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扶光笑得极好看:那要看院左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没。
杜如安肯定道:修锦。
那便好。薛扶光眼中笑意明晃晃的,像极了一株要择人而噬的艳丽花朵,杜院左与我各自拿出各自的证明,才能继续谈下去,不是吗?
杜如安颔首:我会做我该做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他说完,转身进了杜府。
薛扶光放下帘子,叫车夫驾车回王府。
他心情很好,感受到一道视线时,偏头望去,对上慕见书来不及收敛的眼神。
异常的幽暗。
薛扶光眉头轻挑,并不很意外。
只当是敌国探子对杜如安本该拥有的敌意。
慕见书在他跟前一副好相与的模样,可想也知道,能当探子潜伏多年的人,也不会是什么善人。
没准时刻琢磨着怎么屠了靖国朝中上下。
他抬起手臂,支着自己的下巴。宽大的袖口滑落,露出一截纤细雪白的胳膊,在昏暗的马车中,白的晃人眼。
散漫的声音的浮动在慕见书耳边:我们目的一致。
慕见书已经用了近乎全盘坦白的态度,虽然两人并未将此事拿上明面,可彼此都心知肚明。
此刻薛扶光忽然提起,慕见书下意识去瞧了眼一旁的韶景。
这一眼将韶景瞧懵了。
与他有什么关系?
慕见书默然片刻,垂眼,声音低沉:属下的命是主子的。主子想做任何事,属下都会为主子完成。
薛扶光知道,慕见书终于彻底被拉入他的阵营。他心情愉悦,便不吝于给慕见书一些许诺。支着下巴的手换了一只,靠着软枕懒散应声:嗯。所以,你可以要奖赏。想要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他话一出口,慕见书的喉结忍不住滚了滚,嗓子竟然有些哑了:敢问主子,真的想要什么都可以?
薛扶光稍作考虑,扬手拔出用来固发的玉簪,递给慕见书:拿去,当信物罢。何时想好要什么,便何时将簪子给我。待我目的达到你要什么,我应当都给的起。
拉下明氏,他会亲自登上那皇位。
即便修锦有剧情庇护又如何?
届时他有天下权柄在手,剧情再如何左右,也奈何不了他。
每个人,都将是他护住薛家,拉下太子,灭掉明氏的刀。
薛扶光眼底不自觉流露出阴冷,随之而来的,是灼热如火的野心。
不爬上最高的位置,他永远放不下心。
慕见书伸手,接过簪子,用力,又小心翼翼的握在手中,放进怀里。
薛扶光的模样落在他眼中,让他血液微微发烫。
要什么都可以这是世子亲口许诺的。
*
京都搜查刺客,足足大半月后,才终于落网。
三人。
均为郢朝探子。
朝野震惊,满朝文武纷纷上奏,必须要郢朝为此事付出代价。
郢朝与靖国相邻,两国之间矛盾重重,早已不是什么叫人罕知之事。
只是靖国北部有岫氏虎视眈眈,西北有羌族时刻准备咬下一口,而郢朝与靖国同为当世大国,实力不相上下,甚至郢朝还略胜一筹,是以两国间甚少开战。
郢朝南方同样有小国觊觎。
如此一来,双方僵持,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倒是没人想到探子一事会如此群情激愤。
皇帝十分头痛。
太子被重伤,他自然是十分恼怒的。
但暗探一事,郢朝也有握有靖国把柄。
更重要的是,现今靖国匪乱严重,内忧外患,若是贸然攻打郢朝,挑起战争,并非明智之举。
至少,定州乱匪剿灭前,这战火不能起。
皇帝的意思表露出来,近臣立刻上奏,请求定下剿灭定州流匪的将领人选。
朝野文武间的注意力,立刻从发起战争变为谁才是适合去定州的将领。
当今武将中,唯有秦伍云与薛鸿文二人当的起战神之名。
一人驻守北方,挡住岫氏侵扰,一人护住西北,叫羌族不敢冒犯。这两人在靖国起到的作用,谁都无法抹去。
但定州流匪十分麻烦,与边关驻守有所不同。
二人擅长的行军作战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好分辨谁更能制服定州匪徒。
朝堂上的人吵来吵去,一整日下来,也未能争论出结果。
朝堂暗流涌动之际,杜如安垂首,立在首辅背后,轻轻抬眼瞥了薛鸿文几眼。
下朝后,薛鸿文并未回自己的候府,而是去了王府。
两座府邸相近,他多半时间也是回王府。
不过这次目的地十分明确,奔向了恭亲王的书房。
薛鸿文是家中长子,尤其是他与薛挽兮、薛扶光的母亲去世后,日渐沉稳,与恭亲王之间不似父子,反倒日益像同僚。
他甚少靠近恭亲王的书房,也很少同他谈论战场之事。
这次突然到来,让恭亲王都有些意外。
薛鸿文进入书房,吩咐自己的近卫将院子守住,不准人靠近。
恭亲王瞧他神情严肃,皱眉问:何事让你如此神情?
