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每次醒来都为反派背了锅——井临渊
夜色黯然,月于云雾,明明灭灭看不真切双方所思所想。挽莲只看到,那双瞳仁,映着那些微的光亮,清亮而无情。
挽莲莫名生出一种心虚之感。想了想,又发觉自己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可心虚之处。
既然跟着他,可知我的身份。
挽莲:
越倒霉的就是了。普天之下最不佳的躯体。
姜晨看的出他的意思。
与世人为敌。
换得一条性命,付出所有声名。
此生此身,倒是特别。
这一句,说的颇有些意味深长。
看到他的笑,挽莲心里都是一跳,猜不透,摸不准。若说世上最了解公子的人,哪怕是前主人或说前主人口中的妹妹,恐怕也比不得他这一剑灵。按照姜穆的说法,他所表现出的这部分性格与多年前的公子并无差异,他可以揣度到大部分公子未曾表露的想法。
但其实,人性又岂是单一不变的。决定一件事的因素很多,并非性格。若仅仅由性格决定,上一世也不会在他身上又出了那么大的差错。
姜晨弹了弹衣角的尘土,目光沉寂,落于极远处无尽虚空。神色从不像是八岁稚子之容。
夜中,唯听得方林木中细微的虫鸣。
姜晨看着他手中泛着微光的长剑,是谓妖。
淡蓝色的挽莲剑在手中渐渐消弭无形。挽莲问道,何谓妖?妖?他还道己为神。
于人,异于人。于鬼,异于鬼。于妖,异于妖。
非我族类。
人世有些话,有理的让人无法反驳。
挽莲对他所言,都无从驳斥。话中之意,无非是要挽莲注意收敛异于常人之处,包括那把本不该存于此世之剑。
自初始锋芒毕露到如今善刀而藏,辗转流离多年,他还是学会避免与世人交锋。
无师自通。
内敛。
挽莲似乎明白,为何当日这具躯壳指尖流泻琴音,除动人外别无异常。
挽莲也似乎明白,为何有人究心而言并不似常人那般热衷红尘,却始终未下辣手。
是友是敌,与他有关。与他无关之人,他也殆于牵涉。
人不会痛恶某些事物而进行全盘的摧毁,因世上,不能只留下自己一个人。
世上所有苦乐悲欢,都是相互。
是人,谁都逃不过。
第184章 梁祝(十二)
公子想问什么?
夜风拂过, 凉意深深。虫鸣渐渐消隐, 一片彻骨寒凉之中, 挽莲出声问。问的这样一句。
幽光。
挽莲脸上笑意一僵, 作为一把剑,难得心生退步之情。灵胎, 澄明,幽光三魂, 转世之时缺一不可。灵胎为爽灵, 承人之性, 澄明载人之智,幽光定人之命。如今他提起幽光, 这是
思虑间, 见到一抹银光在姜晨手心闪烁了下, 浮现出来。
挽莲看清其中幻影,眉心一蹙, 继而坐下来, 并未再去看姜晨,公子可信因果?
哼。
姜晨回以冷笑。
守幽, 意如其名, 固守幽光也。既来之, 则安之。今已存世, 公子又何必追究来往因由。
真是好一个既存于世,何必追究来往因由。
方一听得此句,姜晨觉得自己本应理所应当怒火冲天, 可这一瞬间,又觉得毫无必要。他,又有何可恨之处?
一时不言语,角楼立时静寂了片刻。
文才!
文才!
