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主角[快穿]作者:紫羿叶子(32)
林染也不知道纳林河在哪,只听着公爷府的向导说,有五百多里路程。
大部分的路程是有小路相通的,狭窄的小土路,顺着车辙走,路上遇到雨水,路就走不了。小雨能从草上走,大雨只能就地搭了帐篷休息等雨停。
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走上三五十里。天气不好,寸步难行。停停走走的,过了拉林河,就是卫所。
远远的就看到河边有一大片的蒙古包。
最大的一个帐子前,摆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蒙古贵族服饰的年青男人,等林染一行人走近了,才由旁边的人扶着站起来。
不错,不错,有进步。比上一次强多了。能站起来了。
林染跟顾先生开玩笑。上回跟六阿哥成亲的时候,他还起不了床呢。
可见元神修复确实有效果。
挺好挺好。
过奖过奖。
顾先生假模假式的客气。
等把该走的礼仪都应付过去,带来的嫁妆也都安排人收拾起来了。日常她用惯的也都在小公爷的大帐里摆放好。伺候的人下去,剩两口子单独在一起,总算能说点儿悄悄话了。
把这十年的生活先聊一聊,讲讲都是怎么过来的。
林染就还好,在王府里努力营造出一个吃货格格的形象就好,这样老爱研究吃的就不奇怪了。嫁妆里特意要求,除了两大车的中药,带了足足三大车的香料,就更不奇怪了。吃货嘛。
别的能做的不多,就看看书,做做女工。女工是上辈子她学了一辈子的,上手很快,随便应付一下就好。
顾先生这边做得可就多了。
他是固穆最小的嫡子,老头大半辈子征战在外,四十岁之前生了七个孩子,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儿子是嫡子也是世子。五十岁以后,原配过世,续娶了如今的夫人,又生下了澈辰这一个宝贝嘎达。
这十年,他没有继承人的压力,身体又不好,不能陪着老公爷到处跑。在家除了看书,跟部落里投靠过来的汉人学汉话,认汉字,就是学耕种。然后大力的发现农业呗。
这些年,因着耕重的收获一年比一年多,游牧的部落到是越来越多人定居了。别看住着还是蒙古包多,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族人,不再游牧,改种田了。当然,牛羊该养也还是养,但有粮食了,圈羊更省力。
为啥远这地方啊?离家这么远。来之前我看过地图了,姐姐也派人在公爷府等着。原来公爷府离科尔沁只才一百多里地。往北不远就是查干湖?那不是平原吧?那么大的松嫩平原,哪里不能种田?非跑这地方来?
林染不懂就问。
顾先生只能把空间里更先进的,后世的地图拿出来,指给她看。
你看看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先在他们所在地标了个星号,再往东一点指了下。
五常?
是。
提到五常你想到啥?
大米呗。
所以呀,我跑来这边种地没毛病吧?
但是东北大米哪里的都好吃,离松原那么近,你跑五常来种大米?是不是脑子不太好?
你就说你到底啥目的吧。
林染一点儿也不信,顾先生会那么傻。
然后她就看着顾先生的手指平行着一路往东画,一直一直画到陆地边缘了。点在一个位置上。
海参崴?
顾先生点头,对,就是海参崴。我打算去那边常驻,建海港,造船,出海。
哎呀妈,您这目标是星辰大海呢?
就您这身子骨?
这不是你来了嘛。我这身子骨有个十年八年的,养到能出海,问题不大。
得,她还是药引子。
但是怎么去啊?
离那么远。地图上看都好远好远。
都是郭尔罗斯部的土地,咱们可以每年往东转移一段路离。一点点的搬嘛。造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得跟佟保打好招呼。还得派人往江南去,招工匠。要做得事情很多。
这么些年,老早都有计划了。
佟保是现任的吉林将军,驻地吉林乌位有船厂,北方的战船都出自这个船厂,技术很纯熟。
之前佟保可能还不怎么把辅国公府的小儿子当回事,现在嘛,恭亲王府的女婿这身份,他是一定会重视的。
那今年就要搬家吗?什么时候搬呀?