薛鸿文淡声道:朝中议定州之事。
恭亲王蹙眉:陛下要你去?
定州棘手程度,恭亲王十分清楚。
但这应当不足以让薛鸿文这样闯进他书房,还围了他的院子。
果然,薛鸿文摇头:尚未定下,但朝中七成官员,均觉得秦将军去最为合适。
这话让恭亲王都愣了会。
他是知道朝中动向的。
定州流匪之事闹了大半年,人选迟迟定不下来,然而皇帝与太子的意思,都是更希望薛鸿文去。不过有岫氏战事在,他们尚需考虑。
而今箭在弦上,有了理由,朝中那群人精竟然逆着皇帝的意思来?
薛鸿文看恭亲王明白问题关键所在,继续道:最先开口的人,是杜如安。
他道:有杜如安开口,剩下的朝臣才接连顺着他的话,提议秦将军。还有几位老臣,向来少在朝堂上出声,这次也罕见开口,一边倒指向秦将军。
谁不知道杜如安是天子近臣?
年纪轻轻坐上二品院左之位,最是会揣度圣心。
也由此,皇帝尤其喜欢他。称他为皇帝的传声筒都不为过。
父子两人静默对视。
半晌后,恭亲王叹息着坐回太师椅中,说出了操纵者的名字:扶光。
薛鸿文抿唇:他从前些日子开始,便格外敏感我与定州剿匪一事。杜如安在诏狱中时,谁都没去,唯独他去瞧了杜如安他过去与杜如安关系恶劣。天子近臣,他知道薛家沾不得。
他顿了顿,接着道:这些天,我搜查刺客时,也查到了一些阿如的举动。
薛扶光从前听从家人的话,从不与那些权臣沾上关系。这也是为何他交了一堆狐朋狗友,恭亲王嘴中骂着他,却并未真正阻止的原因。
而眼下,他显然过了这道线,甚至流露出几分帝王最忌讳的心思。
薛鸿文觉得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弟弟,仿佛一夕之间超出了他的认知:他不该,也不能有这本事。
父王,我想知道,那日在风月楼,阿如到底出了什么事。
他问过薛挽兮,但是薛挽兮并不告诉他。
薛扶光自然更不会。
可一切问题的源头便是从这里起。
恭亲王望着自己的大儿子,嗓音中仿佛泡满了沧桑:你弟弟在外面受了委屈。
薛鸿文面无表情,可眼中却浸着忧虑:我知道。自从上次受了一遭罪回来后,他的性子便变了许多。从前他并不是这样。
恭亲王叹着气,将薛扶光中药一事与太子的干系告诉薛鸿文:本王倒是不知,薛家如何得罪了那明氏的小畜生,要下这般阴毒手段。扶光怕因他牵连你,自那日后便有些阴沉。虽说已是极力掩盖,可他什么模样,本王还不清楚?
