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那懒得出门,直接在门口垂钓的大爷,架着鱼竿,翘着腿儿,仰躺在椅子上,藏在皱纹之中的双眼似乎已经闭上,正在呼呼大睡。
顽皮的孩子会往水里扔石子儿,一个个跳脱得像是随时能够上树的赖皮猴,嬉笑声,欢闹声,围着这条河,守着这座桥,总在发生。
果然,是个很适合养老的地方啊!
当时来造桥的时候,纪墨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忙着造桥之余,也记得这里的风景,没有奇险瑰丽,却是另一种宁静至美,每日看着那朝阳升起夕阳落下,看着那彩霞满天不辨晴雨,心中所感受到的平静,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日后必然会喜欢的那种生活模式。
若能居于河畔,每日吃着新鲜水产,每日欣赏着悠闲风景,似乎也是极好的生活,像是所有都慢了下来,尽可能地享受着慢节奏的人生。
一直以来,纪墨都忙忙碌碌,像是被无形的什么在催促,难得见到这样的地方,不由便有几分向往。
选择这座石拱桥,很难说有几分是笃定这里必然会流传,还是渴望再次来到这里,以另一种形式享受这般生活。
第411章
五十年的时光,于古镇没什么变化,纪墨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那定情于桥上的人,看那跳桥而死的人,看那游船仿佛日日无变化,总从桥下而过,偶有人抬头看来,桥上的人看下去,对视之间,不觉一笑,都是风景。
风雨之中,小桥流水,天光晴好,拱桥架虹,若有斜风吹细雨,伞上红花添珠泪,凄凄登桥目凄凄。
不曾把这风景看遍,已是半百匆匆。
【请选择时间,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一百年。
流转的岁月好像已经不再计时,一幕幕风景走过,似曾相识,却是新景。
上次曾见过的垂钓大爷再难寻觅,上次曾见的姑娘,似已嫁往他乡,桥两岸的风景似乎未曾变化,建筑还是那个建筑,房舍还是那个样式,可能某些台阶上多了一盆鲜花,某些窗台前也拉了轻纱,目光放远,一眼看去,仿佛还是旧时模样,却又明白,已经不是故人。
咿咿呀呀的乐声从某个房舍之中传出来,飘荡在水面上的浅吟随波逐流,也经过了桥下,传入纪墨的耳中。
是南家的姑娘啊!
也是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学这个。
可怜什么啊,人家多少钱赚不来,以后说不得还要把咱们踩在脚下呐。
唉,咱们青塘镇,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家!镇长也不管管。
管什么管,人家也是正正经经卖唱赚钱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儿了。
哦,原来是青塘镇中多了一户卖唱的人家。
平静的画面有了额外的配乐,很好听,让安宁之中多了一丝不那么惹人厌的热闹,却又不曾让这热闹喧宾夺主,毁了那宁静的感觉,反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恰到好处。
纪墨从来往的行人口中听到了有关这南家的事情,这青塘镇上曾经出过做官的人家,门槛就比其他的镇子要高一些,想来那当官的回乡之后也曾造福乡里,广开教化之门,这边儿的普通人都能说两句文绉绉的话,文化气氛还是很浓郁的,哪怕不够繁华,也像是腹有诗书一样,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书香气。
这样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相对保守,镇上的人们从事的事情,都不会失了风骨,追求着美好品德的同时也十分鄙夷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唱戏这样下九流的东西,当然也算上不得台面。
南家这位,曾是被娶回来的戏子,那娶妻的男人本就是个纨绔,正经娶亲也没什么人肯嫁他,但他迷了心窍一样非要娶一个过路的戏子,也是让家中恼怒,干脆与之断绝了关系。
