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人会去搬上几块板结的盐块,偷运出去贩卖。
    对于盐的暴利而言,哪怕走私盐会被杀头的刑罚,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更何况弘治帝继位以来,已经几度减轻刑罚,连原来禁止使用铜币,禁止走私盐贩卖,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弄得太大太过分的,都不会有人去抓。
    于是唐寅带着元宝,就以欣赏盐湖,前来游历作画,进献皇帝的名义到了解州。
    解州官员们为他接风之际,看到他居然还带着一只大豹子,都吓了一跳,后来得知是太子殿下豹房里的御豹,奉太子之命出来游玩的,都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小看了这位身为御用画师的探花郎。
    能让太子殿下的豹子跟着,这位探花郎真不简单。甚至有不少人怀疑,这位是不是得到殿下的青眼后,要连升几级,入主解州,接那位前知州程观的位置了。
    原本有机会接任的几位官员,就开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上下联络,四处打探,生怕这位空降解州后,就没了自己的位置。
    只有唐寅知道,哪里是元宝跟着他,分明是他跟着元宝。
    元宝只嗅了一下他给的□□,就慢悠悠地在解州城里转悠开了。
    但凡有超过千枚以上的□□处,元宝就会在人家的店铺或宅院门口用爪子拍个爪印,有几个爪印就代表数目的多少。
    每次看到这只大豹子一巴掌在人家门口的木板墙砖墙甚至石墙上拍出个爪印时,唐寅都会觉得背心处呲溜一下一股寒意窜过。
    真不知这爪子,如果拍到人头上,会是怎样的结果?
    他是一点儿也不想试,就是不知道,这世上会不会有人主动来找死,送上门让元宝磨爪子。
    都不用回头,就能感觉到自己被尾随窥伺的唐寅知道,很快,那些人就会来了。
    作者有话说:
    元宝:嗷呜,毛绒绒也有爪子的!
    第四十二章
    元宝似乎也感觉到了有人尾随,忽地停下脚步,回头冲着身后嗷地叫了一嗓子,就听得那边墙角转弯处看不到的地方,传来一阵砰砰砰撞墙和轰然倒地的声音,其间还夹杂着几个男子的痛呼声。
    唐寅都能想象得到撞墙的人会有多痛。
    不过他们依然没敢跳出来冒头,反而从那纷乱的脚步声可以听出,这些尾巴们都给吓跑了毕竟,并不仅仅是唐寅一人看到了元宝拍墙留爪印的举动,那些尾巴也看得清清楚楚,虽然他们不明白元宝那是在做什么,但就算是这只大猫在磨爪子,他们的脑袋也经不起哪怕轻轻一下子。
    识时务者,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唐寅也没去管他们,反正跟着他到解州的锦衣卫,会处理这些人的。
    毕竟,他只是牟斌和太子用在明面上吸引人注意力和带元宝遛街的工具人。
    若不是因为太子不能出宫更不能出京城,元宝除了太子之外就只认唐寅,牟斌也不至于非得带着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探花郎来解州查案。
    事实上,牟斌一点儿也不嫌弃探花郎。
    因为唐寅的名气太大,又是出了名的张狂风流,那些解州官员和盐商们慕名而来,基本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就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护送探花郎的侍卫们,一入解州就悄无声息地分散开,开始明察暗访。
    他们并没有立刻去动那些收藏了大笔□□的人家,而是先搜集这些人家的资料。
    经商的,查他们经营的货物和每日交易的往来数量,估算他们经手的铜币数目。
    做官的,查他们的官职岗位工作经历和往来关系,以大明的官员俸禄他们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铜钱可存的,顺着这根藤摸下去就能摸到一串的瓜。
    在这方面,锦衣卫的人都是老手,只有他们不想查的人和事,但凡他们想查的,祖宗八辈偷过的葱都能给你翻出来。
