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你要讲理,那我们就坐下来讲个够。”气极了的乔承雨忽然又冷静了下来。却见他坐回了原来的位子坦言道:“不过咱们也得有言在先。你若问倒了我,那你大可留在山西,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倘若你要是问不倒我,那就给我乖乖地回燕京读书去,并且从此同那些个狐朋狗友断绝关系。”
“好,就照二哥你说的办。”乔承雷同样坐回了原位道。眼看着两个弟弟像小孩子般大眼瞪着小眼,乔承云也只好跟着陪坐了下来。
“你刚才说我们为做生意鼓动朝廷连年征战。让许多将士埋他乡或终身残废。可军人的职责不正是保护百姓,为国家开疆拓土吗。既然选择做了军人自然就得有战死沙场的觉悟。别说是军人了,就连商队的掌柜、伙计哪儿一次出关不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再说朝廷不都给发抚恤金的吗。废了的还赡养终身呢。既然做大事就得冒风险。怕死就别当兵,回家抱孩子去不就行了。”乔承雨眉毛一挑讥笑道。
“可是哥,现在鞑子都已经向朝廷称臣了。不会再有人威胁中原百姓,中原的商队也能安全地在草原上作生意。朝廷又有何理由将更多的年轻人送往荒漠作战,花更多的钱杀戮草原上的土人。与其穷兵赎武,朝廷还不如将金钱投入到民生社稷上。”乔承雷义正严辞地说道。作为一个年轻人乔承雷同样向往烽火连天的戎马生涯。但这些年的学习同样也让他明白了比起耀眼的武勋,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才是朝廷真正该做的事。
“鞑子称臣了又怎样。承雷,你难道忘了小时候鞑子入关,我们全家避难的情景了吗?那些鞑子也曾向明朝称过臣。可一但咱们中原有难,他们就立即翻脸入关趁火打劫。那些罗刹人与鞑子没什么区别。为了中原百姓的安宁,朝廷也该先发制人,好好教训那些番子。让他们从此不敢再打中原的主意!”乔承雨理直气壮的说道:“至于民生社稷,难道现在中华朝的百姓过得不好吗?你瞧外面车水马龙的大街,前朝那会儿哪儿有这样的盛景。”
“二哥,我确实看到了繁华的大街,但我也见过太原城内污水肆流贫民窟。中原还有那么多的百姓生活无着。朝廷不应该更关心本国百姓的生计吗?”乔承雷痛心疾首的说道。从燕京到太原,乔承雷已经看过了太多的贫民窟。那些贫民贫困、无助、整日挣扎于恶劣的生活条件之下。无论是出于读书人的怜悯,还是出于天朝上国的自傲,这些情景都让乔承雷心情难以平复。
可乔承雨显然有着另一套观点。却见他不以为意的说道:“那是因为那些人本身懒惰。而今的中华朝可不比从前的大明朝。只要肯干机会到处都是。可以走西口、可以跑南洋、可以出海谋生。有手有脚,没上年纪却在外乞讨,不正证明了他们的好吃懒做吗。至于那些老弱病残,朝廷设有育儿院、养老院,商会行会也会建善堂来赡养。怜悯是该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懒惰的人。”
“可二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父子们说…”乔承雷跟着便想抛出在书院接触到了一些论调。
却不想当即就被乔承雨直截了当地打断道:“那些夫子论调我早已耳熟能详了。他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酸儒们曾经评击羊毛商人在南方种牧草养羊违背了农书的记载。但他们却不知晓当时一斤羊毛的市值抵得上百斤稻谷。农书上的几句话根本不可能阻止羊毛商圈地养羊。最终还是陛下发兵蒙古,取得了塞外大片牧场,这才解了中原羊毛之急。自此南方圈地养羊的风气才逐渐消减了下来。承雷,我送你去燕京读书,是为了让你学习真正能实用的本事。而不是像那些酸儒一样只会一味地拿着书本批评这批评那的。”
第187节 乔承雷立志做记者 顾炎武不满辞教案
面对二哥略显粗暴的打断,乔承雷在缄默了半晌后,毅然抬头道:“二哥,我知道我一时半会儿还说服不了你。但夫子们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是在照本宣科。像昆山的顾先生就曾游历东南沿海诸省写下了《江南实录》。”
“那些酸儒是在装神弄鬼,还是在体恤民情,天下人自会有个公道。至于他们被学校辞退,其实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商会里要是有人说那样的鬼话,我也会让他卷铺盖走人。”乔承雨说着欣然起身,整了整衣服,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命令道:“不过你现在连我这个商贾都说服不了,那就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地回燕京读书!”
望着头也不回走出酒楼的乔承雨,乔承雷黯然地叹了口气:“大哥,二哥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乔承云拍了拍小弟的肩膀宽声安慰道。
“我知道。”乔承雷点了点头后,随即又像是下了决定一般回头向乔承云开口道:“大哥,我想去湖北的三湘学院念书。”
“三湘学院?”乔承云微微一楞道:“为什么突然想去湖北念书?如果是为给明年的科考做准备,也应该转去京城啊。”
“大哥,我并不想参加明年的科考。老实说,做官并非我的志愿。”乔承雷鼓起勇气坦言道。他知道大哥虽然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各种想法,但始终都指望他能金榜提名光耀门楣。因此乔承雷完全能想象得到大哥在听到他说这话时的表情。
果然,乔承云的表情立刻就被冻结住了。却听他连忙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是说不上京考试了?”