那位老爷子够狠,说不管就真的不管,好像是借此机会把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踢出门一样,等到后来,他又一蹬腿儿死在了前面,剩下的兄弟就更不会帮衬那个只会拖后腿的纨绔了。
尤其是纨绔也没儿子,等他一死,独留一个女儿在。
这世道,女人艰难,寡妇孤女又都长得好看,那女孩儿年龄不大,却早早显出不一般的媚色来,纨绔的那些个兄弟,就有动了心要做做好事儿的,要把这寡妇和孤女一起接管。
没想到这寡妇也够狠,为了以绝后患,直接给女儿改了姓,随她姓南,还在镇长面前发誓要为那纨绔一辈子守节,换得女儿不受旁人干涉。
这般作态,刚烈果决,可之后要面对的麻烦却不少,头一个就是以什么养家。
那南姓寡妇从小入了戏班,不会旁的营生,而她一个人又是撑不起戏班子的,何况她当年也不是什么台柱子,并没有多好的嗓音让人肯花钱听戏,正经的戏文也没学过几本。无奈之下,就教女儿清唱戏曲,她在一旁弹琴配乐,以戏曲讲故事,也不纯是戏曲了,还结合了些许闲谈琐事,说一段,唱一段,演一段,倒是新鲜,另开了山河。
如今,也有两三年了,人们渐渐都接受了这种形式的表演,她们家的生意也好些了,因是女眷,反而可以随意入内院表演,直接被各家女眷当做说书的女先生,母女配合,收入也还不错。
之前说要把人赶走的,不过就是嫉妒那嗓子一开,钱财自来罢了。
这里面的辛苦不为外人知,让旁人看了,就好像很多老辈人看不惯唱歌跳舞的明星能够赚那么多钱一样,总觉得暴利不当,看不顺眼。
是鼓书吗?
纪墨以前仿佛在某台的晚会上见过人表演类似的说唱,也不用旁人配合,一个人搞定全场,听起来也是余韵悠长。
那隔了距离的音调传来并不清楚,像是那朦朦胧胧的背景音,并不能仔细品味其中的感觉是否与记忆中的那部分相同。
其实,记忆中的那些也已经模糊,能够想起来,纪墨自己还意外了一下,这种东西,一眼扫过的东西,他竟然还能约略记得,自己的记忆力,果然在变好吗?
细细分辨那声音之中并没有鼓声,所以,这是最开始的时候还不成系统的时候,用琴声配乐?
有些意思啊!
纪墨不知道在现代流传下来的鼓书是谁最先发明的,但在这里,不过是人被逼到绝境的不得不变,为之欣喜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叹息,其中多少艰难,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晓了。
【请选择时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
两百年。
似是因上次听得南家故事,这一次,看了看周围风景未变,纪墨就再次关注起了南家,尽可能地倾听周围人的谈话,想要知道那母女二人之后的生活如何,做一个圆满结局。
可惜,南家仿佛是很远的故事了,并没有人再提起,连守在桥头的菜贩,说起的也只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碎语闲言。
听说那小妾美得啊,男人一见就丢了魂儿,这不,闹得翻天了也要娶回家,果然宠得啊,这都几月了,眼看着就是漫漫寒冬,美人儿想要鲜花,那花就得开啊!
可不是么,大老远请的花匠,据说可厉害了这个价钱,你听说过没有?
桥头一边儿的小贩举起了个巴掌,五根手指头短粗笨拙,关节处还有些发黑发红,像是要生冻疮一样。
啧啧,可真是没听说过。
另一个看着惊叹,不由摇头,那种事儿离他们还是太远,也不知道那园子里的花最后能开成什么样子。
什么样子,花样子呗!
一旁有买东西的跟着说了一句,别人还没笑,自己先大笑起来,似乎觉得这事儿实在是可乐。
纪墨没太在意,听过就算,这镇上还是有几家富户的,早在当年他就知道了,如今听来,富户的消遣,酒色财气,似乎也就在这个范畴之内了,只是好女色,而不是作践人,便算是有良心的富户了。
在古代的时间久了,见的多了,纪墨固然不太服气那所谓的阶级,却也不会像古早小说之中的穿越者一样,见到下人行礼就把对方扶起来,表示什么人人平等,大家都能做兄弟姐妹。
看不惯,不去看就可以了,不喜欢,自己不去做就可以了,以自己的标准来规范所有人,何曾不是一种偏执呢?
