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走后,纪师傅问纪墨看了感觉如何。
有难度。纪墨如实回答,眉头还未舒展,这段时日他都在想,以现在学到的技术该如何建造这样一座横跨运河的桥。
听到他这样说,纪师傅不仅不生气,反而多了些喜色,纪墨一见,知道有门,便问道:之前所学,未曾涉猎于此,还要向师父请教,怎样才能在运河上造桥。
若在运河上造桥,便只能是虹桥了。纪师傅略有得色。
【主线任务:造桥匠。】
【当前任务:专业知识学习(91/100)】
仅是虹桥一词,直接给了纪墨两个专业知识点,纪墨不由挑眉,看样子,这就是能否满百的重点技艺了!
学习至今,纪墨早就有了经验,师父若是留一手,留的那一手便是最后十分的关键所在,如今看来,这虹桥技艺,就是纪师傅所要传承的关键了。
纪墨神色一肃,洗耳恭听。
第406章
通常所说的拱桥,其实是平桥面,即桥面还算是平直的,并非如同拱形,这是采用了双重拱结构,以其相互绞接来增加稳定性,所谓的造型为拱,结构为梁就是这个意思了。
下方一套系统是拱形的,上方还有一套系统是路面的平直延伸,这样看上去,所有叫做拱桥的,其实都可从桥面区分称呼为平桥。
与之相对的就是坡桥面,行人上桥下桥都犹如爬坡,有一个坡度在,免不了有些困难感。
但它的好处却更为直观,首先就是拱形中间的高度足够满足船只桅杆的通行,其次就是其跨度可进一步增加,再次便是其美观程度。
平桥面的拱桥,若是称呼拱桥,不少人只能看下面的桥洞,以那个弧度来诠释拱形的拱,而坡桥面的虹桥,则是完完全全的拱形,若一弯新月倒扣下来,刚好搭设为桥,又好似那天上彩虹,架设人间,方才有了虹桥之称。
其建造难度,与之前那些相比,只能说技艺更加精深。
纪师傅这些年也会用模型来教学了,他之前指导纪墨,多是用手比划,若要他拿笔画,还真是画不准确其中的关键。
怎么说呢?这些没多少文才的匠人,他们对自身所掌握的技艺是自信的,但是这份自信若是用并非本技艺所展现的方式,比如说文字图画之类的方式展现出来,他们的自信就成了自卑,宛若不会用笔的孩子,看到大人写字,只有满眼的羡慕,自己却不敢马上捉笔。
纪师傅以前学的时候就是比划加实践,现在教的时候,也是这般,不过纪墨会制作模型,给了他一个辅助的教学工具罢了。
虹桥依旧是两套拱,上下作用
纪师傅讲解着其中的关键,其中还有一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他自己还不曾建造过虹桥,或者说建造过真正的虹桥。
能够建造虹桥的江河本就不多,它本身就要有一个跨度值的指向,若是少于这个数值,便是建造出来也不过是放大的模型,不用这种结构也不会有问题,用了这种结构也显不出水平的那种。
纪师傅年轻的时候见猎心喜,还曾想过把祖辈所有造过的桥的类型都自己再一一重现一遍,但后来,造得多了就渐渐歇了这个心思,一来是时移世易,有些类型的桥毕竟不合适了,二来是因地制宜,总有些地方就适合那样简单的桥,非要耗费繁多去造一座复杂的桥,无论是工期还是物力都不允许,也不会有更多名声上的辅助,反而还成了拖累。
但这个心思终究还是在的,想想看,所有听说过的桥都能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
说起来难免都会觉得兴奋。
纪师傅脸色潮红,在压抑着某种激荡心情之下,沉声给纪墨讲了虹桥的特点。
若只是双重拱,难免还有不足,因跨度大,而缺少刚度,这种刚,就是走在桥面上,不至于感觉这桥左右摇晃,好似那踩在竹竿之上眺望,只觉得风从那边儿吹,竹竿就要往那边儿倒,摇摇晃晃,全无根基。
所以在桥台竖端排架上设横木,这横木就是一个个直线连接的端点,通过它们的存在让桥面更加稳固,不会左右摇晃。再来,还要在桥的底部加设撑子,防止其前后摆动。