上辈子常跟着皇上东跑西颠的,林染一点儿都不怵搬家,早习惯了。虽然任务结束以后,感情的部分系统会稀释掉,记忆还是会给保留的,也包括学到手的技能,都保留着。
我得先养养身体,明年吧。明年咱们往牡丹江走。
顾先生指着地图,给林染说,他计划的路线。从牡丹江往绥芬河再到双城子,往前就到目的地了。
哎哟,我看着就晕得慌,这又是山又是谷的,就是没见着路。怎么走啊?
地图很清晰,山山水水的好景致,物产也丰富。就是见不到人。
慢慢走呗。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嘛!
是。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你想去哪,我都陪着你。
第51章 格格吉祥2
东北的五月, 正是春耕忙碌的时候。河边水利方便,种着的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杂粮。
林染是个行动派,就不爱老老实实的在一个地方待着。她没有长时间的在东北生活过的经验, 上一次任务, 也是短暂的随皇上东巡的时候, 看看新鲜。
这会子,最原始的大东北原生态生活,可太好奇了。插秧犁地点子挖野菜, 编渔网,做江排,绳编,柳编, 学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顾先生在东北的十年,不白待。这边的粮食种类, 果木食材都开发得相当不错。
主要吧, 这地方还有个名字, 叫宁古塔。现在的吉林将军, 以前就是宁古塔将军。朝廷上动不动就是发配宁古塔, 就是这个区域。还有一些迁徙过来的汉民, 种植, 饮食,教育,汉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后世日常的东北常见的食材, 现代也都差不多能看到了。
格格,格格, 达山和莫日根他们打了好大的一车鱼回来。
林染正跟着一些妇人在挖野菜, 草甸子上长着数不清的小根蒜、苦麻菜, 婆婆丁,洗净了,蘸着大酱生吃,就着玉米饼子,虽有点苦,有点涩,但很好吃,很下饭。
陪嫁海棠兴冲冲的从帐子边跑过来,大呼小叫的。
打到鱼了呀?行,那你去跟你爹说,让厨下多做两百斤豆腐,咱晚上吃江鱼炖豆府。
海棠一家是汉军旗的包衣,恭王府的家生子。祖上就是大厨,传到她爹这一辈,都第三代了。林染出嫁的时候,陪嫁的人里本来只带着钱老本两口子和他们三个儿子全家。
没打算带海棠来,想把她留在京城放了身契找个好人家嫁了。她自己不干,非得跟着来。四个大丫环,就跟来她与腊梅两个。好家伙,出了京城,这姑娘的活泼劲儿压不住了,那叫一个跳脱。
好咧。
这不是,海棠听到林染的话,答应着又往回跑。
林染挖满了一小筐野菜,才站起来往回走,招呼一起挖的妇人,大家伙儿晚上都到大帐吃鱼呀。什么都不用带,空着肚子来就行。
谢谢格格。
这些妇人都是营帐区的居民,也是同部族的。林染来这里小半个月,天天跟她们待一起,也都习惯了,不会像刚开始,又是跪又行礼的。
我先把野菜送回家,就过去给格格帮忙。
塔娜是澈辰身边的侍卫长巴音的妻子,算是女眷里的头头了。听林染叫她们一起吃饭,也不客气,招呼大家过去帮忙。
营帐附近就聚着上千户的居民,满蒙汉都有。照着看附近上万亩的田地。三千多人口呢。
林染与腊梅还有两个小丫头一人提着一筐子野菜回来。
果然看到大帐边上停了一辆马车,正在往现挖出来一个水池子里卸鱼。马车上用高梁桔杆编成席子围得高高的,满满当当的一大车鱼。大大小小的,大的半人高,小的没有巴掌大。
这是去哪下网了?收获这么大?
