城种牛痘的事情。
“那御史倒是个好的。”二娘听完以后,如此说道。
“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总之那些个御史什么都要说,什么都要管,连皇帝的事情他们都管,我那两个食铺,也被他们说过好几回。”大娘笑道。
“怎的连这个都要说?”二娘吃惊道。
第98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