这是木拱的虹桥架设法,总的来说,其中的重量如何,也要看木材的密度比重纹理之类的,需要在选材上多费心思。
而若是选取石材,重量必然要重一层的同时,其中的拱券受力结构可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其中的计算复杂度更难上一层,因为没有合适的公式,纪墨只能在纪师傅的经验上,再加上自己现代所学的那点儿初级力学的程度上加以琢磨套用,自己也能总结出一些更为科学的经验来,但到底其中的计算量还是不够严谨,所以需要反复演算的同时,也要考虑按比例缩小的模型是否能够成功作为演示。
每每一次演示完成之后,纪墨都是浑身大汗,那种极致的专注,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让他差点儿都要产生畏难心理。
造桥这个看似很技术的东西,其实跟力学算学的纠缠太深了,纪师傅那种算法多半都是靠经验凭感觉,他没有那份经验和感觉,想要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又缺少现代各种力学理论和演算公式的支持,简直是仅凭自己来力证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太难了。
独此一技,浅可游虾,深可潜龙,太难了。
纪墨每天躺在床上反思所得,总想给系统加上一个文理选项,直接筛掉那些跟理科纠葛太深的部分,苦笑,他可真不是那样的人才啊!
然而,迎难而上又是每日的必然,就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学习之中,纪墨终于迎来了曙光,又要造桥了。
有了前一回的成功,这一次,纪师傅也能放手让他去做了,有他的名声担保,请人造桥的那家也没轻视纪墨,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只等着给他们这里造好一座桥。
这是一处小镇,河面不宽,河水不急,目力所及,已经有了一座桥,且还在正常使用中。
纪墨差点儿以为找错了地方,问了才知道,这是善举之争。
小镇上有了能耐人,便想着造福乡里,可乡里缺什么呢?能够当做牌面的,他还不配,修桥铺路就成了必然,可这桥也有,路也有,再要做别的,似乎又都没这些隽永,那,一座桥不够走,再来一座,怎么样?
不妨碍,不妨碍,一座这头,一座那头,两桥相应,也挺好的!
掏钱的这位老爷还没胖起来,财力有限,也不充大款,私下里就把这桥的样式说好了,省钱还要漂亮,坚固耐用当然也是要的,但这种最基础的要求就没必要赘述了。
纪墨心中有些无奈之感,行吧,掏钱的是大爷。
之前的小桥是木拱,年头久了,这种不在官府承办范围内的桥也少有人去检修,看起来便颇为陈旧,所幸走起来纵有些声响,还算是结实的,就是这桥面有些左右不平。
这应该是王师傅造的桥。
王石柱私下里与纪墨说。
造桥匠之间的竞争也不少,看似天下不会缺了造桥的地方,但真正有能耐花钱造桥的人可不多,所以彼此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起码这个王师傅和纪师傅就不太对付。
其他的人,纪墨这些年也见过一些,哪怕是同行,彼此的技艺也是有壁的,就像纪师傅所说的桥的样子不过就那么几种,梁桥拱桥索桥浮桥,你能造的,我也能造,其中细节可能有差,样子大差不差,若是有心,也总能摸索出来,没什么可说的,所以,造桥匠之间是少有交流的,核心技术不能平白告诉他人,而能告诉的又何必说,桥在那里,都摆在明面上了,看不出来,还当什么造桥匠。
细细一品,道理是没问题的,别的不说,就说那看似很复杂的双重拱结构,桥面之上看一半,桥面之下看一半,木拱架设,看一次不明白,多看几次,难道看不懂了?
可能初次尝试会失败,但多尝试几次,难道就不能成功了?
