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胤祯知道书里有什么答案,几千年了,主流的学派都是儒家,而在儒家的典籍上,不难看出对于女性的压迫,这压迫甚至是在逐渐增长的,大抵也是符合了统治者的意图。
如果他这辈子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家,甚至是官宦人家,都不会存心给自己找麻烦,因为找了也没有。
但他生活在帝王之家,父亲是当今的皇帝,哥哥是下一任皇帝。
皇帝不能改变的事情有很多,但作为这片土地上影响最大的人,他们是最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哪怕只是些微,甚至没有办法对后世作出任何的影响,最起码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半的人,是有可能改善现状的。
如此,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胤祯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修道之人,所求的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
这四幅画最终在南巡之前,被完完整整的送到了康熙的案上。
不同于四贝勒,康熙看得没那么仔细,想得更没那么多,大清朝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有那么多的地方和人需要他关注。
胤祯即便是他的儿子,也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小少年罢了,能把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想得多深奥呢。
这四幅画摆在面前,不过是看稀罕罢了。
是挺稀罕的,从之前画给德妃的画,就能看出十四的审美和画风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如今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过分追求真实,色彩使用大胆,可却偏偏失了意境,这就仿佛没有画眼睛的龙,龙纹再是逼真有什么用,龙爪再是锋利有什么用,最关键的地方没画上,也就没了灵气。
第13章
胤祯近来收到了不少礼物,大多是四哥送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五姐送的。
往日四哥送他最多的东西便是字帖了,近来不送字帖,改送画了,有四哥自己画的,也有旁人的画作,山水画有,人物画有,花鸟画也有。
五姐送的就全是自个儿的画作了,清一色的花鸟画,以花为主,各色的花卉都有,明明是在春日,可桃花杏花荷花梅花……四季的花卉挨个画,压根就没受着时令的限制。
画都是胤祯画不出来的好画,若是传到几百年以后,那每幅都能值大价钱。
只不过现在他要这么多画做什么,都是哥哥姐姐们的心意,又不能拿去送人,自己拿来欣赏的话,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不过好歹也是‘亲情的象征’,就算是放到库房里压箱底儿,那也得要好好保存。
四贝勒和温宪不光是给胤祯送了画,还给德妃也送了画,毕竟做额娘的亲自说了,儿女哪能不当回事儿。
‘全家福’已经有了,四贝勒送给德妃的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来时路上经过的一处山川,并非名流大川,气势也不够磅礴,不过却是多了几分野趣。
温宪送给德妃的是花鸟画,是一幅菊花图,额娘对于花卉没有特别的偏好,但皇阿玛是有的,宫里人人都知道,皇阿玛最喜菊花,爱慕菊花的品性。
三个儿女的画作算是集齐了,德妃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的画,不光是摆在那里看着显眼,关键是漂亮好看。
女子嘛,终究少不了爱美之心。
江南之行,时间多耗费在路上了,在行宫连一个月都没有待满。
不过对于康熙来说,目的已经达成了,在行宫逗留的这段时日,只是完成了南巡的一部分差事,来回的路上他也是要召见人的,甚至要特意停下来四处走走看,亲眼瞧一瞧民生。
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天气渐热,不耐热的人已经换上了薄衫。
太子出城门几十里,跑出来接驾。
这伴驾的人,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马车里坐着、在马背上骑着,国之储君过来接驾,他们这些人自是要下来迎接的。
连康熙都从马车上下来了,亲手扶起太子,爷俩居然还手拉手,虽没有相看泪眼,但也甚是亲切,拉着的手一直没有放开。
行吧,南巡的路上,皇阿玛处处都把直郡王拉出来,一众的兄弟里头,直郡王是特别不同的,可也没到太子这份儿上。
见到太子了,之前备受皇阿玛优待的直郡王,仿佛也泯然众人矣了。
胤祯眼睛看着皇阿玛和太子,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夏日来临,依着上书房和演武场的规矩,皇子读书练武的时候,不光是不能放冰块,连打扇子都不允许。
去年他是初来乍到,又大病了一场,最热的时候基本上是在病中度过的,是以也没想什么解暑的法子。
但今年跟去年可是不同,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宫里规定皇子阿哥读书练武的时候,不能弄这些避暑取暖的东西,就是为了锻炼意志力嘛。
但在胤祯看来,他既不是未来皇帝,也没有想争取做未来皇帝,更没有想寒窗苦读去考科举,何必多受这一份罪呢。
这炎炎烈日里,薄荷茶、酸梅汤必须得备上,抽空还得让人去太医院问问,有没有什么清凉解暑的药膳方子,实在不行,药方子也可以,就像后世的藿香正气水一样,简直是夏日必备。
衣服和鞋子也得让额娘帮帮忙,找些凉爽透气的布料,尺寸稍稍放宽松些,鞋子的鞋面做薄些,美观不重要,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场的皇子阿哥,也就胤祯还有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了,皇上对太子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是挺让人嫉妒的,太子就算是国之储君,可不还是皇阿玛的儿子。
