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第12节
他哪里又能想得到,自己送去的那点东西,竟然能在乔俊林的生活中掀起这样大的波澜,虽然那些事情,也是他迟早都要看清的现实。
第44章 牡丹坐垫
近来,衡氏造车行的造车速度快了许多。
衡玉的长子衡怀在木工技艺上虽然比不得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但此人颇善于经营之道,也比较会跟人打交道,现如今衡玉基本上已经躲后头去了,前边这些个事情,就全部都交给他这个长子全权管理。
最近这段时间,衡氏造车行又招了不少人,把自家那个造车大院分成几个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零件,造车把的造车把,造踏板的造踏板,各司其职。
这样一来,每一个工人也不需要学得许多技术,单单只需会做一样工作就可以了,ji,ng细的活计做不了的,便只叫他们做粗活。若有那手艺好的,衡怀便会找他签一份契约,要求对方为他家做多少多少年的工,长一长他的薪酬,然后再把他的职位提上来,让其负责相对ji,ng细的工作。
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仅仅只是八月份一个月,衡氏造车行就已经出了两个订单,每单都是三十辆燕儿飞。
这个订单数量,也是先前和罗用一起商量下来的,为了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面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衡氏造车行在短期内都不肯接大单,最多,一个订单就是三十辆。
说起来,这燕儿飞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负重有限,不能用来运载重物,不然齿轮链条都很容易损坏。
其次也比较怕水,下雨天就不好用了,最主要就是那两个车轮,羊皮并不十分防水,那里面的千层底一旦吸足了雨水,就会变得十分沉重。
再来就是舒适度了,这个倒不算什么大问题,后世的人大多习惯了平整的路面和舒适的搭乘体验,这时候的人是不一样的,燕儿飞能够让他们加快行程速度,遭点罪大伙儿也都觉得没什么,尤其对于许多买不起牛马的百姓来说。
基本上,只要天气良好,道路质量不算特别差,又没有重物需要运载的话,燕儿飞对这时候的人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代步工具。
随着衡氏造车行的速度提高,离石县中,燕儿飞的价格慢慢也下来了,不像之前那样二两三两地到处都有人喊价,这会儿一辆燕儿飞只要能卖到五百文到八百文就算是比较不错。
一般远道而来,打算从这边购买燕儿飞的人,大多不能满足于那一辆两辆的车子,所以绝大部分人还是要等衡氏造车行那边按订单出货。
燕儿飞的买卖并不怎么需要罗用c,ao心,他现在比较关心的还是毛线袜子和羊毛毡坐垫的买卖。
自打去年开春,杜惜从他这里带走了一批毛线袜子和坐垫以后,又有候蔺等人遣人过来买了一回,马飞阳买了一回,郭安和他那些朋友也买了一回,只后面这几回,主要就是以毛线袜子为主,坐垫这个东西都没怎么开过张。
罗用猜想,上回杜七郎带了那些毛线袜子回去,应该是在长安城小小流行了一把的,只是那坐垫不知为何却没有流行起来。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妇女们的消费能力不如男性,就好比之前来他这里买袜子的,也都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男子,买的主要也以男袜为主,偶尔带几双女袜,应也是买回去送给自家女眷。
另外,可能跟宣传不足也有关系,坐垫这东西,毕竟不跟袜子似的,能穿出去外面四处晃荡。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这个东西的曝光率呢……
罗用最近没少在这件事上费脑经,他一方面让手底下的几个弟子着手制作一些青松绿竹花样的坐垫,打算试着开发一下那些文人s_ao客的市场。
另一方面,自己也领着两个弟子,在制作一个牡丹图样的圆形大坐垫,这垫子直径约莫得有一米二,基本上也可以称为是地毯了。
就在前些时候,将毛线袜子的编织技术教给村里那些小姑娘们之后,罗用把这羊毛毡地毯的制作技术也教给了他的那些弟子,他现在也是有些看开了,自己一个人的时间ji,ng力毕竟有限,一年到头忙活下来,根本也做不了多少垫子。
他也不担心有个别弟子学得了这个手艺以后会另起炉灶,往后的路还很长,仅仅只是一个制作羊毛毡坐垫的手艺,若是能让他分辨出一个人的忠j,i,an,那也是很值得的。
“师父,这两日羊r_ou_又涨价了。”这一日下午,罗用的一个弟子骑着燕儿飞进了他家院子,下得车来,将手里一小块用稻草栓着的羊r_ou_递给罗用。
现如今这燕儿飞的价值也是不低,只是自从有了这个车子,来去实在便利许多,有些人也是不舍得卖。
“无妨,等那些山羊身上长出了绒毛,大伙儿就能舍得杀羊了。”罗用接过那块羊r_ou_,转手递给一旁眼巴巴瞧着的四娘,四娘拿着那块r_ou_,高高兴兴就进了灶房。
最近他们这地方上不少人都听说了,羊绒那东西能纺线能织衣物,那织出来的东西又软和又保暖,价格也高,于是很多家里养了山羊的,最近便都不肯杀羊了,就等着那些羊身上长出绒毛来了才肯杀,所以这段时间羊r_ou_的价格也就比平时贵了几分。
“待到来年这个时候,倒是可以换猪r_ou_吃。”他那弟子笑道。
“倒也是,羊r_ou_贵了,猪r_ou_想必好卖。”罗用也笑,他最近又跟人合作,买一些猪崽撒出去,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刚好也是杀猪的时节。
问清了这块r_ou_的价钱,罗用当即便把钱给了,他虽然经常让自家这些弟子帮忙带东西,钱财却也是算得很清楚,平日里没事也不会白拿他们的。
那弟子收了钱,便往旁边院子去了,他在那边还有一块做到一半的垫子没有完成,这会儿过去继续做,做完了拿过来交给罗用,罗用会给他记个数,到时候等垫子卖出去了,再把工钱结算给他。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了这个垫子,有那些个手艺实在不行的,罗用也不肯叫他们糟蹋材料,羊毛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但染过颜色的羊毛,那就比较贵了。
那几个做不成羊绒垫的弟子失落归失落,却也只能怪自己手太笨,罗用对待他们这些弟子都是一视同仁,之前那衡玉之所以能得了师父的指点做出燕儿飞,也是他原本就有一身木匠的手艺,这会儿罗用又教他们做垫子,有些人学会了,有些人没学会,全看个人本事。
现在在罗用的那些弟子当中,就有三个人最出名,一个是劁猪的刘活,他现在骑着燕儿飞穿街走巷的,到处去跟人宣传劁猪的好处,经常免费给人劁猪,顺便再倒卖一点杂货挣钱。
几个月下来,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劁猪的好处,那四处给人劁猪的刘活,也就得了一个“劁猪刘”的诨号。
最近那衡玉也是很出名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木匠,所以得了一个“木匠衡”的名号。
另外那个许二郎也比较有名气,他目前倒是没有什么名号,只是罗用比较看中他,其他弟子们也都隐隐以他为首,所以大伙儿基本上都知道他。
其他弟子也都以这三人为榜样,希望终有一日,自己也能挣得一个名号,就算是劁猪刘那样的,在他们看来也算是不枉来这人世走过一遭。
当地许多百姓,对于罗棺材板儿和他那些弟子的故事,也都很是津津乐道。
不过这故事一旦传得远了,有时候难免就会有点变味:“从前有个叫罗棺材板儿的老头,他会劁猪,还会烧土粪,他还有很多徒弟,其中一个叫劁猪刘,专门给人劁猪,他手里有一样工具,巴掌那么长,比筷子细……”
罗用这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从棺材板儿被人传成了老头,一心只想着如何宣传自家这些坐垫,好寻个好销路,卖个好价钱。
要想生意做得好,宣传方面自然也就不能落下,说起来唐朝人其实也是很懂炒作,为了扬名,很多人都是煞费心机,交友访友,干谒行卷,一群书生才子出去喝喝酒作作诗逛逛青楼,别以为人家都是纯玩儿,很多人那都是有宣传目的的。高明一点的,还有那陈子昂买琴扬名的故事,虽不知真假,但也可略窥当时社会之风气。
思来想去,罗用也决定要给自家的羊毛毡坐垫炒作炒作,文人s_ao客那里,一时间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青楼楚馆,想来应该有些机会。
师徒几人接连忙碌数日,这一个牡丹坐垫终于完成,那浓郁的色泽,艳丽的花瓣,便是寻常女子往那上面一坐,都要被熏出几分醉人的芬芳,若有那善于弹琴唱歌的女子,坐于这牡丹坐垫,轻歌浅唱,想必应是风情无限。
东西做是做好了,只是要怎么才能送出去呢?
第45章 十之一二
罗用听说马飞阳最近去了长安城,原本还打算等他回来,再跟他商量商量这个坐垫的事情,没想到马飞阳没等到,却把杜惜给等来了。
杜七郎这回是带够了银钱过来的,不仅把自己那块玉佩给赎了回去,另外还从罗用这里买了不少东西,罗二娘这大半年时间织出来的毛线袜子,几乎都要被他扫完。
这一次回去,杜惜自己也对羊绒这个东西做了一番了解,这一了解,他才知道,原来羊绒是那样难得的东西。
平时那些山羊身上都是没有羊绒的,只有等天气冷到了一定程度,山羊身上才会长出羊绒,每头羊也只得那么一点点,还要千辛万苦将它们和羊毛分拣开来,再加上染色和编织的人工材料等费用,一双袜子只卖一百文钱,简直太实惠了,与其费那个力气自己搞,还不如从罗用这边买现成的。
除了袜子,坐垫他也买了不少,另外还买了一整车腐ru。
今年开春的时候,他带回去的那些东西,也都换得了好价钱,就是送给自家瓮婆的那几样物件,后来也都慢慢得回了好处,老两口手里头有钱啊,他俩那手指头缝稍微漏一漏,杜惜的小日子就很滋润了。
谈完了买卖,罗用和杜惜二人坐在厅中叙话,然后杜惜就对罗用说了一些最近长安城中的情况。
“……上月便有一些河东匠人在长安城中行走,言是能盘火炕,可是你门下弟子?”杜惜说道。
“不是。”罗用无奈道:“我的弟子竟是晚了一步,那些人动作倒快。”
这会儿刚到九月初,上月,也就是八月份了,据他所知,八月份的长安城应该还是很热的,那些不知道哪里来的盘炕人,竟然从那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
“利益当前,自然是要起早。”杜惜笑道。
“此次七郎回去长安,可否带上我的几名弟子,他们先前就有去长安城替人盘炕的想法,如若能得七郎照拂一二,我便也不需担心什么。”罗用顺势说道。
“那刚好,我到时候可以从马氏商行再租几辆牛车,从你们这里多采买一些物什回去,到时候还要劳烦你家弟子帮我赶一赶牛车。”杜惜还真是很会物尽其用。
“那是自然。”罗用说着,又问他道:“你还要买些什么?”