家族传承或者珍贵,但能够自己摸索出来,在实践之中学到技艺的也算是能耐人了。
王师傅就是这样的能耐人,野路子出身,自己琢磨出来的,本身就跟纪师傅这种家传的不是一个路数,彼此之间分属两个派别,自然也不能在一桌吃饭。
更不要说,如他们这样的造桥匠,本身就是一大帮人的领头羊,没见过两头公羊和睦相处的,让下头那些弟子都情何以堪。
所以纪墨这边儿若不是拜了一个好师傅,直接得了悉心教导,想要凭借着聚集所有造桥匠,然后跟着他们共同学习的路子出头,实在是太不容易,这也是这一行跟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
王石柱说完就笑,纪墨见他笑得古怪,再一问,才知道这王师傅早年间造这种歪歪桥的确是没奈何,求快不求好那种,能够造出来走人就不错了,再后来再造,就是故意为之了。
听他跟人说,他这斜桥面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人啊,老了老了,反而任性了,不求好,就求这种特色。
因这桥面倾斜也不严重,并不影响使用,再有价格又便宜了一层,十里八乡的还真是不少人找他造桥,就是他的弟子,有的也保持了这种特色,还挺吃香的。
对这些潜在的竞争者,王石柱这个寡言之人,也算是多有了解,用了心了。
纪墨听得好笑,这种特色桥,还真是,挺有特色的。
桥上来回走了一圈儿,又把桥下看了看,同样是双重拱,王师傅造的便有几分藏拙,似是把某一步反着来了,若把包子褶藏在内里,外头看跟个馒头似的,咬开了才知道是包子有馅儿!
挺有意思的。纪墨知道桥梁结构,这才能够从外头看出点儿颜色来,若是那不知道的,这种还挺奥妙的。
第407章
专业知识转化为经验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听过一遍,认真学习过一遍,自己就能够造出来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也许这其中有无数的困难,无数的不想面对的计算,无数的让人头脑发疼的思量,可,真的造好了,成功了,看着自己造好的那座桥,踩着它,走过它,从此至彼,河水悠悠,只在脚下,那种成就感,又是无与伦比的。
比之以前的无数作品而言,造桥似又多了一样实用性,并非享乐的实用性,质朴而纯粹。
似那天然而然的路,不仅是通途,也意味着另外一片天地的打开。
感觉、很好。
纪墨没有自己的家,从小他就跟着纪师傅回了家,之后纪师傅家就是他的家,师父师娘也跟父母一样,造桥结束之后,他就回来了,跟着的师兄还是王石柱,对方前年把家搬到了附近,说是方便照顾师父的意思,不知不觉,他也成了大师兄了。
两人在纪家门口分开,纪墨进门,王石柱回家,就在一个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用再住在纪家了。
回来了?
纪师傅招呼着,拄着拐杖出来,那拐杖还是纪墨给做的,选用了并不名贵但结实的好木材,特意照顾了纪师傅的体型,算是量身定做的那款,为了避免其中凸显的病弱感,还特意在造型上下了工夫,没敢用龙头,却也做了个牛头样子,拿起来还真有些威风感。
之前还有人出钱请纪墨也做一样的拐杖,被纪师傅给阻了,只说自家弟子不是做这个的,却不禁止他们找木匠仿造,这种东西的技术成本不高,仿造还是很容易的。
很快,村里家家户户的老人,哪怕是腿脚好的,闲着没事儿,手边儿也爱放这么一根拐杖,时常摸着,那牛头都包浆一样有层暗光。
嗯,回来了。
纪墨一边放下手上的东西,一边跟纪师傅说话,纪师傅看着他说:回来的正好,那运河要通了,正要找人造桥,汪小官儿那边儿已经派了你,你带着你师兄们过去,别挑大梁,还有人呐,附近的造桥匠,挂名的都去了,你可别出头。
纪师傅是那种老实人的思想,再怎么自信自己的技艺,有出风头的机会也藏着掖着,像是拿不出手似的,只怕树大招风。
在这一行上,想要好不容易,想要坏却是很容易的,什么厌胜之术,随便在桥桩里藏点儿脏东西,就能坏了事儿。
这年头,永远不知道那些坏人是怎么想的,也许一句口角,一个看不顺眼,对方就能偷偷干那样的坏事儿,小心谨慎总是不错的,这也是古人常说的财不露白的另一重应用。