    这些人都是当年朱元璋在开国后就分散安排在全国各地的探子,身份不同,有的就是普通的商贩工匠,有的是种地的农户或现在的小地主,也有的在衙门里当个差役小吏,这些都是世代相传的营生,若是没有上峰的召集,或许他们一辈子就只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
    但只要有人带着锦衣卫的腰牌和密令前来,这些看似平平无奇,家传手艺可能几代都没用上的人,突然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官场上最令人害怕的煞星。
    不能不说,当年的开国皇帝朱重八先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和想法的劳模,恨不得一个人就把子孙几十代的事都给安排好了,只要大家按照他立下的规矩,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做,就不会出大问题。
    可乌托邦社会能够存在的基础是封闭的理想的与世隔绝的高度道德的,而这一切基本上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才会是空想的国家。
    理想越美好,现实越骨干。
    朱元璋认为大家各司其职,就能保障各行各业都有人做,各安其份,既能够保障社会需求,又可以保障各自利益不受侵犯。
    结果却成了户籍分成三六九等,人也成了三六九等,下九流的人很难争得出头,收益就被上层一再剥削,就如同没了地的军户,拿不到工钱的匠户,越来越穷的结果,就逼得人不得不想尽办法改变,原来的政策自然就无法维持下去,反而成了社会发展的桎梏。
    朱厚照那时就觉得自家老祖宗的想法很好,但十分浪费人才。
    从古到今甚至到未来世界,无数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大锅饭的结果都是大家好好好最后一起摆烂,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想做出头鸟。
    就想工匠都被钉死成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不说,还没有升级系统,没有上升途径,反而成为权贵的奴隶和压榨对象,做出来的产品非但不能卖出高价为自己带来收益,还会因为新发明新创作带来的利益引起他人觊觎,结果可想而知。
    原本在两宋和明初领先世界的各项技术,随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环游世界传播开,在别人日新月异地汲取知识不断创新时,我们却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不进则退,不变则亡。
    朱厚照前世隐约感觉到哪里出了问题,可以他当时的眼界和知识无法想到根本原因所在,只能自己去摸索。
    他曾经以锦堂老人的身份,调动了那些潜伏在民间的锦衣卫预备役,可惜还没做几件大事,没能扭转局势,就早早地跟着元宝离开,结果不光白瞎了前期的布局,还因此被扣上荒唐荒淫奢靡无道的暴君之名。
    这次他借着调查□□之事,以火门币为名立案,从弘治帝那要来了调动锦衣卫的职权,便让唐寅借着自己风流才子的身份联络布局,提前开始布下这张真正有用的情报网。
    总不能上一次死的不明不白,这一次还要看着那黑手在幕后操控,四处煽风点火地给他添乱吧。
    和元宝沟通之后,以及研究了系统新出的暴君值,朱厚照可以确认,前世自己的死,并没有那么简单。
    从弘治帝驾崩前的铜币危机,到他继位后和文官们的冲突,以及自己那个乱七八糟到处筛子眼的后宫,不省心的母后一家人,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太监们朱厚照现在想想,自己还能硬撑了十几年的政局,干掉了鞑靼小王子,平定了两个宗室王爷的叛乱和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部族和流民叛乱,其实真是挺不容易的。
    所以,在派出元宝陪着唐寅去寻钱时,朱厚照一点儿都没犹豫,配合的程度高得连牟斌都怀疑小太子是不是在这事里得到了什么天大的好处,多赚了数不清的银子?
