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有人借尸还魂,也有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阿祯以后会明白,或者一辈子都不明白也不要紧,不妨碍你做选择。
那阿祯愿意救那个人,只要他是个好人。
郭天惠笑了,摸了摸谢祯的脑袋:走吧。
她们从蓝蔚身边走过,然后郭天惠突然回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也许是那时,她被谢祯的回答、郭天惠令人向往的母亲形象所打动,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不遗余力辅佐谢祯,即使她的脑子,根本转不过古人,倒是谢祯在拖着她进步。
好吧,蓝蔚承认自己真的完全不明白谢祯他们的心眼个个儿是怎么长的,谢祯六岁开始跟着宋濂他们读书,可自己不仅有十六年教育的功底还有成人的大脑发育水平啊,读书还读不来吗?
可到了宋濂面前,蓝蔚感觉他的脸上充满着当初高中数学老师看自己的绝望。所以说,loser到了哪个朝代都没法逆袭的,蓝蔚决定还是珍惜自己这具健康的身体进行不动脑子的锻炼,从而还有半分成功可能。
幸运的是,蓝蔚十一二岁的时候也算在堂姐夫帐下混了点军功,加上长宁帝有意给谢祯培养几个亲近的女将军,现在也有个宣武将军的散官。谢祯很快就到二十一,蓝蔚差不多比她小一岁半,很能算是年轻有为了。
但再年轻有为,她在谢祯面前仍然像个傻子,这种挫败感简直是消磨她作为穿越者的志气,尤其是聪明绝顶的太女殿下还贼勤奋,简直就是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古代版励志典范。
自从长宁二年被立为储君,十四岁的她就雷打不动朝五晚□□习六小时、工作八小时,偶尔能接待蓝蔚谈些闲话的时间除了是被狠揍一顿不得不放的假,就是从吃饭时间里挤出来的,近几年习是不学了,才清闲一点,要换做蓝蔚,早就撂挑子不干了没有劳动法保障的古代,真是要命!
幸好蓝蔚只用破晓上个朝,甚至没有衙门当然就不用去干活,回家补觉便是,不过谢祯老是差人叫她下午去东宫,后来也就成了日程的一部分。
一开始,谢祯跟她要谈朝事,蓝蔚虽说能谈,但谢祯不缺见地更深刻的谈客,蓝蔚往谢祯对面一杵,那简直就是个捧哏;后来,她悟了,与其跟谢祯真的谈国事,不如逗她开心来得有价值。
于是蓝蔚花了三年和一肚子编出来的笑话趣事,拉扯起谢祯习惯平抿的嘴角。
蓝蓝?这不用想那么久吧?皇姐回不来你又有什么办法,这种事用不上你分忧。谢祯宽大的衣袖搭在蓝蔚的肩膀上,藏在袖子里的手虚虚地把玩着蓝蔚的鬓发,蓝蔚仰头向后看她,她那种揶揄的笑容已经接近了蔫儿坏的促狭
蓝蔚也许是成功让谢祯爱笑了不少,不过技能点得有点儿歪。
我懂了蓝蔚无力地回答,你别老嘲笑我啊
没有嘲笑,就是看你老发呆。谢祯连忙辩解,下一秒却说起正事,颇有种转移话题的感觉,我想把你调进上直卫。
镇抚?
指挥佥事。
蓝蔚摇头:这不行吧,我一个从四品的散阶,能当从五品的镇抚已经高就,若为佥事,那不还高了半阶?不妥不妥。
我让你做佥事你还怕了?镇抚司要管禁中刑事,你又不通刑名,去了还要再学,麻烦。谢祯一转身坐了下去,喝了口茶,你成天不干正事,把我教你的都浪费了,这职位刚好空缺,我已经给你留下,父皇有意给蓝玉封侯,给你一个实缺又怎么了?
你不是要与陛下拼着吧?
