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关于威廉的模仿成果,《莎翁情史》剧组的道具师则评价说:“和莎士比亚手稿相似度极高, 虽然还瞒不过历史专业人士的眼睛,但经过不算太长的研究时间就能模仿的如此成功,已经很了不起了, 特别是威廉·莎士比亚这个签名,每个字母连在一起的方式和书写习惯,真是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因为感觉威廉临摹的手稿比剧组之前准备的更棒,道具师干脆直接拿来用了。
或许也是因为近期文字工作量太大,威廉的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很快就被磨出了一层薄薄的茧子,并且不用化妆师刻意伪装,两只手上都经常性的挂着黑色的墨水,拍起莎士比亚创作剧本的镜头来非常具有真实感。
化妆师检查完一切OK后,威廉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根形状还算完好的羽毛笔沾了沾墨水,在略微有些发黄的纸张上书写了起来。
导演约翰·麦登满意极了,主演自己就会写莎士比亚的字体,这给后期制作省去了多少麻烦啊,而且有很多近距离特写的镜头,也不用再担心会穿帮了。
“摄影、录音、灯光都准备好了吗?”
“声音RAN!”“灯光RAN!”“摄影RAN!”
“1998年7月、《莎翁情史》第103场、第一次拍摄、第二号摄影机。”打扮员结束高喊,猛地合上场记板。
“咔嚓”一声,副导演举起手中的照相机,在打板员合上场记板的那刹那按下了快门,镜头里,打板员只有一双手入了镜,而在那双手握着的场记板旁边,是正在认真写作的威廉·布兰德利,现代的电影拍摄道具和充满古典感的演员和布景,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美感。这是副导演为了纪念今天的杀青戏而特意拍摄的照片,他感觉这张照片以后肯定也能成为《莎翁情史》这部电影珍贵的影像资料。
当打板员举着场记板跑出镜头后,导演才高喊:“ACTION!”
……
笔尖刷过纸面,带来羽毛笔摩擦过粗糙纸张的细小“咯吱”声。
三台摄像机分别从威廉身体左方、正上方和正前方进行拍摄,时不时突然拉近到几乎贴面的距离,在这样近距离的妨碍下,威廉却完全没受到一点干扰,他全心全意感受着莎士比亚的情感,揣摩着每一个举手投足,甚至是每一个表情的变化。
现在的莎士比亚,刚刚从老家来到伦敦,靠给玫瑰剧场写剧本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并且还拥有了一点浅薄的名气,莎士比亚有一部剧本初定名为《罗密欧与海盗之女罗琳娜》已经构思了很久,他志向远大想要将之写成伟大的作品,但是却在这时苦苦寻找不到灵感……
这时候的莎士比亚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状态?应该是急切烦躁的。那他的行为举止呢?应当也是很难安静下来,并且小动作不断的的。
威廉现在整个人的气质都浮躁极了,他的眉头微皱,眼神涣散,无论是烦躁的表情还是下撇的嘴角都清楚的写着“不开心”。
并且,他一副完全静不下心来的模样,沾染着墨水的右手握着羽毛笔在纸上胡乱划拉着,时而写上几个毫无意义的词语,时而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统统将它们全都划掉,把纸张团成一团,随便抛在房间哪个角落里去,像是打开的木箱、敞口水杯之类。羽毛笔因为疏于使用,最后竟然变成了挠头发的道具。
在剧本上这一幕戏只有寥寥几个镜头,只要能表现出创作不出剧本的莎士比亚那种烦躁无聊的状态就行了,但导演约翰·麦登却迟迟没有喊“CUT”,威廉想对方大概是对现在的镜头不太满意,于是他调整了表情与细节动作,将情感演绎的更加外放——
虽然是最有利于写作的端正坐姿,但从笔尖写出的却不是什么才华斐然的文章,而是一个个“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面部表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写满了“我很烦躁”,眼神里没有神采,羽毛笔一直没有停止写字,但目光却始终没有真的落在纸上,而是不停的左瞄右看,简直每一根睫毛里都堆满了“无聊走神中”几个大字。
镜头由近及远,原本极为标准的端正坐姿,什么时候竟然也带上了一丝疲懒的感觉?
“这条过了!”约翰·麦登这次终于满意了,从刚刚的镜头里,他感觉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感染力,那正是他想要的。
摄像机旁,一听导演喊“CUT”,威廉立刻松了口气,并伸出双手揉捏脸部的肌肉来放松,特写镜头不知多考验人的自控能力,刚刚那些表情细节在镜头里看起来是自然随意,但没有哪一个动作不是经过对镜自照千百次后反复练习修改完成的——虽然没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么夸张,但每一个有追求的演员,都不可能放任自己演什么角色都像是在演自己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钻研与练习,做到对自己面部每一条细微肌肉的完全掌控,才能随时随地的,能够变成另外一个人。
……
“你知道吗,莎士比亚的角色曾经也差点成为我的。”
丹尼·伯恩一扭头,就看到站在自己右边的本·阿弗莱克,对方正一边看着全场灯光焦点所在,一边轻声嘀咕:“黑头发,长脸型,年龄适合,身高也和格温刚刚搭,我们第一次试镜的时候甚至都产生了火花,米拉麦克斯曾经考虑过让我演莎士比亚的,后来确定了主演是威尔,我才演了内德·艾琳的角色。”
--
因为感觉威廉临摹的手稿比剧组之前准备的更棒,道具师干脆直接拿来用了。
或许也是因为近期文字工作量太大,威廉的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很快就被磨出了一层薄薄的茧子,并且不用化妆师刻意伪装,两只手上都经常性的挂着黑色的墨水,拍起莎士比亚创作剧本的镜头来非常具有真实感。
化妆师检查完一切OK后,威廉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根形状还算完好的羽毛笔沾了沾墨水,在略微有些发黄的纸张上书写了起来。
导演约翰·麦登满意极了,主演自己就会写莎士比亚的字体,这给后期制作省去了多少麻烦啊,而且有很多近距离特写的镜头,也不用再担心会穿帮了。
“摄影、录音、灯光都准备好了吗?”