    无他,小太子钻进钱眼的人设,着实深入人心,连锦衣卫的儿郎们都无法摆脱。
    为此牟斌还特地敲打了下属们,平日里你们手长点短点的收点进贡的我不管,可眼下这事上,有太子殿下盯着,敢动殿下钱袋子的人,先去看看他那两个亲舅舅的下场。
    没有外快可捞,还得拎着脑袋做事,大家自然没有了拖延的心情,恨不得早点办完早点交差,省得看着那些钱哗啦啦流到别人的钱袋里,不光眼疼还心疼。
    于是都不用牟斌去催,解州的锦衣卫一个个都跑得格外勤快,连那几个原本安插在这里的暗探,都跟着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搜集情报,短短几日内,就将解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土豪富商的底细翻了个遍。
    在外人看来,每日就见唐探花游山玩水满街逛游,几乎每天都有不重样的美女陪在身边,甚至连一般人重金求见都见不到的头牌花魁也主动出面,只求唐大才子的一幅画,一首词。
    这是何等风流快活的日子,真是让人各种羡慕嫉妒恨,恨不得能跟他换个位置,便体验他这般人生赢家的生活。
    只有唐寅自己清楚,那位号称最喜欢唐大才子美人图的花魁娘子揽月,其实是锦衣卫在解州的密探头头,负责解州一带的锦衣卫密谍工作。
    解州是大明重要的盐产地,少不了各种利益交易,自然也就少不了锦衣卫的人,揽月本是前朝犯官之后,家里人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她才五六岁就被送到了教坊司,正巧锦衣卫每年都要从教坊司物色些合适的苗子训练后去做密谍,她就被选上了。
    后来就如同开了挂的人生,她不光在锦衣卫密谍里表现出色,后来还替自家人翻了案报了仇,可惜时间过去太久,一家人里只剩下了他一个,她也不愿再嫁人做个寻常妇人,就干脆接受任务到解州来做个卖艺不卖身的花魁,顺便监管着这一带的案情。
    结果一向考评优良在锦衣卫中名声赫赫的揽月娘子,这次就栽在了李柠案上。
    起初她只当李柠是个会点幻术想骗钱的骗子,没当回事,结果人骗了知州不说,还一路吹牛吹上京城,直接撞到了太子殿下手里。
    若这只是个寻常的玩弄幻术冒充聚宝盆的诈骗案,揽月娘子顶多是个监管不力的失职之罪,可后面揭出来的却是毫无头绪的解州□□案,作为解州锦衣卫督察的揽月娘子就没法甩脱这失察失职之罪,如今唐寅奉命查案,她当然要随身保护,以免唐探花出了什么意外,那她就彻底不用做了,南镇抚司诏狱的大门随时敞开着等她回去呢。
    不知今日探花郎能不能替我作画一幅呢?尽管有任务在身,揽月还是忍不住时不时地撩一把探花郎,有心索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着实是好奇为何外人口中风流倜傥浪荡不羁的探花郎,对着太子殿下那只大猫时的兴趣,都比对着自己和其他美人的兴致高。
    要么是他太会演,要么是他真有病。
    唐寅看了她一眼,停了下笔,叹口气,反正你现在用着的,也不是自己的真面目,画与不画,有何意义?
    揽月脸上的笑容一僵,举起小团扇挡住脸,笑不露齿,探花郎你太坏了,难道不知揭人不揭短么?你偏要拆穿我就当我长着如此这般花容月貌不好吗?
    蓝千户你就饶了下官吧。唐寅无奈地摊手,殿下只给了我们十天的时间,要找出解州□□的出货源头,你有那让我作画的时间,何不去抓几个蟊贼问问消息呢?
    你们来之前,能问的就都问了。揽月很是光棍地说道:问不出来的也只有死人。其他人,别说□□的事,连自己手里的钱是真的假的都分不清,还怎么问?
    唐寅沉吟了一下,问道:那你可知,这附近方圆百里之内,可有铜山?
    哪怕□□里的铜含量只有真币的一半不到,可从唐宋至今铜矿都在官府的掌控之下,就算民间偶然有人发现铜山,也很少有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私自开采。更何况一般情况下,就算你开采出来,也没法交易。
    一直到几百年后,别说一般的铜制品,就连如今家家户户都用的铜镜,都得经过登记才能铸造和买卖,若是贸然有超出官府登记范围的铜出现,必然是有人私采铜矿,很快就会招来锦衣卫的人,送上镣铐护送大牢免费菜市口上路的全套服务。
    身为锦衣卫千户,解州乃至大半个山西都在她的管辖范围内,揽月稍一寻思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认真地回想了一下,说道:解州离并州不远。自唐高祖时,并州就有铜矿场和冶铜场,开元通宝就在那铸的。赵宋末年原本的铜矿已经有很多废弃了,正统年禁止铜币交易后,冶铜场也关了。
    唐寅点点头,也就是说,那原本还是有铸造铜币的所有工具和匠人?他们现在何处,可有记录?