角楼下谢琰呼唤之声自远而近。
姜晨手心一翻,收回守幽,目光下落,正见着谢琰身影自正堂出来。
挽莲缓了口气,暗道此人真乃救星,牵住姜晨衣袖掠下楼顶,落到谢琰身前。
谢琰眼睛一亮,好功夫!见到姜晨,低头笑道,文才,寿阳太守诚邀,为大军接风洗尘,琰观时辰渐近,还不见你与挽莲兄踪影,过来寻觅一二。不及姜晨回话,又道,知文才疏华晏静,无心酒乐,不过庆功之宴,若不现身,恐众人背后是非。
挽莲果断应答,劳谢兄挂怀。我等这就过去。前几日领军破项城,公子又当众表意他并非贱籍,谢琰即便对他有意见,也无可奈何。
虽说人世所谓良籍贱籍对他而言毫无差别,不过公子一片(好意)心意,挽莲虽无人心,又不是不识相。
瑗度日前多有冒犯,望挽莲兄见谅。
他如此救急,挽莲颇为愉快地回答,无碍无碍,瑗度兄不必挂怀。
他如此开心,倒叫谢琰丈二莫不着头脑。
另外还有一事,京都遣来押运粮草的督粮将,乃是上虞祝家之人。
是以宴上姜晨听得,不才上虞祝英全,此舍弟祝英齐,奉天子之令押运三十万石粮草予前线军。今前方捷报频传,各位将军皆大功也
姜晨坐在上席,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对方约有四十模样,身宽体胖,一副生意人惯有的和气模样,其实并不似坐拥良田千顷的主家模样。这也许与其在家中地位相关。
祝英全。上虞人。
有趣。
他身边跟了约莫**岁的男孩,生的倒一派正气模样。
祝英齐。祝家第八子。
更直白而言,他的一种身份令姜晨确然有些许在意。
祝英台的同胞兄长。
此番信息在脑海一闪而逝,姜晨默然,许久不曾动作。
谢琰偏头看了眼,又看向底下对这般宴请即便有心也难掩不耐的祝英齐,琢磨一会,心道莫不是文才独来独往习惯了,这会见到同龄人,不知所措了
鲜少见得文才的目光投向同龄人身上虽说,即便年长之人,他也只是做到了以礼相待。
有时谢琰隐隐觉得,他们相识与否,也是他心中有数。有数之时,其实却不在意。既无心他这宰相子侄的身份,也似乎对尼山书院兴致缺缺。他们这同窗相识,也不过偶然。如清水涟漪,一瞬之后,再无波澜。
其实正如兄长所言,文才的心思他并不明晓多少。他虽年仅八岁,行事却过于周全。便说此次秦晋交战,水漫项城之前,他已引出城中流民,却按下不表。留待朝中变动之后才出手致使朝廷尽皆闭口无言相对。
无论是营帐又或战场甚至朝堂风向,他都如此泰然相适,仿佛一切从不担心意料之外。像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又是步步为营的政客但是想到他的年纪,他的身份,谢琰便对自己言明,只是天生聪颖无关其他。
不知这位小公子
祝英全的话让谢琰惊醒了瞬间,便见着他目光直直落在姜晨身上,询问的意思相当明显。
此谢琰立时起身要应对,被谢玄暗中抬手拦住。
此处细微异状,姜晨扫来一眼,对其心中盘算了然几分。无非此番项城之事太过强硬,朝堂虽已无言可对,但微言微语依旧存在。同时他又封将,以为外臣。此番项城事了,内臣便不宜与外臣交往过甚,否则将疑有结党之嫌。桓温前车之鉴,今帝因此极为多疑。为帝,多疑是个安全且优良的品质。
正因如此,谢氏士族,须得格外避嫌罢了。
虽是提前了些,倒也不出姜晨意外。
谢玄偏了偏头,未曾对上姜晨视线。
杭州马文才。姜晨站起身,端起酒杯,唇角挂着不失礼貌的微笑,祝随军相随押运粮草,劳苦功高。文才敬随军一杯。
听得他如此回答,言语之间有意无意捧他一把,祝英全心下得意,拿起身边侍女端来的酒,遥遥一敬。岂敢岂敢。将军威名远扬,祝某久仰。语毕,自认回答的贴切又自然,脱口道,只是未曾想到,将军如此年轻,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神色各异。
若说祝英全不知马文才年纪,那绝不可能。项城捷报已传回京都,如今大局已定,祝英全算是跟着最后一批押运的粮草来到此处,又岂会不知这位八岁封将的士族子弟。
谢琰暗自皱眉。此人不知是有心还是无脑,此时此句,简直是在将文才竖成靶子,做成眼中钉
姜晨面色不改,回答更是官方,祝随军过誉。古来战事,近不避军士浴血,远不离朝廷调度,内不断粮草供给,外不可舍军心士气,绝非文才一人之力。祝随军此言,传出去岂非让军中千万将士寒心。
挽莲坐在姜晨左侧后方阴影,他们一言一语都听得清清楚楚。转脸看到谢琰,两人相视,皆忍不住笑了。
这倒好,三言两语就给祝英全扣了个扰乱军心的帽子。
祝英全呆了呆,转了许久的脑筋,才听明白他的意思,腿一软嗵跪下来,将军见谅。祝某绝无此意,不过不过
不过了半天,也没有后文。总觉得不知该如何圆话。两军交战之际,扰乱军心。即便祝家庄缴纳朝廷半数税银,他也担不起如此之罪。
姜晨神色平静,祝随军言语之失,想来也并非有意。不过两军交战之际,还望随军日后注意些许。随军请起身坐。
该说是意料之外,还是意料之中呢?