这到底不是他的世界,客居他方,还要别人改俗易习来配合自己,未免脸大得没边儿了。
散散几句闲言听过,多数是说这个美妾的,对美妾的来历,也有两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较为普遍的一见钟情类型,大有路遇某女子,见其美,邀至家中的意思,另一种则是带着点儿亲眷关系,那种七拐八拐的类似七大姨的表舅家的外嫁侄女儿手帕交的姐妹留下的女儿这样的说法,再有一种就是戏子流莺说。
古代的好姑娘是很少出远门的,也不会各地流窜,随意跟陌生男人见面,美貌的更是注意保护自己,不会轻易抛头露面,惹来流言蜚语。
能够被人瞧上,说得好听是一见钟情的浪漫,说得不好听,就是自身不贤良招蜂引蝶的浪荡。
也不知道那美妾到底是哪一种,反正猜测的人很多,谁说得都像是真的。
纪墨不是很在意,直到那日看到一披头散发的绣衣女子跳河,河水并不湍急,但因是夜里,那女子所穿又是在夜色之中并不分明的红色衣裳,入水之后,即便是纪墨,也很快失了对方的踪影,只看到那飘起的红色外袍遮住了视线,预示着某种不好的结果。
来人啊,来人啊,杀人了,死人了,我家老爷被杀了!
嚷嚷起来的声音打破了夜色的宁静,随着那跳水的噗通声之后,便有了这样的声音,随之就是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后半夜尽是闹腾,等到天明,才有来往的人说起了昨夜的事情,那得了美妾的老爷死了,美妾也投水而亡。
人命案很容易就引起了重视,却又因为这简单的结果很容易得到了判定,就是美妾杀了老爷,想要逃走,慌乱之下,坠入河中而死,至于为什么找不到尸体,这河水又不是死的,说不定是被冲到哪里去了。
来查案的县尉像模像样地还来河边儿走了一圈儿,在桥上踱步沉思,最后拊掌道:天道好轮回,杀人者,天不佑,这不,自食恶果。
从河水之中捞出的红色外袍已经被证实,的确是那美妾所有,因过于受宠,老爷特许她穿红衣,几乎能与正室争锋。
纪墨看着那湿漉漉的红色外袍,微微皱眉,投水自杀?
第412章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推官信了,结论做完之后,他就带着人离开了,这件事的后续自然会由那位老爷家中负责,值得庆幸的是那位老爷的正妻很是能干,并没有让自家成为热议的话题太久。
身体的死亡,也就代表一切的平息,连同那美妾的所为也都没有人再提起了,他们甚至从没想过备受宠爱的美妾为什么要杀老爷呢?
不,他们也想了,但想的内容,说实话,很局限,大概就是美妾爱少年,不知道是爱上了哪个奸夫,被老爷发现之后,才反而杀人,之后的投水自杀,只能说,女人还是太柔弱了。
这种带着偏见和鄙夷的看法并不会把纪墨洗脑,但遗憾的是,考试时间内,他想要查证什么东西,至少也要先能离开这座桥再说吧,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所描述的只言片语,往往都和事实真相相差甚远,这种情况下,就是高智商的侦探,恐怕也无法判断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吧。
更不要说纪墨了,他只是个业余的推理爱好者而已,所有热衷还停留在万年小学生那精巧到现实很难完成的密室杀人案中,碰上现实的,还是这种开放到已经认定嫌犯的案子之中,就不知道从何入手,有些无奈。
但这件事,多少也让考试时间不那么无聊。
【请选择时间,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
五百年。
拉长的时间间隔,让上一个考试时间之内的事情无从看到后续,纪墨在心里有些遗憾地想了一下,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是在期待有一个侦探角色的名捕出来解说一下具体的案件经过,给出一个更为让人认可的结论,让他不至于一头雾水。
不认可推官的断定,又找不到什么更合理的解释,就、挺纠结的。
同样的景色,看了这么长时间,纪墨还没觉得腻烦,但许是心中还在纠结,对这些日常的风景就少了些欣赏的心境,人烟吵杂的时候还有些吵。
桥头本来就有菜贩,他们的队伍还在发展壮大,连早点摊都有了,每天清晨的时候都会有人把地里的菜装在框里带到这边儿来卖,还有小推车的冒着热气的馒头大饼,别看这桥小巧优美,却也是一处标志性建筑,青塘镇总共就这么一道桥,约起来的时候,一句桥头见,绝对不会相错太远。
还有男女相约,你走到右边儿桥头,我在左边儿桥头,来回踱步,辗转心忧人怎么还没来的时候,无意中往桥上多走几步,就看到那人竟然早就在桥的另一头,四目相对,若心有灵犀,在桥上会面的时候都会多几分意外的欢喜,全不记得等待时的心焦。
平常总在桥头站着的纪墨就要匆忙给他们让路,不然那一对儿男女,你看着我笑,我看着你笑,他在旁边儿站着,难道要看着他们两个人笑吗?电灯泡也没这么不自觉的。
你跟家里说了吗?