薛扶光自幼没有母亲,还体弱多病。
恭亲王从他极小的时候起,便日日担心会养不活他。
如今好不容易养大的幼子,却在外面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险些丧命。死里逃生一截,性情都跟着大变。
他自认没有丁点对不起明氏皇族,他的儿女也忠于皇族,甚至为了不让皇族生疑,刻意与他们保持了距离。
得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薛鸿文脸色沉沉,不言不语,心中想的却不见得比恭亲王少。
薛扶光是他亲手带大的。
他从前是那样乖巧听话的孩子,薛鸿文连责骂他一句都未曾舍得。
没有人能够让他受这种委屈。
父子俩静默半晌,恭亲王沉声道:无论他变成何等模样,都是我们薛家的孩子。他的委屈即便不说,本王也晓得。过去本王总想着忠君便好,亦可获得一世安稳,薛家繁宁,哪料明氏欺人太甚!靖国从前乃本王铁骑踏出,现今是本王的儿子守住,这皇位明氏坐得,我薛家更坐得!
薛扶光不为官,除非大事,否则很难知道朝中动向。
杜如安的信送进他手中,得知皇帝在定州一事上打他兄长的主意,忍不住冷笑。
真是不愧和太子是父子,连心思都是一模一样。
杜如安借此事做证明,确实踩在了薛扶光的需求点上。
不过,秦将军不可能去定州,这差事只会向下,落在除他兄长跟秦将军以外的武官头上。
或许他可以一用。
薛扶光思索一夜。
第二日清早,杜如安在宫中的官道上被一个小太监撞到,手中握住张纸条。
小太监连连告罪后,匆匆忙忙跑开。
杜如安瞥了眼小太监的背影,有几分意外。
看来从前他真是对薛扶光小瞧太多,竟然连这宫中都有他的人。
杜如安看完字条后,将纸攥在掌心,一点点碾碎成细末,洒在路边,连渣子都被风吹得无影无踪。
又是在朝堂上为定州之事争吵不休的一日。
薛鸿文与秦伍云并列武将首列,一老一青,十分默契的垂眸不语。
二人都不打算插手此事。
秦伍云更有倚仗,搬出年纪来,定州这苦仗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稀奇的是,昨日率先出声的杜如安,今日也同他们般,安静的仿佛此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以至于上首的皇帝都忍不住频频去瞧他。
大殿中的争吵声愈演愈烈,皇帝皱眉喝止他们,点出杜如安:杜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的视线移向杜如安,想瞧瞧他会不会如昨日般语出惊人。
杜如安端正身姿,往列臣中央跨出一步,恭声道:微臣以为,定州流匪虽称匪,实质仍是我靖国百姓。武力降伏前,或可一试劝降,施以皇恩,但由薛将军护送劝降文官前往,如此恩威并施,方为上策。
17.第 17 章
杜如安的话一出,成功让大殿所有人都噤声。
倒不是这法子没有一个人想得到,恩威并施贯来是中央安抚地方的常用手段,先帝前朝都有此种例子,数不胜数。
这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帝想不想将定州那群流匪当作自己的子民。
若是仍旧当作自己的子民,便是承认自己在位时期出了错处,才致使这些原本安分守己的百姓不得已成为流匪。
也是因此,满朝文武揪着谁去平定乱匪一事吵得满天唾沫星子飞,硬是没有一人去提更为和平的法子。
皇帝的颜面,不是谁都敢去拂的。
皇帝也有几分意外。
他盯着杜如安,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来。
杜如安垂着眼,长身玉立的站在殿堂中央,平和中正,等着皇帝对他的言论做出决定。
皇帝一时间看不出什么来,问满朝文武:众爱卿有何见解?
竟然未生气?
朝堂中的官员们在心中揣摩着皇帝的心思。
难不成,这是陛下授意杜如安提出?