明明他什么都还未做,遇到这些传说中家喻户晓流芳千古的正义一方,所言所语也会被或有意或无意的曲解。
果然还是说,他们是生来敌对的两方么?
谢将军!谢将军!祝英全如释重负,连道谢数声,抬袖擦了擦额角冷汗,脸色青青白白,在祝英齐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到一边坐下。
寿阳太守缩在一边良久,此刻见局势平稳,出来打了圆场,端的一杯酒水,今日之宴,便不说其他。诸位将军于此,一为收回项城之地,二为前方捷报连连,各位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啊。
挽莲见得情状,撇了撇嘴。他完全可以保证,这个祝英全,纯然只是愚蠢。不过无脑到此,也算得一种境界了。不明晓情况贸贸然当众开口,简直是送上门被人教训的。
上虞祝家之人。
那便是祝英台的亲人了?
挽莲支着头晃了晃酒盏,看灯火映照其中明明灭灭心中不禁长叹,此次,比战事还麻烦的麻烦来了
话说上虞祝家庄明明平头百姓一堆,到底如何在这士族把持政权的时代完卵于世的?还据说占了每年国库一半的税银?难道就没有人对祝家家产起意?难道诸类世家个个都如此高风亮节?简直奇也怪哉
若是一直如此
恐怕,还免不得与祝家打交道了。
至于此世诸类世家,已类比诸侯,占据一方。想来也不会轻易妥协,自然留不得。
挽莲思及此处,动作一顿,不由端正了身姿。他总算知道何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若是还追随在前主人身边,他是不会提前去思考诸如此类如何令世家解体之事的。
现主人身边,虽偶有惊险,但总令人觉得非常有趣。
世上有趣的事情不多,如他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更是难得哦。
同样为守护而存在,前主人的操守的确令人敬佩,不过却未免寡淡。
如此来一个收一个来一对灭一双的,更符合他作为剑灵的本质爱好。
剑虽未百兵之君子,却也属弑杀之器。
姜晨偶尔会亲去军营查察。对他是偶尔,对于军中大小各上下,军医,则堪称频繁了。
频繁到上至校军,下至伤员,无一不识。
虽与他容貌有些许关系,却并非根本。
他至此处,便更能看清,何谓命如草芥,何谓轻若飞蓬。
安置伤兵的营帐中,入耳遍是哀嚎,入目便是鲜血。
即便他们大部分还能活下来,此生也注定是不能康健。
众士见他再次前来,痛声都放缓了些,有些旧人即便痛苦未过,强笑着招呼,小公子,你来了。
即便封将的旨意已传下,但在此营帐中,他们眼中的,依旧是平日温和耐心的小少年,并无其他。
嗯。我来了。
他这样回答一句,两句,三句眼中见到的,是盖在他们身上的床单上,刺眼的血色。
徐军医沾了一身血色,见到姜晨时,忙起身收拾一二。抱着他的医箱迎来,布满皱纹的脸上难得露出些轻快之色,想到他如今身份,理理衣袖,拱手一拜,将军,您来了。
他的声音沧桑且嘶哑,眼中又充满血丝。那并非因他苍老的年纪,只是因已许久未曾好好休息。徐奉安随军多年,如今已近古稀。若非的确医术精湛,又有心留守军营,他也应该归乡荣养了。
对于一位耆老之人,姜晨自不会有为难之意,伸手扶起他,军医不必多礼。军中伤患颇多,又逢前些日大雨连连,这些将士幸有诸位照顾。天气渐冷。听闻此番粮草与棉被已一同送来,文才过来看看。
徐军医转头扫了一眼周围伤患,即便见过生死千万,也终究流露不忍,叹息道,将军有心了。军中兵士能遇将军,已是有幸。前些日子挽莲将军送来草药,我已用过,伤势轻些的已经离开此处,这里大多,是新来的。
至于棉衣等物
始终未来,恐怕,也不会来了。