蓝蔚小声劝她失言,谢祯却不太在意:这不是事,你尽管上任,过几年才好名正言顺跟着蓝玉出去。
出去?蓝蔚嘶了一声,北伐?我没听说。
凡事都要听说才知道,就太晚了。谢祯笃定地瞧她一眼,并不遮掩,先前六月,父皇命中外政事先从我这儿过,然后奏闻。我便猜他是为了筹备此事空出时间,虽然暂时还没有频繁召将入内商讨,但他每做大计划总要自己一人独想个数月,我看越冬之时就该有动作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背景补充:
常遇春,鄂国公,明朝开国将领,草根、能打,一生未尝败绩,尤其打先锋比较多,可惜四十岁就病死了。妻子是蓝玉的姐姐(出身不可考,所以就自行发挥自圆其说把蓝蔚塞进去惹),长女嫁给了明太子朱标(当然咱阿祁有蓝蓝惹)。
蓝玉,凉国公,最后大破北元基本消除其威胁和朝廷性的名将,他侄女生了朱标的嫡子,但朱标死的时候还太小,所以老朱想让朱允炆接位后为去除威胁而炮制了蓝玉案。
宋濂,元史就他主修的,神童+名师,明初最强文臣之一,另一个可能是刘伯温吧。
第3章 长宁九年(3)
背后还是有些零零星星的痒,但蓝蔚死盯着谢祯念叨,她只能克制住手,叫人进来给她换上常服打算赴曹国公的宴。
燕朝的太女服饰,即使是常服,也花纹繁复,所以在宫里行走,她穿的更多的是道袍和寻常交领,但要是以代天子视事的名义这样出宫,怕是回来要被长宁帝打个半死。
正红色的盘领窄袖,前后、两肩都金织盘龙,玉带也在腰间增添了庄重,实在是常服不起来,不过与朝服相同,皇女不必戴翼善冠只需要戴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再用玉簪即可。
当然即使穿得这么老气横秋,天底下的姑娘,都不及太女殿下好看。文化程度有限的蓝蔚这么想。
好看的太女殿下却完全不在乎常服是老气还是精神,合乎规矩才是第一要素。说到规矩,赴宴也有规矩,比如约定俗成的是,越是身份高,就越要晚到,太女殿下不喜欢摆这种虚架子,就只能压着点到,也因为大家都知道谢祯这个习惯,所以蓝蔚跟着谢祯到的时候,曹国公和他的一双嫡子女都准确地候在门口。
蓝蔚连忙抢先下车见礼进门,避免跟着谢祯受了国公大礼,门口一阵拜呼,而后谢祯跨入门槛,也有曹国公一路陪同,蓝蔚反而先和李景娴凑在了一堆。
李景娴领的是兵部职方司的挂职,随军参谋。
和谢祯之前猜想的一样,此次回来确是有婚事的考虑,这个宴会也邀请了一串儿官宦子弟
那你想找个什么样的?蓝蔚眯眼打量了一圈儿,除了高一辈儿的功臣们,赴宴男子个个人模狗样,文臣?武将?
再说,我想先给我哥物色一个。李景娴忧心忡忡,蓝蔚知道她愁什么,当即也不客气,你哥虽然长得人模狗样的,但太眼高于顶反而更像个绣花枕头,在京城也不好找。
是,但陇南的女将们瞧不上他已经铁板钉钉,我也不想委屈姐妹们,只想着京城低等官家的女子,也许有不太愿意自立门户的,只要别太短见惹是生非,父亲和我总护得住。李景娴叹口气,倒是你呢?一直待在京城怎么还没定下终身大事?
前两年议了几个,两个文臣家的比殿下身子骨还弱,功勋家的都是光屁股玩到大的谁不知道谁,他们还是好和文静的互补吧。之前认识了个蒋瓛
蒋瓛是谁?