笑完之后,女人犹犹豫豫地问了出来,她半侧着身,手扶着栏杆,像是在桥上看风景的样子,这个时间点儿,难得桥面上很是安静,只有她身旁的男人。
男人年龄还不大,应是才脱离少年不久,见到女人,满心的欢喜,正要说点儿什么,被女人抢了先,听到这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浇上来,热血冷却,还顺着水向四周流去。
我、我娘
男人的话有些迟疑,每每要脱口,看到女人的侧脸,又没说下去。
女人脸上的笑容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敛了些,仅剩的那一丝,微微的,带着点儿薄如晨雾的了然和自嘲,我听说,关于这座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拉开的话题像是被放开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尽情展现着自己的双翼是如何夺目耀眼。
一旁本来不想听,却没能走太远的纪墨听到那娓娓道来的传说故事,眼神儿渐渐有了变化,这是传说?
红衣,投水自尽,只是这两个词,有没有想到什么?
是了,就是在说三百年前的那件事,只不过在传说中,投水自尽的是红衣的新娘,她有心上人,却被家人逼迫上了花轿,不得不嫁给年过半百的老爷,在送嫁的轿子经过桥头的时候从轿中跃出,穿着新嫁娘的红衣投水自尽,只留在水面上一件红色的外袍。
细节很对,就是这内容,也差太远了吧!
恋耽美
顽皮的孩子会往水里扔石子儿,一个个跳脱得像是随时能够上树的赖皮猴,嬉笑声,欢闹声,围着这条河,守着这座桥,总在发生。
果然,是个很适合养老的地方啊!
当时来造桥的时候,纪墨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忙着造桥之余,也记得这里的风景,没有奇险瑰丽,却是另一种宁静至美,每日看着那朝阳升起夕阳落下,看着那彩霞满天不辨晴雨,心中所感受到的平静,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日后必然会喜欢的那种生活模式。
若能居于河畔,每日吃着新鲜水产,每日欣赏着悠闲风景,似乎也是极好的生活,像是所有都慢了下来,尽可能地享受着慢节奏的人生。
一直以来,纪墨都忙忙碌碌,像是被无形的什么在催促,难得见到这样的地方,不由便有几分向往。
选择这座石拱桥,很难说有几分是笃定这里必然会流传,还是渴望再次来到这里,以另一种形式享受这般生活。
第411章
五十年的时光,于古镇没什么变化,纪墨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那定情于桥上的人,看那跳桥而死的人,看那游船仿佛日日无变化,总从桥下而过,偶有人抬头看来,桥上的人看下去,对视之间,不觉一笑,都是风景。
风雨之中,小桥流水,天光晴好,拱桥架虹,若有斜风吹细雨,伞上红花添珠泪,凄凄登桥目凄凄。
不曾把这风景看遍,已是半百匆匆。
【请选择时间,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一百年。
流转的岁月好像已经不再计时,一幕幕风景走过,似曾相识,却是新景。
上次曾见过的垂钓大爷再难寻觅,上次曾见的姑娘,似已嫁往他乡,桥两岸的风景似乎未曾变化,建筑还是那个建筑,房舍还是那个样式,可能某些台阶上多了一盆鲜花,某些窗台前也拉了轻纱,目光放远,一眼看去,仿佛还是旧时模样,却又明白,已经不是故人。
咿咿呀呀的乐声从某个房舍之中传出来,飘荡在水面上的浅吟随波逐流,也经过了桥下,传入纪墨的耳中。
是南家的姑娘啊!
