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崇祯的番然醒悟,易飞却保是嗤之以鼻,若是在大明崇祯初年,或者崇祯七年前,崇祯皇帝能够有这种认识。大明也许尚能挽救,但是都已经行将入木了,崇祯这个时候开始对缙绅商人们痛下杀手,怎么看都给人一种回光返照的样子。
毕竟如今的官军士气,胆气都是已经尽丧,这些年来,特别是崇祯十二年以来,官军无论对上建奴流寇或者自己的镇西军,就从来没有再打过胜仗。现在的官军已经不是粮饷充足就可以翻身的了,崇祯的这一番苦心,易飞觉得最有可能是全部付诸东流。无论是建奴还是流寇进入京畿,这些官军也只有投降的份,根本没有一丝战意。
当然对于崇祯竟然开始变得会用手段,易飞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在旁观看,见崇祯竟然没有直接对上缙绅,而是对上大明朝地位低下的商人下手,也算是一大进步。不过崇祯却是低估了这些官商们的能量,以易飞看来未来的乱子还有的瞧。如今这些缙绅可能只是被崇祯一通老拳给打蒙了,若是再过上一段时间,这些醒悟过来的缙绅就会让他们的皇帝明白,这么做是多少的愚蠢!再对付崇祯方面,这些文武百官的招数明显要比对付各地的烽火要多的多。
当然对于这些大商人,特别是粮商,以及能够在京城中站稳脚的大商行。易飞是抱着极大的敌意和仇视,明末大粮商往往就是大地主,掌握庞大资源,灾年时期囤积居奇,抢购赈灾粮,然后抬高市价出售,再低价收购土地。往往一次灾荒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数被他们巧取豪夺走。
一般而言,朝廷都斗不过这些商团。对历史来说,古代商人在当时社会起的正面作用,远远不能抵消他们的反面作用。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君皇,都不可能抬高这种商人的地位。
但是朝廷虽然不抬高这些商人的地位,但是不代表商人身份就低了。相反,这些大粮商大商行基本上都是有着后台,或者就是官员自己在幕后操纵,毕竟商行一年所挣的钱,可是远远多于他那点可怜的俸禄,甚至比起他的灰色收入都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大明发展了三百年,商业已经完全变畸形了,屯积居奇,低收高卖,这中间的利润已经大的令人咂舌,而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这些大商行更是有着众多的百姓,对于农业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许多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
食,却是在丰收的季节缴租。在政治清平的年间,没有太多苛捐杂税,农民的收成也是远远不及为大商人种植蚕桑!而到了如今的大乱世代,辛苦一年的收成更是还不够各类杂税的。
因此,在大明末年也是出现了极怪的现象。号称苏州熟,天下足的苏杭地区,在顺年也就是说风调雨顺的年景,粮食生产居然连自给自足也做不到,更别说供应天下了!众多的农民,可能数代甚至十数代人都没有种植过庄稼,全部种植着利润丰厚的蚕桑,这也造成了崇祯十一年苏州大饥的状态,拿着银子也是买不到粮食。富的报着银子饿死了对于这种怪现象,易飞虽然不知道,但是他却是明白农业是一切的根本,想要发达的商业,就必须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因此,易飞对于商业的扶植并不大,相反,对于已经残破不堪的农业,以及水利设施的投入却是不惜血本!