“声音RAN!”“灯光RAN!”“摄影RAN!”
“1998年7月、《莎翁情史》第103场、第一次拍摄、第二号摄影机。”打扮员结束高喊,猛地合上场记板。
“咔嚓”一声,副导演举起手中的照相机,在打板员合上场记板的那刹那按下了快门,镜头里,打板员只有一双手入了镜,而在那双手握着的场记板旁边,是正在认真写作的威廉·布兰德利,现代的电影拍摄道具和充满古典感的演员和布景,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美感。这是副导演为了纪念今天的杀青戏而特意拍摄的照片,他感觉这张照片以后肯定也能成为《莎翁情史》这部电影珍贵的影像资料。
当打板员举着场记板跑出镜头后,导演才高喊:“ACTION!”
……
笔尖刷过纸面,带来羽毛笔摩擦过粗糙纸张的细小“咯吱”声。
三台摄像机分别从威廉身体左方、正上方和正前方进行拍摄,时不时突然拉近到几乎贴面的距离,在这样近距离的妨碍下,威廉却完全没受到一点干扰,他全心全意感受着莎士比亚的情感,揣摩着每一个举手投足,甚至是每一个表情的变化。
现在的莎士比亚,刚刚从老家来到伦敦,靠给玫瑰剧场写剧本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并且还拥有了一点浅薄的名气,莎士比亚有一部剧本初定名为《罗密欧与海盗之女罗琳娜》已经构思了很久,他志向远大想要将之写成伟大的作品,但是却在这时苦苦寻找不到灵感……
这时候的莎士比亚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状态?应该是急切烦躁的。那他的行为举止呢?应当也是很难安静下来,并且小动作不断的的。
威廉现在整个人的气质都浮躁极了,他的眉头微皱,眼神涣散,无论是烦躁的表情还是下撇的嘴角都清楚的写着“不开心”。
并且,他一副完全静不下心来的模样,沾染着墨水的右手握着羽毛笔在纸上胡乱划拉着,时而写上几个毫无意义的词语,时而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统统将它们全都划掉,把纸张团成一团,随便抛在房间哪个角落里去,像是打开的木箱、敞口水杯之类。羽毛笔因为疏于使用,最后竟然变成了挠头发的道具。
在剧本上这一幕戏只有寥寥几个镜头,只要能表现出创作不出剧本的莎士比亚那种烦躁无聊的状态就行了,但导演约翰·麦登却迟迟没有喊“CUT”,威廉想对方大概是对现在的镜头不太满意,于是他调整了表情与细节动作,将情感演绎的更加外放——
虽然是最有利于写作的端正坐姿,但从笔尖写出的却不是什么才华斐然的文章,而是一个个“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面部表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写满了“我很烦躁”,眼神里没有神采,羽毛笔一直没有停止写字,但目光却始终没有真的落在纸上,而是不停的左瞄右看,简直每一根睫毛里都堆满了“无聊走神中”几个大字。
镜头由近及远,原本极为标准的端正坐姿,什么时候竟然也带上了一丝疲懒的感觉?
“这条过了!”约翰·麦登这次终于满意了,从刚刚的镜头里,他感觉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感染力,那正是他想要的。
摄像机旁,一听导演喊“CUT”,威廉立刻松了口气,并伸出双手揉捏脸部的肌肉来放松,特写镜头不知多考验人的自控能力,刚刚那些表情细节在镜头里看起来是自然随意,但没有哪一个动作不是经过对镜自照千百次后反复练习修改完成的——虽然没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么夸张,但每一个有追求的演员,都不可能放任自己演什么角色都像是在演自己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钻研与练习,做到对自己面部每一条细微肌肉的完全掌控,才能随时随地的,能够变成另外一个人。
……
“你知道吗,莎士比亚的角色曾经也差点成为我的。”
丹尼·伯恩一扭头,就看到站在自己右边的本·阿弗莱克,对方正一边看着全场灯光焦点所在,一边轻声嘀咕:“黑头发,长脸型,年龄适合,身高也和格温刚刚搭,我们第一次试镜的时候甚至都产生了火花,米拉麦克斯曾经考虑过让我演莎士比亚的,后来确定了主演是威尔,我才演了内德·艾琳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