安庆卫的一个指挥,回京述职时我认识的,殿下知道了说那天她见着倒很适合锦衣卫就把他升调去了,本来说那都在京城了可以多相上几面亲,但殿下又做主让他与魏国公府上的一个姑娘认识认识,唉就打水漂了。
殿下素来最亲近你,蒋瓛又且无名,绝非猜忌之举。李景娴警诫她。
蓝蔚却失笑:我怎么不知道?她最怕我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丢下她一个,反正不成亲也就不成呗,我陪她就是了,只是暗地里使坏,真是小孩子脾气。
李景娴听她解释,也觉得好笑,正缓和了气氛,谢祯带着笑意过来了:景娴回来得好,蓝蔚啊最近可闲得无聊发慌,你们可以一起找乐子听国公说法,我倒希望景隆的婚事晚点办才好,让你多留段时间。
李景娴想到刚刚蓝蔚说的怕都成家立业丢下她一个,往死里憋笑都差点忍不住,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就一本正经道:殿下说笑了,殿下日理万机无暇他顾,臣等又怎敢寻欢作乐?倒是希望能与殿下分忧。
听到李景娴说官面话,谢祯也演起来了:爱卿有这心思,本宫甚是欣慰。
旋即三人实在忍俊不禁,都笑了起来。
宴会准备就绪,还是让我领殿下过去吧。
宴会在曹国公府的后厅及花园中举办,李景娴引谢祯进厅,曹国公便从主位上下来,请谢祯落座,谢祯此次代天子视事,又有给曹国公的赏旨要宣,只能居中上座,到了酒过二巡,大家散开来各玩各的,她便走了下来。
看什么呢?
投壶。蓝蔚没办法教挡在自己眼前的谢祯让开,于是站起身拉她到花园里,邓镇邓镇,给我也来一壶。
被叫到名字的男子先是抛了一壶箭给她,然后才看到蓝蔚身后的太女殿下,连忙跟着别的人一起行礼。
免礼免礼,开席已经见过,现在无需多礼,尽情游乐便是。谢祯说是尽情游乐,但也许是一丝不苟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她一来,投壶彻底变成了射礼这样的修身养性活动,丝毫不热闹了。
这有什么意思?
于是蓝蔚心生妙计,把一壶箭塞进了谢祯手里:太女殿下也来吧。
谢祯被她弄得一愣,手里的箭壶扔也不是用也不是,只好说:比试都已开始,还是算了。
怎么算了?《狸首》未奏,只是热身,殿下试试吧。
一群人看着蓝蔚勉强太女殿下同乐,太女殿下态度似乎也确实还温和,胆子大的不觉也放松下来,李景娴也在旁说:殿下难得出宫,也请尽兴吧,否则是臣下的过失了。
你们真是谢祯笑着摇摇头,走到了投壶前,那谁与本宫比试?
蓝蔚自然应道:既然是臣邀请殿下,当然是臣作陪。不过臣不通音律,《狸首》就不必奏了吧。
于是临时充当司射的李景娴令两人站定,把投壶放到她们面前两矢半的地方,燕朝并非两宋,底层杀上来的这些三公六爵,都受不了太过繁琐的规矩,音乐可以不奏、歌可以不唱,投壶投得漂亮,才是第一要务。
谢祯略撩起窄袖,扶腕瞄准,蓝蔚看她表情也很镇重、姿势很标准,但料想肯定是绝对没有实战经验的花架子,毕竟想到长宁帝不许她玩这些东西,再想到她今次表现不好长宁帝大抵要觉得她丢了面子失了威慑,才开始后悔不该拉她出来玩。
蓝蔚不知该怎么办,满腹盘算怎么要找个借口带着谢祯偷溜,嗖一声,谢祯已经出手,在壶口擦了一下惊险入壶,蓝蔚才皱着眉头走上前出手,故意做了贯耳。
这个贯耳漂亮,唉就是,唉,贯耳分低。邓镇不禁大叫可惜。
怕是她让着本宫呢,说要尽兴,自己却做这般扫兴之事,不许。谢祯顿了顿,你若接下来不入壶,本宫可是有罚重新来,你先投。
蓝蔚硬着头皮将箭投入壶,这对她并不太费功夫,看样子谢祯接下来三箭却才叫险之又险,到了最后一箭,谢祯歇了歇,已经有了薄汗:若是本宫这箭入了,就与你平手了,可平手总是不美。
