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按照现在的物价,六文钱就能买一升米(两斤左右的大米),每天能拿到四十二文钱,一天就能买七升米,一个月就能买二百一十升米(四百多斤大米)。
普通的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差不多也就是在一千文左右。
当然了,这些钱对于皇子阿哥来说,连打赏下人都不够,打赏下人都需要用银子、用金子,什么时候用过铜板。
他只是觉得,生产力在某些方面并不弱于男子的女子们,地位应该再提高些。
别看江南文风重、商业发达,但是女子的地位还比不上京城那边儿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岔了,这些个文人书读的越多,对女子的禁锢就越是厉害。
这四幅画在送给皇阿玛之前,胤祯先拿去给四哥瞧了。
还是跟之前差不多的画风,虽然配色少了,使用的色彩不再那么繁多,但那是因为普通百姓没办法打扮的那么光鲜亮丽,而不是十四弟的审美纠正回来了。
但总的来说,要比之前送给额娘的那幅画顺眼多了。
最显眼的纺织女工的这幅画,年迈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的女工,年轻的、尚且还需要戴着面纱的女工,当然大多数女工的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眼睛还没有熬花,技术又都已经练出来了。
这幅画上画了有二十几个女工,在同一间屋子里做纺织,衣着朴素,头发上也多是绑着布条,没什么精巧贵重的饰品。
时下,还是以山水画为主,主攻人物画的画家不多,关于女子的画像也有,但大都是美人,官家小姐、夫人,或者是宫里的妃嫔,富裕之家的女子,这些画都是不能外传的,再是精美细致、惟妙惟肖,都只能束之高阁。
几乎没有人为纺织女工作画,最起码这是他看到的第一幅纺织女工的画。
倒也没什么值得震撼的,只是有些惊讶吧,惊讶于十四弟居然会去纺织作坊,而且还专门为这样一群地位不高也不美的人作画,这画原是要送给皇阿玛的。
“怎么想起去纺织作坊的?”
那里不比街市,不比学堂,甚至不比乡野有趣。
胤祯倒还是挺认真的,来之前他就想过,四哥有可能会问有关于这幅画的问题,怎么回答他都想好了,只是也不敢一股脑的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纺织品是江南最具盛名的商品之一,这最大的功劳不在商人,不在男子,而是在这些女子身上,我就是想去看看她们是如何做工的。”
说来也是有趣,甚至在他这个后世之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江南的女子们,官家夫人也好,普通农妇也罢,但凡女子,要么会织布,要么会绣花,简直是必备的技术。
不可思议。
“我派人打听了这些纺织女工的工钱,像这种私人的作坊,每人每天的工钱能有四五十文,织造衙门的工钱那就更多了,像普通家庭,不外出做工的女子,在家里纺纱,一天也能赚个二十文,如此看来,单就对家庭的贡献来说,女子并不弱于男子。”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子既然能够承担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养家的重担,那地位上自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不说男女平等,但总不该是现在这般。
四贝勒点了点头,十四弟能说出这番话,显然是让人仔细调查过的。
“有些女子确实比男子还要能干。”
不光是养家,政治上不也如此,历史上可从来都没少过垂帘听政的太后,唐朝更是出了一位女皇帝,政治手腕没比男子弱。
“那既是如此,女子地位也应该有相应的提升吧,我就不信了,女子的才艺全都在纺织上。”
现如今,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越是条件好的人家,越是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绣出来的物件不能外传,作出来的诗也只能在闺阁中自我欣赏,若是被外男知道了,那便损了名声。
事实上,别看纺织作坊里的女工赚的多,但好多人家是不允许女子出门做工的,甚至以此为耻。
这大概是他出宫以后,感触最深的地方了,世道对女子不公,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尤其是民间的女子。
没出嫁的时候,兴衰荣辱都在父兄身上,出嫁以后,又全都寄托在了夫家身上。
仿佛是依附于旁人的物件,所有的希望和前程只能寄托在别人身上。
胤祯从没有想过,这片土地上有一半的人,要这样生活。
四贝勒诧异地瞧了弟弟一眼,这话倒是也没什么问题,女子的地位不比男子,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女子的地位是在逐渐降低的,之前还出过女政治家、女将军、女商人,但到了现在,女子已经很难再出头了。
真要说起来,其实满族女子的情况,是要比汉族好些的,但是自从入关以来,汉族女子的地位没见提升,满族女子的地位却跟着下降了。
“现在还不到你关心这些的时候,好好读书吧,书里面是有答案的,如果这个答案不能说服你,等到入朝参政了,你再好好调查。”
这不是哪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连皇帝也没法解决,朝廷还曾经让女子放足,可这么多年来一点成效都没有。
当然,‘放足’已经不单纯是女性的问题了,它还牵扯到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朝廷也不敢太过激进。