才不能太显,尤其是他们这样没什么地位,护不住自身的。
行,我知道了。
纪墨以前没少听纪师傅说那些出头椽子先烂的话,理儿是对的,就好像被官府记名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个大匠了,官家都要惦记着,其实,真的成了领头的大匠,作为甲方的官家那些乱七八糟的要求,都要满足不说,还怕对方挑刺。
这可不是现代的甲方乙方,合同约束着,了大不起就是一笔钱的损失,在古代,若有个不好,被追责,多数都是要命偿的。
谨慎总是没错的。
纪师傅年龄大了,爱唠叨,听到纪墨应了还在说,纪墨放好东西回转,看他还在翻来覆去说那些话,好像忘记之前说的是什么一样,忙又应了一遍: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强出头,派到我身上我就老实做事儿,跟着学点儿东西也是好的。
这一次,纪师傅总算听进去了,应着,被纪墨扶进了屋子里。
纪师娘从菜地里回来,见到纪墨,还一边做饭一边跟他抱怨纪师傅现在有多烦,以前总是盼他在家歇着,现在倒好,天天都歇出毛病了,一天天的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就是嘴上不闲着,一会儿说这个说那个的
这可能是很多聚少离多的夫妻突然相聚时间长了都会有的问题,就好像放假回家的儿子总会在几天之后发现妈妈再也不唠叨自己瘦了要补补,反而想要把自己从床上踹下来,不让自己玩手机。
纪墨默默地听着,帮着择菜,等到炒菜就用不着他了,纪师娘的身体很好,她当年嫁给纪师傅的年龄也不大,又少有在外奔波,性子泼辣些,也没什么事儿存在心里放不下,到了这时候反而不显老,跟纪师傅像是错了辈分似的,看着就像是两代人。
纪师娘倒是没什么坏心,也不嫌弃纪师傅,只嘴上说这些,等到该伺候的时候也是一次没落下,起码纪墨到现在都没轮到给师父倒洗脚水的活儿。
等到吃了饭,纪墨帮着收拾碗的时候,纪师娘又给他念叨:好容易你回来了,就想着你呐,两个儿子都没见他这么惦记说到这里一叹,又抱怨,那两个也是不孝顺,不知道常回来看看,一个个的,见天地忙
镇里事情多,总没村里清闲些。纪墨忙给说好话,疏不间亲,他这个弟子不至于比亲儿子更亲,若是跟着附和,那才是不知道该怎么死的。
恋耽美
有难度。纪墨如实回答,眉头还未舒展,这段时日他都在想,以现在学到的技术该如何建造这样一座横跨运河的桥。
听到他这样说,纪师傅不仅不生气,反而多了些喜色,纪墨一见,知道有门,便问道:之前所学,未曾涉猎于此,还要向师父请教,怎样才能在运河上造桥。
若在运河上造桥,便只能是虹桥了。纪师傅略有得色。
【主线任务:造桥匠。】
【当前任务:专业知识学习(91/100)】
仅是虹桥一词,直接给了纪墨两个专业知识点,纪墨不由挑眉,看样子,这就是能否满百的重点技艺了!
学习至今,纪墨早就有了经验,师父若是留一手,留的那一手便是最后十分的关键所在,如今看来,这虹桥技艺,就是纪师傅所要传承的关键了。
纪墨神色一肃,洗耳恭听。
第406章
通常所说的拱桥,其实是平桥面,即桥面还算是平直的,并非如同拱形,这是采用了双重拱结构,以其相互绞接来增加稳定性,所谓的造型为拱,结构为梁就是这个意思了。
下方一套系统是拱形的,上方还有一套系统是路面的平直延伸,这样看上去,所有叫做拱桥的,其实都可从桥面区分称呼为平桥。
与之相对的就是坡桥面,行人上桥下桥都犹如爬坡,有一个坡度在,免不了有些困难感。
但它的好处却更为直观,首先就是拱形中间的高度足够满足船只桅杆的通行,其次就是其跨度可进一步增加,再次便是其美观程度。
平桥面的拱桥,若是称呼拱桥,不少人只能看下面的桥洞,以那个弧度来诠释拱形的拱,而坡桥面的虹桥,则是完完全全的拱形,若一弯新月倒扣下来,刚好搭设为桥,又好似那天上彩虹,架设人间,方才有了虹桥之称。
其建造难度,与之前那些相比,只能说技艺更加精深。
纪师傅这些年也会用模型来教学了,他之前指导纪墨,多是用手比划,若要他拿笔画,还真是画不准确其中的关键。
怎么说呢?这些没多少文才的匠人,他们对自身所掌握的技艺是自信的,但是这份自信若是用并非本技艺所展现的方式,比如说文字图画之类的方式展现出来,他们的自信就成了自卑,宛若不会用笔的孩子,看到大人写字,只有满眼的羡慕,自己却不敢马上捉笔。