越想越有可能,当即有人出声赞同:微臣以为,杜大人所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眼下郢朝虎视眈眈,若为定州匪徒浪费兵马粮草,颇为不值当。
微臣也以为。况且定州乱匪若是安抚得当,不如招安入军,收入麾下兴许是一队猛将神兵。
微臣也以为
先前还争论不止的众人,一下子转个弯,彼此应和,从政见不合的敌人,变成了知己同友。
唯有少数几人没有出声。
秦伍云忍不住去瞧薛鸿文,想知道他是不是早就知道有这样一出。
可惜薛鸿文一向喜欢面无表情,谁都窥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文臣最前列的首辅也并未出声。
这堂早朝依旧没有定论,官员下朝回家,在路上犯嘀咕。
您说,陛下到底是什么想法?
不好说,可杜院左今日所说的法子,确实是当下最好的。定州靠近郢朝,匪乱之事他们怕是早有了消息,若真带着兵马大肆攻打,郢朝那方恐伺机而动。
是啊,唉
愁的他们头发都掉的不剩几根。
*
世子,快看!
韶景兴高采烈的捧着一只鸟笼进门:门房说是花鸟市里的小贩子送上来。
鸟笼里的鸟,羽毛艳丽,尾羽拖长,虽然只有巴掌大小,却长得十分精致。
它被送到薛扶光跟前,歪着脑袋用黑亮的眸子盯着他,像是在好奇。
薛扶光用小木棍探入笼中,轻轻戳了戳它的羽毛。
小鸟转身,用尾羽对着他,长长的尾羽拖曳,让这只鸟看起来头重脚轻。
薛扶光吩咐:将它的尾羽拔下来吧。
韶景:?
他愣了会儿才回过神,忙不迭将鸟从笼中抓出来,扒掉它的尾羽。
这些长长的艳丽羽毛十分轻易的便被韶景拔下,先前根本是被黏在这鸟尾巴上。
薛扶光拿着尾羽,在羽毛根部看见雕刻的极小的几个字。
杜如安倒是足够警惕 ,传话的手段如此让人意想不到。
恋耽美
杜如安肯定道:修锦。
那便好。薛扶光眼中笑意明晃晃的,像极了一株要择人而噬的艳丽花朵,杜院左与我各自拿出各自的证明,才能继续谈下去,不是吗?
杜如安颔首:我会做我该做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他说完,转身进了杜府。
薛扶光放下帘子,叫车夫驾车回王府。
他心情很好,感受到一道视线时,偏头望去,对上慕见书来不及收敛的眼神。
异常的幽暗。
薛扶光眉头轻挑,并不很意外。
只当是敌国探子对杜如安本该拥有的敌意。
慕见书在他跟前一副好相与的模样,可想也知道,能当探子潜伏多年的人,也不会是什么善人。
没准时刻琢磨着怎么屠了靖国朝中上下。
他抬起手臂,支着自己的下巴。宽大的袖口滑落,露出一截纤细雪白的胳膊,在昏暗的马车中,白的晃人眼。
散漫的声音的浮动在慕见书耳边:我们目的一致。
慕见书已经用了近乎全盘坦白的态度,虽然两人并未将此事拿上明面,可彼此都心知肚明。
此刻薛扶光忽然提起,慕见书下意识去瞧了眼一旁的韶景。
这一眼将韶景瞧懵了。
与他有什么关系?
慕见书默然片刻,垂眼,声音低沉:属下的命是主子的。主子想做任何事,属下都会为主子完成。
薛扶光知道,慕见书终于彻底被拉入他的阵营。他心情愉悦,便不吝于给慕见书一些许诺。支着下巴的手换了一只,靠着软枕懒散应声:嗯。所以,你可以要奖赏。想要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他话一出口,慕见书的喉结忍不住滚了滚,嗓子竟然有些哑了:敢问主子,真的想要什么都可以?
薛扶光稍作考虑,扬手拔出用来固发的玉簪,递给慕见书:拿去,当信物罢。何时想好要什么,便何时将簪子给我。待我目的达到你要什么,我应当都给的起。
拉下明氏,他会亲自登上那皇位。
即便修锦有剧情庇护又如何?