“长安城虽也有能做燕儿飞的木匠,却没有那么多石竹子,同样也没有那么多会做竹链之人。”
杜惜甩了甩衣袖,伸手从矮桌上端起自己面前的粗陶碗,喝了一口清水。一举一动,皆是一副翩翩贵公子姿态,只是口里说的,尽是一些生意经。
“你要从我们这里买竹链?”罗用倒是没想到,那竹链竟然还能单独成为一个产业。
“怎么样,没想到吧?”杜惜脸色颇有几分得意:“一看你这样子,就是个没出过远门的,那货物上了官道,可是要按车缴纳费用,那燕儿飞太占地方,一辆牛车也放不了几辆燕儿飞,若是换成竹链,那就放得多了。”
罗用还真没想过过路费这一茬,于是便问道:“此去长安,需得多少费用?”
“这个不好说。”杜七郎一脸地意味深长:“这个价钱,还得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从这杜七郎的三言两语之中,罗用大约也能想象到,商人在外面行走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不仅要提防山贼水匪,还要受到层层盘剥。
像他们离石县的马王两家,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应该也是打通了其中一些关卡的,若是一些没有根基的小商贩,在经过这番盘剥之后,又能剩下几个利润。
“三郎无需太过忧心,离石县那马王两家,也都有些本事,想来应是有能力将你们这里的东西卖出去。”杜惜最后又宽慰了罗用两句。
罗用知道自己不能把所有赌注都压在那马王两家身上,在运输不便费用又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他很自然就想到了要在长安城那边搞个分部。
不过这事可以先不跟杜惜说那么清楚。刚好这次有一批弟子要去长安,顺便就可以让他们多多了解一下长安城那边的情况。
之后,杜惜又给罗用提了个醒:“前些日子,圣人找我问话,说的就是你们离石县的事,听我伯父说,石州刺史亦有表书,言及火炕土粪以及燕儿飞诸事,若是不出意外,圣人应是要有赏赐。”
“可会宣我去长安?”罗用问道。
“三郎欲往长安?”杜惜反问。
“不欲。”罗用很干脆地摇了头。
“想来应是不会。”杜惜猜想,圣人应该不会让罗用进京,除非是有意想要授他官位,不过罗用这会儿还在孝中,也当不得官。
再说,这几年天下太平,商路畅通,许多天南海北的新奇物都往长安城聚集,罗用的这几样东西不止新鲜,还比较实用,但是在长安城中,却也只能掀起一时的波澜,那一时的波澜过后,长安人很快又会被别的新奇物吸引,原先那些让他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很快也会被视为平常。
在这种大环境下,杜惜猜想,罗用倒腾出来的这几样东西,应该还没到能让皇帝陛下千里迢迢把他召去长安城面圣的程度,赏赐应该还是会有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口头表扬的可能性。
之后几天,那杜惜果然开始在离石县中收购竹链。
那衡氏造车行,一条完整的竹链的收购价大约在二十五文钱上下,杜惜这边却开价三十文,很自然的,这几天手头上有链条的,基本上都拿去他那里卖了。
事实上,这多少也让衡玉父子三人松了一口气,自从陶制模具做出来以后,现在大伙儿做链条的速度那真是快多了,衡氏造车行的仓库里已经屯了不少,再这么收下去,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才能消耗得完。
这会儿突然冒出来一个收购竹链的,衡怀还跟他老子商量,要不然他们也从自家库房弄点链条出来卖给那长安城来的郎君?不仅能折现,还能小赚一笔。
衡玉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让他这么干,因为担心以后上他们这里收链条的人万一多起来,到时候竹链就会供不应求,价格也会居高不下。
杜惜离开的那一日,罗用赶着驴车去送他,顺便也送送自家那些弟子,从这里去长安,一千多里路,虽然有杜惜同行,应是不用受人为难,只到底路途遥远,行路不易。
有杜惜在,路引也办得容易,他就说杜府要请这些人去长安城修火炕,然后罗用这几个弟子很顺利就拿到了路引。
车队一路出了城门,又走出去挺远,罗用终于还是开口对杜惜说道:“七郎此次回长安,可否帮我带一件礼物送人?”
“送与何人?”杜惜奇道,这罗三郎年纪小小,也不像是出过远门的样子,在那长安城之中竟然也有能让他挂怀的人儿?
罗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两辈子加起来都没去过那种地方,这回这个请求,不知道会不会让对方感觉唐突。
他挥手让两个弟子将他们之前做好的牡丹坐垫拿了过来,两人就那么将它拿在手里,铺展开来,现出里面的花样。
杜惜一看这垫子,眼睛登时就亮了:“此物,三郎意欲送与何人?”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干脆还是卖给他吧,他想拿去送人,顺便显摆出风头。
“我听闻长安城中有那能歌善舞的女子,七郎若是知晓何人能与这垫子相得益彰,便帮我把此物赠与她吧。”少年人面上略显腼腆。
他这话说得虽含蓄,只那杜惜年纪轻轻,却也是风场老手了,这还有什么听不懂的。当即便拍这罗用的肩膀对他说道:“此事我最是知晓,三郎尽管放心,此物我定会帮你交到合适的人手中。”
这可是好事啊,你好我好大家好,杜惜也乐得帮忙,顺便自己也能跟着出个风头,这年头可是越来越不好混了,那些竞争对手的段数也是一个更比一个高,想要一直当个不过时的风流人物也是很不容易。
之后罗用便没再送,停下驴车,在原地看着那车队越走越远,走出去不多久,前面那辆杜惜乘坐的马车便跑了起来,只余下一行牛车在路上缓缓前行。
罗用知道杜惜还留了自己的手下在队伍当中,再加上又有他在前面开路,只要提前打过招呼,后面这一群人应也不会受什么为难。
“师父,你可是要将那垫子送到那风尘之地?”这时候,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许二郎说话了。
“可是有什么不妥?”罗用问他的意见。
“倒也不能说是不妥,只怕一些古板之人,自此便要将这垫子看轻。”许二郎说道。
“无妨。”罗用笑了笑,赶着驴子开始往回走,从这里到西坡村,也有挺远的一段路要走。
“做人也罢,做买卖亦然,哪能讨得人人欢心,十个人里面只要能有那一两个喜欢的,便也足够了。”
就算讨得了人人欢心又有什么用,自家也没有那么多垫子可以卖给他们的。罗用这回这些坐垫,就是瞄准了那些爱鲜艳爱绚烂爱风s_ao的客户群,至于那些老古板,就让他们继续坐草席去吧。
第46章 赏赐
郝刺史和涂县令来西坡村的时候,罗用正领着几个小孩在自家杂货铺焖柿子,他们自家也没有柿子树,最近见别人家的柿子熟了,就拿粮食去换一些回来吃。
“师父,郝刺史和涂县令来了,刚刚我见他们从村口那里进来。”罗用的几个弟子这一天正在给猪圈换稻草,一见这两人来了,立马就有人跑罗家院子来给罗用报信。
“哎,来了。”罗用连忙从炕头上下来,趿上他那双灰扑扑的麻布鞋子,一边走一边拉脚后跟,等他走到院门口,郝刺史和涂县令二人也到了。
罗用向这二人鞠躬作揖,郝刺史让他不必多礼,然后他二人便随罗用去往厅中。
入座之后,郝刺史先向罗用传达了一下皇帝陛下的口头表扬,然后又说圣人怜惜他的遭遇,赐他良田五顷,叫他以后好好种地,抚养家中幼小。罗用行礼谢恩。
正事办完了,罗用留他二位在自家吃饭,他二人俱是没应,又闲谈几句燕儿飞火炕土粪这些东西,便起身要走,在经过罗家那个猪圈的时候,倒是停留了好一会儿。
罗家这一头头半大猪豚都长得圆滚滚的,甚是喜人,猪圈刚刚才被打扫过一遍,并不十分脏臭。
“劁猪一法,看来着实是不错。”郝刺史在仔细观察过那几头猪豚的长势之后,赞道。
“除了劁猪,这养猪之法,可还有什么需要讲究的地方?”涂县令问罗用道。
“也无甚讲究,就是猪食要煮过再喂,野菜与麦麸豆渣等物同煮。”罗用回答道。
“甚好。”郝刺史听了,点点头,又赞了一句。
这二位走了之后,另有两名小吏留了下来,等邹里正过来以后,一起给罗用丈量土地。
一顷地就是一百亩,这五顷土地,可就是五百亩,罗用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也能成为一个坐拥五百亩良田的大地主,虽然这时候地广人稀,普通老百姓家里也都有那百来亩地。
唐初推行均田制,每丁户授田一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被子孙继承,口分田则不同,主人离世以后,那田就会被官府收回。
罗用这回得的这五百亩,全部都是永业田,是可以福泽子孙的资产。不过虽说是五百亩良田,但这两年,他们这里的人丁基本上是有增无减,也没什么多余的好田可以划分给他,最后划出来的,除了几十亩是比较好的农田,其余均为坡地,还得罗用自己开荒。
划好了田地,天色也是比较晚了,罗用留了邹里正和那二位县中小吏吃饭。一锅黄焖ji,一锅粟米粥,一盆煎饼,几样小菜,吃得几人满嘴流油,心满意足。
饭饱之后,罗用留这三人过夜,三人俱是推辞,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不管是邹里正还是县中官吏,谁也不得闲,今晚回去睡一觉,明儿还得接着忙。
“邹里正,你先不忙走,近来小河村那边每日都有人推着猪粪过来换豆渣,我帮你看看这时候还有谁没回去的没有。”
罗用的一个弟子见邹里正说要独自一人回去小河村,连忙出言道,这会儿天色都要黑透了,邹里正年纪这么大,谁能放心叫他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夜路回去。
“邹里正你便是在这里住上一晚也是无妨,我二人先走了,县中还有许多公务。”另二人说着就要告辞。
罗用等人将他二人送到村口,又嘱咐他们路上小心,毕竟是这么远的路,大晚上的,这一路过去甚为荒芜,路上也没什么行人。
“诸位何需担心,这条路我二人可比你们走得多。”那二位小吏说着抬起手臂摆了摆,结伴便往县城方向去了。
眼下正是丰收时节,县中官吏都要下乡去收缴税费,哪一年这个季节,他们这些人不是起早贪黑,恨不能将双腿跑折,他们这穷地方,县衙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马车牛车可用,摸黑走个夜路什么的,对他们这些小吏来说实在太平常了。
“林二,你说我俩是不是也应该整两辆燕儿飞来骑一骑?”这哥俩并肩走弯弯曲曲的土路上,路两边野草丛生,偶尔也会经过一片农田,这会儿天色暗了,也看不清田里种的是什么,只依稀能闻着味儿。
“那燕儿飞可不便宜。”另一人袖着手缩着脖子,他们这儿,进了九月份就开始降温,等再过今日,夜里怕就要开始下霜。
“光靠两条腿走路,也是遭罪。”刚刚那人说道。
“可不就是遭罪嘛。”这一走就是几个时辰,一天到晚都在外头跑,哪能不遭罪。
这二人好歹还能结伴回去,邹里正那边却是连个伴都没有,也不敢叫他一个人走夜路,最后还是罗用的两个弟子赶着驴车把他给送了回去。
送走这两拨人,天色也已经黑透了,罗用回到自家院子,见杂货铺那里还点着油灯。
“阿兄,这柿子还没焖上呢。”四娘五郎他们还在那儿等着呢。
“可都摆进去了?”罗用笑了笑,进了自家杂货铺。
“都摆好了。”几个小孩往旁边挪了挪,给他腾出一个位置来。
“我看看。”罗用探头往坛子里看了看,见里面果然齐齐整整摆了小半坛橘红色的圆柿子,于是便道:“我们这便点火焖上吧。”
兄妹几人抱着这个坛子去了灶房,先是取了一把干草点着,然后又将烧着的草把丢到缸内,快速在缸口蒙上一块油纸,麻利地把那张油纸用细绳紧紧扎在缸口上,另外又蒙上几块旧布。
如此,这柿子就算是焖上了,缸口封住了,缸内没有新鲜空气,那把火很快就熄了,光留下大半缸子浓烟,罗用他们就是用的这些浓烟催熟柿子,西坡村的村人大多都是这么催熟柿子,也有用浊酒催熟的,但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酒。
罗家倒是有酒,因为要做腐ru,浊酒这个东西他家就没有断过货,之所以要这么做,不过也就是给这几个小孩儿添个新鲜。
孵柿子这种事罗用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前罗奶奶在的时候,每年新柿子下来,她都要买好多放在家里,存放得好的,能放大半个冬天,要吃的时候,就拿几个出来孵一孵。
那个时代水果也是比较多,香蕉苹果都很常见,罗奶奶不舍得直接放香蕉或者苹果进去,每回要孵柿子之前,先去水果摊买几个香蕉回来,祖孙俩先把香蕉给吃了,留下香蕉皮,用塑料袋装好,跟柿子放一起,随便再找个纸盒装一下,丢床底下,十来天以后再拿出来,那些柿子就都熟软了。
这会儿到了七世纪,香蕉苹果这些个,别说用来孵柿子,家里这几个小的,根本连它们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苹果这个东西,这会儿大约还在皇家园林里种着呢,名字好像是叫频婆果,至于香蕉,想来南方地区应该是有的,只是这时候的交通实在不便,从他们这里到长安,步行就得小一个月,从长安城去往南方热带地区,又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再生的香蕉砍下来,运到他们这边也该坏了。
“三郎,你说那五百亩地,我们用来种点什么?”相对于这一坛柿子,二娘显然还是更关心自家新得的那五百亩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户人家的女儿,她也是把土地看得极重,再加上之前又有过一段不得不卖地换粮的艰难日子,对于土地又更添几分执着。
“是啊,你说种点什么好呢。”罗用笑道。
说到这五百亩地,罗用就想到郝刺史之前说的话,圣上赐他良田五顷,让他好好种地,这个话里头,到底有没有什么暗意呢?
