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茂眼睛微微一眯,接着又有些犹豫地摇头:可是,这么个屎盆子,望州府怎么可能乖乖接着。
    所以,先机很重要。潘宗良朝何文茂挤挤眼睛:我们淳州的态度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一定要将军械案一查到底。这些个土匪到底从哪弄来这么多刀剑,为祸我们淳州百姓?这事儿我们淳州府是要严查的对吧?不光我们淳州自己查,还得奏请圣上派人来我们淳州和望州查,兵器是哪来的,走了那条路运到山上,都得查清楚。维护大周律法,为百姓讨公道,是你我二人应该做的。
    你能保证淳州境内不出问题?何文茂问道:万一军械来源是我们淳州
    那不可能!潘宗良话里有话地说道:我是淳州刺史,您还信不过我吗?军械来源必然不是我淳州府。
    那好!何文茂朝潘宗良点点头:联名奏疏我来写,我也会给恩师写信求助,你现在就回淳州城,务必在三日内安排好一切。
    没问题,潘宗良立刻站起来:您就放心吧!
    老潘啊!何文茂并不能放心,他忍不住又一把扯住潘宗良,多嘱咐了一句:你我二人的脑袋这回可全靠你了!可务必稳妥,不能出任何纰漏。
    我知道。潘宗良点点头:放心吧。
    淳州府尹和刺史分工合作,一个回了淳州城,一个就留在潼县按照之前议定的结果,写好了奏疏。
    接着何文茂命人将联名奏疏和厚厚一叠卷宗上了蜡封,走急递手续如京城。安排好了一切之后,他又动用了紧急联络的京中的信鸽,将他写好的书信连夜送往京中林相府。
    林相府送给何文茂用于联络的信鸽是当下最好的品种,号称千里一日归,因此何文茂的书信比奏疏更早一步到达了京城,奏疏和案卷还没到皇上的御案上,林相就早已对淳州城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林相将何文茂的书信丢在了书桌上,轻叹一声:山雨欲来
    淳州府的奏疏和案卷卷宗足足比信鸽晚了两日才到京城。果然不出林相所料,这封奏疏引起了圣上震怒。
    皇上雷霆之怒,林相想要给自己的学生脱罪显得不太容易,但林相早有准备,他掐准时机,在皇上又决断之前上前一步,开口说道:皇上,私犯军械之事,臣最近也有耳闻,因无实证,因此只是派了人细细查访,并未敢贸然上奏。
    林相之前也有耳闻?皇上眉头一皱,似乎火气更盛:难不成淳州的军械是由京中流出?
    无实证臣不敢妄言。林相摇摇头:然而臣想,既然臣坐在京中都能听到些许风声,那近些年恐怕走私军械已然泛滥成势,恐怕不仅仅是淳州和望州两地,其他地区若是细查,怕是也有。
    第241章 发难
    荒唐!皇上一掌重重拍向御案大周律法明令禁止私下持有军械,若无官府的备案许可,寻常人不可持有刀剑,违律者视同谋逆。如此严格的律令,都禁止不军械走私?朕倒要问问你们这些朝中肱骨,是如何当差的?你们对得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吗?对得起每月的俸禄吗?需要多少百姓辛苦纳税,才能供养得起一位一品大员?尸位素餐!
    陛下息怒林相张开嘴,半句话都没说完,就被盛怒的皇上打断了。
    兵部尚书!内卫三司!御林军统领!皇上直接伸手指了指站在大殿中的几位朝臣朕倒要问问你们,朝廷军械管理如此严格,从铸造、入库到报废、销毁都有严格规定,为什么还会有军械走私的事!这么大的事,还是淳州府从强盗窝里抄出军械,朕才得了消息。朕要你们有什么用?