届时他有天下权柄在手,剧情再如何左右,也奈何不了他。
每个人,都将是他护住薛家,拉下太子,灭掉明氏的刀。
薛扶光眼底不自觉流露出阴冷,随之而来的,是灼热如火的野心。
不爬上最高的位置,他永远放不下心。
慕见书伸手,接过簪子,用力,又小心翼翼的握在手中,放进怀里。
薛扶光的模样落在他眼中,让他血液微微发烫。
要什么都可以这是世子亲口许诺的。
*
京都搜查刺客,足足大半月后,才终于落网。
三人。
均为郢朝探子。
朝野震惊,满朝文武纷纷上奏,必须要郢朝为此事付出代价。
郢朝与靖国相邻,两国之间矛盾重重,早已不是什么叫人罕知之事。
只是靖国北部有岫氏虎视眈眈,西北有羌族时刻准备咬下一口,而郢朝与靖国同为当世大国,实力不相上下,甚至郢朝还略胜一筹,是以两国间甚少开战。
郢朝南方同样有小国觊觎。
如此一来,双方僵持,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倒是没人想到探子一事会如此群情激愤。
皇帝十分头痛。
太子被重伤,他自然是十分恼怒的。
但暗探一事,郢朝也有握有靖国把柄。
更重要的是,现今靖国匪乱严重,内忧外患,若是贸然攻打郢朝,挑起战争,并非明智之举。
至少,定州乱匪剿灭前,这战火不能起。
皇帝的意思表露出来,近臣立刻上奏,请求定下剿灭定州流匪的将领人选。
朝野文武间的注意力,立刻从发起战争变为谁才是适合去定州的将领。
当今武将中,唯有秦伍云与薛鸿文二人当的起战神之名。
一人驻守北方,挡住岫氏侵扰,一人护住西北,叫羌族不敢冒犯。这两人在靖国起到的作用,谁都无法抹去。
但定州流匪十分麻烦,与边关驻守有所不同。
二人擅长的行军作战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好分辨谁更能制服定州匪徒。
朝堂上的人吵来吵去,一整日下来,也未能争论出结果。
朝堂暗流涌动之际,杜如安垂首,立在首辅背后,轻轻抬眼瞥了薛鸿文几眼。
下朝后,薛鸿文并未回自己的候府,而是去了王府。
两座府邸相近,他多半时间也是回王府。
不过这次目的地十分明确,奔向了恭亲王的书房。
薛鸿文是家中长子,尤其是他与薛挽兮、薛扶光的母亲去世后,日渐沉稳,与恭亲王之间不似父子,反倒日益像同僚。
他甚少靠近恭亲王的书房,也很少同他谈论战场之事。
这次突然到来,让恭亲王都有些意外。
薛鸿文进入书房,吩咐自己的近卫将院子守住,不准人靠近。
恭亲王瞧他神情严肃,皱眉问:何事让你如此神情?
薛鸿文淡声道:朝中议定州之事。
恭亲王蹙眉:陛下要你去?
定州棘手程度,恭亲王十分清楚。
但这应当不足以让薛鸿文这样闯进他书房,还围了他的院子。
果然,薛鸿文摇头:尚未定下,但朝中七成官员,均觉得秦将军去最为合适。
这话让恭亲王都愣了会。
他是知道朝中动向的。
定州流匪之事闹了大半年,人选迟迟定不下来,然而皇帝与太子的意思,都是更希望薛鸿文去。不过有岫氏战事在,他们尚需考虑。
而今箭在弦上,有了理由,朝中那群人精竟然逆着皇帝的意思来?
薛鸿文看恭亲王明白问题关键所在,继续道:最先开口的人,是杜如安。
他道:有杜如安开口,剩下的朝臣才接连顺着他的话,提议秦将军。还有几位老臣,向来少在朝堂上出声,这次也罕见开口,一边倒指向秦将军。
谁不知道杜如安是天子近臣?