或许,在长安城搞分部这件事,还是往后延一延吧……
·
长安城中,杜七郎这时候还未归来,罗用的那一个牡丹坐垫,也还没来得风靡全城。
先前被人从离石县带来的燕儿飞,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入到长安人的生活当中。
这日一早,晨钟已过,晨鼓未歇。城中各坊也都到了开门解禁的时间,除了那些早起做生意的商贩,在这座城市,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要起得特别早,那就是上朝的官员。
为了上朝方便,许多官员都选择居住在距离太极殿比较近的地方,相应的,那一带的的房价自然也就很高了,那些个官位不够高薪水不多、家底又不够厚实的,就只好往远了去,这一远,早晨上朝的时候路程自然也就远了。
“真巧啊,卢太史。”
清晨,天色未明,空气中已经透出秋天的气息。在距离宫门颇远的一个巷口,一辆燕儿飞轻巧地拐了出来,骑车的人见另一面也有人穿官服骑着燕儿飞往这边过来的,借着灯火定睛一看,发现是个老熟人。
“原是陈内给。”对方也同他打了招呼。
两人闲话几句,也不停车,骑着燕儿飞结伴前往太极殿上朝,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47章 初雪
又几日,杜七郎从河东道归来,很快又在长安城掀起了波澜。
原本已经快要过气的昔日名妓白夜瑛,因那杜七郎的一首新词、一块牡丹坐垫,一时间风光无两,以二十八岁的高龄,将这些年新冒出来的那些个花红柳绿小嫩草们都给秒成了一地残渣。
说起来,这时候计算年龄的方法着实也是有些坑爹,那白夜瑛乃是年末出生,按照后世的算法,她现在也就二十六岁,正是青春好年华,到了这里,生生就被算成了二十八岁,待几个月后再过了年关,可就是二十九,离三十也就近得很。
不过这时候的文人还是要讲情c,ao讲品味的,逛个青楼听个曲儿什么的,也并非都是冲着那些水灵灵的小姑娘而去,这些人所追求的,更多时候还是雅致,就算有什么食色性也,那也得整一块漂亮的外皮包装一二,也正是因为如此,那白夜瑛才能有强势逆袭的机会。
之后的一段时间,长安城中大街小巷都流传着白夜瑛和她那一块牡丹坐垫的传说。
凡是有幸能得一见的,都说是惊为天人,与那风韵无边的白夜瑛实在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这一日,数位郎君在坊中某一家酒楼喝酒,席间便有人谈及此事。
“不过是小小的一块坐垫,竟能得人如此吹捧,实是可笑。”其中一个年轻气盛的郎君一脸不以为然地说道。
“六郎可见过那垫子?”同桌好友问他道。
“未得一见又如何?”那年轻郎君无所谓道:“不过是一块垫子,见与不见又有什么要紧。”
“六郎此言差矣。”同桌另一位青袍郎君笑道。
“此话怎讲?”那被人唤作六郎的年轻人不服气道。
“那牡丹坐垫,我倒是有幸见过一回。”那青袍郎君笑着说道。
“季兄以为如何?”桌上当即有人便问。
“着实是个妙物。”青袍郎君赞道。
“如何妙法?”先前那人依旧是不服。
“那垫子上的牡丹花,乍看之下,仿若真物,细细观之,亦是ji,ng妙非常,造此物着,于着色一事上,心思极巧,单单只是一个花瓣,便用了红白粉蓝绿玄赭等色,颜色多而不杂,很多颜色就只在关键处用那一点点,同样的颜色,有些地方用得厚,有些地方用得薄,很有讲究。一般人不仔细看,肯本不知道他用了那样多的颜色,就只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一朵真花一般,要细细观之,才能知晓其中ji,ng妙……”
听他这般细说,酒桌上众位郎君也都听得有些心痒,盼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见一见那个传说中的牡丹坐垫,只可惜以他们的出身,这会子怕是见不着那白夜瑛。
几人正说得兴起,突闻楼下传来一阵喧闹。
“怎么回事啊?”一人问店里的伙计道。
“几位郎君,楼下有几辆从河东道过来的牛车,正欲往马氏商行而去,听说他们车上就有牡丹垫子,这不,被人给拦下了,非说要买。”那年轻店伙计一脸兴奋地说道。
“果真?”几人行到窗边,往那窗外一看,果然就看到一堆传长袍的穿短褐的穿胡服的、还有那穿着衣裙的小娘子夹杂其间上串下跳,这些个一起,把那几辆牛车团团围住。
“哎,你们是马氏商行的人啊?”有人扬声问道。
“不是,我们就是去还牛车,顺便在他们那里落一下脚。”这些个赶车的汉子被热情彪悍的长安人给围得手足无措,好在其中还有一两个能勉强撑住场面的。
“那你们这些货是要运往何处去卖?”马上又有人问了。
那马氏商行距离这里不远,这一带的人基本都知道,不过他们这些人既然不是马氏商行的,那就应该不会在马氏商行卖货了,究竟要在哪里卖,他们得提前打听清楚不是。
“还未想好。”一个汉子诚实道。
“哎,那刚好,你们也不用想了,就在这里卖了吧。”众人起哄。
“对对,就在这里卖了。”喧哗声顿起。
那几个赶车的汉子面面相觑,他们刚刚就是走在路上,听人说起那牡丹垫子,哥儿几个就相互说了一嘴,这回这两车货看来是不愁卖了,结果就被人给听了个正着,这不,就叫人当街给堵了。
话说早前罗用跟那杜惜谈好,叫自家十几个弟子跟着他的人一起来长安,顺便帮他赶牛车,再顺便,他们自个儿也从马氏商行租了两辆牛车,之前攒下来的那些做好的羊毛毡垫子,基本上都在这儿了。
“人太多了,怕乱。”那几个汉子都很犹豫,生怕等一下一乱起来,这两车货都得被人抢走。
刚刚进城以后,杜家那边就来人把自家的东西接走了,余下他们几个,打听清楚了马氏商行的位置,就打算先去那边再说,虽然他们这些人跟马氏商行也没多少交情,但好歹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总是要放心些。
没想到眼瞅着就快到地方了,竟然就因为一时没管住嘴,生生就被人给堵这儿了,这坊中小街也不像外面的大道时时都有那巡逻的,一时竟也没人管。
“怕什么?”
“乱不了乱不了……”
“莫要磨蹭,赶紧摆出来卖了便是。”
“摆出来摆出来。”
“你且说,一个要卖多少钱,某今日身上刚好就带着钱。”
这些个人乱哄哄地堵在那里,想走也走不了,要不然就……卖了?
“二百文钱一个。”一个汉子试着开价道。
临行前,罗用也跟他们说了,这垫子的价钱,叫他们自己看着办,横竖他那边是卖一百文钱一个,千里迢迢送来长安城,怎么着都得卖个一百五以上的,当然,如果行情实在不好,或者是遇着形势艰难的时候,就算是亏本那也得卖啊。
这会儿见这里这么多人,一个个都热情高涨的模样,其中一个汉子壮了壮胆子,就喊了个两百文的价钱。
“……”人群中俱是一默。
“你们那垫子什么样,先拿出来给我们瞧瞧吧。”两百文钱?牡丹坐垫?开玩笑吧!别是不一样的东西,那可就空欢喜一场。
那几个汉子也被这些人的态度变化弄得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想想拿出来就拿出来吧,反正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他们把那些垫子千里迢迢运来长安城,可不就是为了卖钱。
“行。”那几个汉子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也算是达成了统一意见。
当即便有人掀开牛车上的油纸一角,从里面抽出一张羊毛毡坐垫,因为先前听这些人都在谈论牡丹坐垫,所以他这时候拿出来的,也是一个牡丹花样的,只是这个垫子,比罗用先前交到杜惜手上那个,尺寸那就要小多了,就是正常大小的一个坐垫。
“两百文!这个垫子我要了!”众人一看,垫子还是那种垫子,就是小了些,那也没关系,两百文划算啊,趁这几个乡下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赶紧买了吧!
“我也要我也要!”人群中登时就炸开了锅,一个个都喊着要买。
“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来啊!”
“我要买一对!”
“我先来的,你得先给我拿。”
“给我五对牡丹花样的!”
“我要两对,两对两对!”
“哎,后面的别挤啊。”
“前面的买完没有啊,买完了赶紧出来啊。”
“这边还有青松绿竹这些图案的。”
“我不要青松的,我就要牡丹花样的。”
“哎,这个芍药花也好看。”
“这个是什么花?”