    兵部周尚书连着两位穿着武官服制的二品官员立刻直直跪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这件事实在太过突然,他们完全没有准备,并不敢随意回话,因此只能老老实实跪着,一个个像是生吞了黄连似的,心里嘴里都是苦的。
    兵部归李相管辖,他当时就皱起了眉,但却并未随意开口。而谢相则微微垂下眼皮,掩饰住了自己的眼神。
    顾大学士眼见着皇上火冒三丈,朝堂上气氛越来越凝重,理论上来说,这时候不开口最好,明哲保身,以免皇上将火撒到他身上,吃个冤枉挂落。
    但顾大学士想了想,最终还是开口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陛下,私犯军械事关重大,但正因如此,才不应草草定论。依臣看来,正如陛下刚刚所言,朝廷军械管理十分严格,这样的情况若还有大量军械外流,那证明这不是偶然事件,走私必然有相应成熟的货源、运输销货渠道等等。
    如此一来,臣以为,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是否有许多人为谋私利敢于公然违律,而也应考虑朝廷现行的军械管理制度中,是否存在监管疏漏之处。
    顾大学士这几句话说得极有道理,倒是让皇上平静了不少。但他还是脸色不善,抬眼看了看顾大学士,并未发一语,反而调转视线,目光凌厉地盯住了跪在中间的兵部尚书、内卫三司和御林军统领。
    看见皇上不再火冒三丈的发脾气了,林相抓紧时机开了口,将提前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丢了出去。
    陛下,臣以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分两步彻查私犯军械案。其一从上至下由兵部牵头点库,大到御林军、禁军、内卫、各地守军和府兵衙门,小到衙门里的刀剑配备都一一盘查清楚。先查清楚走私货源从何而来。
    其二,此次军械案翻出,主要是淳州府尹谨慎,审天潼山盗匪案时,遇到可疑之处,并未轻易放过,而是细细查实,这才顺藤摸瓜,牵出军械案。臣建议,继续由淳州盗匪入手,由淳州府尹顺着这条线继续向上摸,盗匪的军械来源、供货人、供货渠道、运输渠道,由下自上倒着摸。
    此外,臣还建议,盘库时也不应漏下北境守军。我大周朝军械消耗最高的就是北境守军,每年新铸造入库的兵器最多,报废量也最大,难保有人因此盯上北境军械,以此牟利。因此臣请陛下派钦差去北境亲自盘库查实。
    这些都是林相提前计划好的。他主要有三个目的。其一,将军械案扩大化,让这案子不再是淳州府一家的案子,而是牵涉全国。若是只有淳州府出了军械走私案,淳州府尹自然脱不了干系,但若是走私行为泛滥全国,而淳州府尹是最先发现的那一位,那淳州府尹不仅没有过失,反而有功。
    其二,将黑锅甩给兵部,无论军械案最后查的怎样,最终兵部都脱不了监管不力的干系,运气好的话,可以给李相找不少麻烦,还能在兵部清理出几个重要岗位,借机安插自己人。
    其三,顺便给躲去北境的安国公找些麻烦。林相居相位多年,很有些刚愎自用,自诩群臣之首。若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他必是要记仇的。
    安国公因为北境之事给林相寻了不少麻烦,林相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恶气了。然而穆氏一族手握重兵,十分得皇上信任,想找他们的别扭很显然不太理智。
    因此一直以来,林相虽然对安国公心中不满,却也没上赶着找不自在,去寻穆氏一族的错处。眼下军械案,倒是给了林相一个现成的机会,好借题发挥,给北境的穆氏将军们添些小麻烦。
    皇上盯着林相,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沉默片刻之后,却突然笑了。
    他伸出手点了点林相的方向,向群臣说道瞧见没,都学着点,若论老成谋国,还得是林相。
    陛下谬赞了。林相立刻弯了弯腰,套路式的表达了一下谦虚。
    林相不必过谦,皇上笑眯眯的答道这样的称赞,你担得起。之前的建言十分有理,就照林相说的办,兵部牵头,追根溯源,淳州府尹自下而上倒着摸。不过
    皇上手指轻叩在御案上,看了看林相,嘴角微翘,停了停才又继续说道林相提出要彻查北境,倒是让朕颇为意外。怎么?林相是否觉得,穆氏将军可能与军械案有关?
    自然不是。林相低下头,恭恭敬敬地答道安国公一脉治军严明、对圣上忠心耿耿,此事毋庸置疑。只是臣以为,既然兵部牵头盘库,那全国的军队都要查,咱们大周每年新铸的军械,四成都供北境,如此大量,实在应该盘点一下,以免有疏漏。
    况且穆氏将军忠君,但北境防务压力极重,安国公和穆经略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戎狄,至于军械入库与报废这样的小事上,若有疏漏也可以理解。臣建议圣上派人清查北境军械,也只为了以防万一,若无事便好,若有事及时处理,也免了以后因此再生事端。
    第24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有理,皇上一脸赞许的看着林相,表扬道林相毕竟任首辅多年,所思所虑极尽周到。朕想着,林相说的没错,北境十三州,大大小小几十个行营,盘点起来怕是不易,不如直接派个钦差过去,专司此事。
    皇上圣明,林相闻言心中一喜,他心思迅速转了转,快速在自己的学生中选了个可信,职位也合适的,准备推荐给皇上,作为去北境的钦差这钦差一职
    就从兵部选吧!皇上提高声音直接截断了林相的话,满面微笑的模样,似乎早就有成算似的清点军械说到底还是兵部的事,找个了解情况的库部主事最合适。朕记得去年派去北境劳军的钦差是周尚书选的,似乎就是个库部主事,差事办的不错。朕记得是姓蒋对吗?
    兵部的周尚书正低着头跪在地上不敢动,听见皇上问话,忙不迭的答道回禀陛下,是姓蒋没错,兵部六品库部主事蒋文斌。
    嗯!皇上点点头也不用选旁人了,就让这个蒋文斌跑一趟。另外,前些日子安国公上了奏疏要增兵,因为户部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粮,因此朕将他的奏疏压下了,只拨了五百万两给他们修城防,北境的口子大,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朕跟安国公说过,让他别急,等过了年再议增兵。
    但眼下刚好要派钦差过去,朕想着干脆趁这次机会,给北境家底盘点清楚,呈报个单子上来,报给户部拨款,先给他们补五千骑兵所需要用的军械和马匹。这些本来就是要补给他们的,等来年增了兵,也不能让将士们空手上沙场。
    眼下刚好因为军械案,要派钦差过去清点军械,缺口定能点算明白,同样的事也不需派人做两回,顺便了吧!