靠河住着,鱼是最不缺的,这会子人又少,自然资源说句取之尽都不为过,做饭时了,拿网现去捞都来得及。她出发的时候,侍卫们才张罗着要去打鱼,这才没一个时辰,就打了这么多。
就江窝子那儿,只打了两网。
江窝子就是河道上被冲了个豁口,常年累月下来,形成了水窝子,水流慢,鱼群爱在那地方停留,打渔的人都爱去那地方下网,多少都有收获的。
这么多鱼,且够吃一阵子的。
天气暖了,做饭不用在帐子里,直接就在外面,支上二十口大铁锅,又杀了五只羊,两头猪。羊在这边是最常见的,猪是在卫所那边圈养的,特意安排人去拉回来宰杀的。
男人们宰杀猪养,女人们收拾鱼,切豆腐。厨艺好的,给钱老本打下手,林染也亲自上手了。
大铁锅,大勺子,炒菜都过瘾。
放上豆油,切两斤五花肉的大肉片子,炒出油来,下葱姜蒜,爆锅。再下大酱炒熟,加热水,下鱼,放上点林染陪嫁来的香料,再来点儿干辣椒,烧开了,放豆腐,炖着吧。
满满十大锅鱼肉炖豆腐。
五只羊又用掉五个锅。两只猪,用了三大锅,还有一些边角料,林染特意留出来,打算卤了自家吃的。
剩下两大锅,有牧民带过来一些林子里刚采回来的口蘑,五花肉剁了肉丸子,加蘑菇和小白菜,做了满满的两大锅丸子汤。
香味儿飘得整人营帐区都闻得到。
林染打发侍卫骑上马在营帐周围绕两圈,喊上人,都来吃饭。
鱼炖出来,又用那锅贴的饼子。
汉民不喜欢干吃肉,得搭着饼子吃。满蒙的牧民就没那么讲究,猪肉蘸蒜酱,羊肉蘸韭花酱,就吃得很香。
吃饱了再溜上一碗丸子汤解腻 。
美。
这一顿吃完,天就黑透了。起了篝火,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美滋滋。
第二天起床,该放牧的放牧,该干农活的干农活。
地不是种下去就万事大吉等秋收就好的。
这时候的地,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纯的看天吃饭。又是刚改没几年的田,杂草长得也快,几天就长起来,不及时除草,就挤了粮食的生长。照看得有一点不精心,就要欠收。
每天都得拿着锄头上地除草,且不能轻松呢。水田更累。草不能锄,得拔。在稻田里养上蟹,养上鱼,还能好点儿。也得看着。
农户都是按一队一组的给分了小旗,各有负责人。
这些也都是做熟了的。不用顾先生与林染一直看着。
好了,农忙差不多过去,咱也该搬家了。
顾先生聚餐第二天,就跟林染说要搬家。
搬家?
你不是说要明年才搬走吗?
林染看看他靠在软榻上那个弱鸡样子,表示很怀疑。他这体格子,能走吗?
不走远。你以为这就是家啊?
啊?要回公爷府吗?
那不是走回头路?秋收了再回来?折腾不折腾啊?
不是。回卫所。你以为大家都住帐篷啊?
那不然咧?
第三天,到了卫所的小公爷府,林染知道,自己就想当然了。
还以为这边是蒙古旗主的领地,就都是游牧呢。
原来真不是。
纳林河卫所的前身,在元朝的时候,就是大都通往黑河路上最大的驿站,也是整个郭尔罗斯部最大的互市交易市场。每年秋天,牧民们都会往这附近聚拢,购买交换日常物品,等待来年开春,才又到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这里怎么也有中原一个大镇子的规模了。正当中还有一条相当繁华的商业街。大大小小的,商铺酒铺客栈饭庄的林立着,得有四五十家。房子是青砖的或是土坯的。梁都是松木的。
无一例外的,内里都是火炕火墙。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木材。不缺柴烧。
普通的居民家,大部分是土坯的房子,每间房的空间都不大,方便取暖。家家户户的都带着大小不一的小菜园子,现在这时节,园子里种着茄子豆角辣椒、葱、蒜等等日常必须的蔬菜。
很有几分现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老屯子的风格。
小公爷府离商业街有不到二里地的距离,在整个镇子的最东侧。是一个特别规整的大院子。
最与众不同的,是府里的围墙是红砖的。
大门也是朱漆的大门脸。占里也有十几亩。特别规整、方方正正的五进的大宅子。
带个老大的东跨院,要是在京城里,这就是个花园子。
但在这边,成了菜园子。四五亩地大的地方,种着满满当当的各色蔬菜,林染还在园子里看到了柿子苗。这东西,能在这地方见到,可不容易。
除了茄子豆角那些常见的,什么黄瓜,南瓜,白菜生菜菠菜香菜韭菜的全都有。连油麦菜苦菊都有。还有以前林染都没见过的,水萝卜,角瓜,臭菜,菇娘啥的。
就很神奇,感觉像看到了新物种一样。
府外就是大田,田里种着土豆,甜玉米,还有大蒜,据说大蒜收获以后,还要在蒜地上种萝卜和白菜,就是秋天要收了做冬储菜的。
林染光顾着看地了,都没怎么看房间。
先把周围的地和地里的菜都认了一遍,才回院子。
家里主子原来就一个,人口少。一进的后罩房就给男仆人住着。二进是书房。三进正房才是主子住。四进是给老公爷和夫人留着的,有客人来也能当客院用。后座房是给女仆住的。
成家的奴仆不住在府里。在周围各有住处。
主院正房大五间,带两个耳房。西耳房是小书房。东耳房是茶房兼小厨房。正房是修着地龙,还用好松木铺的地板,上面是羊毛毯子。还有火墙火炕,每一间有个五六十平的大小,取暖到也能保证。
其它的布局。跟京城的府邸到是区别不大。
挺好的。
这窗子,冬天能保暖吗?