“这是昙花吧?”
“莲花莲花!再给我拿两对莲花的!”
“牡丹呢?牡丹还有没有了?”
一群大老爷们,尽捡那些千娇百媚的花样儿买,原先罗用考虑到文人的喜好,特意做出来的那些个青松绿竹,反而倒是不怎么走俏。
哦,说着说着倒是把先前那几个人给忘记了,就是先前在酒楼上谈论牡丹坐垫的那几个,这会儿他们也早已经不在楼上待着了,正挤在人群里跟人抢垫子呢。
就连早先那个对牡丹坐垫的传说很是不以为然的那位仁兄,这会儿也扯着喉咙跟那儿喊:“牡丹牡丹,再给我一个牡丹花样的,我这儿不成对啊。”
“哎,别急别急,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来。”
这些个从离石县过来的汉子们,着实是被长安人的消费能力给震慑住了,一个坐垫二百文钱,这些人竟然还能抢着买。
他们却是不知,赶时髦这回事,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这么好挣的钱,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一回了,等过了这股子热乎劲儿,市场就会逐渐回归理智,赶明儿再有人把这种垫子给仿出来,竞争起来,价格就再难上得去。
·
长安城中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离石县这边就安静许多,收完了庄稼,又交完了各种税费,天气也渐渐冷了起来,九月中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霜了。
今年官府又没有发徭役,于是他们这里的人就需要交布匹,一日徭役折成布料三尺七寸五分,这便叫做输庸代役。
一天三尺七寸五分,二十天便是七丈五尺,若是遇着闰年,还需另加两日。
徭役虽苦,可这么多布料,却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够拿得出来的,尤其是有一些家庭还不止一个男丁,像林家那边就有四个兄弟,这一口气交出去,可就是好几匹布料。
最近这几年,徭役都不算很重,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宁愿服徭役也不肯出这个布料,只可惜这种事却也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还只是徭役的部分,另外,每丁每年还要缴纳两石粮作为租,还有布二丈四尺、麻三斤,作为调。
租庸调都是按丁缴纳,就是家里有几个男丁,就缴纳几份,罗用还没有成丁,不需要缴纳这些个,但地税和户税却是家家户户都要缴纳的,只要你有人口,有种地,就躲不了。
地税也称地租,按土地多少缴纳。户税按户缴纳,这个户税也是比较重比较杂,大约也就是因为这个税,这时候的人基本上都是不会主动提出要分家的,因为分家就意味着要多缴纳一份户税。
后世的人一想到秋天,就是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这时候的人一想到秋天,那就是赋税和徭役,沉重的负担,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漫长冬日。
这一日,罗用看着天气不错,就赶着驴车往县城去了,近日,他听说城中有别县的人过来卖梨。
先前就有两个弟子帮他带了一些梨子过来,罗用当时接过那梨,用袖子擦一擦就要啃,结果却被自家弟子给笑话了一通,说那梨子是要蒸熟了才吃,要么烤着吃也行,就是没有生吃的。
被人当了一回土包子,罗用也是有些无奈,蒸着吃炖着吃也就罢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梨子这玩意儿竟然还能烤着吃。
不过甭管怎么吃,那梨子的滋味着实还是不错,二娘她们都很喜欢,这一日没什么事,罗用就赶着驴车进城,打算多买一点回来,冬日里气温低,多放一些时日也不容易坏。
先前杜惜从他这边买走不少东西,又把上回的欠款给还清了,罗三郎这会儿手头上有钱啊。
这两日,天气愈发冷了,才刚过九月,夜里就要下挺厚一层霜。
二娘近来也不织毛线袜子了,就开始给家里这些兄弟姐妹织毛衣毛裤,其中最早穿上她织的毛衣毛裤的就是罗用,因他时常都要出门。
虽然四娘也时常要出门,但在二娘看来,她那纯粹就是瞎跑,四娘哪一日若是嫌冷了不肯出门,二娘还得替她高兴呢。
二娘织毛衣的时候,听了罗用的建议,给他织了个高领的,至于颜色,考虑到成本问题,罗用就给自己选了个深灰,黑色也不错,但纯正的黑色比较贵,自己穿,犯不着。
里面是深灰色高领毛衣,外面是深蓝色长袍,这件袍子是早年罗母给他做的,里面絮的是绵,也就是蚕丝,这玩意儿在他们这里也是比较贵,一般农户都不舍买,罗母当时也是考虑到他要到县里去读书,才给他做的这一身,为了能多穿几年,衣服也做得比较宽大,袖子里面还留了布料。
前些时候天气冷了,罗用又把这件衣服拿出来穿,二娘见他袖子短了,便帮他又放出来一截,这样一来袖子倒是够长了,就是袖口那里,有一圈布料的颜色跟别处不一样,罗用全当它是装饰了。
身上穿着毛衣毛裤,脚下也穿了羊绒袜厚布鞋,这一身穿起来,坐着驴车出门,倒是不觉得冷。
只是走着走着,天色却是变了,原先明媚的好天气,也变成了昏沉沉的大风天,罗用想想横竖也没多少路了,干脆就没折返,继续往县城方向去,结果还没来得及进城,空中却又飘起了雪花。
这才刚到十月,今年这场雪着实是来得早了。
罗用只得把车上备着的蓑衣穿起来。这个年代毕竟不比后世,交通不发达,到处也都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出门在外,有条件的一般都要给自己备个蓑衣油纸之类,免得挨那雨浇雪打的。
这一刮风一下雪,天气也愈发冷了,罗用穿着蓑衣坐在驴车上,一晃一晃地往县城的方向去,只想快些到地方,到相熟的食铺去喝碗热汤。
好容易进了城,时间已经快要过午,五对这时候也是又累又饿又冷,待进城后,也不需罗用说什么,快步就往熟悉的汤饼铺子去了。
“吁!”不曾想,还未到地方,罗用却叫它停车。
“昂……昂……”五对虽不乐意,却也只好慢踩几步,在街边停了下来。
许是刮风下雪的缘故,这街道上空荡荡的,也没什么人,连那牛车马车都少见,大约都安置到院中去了,毕竟牛马也经不得这风雪天。
“老翁,你这梨子如何卖?”
罗用也是没想到,一来竟然就能被他给遇着卖梨的,这样恶劣的天气,着实也是不易。看他们筐中的梨子也是比较大个,比先前他弟子给他带的更好一些。
“两文钱一个。”卖梨的老汉这时候正袖着手蹲在墙角。
他们之所以会推着一车梨子,走这远的路,跑离石县来卖梨,不过是听人说这边来了不少商贾,能卖得上好价钱,何曾想过今年这场雪,竟是下得这般早。
“你若买得多,就按五文钱三个。”说话的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与那老汉应是祖孙。
寒风携裹着雪花在这条空荡荡的街道上呼啸而过,这少年人穿得不多,却也并不似他祖父那般佝偻着身子缩在墙角,罗用目光扫过他单薄的衣物,只觉得身上一阵一阵地凉。
作者有话要说:
坊:大约就是居民区的意思。
长安城有108坊,另有东西二市。
第48章 搞活市场
唐初这时候人口相当稀少,主要是前朝和之前朝代更迭的时候死了太多人。
早年高祖皇帝建唐以后,因为世道比较太平,很自然地,国内就迎来了一次出生高峰,那几年出生的小孩,长到现在,基本上也就是十多岁的样子。
在许多人家中,十多岁的孩子,就已经是家里比较重要的劳动力了,若是家里的大人撑不起来的,他们甚至还要担负起顶门立户的重任。
这一对卖梨的祖孙姓申,平夷县人士,老翁早年上过战场,受过许多煎熬苦痛,如今这副身子,基本也是残破不堪,儿子儿媳俱不是身体强健之人。
今年交过赋税之后,便也没剩下多少钱粮,刚好又听人说,离石县这边商贾多,之前有人运梨子过来,卖得了好价钱,于是他二人便也运着这一车梨子过来。
申翁原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了战场就再没回来,为了能够保住他那小儿子,这老汉当年狠下心,亲手打折了他小儿子的一条腿,就为了让他不用上战场。
那些年,以这种方式逃避征兵徭役的人不少,大伙儿管那些让他们免于徭役的残手残脚,叫做福手福足。事实上,就算是现在,依旧还有人用这种方式来躲避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因为残疾人不用缴纳租庸调,也就是不课户,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也不单单只是他们这里。
罗用这会儿才第一次见到这祖孙二人,并不能知道那许多,他只是感觉墙角那老者的身形看起来过于苍凉,而那少年人眼中,也有着太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沉重。
“你们可有梨树苗要卖?”罗用见他家的梨子不错,自然就生出了想要购买梨树苗的想法,他刚得的那五顷地,大多都是坡地,种些果树倒也是合适的。
“树苗也有,你可是要买?”那少年人听闻罗用想要购买梨树苗,面上也现出几分欣喜。
“要买的。”罗用搓了搓面颊说道:“这里太冷了,我们去那秦记汤饼铺慢慢谈吧。这些梨子我都要了。”
“……”听罗用喊他们去汤饼铺,一直缩在墙角那老翁这才抬头向这边看了过来,从他那顶破帽子底下露出一双满是戒备的浑浊眼眸。
早年他上过战场,也去过许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间地狱都见识过,于是对人的防备心理也是很重。
若是换了从前在外面,无端端一个人突然说要请他去汤饼铺吃东西,那他必定是不会去的,别到时候汤饼没吃着,自己却叫人给煮了。这也不是什么夸张的说辞,年景不好的时候,到处都没粮食,吃人的事情也是有的,有些个吃过了还会上瘾,那样的人,在如今这样和平的环境中,也是十分危险的存在。
“我乃是西坡村罗三郎,老翁尽可信我。”那样的眼神,罗用也是很熟悉的,只有见过这世间黑暗的人,对人才会有那样的防备。
“哦,原是罗三郎。”那老汉点点头,面上又有些恍惚,好像终于意识到眼下已经不是那个战乱的年代,秦记汤饼铺他们先前明明也去过,是个正正经经的食铺,生意还挺红火。
三人去到那秦记汤饼铺,秦五娘见来的是罗用,还赶着驴车,连忙就让自家侄儿把驴车赶到后院牲口棚去,自己则引着罗用三人到店内炕头上的一张矮桌。
离石县城中的店铺,现如今大多都盘上了土炕,这秦记汤饼铺,进门就是两排大炕,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几张小桌摆放在炕头上,每张桌子旁边都配有几个草垫子。
“几位吃点什么?”秦五娘热情招呼道。
“杂酱面,配羊汤,行不?”罗用脱鞋上炕,盘腿坐好,问对面祖孙二人道。
“嗯。”少年人略显拘谨,那老汉倒是淡定,就是不怎么爱搭理人。
“好嘞。”秦五娘这便到后头给他们三人准备吃食去了。
店里还有其他三四桌客人,离石县的人大多认识罗三郎,这时候便纷纷出声和他打了招呼,罗用也是笑眯眯地跟人寒暄。