徐奉安思及近来态势,终不禁劝他,小将军,且听徐某一句。随军多年,他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如今态度,朝廷恐怕没有继续征战之意。
请讲。姜晨接过他的药箱,拿出各类草药闻了闻,相互调配之时,应了一句。
徐奉安压了压声音,将军,朝廷恐怕不日便要召诸位回京。届时
恐北伐一事,将如当初,不了了之。至于功劳着重之人,恐怕更要忧心。
姜晨配药的手微顿,淡淡笑了笑,老先生好意,在下心领。此事,不必忧心。
事情不会那般简单,却也并不麻烦。
第185章 梁祝(十三)
若问谢琰最欣赏的, 无非是姜晨一贯从容之态。在他的身上, 谢琰似乎总能看到些父亲谢安的影子。
一样的泰然不惊。
迄今为止, 谢琰尚未见过他有何失态之举。似乎面对任何局势, 也从不忧心。这种心态,在叔父那般历经两朝风雨的老臣身上, 不足为怪。放在一个八岁童子身上,该令人称奇。可若此人是他, 谢琰又觉, 合该如此。
说他像养尊处优的王室贵胄, 他与挽莲的主从之分却不分明,说他是不谙世事因此平易近人的世家稚子, 他所知所学, 显然又不仅仅如此。书法绘画插花布阵山川地理医术杂文, 他都有所涉猎。与他相谈,不会无话可说。他并不多言, 却并不令人觉得冷淡。而当面对威胁之时, 有他相助,又令人觉得意外的安心。
或者, 对朋友而言, 他本就是个令人极为安心之人。
姜晨还不知他竟能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倘若知晓, 也终究不过一笑哂之。直面死亡, 直面多少胜于死亡之事,试问如今还有何事,能让他色变和心动。
谢封, 此番项城之事,你莫非以为就此结束么?语气很有些沉重。
谢琰听着谢玄三言两语,头一次因着堂兄之言,皱起眉头。
恋耽美
挽莲莫名生出一种心虚之感。想了想,又发觉自己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可心虚之处。
既然跟着他,可知我的身份。
挽莲:
越倒霉的就是了。普天之下最不佳的躯体。
姜晨看的出他的意思。
与世人为敌。
换得一条性命,付出所有声名。
此生此身,倒是特别。
这一句,说的颇有些意味深长。
看到他的笑,挽莲心里都是一跳,猜不透,摸不准。若说世上最了解公子的人,哪怕是前主人或说前主人口中的妹妹,恐怕也比不得他这一剑灵。按照姜穆的说法,他所表现出的这部分性格与多年前的公子并无差异,他可以揣度到大部分公子未曾表露的想法。
但其实,人性又岂是单一不变的。决定一件事的因素很多,并非性格。若仅仅由性格决定,上一世也不会在他身上又出了那么大的差错。
姜晨弹了弹衣角的尘土,目光沉寂,落于极远处无尽虚空。神色从不像是八岁稚子之容。
夜中,唯听得方林木中细微的虫鸣。
姜晨看着他手中泛着微光的长剑,是谓妖。
淡蓝色的挽莲剑在手中渐渐消弭无形。挽莲问道,何谓妖?妖?他还道己为神。
于人,异于人。于鬼,异于鬼。于妖,异于妖。
非我族类。
人世有些话,有理的让人无法反驳。
挽莲对他所言,都无从驳斥。话中之意,无非是要挽莲注意收敛异于常人之处,包括那把本不该存于此世之剑。
自初始锋芒毕露到如今善刀而藏,辗转流离多年,他还是学会避免与世人交锋。
无师自通。
内敛。
挽莲似乎明白,为何当日这具躯壳指尖流泻琴音,除动人外别无异常。
挽莲也似乎明白,为何有人究心而言并不似常人那般热衷红尘,却始终未下辣手。
是友是敌,与他有关。与他无关之人,他也殆于牵涉。
人不会痛恶某些事物而进行全盘的摧毁,因世上,不能只留下自己一个人。
世上所有苦乐悲欢,都是相互。
是人,谁都逃不过。
第184章 梁祝(十二)
公子想问什么?
