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72 章
大明朝的另类史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
第 72 章
萨尔浒大战后,经略杨镐被免职,明廷擢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至此,熊廷弼开唱他的悲剧主戏。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今湖北武汉),万历二十五年乡试第一,二十六年进士及第。此人身长七尺,有胆知兵,能在飞驰中纵马左右开弓,绝对是文武奇才。但此人又是百分百武汉人性格,“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他在万历三十六年时,曾经巡按辽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督民屯田,缮建城堡,核军实,绝贿赂,整肃军纪,大得军民之心。
杨镐丧师败绩,明廷因熊廷弼有辽东工作经验,派他代替杨镐为辽东经略。他本人还未出京,开原亡陷的消息已经传来。闻此讯,熊廷弼忧心忡忡,上奏表言:“辽左乃京师肩背,河东乃辽镇腹心,而开原又为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奴酋(指努尔哈赤)未破开原时,北关(叶赫)、朝鲜犹足为其腹背之患,今其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朝鲜不敢不从。建奴既无腹背之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朝廷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帝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如此激动冒上之语,明神宗均报允,并赐其尚方宝剑。
可叹的是,熊廷弼刚一出关,铁岭失守消息传来,沈阳及附近各城堡军民一时逃窜,辽阳汹汹,人心极乱。
熊廷弼临危制乱,星夜兼程往辽东急赴,祭奠死节将士,斩杀懦怯逃将,并劾罢总兵李如桢。
然后,他督促兵士制造战车、修复城堡防御设施,请求朝廷调十昔日是熊廷弼好友,丁忧回朝后想补官,但一直未补上。于是,他就想假称自己有招徕蒙古部落的功劳,屡屡上疏,均不得报。计穷之余,他就给老友熊廷弼写信,让他这位势振一时的辽东经略代为己请。熊廷弼当时正忙于辽事,没顾上此事,结果使姚宗文大为怨恨。
不久,姚宗文在吏部重新得官,以朝廷特派员身份赴辽东阅视军情,自然与熊廷弼意见多左,二人嫌隙日深。
此外,辽东当地人出身的御史刘国缙以兵部主事身份协助熊廷弼在辽东募兵,他主张招募兵士以辽人为主,结果,招兵一万七千人,未几大半逃散。熊廷弼把此事奏闻朝廷,刘国缙深恨。
而这位刘国缙,与姚宗文一样,昔日在朝中和熊廷弼同为言官,三人意气相得,终日以排挤东林党人、攻击道学为能事。日久相失,姚、刘二人结伴,对从前老友熊廷弼怨毒满心。所以,二人表里相结,在朝中倾陷熊廷弼。
姚宗文从辽东阅视军情回朝,马上写奏疏,陈说熊廷弼刚愎自用,致使国土沦丧,最要命的有几句:“军马不训练,将领不布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然后,他又暗联与自己声气相通的御史言官,一同劾奏,必欲把熊廷弼从辽东经略位子上弄掉。
当时,恰值明光宗病死,明熹宗初立,朝中多事,各党各派大打出手,互相攻讦。
在受到众多攻击的情况下,愤怒至极的熊廷弼只能上书求去,朝议以袁应泰代领其职。
幸亏被派往辽东勘验熊廷弼工作的兵科给事中朱童蒙是个君子,他回朝后直陈熊廷弼在辽东的功勋:“臣入辽(东)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熊)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熊)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功沈阳,(其)策马趋救,何其壮也!”
因此,赖君子回护,熊廷弼此次未遭牢囚之灾。
袁应泰是忠臣大好人,但其谋略相比于熊廷弼,远远不如。在其任上,沈阳、辽阳,相继失陷,他本人也最终自杀殉国。
袁应泰,陕西凤翔人,进士出身。他入辽东主掌军务后,一反熊廷弼从严治军,治军以宽,并把一直与女真勾打连环的不少蒙古饥民安置于辽阳、沈阳城中。本来袁应泰想先收复抚顺,未待其出发,天启元年(1612年)春,后金先发制人,龙率数百精兵,突然袭取了镇江(今辽宁丹东附近),明廷举朝大喜。王化贞自以为奇功。
熊廷弼大不以为然:“三方兵力未集,毛文龙发之太早,致使虏泄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蒙古)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名为奇功,实为奇祸!”