听她这么说,一群人都笑了起来,以为太女殿下在开玩笑为败阵做铺垫,但下一刻,谢祯身体忽然绷紧,箭脱手飞出,这一箭来得极猛极快,落入壶底时几乎听不见和红豆摩擦的声音只留下撞击壶底的咚的一声,而后箭直直反弹出来,又在离开壶口的一刹那失却所有力量,掉回壶中。
周围人有的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骁箭在控制力上实在要求很高,如果用蓝蔚的认知来解释呢,大概差不多是个篮球罚球入筐撞击地面完美弹回持球人手上的难度水平;另一些人,啊比如邓镇,蓝蔚就觉得他有点太浮夸。
骁箭!殿下英武!邓镇还在激动道贺,不过蓝蔚转念一想也能理解,考虑到谢祯不善武艺远不如秦王他们这一谣言惹人烦已经很久,而投壶作为最接近比武的娱乐活动之一,还是很有洗刷谣言的资本的,站在东宫一侧的邓家自然喜闻乐见。
自己的推理终于顺了,蓝蔚还没想到其他,就是李景娴说着骁箭分高于普通入壶,催蓝蔚罚那三杯酒去了,糊里糊涂饮完,赢家谢祯已经和邓镇又比上了。
只是她投完当前的一支,却转头准确地找到了蓝蔚,也不必多的,就一个端着微笑却略带着促狭的眼神。蓝蔚才后知后觉心里暗自叹气,这家伙真是跟自己还要扮猪吃老虎玩一波吗?不过她高兴就好吧。
这么一闹,气氛和畅不少,谢祯和邓镇玩完一轮,然后就带蓝蔚离开了,旁边就是吟诗的文人,这多半是新科寒门进士,混不进勋贵圈子,又有点心气要与他们区分,就吟诗作对,故作高傲。
蓝蔚是避而远之不以为然的,但太女殿下,是实打实的此中高手。因此和勋贵那边比起来,他们迎接谢祯后和谐气氛甫始就比较浓烈,都察院的秦逵算是谢祯一派,更是不拘地给谢祯出了一题:殿下,由臣出题了,甘心从盾投征境。
他这联让蓝蔚想到,书生也有辛弃疾这样的,不是每个文人吟诗都只是酸朽思想,那么谢祯喜欢,她也应该静心去听一听。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毕竟谢祯作为一个好战派,经她接见筛选后,自然也是像她的多些,但谢祯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和已招揽的人交流,她只短短一沉吟,便完成了目的:敢望传柑近上人。
传柑,是北宋上元夜宫中宴近臣的习俗,高位者赐近臣黄柑。
上人双关指自己和长宁帝,招揽的意味很明显。
众人略一思索,都明白了意思,而本是乘兴抛句的秦逵,更是一脸惊叹。
但这种对联,把意思说破就不够雅了,大家都看破不说破,心里暗自计算。
不懂典故的蓝蔚当然是听谢祯解释后才明白了当时场景里各人的表情。
只不过谢祯解释的时候,蓝蔚总觉得她一脸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揶揄。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点补充:
蒋瓛,二代锦衣卫指挥使,蓝玉案的揭幕者,洪武晚期告蓝玉谋反,审判牵连杀了万人以上。(ps.姓蓝的不多)
魏国公: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但不是咱燕朝的),大女儿是朱棣的皇后,二女儿代王妃,三女儿朱棣也喜欢但出家了,四女儿安王妃......开国功臣里就他把女儿基本都嫁给老朱的儿子了。
邓镇:卫国公邓愈的继承人,常年跟北伐,历史上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因为胡惟庸案牵连被杀。
第4章 长宁十年(1)
正月十五刚过,蓝蔚急匆匆地往东宫赶去,见到谢祯都来不及行完全礼,就捺不住问道:去六安带我吗?