也是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学这个。
可怜什么啊,人家多少钱赚不来,以后说不得还要把咱们踩在脚下呐。
唉,咱们青塘镇,怎么能有这样的人家!镇长也不管管。
管什么管,人家也是正正经经卖唱赚钱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儿了。
哦,原来是青塘镇中多了一户卖唱的人家。
平静的画面有了额外的配乐,很好听,让安宁之中多了一丝不那么惹人厌的热闹,却又不曾让这热闹喧宾夺主,毁了那宁静的感觉,反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恰到好处。
纪墨从来往的行人口中听到了有关这南家的事情,这青塘镇上曾经出过做官的人家,门槛就比其他的镇子要高一些,想来那当官的回乡之后也曾造福乡里,广开教化之门,这边儿的普通人都能说两句文绉绉的话,文化气氛还是很浓郁的,哪怕不够繁华,也像是腹有诗书一样,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书香气。
这样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又相对保守,镇上的人们从事的事情,都不会失了风骨,追求着美好品德的同时也十分鄙夷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唱戏这样下九流的东西,当然也算上不得台面。
南家这位,曾是被娶回来的戏子,那娶妻的男人本就是个纨绔,正经娶亲也没什么人肯嫁他,但他迷了心窍一样非要娶一个过路的戏子,也是让家中恼怒,干脆与之断绝了关系。
那位老爷子够狠,说不管就真的不管,好像是借此机会把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踢出门一样,等到后来,他又一蹬腿儿死在了前面,剩下的兄弟就更不会帮衬那个只会拖后腿的纨绔了。
尤其是纨绔也没儿子,等他一死,独留一个女儿在。
这世道,女人艰难,寡妇孤女又都长得好看,那女孩儿年龄不大,却早早显出不一般的媚色来,纨绔的那些个兄弟,就有动了心要做做好事儿的,要把这寡妇和孤女一起接管。
没想到这寡妇也够狠,为了以绝后患,直接给女儿改了姓,随她姓南,还在镇长面前发誓要为那纨绔一辈子守节,换得女儿不受旁人干涉。
这般作态,刚烈果决,可之后要面对的麻烦却不少,头一个就是以什么养家。
那南姓寡妇从小入了戏班,不会旁的营生,而她一个人又是撑不起戏班子的,何况她当年也不是什么台柱子,并没有多好的嗓音让人肯花钱听戏,正经的戏文也没学过几本。无奈之下,就教女儿清唱戏曲,她在一旁弹琴配乐,以戏曲讲故事,也不纯是戏曲了,还结合了些许闲谈琐事,说一段,唱一段,演一段,倒是新鲜,另开了山河。
如今,也有两三年了,人们渐渐都接受了这种形式的表演,她们家的生意也好些了,因是女眷,反而可以随意入内院表演,直接被各家女眷当做说书的女先生,母女配合,收入也还不错。
之前说要把人赶走的,不过就是嫉妒那嗓子一开,钱财自来罢了。
这里面的辛苦不为外人知,让旁人看了,就好像很多老辈人看不惯唱歌跳舞的明星能够赚那么多钱一样,总觉得暴利不当,看不顺眼。
是鼓书吗?
纪墨以前仿佛在某台的晚会上见过人表演类似的说唱,也不用旁人配合,一个人搞定全场,听起来也是余韵悠长。
那隔了距离的音调传来并不清楚,像是那朦朦胧胧的背景音,并不能仔细品味其中的感觉是否与记忆中的那部分相同。
其实,记忆中的那些也已经模糊,能够想起来,纪墨自己还意外了一下,这种东西,一眼扫过的东西,他竟然还能约略记得,自己的记忆力,果然在变好吗?
细细分辨那声音之中并没有鼓声,所以,这是最开始的时候还不成系统的时候,用琴声配乐?
有些意思啊!