疏上,明廷不悟。
王化贞闻之,认定熊廷弼嫉妒他属下首功,心中更恨。
王化贞为人,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人轻狂、目空一切的习气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获镇江小胜后,他感觉好得要飞天,奏称可以联络蒙古炒花等部合击后金。朝中兵部尚书张鹤鸣信之,全依王化贞的话行事。
所以,当时王化贞在广宁城拥重兵十四万,而他名义上的上级熊廷弼徒拥“经略”之名,身边只有几千弱兵。两人事事龃龉,加上老熊为人量浅,盛气凌人,更与王化贞火水不容。
与此同时,熊廷弼上奏,明白直斥兵部尚书张鹤鸣不与自己商量,擅自调派部队。由此,熊、张二人矛盾日深。
王化贞一直嚷嚷蒙古会派精兵四十万来援,熊廷弼不信。结果,蒙古始终未发兵,王化贞不敢进兵。
天启元年(1621年)底,河水冻合,广宁的百姓认定鞑子兵肯定要渡河来攻,纷纷逃亡。王化贞分兵镇守镇武、西平等堡塞,集大军守广宁。
朝中兵部尚书张鹤鸣要熊廷弼出关相援。不得已,熊廷弼出关在右屯(今辽宁锦县东南)驻兵,仍旧坚持守议,以重兵内护广宁,外扼镇武、闾阳,准备清兵行至中间时夹击。
第 72 章
恋耽美
第 72 章
萨尔浒大战后,经略杨镐被免职,明廷擢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至此,熊廷弼开唱他的悲剧主戏。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今湖北武汉),万历二十五年乡试第一,二十六年进士及第。此人身长七尺,有胆知兵,能在飞驰中纵马左右开弓,绝对是文武奇才。但此人又是百分百武汉人性格,“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他在万历三十六年时,曾经巡按辽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督民屯田,缮建城堡,核军实,绝贿赂,整肃军纪,大得军民之心。
杨镐丧师败绩,明廷因熊廷弼有辽东工作经验,派他代替杨镐为辽东经略。他本人还未出京,开原亡陷的消息已经传来。闻此讯,熊廷弼忧心忡忡,上奏表言:“辽左乃京师肩背,河东乃辽镇腹心,而开原又为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奴酋(指努尔哈赤)未破开原时,北关(叶赫)、朝鲜犹足为其腹背之患,今其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朝鲜不敢不从。建奴既无腹背之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朝廷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帝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
如此激动冒上之语,明神宗均报允,并赐其尚方宝剑。
可叹的是,熊廷弼刚一出关,铁岭失守消息传来,沈阳及附近各城堡军民一时逃窜,辽阳汹汹,人心极乱。
熊廷弼临危制乱,星夜兼程往辽东急赴,祭奠死节将士,斩杀懦怯逃将,并劾罢总兵李如桢。
然后,他督促兵士制造战车、修复城堡防御设施,请求朝廷调十昔日是熊廷弼好友,丁忧回朝后想补官,但一直未补上。于是,他就想假称自己有招徕蒙古部落的功劳,屡屡上疏,均不得报。计穷之余,他就给老友熊廷弼写信,让他这位势振一时的辽东经略代为己请。熊廷弼当时正忙于辽事,没顾上此事,结果使姚宗文大为怨恨。
不久,姚宗文在吏部重新得官,以朝廷特派员身份赴辽东阅视军情,自然与熊廷弼意见多左,二人嫌隙日深。
此外,辽东当地人出身的御史刘国缙以兵部主事身份协助熊廷弼在辽东募兵,他主张招募兵士以辽人为主,结果,招兵一万七千人,未几大半逃散。熊廷弼把此事奏闻朝廷,刘国缙深恨。
而这位刘国缙,与姚宗文一样,昔日在朝中和熊廷弼同为言官,三人意气相得,终日以排挤东林党人、攻击道学为能事。日久相失,姚、刘二人结伴,对从前老友熊廷弼怨毒满心。所以,二人表里相结,在朝中倾陷熊廷弼。
姚宗文从辽东阅视军情回朝,马上写奏疏,陈说熊廷弼刚愎自用,致使国土沦丧,最要命的有几句:“军马不训练,将领不布署,人心不亲附,刑威有时穷,工作无时止。”然后,他又暗联与自己声气相通的御史言官,一同劾奏,必欲把熊廷弼从辽东经略位子上弄掉。
当时,恰值明光宗病死,明熹宗初立,朝中多事,各党各派大打出手,互相攻讦。
在受到众多攻击的情况下,愤怒至极的熊廷弼只能上书求去,朝议以袁应泰代领其职。
幸亏被派往辽东勘验熊廷弼工作的兵科给事中朱童蒙是个君子,他回朝后直陈熊廷弼在辽东的功勋:“臣入辽(东)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熊)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熊)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功沈阳,(其)策马趋救,何其壮也!”
因此,赖君子回护,熊廷弼此次未遭牢囚之灾。
袁应泰是忠臣大好人,但其谋略相比于熊廷弼,远远不如。在其任上,沈阳、辽阳,相继失陷,他本人也最终自杀殉国。
袁应泰,陕西凤翔人,进士出身。他入辽东主掌军务后,一反熊廷弼从严治军,治军以宽,并把一直与女真勾打连环的不少蒙古饥民安置于辽阳、沈阳城中。本来袁应泰想先收复抚顺,未待其出发,天启元年(1612年)春,后金先发制人,龙率数百精兵,突然袭取了镇江(今辽宁丹东附近),明廷举朝大喜。王化贞自以为奇功。
熊廷弼大不以为然:“三方兵力未集,毛文龙发之太早,致使虏泄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蒙古)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名为奇功,实为奇祸!”
疏上,明廷不悟。
王化贞闻之,认定熊廷弼嫉妒他属下首功,心中更恨。
王化贞为人,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人轻狂、目空一切的习气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获镇江小胜后,他感觉好得要飞天,奏称可以联络蒙古炒花等部合击后金。朝中兵部尚书张鹤鸣信之,全依王化贞的话行事。
所以,当时王化贞在广宁城拥重兵十四万,而他名义上的上级熊廷弼徒拥“经略”之名,身边只有几千弱兵。两人事事龃龉,加上老熊为人量浅,盛气凌人,更与王化贞火水不容。
与此同时,熊廷弼上奏,明白直斥兵部尚书张鹤鸣不与自己商量,擅自调派部队。由此,熊、张二人矛盾日深。
王化贞一直嚷嚷蒙古会派精兵四十万来援,熊廷弼不信。结果,蒙古始终未发兵,王化贞不敢进兵。
天启元年(1621年)底,河水冻合,广宁的百姓认定鞑子兵肯定要渡河来攻,纷纷逃亡。王化贞分兵镇守镇武、西平等堡塞,集大军守广宁。
朝中兵部尚书张鹤鸣要熊廷弼出关相援。不得已,熊廷弼出关在右屯(今辽宁锦县东南)驻兵,仍旧坚持守议,以重兵内护广宁,外扼镇武、闾阳,准备清兵行至中间时夹击。
第 7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