近一年来,刚刚占领的山西各地,只是水利易飞就已经投入了近百万两银子,而且这还是大部分以工代赈的情况下。若是换了全工的模式,估计投入下去十倍的物资才能勉强将这些水利设施给普及。
而对于教育,易飞的投入也是不少。虽然教育方面没有象这种基础设施一般的耗钱耗粮,但是却是更加的系统化,更加的繁琐,而且还得持续的投入,还不一定能够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效果。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黑洞,无论扔进去多少银子都不为多。
不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易飞前世喊烂了的口号,也是易飞十分赞同的口号,对于教育,易飞从来就没有节省过,一切都是以最优先的标准而做。可以说,除了军队的训练以及征战,教育完全可以排在第二位优先,他的优先等级甚至超过了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崇祯七年至崇祯十四年,易飞几乎不惜血本的将缴获的三成都做为教育经费投入下去,如今也算是出来些成果。比如说陕西方面急需的官吏,山西就是十分轻松的便将近千得到过历练的学子送了过去,直接从根本上控制了陕西局势。
而随着大量的伤残军士源源不断的被送去陕西各地做为县下一级的亭保甲等基层骨干,再通过保甲制的约束,陕西的局势也是很快便稳定下来。各地不断的镇压而下的缙绅们,以抄家得来的钱粮安抚百姓,再将田地分配给各地百姓,陕西的局势已经再无什么可担心的了。
最后的也就是关于赋税的调整,但是有着吏员们,以及亭这种基层小官的宣传,陕西的民心已经开始一步步的被吸纳。只要再过上一年,上百姓经历过镇西军的政策之后,陕西就稳稳的成为了镇西军的大后方,真正的成为汉高霸业的关中。
而这次派去陕西全面主持大局的则是易飞十分欣赏的沈昱,当初派他前去,也是因为这人做事十分的果决凌厉,若是太平年间,这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巡抚。但是在这大乱年间,他的性格足以让他胜任内阁首辅一职,而沈昱的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在被报上来之后,也是让易飞大为夸奖。
若是按照套路来,可能十年间才能抚平陕西各地的缙绅,而且还会留下巨大的后遗症,但是在沈昱的狠辣下,陕西却是数月就平。虽然刀光剑影,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但是却是将矛盾集中在一起,直接予以全部解决。虽然留下了巨大的伤疤,甚至对文化都是产生了巨大的摧残,但是大破方能大治,经历过短暂的阵痛之后,却是能够影响到数十年甚至百多年的进程。让后续而来的新兴缙绅阶层明白,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应该怎么样权衡才是最佳。
大明的缙绅们不是太蠢,相反,他们是太过于聪明,或者说是大明太过于优容于他们。让他们长期以来,不将国家利益放在眼中,各个只顾从大明身上汲取着营养,丝毫不顾大明是否能够承受的住。
当初,崇祯向王公贵勋们借钱之时,这些可是号称与国同休的阶层,都是不肯拨出一毛来挽救这个国家。更别说这些根本就不在乎朝廷死活的缙绅们了,毕竟无论是换了那个王朝,想要统治中国,就得求助于他们,否则必将寸步难行。这些退路在手的缙绅们,更是不将大明国势看在眼中,偶尔之间却是会发发牢骚,抱怨国家居然不能尽快的剿灭流寇,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让饥寒交迫的官军剿灭流寇是一种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行为。
而更多的缙绅则是将剿灭流寇看成大明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一旦有官员想从他们处征粮征饷,以充军用。稍微有点良心或者说碍于发起者的身份,不能不表示的缙绅,他们也不可能会捐出太多,许多家产万贯,悍仆如云的豪强,捐出来的银子甚至连他们一个月斗狗的费用都远远不及。当年孙传庭为何在西安一怒杀了个人头滚滚?就是这些缙绅宁可将将银子埋在土里,被流寇攻破城池全送给了流寇,也不愿意拿出一成,不百分之一以资官军!资助那些饿着肚子,拿命保护他们的官军!
这还是明理一点的缙绅,更多的缙绅则是一听到捐饷纳粮,他们便会直接运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在朝堂上对之群起而攻,让之最后在一片骂声中只能黯然隐退。
不过,这些手段对付被忠君思想,或者说局限于大明律法的官员十分有用。但是对于从来不按正理出牌的镇西军,那他们也只是自寻死路,十一月中,陕西各地在整个陕西有巨大影响力的十九家,连同他们敢于反抗的恶奴一共一千三百余人,全部被家产充公,所有男丁斩首示众!