    这揽月犹豫了一下,还是坦白说道:西北贫瘠,铜场关闭后,很多人断了生计,后来听说被安化王招募去了。
    安化王?唐寅在出差之前,还特地翻看了一些西北的民情和官场资料,自然知道这位封地在陕西的安化王朱秩炵的情况,安化王不是弘治五年就去世了吗?现在有人继位了?
    安化王之子邃墁不堪大用,袭镇国将军爵。揽月说道:之前安化王曾向皇上请封长孙窴(tian)鐇(fan)为世子,然因安化王临终未留遗嘱,如今安化王子孙为袭爵之事争执不休,尚未有定论。
    唐寅没想到这老王爷都死了七年了,儿孙还为了袭爵之事在掐架,那对父子俩也是够奇葩的了,也难怪锦衣卫的人只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完全没把这对荒唐父子跟解州□□之事联系在一起。
    不过,他想到小太子在他临出门之前,特地让高兴旺给他的资料里,安化王一家还标上了重点,他就明白,只要这事儿能跟安化王府扯上一点关系,就得一查到底,别管那两父子如何为袭爵之事掐的你死我活,未来怕是都不用吃爵位俸禄,改成吃免费牢饭。
    行吧,那就有劳蓝千户,去查查这些铜场的匠户,如今在做些什么。
    既然都查到这里了,唐寅很清楚,无论如何也得把安化王府给查个清楚明白。本身他们招募铜匠就有问题,虽说以王爵封地可以有用铜匠,可这些铜匠按理说就算关了铜场也该上报京都,由工部或户部安排去处。
    毕竟这炼铜制造铜币的技术,并非寻常人可以拥有的。而陕西山西一带,既有铜矿,又有煤矿和盐矿,正是铸造□□和流通全国的好地方。
    只是不知,那安化王是真的幕后黑手,还是被人利用?
    唐寅将近日来查到的东西,都写进奏折,通过锦衣卫的快马上报京城。
    锦衣卫的情报系统单独运作,快报不经过驿站,直送京城的,只用了两天便到了朱厚照和牟斌的手里。
    安化王啊果然是他。
    朱厚照叹口气,哪怕朱窴鐇原本是在弘治十五年袭爵,一直到正德五年才借口朝廷派去的人横征暴敛,折辱士兵,激起兵变而谋反作乱,可他的布局却是早在袭爵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哪怕他现在还不是安化王,还在跟他那个吃喝玩乐样样通却连自家老爹都看不上的父亲在争夺袭爵的资格,可收买人心的事,却一点都没落下。
    要不是这些□□给他撑着,他能有越过父亲直接袭爵的底气?能有收买陕西甘肃境内的官员勾结外敌谋反作乱的勇气?
    只不过先前朱厚照光是猜测解州之事跟朱窴鐇有关,却没有证据,正好让王守仁去甘州替威宁伯王越治丧,守住了北边的关口,再让唐寅从解州堵住他通往京城的路,届时便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他压根就没想过,现在朱窴鐇没谋反就放过他的事。
    这跟其他世界里的未实施犯罪的罪犯有着本质不同,安化王一家,只怕从朱窴鐇的祖父就早有反意,才会趁着朝廷无暇顾及时,收容的原本铜矿场的工匠,若不是解州盐湖一直在朝廷的严密监管下,只怕他的手也早就伸过来了。
    哦不,现在已经伸过来了,只不过用的手段十分隐蔽,那些□□通过解州的盐商散播到全国各地,慢慢侵占了大明的财富,收拢到安化王府,再用这些钱来收买官员和将领,把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黑锅扣到朝廷头上,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占着大义起兵。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明顽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辛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辛宸并收藏大明顽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