发现窗子也是油纸的,林染表示怀疑。京城里的冬天才多少度,窗边都冷得不行,这大东北的,冬天零下都三四十度,可不要了命。
冬天有毛毡子的。
那不就不能保证光线充足了?
晚上才会把毛毡子放下来。白天不用。穿上棉衣裳,还有大阳光,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的。
顾先生安慰林染。
想想也对,他这个体格子,都熬下来了,没理由自己这健康人熬不下来。
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的,真正的苦寒之地的生活,林染越发的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
第52章 格格吉祥3
这是什么吃法呀?
林染在适应东北的生活。
以及东北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这天, 她带着海棠腊梅和钱嬷嬷一起到镇上逛街,买了一大堆的山货花生米调味料什么的。大包小包的,侍卫达山和莫日根赶了马车跟着, 往府里运。
明明府里什么都有, 非得出去逛街买。还都逛不够。
回来半路上遇到一户农户一家子在院子里吃饭。
也是啊, 这大夏天的,屋里子闷得慌。
就看到一桌子的各色青菜,一大盘子酱, 家里几口人,一人手里捧着一个绿色的白菜叶子包着东西吃。看着像主妇的那位婶子正在制作新的,就看着她把青菜撕巴撕马拌上大酱,再加上蒸熟的茄子, 玉米饼子。高梁米饭,在两个拼一起的白菜叶上堆得满满当当的, 包起来吃。
恋耽美
大部分的路程是有小路相通的,狭窄的小土路,顺着车辙走,路上遇到雨水,路就走不了。小雨能从草上走,大雨只能就地搭了帐篷休息等雨停。
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走上三五十里。天气不好,寸步难行。停停走走的,过了拉林河,就是卫所。
远远的就看到河边有一大片的蒙古包。
最大的一个帐子前,摆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蒙古贵族服饰的年青男人,等林染一行人走近了,才由旁边的人扶着站起来。
不错,不错,有进步。比上一次强多了。能站起来了。
林染跟顾先生开玩笑。上回跟六阿哥成亲的时候,他还起不了床呢。
可见元神修复确实有效果。
挺好挺好。
过奖过奖。
顾先生假模假式的客气。
等把该走的礼仪都应付过去,带来的嫁妆也都安排人收拾起来了。日常她用惯的也都在小公爷的大帐里摆放好。伺候的人下去,剩两口子单独在一起,总算能说点儿悄悄话了。
把这十年的生活先聊一聊,讲讲都是怎么过来的。
林染就还好,在王府里努力营造出一个吃货格格的形象就好,这样老爱研究吃的就不奇怪了。嫁妆里特意要求,除了两大车的中药,带了足足三大车的香料,就更不奇怪了。吃货嘛。
别的能做的不多,就看看书,做做女工。女工是上辈子她学了一辈子的,上手很快,随便应付一下就好。
顾先生这边做得可就多了。
他是固穆最小的嫡子,老头大半辈子征战在外,四十岁之前生了七个孩子,六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儿子是嫡子也是世子。五十岁以后,原配过世,续娶了如今的夫人,又生下了澈辰这一个宝贝嘎达。
这十年,他没有继承人的压力,身体又不好,不能陪着老公爷到处跑。在家除了看书,跟部落里投靠过来的汉人学汉话,认汉字,就是学耕种。然后大力的发现农业呗。
这些年,因着耕重的收获一年比一年多,游牧的部落到是越来越多人定居了。别看住着还是蒙古包多,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族人,不再游牧,改种田了。当然,牛羊该养也还是养,但有粮食了,圈羊更省力。
为啥远这地方啊?离家这么远。来之前我看过地图了,姐姐也派人在公爷府等着。原来公爷府离科尔沁只才一百多里地。往北不远就是查干湖?那不是平原吧?那么大的松嫩平原,哪里不能种田?非跑这地方来?