夜风拂过, 凉意深深。虫鸣渐渐消隐, 一片彻骨寒凉之中, 挽莲出声问。问的这样一句。
幽光。
挽莲脸上笑意一僵, 作为一把剑,难得心生退步之情。灵胎, 澄明,幽光三魂, 转世之时缺一不可。灵胎为爽灵, 承人之性, 澄明载人之智,幽光定人之命。如今他提起幽光, 这是
思虑间, 见到一抹银光在姜晨手心闪烁了下, 浮现出来。
挽莲看清其中幻影,眉心一蹙, 继而坐下来, 并未再去看姜晨,公子可信因果?
哼。
姜晨回以冷笑。
守幽, 意如其名, 固守幽光也。既来之, 则安之。今已存世, 公子又何必追究来往因由。
真是好一个既存于世,何必追究来往因由。
方一听得此句,姜晨觉得自己本应理所应当怒火冲天, 可这一瞬间,又觉得毫无必要。他,又有何可恨之处?
一时不言语,角楼立时静寂了片刻。
文才!
文才!
角楼下谢琰呼唤之声自远而近。
姜晨手心一翻,收回守幽,目光下落,正见着谢琰身影自正堂出来。
挽莲缓了口气,暗道此人真乃救星,牵住姜晨衣袖掠下楼顶,落到谢琰身前。
谢琰眼睛一亮,好功夫!见到姜晨,低头笑道,文才,寿阳太守诚邀,为大军接风洗尘,琰观时辰渐近,还不见你与挽莲兄踪影,过来寻觅一二。不及姜晨回话,又道,知文才疏华晏静,无心酒乐,不过庆功之宴,若不现身,恐众人背后是非。
挽莲果断应答,劳谢兄挂怀。我等这就过去。前几日领军破项城,公子又当众表意他并非贱籍,谢琰即便对他有意见,也无可奈何。
虽说人世所谓良籍贱籍对他而言毫无差别,不过公子一片(好意)心意,挽莲虽无人心,又不是不识相。
瑗度日前多有冒犯,望挽莲兄见谅。
他如此救急,挽莲颇为愉快地回答,无碍无碍,瑗度兄不必挂怀。
他如此开心,倒叫谢琰丈二莫不着头脑。
另外还有一事,京都遣来押运粮草的督粮将,乃是上虞祝家之人。
是以宴上姜晨听得,不才上虞祝英全,此舍弟祝英齐,奉天子之令押运三十万石粮草予前线军。今前方捷报频传,各位将军皆大功也
姜晨坐在上席,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对方约有四十模样,身宽体胖,一副生意人惯有的和气模样,其实并不似坐拥良田千顷的主家模样。这也许与其在家中地位相关。
祝英全。上虞人。
有趣。
他身边跟了约莫**岁的男孩,生的倒一派正气模样。
祝英齐。祝家第八子。
更直白而言,他的一种身份令姜晨确然有些许在意。
祝英台的同胞兄长。
此番信息在脑海一闪而逝,姜晨默然,许久不曾动作。
谢琰偏头看了眼,又看向底下对这般宴请即便有心也难掩不耐的祝英齐,琢磨一会,心道莫不是文才独来独往习惯了,这会见到同龄人,不知所措了
鲜少见得文才的目光投向同龄人身上虽说,即便年长之人,他也只是做到了以礼相待。
有时谢琰隐隐觉得,他们相识与否,也是他心中有数。有数之时,其实却不在意。既无心他这宰相子侄的身份,也似乎对尼山书院兴致缺缺。他们这同窗相识,也不过偶然。如清水涟漪,一瞬之后,再无波澜。
其实正如兄长所言,文才的心思他并不明晓多少。他虽年仅八岁,行事却过于周全。便说此次秦晋交战,水漫项城之前,他已引出城中流民,却按下不表。留待朝中变动之后才出手致使朝廷尽皆闭口无言相对。
