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荷把两个儿子这一年的花费说了说,成功让和她一起割猪草婶子们惊讶了,黎家兄弟的花费也太少了吧。
别家的读书郎为什么费钱?因为他们不管家里能不能拿得出钱,都要把自己当成县城里的读书人!
衣裳只有两件长袍哪里够,至少春秋冬三个季节的都要,还要好料子、不同的样式,家里自己做的他们看不上。
平日里同窗只要发出邀请,不管是诗会、茶会、酒会还是饭局,都要去参加,一来二去花费自然多了起来,一年十两都算是节俭的读书郎。
惊讶之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她们不知道从什么途经了解到的,考科举哪些地方要用钱。
参加一场考试,报名的银钱省不了,找人作保也要银子,应试要提前一天到县城,住客栈要银子,吃东西要银子,如果不是在县城要去府城应试,花销翻倍不止……
听了参加一场考试的费用,白秀荷终于不再淡定,她才知道原来考科举要花这么多钱,皱着眉头担心起来:“三弟妹,你说我今年卖猪的钱能不能够明德、明礼两个孩子在县城继续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
姜芷芸听白秀荷说完,笑了笑仔细地解释道:“大嫂,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你们说的那样,现在明德和明礼都是白身,要先参加知县大人主持的童生试,过了童生试之后才能参加大家口中所说的科举考试。”
“童试的花费不算高,因为童试只考一天,三两银子的报名费用,三两银子的作保费用,之前我娘家大哥说了他可以帮明德和明礼免费作保一次,这就能省下来六两银子。咱们村离县城不远,不用提前一天订客栈,从家里带吃食不在县城买也不会花钱,所以今年过了春耕你们打算送明德和明礼去参加童生试,准备六两银子就够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再多个半两就行,应该用不上太多。”
姜芷芸将黎明德和黎明礼兄弟的童生试花费算了出来,六两银子。
如果分家的时候大房没有同三房交换水田,那是没问题的,但是大房他们的十两银子没有了,要从哪里拿六两银子出来呢?
更何况姜芷芸都说了,这还只是个童试,后面还有县试、府试、院试等等,白秀荷比之前更担忧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062章 高汤米线
听完姜芷芸的讲述,白秀荷心事重重地离开,她在烦恼两个儿子要怎么办。
姜芷芸在院子里继续晒太阳,她也在想着怎么才能让大哥大嫂手头宽裕些,她觉得明德和明礼两个孩子脑袋都挺灵光的,读书不差,性子也好,如果因为家拿不出钱就不让他们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有些可惜。
然而纯粹的农家人只能靠着种地和打短工攒钱,太难了,还有没有其他法子呢?
想了很久,姜芷芸想到了做小买卖,农忙时节回家忙地里的活,农闲的时候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首先想到的是卖货郎,在农闲的时候挑着县城、府城的货物在各个村子间走动,薄利多销赚取其中的差价,可现在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每个村子都有了固定的卖货郎,贸然加入其中怕是不容易。
这个法子不行,姜芷芸又想了好几种,都被她一一否决了,等到她回屋休息,听到灶房传来白秀荷做饭的声音,突然想到了一个应该能成的小买卖——在县城卖吃食,成本不高,不用大量囤货物积压现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有了思路,姜芷芸就开始想做什么合适,大嫂炖的汤味道很好,鱼汤、鸡汤、骨头汤、猪蹄汤……不腥不腻,鲜香开胃,她怀孕期间喝了不少,每次喝的时候依旧觉得很好喝。
但是有一句说一句,大嫂炒菜的味道就只能说一声一般,比普通的乡下婶子们做的可能要好一些,但是比不过外面的小饭馆,更不用说酒楼了。
汤好喝,怎么才能发展成一门专做吃食的小买卖呢?
在没有想到可以怎么做之前,姜芷芸没有将她的主意说出来,她担心最后没有帮上忙,还让大嫂失望,更担忧、难受。
想了一整天,姜芷芸脑子里有了个模模糊糊的想法:米线。
上河村地处大虞朝的南边,有大量水田和水稻,米线就是前朝一个喜欢吃米的南方大厨研究出来的,她在一篇游记中看到过,对米线很好奇。
当时姜芷芸还在娘家,姜老头为了满足女儿的好奇,去府城给妻子买药的时候顺便买了点米线回来。
买回来的米线是晒干的,泡水之后变软变粗,泛着乳白色,轻轻一抿就能咬断,吃起来一点不费劲。
姜家的人厨艺都不怎么样,姜老头学着府城的吃法,用买回来的米线配着自家熬制的肉汤吃了一顿,满足了姜芷芸的好奇心。
米线和面条一个是面粉做的,一个是大米做的,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是面条本身有一股麦香味,加一点调料味道就很好了,而米线的大米味道要淡很多,需要更提味道的汤汁,自家大嫂熬的汤就不错。
姜芷芸的心情有些激动,她很想要立马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不过她觉得还不够,按捺住了说出去的冲动,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姜芷芸梦到十几年前她还在娘家的时候看过的游记,这一本游记里提到了有个地方的人喜欢用砂锅煮汤烫菜。
--
别家的读书郎为什么费钱?因为他们不管家里能不能拿得出钱,都要把自己当成县城里的读书人!