林染不懂就问。
顾先生只能把空间里更先进的,后世的地图拿出来,指给她看。
你看看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先在他们所在地标了个星号,再往东一点指了下。
五常?
是。
提到五常你想到啥?
大米呗。
所以呀,我跑来这边种地没毛病吧?
但是东北大米哪里的都好吃,离松原那么近,你跑五常来种大米?是不是脑子不太好?
你就说你到底啥目的吧。
林染一点儿也不信,顾先生会那么傻。
然后她就看着顾先生的手指平行着一路往东画,一直一直画到陆地边缘了。点在一个位置上。
海参崴?
顾先生点头,对,就是海参崴。我打算去那边常驻,建海港,造船,出海。
哎呀妈,您这目标是星辰大海呢?
就您这身子骨?
这不是你来了嘛。我这身子骨有个十年八年的,养到能出海,问题不大。
得,她还是药引子。
但是怎么去啊?
离那么远。地图上看都好远好远。
都是郭尔罗斯部的土地,咱们可以每年往东转移一段路离。一点点的搬嘛。造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得跟佟保打好招呼。还得派人往江南去,招工匠。要做得事情很多。
这么些年,老早都有计划了。
佟保是现任的吉林将军,驻地吉林乌位有船厂,北方的战船都出自这个船厂,技术很纯熟。
之前佟保可能还不怎么把辅国公府的小儿子当回事,现在嘛,恭亲王府的女婿这身份,他是一定会重视的。
那今年就要搬家吗?什么时候搬呀?
上辈子常跟着皇上东跑西颠的,林染一点儿都不怵搬家,早习惯了。虽然任务结束以后,感情的部分系统会稀释掉,记忆还是会给保留的,也包括学到手的技能,都保留着。
我得先养养身体,明年吧。明年咱们往牡丹江走。
顾先生指着地图,给林染说,他计划的路线。从牡丹江往绥芬河再到双城子,往前就到目的地了。
哎哟,我看着就晕得慌,这又是山又是谷的,就是没见着路。怎么走啊?
地图很清晰,山山水水的好景致,物产也丰富。就是见不到人。
慢慢走呗。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嘛!
是。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你想去哪,我都陪着你。
第51章 格格吉祥2
东北的五月, 正是春耕忙碌的时候。河边水利方便,种着的大部分都是水稻。也有杂粮。
林染是个行动派,就不爱老老实实的在一个地方待着。她没有长时间的在东北生活过的经验, 上一次任务, 也是短暂的随皇上东巡的时候, 看看新鲜。
这会子,最原始的大东北原生态生活,可太好奇了。插秧犁地点子挖野菜, 编渔网,做江排,绳编,柳编, 学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顾先生在东北的十年,不白待。这边的粮食种类, 果木食材都开发得相当不错。
主要吧, 这地方还有个名字, 叫宁古塔。现在的吉林将军, 以前就是宁古塔将军。朝廷上动不动就是发配宁古塔, 就是这个区域。还有一些迁徙过来的汉民, 种植, 饮食,教育,汉化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后世日常的东北常见的食材, 现代也都差不多能看到了。
格格,格格, 达山和莫日根他们打了好大的一车鱼回来。
林染正跟着一些妇人在挖野菜, 草甸子上长着数不清的小根蒜、苦麻菜, 婆婆丁,洗净了,蘸着大酱生吃,就着玉米饼子,虽有点苦,有点涩,但很好吃,很下饭。
陪嫁海棠兴冲冲的从帐子边跑过来,大呼小叫的。
打到鱼了呀?行,那你去跟你爹说,让厨下多做两百斤豆腐,咱晚上吃江鱼炖豆府。
海棠一家是汉军旗的包衣,恭王府的家生子。祖上就是大厨,传到她爹这一辈,都第三代了。林染出嫁的时候,陪嫁的人里本来只带着钱老本两口子和他们三个儿子全家。
没打算带海棠来,想把她留在京城放了身契找个好人家嫁了。她自己不干,非得跟着来。四个大丫环,就跟来她与腊梅两个。好家伙,出了京城,这姑娘的活泼劲儿压不住了,那叫一个跳脱。
好咧。
这不是,海棠听到林染的话,答应着又往回跑。
林染挖满了一小筐野菜,才站起来往回走,招呼一起挖的妇人,大家伙儿晚上都到大帐吃鱼呀。什么都不用带,空着肚子来就行。
谢谢格格。
这些妇人都是营帐区的居民,也是同部族的。林染来这里小半个月,天天跟她们待一起,也都习惯了,不会像刚开始,又是跪又行礼的。
我先把野菜送回家,就过去给格格帮忙。
塔娜是澈辰身边的侍卫长巴音的妻子,算是女眷里的头头了。听林染叫她们一起吃饭,也不客气,招呼大家过去帮忙。
营帐附近就聚着上千户的居民,满蒙汉都有。照着看附近上万亩的田地。三千多人口呢。
林染与腊梅还有两个小丫头一人提着一筐子野菜回来。
果然看到大帐边上停了一辆马车,正在往现挖出来一个水池子里卸鱼。马车上用高梁桔杆编成席子围得高高的,满满当当的一大车鱼。大大小小的,大的半人高,小的没有巴掌大。
这是去哪下网了?收获这么大?