第12节
恋耽美
第12节
他哪里又能想得到,自己送去的那点东西,竟然能在乔俊林的生活中掀起这样大的波澜,虽然那些事情,也是他迟早都要看清的现实。
第44章 牡丹坐垫
近来,衡氏造车行的造车速度快了许多。
衡玉的长子衡怀在木工技艺上虽然比不得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但此人颇善于经营之道,也比较会跟人打交道,现如今衡玉基本上已经躲后头去了,前边这些个事情,就全部都交给他这个长子全权管理。
最近这段时间,衡氏造车行又招了不少人,把自家那个造车大院分成几个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零件,造车把的造车把,造踏板的造踏板,各司其职。
这样一来,每一个工人也不需要学得许多技术,单单只需会做一样工作就可以了,ji,ng细的活计做不了的,便只叫他们做粗活。若有那手艺好的,衡怀便会找他签一份契约,要求对方为他家做多少多少年的工,长一长他的薪酬,然后再把他的职位提上来,让其负责相对ji,ng细的工作。
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仅仅只是八月份一个月,衡氏造车行就已经出了两个订单,每单都是三十辆燕儿飞。
这个订单数量,也是先前和罗用一起商量下来的,为了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面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衡氏造车行在短期内都不肯接大单,最多,一个订单就是三十辆。
说起来,这燕儿飞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负重有限,不能用来运载重物,不然齿轮链条都很容易损坏。
其次也比较怕水,下雨天就不好用了,最主要就是那两个车轮,羊皮并不十分防水,那里面的千层底一旦吸足了雨水,就会变得十分沉重。
再来就是舒适度了,这个倒不算什么大问题,后世的人大多习惯了平整的路面和舒适的搭乘体验,这时候的人是不一样的,燕儿飞能够让他们加快行程速度,遭点罪大伙儿也都觉得没什么,尤其对于许多买不起牛马的百姓来说。
基本上,只要天气良好,道路质量不算特别差,又没有重物需要运载的话,燕儿飞对这时候的人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代步工具。
随着衡氏造车行的速度提高,离石县中,燕儿飞的价格慢慢也下来了,不像之前那样二两三两地到处都有人喊价,这会儿一辆燕儿飞只要能卖到五百文到八百文就算是比较不错。
一般远道而来,打算从这边购买燕儿飞的人,大多不能满足于那一辆两辆的车子,所以绝大部分人还是要等衡氏造车行那边按订单出货。
燕儿飞的买卖并不怎么需要罗用c,ao心,他现在比较关心的还是毛线袜子和羊毛毡坐垫的买卖。
自打去年开春,杜惜从他这里带走了一批毛线袜子和坐垫以后,又有候蔺等人遣人过来买了一回,马飞阳买了一回,郭安和他那些朋友也买了一回,只后面这几回,主要就是以毛线袜子为主,坐垫这个东西都没怎么开过张。
罗用猜想,上回杜七郎带了那些毛线袜子回去,应该是在长安城小小流行了一把的,只是那坐垫不知为何却没有流行起来。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妇女们的消费能力不如男性,就好比之前来他这里买袜子的,也都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男子,买的主要也以男袜为主,偶尔带几双女袜,应也是买回去送给自家女眷。
另外,可能跟宣传不足也有关系,坐垫这东西,毕竟不跟袜子似的,能穿出去外面四处晃荡。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这个东西的曝光率呢……
罗用最近没少在这件事上费脑经,他一方面让手底下的几个弟子着手制作一些青松绿竹花样的坐垫,打算试着开发一下那些文人s_ao客的市场。
另一方面,自己也领着两个弟子,在制作一个牡丹图样的圆形大坐垫,这垫子直径约莫得有一米二,基本上也可以称为是地毯了。
就在前些时候,将毛线袜子的编织技术教给村里那些小姑娘们之后,罗用把这羊毛毡地毯的制作技术也教给了他的那些弟子,他现在也是有些看开了,自己一个人的时间ji,ng力毕竟有限,一年到头忙活下来,根本也做不了多少垫子。
他也不担心有个别弟子学得了这个手艺以后会另起炉灶,往后的路还很长,仅仅只是一个制作羊毛毡坐垫的手艺,若是能让他分辨出一个人的忠j,i,an,那也是很值得的。
“师父,这两日羊r_ou_又涨价了。”这一日下午,罗用的一个弟子骑着燕儿飞进了他家院子,下得车来,将手里一小块用稻草栓着的羊r_ou_递给罗用。
现如今这燕儿飞的价值也是不低,只是自从有了这个车子,来去实在便利许多,有些人也是不舍得卖。
“无妨,等那些山羊身上长出了绒毛,大伙儿就能舍得杀羊了。”罗用接过那块羊r_ou_,转手递给一旁眼巴巴瞧着的四娘,四娘拿着那块r_ou_,高高兴兴就进了灶房。
最近他们这地方上不少人都听说了,羊绒那东西能纺线能织衣物,那织出来的东西又软和又保暖,价格也高,于是很多家里养了山羊的,最近便都不肯杀羊了,就等着那些羊身上长出绒毛来了才肯杀,所以这段时间羊r_ou_的价格也就比平时贵了几分。
“待到来年这个时候,倒是可以换猪r_ou_吃。”他那弟子笑道。
“倒也是,羊r_ou_贵了,猪r_ou_想必好卖。”罗用也笑,他最近又跟人合作,买一些猪崽撒出去,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刚好也是杀猪的时节。
问清了这块r_ou_的价钱,罗用当即便把钱给了,他虽然经常让自家这些弟子帮忙带东西,钱财却也是算得很清楚,平日里没事也不会白拿他们的。
那弟子收了钱,便往旁边院子去了,他在那边还有一块做到一半的垫子没有完成,这会儿过去继续做,做完了拿过来交给罗用,罗用会给他记个数,到时候等垫子卖出去了,再把工钱结算给他。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了这个垫子,有那些个手艺实在不行的,罗用也不肯叫他们糟蹋材料,羊毛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但染过颜色的羊毛,那就比较贵了。
那几个做不成羊绒垫的弟子失落归失落,却也只能怪自己手太笨,罗用对待他们这些弟子都是一视同仁,之前那衡玉之所以能得了师父的指点做出燕儿飞,也是他原本就有一身木匠的手艺,这会儿罗用又教他们做垫子,有些人学会了,有些人没学会,全看个人本事。
现在在罗用的那些弟子当中,就有三个人最出名,一个是劁猪的刘活,他现在骑着燕儿飞穿街走巷的,到处去跟人宣传劁猪的好处,经常免费给人劁猪,顺便再倒卖一点杂货挣钱。
几个月下来,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劁猪的好处,那四处给人劁猪的刘活,也就得了一个“劁猪刘”的诨号。
最近那衡玉也是很出名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木匠,所以得了一个“木匠衡”的名号。
另外那个许二郎也比较有名气,他目前倒是没有什么名号,只是罗用比较看中他,其他弟子们也都隐隐以他为首,所以大伙儿基本上都知道他。
其他弟子也都以这三人为榜样,希望终有一日,自己也能挣得一个名号,就算是劁猪刘那样的,在他们看来也算是不枉来这人世走过一遭。
当地许多百姓,对于罗棺材板儿和他那些弟子的故事,也都很是津津乐道。
不过这故事一旦传得远了,有时候难免就会有点变味:“从前有个叫罗棺材板儿的老头,他会劁猪,还会烧土粪,他还有很多徒弟,其中一个叫劁猪刘,专门给人劁猪,他手里有一样工具,巴掌那么长,比筷子细……”
罗用这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从棺材板儿被人传成了老头,一心只想着如何宣传自家这些坐垫,好寻个好销路,卖个好价钱。
要想生意做得好,宣传方面自然也就不能落下,说起来唐朝人其实也是很懂炒作,为了扬名,很多人都是煞费心机,交友访友,干谒行卷,一群书生才子出去喝喝酒作作诗逛逛青楼,别以为人家都是纯玩儿,很多人那都是有宣传目的的。高明一点的,还有那陈子昂买琴扬名的故事,虽不知真假,但也可略窥当时社会之风气。
思来想去,罗用也决定要给自家的羊毛毡坐垫炒作炒作,文人s_ao客那里,一时间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青楼楚馆,想来应该有些机会。
师徒几人接连忙碌数日,这一个牡丹坐垫终于完成,那浓郁的色泽,艳丽的花瓣,便是寻常女子往那上面一坐,都要被熏出几分醉人的芬芳,若有那善于弹琴唱歌的女子,坐于这牡丹坐垫,轻歌浅唱,想必应是风情无限。
东西做是做好了,只是要怎么才能送出去呢?
第45章 十之一二
罗用听说马飞阳最近去了长安城,原本还打算等他回来,再跟他商量商量这个坐垫的事情,没想到马飞阳没等到,却把杜惜给等来了。
杜七郎这回是带够了银钱过来的,不仅把自己那块玉佩给赎了回去,另外还从罗用这里买了不少东西,罗二娘这大半年时间织出来的毛线袜子,几乎都要被他扫完。
这一次回去,杜惜自己也对羊绒这个东西做了一番了解,这一了解,他才知道,原来羊绒是那样难得的东西。
平时那些山羊身上都是没有羊绒的,只有等天气冷到了一定程度,山羊身上才会长出羊绒,每头羊也只得那么一点点,还要千辛万苦将它们和羊毛分拣开来,再加上染色和编织的人工材料等费用,一双袜子只卖一百文钱,简直太实惠了,与其费那个力气自己搞,还不如从罗用这边买现成的。
除了袜子,坐垫他也买了不少,另外还买了一整车腐ru。
今年开春的时候,他带回去的那些东西,也都换得了好价钱,就是送给自家瓮婆的那几样物件,后来也都慢慢得回了好处,老两口手里头有钱啊,他俩那手指头缝稍微漏一漏,杜惜的小日子就很滋润了。
谈完了买卖,罗用和杜惜二人坐在厅中叙话,然后杜惜就对罗用说了一些最近长安城中的情况。
“……上月便有一些河东匠人在长安城中行走,言是能盘火炕,可是你门下弟子?”杜惜说道。
“不是。”罗用无奈道:“我的弟子竟是晚了一步,那些人动作倒快。”
这会儿刚到九月初,上月,也就是八月份了,据他所知,八月份的长安城应该还是很热的,那些不知道哪里来的盘炕人,竟然从那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
“利益当前,自然是要起早。”杜惜笑道。
“此次七郎回去长安,可否带上我的几名弟子,他们先前就有去长安城替人盘炕的想法,如若能得七郎照拂一二,我便也不需担心什么。”罗用顺势说道。
“那刚好,我到时候可以从马氏商行再租几辆牛车,从你们这里多采买一些物什回去,到时候还要劳烦你家弟子帮我赶一赶牛车。”杜惜还真是很会物尽其用。
“那是自然。”罗用说着,又问他道:“你还要买些什么?”