衣裳只有两件长袍哪里够,至少春秋冬三个季节的都要,还要好料子、不同的样式,家里自己做的他们看不上。
平日里同窗只要发出邀请,不管是诗会、茶会、酒会还是饭局,都要去参加,一来二去花费自然多了起来,一年十两都算是节俭的读书郎。
惊讶之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她们不知道从什么途经了解到的,考科举哪些地方要用钱。
参加一场考试,报名的银钱省不了,找人作保也要银子,应试要提前一天到县城,住客栈要银子,吃东西要银子,如果不是在县城要去府城应试,花销翻倍不止……
听了参加一场考试的费用,白秀荷终于不再淡定,她才知道原来考科举要花这么多钱,皱着眉头担心起来:“三弟妹,你说我今年卖猪的钱能不能够明德、明礼两个孩子在县城继续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
姜芷芸听白秀荷说完,笑了笑仔细地解释道:“大嫂,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你们说的那样,现在明德和明礼都是白身,要先参加知县大人主持的童生试,过了童生试之后才能参加大家口中所说的科举考试。”
“童试的花费不算高,因为童试只考一天,三两银子的报名费用,三两银子的作保费用,之前我娘家大哥说了他可以帮明德和明礼免费作保一次,这就能省下来六两银子。咱们村离县城不远,不用提前一天订客栈,从家里带吃食不在县城买也不会花钱,所以今年过了春耕你们打算送明德和明礼去参加童生试,准备六两银子就够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再多个半两就行,应该用不上太多。”
姜芷芸将黎明德和黎明礼兄弟的童生试花费算了出来,六两银子。
如果分家的时候大房没有同三房交换水田,那是没问题的,但是大房他们的十两银子没有了,要从哪里拿六两银子出来呢?
更何况姜芷芸都说了,这还只是个童试,后面还有县试、府试、院试等等,白秀荷比之前更担忧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062章 高汤米线
听完姜芷芸的讲述,白秀荷心事重重地离开,她在烦恼两个儿子要怎么办。
姜芷芸在院子里继续晒太阳,她也在想着怎么才能让大哥大嫂手头宽裕些,她觉得明德和明礼两个孩子脑袋都挺灵光的,读书不差,性子也好,如果因为家拿不出钱就不让他们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有些可惜。
然而纯粹的农家人只能靠着种地和打短工攒钱,太难了,还有没有其他法子呢?
想了很久,姜芷芸想到了做小买卖,农忙时节回家忙地里的活,农闲的时候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首先想到的是卖货郎,在农闲的时候挑着县城、府城的货物在各个村子间走动,薄利多销赚取其中的差价,可现在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每个村子都有了固定的卖货郎,贸然加入其中怕是不容易。
这个法子不行,姜芷芸又想了好几种,都被她一一否决了,等到她回屋休息,听到灶房传来白秀荷做饭的声音,突然想到了一个应该能成的小买卖——在县城卖吃食,成本不高,不用大量囤货物积压现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有了思路,姜芷芸就开始想做什么合适,大嫂炖的汤味道很好,鱼汤、鸡汤、骨头汤、猪蹄汤……不腥不腻,鲜香开胃,她怀孕期间喝了不少,每次喝的时候依旧觉得很好喝。
但是有一句说一句,大嫂炒菜的味道就只能说一声一般,比普通的乡下婶子们做的可能要好一些,但是比不过外面的小饭馆,更不用说酒楼了。
汤好喝,怎么才能发展成一门专做吃食的小买卖呢?
在没有想到可以怎么做之前,姜芷芸没有将她的主意说出来,她担心最后没有帮上忙,还让大嫂失望,更担忧、难受。
想了一整天,姜芷芸脑子里有了个模模糊糊的想法:米线。
上河村地处大虞朝的南边,有大量水田和水稻,米线就是前朝一个喜欢吃米的南方大厨研究出来的,她在一篇游记中看到过,对米线很好奇。
当时姜芷芸还在娘家,姜老头为了满足女儿的好奇,去府城给妻子买药的时候顺便买了点米线回来。
买回来的米线是晒干的,泡水之后变软变粗,泛着乳白色,轻轻一抿就能咬断,吃起来一点不费劲。
姜家的人厨艺都不怎么样,姜老头学着府城的吃法,用买回来的米线配着自家熬制的肉汤吃了一顿,满足了姜芷芸的好奇心。
米线和面条一个是面粉做的,一个是大米做的,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是面条本身有一股麦香味,加一点调料味道就很好了,而米线的大米味道要淡很多,需要更提味道的汤汁,自家大嫂熬的汤就不错。
姜芷芸的心情有些激动,她很想要立马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不过她觉得还不够,按捺住了说出去的冲动,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姜芷芸梦到十几年前她还在娘家的时候看过的游记,这一本游记里提到了有个地方的人喜欢用砂锅煮汤烫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