靠河住着,鱼是最不缺的,这会子人又少,自然资源说句取之尽都不为过,做饭时了,拿网现去捞都来得及。她出发的时候,侍卫们才张罗着要去打鱼,这才没一个时辰,就打了这么多。
就江窝子那儿,只打了两网。
江窝子就是河道上被冲了个豁口,常年累月下来,形成了水窝子,水流慢,鱼群爱在那地方停留,打渔的人都爱去那地方下网,多少都有收获的。
这么多鱼,且够吃一阵子的。
天气暖了,做饭不用在帐子里,直接就在外面,支上二十口大铁锅,又杀了五只羊,两头猪。羊在这边是最常见的,猪是在卫所那边圈养的,特意安排人去拉回来宰杀的。
男人们宰杀猪养,女人们收拾鱼,切豆腐。厨艺好的,给钱老本打下手,林染也亲自上手了。
大铁锅,大勺子,炒菜都过瘾。
放上豆油,切两斤五花肉的大肉片子,炒出油来,下葱姜蒜,爆锅。再下大酱炒熟,加热水,下鱼,放上点林染陪嫁来的香料,再来点儿干辣椒,烧开了,放豆腐,炖着吧。
满满十大锅鱼肉炖豆腐。
五只羊又用掉五个锅。两只猪,用了三大锅,还有一些边角料,林染特意留出来,打算卤了自家吃的。
剩下两大锅,有牧民带过来一些林子里刚采回来的口蘑,五花肉剁了肉丸子,加蘑菇和小白菜,做了满满的两大锅丸子汤。
香味儿飘得整人营帐区都闻得到。
林染打发侍卫骑上马在营帐周围绕两圈,喊上人,都来吃饭。
鱼炖出来,又用那锅贴的饼子。
汉民不喜欢干吃肉,得搭着饼子吃。满蒙的牧民就没那么讲究,猪肉蘸蒜酱,羊肉蘸韭花酱,就吃得很香。
吃饱了再溜上一碗丸子汤解腻 。
美。
这一顿吃完,天就黑透了。起了篝火,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深夜,才各自回家。
美滋滋。
第二天起床,该放牧的放牧,该干农活的干农活。
地不是种下去就万事大吉等秋收就好的。
这时候的地,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纯的看天吃饭。又是刚改没几年的田,杂草长得也快,几天就长起来,不及时除草,就挤了粮食的生长。照看得有一点不精心,就要欠收。
每天都得拿着锄头上地除草,且不能轻松呢。水田更累。草不能锄,得拔。在稻田里养上蟹,养上鱼,还能好点儿。也得看着。
农户都是按一队一组的给分了小旗,各有负责人。
这些也都是做熟了的。不用顾先生与林染一直看着。
好了,农忙差不多过去,咱也该搬家了。
顾先生聚餐第二天,就跟林染说要搬家。
搬家?
你不是说要明年才搬走吗?
林染看看他靠在软榻上那个弱鸡样子,表示很怀疑。他这体格子,能走吗?
不走远。你以为这就是家啊?
啊?要回公爷府吗?