“长安城虽也有能做燕儿飞的木匠,却没有那么多石竹子,同样也没有那么多会做竹链之人。”
杜惜甩了甩衣袖,伸手从矮桌上端起自己面前的粗陶碗,喝了一口清水。一举一动,皆是一副翩翩贵公子姿态,只是口里说的,尽是一些生意经。
“你要从我们这里买竹链?”罗用倒是没想到,那竹链竟然还能单独成为一个产业。
“怎么样,没想到吧?”杜惜脸色颇有几分得意:“一看你这样子,就是个没出过远门的,那货物上了官道,可是要按车缴纳费用,那燕儿飞太占地方,一辆牛车也放不了几辆燕儿飞,若是换成竹链,那就放得多了。”
罗用还真没想过过路费这一茬,于是便问道:“此去长安,需得多少费用?”
“这个不好说。”杜七郎一脸地意味深长:“这个价钱,还得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从这杜七郎的三言两语之中,罗用大约也能想象到,商人在外面行走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不仅要提防山贼水匪,还要受到层层盘剥。
像他们离石县的马王两家,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应该也是打通了其中一些关卡的,若是一些没有根基的小商贩,在经过这番盘剥之后,又能剩下几个利润。
“三郎无需太过忧心,离石县那马王两家,也都有些本事,想来应是有能力将你们这里的东西卖出去。”杜惜最后又宽慰了罗用两句。
罗用知道自己不能把所有赌注都压在那马王两家身上,在运输不便费用又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他很自然就想到了要在长安城那边搞个分部。
不过这事可以先不跟杜惜说那么清楚。刚好这次有一批弟子要去长安,顺便就可以让他们多多了解一下长安城那边的情况。
之后,杜惜又给罗用提了个醒:“前些日子,圣人找我问话,说的就是你们离石县的事,听我伯父说,石州刺史亦有表书,言及火炕土粪以及燕儿飞诸事,若是不出意外,圣人应是要有赏赐。”
“可会宣我去长安?”罗用问道。
“三郎欲往长安?”杜惜反问。
“不欲。”罗用很干脆地摇了头。
“想来应是不会。”杜惜猜想,圣人应该不会让罗用进京,除非是有意想要授他官位,不过罗用这会儿还在孝中,也当不得官。
再说,这几年天下太平,商路畅通,许多天南海北的新奇物都往长安城聚集,罗用的这几样东西不止新鲜,还比较实用,但是在长安城中,却也只能掀起一时的波澜,那一时的波澜过后,长安人很快又会被别的新奇物吸引,原先那些让他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很快也会被视为平常。
在这种大环境下,杜惜猜想,罗用倒腾出来的这几样东西,应该还没到能让皇帝陛下千里迢迢把他召去长安城面圣的程度,赏赐应该还是会有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口头表扬的可能性。
之后几天,那杜惜果然开始在离石县中收购竹链。
那衡氏造车行,一条完整的竹链的收购价大约在二十五文钱上下,杜惜这边却开价三十文,很自然的,这几天手头上有链条的,基本上都拿去他那里卖了。
事实上,这多少也让衡玉父子三人松了一口气,自从陶制模具做出来以后,现在大伙儿做链条的速度那真是快多了,衡氏造车行的仓库里已经屯了不少,再这么收下去,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才能消耗得完。
这会儿突然冒出来一个收购竹链的,衡怀还跟他老子商量,要不然他们也从自家库房弄点链条出来卖给那长安城来的郎君?不仅能折现,还能小赚一笔。
衡玉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让他这么干,因为担心以后上他们这里收链条的人万一多起来,到时候竹链就会供不应求,价格也会居高不下。
杜惜离开的那一日,罗用赶着驴车去送他,顺便也送送自家那些弟子,从这里去长安,一千多里路,虽然有杜惜同行,应是不用受人为难,只到底路途遥远,行路不易。
有杜惜在,路引也办得容易,他就说杜府要请这些人去长安城修火炕,然后罗用这几个弟子很顺利就拿到了路引。
车队一路出了城门,又走出去挺远,罗用终于还是开口对杜惜说道:“七郎此次回长安,可否帮我带一件礼物送人?”
“送与何人?”杜惜奇道,这罗三郎年纪小小,也不像是出过远门的样子,在那长安城之中竟然也有能让他挂怀的人儿?
罗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两辈子加起来都没去过那种地方,这回这个请求,不知道会不会让对方感觉唐突。
他挥手让两个弟子将他们之前做好的牡丹坐垫拿了过来,两人就那么将它拿在手里,铺展开来,现出里面的花样。
杜惜一看这垫子,眼睛登时就亮了:“此物,三郎意欲送与何人?”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干脆还是卖给他吧,他想拿去送人,顺便显摆出风头。
“我听闻长安城中有那能歌善舞的女子,七郎若是知晓何人能与这垫子相得益彰,便帮我把此物赠与她吧。”少年人面上略显腼腆。
他这话说得虽含蓄,只那杜惜年纪轻轻,却也是风场老手了,这还有什么听不懂的。当即便拍这罗用的肩膀对他说道:“此事我最是知晓,三郎尽管放心,此物我定会帮你交到合适的人手中。”
这可是好事啊,你好我好大家好,杜惜也乐得帮忙,顺便自己也能跟着出个风头,这年头可是越来越不好混了,那些竞争对手的段数也是一个更比一个高,想要一直当个不过时的风流人物也是很不容易。
之后罗用便没再送,停下驴车,在原地看着那车队越走越远,走出去不多久,前面那辆杜惜乘坐的马车便跑了起来,只余下一行牛车在路上缓缓前行。
罗用知道杜惜还留了自己的手下在队伍当中,再加上又有他在前面开路,只要提前打过招呼,后面这一群人应也不会受什么为难。
“师父,你可是要将那垫子送到那风尘之地?”这时候,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许二郎说话了。
“可是有什么不妥?”罗用问他的意见。
“倒也不能说是不妥,只怕一些古板之人,自此便要将这垫子看轻。”许二郎说道。
“无妨。”罗用笑了笑,赶着驴子开始往回走,从这里到西坡村,也有挺远的一段路要走。
“做人也罢,做买卖亦然,哪能讨得人人欢心,十个人里面只要能有那一两个喜欢的,便也足够了。”
就算讨得了人人欢心又有什么用,自家也没有那么多垫子可以卖给他们的。罗用这回这些坐垫,就是瞄准了那些爱鲜艳爱绚烂爱风s_ao的客户群,至于那些老古板,就让他们继续坐草席去吧。
第46章 赏赐
郝刺史和涂县令来西坡村的时候,罗用正领着几个小孩在自家杂货铺焖柿子,他们自家也没有柿子树,最近见别人家的柿子熟了,就拿粮食去换一些回来吃。
“师父,郝刺史和涂县令来了,刚刚我见他们从村口那里进来。”罗用的几个弟子这一天正在给猪圈换稻草,一见这两人来了,立马就有人跑罗家院子来给罗用报信。
“哎,来了。”罗用连忙从炕头上下来,趿上他那双灰扑扑的麻布鞋子,一边走一边拉脚后跟,等他走到院门口,郝刺史和涂县令二人也到了。
罗用向这二人鞠躬作揖,郝刺史让他不必多礼,然后他二人便随罗用去往厅中。
入座之后,郝刺史先向罗用传达了一下皇帝陛下的口头表扬,然后又说圣人怜惜他的遭遇,赐他良田五顷,叫他以后好好种地,抚养家中幼小。罗用行礼谢恩。
正事办完了,罗用留他二位在自家吃饭,他二人俱是没应,又闲谈几句燕儿飞火炕土粪这些东西,便起身要走,在经过罗家那个猪圈的时候,倒是停留了好一会儿。
罗家这一头头半大猪豚都长得圆滚滚的,甚是喜人,猪圈刚刚才被打扫过一遍,并不十分脏臭。
“劁猪一法,看来着实是不错。”郝刺史在仔细观察过那几头猪豚的长势之后,赞道。
“除了劁猪,这养猪之法,可还有什么需要讲究的地方?”涂县令问罗用道。
“也无甚讲究,就是猪食要煮过再喂,野菜与麦麸豆渣等物同煮。”罗用回答道。
“甚好。”郝刺史听了,点点头,又赞了一句。
这二位走了之后,另有两名小吏留了下来,等邹里正过来以后,一起给罗用丈量土地。
一顷地就是一百亩,这五顷土地,可就是五百亩,罗用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也能成为一个坐拥五百亩良田的大地主,虽然这时候地广人稀,普通老百姓家里也都有那百来亩地。
唐初推行均田制,每丁户授田一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被子孙继承,口分田则不同,主人离世以后,那田就会被官府收回。
罗用这回得的这五百亩,全部都是永业田,是可以福泽子孙的资产。不过虽说是五百亩良田,但这两年,他们这里的人丁基本上是有增无减,也没什么多余的好田可以划分给他,最后划出来的,除了几十亩是比较好的农田,其余均为坡地,还得罗用自己开荒。
划好了田地,天色也是比较晚了,罗用留了邹里正和那二位县中小吏吃饭。一锅黄焖ji,一锅粟米粥,一盆煎饼,几样小菜,吃得几人满嘴流油,心满意足。
饭饱之后,罗用留这三人过夜,三人俱是推辞,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不管是邹里正还是县中官吏,谁也不得闲,今晚回去睡一觉,明儿还得接着忙。
“邹里正,你先不忙走,近来小河村那边每日都有人推着猪粪过来换豆渣,我帮你看看这时候还有谁没回去的没有。”
罗用的一个弟子见邹里正说要独自一人回去小河村,连忙出言道,这会儿天色都要黑透了,邹里正年纪这么大,谁能放心叫他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夜路回去。
“邹里正你便是在这里住上一晚也是无妨,我二人先走了,县中还有许多公务。”另二人说着就要告辞。
罗用等人将他二人送到村口,又嘱咐他们路上小心,毕竟是这么远的路,大晚上的,这一路过去甚为荒芜,路上也没什么行人。
“诸位何需担心,这条路我二人可比你们走得多。”那二位小吏说着抬起手臂摆了摆,结伴便往县城方向去了。
眼下正是丰收时节,县中官吏都要下乡去收缴税费,哪一年这个季节,他们这些人不是起早贪黑,恨不能将双腿跑折,他们这穷地方,县衙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马车牛车可用,摸黑走个夜路什么的,对他们这些小吏来说实在太平常了。
“林二,你说我俩是不是也应该整两辆燕儿飞来骑一骑?”这哥俩并肩走弯弯曲曲的土路上,路两边野草丛生,偶尔也会经过一片农田,这会儿天色暗了,也看不清田里种的是什么,只依稀能闻着味儿。
“那燕儿飞可不便宜。”另一人袖着手缩着脖子,他们这儿,进了九月份就开始降温,等再过今日,夜里怕就要开始下霜。
“光靠两条腿走路,也是遭罪。”刚刚那人说道。
“可不就是遭罪嘛。”这一走就是几个时辰,一天到晚都在外头跑,哪能不遭罪。
这二人好歹还能结伴回去,邹里正那边却是连个伴都没有,也不敢叫他一个人走夜路,最后还是罗用的两个弟子赶着驴车把他给送了回去。
送走这两拨人,天色也已经黑透了,罗用回到自家院子,见杂货铺那里还点着油灯。
“阿兄,这柿子还没焖上呢。”四娘五郎他们还在那儿等着呢。
“可都摆进去了?”罗用笑了笑,进了自家杂货铺。
“都摆好了。”几个小孩往旁边挪了挪,给他腾出一个位置来。
“我看看。”罗用探头往坛子里看了看,见里面果然齐齐整整摆了小半坛橘红色的圆柿子,于是便道:“我们这便点火焖上吧。”
兄妹几人抱着这个坛子去了灶房,先是取了一把干草点着,然后又将烧着的草把丢到缸内,快速在缸口蒙上一块油纸,麻利地把那张油纸用细绳紧紧扎在缸口上,另外又蒙上几块旧布。
如此,这柿子就算是焖上了,缸口封住了,缸内没有新鲜空气,那把火很快就熄了,光留下大半缸子浓烟,罗用他们就是用的这些浓烟催熟柿子,西坡村的村人大多都是这么催熟柿子,也有用浊酒催熟的,但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酒。
罗家倒是有酒,因为要做腐ru,浊酒这个东西他家就没有断过货,之所以要这么做,不过也就是给这几个小孩儿添个新鲜。
孵柿子这种事罗用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前罗奶奶在的时候,每年新柿子下来,她都要买好多放在家里,存放得好的,能放大半个冬天,要吃的时候,就拿几个出来孵一孵。
那个时代水果也是比较多,香蕉苹果都很常见,罗奶奶不舍得直接放香蕉或者苹果进去,每回要孵柿子之前,先去水果摊买几个香蕉回来,祖孙俩先把香蕉给吃了,留下香蕉皮,用塑料袋装好,跟柿子放一起,随便再找个纸盒装一下,丢床底下,十来天以后再拿出来,那些柿子就都熟软了。
这会儿到了七世纪,香蕉苹果这些个,别说用来孵柿子,家里这几个小的,根本连它们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苹果这个东西,这会儿大约还在皇家园林里种着呢,名字好像是叫频婆果,至于香蕉,想来南方地区应该是有的,只是这时候的交通实在不便,从他们这里到长安,步行就得小一个月,从长安城去往南方热带地区,又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再生的香蕉砍下来,运到他们这边也该坏了。
“三郎,你说那五百亩地,我们用来种点什么?”相对于这一坛柿子,二娘显然还是更关心自家新得的那五百亩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户人家的女儿,她也是把土地看得极重,再加上之前又有过一段不得不卖地换粮的艰难日子,对于土地又更添几分执着。
“是啊,你说种点什么好呢。”罗用笑道。
说到这五百亩地,罗用就想到郝刺史之前说的话,圣上赐他良田五顷,让他好好种地,这个话里头,到底有没有什么暗意呢?