早晨表哥上完朝回来,就与她说长宁帝出了个大招,他命令谢祯和秦、康、建兴、鲁、汉安、西昌六王一同前往六安讲武。如果这算是之前谢祯说越冬会有动静的北伐前招,好像有点小打小闹,几个皇子回老家搞个军事大讲堂或者研讨会,听上去离打仗的核心很远。
恋耽美
那阿祯愿意救那个人,只要他是个好人。
郭天惠笑了,摸了摸谢祯的脑袋:走吧。
她们从蓝蔚身边走过,然后郭天惠突然回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也许是那时,她被谢祯的回答、郭天惠令人向往的母亲形象所打动,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不遗余力辅佐谢祯,即使她的脑子,根本转不过古人,倒是谢祯在拖着她进步。
好吧,蓝蔚承认自己真的完全不明白谢祯他们的心眼个个儿是怎么长的,谢祯六岁开始跟着宋濂他们读书,可自己不仅有十六年教育的功底还有成人的大脑发育水平啊,读书还读不来吗?
可到了宋濂面前,蓝蔚感觉他的脸上充满着当初高中数学老师看自己的绝望。所以说,loser到了哪个朝代都没法逆袭的,蓝蔚决定还是珍惜自己这具健康的身体进行不动脑子的锻炼,从而还有半分成功可能。
幸运的是,蓝蔚十一二岁的时候也算在堂姐夫帐下混了点军功,加上长宁帝有意给谢祯培养几个亲近的女将军,现在也有个宣武将军的散官。谢祯很快就到二十一,蓝蔚差不多比她小一岁半,很能算是年轻有为了。
但再年轻有为,她在谢祯面前仍然像个傻子,这种挫败感简直是消磨她作为穿越者的志气,尤其是聪明绝顶的太女殿下还贼勤奋,简直就是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古代版励志典范。
自从长宁二年被立为储君,十四岁的她就雷打不动朝五晚□□习六小时、工作八小时,偶尔能接待蓝蔚谈些闲话的时间除了是被狠揍一顿不得不放的假,就是从吃饭时间里挤出来的,近几年习是不学了,才清闲一点,要换做蓝蔚,早就撂挑子不干了没有劳动法保障的古代,真是要命!
幸好蓝蔚只用破晓上个朝,甚至没有衙门当然就不用去干活,回家补觉便是,不过谢祯老是差人叫她下午去东宫,后来也就成了日程的一部分。
一开始,谢祯跟她要谈朝事,蓝蔚虽说能谈,但谢祯不缺见地更深刻的谈客,蓝蔚往谢祯对面一杵,那简直就是个捧哏;后来,她悟了,与其跟谢祯真的谈国事,不如逗她开心来得有价值。
于是蓝蔚花了三年和一肚子编出来的笑话趣事,拉扯起谢祯习惯平抿的嘴角。
蓝蓝?这不用想那么久吧?皇姐回不来你又有什么办法,这种事用不上你分忧。谢祯宽大的衣袖搭在蓝蔚的肩膀上,藏在袖子里的手虚虚地把玩着蓝蔚的鬓发,蓝蔚仰头向后看她,她那种揶揄的笑容已经接近了蔫儿坏的促狭
蓝蔚也许是成功让谢祯爱笑了不少,不过技能点得有点儿歪。
我懂了蓝蔚无力地回答,你别老嘲笑我啊
没有嘲笑,就是看你老发呆。谢祯连忙辩解,下一秒却说起正事,颇有种转移话题的感觉,我想把你调进上直卫。
镇抚?
指挥佥事。
蓝蔚摇头:这不行吧,我一个从四品的散阶,能当从五品的镇抚已经高就,若为佥事,那不还高了半阶?不妥不妥。
我让你做佥事你还怕了?镇抚司要管禁中刑事,你又不通刑名,去了还要再学,麻烦。谢祯一转身坐了下去,喝了口茶,你成天不干正事,把我教你的都浪费了,这职位刚好空缺,我已经给你留下,父皇有意给蓝玉封侯,给你一个实缺又怎么了?
你不是要与陛下拼着吧?
