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如果你不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那你想要做什么?三百六十行,进入每一行都要不断地学习,你已经十二岁了,做事不可冲动。”
黎成石对科举考试没有敬畏之心,不认为只要读书、识字、考中了童生就必须要走上科举的道路,殊不知多少老童生,一辈子都无缘秀才,又有多少秀才考了几十年,依旧没能成为举人,更不用说进士了。
他觉得不管孩子们想要做什么,只要不是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事,他愿意去做,又能养家煳口,让长辈妻儿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就够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路科举、平步青云,成为流芳百世的大人物,大千世界还是普通人比较多。
黎明德和黎明礼明白了黎成石的话外之音,黎明礼还想说两句,黎明德捏了捏他的手,让他暂时不要说话。
等黎成石离开之后,黎明礼才问:“大哥,我看三叔的意思是不反对的,为什么刚才你不让我再问问他呢?”
“三叔是不反对,但他都说了希望你再考虑一下,而且要想好自己以后做什么,你想在有想法了吗?”黎明德问他。
“还没有。”黎明礼的情绪一下就低落了,不继续读书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以后做什么,黎明礼还没有认真想过。
黎明德看着弟弟失落的样子,宽慰他道:“你可以慢慢想,有了什么想法再来找哥哥商量。”
“嗯。”
……
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休沐前的下午,县衙门外贴出来了本次童生试的榜单,上面正是通过了本次童生试的人,按照排名的先后依次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这一次成为童生的学子一共有六十人,黎明德排在第一列,黎明礼更靠后一些,在第六列。
作为县衙的内部人员,黎成石上午那会儿就知道了自己两个侄子的童生试结果,但是在看到榜单的那一瞬间,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侄子们考中了童生。
学堂的消息比普通人灵通不少,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放大家出去,但是参加了本次童生试的学子们都在各自的教室中坐着,翘首以盼学堂跑腿的人带回来好消息。
让师爷将童生试的答卷和誊抄的榜单收起来,赵承泽走出房门活动活动筋骨,刚出来就看到自家得力手下时不时看向张贴榜单的位置:“黎成石,县衙的事忙得差不多了,春耕和童生试都做完,你要是没别的事现在就可以去接你两个侄子回家,他们两个都考中了,挺不错的,你们家老太太肯定想早点知道好消息。”
说起来赵承泽还挺惊讶的,他记得黎成石的那个小侄子才十二岁,在这种小地方、又是农家出身,十二岁就考中童生算是天赋还挺高的学子。
在赵承泽手下办事一年多,黎成石已经摸清楚了自己这个顶头上司的脾气,既然他告诉自己现在就可以走,那他就没必要推辞。
抬手行礼,黎成石感激地说:“多谢大人体恤,小的这就去学堂把两个侄子接回家,让娘高兴高兴。”
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离开县衙不算特别早,通常来说休沐前的下午如果没什么事,县衙的差役早就走得差不多了。
离开县衙,去到学堂把两个侄子给接上,然后就往上河村走去。在路上,黎成石打了半斤酒,又买了两斤猪肉,喜气洋洋地往家里走。
回黎家有一小段路要从村里穿过,村里人看着他们叔侄几人都满脸笑容,有些好奇地问:“黎家老三,你们家今天发生了什么喜事?看你笑得眼睛都不见了。”
考中童生是好事,没必要藏着掖着,黎成石直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确实是喜事一桩,明德和明礼两兄弟都考中了童生。”
黎成石说话的语气挺平常的,问话的人却瞪大了眼睛:“啥,他们两兄弟都考中了?”
更旁边一人听了也凑过来:“考中了秀才?可不得了,咱们村一次性出两秀才,还都是黎家的?”
“那年听说黎大娘送两个孩子都去县城学堂,我们还说浪费钱,没想到一转眼他们就考中了秀才,成了秀才公。”
……
送黎明德他们两兄弟去参加童生试之前黎家特别低调,所以大家伙根本不知道黎家的两个读书郎参加了什么考试。
加上村里人不太清楚在秀才之前还有一个童生,当大家听黎成石说考中了,纷纷以为是考中了秀才。
“不是,不是考中了秀才,是童生。”黎成石听着村里人的话哭笑不得,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同大家说清楚童生是什么意思。
弄明白了黎家兄弟不是考中秀才,大家的震惊少了下来,有人问到:“考童生会有名次吗,听说秀才就有,前二十还有啥奖励,可不得。”
“童生是没有奖励的,明德排在第八,明礼是五十一。”榜单还在县衙外面贴着,随便去个人一打听就能知道,黎成石直接把两个孩子的排名都说了出来,顺便又解释了一下秀才的岁考前二十是癝生。
同村里人聊了一通之后,黎成石就赶紧对着热情的大家挥手告别,现在他们自家人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呢,得赶紧回去。
在大家伙敬佩、赞赏、羡慕以及嫉妒的眼神中,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脸上挂着谦逊又有些羞涩的笑容,跟在黎成石身后离场。
当他们三人走到黎家院子外时,黎老太正在院子里剥花生,看到他们高兴地招唿:“回来了。”
--
黎成石对科举考试没有敬畏之心,不认为只要读书、识字、考中了童生就必须要走上科举的道路,殊不知多少老童生,一辈子都无缘秀才,又有多少秀才考了几十年,依旧没能成为举人,更不用说进士了。
他觉得不管孩子们想要做什么,只要不是伤天害理、违背良心的事,他愿意去做,又能养家煳口,让长辈妻儿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就够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路科举、平步青云,成为流芳百世的大人物,大千世界还是普通人比较多。
黎明德和黎明礼明白了黎成石的话外之音,黎明礼还想说两句,黎明德捏了捏他的手,让他暂时不要说话。
等黎成石离开之后,黎明礼才问:“大哥,我看三叔的意思是不反对的,为什么刚才你不让我再问问他呢?”