--
“好,就照二哥你说的办。”乔承雷同样坐回了原位道。眼看着两个弟弟像小孩子般大眼瞪着小眼,乔承云也只好跟着陪坐了下来。
“你刚才说我们为做生意鼓动朝廷连年征战。让许多将士埋他乡或终身残废。可军人的职责不正是保护百姓,为国家开疆拓土吗。既然选择做了军人自然就得有战死沙场的觉悟。别说是军人了,就连商队的掌柜、伙计哪儿一次出关不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再说朝廷不都给发抚恤金的吗。废了的还赡养终身呢。既然做大事就得冒风险。怕死就别当兵,回家抱孩子去不就行了。”乔承雨眉毛一挑讥笑道。
“可是哥,现在鞑子都已经向朝廷称臣了。不会再有人威胁中原百姓,中原的商队也能安全地在草原上作生意。朝廷又有何理由将更多的年轻人送往荒漠作战,花更多的钱杀戮草原上的土人。与其穷兵赎武,朝廷还不如将金钱投入到民生社稷上。”乔承雷义正严辞地说道。作为一个年轻人乔承雷同样向往烽火连天的戎马生涯。但这些年的学习同样也让他明白了比起耀眼的武勋,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才是朝廷真正该做的事。
“鞑子称臣了又怎样。承雷,你难道忘了小时候鞑子入关,我们全家避难的情景了吗?那些鞑子也曾向明朝称过臣。可一但咱们中原有难,他们就立即翻脸入关趁火打劫。那些罗刹人与鞑子没什么区别。为了中原百姓的安宁,朝廷也该先发制人,好好教训那些番子。让他们从此不敢再打中原的主意!”乔承雨理直气壮的说道:“至于民生社稷,难道现在中华朝的百姓过得不好吗?你瞧外面车水马龙的大街,前朝那会儿哪儿有这样的盛景。”
“二哥,我确实看到了繁华的大街,但我也见过太原城内污水肆流贫民窟。中原还有那么多的百姓生活无着。朝廷不应该更关心本国百姓的生计吗?”乔承雷痛心疾首的说道。从燕京到太原,乔承雷已经看过了太多的贫民窟。那些贫民贫困、无助、整日挣扎于恶劣的生活条件之下。无论是出于读书人的怜悯,还是出于天朝上国的自傲,这些情景都让乔承雷心情难以平复。
可乔承雨显然有着另一套观点。却见他不以为意的说道:“那是因为那些人本身懒惰。而今的中华朝可不比从前的大明朝。只要肯干机会到处都是。可以走西口、可以跑南洋、可以出海谋生。有手有脚,没上年纪却在外乞讨,不正证明了他们的好吃懒做吗。至于那些老弱病残,朝廷设有育儿院、养老院,商会行会也会建善堂来赡养。怜悯是该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懒惰的人。”
“可二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父子们说…”乔承雷跟着便想抛出在书院接触到了一些论调。
却不想当即就被乔承雨直截了当地打断道:“那些夫子论调我早已耳熟能详了。他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酸儒们曾经评击羊毛商人在南方种牧草养羊违背了农书的记载。但他们却不知晓当时一斤羊毛的市值抵得上百斤稻谷。农书上的几句话根本不可能阻止羊毛商圈地养羊。最终还是陛下发兵蒙古,取得了塞外大片牧场,这才解了中原羊毛之急。自此南方圈地养羊的风气才逐渐消减了下来。承雷,我送你去燕京读书,是为了让你学习真正能实用的本事。而不是像那些酸儒一样只会一味地拿着书本批评这批评那的。”
第187节 乔承雷立志做记者 顾炎武不满辞教案
面对二哥略显粗暴的打断,乔承雷在缄默了半晌后,毅然抬头道:“二哥,我知道我一时半会儿还说服不了你。但夫子们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是在照本宣科。像昆山的顾先生就曾游历东南沿海诸省写下了《江南实录》。”
“那些酸儒是在装神弄鬼,还是在体恤民情,天下人自会有个公道。至于他们被学校辞退,其实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商会里要是有人说那样的鬼话,我也会让他卷铺盖走人。”乔承雨说着欣然起身,整了整衣服,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命令道:“不过你现在连我这个商贾都说服不了,那就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地回燕京读书!”
望着头也不回走出酒楼的乔承雨,乔承雷黯然地叹了口气:“大哥,二哥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乔承云拍了拍小弟的肩膀宽声安慰道。
“我知道。”乔承雷点了点头后,随即又像是下了决定一般回头向乔承云开口道:“大哥,我想去湖北的三湘学院念书。”
“三湘学院?”乔承云微微一楞道:“为什么突然想去湖北念书?如果是为给明年的科考做准备,也应该转去京城啊。”
“大哥,我并不想参加明年的科考。老实说,做官并非我的志愿。”乔承雷鼓起勇气坦言道。他知道大哥虽然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各种想法,但始终都指望他能金榜提名光耀门楣。因此乔承雷完全能想象得到大哥在听到他说这话时的表情。
果然,乔承云的表情立刻就被冻结住了。却听他连忙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是说不上京考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