蓝蔚小声劝她失言,谢祯却不太在意:这不是事,你尽管上任,过几年才好名正言顺跟着蓝玉出去。
出去?蓝蔚嘶了一声,北伐?我没听说。
凡事都要听说才知道,就太晚了。谢祯笃定地瞧她一眼,并不遮掩,先前六月,父皇命中外政事先从我这儿过,然后奏闻。我便猜他是为了筹备此事空出时间,虽然暂时还没有频繁召将入内商讨,但他每做大计划总要自己一人独想个数月,我看越冬之时就该有动作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背景补充:
常遇春,鄂国公,明朝开国将领,草根、能打,一生未尝败绩,尤其打先锋比较多,可惜四十岁就病死了。妻子是蓝玉的姐姐(出身不可考,所以就自行发挥自圆其说把蓝蔚塞进去惹),长女嫁给了明太子朱标(当然咱阿祁有蓝蓝惹)。
蓝玉,凉国公,最后大破北元基本消除其威胁和朝廷性的名将,他侄女生了朱标的嫡子,但朱标死的时候还太小,所以老朱想让朱允炆接位后为去除威胁而炮制了蓝玉案。
宋濂,元史就他主修的,神童+名师,明初最强文臣之一,另一个可能是刘伯温吧。
第3章 长宁九年(3)
背后还是有些零零星星的痒,但蓝蔚死盯着谢祯念叨,她只能克制住手,叫人进来给她换上常服打算赴曹国公的宴。
燕朝的太女服饰,即使是常服,也花纹繁复,所以在宫里行走,她穿的更多的是道袍和寻常交领,但要是以代天子视事的名义这样出宫,怕是回来要被长宁帝打个半死。
正红色的盘领窄袖,前后、两肩都金织盘龙,玉带也在腰间增添了庄重,实在是常服不起来,不过与朝服相同,皇女不必戴翼善冠只需要戴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再用玉簪即可。
当然即使穿得这么老气横秋,天底下的姑娘,都不及太女殿下好看。文化程度有限的蓝蔚这么想。
好看的太女殿下却完全不在乎常服是老气还是精神,合乎规矩才是第一要素。说到规矩,赴宴也有规矩,比如约定俗成的是,越是身份高,就越要晚到,太女殿下不喜欢摆这种虚架子,就只能压着点到,也因为大家都知道谢祯这个习惯,所以蓝蔚跟着谢祯到的时候,曹国公和他的一双嫡子女都准确地候在门口。
蓝蔚连忙抢先下车见礼进门,避免跟着谢祯受了国公大礼,门口一阵拜呼,而后谢祯跨入门槛,也有曹国公一路陪同,蓝蔚反而先和李景娴凑在了一堆。
李景娴领的是兵部职方司的挂职,随军参谋。
和谢祯之前猜想的一样,此次回来确是有婚事的考虑,这个宴会也邀请了一串儿官宦子弟
那你想找个什么样的?蓝蔚眯眼打量了一圈儿,除了高一辈儿的功臣们,赴宴男子个个人模狗样,文臣?武将?
再说,我想先给我哥物色一个。李景娴忧心忡忡,蓝蔚知道她愁什么,当即也不客气,你哥虽然长得人模狗样的,但太眼高于顶反而更像个绣花枕头,在京城也不好找。
是,但陇南的女将们瞧不上他已经铁板钉钉,我也不想委屈姐妹们,只想着京城低等官家的女子,也许有不太愿意自立门户的,只要别太短见惹是生非,父亲和我总护得住。李景娴叹口气,倒是你呢?一直待在京城怎么还没定下终身大事?
前两年议了几个,两个文臣家的比殿下身子骨还弱,功勋家的都是光屁股玩到大的谁不知道谁,他们还是好和文静的互补吧。之前认识了个蒋瓛
蒋瓛是谁?