年纪轻轻坐上二品院左之位,最是会揣度圣心。
也由此,皇帝尤其喜欢他。称他为皇帝的传声筒都不为过。
父子两人静默对视。
半晌后,恭亲王叹息着坐回太师椅中,说出了操纵者的名字:扶光。
薛鸿文抿唇:他从前些日子开始,便格外敏感我与定州剿匪一事。杜如安在诏狱中时,谁都没去,唯独他去瞧了杜如安他过去与杜如安关系恶劣。天子近臣,他知道薛家沾不得。
他顿了顿,接着道:这些天,我搜查刺客时,也查到了一些阿如的举动。
薛扶光从前听从家人的话,从不与那些权臣沾上关系。这也是为何他交了一堆狐朋狗友,恭亲王嘴中骂着他,却并未真正阻止的原因。
而眼下,他显然过了这道线,甚至流露出几分帝王最忌讳的心思。
薛鸿文觉得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弟弟,仿佛一夕之间超出了他的认知:他不该,也不能有这本事。
父王,我想知道,那日在风月楼,阿如到底出了什么事。
他问过薛挽兮,但是薛挽兮并不告诉他。
薛扶光自然更不会。
可一切问题的源头便是从这里起。
恭亲王望着自己的大儿子,嗓音中仿佛泡满了沧桑:你弟弟在外面受了委屈。
薛鸿文面无表情,可眼中却浸着忧虑:我知道。自从上次受了一遭罪回来后,他的性子便变了许多。从前他并不是这样。
恭亲王叹着气,将薛扶光中药一事与太子的干系告诉薛鸿文:本王倒是不知,薛家如何得罪了那明氏的小畜生,要下这般阴毒手段。扶光怕因他牵连你,自那日后便有些阴沉。虽说已是极力掩盖,可他什么模样,本王还不清楚?
薛扶光自幼没有母亲,还体弱多病。
恭亲王从他极小的时候起,便日日担心会养不活他。
如今好不容易养大的幼子,却在外面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险些丧命。死里逃生一截,性情都跟着大变。
他自认没有丁点对不起明氏皇族,他的儿女也忠于皇族,甚至为了不让皇族生疑,刻意与他们保持了距离。
得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薛鸿文脸色沉沉,不言不语,心中想的却不见得比恭亲王少。
薛扶光是他亲手带大的。
他从前是那样乖巧听话的孩子,薛鸿文连责骂他一句都未曾舍得。
没有人能够让他受这种委屈。
父子俩静默半晌,恭亲王沉声道:无论他变成何等模样,都是我们薛家的孩子。他的委屈即便不说,本王也晓得。过去本王总想着忠君便好,亦可获得一世安稳,薛家繁宁,哪料明氏欺人太甚!靖国从前乃本王铁骑踏出,现今是本王的儿子守住,这皇位明氏坐得,我薛家更坐得!