纪师傅以前学的时候就是比划加实践,现在教的时候,也是这般,不过纪墨会制作模型,给了他一个辅助的教学工具罢了。
虹桥依旧是两套拱,上下作用
纪师傅讲解着其中的关键,其中还有一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他自己还不曾建造过虹桥,或者说建造过真正的虹桥。
能够建造虹桥的江河本就不多,它本身就要有一个跨度值的指向,若是少于这个数值,便是建造出来也不过是放大的模型,不用这种结构也不会有问题,用了这种结构也显不出水平的那种。
纪师傅年轻的时候见猎心喜,还曾想过把祖辈所有造过的桥的类型都自己再一一重现一遍,但后来,造得多了就渐渐歇了这个心思,一来是时移世易,有些类型的桥毕竟不合适了,二来是因地制宜,总有些地方就适合那样简单的桥,非要耗费繁多去造一座复杂的桥,无论是工期还是物力都不允许,也不会有更多名声上的辅助,反而还成了拖累。
但这个心思终究还是在的,想想看,所有听说过的桥都能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
说起来难免都会觉得兴奋。
纪师傅脸色潮红,在压抑着某种激荡心情之下,沉声给纪墨讲了虹桥的特点。
若只是双重拱,难免还有不足,因跨度大,而缺少刚度,这种刚,就是走在桥面上,不至于感觉这桥左右摇晃,好似那踩在竹竿之上眺望,只觉得风从那边儿吹,竹竿就要往那边儿倒,摇摇晃晃,全无根基。
所以在桥台竖端排架上设横木,这横木就是一个个直线连接的端点,通过它们的存在让桥面更加稳固,不会左右摇晃。再来,还要在桥的底部加设撑子,防止其前后摆动。
这是木拱的虹桥架设法,总的来说,其中的重量如何,也要看木材的密度比重纹理之类的,需要在选材上多费心思。
而若是选取石材,重量必然要重一层的同时,其中的拱券受力结构可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其中的计算复杂度更难上一层,因为没有合适的公式,纪墨只能在纪师傅的经验上,再加上自己现代所学的那点儿初级力学的程度上加以琢磨套用,自己也能总结出一些更为科学的经验来,但到底其中的计算量还是不够严谨,所以需要反复演算的同时,也要考虑按比例缩小的模型是否能够成功作为演示。
每每一次演示完成之后,纪墨都是浑身大汗,那种极致的专注,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让他差点儿都要产生畏难心理。
造桥这个看似很技术的东西,其实跟力学算学的纠缠太深了,纪师傅那种算法多半都是靠经验凭感觉,他没有那份经验和感觉,想要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又缺少现代各种力学理论和演算公式的支持,简直是仅凭自己来力证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太难了。
独此一技,浅可游虾,深可潜龙,太难了。
纪墨每天躺在床上反思所得,总想给系统加上一个文理选项,直接筛掉那些跟理科纠葛太深的部分,苦笑,他可真不是那样的人才啊!
然而,迎难而上又是每日的必然,就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学习之中,纪墨终于迎来了曙光,又要造桥了。
有了前一回的成功,这一次,纪师傅也能放手让他去做了,有他的名声担保,请人造桥的那家也没轻视纪墨,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只等着给他们这里造好一座桥。
这是一处小镇,河面不宽,河水不急,目力所及,已经有了一座桥,且还在正常使用中。
纪墨差点儿以为找错了地方,问了才知道,这是善举之争。
小镇上有了能耐人,便想着造福乡里,可乡里缺什么呢?能够当做牌面的,他还不配,修桥铺路就成了必然,可这桥也有,路也有,再要做别的,似乎又都没这些隽永,那,一座桥不够走,再来一座,怎么样?
不妨碍,不妨碍,一座这头,一座那头,两桥相应,也挺好的!