无论是营帐又或战场甚至朝堂风向,他都如此泰然相适,仿佛一切从不担心意料之外。像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又是步步为营的政客但是想到他的年纪,他的身份,谢琰便对自己言明,只是天生聪颖无关其他。
不知这位小公子
祝英全的话让谢琰惊醒了瞬间,便见着他目光直直落在姜晨身上,询问的意思相当明显。
此谢琰立时起身要应对,被谢玄暗中抬手拦住。
此处细微异状,姜晨扫来一眼,对其心中盘算了然几分。无非此番项城之事太过强硬,朝堂虽已无言可对,但微言微语依旧存在。同时他又封将,以为外臣。此番项城事了,内臣便不宜与外臣交往过甚,否则将疑有结党之嫌。桓温前车之鉴,今帝因此极为多疑。为帝,多疑是个安全且优良的品质。
正因如此,谢氏士族,须得格外避嫌罢了。
虽是提前了些,倒也不出姜晨意外。
谢玄偏了偏头,未曾对上姜晨视线。
杭州马文才。姜晨站起身,端起酒杯,唇角挂着不失礼貌的微笑,祝随军相随押运粮草,劳苦功高。文才敬随军一杯。
听得他如此回答,言语之间有意无意捧他一把,祝英全心下得意,拿起身边侍女端来的酒,遥遥一敬。岂敢岂敢。将军威名远扬,祝某久仰。语毕,自认回答的贴切又自然,脱口道,只是未曾想到,将军如此年轻,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神色各异。
若说祝英全不知马文才年纪,那绝不可能。项城捷报已传回京都,如今大局已定,祝英全算是跟着最后一批押运的粮草来到此处,又岂会不知这位八岁封将的士族子弟。
谢琰暗自皱眉。此人不知是有心还是无脑,此时此句,简直是在将文才竖成靶子,做成眼中钉
姜晨面色不改,回答更是官方,祝随军过誉。古来战事,近不避军士浴血,远不离朝廷调度,内不断粮草供给,外不可舍军心士气,绝非文才一人之力。祝随军此言,传出去岂非让军中千万将士寒心。
挽莲坐在姜晨左侧后方阴影,他们一言一语都听得清清楚楚。转脸看到谢琰,两人相视,皆忍不住笑了。
这倒好,三言两语就给祝英全扣了个扰乱军心的帽子。
祝英全呆了呆,转了许久的脑筋,才听明白他的意思,腿一软嗵跪下来,将军见谅。祝某绝无此意,不过不过
不过了半天,也没有后文。总觉得不知该如何圆话。两军交战之际,扰乱军心。即便祝家庄缴纳朝廷半数税银,他也担不起如此之罪。
姜晨神色平静,祝随军言语之失,想来也并非有意。不过两军交战之际,还望随军日后注意些许。随军请起身坐。
该说是意料之外,还是意料之中呢?
明明他什么都还未做,遇到这些传说中家喻户晓流芳千古的正义一方,所言所语也会被或有意或无意的曲解。
果然还是说,他们是生来敌对的两方么?
谢将军!谢将军!祝英全如释重负,连道谢数声,抬袖擦了擦额角冷汗,脸色青青白白,在祝英齐搀扶下颤颤巍巍走到一边坐下。
寿阳太守缩在一边良久,此刻见局势平稳,出来打了圆场,端的一杯酒水,今日之宴,便不说其他。诸位将军于此,一为收回项城之地,二为前方捷报连连,各位不醉不归,不醉不归啊。
挽莲见得情状,撇了撇嘴。他完全可以保证,这个祝英全,纯然只是愚蠢。不过无脑到此,也算得一种境界了。不明晓情况贸贸然当众开口,简直是送上门被人教训的。
上虞祝家之人。
那便是祝英台的亲人了?