薛扶光不为官,除非大事,否则很难知道朝中动向。
杜如安的信送进他手中,得知皇帝在定州一事上打他兄长的主意,忍不住冷笑。
真是不愧和太子是父子,连心思都是一模一样。
杜如安借此事做证明,确实踩在了薛扶光的需求点上。
不过,秦将军不可能去定州,这差事只会向下,落在除他兄长跟秦将军以外的武官头上。
或许他可以一用。
薛扶光思索一夜。
第二日清早,杜如安在宫中的官道上被一个小太监撞到,手中握住张纸条。
小太监连连告罪后,匆匆忙忙跑开。
杜如安瞥了眼小太监的背影,有几分意外。
看来从前他真是对薛扶光小瞧太多,竟然连这宫中都有他的人。
杜如安看完字条后,将纸攥在掌心,一点点碾碎成细末,洒在路边,连渣子都被风吹得无影无踪。
又是在朝堂上为定州之事争吵不休的一日。
薛鸿文与秦伍云并列武将首列,一老一青,十分默契的垂眸不语。
二人都不打算插手此事。
秦伍云更有倚仗,搬出年纪来,定州这苦仗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稀奇的是,昨日率先出声的杜如安,今日也同他们般,安静的仿佛此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以至于上首的皇帝都忍不住频频去瞧他。
大殿中的争吵声愈演愈烈,皇帝皱眉喝止他们,点出杜如安:杜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的视线移向杜如安,想瞧瞧他会不会如昨日般语出惊人。
杜如安端正身姿,往列臣中央跨出一步,恭声道:微臣以为,定州流匪虽称匪,实质仍是我靖国百姓。武力降伏前,或可一试劝降,施以皇恩,但由薛将军护送劝降文官前往,如此恩威并施,方为上策。
17.第 17 章
杜如安的话一出,成功让大殿所有人都噤声。
倒不是这法子没有一个人想得到,恩威并施贯来是中央安抚地方的常用手段,先帝前朝都有此种例子,数不胜数。
这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帝想不想将定州那群流匪当作自己的子民。
若是仍旧当作自己的子民,便是承认自己在位时期出了错处,才致使这些原本安分守己的百姓不得已成为流匪。
也是因此,满朝文武揪着谁去平定乱匪一事吵得满天唾沫星子飞,硬是没有一人去提更为和平的法子。
皇帝的颜面,不是谁都敢去拂的。
皇帝也有几分意外。
他盯着杜如安,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来。
杜如安垂着眼,长身玉立的站在殿堂中央,平和中正,等着皇帝对他的言论做出决定。
皇帝一时间看不出什么来,问满朝文武:众爱卿有何见解?
竟然未生气?
朝堂中的官员们在心中揣摩着皇帝的心思。
难不成,这是陛下授意杜如安提出?
越想越有可能,当即有人出声赞同:微臣以为,杜大人所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眼下郢朝虎视眈眈,若为定州匪徒浪费兵马粮草,颇为不值当。
微臣也以为。况且定州乱匪若是安抚得当,不如招安入军,收入麾下兴许是一队猛将神兵。
微臣也以为
先前还争论不止的众人,一下子转个弯,彼此应和,从政见不合的敌人,变成了知己同友。
唯有少数几人没有出声。
秦伍云忍不住去瞧薛鸿文,想知道他是不是早就知道有这样一出。
可惜薛鸿文一向喜欢面无表情,谁都窥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文臣最前列的首辅也并未出声。
这堂早朝依旧没有定论,官员下朝回家,在路上犯嘀咕。
您说,陛下到底是什么想法?
不好说,可杜院左今日所说的法子,确实是当下最好的。定州靠近郢朝,匪乱之事他们怕是早有了消息,若真带着兵马大肆攻打,郢朝那方恐伺机而动。
是啊,唉
愁的他们头发都掉的不剩几根。
*
世子,快看!
韶景兴高采烈的捧着一只鸟笼进门:门房说是花鸟市里的小贩子送上来。
鸟笼里的鸟,羽毛艳丽,尾羽拖长,虽然只有巴掌大小,却长得十分精致。
它被送到薛扶光跟前,歪着脑袋用黑亮的眸子盯着他,像是在好奇。
薛扶光用小木棍探入笼中,轻轻戳了戳它的羽毛。
小鸟转身,用尾羽对着他,长长的尾羽拖曳,让这只鸟看起来头重脚轻。
薛扶光吩咐:将它的尾羽拔下来吧。
韶景:?
他愣了会儿才回过神,忙不迭将鸟从笼中抓出来,扒掉它的尾羽。
这些长长的艳丽羽毛十分轻易的便被韶景拔下,先前根本是被黏在这鸟尾巴上。
薛扶光拿着尾羽,在羽毛根部看见雕刻的极小的几个字。
杜如安倒是足够警惕 ,传话的手段如此让人意想不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