那不是走回头路?秋收了再回来?折腾不折腾啊?
不是。回卫所。你以为大家都住帐篷啊?
那不然咧?
第三天,到了卫所的小公爷府,林染知道,自己就想当然了。
还以为这边是蒙古旗主的领地,就都是游牧呢。
原来真不是。
纳林河卫所的前身,在元朝的时候,就是大都通往黑河路上最大的驿站,也是整个郭尔罗斯部最大的互市交易市场。每年秋天,牧民们都会往这附近聚拢,购买交换日常物品,等待来年开春,才又到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这里怎么也有中原一个大镇子的规模了。正当中还有一条相当繁华的商业街。大大小小的,商铺酒铺客栈饭庄的林立着,得有四五十家。房子是青砖的或是土坯的。梁都是松木的。
无一例外的,内里都是火炕火墙。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木材。不缺柴烧。
普通的居民家,大部分是土坯的房子,每间房的空间都不大,方便取暖。家家户户的都带着大小不一的小菜园子,现在这时节,园子里种着茄子豆角辣椒、葱、蒜等等日常必须的蔬菜。
很有几分现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老屯子的风格。
小公爷府离商业街有不到二里地的距离,在整个镇子的最东侧。是一个特别规整的大院子。
最与众不同的,是府里的围墙是红砖的。
大门也是朱漆的大门脸。占里也有十几亩。特别规整、方方正正的五进的大宅子。
带个老大的东跨院,要是在京城里,这就是个花园子。
但在这边,成了菜园子。四五亩地大的地方,种着满满当当的各色蔬菜,林染还在园子里看到了柿子苗。这东西,能在这地方见到,可不容易。
除了茄子豆角那些常见的,什么黄瓜,南瓜,白菜生菜菠菜香菜韭菜的全都有。连油麦菜苦菊都有。还有以前林染都没见过的,水萝卜,角瓜,臭菜,菇娘啥的。
就很神奇,感觉像看到了新物种一样。
府外就是大田,田里种着土豆,甜玉米,还有大蒜,据说大蒜收获以后,还要在蒜地上种萝卜和白菜,就是秋天要收了做冬储菜的。
林染光顾着看地了,都没怎么看房间。
先把周围的地和地里的菜都认了一遍,才回院子。
家里主子原来就一个,人口少。一进的后罩房就给男仆人住着。二进是书房。三进正房才是主子住。四进是给老公爷和夫人留着的,有客人来也能当客院用。后座房是给女仆住的。
成家的奴仆不住在府里。在周围各有住处。
主院正房大五间,带两个耳房。西耳房是小书房。东耳房是茶房兼小厨房。正房是修着地龙,还用好松木铺的地板,上面是羊毛毯子。还有火墙火炕,每一间有个五六十平的大小,取暖到也能保证。
其它的布局。跟京城的府邸到是区别不大。
挺好的。
这窗子,冬天能保暖吗?
发现窗子也是油纸的,林染表示怀疑。京城里的冬天才多少度,窗边都冷得不行,这大东北的,冬天零下都三四十度,可不要了命。
冬天有毛毡子的。
那不就不能保证光线充足了?
晚上才会把毛毡子放下来。白天不用。穿上棉衣裳,还有大阳光,没你想像的那么可怕的。
顾先生安慰林染。
想想也对,他这个体格子,都熬下来了,没理由自己这健康人熬不下来。
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的,真正的苦寒之地的生活,林染越发的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
第52章 格格吉祥3
这是什么吃法呀?
林染在适应东北的生活。
以及东北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这天, 她带着海棠腊梅和钱嬷嬷一起到镇上逛街,买了一大堆的山货花生米调味料什么的。大包小包的,侍卫达山和莫日根赶了马车跟着, 往府里运。
明明府里什么都有, 非得出去逛街买。还都逛不够。
回来半路上遇到一户农户一家子在院子里吃饭。
也是啊, 这大夏天的,屋里子闷得慌。
就看到一桌子的各色青菜,一大盘子酱, 家里几口人,一人手里捧着一个绿色的白菜叶子包着东西吃。看着像主妇的那位婶子正在制作新的,就看着她把青菜撕巴撕马拌上大酱,再加上蒸熟的茄子, 玉米饼子。高梁米饭,在两个拼一起的白菜叶上堆得满满当当的, 包起来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