十一月尾,肃反也是蔓延开来,任何赞助过,或者鼓动过百姓闹事的缙绅也是开始被一批批的处置下来。在北京得到消息之时,整个陕西的肃反行动还是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整个关中地区,几乎是处处都在杀戮,处处都在一片的哀嚎,这种清洗自然是旧军队一手接掌。这些旧军队嗜杀,而且与缙绅们更是矛盾重重,得到这种报复机会,怎么会不厉行出手?整个肃反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关将近这才接近尾声。若不是被分散于军队之中的镇西军吏员们制止,这些杀红眼的旧军们可能会在杀戮中渡过一次血染的新年!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停止,并不是西安方面觉得新年将至而停止。而是觉得这次镇压肃反的行动已经有些越线了,各地的旧军处私掠百姓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再这么杀下去,这些官军就根本无法控制的住了。
毕竟如今的官军士气,胆气都是已经尽丧,这些年来,特别是崇祯十二年以来,官军无论对上建奴流寇或者自己的镇西军,就从来没有再打过胜仗。现在的官军已经不是粮饷充足就可以翻身的了,崇祯的这一番苦心,易飞觉得最有可能是全部付诸东流。无论是建奴还是流寇进入京畿,这些官军也只有投降的份,根本没有一丝战意。
当然对于崇祯竟然开始变得会用手段,易飞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在旁观看,见崇祯竟然没有直接对上缙绅,而是对上大明朝地位低下的商人下手,也算是一大进步。不过崇祯却是低估了这些官商们的能量,以易飞看来未来的乱子还有的瞧。如今这些缙绅可能只是被崇祯一通老拳给打蒙了,若是再过上一段时间,这些醒悟过来的缙绅就会让他们的皇帝明白,这么做是多少的愚蠢!再对付崇祯方面,这些文武百官的招数明显要比对付各地的烽火要多的多。
当然对于这些大商人,特别是粮商,以及能够在京城中站稳脚的大商行。易飞是抱着极大的敌意和仇视,明末大粮商往往就是大地主,掌握庞大资源,灾年时期囤积居奇,抢购赈灾粮,然后抬高市价出售,再低价收购土地。往往一次灾荒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数被他们巧取豪夺走。
一般而言,朝廷都斗不过这些商团。对历史来说,古代商人在当时社会起的正面作用,远远不能抵消他们的反面作用。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君皇,都不可能抬高这种商人的地位。
但是朝廷虽然不抬高这些商人的地位,但是不代表商人身份就低了。相反,这些大粮商大商行基本上都是有着后台,或者就是官员自己在幕后操纵,毕竟商行一年所挣的钱,可是远远多于他那点可怜的俸禄,甚至比起他的灰色收入都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大明发展了三百年,商业已经完全变畸形了,屯积居奇,低收高卖,这中间的利润已经大的令人咂舌,而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这些大商行更是有着众多的百姓,对于农业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许多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
食,却是在丰收的季节缴租。在政治清平的年间,没有太多苛捐杂税,农民的收成也是远远不及为大商人种植蚕桑!而到了如今的大乱世代,辛苦一年的收成更是还不够各类杂税的。
因此,在大明末年也是出现了极怪的现象。号称苏州熟,天下足的苏杭地区,在顺年也就是说风调雨顺的年景,粮食生产居然连自给自足也做不到,更别说供应天下了!众多的农民,可能数代甚至十数代人都没有种植过庄稼,全部种植着利润丰厚的蚕桑,这也造成了崇祯十一年苏州大饥的状态,拿着银子也是买不到粮食。富的报着银子饿死了对于这种怪现象,易飞虽然不知道,但是他却是明白农业是一切的根本,想要发达的商业,就必须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因此,易飞对于商业的扶植并不大,相反,对于已经残破不堪的农业,以及水利设施的投入却是不惜血本!