“三叔是不反对,但他都说了希望你再考虑一下,而且要想好自己以后做什么,你想在有想法了吗?”黎明德问他。
“还没有。”黎明礼的情绪一下就低落了,不继续读书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以后做什么,黎明礼还没有认真想过。
黎明德看着弟弟失落的样子,宽慰他道:“你可以慢慢想,有了什么想法再来找哥哥商量。”
“嗯。”
……
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休沐前的下午,县衙门外贴出来了本次童生试的榜单,上面正是通过了本次童生试的人,按照排名的先后依次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这一次成为童生的学子一共有六十人,黎明德排在第一列,黎明礼更靠后一些,在第六列。
作为县衙的内部人员,黎成石上午那会儿就知道了自己两个侄子的童生试结果,但是在看到榜单的那一瞬间,他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侄子们考中了童生。
学堂的消息比普通人灵通不少,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放大家出去,但是参加了本次童生试的学子们都在各自的教室中坐着,翘首以盼学堂跑腿的人带回来好消息。
让师爷将童生试的答卷和誊抄的榜单收起来,赵承泽走出房门活动活动筋骨,刚出来就看到自家得力手下时不时看向张贴榜单的位置:“黎成石,县衙的事忙得差不多了,春耕和童生试都做完,你要是没别的事现在就可以去接你两个侄子回家,他们两个都考中了,挺不错的,你们家老太太肯定想早点知道好消息。”
说起来赵承泽还挺惊讶的,他记得黎成石的那个小侄子才十二岁,在这种小地方、又是农家出身,十二岁就考中童生算是天赋还挺高的学子。
在赵承泽手下办事一年多,黎成石已经摸清楚了自己这个顶头上司的脾气,既然他告诉自己现在就可以走,那他就没必要推辞。
抬手行礼,黎成石感激地说:“多谢大人体恤,小的这就去学堂把两个侄子接回家,让娘高兴高兴。”
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离开县衙不算特别早,通常来说休沐前的下午如果没什么事,县衙的差役早就走得差不多了。
离开县衙,去到学堂把两个侄子给接上,然后就往上河村走去。在路上,黎成石打了半斤酒,又买了两斤猪肉,喜气洋洋地往家里走。
回黎家有一小段路要从村里穿过,村里人看着他们叔侄几人都满脸笑容,有些好奇地问:“黎家老三,你们家今天发生了什么喜事?看你笑得眼睛都不见了。”
考中童生是好事,没必要藏着掖着,黎成石直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确实是喜事一桩,明德和明礼两兄弟都考中了童生。”
黎成石说话的语气挺平常的,问话的人却瞪大了眼睛:“啥,他们两兄弟都考中了?”
更旁边一人听了也凑过来:“考中了秀才?可不得了,咱们村一次性出两秀才,还都是黎家的?”
“那年听说黎大娘送两个孩子都去县城学堂,我们还说浪费钱,没想到一转眼他们就考中了秀才,成了秀才公。”
……
送黎明德他们两兄弟去参加童生试之前黎家特别低调,所以大家伙根本不知道黎家的两个读书郎参加了什么考试。
加上村里人不太清楚在秀才之前还有一个童生,当大家听黎成石说考中了,纷纷以为是考中了秀才。
“不是,不是考中了秀才,是童生。”黎成石听着村里人的话哭笑不得,费了好大一番口舌才同大家说清楚童生是什么意思。
弄明白了黎家兄弟不是考中秀才,大家的震惊少了下来,有人问到:“考童生会有名次吗,听说秀才就有,前二十还有啥奖励,可不得。”
“童生是没有奖励的,明德排在第八,明礼是五十一。”榜单还在县衙外面贴着,随便去个人一打听就能知道,黎成石直接把两个孩子的排名都说了出来,顺便又解释了一下秀才的岁考前二十是癝生。
同村里人聊了一通之后,黎成石就赶紧对着热情的大家挥手告别,现在他们自家人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呢,得赶紧回去。
在大家伙敬佩、赞赏、羡慕以及嫉妒的眼神中,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脸上挂着谦逊又有些羞涩的笑容,跟在黎成石身后离场。
当他们三人走到黎家院子外时,黎老太正在院子里剥花生,看到他们高兴地招唿:“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