挽莲支着头晃了晃酒盏,看灯火映照其中明明灭灭心中不禁长叹,此次,比战事还麻烦的麻烦来了
话说上虞祝家庄明明平头百姓一堆,到底如何在这士族把持政权的时代完卵于世的?还据说占了每年国库一半的税银?难道就没有人对祝家家产起意?难道诸类世家个个都如此高风亮节?简直奇也怪哉
若是一直如此
恐怕,还免不得与祝家打交道了。
至于此世诸类世家,已类比诸侯,占据一方。想来也不会轻易妥协,自然留不得。
挽莲思及此处,动作一顿,不由端正了身姿。他总算知道何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若是还追随在前主人身边,他是不会提前去思考诸如此类如何令世家解体之事的。
现主人身边,虽偶有惊险,但总令人觉得非常有趣。
世上有趣的事情不多,如他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更是难得哦。
同样为守护而存在,前主人的操守的确令人敬佩,不过却未免寡淡。
如此来一个收一个来一对灭一双的,更符合他作为剑灵的本质爱好。
剑虽未百兵之君子,却也属弑杀之器。
姜晨偶尔会亲去军营查察。对他是偶尔,对于军中大小各上下,军医,则堪称频繁了。
频繁到上至校军,下至伤员,无一不识。
虽与他容貌有些许关系,却并非根本。
他至此处,便更能看清,何谓命如草芥,何谓轻若飞蓬。
安置伤兵的营帐中,入耳遍是哀嚎,入目便是鲜血。
即便他们大部分还能活下来,此生也注定是不能康健。
众士见他再次前来,痛声都放缓了些,有些旧人即便痛苦未过,强笑着招呼,小公子,你来了。
即便封将的旨意已传下,但在此营帐中,他们眼中的,依旧是平日温和耐心的小少年,并无其他。
嗯。我来了。
他这样回答一句,两句,三句眼中见到的,是盖在他们身上的床单上,刺眼的血色。
徐军医沾了一身血色,见到姜晨时,忙起身收拾一二。抱着他的医箱迎来,布满皱纹的脸上难得露出些轻快之色,想到他如今身份,理理衣袖,拱手一拜,将军,您来了。
他的声音沧桑且嘶哑,眼中又充满血丝。那并非因他苍老的年纪,只是因已许久未曾好好休息。徐奉安随军多年,如今已近古稀。若非的确医术精湛,又有心留守军营,他也应该归乡荣养了。
对于一位耆老之人,姜晨自不会有为难之意,伸手扶起他,军医不必多礼。军中伤患颇多,又逢前些日大雨连连,这些将士幸有诸位照顾。天气渐冷。听闻此番粮草与棉被已一同送来,文才过来看看。
徐军医转头扫了一眼周围伤患,即便见过生死千万,也终究流露不忍,叹息道,将军有心了。军中兵士能遇将军,已是有幸。前些日子挽莲将军送来草药,我已用过,伤势轻些的已经离开此处,这里大多,是新来的。
至于棉衣等物
始终未来,恐怕,也不会来了。
徐奉安思及近来态势,终不禁劝他,小将军,且听徐某一句。随军多年,他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如今态度,朝廷恐怕没有继续征战之意。
请讲。姜晨接过他的药箱,拿出各类草药闻了闻,相互调配之时,应了一句。
徐奉安压了压声音,将军,朝廷恐怕不日便要召诸位回京。届时
恐北伐一事,将如当初,不了了之。至于功劳着重之人,恐怕更要忧心。
姜晨配药的手微顿,淡淡笑了笑,老先生好意,在下心领。此事,不必忧心。
事情不会那般简单,却也并不麻烦。
第185章 梁祝(十三)
若问谢琰最欣赏的, 无非是姜晨一贯从容之态。在他的身上, 谢琰似乎总能看到些父亲谢安的影子。
一样的泰然不惊。
迄今为止, 谢琰尚未见过他有何失态之举。似乎面对任何局势, 也从不忧心。这种心态,在叔父那般历经两朝风雨的老臣身上, 不足为怪。放在一个八岁童子身上,该令人称奇。可若此人是他, 谢琰又觉, 合该如此。
说他像养尊处优的王室贵胄, 他与挽莲的主从之分却不分明,说他是不谙世事因此平易近人的世家稚子, 他所知所学, 显然又不仅仅如此。书法绘画插花布阵山川地理医术杂文, 他都有所涉猎。与他相谈,不会无话可说。他并不多言, 却并不令人觉得冷淡。而当面对威胁之时, 有他相助,又令人觉得意外的安心。
或者, 对朋友而言, 他本就是个令人极为安心之人。
姜晨还不知他竟能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倘若知晓, 也终究不过一笑哂之。直面死亡, 直面多少胜于死亡之事,试问如今还有何事,能让他色变和心动。
谢封, 此番项城之事,你莫非以为就此结束么?语气很有些沉重。
谢琰听着谢玄三言两语,头一次因着堂兄之言,皱起眉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