近一年来,刚刚占领的山西各地,只是水利易飞就已经投入了近百万两银子,而且这还是大部分以工代赈的情况下。若是换了全工的模式,估计投入下去十倍的物资才能勉强将这些水利设施给普及。
而对于教育,易飞的投入也是不少。虽然教育方面没有象这种基础设施一般的耗钱耗粮,但是却是更加的系统化,更加的繁琐,而且还得持续的投入,还不一定能够看到他想要看到的效果。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黑洞,无论扔进去多少银子都不为多。
不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易飞前世喊烂了的口号,也是易飞十分赞同的口号,对于教育,易飞从来就没有节省过,一切都是以最优先的标准而做。可以说,除了军队的训练以及征战,教育完全可以排在第二位优先,他的优先等级甚至超过了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崇祯七年至崇祯十四年,易飞几乎不惜血本的将缴获的三成都做为教育经费投入下去,如今也算是出来些成果。比如说陕西方面急需的官吏,山西就是十分轻松的便将近千得到过历练的学子送了过去,直接从根本上控制了陕西局势。
而随着大量的伤残军士源源不断的被送去陕西各地做为县下一级的亭保甲等基层骨干,再通过保甲制的约束,陕西的局势也是很快便稳定下来。各地不断的镇压而下的缙绅们,以抄家得来的钱粮安抚百姓,再将田地分配给各地百姓,陕西的局势已经再无什么可担心的了。
最后的也就是关于赋税的调整,但是有着吏员们,以及亭这种基层小官的宣传,陕西的民心已经开始一步步的被吸纳。只要再过上一年,上百姓经历过镇西军的政策之后,陕西就稳稳的成为了镇西军的大后方,真正的成为汉高霸业的关中。
而这次派去陕西全面主持大局的则是易飞十分欣赏的沈昱,当初派他前去,也是因为这人做事十分的果决凌厉,若是太平年间,这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巡抚。但是在这大乱年间,他的性格足以让他胜任内阁首辅一职,而沈昱的快刀斩乱麻的做法,在被报上来之后,也是让易飞大为夸奖。
若是按照套路来,可能十年间才能抚平陕西各地的缙绅,而且还会留下巨大的后遗症,但是在沈昱的狠辣下,陕西却是数月就平。虽然刀光剑影,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但是却是将矛盾集中在一起,直接予以全部解决。虽然留下了巨大的伤疤,甚至对文化都是产生了巨大的摧残,但是大破方能大治,经历过短暂的阵痛之后,却是能够影响到数十年甚至百多年的进程。让后续而来的新兴缙绅阶层明白,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应该怎么样权衡才是最佳。
大明的缙绅们不是太蠢,相反,他们是太过于聪明,或者说是大明太过于优容于他们。让他们长期以来,不将国家利益放在眼中,各个只顾从大明身上汲取着营养,丝毫不顾大明是否能够承受的住。
当初,崇祯向王公贵勋们借钱之时,这些可是号称与国同休的阶层,都是不肯拨出一毛来挽救这个国家。更别说这些根本就不在乎朝廷死活的缙绅们了,毕竟无论是换了那个王朝,想要统治中国,就得求助于他们,否则必将寸步难行。这些退路在手的缙绅们,更是不将大明国势看在眼中,偶尔之间却是会发发牢骚,抱怨国家居然不能尽快的剿灭流寇,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让饥寒交迫的官军剿灭流寇是一种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行为。
而更多的缙绅则是将剿灭流寇看成大明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一旦有官员想从他们处征粮征饷,以充军用。稍微有点良心或者说碍于发起者的身份,不能不表示的缙绅,他们也不可能会捐出太多,许多家产万贯,悍仆如云的豪强,捐出来的银子甚至连他们一个月斗狗的费用都远远不及。当年孙传庭为何在西安一怒杀了个人头滚滚?就是这些缙绅宁可将将银子埋在土里,被流寇攻破城池全送给了流寇,也不愿意拿出一成,不百分之一以资官军!资助那些饿着肚子,拿命保护他们的官军!
这还是明理一点的缙绅,更多的缙绅则是一听到捐饷纳粮,他们便会直接运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在朝堂上对之群起而攻,让之最后在一片骂声中只能黯然隐退。
不过,这些手段对付被忠君思想,或者说局限于大明律法的官员十分有用。但是对于从来不按正理出牌的镇西军,那他们也只是自寻死路,十一月中,陕西各地在整个陕西有巨大影响力的十九家,连同他们敢于反抗的恶奴一共一千三百余人,全部被家产充公,所有男丁斩首示众!
十一月尾,肃反也是蔓延开来,任何赞助过,或者鼓动过百姓闹事的缙绅也是开始被一批批的处置下来。在北京得到消息之时,整个陕西的肃反行动还是在不断的扩大之中,整个关中地区,几乎是处处都在杀戮,处处都在一片的哀嚎,这种清洗自然是旧军队一手接掌。这些旧军队嗜杀,而且与缙绅们更是矛盾重重,得到这种报复机会,怎么会不厉行出手?整个肃反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关将近这才接近尾声。若不是被分散于军队之中的镇西军吏员们制止,这些杀红眼的旧军们可能会在杀戮中渡过一次血染的新年!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停止,并不是西安方面觉得新年将至而停止。而是觉得这次镇压肃反的行动已经有些越线了,各地的旧军处私掠百姓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再这么杀下去,这些官军就根本无法控制的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