    陛下林相一愣,紧接着就想要反对,结果他刚张开嘴,还没来得及说话,皇上就像是知道他要说什么似的,一开口就堵了他的嘴。
    朕也不为难户部,五千骑兵所需的军械和马匹而已,只是北境所求的十分之一。刚好月初盐税入京,户部前几日已经盘点入库,这笔钱拿出来压力也不大。
    听了皇上的话,林相感觉像是吞了个苍蝇似的,噎在喉咙里恶心的慌,但是想吐又不敢。他撺掇皇上自上而下的盘点各地军库,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学生脱罪,其实这个目的他已经达到了。
    昨日林相收到何文茂的信之后,已经将一切计划好。军械案如果能利用得好,对他这一系来说,不仅仅不会有损失,反而能在其中占不少便宜。
    保住何文茂,甚至让何文茂借由此事入了皇上的眼,借机调回六部是第一步。借由案子给兵部设些陷阱,借由皇上的手清理兵部,腾出要害岗位,借机安插自己人,是第二步。
    这都是林相的主要目的。至于给皇上建言派人去北境清点军械,其实对于林相来说真的不太重要,就算皇上当场驳回,对林相来说其实也无所谓。
    安国公的确是屡次冒犯他,林相虽然计较记仇,但他也很清楚,说到底都是为了北境,安国公与他无私怨。穆氏将军一系不涉党争,与他林系说起来也不算有太大利益冲突。因此安国公虽然屡次得罪他,这个气,他也不是非出不可。
    而且林相知道皇上宠信安国公,因此他就算想给穆氏一族寻些小麻烦,其实也有分寸,建议皇上派人去清算盘点军械,不过是给他们寻些小麻烦,最多也只能让北境的安国公和穆经略忙碌头疼一阵子而已。
    因此林相是真的真的无所谓!有机会就借机出个气,不成就算了呗!
    但是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么个顺便的行为,让他把自己给套进去了。皇上倒是反应快,立刻借题发挥,有伸手朝户部要钱,去填补北境这个无底洞。
    什么叫做也不为难户部?五千骑兵所需的军械马匹说得容易,但补了马匹军械,就是铁了心要征兵啊!转过年先增兵五千,以后能?有了第一次,自然第二次就容易了。这钱花起来算是没头了。
    他算是被皇上给坑了啊!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个坑,还是他自己挖的。皇上已经下定了决心,找的理由也合理。林相知道,眼下他想要找借口推脱肯定是不行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这个担子。
    几句话的功夫而已,事情已经有了定论。看来转过年去,户部就得多替北境养五千骑兵。
    五千骑兵啊!只要是想想,林相就觉得一阵脑仁疼。
    没想到最后居然还是便宜了安国公!让林相真是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心塞感觉。他现在真是后悔,要是不提派人去北境就好了
    可惜后悔也晚了。
    林相其实很清楚,早前安国公上奏疏的时候,皇上私心里是想要答应他增兵的请求的,毕竟戎狄十九部时时威胁边境,是皇上心里的一根刺。
    林相居首辅之位多年,自认为十分了解皇上的心思。他觉得皇上就是想要穷兵黩武成就剿灭戎狄的霸业。
    若是能当今圣上在位期间平了戎狄,那的确堪称伟业。将来皇上百年后,在史书上定是能与开国圣祖齐名的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
    只可惜,打仗真的太花钱。
    说到底,还是他们大周的家底不够厚。林相认为目前的国库收入,还撑不起皇上如此远大的理想。
    然而事到如今,林相就算是再后悔再不满意,也晚了,他只能恭恭敬敬地朝皇上弯了弯腰,低声答道就按陛下的意思办吧,等钦差点算过北境行营的军库,让兵部核算了报个预算到户部,臣亲自核准后,签字拨款。
    林相办事,朕自然是放心的,皇上像是怕林相不够心塞似的,又笑眯眯地多补了一句朕这几日就让钦差出发,让他速度尽量快些,也好在过年之前将预算单子交到户部。这点小事,也无需拖得太久。
    第243章 伺机而动
    散朝时,兵部周尚书、御林军统领,内卫三司的几个头头,连同掌管金翎卫的建威将军,再加上管着宵金卫的俞诚期,人人脸色都不好看。
    建威将军走在周尚书身旁,他抬眼看了看身边几位沉默的同僚们,决定主动开口找周尚书打听一下关于兵部牵头清点军械的事,反正金翎卫是跑不了,总得清点到他头上,不如先问问周尚书打算那怎么安排。
    谁知他刚刚回过头,还没来得及张嘴说话,就瞧见周尚书一脸灰败地朝他拱了拱手,接着加快脚步迅速离开,一副没心思开口的模样。
    唉!建威将军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俞诚期,开口问道:俞统领,怎么说?
    等兵部吧。俞诚期答道:兵部不派人下来,咱们自己清点他们也不认啊。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慕红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旺财是只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旺财是只喵并收藏慕红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