或许,在长安城搞分部这件事,还是往后延一延吧……
·
长安城中,杜七郎这时候还未归来,罗用的那一个牡丹坐垫,也还没来得风靡全城。
先前被人从离石县带来的燕儿飞,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入到长安人的生活当中。
这日一早,晨钟已过,晨鼓未歇。城中各坊也都到了开门解禁的时间,除了那些早起做生意的商贩,在这座城市,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要起得特别早,那就是上朝的官员。
为了上朝方便,许多官员都选择居住在距离太极殿比较近的地方,相应的,那一带的的房价自然也就很高了,那些个官位不够高薪水不多、家底又不够厚实的,就只好往远了去,这一远,早晨上朝的时候路程自然也就远了。
“真巧啊,卢太史。”
清晨,天色未明,空气中已经透出秋天的气息。在距离宫门颇远的一个巷口,一辆燕儿飞轻巧地拐了出来,骑车的人见另一面也有人穿官服骑着燕儿飞往这边过来的,借着灯火定睛一看,发现是个老熟人。
“原是陈内给。”对方也同他打了招呼。
两人闲话几句,也不停车,骑着燕儿飞结伴前往太极殿上朝,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47章 初雪
又几日,杜七郎从河东道归来,很快又在长安城掀起了波澜。
原本已经快要过气的昔日名妓白夜瑛,因那杜七郎的一首新词、一块牡丹坐垫,一时间风光无两,以二十八岁的高龄,将这些年新冒出来的那些个花红柳绿小嫩草们都给秒成了一地残渣。
说起来,这时候计算年龄的方法着实也是有些坑爹,那白夜瑛乃是年末出生,按照后世的算法,她现在也就二十六岁,正是青春好年华,到了这里,生生就被算成了二十八岁,待几个月后再过了年关,可就是二十九,离三十也就近得很。
不过这时候的文人还是要讲情c,ao讲品味的,逛个青楼听个曲儿什么的,也并非都是冲着那些水灵灵的小姑娘而去,这些人所追求的,更多时候还是雅致,就算有什么食色性也,那也得整一块漂亮的外皮包装一二,也正是因为如此,那白夜瑛才能有强势逆袭的机会。
之后的一段时间,长安城中大街小巷都流传着白夜瑛和她那一块牡丹坐垫的传说。
凡是有幸能得一见的,都说是惊为天人,与那风韵无边的白夜瑛实在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这一日,数位郎君在坊中某一家酒楼喝酒,席间便有人谈及此事。
“不过是小小的一块坐垫,竟能得人如此吹捧,实是可笑。”其中一个年轻气盛的郎君一脸不以为然地说道。
“六郎可见过那垫子?”同桌好友问他道。
“未得一见又如何?”那年轻郎君无所谓道:“不过是一块垫子,见与不见又有什么要紧。”
“六郎此言差矣。”同桌另一位青袍郎君笑道。
“此话怎讲?”那被人唤作六郎的年轻人不服气道。
“那牡丹坐垫,我倒是有幸见过一回。”那青袍郎君笑着说道。
“季兄以为如何?”桌上当即有人便问。
“着实是个妙物。”青袍郎君赞道。
“如何妙法?”先前那人依旧是不服。
“那垫子上的牡丹花,乍看之下,仿若真物,细细观之,亦是ji,ng妙非常,造此物着,于着色一事上,心思极巧,单单只是一个花瓣,便用了红白粉蓝绿玄赭等色,颜色多而不杂,很多颜色就只在关键处用那一点点,同样的颜色,有些地方用得厚,有些地方用得薄,很有讲究。一般人不仔细看,肯本不知道他用了那样多的颜色,就只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一朵真花一般,要细细观之,才能知晓其中ji,ng妙……”
听他这般细说,酒桌上众位郎君也都听得有些心痒,盼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见一见那个传说中的牡丹坐垫,只可惜以他们的出身,这会子怕是见不着那白夜瑛。
几人正说得兴起,突闻楼下传来一阵喧闹。
“怎么回事啊?”一人问店里的伙计道。
“几位郎君,楼下有几辆从河东道过来的牛车,正欲往马氏商行而去,听说他们车上就有牡丹垫子,这不,被人给拦下了,非说要买。”那年轻店伙计一脸兴奋地说道。
“果真?”几人行到窗边,往那窗外一看,果然就看到一堆传长袍的穿短褐的穿胡服的、还有那穿着衣裙的小娘子夹杂其间上串下跳,这些个一起,把那几辆牛车团团围住。
“哎,你们是马氏商行的人啊?”有人扬声问道。
“不是,我们就是去还牛车,顺便在他们那里落一下脚。”这些个赶车的汉子被热情彪悍的长安人给围得手足无措,好在其中还有一两个能勉强撑住场面的。
“那你们这些货是要运往何处去卖?”马上又有人问了。
那马氏商行距离这里不远,这一带的人基本都知道,不过他们这些人既然不是马氏商行的,那就应该不会在马氏商行卖货了,究竟要在哪里卖,他们得提前打听清楚不是。
“还未想好。”一个汉子诚实道。
“哎,那刚好,你们也不用想了,就在这里卖了吧。”众人起哄。
“对对,就在这里卖了。”喧哗声顿起。
那几个赶车的汉子面面相觑,他们刚刚就是走在路上,听人说起那牡丹垫子,哥儿几个就相互说了一嘴,这回这两车货看来是不愁卖了,结果就被人给听了个正着,这不,就叫人当街给堵了。
话说早前罗用跟那杜惜谈好,叫自家十几个弟子跟着他的人一起来长安,顺便帮他赶牛车,再顺便,他们自个儿也从马氏商行租了两辆牛车,之前攒下来的那些做好的羊毛毡垫子,基本上都在这儿了。
“人太多了,怕乱。”那几个汉子都很犹豫,生怕等一下一乱起来,这两车货都得被人抢走。
刚刚进城以后,杜家那边就来人把自家的东西接走了,余下他们几个,打听清楚了马氏商行的位置,就打算先去那边再说,虽然他们这些人跟马氏商行也没多少交情,但好歹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总是要放心些。
没想到眼瞅着就快到地方了,竟然就因为一时没管住嘴,生生就被人给堵这儿了,这坊中小街也不像外面的大道时时都有那巡逻的,一时竟也没人管。
“怕什么?”
“乱不了乱不了……”
“莫要磨蹭,赶紧摆出来卖了便是。”
“摆出来摆出来。”
“你且说,一个要卖多少钱,某今日身上刚好就带着钱。”
这些个人乱哄哄地堵在那里,想走也走不了,要不然就……卖了?
“二百文钱一个。”一个汉子试着开价道。
临行前,罗用也跟他们说了,这垫子的价钱,叫他们自己看着办,横竖他那边是卖一百文钱一个,千里迢迢送来长安城,怎么着都得卖个一百五以上的,当然,如果行情实在不好,或者是遇着形势艰难的时候,就算是亏本那也得卖啊。
这会儿见这里这么多人,一个个都热情高涨的模样,其中一个汉子壮了壮胆子,就喊了个两百文的价钱。
“……”人群中俱是一默。
“你们那垫子什么样,先拿出来给我们瞧瞧吧。”两百文钱?牡丹坐垫?开玩笑吧!别是不一样的东西,那可就空欢喜一场。
那几个汉子也被这些人的态度变化弄得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想想拿出来就拿出来吧,反正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他们把那些垫子千里迢迢运来长安城,可不就是为了卖钱。
“行。”那几个汉子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也算是达成了统一意见。
当即便有人掀开牛车上的油纸一角,从里面抽出一张羊毛毡坐垫,因为先前听这些人都在谈论牡丹坐垫,所以他这时候拿出来的,也是一个牡丹花样的,只是这个垫子,比罗用先前交到杜惜手上那个,尺寸那就要小多了,就是正常大小的一个坐垫。
“两百文!这个垫子我要了!”众人一看,垫子还是那种垫子,就是小了些,那也没关系,两百文划算啊,趁这几个乡下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赶紧买了吧!
“我也要我也要!”人群中登时就炸开了锅,一个个都喊着要买。
“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来啊!”
“我要买一对!”
“我先来的,你得先给我拿。”
“给我五对牡丹花样的!”
“我要两对,两对两对!”
“哎,后面的别挤啊。”
“前面的买完没有啊,买完了赶紧出来啊。”
“这边还有青松绿竹这些图案的。”
“我不要青松的,我就要牡丹花样的。”
“哎,这个芍药花也好看。”
“这个是什么花?”