安庆卫的一个指挥,回京述职时我认识的,殿下知道了说那天她见着倒很适合锦衣卫就把他升调去了,本来说那都在京城了可以多相上几面亲,但殿下又做主让他与魏国公府上的一个姑娘认识认识,唉就打水漂了。
殿下素来最亲近你,蒋瓛又且无名,绝非猜忌之举。李景娴警诫她。
蓝蔚却失笑:我怎么不知道?她最怕我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丢下她一个,反正不成亲也就不成呗,我陪她就是了,只是暗地里使坏,真是小孩子脾气。
李景娴听她解释,也觉得好笑,正缓和了气氛,谢祯带着笑意过来了:景娴回来得好,蓝蔚啊最近可闲得无聊发慌,你们可以一起找乐子听国公说法,我倒希望景隆的婚事晚点办才好,让你多留段时间。
李景娴想到刚刚蓝蔚说的怕都成家立业丢下她一个,往死里憋笑都差点忍不住,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就一本正经道:殿下说笑了,殿下日理万机无暇他顾,臣等又怎敢寻欢作乐?倒是希望能与殿下分忧。
听到李景娴说官面话,谢祯也演起来了:爱卿有这心思,本宫甚是欣慰。
旋即三人实在忍俊不禁,都笑了起来。
宴会准备就绪,还是让我领殿下过去吧。
宴会在曹国公府的后厅及花园中举办,李景娴引谢祯进厅,曹国公便从主位上下来,请谢祯落座,谢祯此次代天子视事,又有给曹国公的赏旨要宣,只能居中上座,到了酒过二巡,大家散开来各玩各的,她便走了下来。
看什么呢?
投壶。蓝蔚没办法教挡在自己眼前的谢祯让开,于是站起身拉她到花园里,邓镇邓镇,给我也来一壶。
被叫到名字的男子先是抛了一壶箭给她,然后才看到蓝蔚身后的太女殿下,连忙跟着别的人一起行礼。
免礼免礼,开席已经见过,现在无需多礼,尽情游乐便是。谢祯说是尽情游乐,但也许是一丝不苟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她一来,投壶彻底变成了射礼这样的修身养性活动,丝毫不热闹了。
这有什么意思?
于是蓝蔚心生妙计,把一壶箭塞进了谢祯手里:太女殿下也来吧。
谢祯被她弄得一愣,手里的箭壶扔也不是用也不是,只好说:比试都已开始,还是算了。
怎么算了?《狸首》未奏,只是热身,殿下试试吧。
一群人看着蓝蔚勉强太女殿下同乐,太女殿下态度似乎也确实还温和,胆子大的不觉也放松下来,李景娴也在旁说:殿下难得出宫,也请尽兴吧,否则是臣下的过失了。
你们真是谢祯笑着摇摇头,走到了投壶前,那谁与本宫比试?
蓝蔚自然应道:既然是臣邀请殿下,当然是臣作陪。不过臣不通音律,《狸首》就不必奏了吧。
于是临时充当司射的李景娴令两人站定,把投壶放到她们面前两矢半的地方,燕朝并非两宋,底层杀上来的这些三公六爵,都受不了太过繁琐的规矩,音乐可以不奏、歌可以不唱,投壶投得漂亮,才是第一要务。
谢祯略撩起窄袖,扶腕瞄准,蓝蔚看她表情也很镇重、姿势很标准,但料想肯定是绝对没有实战经验的花架子,毕竟想到长宁帝不许她玩这些东西,再想到她今次表现不好长宁帝大抵要觉得她丢了面子失了威慑,才开始后悔不该拉她出来玩。
蓝蔚不知该怎么办,满腹盘算怎么要找个借口带着谢祯偷溜,嗖一声,谢祯已经出手,在壶口擦了一下惊险入壶,蓝蔚才皱着眉头走上前出手,故意做了贯耳。
这个贯耳漂亮,唉就是,唉,贯耳分低。邓镇不禁大叫可惜。
怕是她让着本宫呢,说要尽兴,自己却做这般扫兴之事,不许。谢祯顿了顿,你若接下来不入壶,本宫可是有罚重新来,你先投。
蓝蔚硬着头皮将箭投入壶,这对她并不太费功夫,看样子谢祯接下来三箭却才叫险之又险,到了最后一箭,谢祯歇了歇,已经有了薄汗:若是本宫这箭入了,就与你平手了,可平手总是不美。
听她这么说,一群人都笑了起来,以为太女殿下在开玩笑为败阵做铺垫,但下一刻,谢祯身体忽然绷紧,箭脱手飞出,这一箭来得极猛极快,落入壶底时几乎听不见和红豆摩擦的声音只留下撞击壶底的咚的一声,而后箭直直反弹出来,又在离开壶口的一刹那失却所有力量,掉回壶中。