--
如果他这辈子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家,甚至是官宦人家,都不会存心给自己找麻烦,因为找了也没有。
但他生活在帝王之家,父亲是当今的皇帝,哥哥是下一任皇帝。
皇帝不能改变的事情有很多,但作为这片土地上影响最大的人,他们是最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哪怕只是些微,甚至没有办法对后世作出任何的影响,最起码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半的人,是有可能改善现状的。
如此,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胤祯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修道之人,所求的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
这四幅画最终在南巡之前,被完完整整的送到了康熙的案上。
不同于四贝勒,康熙看得没那么仔细,想得更没那么多,大清朝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有那么多的地方和人需要他关注。
胤祯即便是他的儿子,也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小少年罢了,能把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想得多深奥呢。
这四幅画摆在面前,不过是看稀罕罢了。
是挺稀罕的,从之前画给德妃的画,就能看出十四的审美和画风跟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如今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过分追求真实,色彩使用大胆,可却偏偏失了意境,这就仿佛没有画眼睛的龙,龙纹再是逼真有什么用,龙爪再是锋利有什么用,最关键的地方没画上,也就没了灵气。
第13章
胤祯近来收到了不少礼物,大多是四哥送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五姐送的。
往日四哥送他最多的东西便是字帖了,近来不送字帖,改送画了,有四哥自己画的,也有旁人的画作,山水画有,人物画有,花鸟画也有。
五姐送的就全是自个儿的画作了,清一色的花鸟画,以花为主,各色的花卉都有,明明是在春日,可桃花杏花荷花梅花……四季的花卉挨个画,压根就没受着时令的限制。
画都是胤祯画不出来的好画,若是传到几百年以后,那每幅都能值大价钱。
只不过现在他要这么多画做什么,都是哥哥姐姐们的心意,又不能拿去送人,自己拿来欣赏的话,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不过好歹也是‘亲情的象征’,就算是放到库房里压箱底儿,那也得要好好保存。
四贝勒和温宪不光是给胤祯送了画,还给德妃也送了画,毕竟做额娘的亲自说了,儿女哪能不当回事儿。
‘全家福’已经有了,四贝勒送给德妃的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来时路上经过的一处山川,并非名流大川,气势也不够磅礴,不过却是多了几分野趣。
温宪送给德妃的是花鸟画,是一幅菊花图,额娘对于花卉没有特别的偏好,但皇阿玛是有的,宫里人人都知道,皇阿玛最喜菊花,爱慕菊花的品性。
三个儿女的画作算是集齐了,德妃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的画,不光是摆在那里看着显眼,关键是漂亮好看。
女子嘛,终究少不了爱美之心。
江南之行,时间多耗费在路上了,在行宫连一个月都没有待满。
不过对于康熙来说,目的已经达成了,在行宫逗留的这段时日,只是完成了南巡的一部分差事,来回的路上他也是要召见人的,甚至要特意停下来四处走走看,亲眼瞧一瞧民生。
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天气渐热,不耐热的人已经换上了薄衫。
太子出城门几十里,跑出来接驾。
这伴驾的人,自然也不能继续在马车里坐着、在马背上骑着,国之储君过来接驾,他们这些人自是要下来迎接的。
连康熙都从马车上下来了,亲手扶起太子,爷俩居然还手拉手,虽没有相看泪眼,但也甚是亲切,拉着的手一直没有放开。
行吧,南巡的路上,皇阿玛处处都把直郡王拉出来,一众的兄弟里头,直郡王是特别不同的,可也没到太子这份儿上。
见到太子了,之前备受皇阿玛优待的直郡王,仿佛也泯然众人矣了。
胤祯眼睛看着皇阿玛和太子,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夏日来临,依着上书房和演武场的规矩,皇子读书练武的时候,不光是不能放冰块,连打扇子都不允许。
去年他是初来乍到,又大病了一场,最热的时候基本上是在病中度过的,是以也没想什么解暑的法子。
但今年跟去年可是不同,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宫里规定皇子阿哥读书练武的时候,不能弄这些避暑取暖的东西,就是为了锻炼意志力嘛。
但在胤祯看来,他既不是未来皇帝,也没有想争取做未来皇帝,更没有想寒窗苦读去考科举,何必多受这一份罪呢。
这炎炎烈日里,薄荷茶、酸梅汤必须得备上,抽空还得让人去太医院问问,有没有什么清凉解暑的药膳方子,实在不行,药方子也可以,就像后世的藿香正气水一样,简直是夏日必备。
衣服和鞋子也得让额娘帮帮忙,找些凉爽透气的布料,尺寸稍稍放宽松些,鞋子的鞋面做薄些,美观不重要,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场的皇子阿哥,也就胤祯还有心思想这些有的没的了,皇上对太子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是挺让人嫉妒的,太子就算是国之储君,可不还是皇阿玛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