“这是昙花吧?”
“莲花莲花!再给我拿两对莲花的!”
“牡丹呢?牡丹还有没有了?”
一群大老爷们,尽捡那些千娇百媚的花样儿买,原先罗用考虑到文人的喜好,特意做出来的那些个青松绿竹,反而倒是不怎么走俏。
哦,说着说着倒是把先前那几个人给忘记了,就是先前在酒楼上谈论牡丹坐垫的那几个,这会儿他们也早已经不在楼上待着了,正挤在人群里跟人抢垫子呢。
就连早先那个对牡丹坐垫的传说很是不以为然的那位仁兄,这会儿也扯着喉咙跟那儿喊:“牡丹牡丹,再给我一个牡丹花样的,我这儿不成对啊。”
“哎,别急别急,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来。”
这些个从离石县过来的汉子们,着实是被长安人的消费能力给震慑住了,一个坐垫二百文钱,这些人竟然还能抢着买。
他们却是不知,赶时髦这回事,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这么好挣的钱,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一回了,等过了这股子热乎劲儿,市场就会逐渐回归理智,赶明儿再有人把这种垫子给仿出来,竞争起来,价格就再难上得去。
·
长安城中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离石县这边就安静许多,收完了庄稼,又交完了各种税费,天气也渐渐冷了起来,九月中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霜了。
今年官府又没有发徭役,于是他们这里的人就需要交布匹,一日徭役折成布料三尺七寸五分,这便叫做输庸代役。
一天三尺七寸五分,二十天便是七丈五尺,若是遇着闰年,还需另加两日。
徭役虽苦,可这么多布料,却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够拿得出来的,尤其是有一些家庭还不止一个男丁,像林家那边就有四个兄弟,这一口气交出去,可就是好几匹布料。
最近这几年,徭役都不算很重,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宁愿服徭役也不肯出这个布料,只可惜这种事却也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还只是徭役的部分,另外,每丁每年还要缴纳两石粮作为租,还有布二丈四尺、麻三斤,作为调。
租庸调都是按丁缴纳,就是家里有几个男丁,就缴纳几份,罗用还没有成丁,不需要缴纳这些个,但地税和户税却是家家户户都要缴纳的,只要你有人口,有种地,就躲不了。
地税也称地租,按土地多少缴纳。户税按户缴纳,这个户税也是比较重比较杂,大约也就是因为这个税,这时候的人基本上都是不会主动提出要分家的,因为分家就意味着要多缴纳一份户税。
后世的人一想到秋天,就是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这时候的人一想到秋天,那就是赋税和徭役,沉重的负担,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漫长冬日。
这一日,罗用看着天气不错,就赶着驴车往县城去了,近日,他听说城中有别县的人过来卖梨。
先前就有两个弟子帮他带了一些梨子过来,罗用当时接过那梨,用袖子擦一擦就要啃,结果却被自家弟子给笑话了一通,说那梨子是要蒸熟了才吃,要么烤着吃也行,就是没有生吃的。
被人当了一回土包子,罗用也是有些无奈,蒸着吃炖着吃也就罢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梨子这玩意儿竟然还能烤着吃。
不过甭管怎么吃,那梨子的滋味着实还是不错,二娘她们都很喜欢,这一日没什么事,罗用就赶着驴车进城,打算多买一点回来,冬日里气温低,多放一些时日也不容易坏。
先前杜惜从他这边买走不少东西,又把上回的欠款给还清了,罗三郎这会儿手头上有钱啊。
这两日,天气愈发冷了,才刚过九月,夜里就要下挺厚一层霜。
二娘近来也不织毛线袜子了,就开始给家里这些兄弟姐妹织毛衣毛裤,其中最早穿上她织的毛衣毛裤的就是罗用,因他时常都要出门。
虽然四娘也时常要出门,但在二娘看来,她那纯粹就是瞎跑,四娘哪一日若是嫌冷了不肯出门,二娘还得替她高兴呢。
二娘织毛衣的时候,听了罗用的建议,给他织了个高领的,至于颜色,考虑到成本问题,罗用就给自己选了个深灰,黑色也不错,但纯正的黑色比较贵,自己穿,犯不着。
里面是深灰色高领毛衣,外面是深蓝色长袍,这件袍子是早年罗母给他做的,里面絮的是绵,也就是蚕丝,这玩意儿在他们这里也是比较贵,一般农户都不舍买,罗母当时也是考虑到他要到县里去读书,才给他做的这一身,为了能多穿几年,衣服也做得比较宽大,袖子里面还留了布料。
前些时候天气冷了,罗用又把这件衣服拿出来穿,二娘见他袖子短了,便帮他又放出来一截,这样一来袖子倒是够长了,就是袖口那里,有一圈布料的颜色跟别处不一样,罗用全当它是装饰了。
身上穿着毛衣毛裤,脚下也穿了羊绒袜厚布鞋,这一身穿起来,坐着驴车出门,倒是不觉得冷。
只是走着走着,天色却是变了,原先明媚的好天气,也变成了昏沉沉的大风天,罗用想想横竖也没多少路了,干脆就没折返,继续往县城方向去,结果还没来得及进城,空中却又飘起了雪花。
这才刚到十月,今年这场雪着实是来得早了。
罗用只得把车上备着的蓑衣穿起来。这个年代毕竟不比后世,交通不发达,到处也都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出门在外,有条件的一般都要给自己备个蓑衣油纸之类,免得挨那雨浇雪打的。
这一刮风一下雪,天气也愈发冷了,罗用穿着蓑衣坐在驴车上,一晃一晃地往县城的方向去,只想快些到地方,到相熟的食铺去喝碗热汤。
好容易进了城,时间已经快要过午,五对这时候也是又累又饿又冷,待进城后,也不需罗用说什么,快步就往熟悉的汤饼铺子去了。
“吁!”不曾想,还未到地方,罗用却叫它停车。
“昂……昂……”五对虽不乐意,却也只好慢踩几步,在街边停了下来。
许是刮风下雪的缘故,这街道上空荡荡的,也没什么人,连那牛车马车都少见,大约都安置到院中去了,毕竟牛马也经不得这风雪天。
“老翁,你这梨子如何卖?”
罗用也是没想到,一来竟然就能被他给遇着卖梨的,这样恶劣的天气,着实也是不易。看他们筐中的梨子也是比较大个,比先前他弟子给他带的更好一些。
“两文钱一个。”卖梨的老汉这时候正袖着手蹲在墙角。
他们之所以会推着一车梨子,走这远的路,跑离石县来卖梨,不过是听人说这边来了不少商贾,能卖得上好价钱,何曾想过今年这场雪,竟是下得这般早。
“你若买得多,就按五文钱三个。”说话的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人,与那老汉应是祖孙。
寒风携裹着雪花在这条空荡荡的街道上呼啸而过,这少年人穿得不多,却也并不似他祖父那般佝偻着身子缩在墙角,罗用目光扫过他单薄的衣物,只觉得身上一阵一阵地凉。
作者有话要说:
坊:大约就是居民区的意思。
长安城有108坊,另有东西二市。
第48章 搞活市场
唐初这时候人口相当稀少,主要是前朝和之前朝代更迭的时候死了太多人。
早年高祖皇帝建唐以后,因为世道比较太平,很自然地,国内就迎来了一次出生高峰,那几年出生的小孩,长到现在,基本上也就是十多岁的样子。
在许多人家中,十多岁的孩子,就已经是家里比较重要的劳动力了,若是家里的大人撑不起来的,他们甚至还要担负起顶门立户的重任。
这一对卖梨的祖孙姓申,平夷县人士,老翁早年上过战场,受过许多煎熬苦痛,如今这副身子,基本也是残破不堪,儿子儿媳俱不是身体强健之人。
今年交过赋税之后,便也没剩下多少钱粮,刚好又听人说,离石县这边商贾多,之前有人运梨子过来,卖得了好价钱,于是他二人便也运着这一车梨子过来。
申翁原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了战场就再没回来,为了能够保住他那小儿子,这老汉当年狠下心,亲手打折了他小儿子的一条腿,就为了让他不用上战场。
那些年,以这种方式逃避征兵徭役的人不少,大伙儿管那些让他们免于徭役的残手残脚,叫做福手福足。事实上,就算是现在,依旧还有人用这种方式来躲避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因为残疾人不用缴纳租庸调,也就是不课户,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也不单单只是他们这里。
罗用这会儿才第一次见到这祖孙二人,并不能知道那许多,他只是感觉墙角那老者的身形看起来过于苍凉,而那少年人眼中,也有着太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沉重。
“你们可有梨树苗要卖?”罗用见他家的梨子不错,自然就生出了想要购买梨树苗的想法,他刚得的那五顷地,大多都是坡地,种些果树倒也是合适的。
“树苗也有,你可是要买?”那少年人听闻罗用想要购买梨树苗,面上也现出几分欣喜。
“要买的。”罗用搓了搓面颊说道:“这里太冷了,我们去那秦记汤饼铺慢慢谈吧。这些梨子我都要了。”
“……”听罗用喊他们去汤饼铺,一直缩在墙角那老翁这才抬头向这边看了过来,从他那顶破帽子底下露出一双满是戒备的浑浊眼眸。
早年他上过战场,也去过许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间地狱都见识过,于是对人的防备心理也是很重。
若是换了从前在外面,无端端一个人突然说要请他去汤饼铺吃东西,那他必定是不会去的,别到时候汤饼没吃着,自己却叫人给煮了。这也不是什么夸张的说辞,年景不好的时候,到处都没粮食,吃人的事情也是有的,有些个吃过了还会上瘾,那样的人,在如今这样和平的环境中,也是十分危险的存在。
“我乃是西坡村罗三郎,老翁尽可信我。”那样的眼神,罗用也是很熟悉的,只有见过这世间黑暗的人,对人才会有那样的防备。
“哦,原是罗三郎。”那老汉点点头,面上又有些恍惚,好像终于意识到眼下已经不是那个战乱的年代,秦记汤饼铺他们先前明明也去过,是个正正经经的食铺,生意还挺红火。
三人去到那秦记汤饼铺,秦五娘见来的是罗用,还赶着驴车,连忙就让自家侄儿把驴车赶到后院牲口棚去,自己则引着罗用三人到店内炕头上的一张矮桌。
离石县城中的店铺,现如今大多都盘上了土炕,这秦记汤饼铺,进门就是两排大炕,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几张小桌摆放在炕头上,每张桌子旁边都配有几个草垫子。
“几位吃点什么?”秦五娘热情招呼道。
“杂酱面,配羊汤,行不?”罗用脱鞋上炕,盘腿坐好,问对面祖孙二人道。
“嗯。”少年人略显拘谨,那老汉倒是淡定,就是不怎么爱搭理人。
“好嘞。”秦五娘这便到后头给他们三人准备吃食去了。
店里还有其他三四桌客人,离石县的人大多认识罗三郎,这时候便纷纷出声和他打了招呼,罗用也是笑眯眯地跟人寒暄。
第1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