掏钱的这位老爷还没胖起来,财力有限,也不充大款,私下里就把这桥的样式说好了,省钱还要漂亮,坚固耐用当然也是要的,但这种最基础的要求就没必要赘述了。
纪墨心中有些无奈之感,行吧,掏钱的是大爷。
之前的小桥是木拱,年头久了,这种不在官府承办范围内的桥也少有人去检修,看起来便颇为陈旧,所幸走起来纵有些声响,还算是结实的,就是这桥面有些左右不平。
这应该是王师傅造的桥。
王石柱私下里与纪墨说。
造桥匠之间的竞争也不少,看似天下不会缺了造桥的地方,但真正有能耐花钱造桥的人可不多,所以彼此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起码这个王师傅和纪师傅就不太对付。
其他的人,纪墨这些年也见过一些,哪怕是同行,彼此的技艺也是有壁的,就像纪师傅所说的桥的样子不过就那么几种,梁桥拱桥索桥浮桥,你能造的,我也能造,其中细节可能有差,样子大差不差,若是有心,也总能摸索出来,没什么可说的,所以,造桥匠之间是少有交流的,核心技术不能平白告诉他人,而能告诉的又何必说,桥在那里,都摆在明面上了,看不出来,还当什么造桥匠。
细细一品,道理是没问题的,别的不说,就说那看似很复杂的双重拱结构,桥面之上看一半,桥面之下看一半,木拱架设,看一次不明白,多看几次,难道看不懂了?
可能初次尝试会失败,但多尝试几次,难道就不能成功了?
家族传承或者珍贵,但能够自己摸索出来,在实践之中学到技艺的也算是能耐人了。
王师傅就是这样的能耐人,野路子出身,自己琢磨出来的,本身就跟纪师傅这种家传的不是一个路数,彼此之间分属两个派别,自然也不能在一桌吃饭。
更不要说,如他们这样的造桥匠,本身就是一大帮人的领头羊,没见过两头公羊和睦相处的,让下头那些弟子都情何以堪。
所以纪墨这边儿若不是拜了一个好师傅,直接得了悉心教导,想要凭借着聚集所有造桥匠,然后跟着他们共同学习的路子出头,实在是太不容易,这也是这一行跟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
王石柱说完就笑,纪墨见他笑得古怪,再一问,才知道这王师傅早年间造这种歪歪桥的确是没奈何,求快不求好那种,能够造出来走人就不错了,再后来再造,就是故意为之了。
听他跟人说,他这斜桥面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人啊,老了老了,反而任性了,不求好,就求这种特色。
因这桥面倾斜也不严重,并不影响使用,再有价格又便宜了一层,十里八乡的还真是不少人找他造桥,就是他的弟子,有的也保持了这种特色,还挺吃香的。
对这些潜在的竞争者,王石柱这个寡言之人,也算是多有了解,用了心了。
纪墨听得好笑,这种特色桥,还真是,挺有特色的。
桥上来回走了一圈儿,又把桥下看了看,同样是双重拱,王师傅造的便有几分藏拙,似是把某一步反着来了,若把包子褶藏在内里,外头看跟个馒头似的,咬开了才知道是包子有馅儿!
挺有意思的。纪墨知道桥梁结构,这才能够从外头看出点儿颜色来,若是那不知道的,这种还挺奥妙的。
第407章
专业知识转化为经验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听过一遍,认真学习过一遍,自己就能够造出来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也许这其中有无数的困难,无数的不想面对的计算,无数的让人头脑发疼的思量,可,真的造好了,成功了,看着自己造好的那座桥,踩着它,走过它,从此至彼,河水悠悠,只在脚下,那种成就感,又是无与伦比的。
比之以前的无数作品而言,造桥似又多了一样实用性,并非享乐的实用性,质朴而纯粹。
似那天然而然的路,不仅是通途,也意味着另外一片天地的打开。
感觉、很好。
纪墨没有自己的家,从小他就跟着纪师傅回了家,之后纪师傅家就是他的家,师父师娘也跟父母一样,造桥结束之后,他就回来了,跟着的师兄还是王石柱,对方前年把家搬到了附近,说是方便照顾师父的意思,不知不觉,他也成了大师兄了。
两人在纪家门口分开,纪墨进门,王石柱回家,就在一个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用再住在纪家了。
回来了?