周围人有的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骁箭在控制力上实在要求很高,如果用蓝蔚的认知来解释呢,大概差不多是个篮球罚球入筐撞击地面完美弹回持球人手上的难度水平;另一些人,啊比如邓镇,蓝蔚就觉得他有点太浮夸。
骁箭!殿下英武!邓镇还在激动道贺,不过蓝蔚转念一想也能理解,考虑到谢祯不善武艺远不如秦王他们这一谣言惹人烦已经很久,而投壶作为最接近比武的娱乐活动之一,还是很有洗刷谣言的资本的,站在东宫一侧的邓家自然喜闻乐见。
自己的推理终于顺了,蓝蔚还没想到其他,就是李景娴说着骁箭分高于普通入壶,催蓝蔚罚那三杯酒去了,糊里糊涂饮完,赢家谢祯已经和邓镇又比上了。
只是她投完当前的一支,却转头准确地找到了蓝蔚,也不必多的,就一个端着微笑却略带着促狭的眼神。蓝蔚才后知后觉心里暗自叹气,这家伙真是跟自己还要扮猪吃老虎玩一波吗?不过她高兴就好吧。
这么一闹,气氛和畅不少,谢祯和邓镇玩完一轮,然后就带蓝蔚离开了,旁边就是吟诗的文人,这多半是新科寒门进士,混不进勋贵圈子,又有点心气要与他们区分,就吟诗作对,故作高傲。
蓝蔚是避而远之不以为然的,但太女殿下,是实打实的此中高手。因此和勋贵那边比起来,他们迎接谢祯后和谐气氛甫始就比较浓烈,都察院的秦逵算是谢祯一派,更是不拘地给谢祯出了一题:殿下,由臣出题了,甘心从盾投征境。
他这联让蓝蔚想到,书生也有辛弃疾这样的,不是每个文人吟诗都只是酸朽思想,那么谢祯喜欢,她也应该静心去听一听。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毕竟谢祯作为一个好战派,经她接见筛选后,自然也是像她的多些,但谢祯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和已招揽的人交流,她只短短一沉吟,便完成了目的:敢望传柑近上人。
传柑,是北宋上元夜宫中宴近臣的习俗,高位者赐近臣黄柑。
上人双关指自己和长宁帝,招揽的意味很明显。
众人略一思索,都明白了意思,而本是乘兴抛句的秦逵,更是一脸惊叹。
但这种对联,把意思说破就不够雅了,大家都看破不说破,心里暗自计算。
不懂典故的蓝蔚当然是听谢祯解释后才明白了当时场景里各人的表情。
只不过谢祯解释的时候,蓝蔚总觉得她一脸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揶揄。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点补充:
蒋瓛,二代锦衣卫指挥使,蓝玉案的揭幕者,洪武晚期告蓝玉谋反,审判牵连杀了万人以上。(ps.姓蓝的不多)
魏国公: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但不是咱燕朝的),大女儿是朱棣的皇后,二女儿代王妃,三女儿朱棣也喜欢但出家了,四女儿安王妃......开国功臣里就他把女儿基本都嫁给老朱的儿子了。
邓镇:卫国公邓愈的继承人,常年跟北伐,历史上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因为胡惟庸案牵连被杀。
第4章 长宁十年(1)
正月十五刚过,蓝蔚急匆匆地往东宫赶去,见到谢祯都来不及行完全礼,就捺不住问道:去六安带我吗?
早晨表哥上完朝回来,就与她说长宁帝出了个大招,他命令谢祯和秦、康、建兴、鲁、汉安、西昌六王一同前往六安讲武。如果这算是之前谢祯说越冬会有动静的北伐前招,好像有点小打小闹,几个皇子回老家搞个军事大讲堂或者研讨会,听上去离打仗的核心很远。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