纪墨不知道在现代流传下来的鼓书是谁最先发明的,但在这里,不过是人被逼到绝境的不得不变,为之欣喜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叹息,其中多少艰难,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晓了。
【请选择时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
两百年。
似是因上次听得南家故事,这一次,看了看周围风景未变,纪墨就再次关注起了南家,尽可能地倾听周围人的谈话,想要知道那母女二人之后的生活如何,做一个圆满结局。
可惜,南家仿佛是很远的故事了,并没有人再提起,连守在桥头的菜贩,说起的也只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碎语闲言。
听说那小妾美得啊,男人一见就丢了魂儿,这不,闹得翻天了也要娶回家,果然宠得啊,这都几月了,眼看着就是漫漫寒冬,美人儿想要鲜花,那花就得开啊!
可不是么,大老远请的花匠,据说可厉害了这个价钱,你听说过没有?
桥头一边儿的小贩举起了个巴掌,五根手指头短粗笨拙,关节处还有些发黑发红,像是要生冻疮一样。
啧啧,可真是没听说过。
另一个看着惊叹,不由摇头,那种事儿离他们还是太远,也不知道那园子里的花最后能开成什么样子。
什么样子,花样子呗!
一旁有买东西的跟着说了一句,别人还没笑,自己先大笑起来,似乎觉得这事儿实在是可乐。
纪墨没太在意,听过就算,这镇上还是有几家富户的,早在当年他就知道了,如今听来,富户的消遣,酒色财气,似乎也就在这个范畴之内了,只是好女色,而不是作践人,便算是有良心的富户了。
在古代的时间久了,见的多了,纪墨固然不太服气那所谓的阶级,却也不会像古早小说之中的穿越者一样,见到下人行礼就把对方扶起来,表示什么人人平等,大家都能做兄弟姐妹。
看不惯,不去看就可以了,不喜欢,自己不去做就可以了,以自己的标准来规范所有人,何曾不是一种偏执呢?
这到底不是他的世界,客居他方,还要别人改俗易习来配合自己,未免脸大得没边儿了。
散散几句闲言听过,多数是说这个美妾的,对美妾的来历,也有两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较为普遍的一见钟情类型,大有路遇某女子,见其美,邀至家中的意思,另一种则是带着点儿亲眷关系,那种七拐八拐的类似七大姨的表舅家的外嫁侄女儿手帕交的姐妹留下的女儿这样的说法,再有一种就是戏子流莺说。
古代的好姑娘是很少出远门的,也不会各地流窜,随意跟陌生男人见面,美貌的更是注意保护自己,不会轻易抛头露面,惹来流言蜚语。
能够被人瞧上,说得好听是一见钟情的浪漫,说得不好听,就是自身不贤良招蜂引蝶的浪荡。
也不知道那美妾到底是哪一种,反正猜测的人很多,谁说得都像是真的。
纪墨不是很在意,直到那日看到一披头散发的绣衣女子跳河,河水并不湍急,但因是夜里,那女子所穿又是在夜色之中并不分明的红色衣裳,入水之后,即便是纪墨,也很快失了对方的踪影,只看到那飘起的红色外袍遮住了视线,预示着某种不好的结果。
来人啊,来人啊,杀人了,死人了,我家老爷被杀了!
嚷嚷起来的声音打破了夜色的宁静,随着那跳水的噗通声之后,便有了这样的声音,随之就是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后半夜尽是闹腾,等到天明,才有来往的人说起了昨夜的事情,那得了美妾的老爷死了,美妾也投水而亡。
人命案很容易就引起了重视,却又因为这简单的结果很容易得到了判定,就是美妾杀了老爷,想要逃走,慌乱之下,坠入河中而死,至于为什么找不到尸体,这河水又不是死的,说不定是被冲到哪里去了。
来查案的县尉像模像样地还来河边儿走了一圈儿,在桥上踱步沉思,最后拊掌道:天道好轮回,杀人者,天不佑,这不,自食恶果。
从河水之中捞出的红色外袍已经被证实,的确是那美妾所有,因过于受宠,老爷特许她穿红衣,几乎能与正室争锋。
纪墨看着那湿漉漉的红色外袍,微微皱眉,投水自杀?