纪师傅招呼着,拄着拐杖出来,那拐杖还是纪墨给做的,选用了并不名贵但结实的好木材,特意照顾了纪师傅的体型,算是量身定做的那款,为了避免其中凸显的病弱感,还特意在造型上下了工夫,没敢用龙头,却也做了个牛头样子,拿起来还真有些威风感。
之前还有人出钱请纪墨也做一样的拐杖,被纪师傅给阻了,只说自家弟子不是做这个的,却不禁止他们找木匠仿造,这种东西的技术成本不高,仿造还是很容易的。
很快,村里家家户户的老人,哪怕是腿脚好的,闲着没事儿,手边儿也爱放这么一根拐杖,时常摸着,那牛头都包浆一样有层暗光。
嗯,回来了。
纪墨一边放下手上的东西,一边跟纪师傅说话,纪师傅看着他说:回来的正好,那运河要通了,正要找人造桥,汪小官儿那边儿已经派了你,你带着你师兄们过去,别挑大梁,还有人呐,附近的造桥匠,挂名的都去了,你可别出头。
纪师傅是那种老实人的思想,再怎么自信自己的技艺,有出风头的机会也藏着掖着,像是拿不出手似的,只怕树大招风。
在这一行上,想要好不容易,想要坏却是很容易的,什么厌胜之术,随便在桥桩里藏点儿脏东西,就能坏了事儿。
这年头,永远不知道那些坏人是怎么想的,也许一句口角,一个看不顺眼,对方就能偷偷干那样的坏事儿,小心谨慎总是不错的,这也是古人常说的财不露白的另一重应用。
才不能太显,尤其是他们这样没什么地位,护不住自身的。
行,我知道了。
纪墨以前没少听纪师傅说那些出头椽子先烂的话,理儿是对的,就好像被官府记名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个大匠了,官家都要惦记着,其实,真的成了领头的大匠,作为甲方的官家那些乱七八糟的要求,都要满足不说,还怕对方挑刺。
这可不是现代的甲方乙方,合同约束着,了大不起就是一笔钱的损失,在古代,若有个不好,被追责,多数都是要命偿的。
谨慎总是没错的。
纪师傅年龄大了,爱唠叨,听到纪墨应了还在说,纪墨放好东西回转,看他还在翻来覆去说那些话,好像忘记之前说的是什么一样,忙又应了一遍: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强出头,派到我身上我就老实做事儿,跟着学点儿东西也是好的。
这一次,纪师傅总算听进去了,应着,被纪墨扶进了屋子里。
纪师娘从菜地里回来,见到纪墨,还一边做饭一边跟他抱怨纪师傅现在有多烦,以前总是盼他在家歇着,现在倒好,天天都歇出毛病了,一天天的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就是嘴上不闲着,一会儿说这个说那个的
这可能是很多聚少离多的夫妻突然相聚时间长了都会有的问题,就好像放假回家的儿子总会在几天之后发现妈妈再也不唠叨自己瘦了要补补,反而想要把自己从床上踹下来,不让自己玩手机。
纪墨默默地听着,帮着择菜,等到炒菜就用不着他了,纪师娘的身体很好,她当年嫁给纪师傅的年龄也不大,又少有在外奔波,性子泼辣些,也没什么事儿存在心里放不下,到了这时候反而不显老,跟纪师傅像是错了辈分似的,看着就像是两代人。
纪师娘倒是没什么坏心,也不嫌弃纪师傅,只嘴上说这些,等到该伺候的时候也是一次没落下,起码纪墨到现在都没轮到给师父倒洗脚水的活儿。
等到吃了饭,纪墨帮着收拾碗的时候,纪师娘又给他念叨:好容易你回来了,就想着你呐,两个儿子都没见他这么惦记说到这里一叹,又抱怨,那两个也是不孝顺,不知道常回来看看,一个个的,见天地忙
镇里事情多,总没村里清闲些。纪墨忙给说好话,疏不间亲,他这个弟子不至于比亲儿子更亲,若是跟着附和,那才是不知道该怎么死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