--
普通的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差不多也就是在一千文左右。
当然了,这些钱对于皇子阿哥来说,连打赏下人都不够,打赏下人都需要用银子、用金子,什么时候用过铜板。
他只是觉得,生产力在某些方面并不弱于男子的女子们,地位应该再提高些。
别看江南文风重、商业发达,但是女子的地位还比不上京城那边儿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岔了,这些个文人书读的越多,对女子的禁锢就越是厉害。
这四幅画在送给皇阿玛之前,胤祯先拿去给四哥瞧了。
还是跟之前差不多的画风,虽然配色少了,使用的色彩不再那么繁多,但那是因为普通百姓没办法打扮的那么光鲜亮丽,而不是十四弟的审美纠正回来了。
但总的来说,要比之前送给额娘的那幅画顺眼多了。
最显眼的纺织女工的这幅画,年迈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的女工,年轻的、尚且还需要戴着面纱的女工,当然大多数女工的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眼睛还没有熬花,技术又都已经练出来了。
这幅画上画了有二十几个女工,在同一间屋子里做纺织,衣着朴素,头发上也多是绑着布条,没什么精巧贵重的饰品。
时下,还是以山水画为主,主攻人物画的画家不多,关于女子的画像也有,但大都是美人,官家小姐、夫人,或者是宫里的妃嫔,富裕之家的女子,这些画都是不能外传的,再是精美细致、惟妙惟肖,都只能束之高阁。
几乎没有人为纺织女工作画,最起码这是他看到的第一幅纺织女工的画。
倒也没什么值得震撼的,只是有些惊讶吧,惊讶于十四弟居然会去纺织作坊,而且还专门为这样一群地位不高也不美的人作画,这画原是要送给皇阿玛的。
“怎么想起去纺织作坊的?”
那里不比街市,不比学堂,甚至不比乡野有趣。
胤祯倒还是挺认真的,来之前他就想过,四哥有可能会问有关于这幅画的问题,怎么回答他都想好了,只是也不敢一股脑的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纺织品是江南最具盛名的商品之一,这最大的功劳不在商人,不在男子,而是在这些女子身上,我就是想去看看她们是如何做工的。”
说来也是有趣,甚至在他这个后世之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江南的女子们,官家夫人也好,普通农妇也罢,但凡女子,要么会织布,要么会绣花,简直是必备的技术。
不可思议。
“我派人打听了这些纺织女工的工钱,像这种私人的作坊,每人每天的工钱能有四五十文,织造衙门的工钱那就更多了,像普通家庭,不外出做工的女子,在家里纺纱,一天也能赚个二十文,如此看来,单就对家庭的贡献来说,女子并不弱于男子。”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子既然能够承担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养家的重担,那地位上自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不说男女平等,但总不该是现在这般。
四贝勒点了点头,十四弟能说出这番话,显然是让人仔细调查过的。
“有些女子确实比男子还要能干。”
不光是养家,政治上不也如此,历史上可从来都没少过垂帘听政的太后,唐朝更是出了一位女皇帝,政治手腕没比男子弱。
“那既是如此,女子地位也应该有相应的提升吧,我就不信了,女子的才艺全都在纺织上。”
现如今,要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越是条件好的人家,越是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绣出来的物件不能外传,作出来的诗也只能在闺阁中自我欣赏,若是被外男知道了,那便损了名声。
事实上,别看纺织作坊里的女工赚的多,但好多人家是不允许女子出门做工的,甚至以此为耻。
这大概是他出宫以后,感触最深的地方了,世道对女子不公,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尤其是民间的女子。
没出嫁的时候,兴衰荣辱都在父兄身上,出嫁以后,又全都寄托在了夫家身上。
仿佛是依附于旁人的物件,所有的希望和前程只能寄托在别人身上。
胤祯从没有想过,这片土地上有一半的人,要这样生活。
四贝勒诧异地瞧了弟弟一眼,这话倒是也没什么问题,女子的地位不比男子,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女子的地位是在逐渐降低的,之前还出过女政治家、女将军、女商人,但到了现在,女子已经很难再出头了。
真要说起来,其实满族女子的情况,是要比汉族好些的,但是自从入关以来,汉族女子的地位没见提升,满族女子的地位却跟着下降了。
“现在还不到你关心这些的时候,好好读书吧,书里面是有答案的,如果这个答案不能说服你,等到入朝参政了,你再好好调查。”
这不是哪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连皇帝也没法解决,朝廷还曾经让女子放足,可这么多年来一点成效都没有。
当然,‘放足’已经不单纯是女性的问题了,它还牵扯到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朝廷也不敢太过激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