第412章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推官信了,结论做完之后,他就带着人离开了,这件事的后续自然会由那位老爷家中负责,值得庆幸的是那位老爷的正妻很是能干,并没有让自家成为热议的话题太久。
身体的死亡,也就代表一切的平息,连同那美妾的所为也都没有人再提起了,他们甚至从没想过备受宠爱的美妾为什么要杀老爷呢?
不,他们也想了,但想的内容,说实话,很局限,大概就是美妾爱少年,不知道是爱上了哪个奸夫,被老爷发现之后,才反而杀人,之后的投水自杀,只能说,女人还是太柔弱了。
这种带着偏见和鄙夷的看法并不会把纪墨洗脑,但遗憾的是,考试时间内,他想要查证什么东西,至少也要先能离开这座桥再说吧,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所描述的只言片语,往往都和事实真相相差甚远,这种情况下,就是高智商的侦探,恐怕也无法判断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吧。
更不要说纪墨了,他只是个业余的推理爱好者而已,所有热衷还停留在万年小学生那精巧到现实很难完成的密室杀人案中,碰上现实的,还是这种开放到已经认定嫌犯的案子之中,就不知道从何入手,有些无奈。
但这件事,多少也让考试时间不那么无聊。
【请选择时间,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
五百年。
拉长的时间间隔,让上一个考试时间之内的事情无从看到后续,纪墨在心里有些遗憾地想了一下,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是在期待有一个侦探角色的名捕出来解说一下具体的案件经过,给出一个更为让人认可的结论,让他不至于一头雾水。
不认可推官的断定,又找不到什么更合理的解释,就、挺纠结的。
同样的景色,看了这么长时间,纪墨还没觉得腻烦,但许是心中还在纠结,对这些日常的风景就少了些欣赏的心境,人烟吵杂的时候还有些吵。
桥头本来就有菜贩,他们的队伍还在发展壮大,连早点摊都有了,每天清晨的时候都会有人把地里的菜装在框里带到这边儿来卖,还有小推车的冒着热气的馒头大饼,别看这桥小巧优美,却也是一处标志性建筑,青塘镇总共就这么一道桥,约起来的时候,一句桥头见,绝对不会相错太远。
还有男女相约,你走到右边儿桥头,我在左边儿桥头,来回踱步,辗转心忧人怎么还没来的时候,无意中往桥上多走几步,就看到那人竟然早就在桥的另一头,四目相对,若心有灵犀,在桥上会面的时候都会多几分意外的欢喜,全不记得等待时的心焦。
平常总在桥头站着的纪墨就要匆忙给他们让路,不然那一对儿男女,你看着我笑,我看着你笑,他在旁边儿站着,难道要看着他们两个人笑吗?电灯泡也没这么不自觉的。
你跟家里说了吗?
笑完之后,女人犹犹豫豫地问了出来,她半侧着身,手扶着栏杆,像是在桥上看风景的样子,这个时间点儿,难得桥面上很是安静,只有她身旁的男人。
男人年龄还不大,应是才脱离少年不久,见到女人,满心的欢喜,正要说点儿什么,被女人抢了先,听到这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浇上来,热血冷却,还顺着水向四周流去。
我、我娘
男人的话有些迟疑,每每要脱口,看到女人的侧脸,又没说下去。
女人脸上的笑容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敛了些,仅剩的那一丝,微微的,带着点儿薄如晨雾的了然和自嘲,我听说,关于这座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拉开的话题像是被放开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尽情展现着自己的双翼是如何夺目耀眼。
一旁本来不想听,却没能走太远的纪墨听到那娓娓道来的传说故事,眼神儿渐渐有了变化,这是传说?
红衣,投水自尽,只是这两个词,有没有想到什么?
是了,就是在说三百年前的那件事,只不过在传说中,投水自尽的是红衣的新娘,她有心上人,却被家人逼迫上了花轿,不得不嫁给年过半百的老爷,在送嫁的轿子经过桥头的时候从轿中跃出,穿着新嫁娘的红衣投水自尽,只留在水面上一件红色的外袍。
细节很对,就是这内容,也差太远了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