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同人)道可道 作者:崔九堂前
分卷阅读227
里想着那个人,驰行在夕阳西下的寂寂古道上。说来也好笑,虽只半年,但是,原先初初下山懵懂不谙江湖事的她如今也能随处便被过往路人指指点点着称道一声“侠客”二字。
江湖何为?一入岁月催。
她无心去想什么是江湖,她只知道,上天让她们相遇,然后分离。
这一日,她来到归云庄,却见原本华丽的庄子已烧成一片白地,不知陆家又遭受了什么劫难,想想曾经在这里经历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她驻马停留片刻,多看了一眼,便又继续前行。
过了归云庄,又走几日,便到了临安地界。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这章好短……
第110章 清风茶楼
过了归云庄,又走几日,便到了临安地界。
临安位于钱塘江下游,乃京杭大运河之南端,曾为古时吴越国都城,现为南宋首都,自靖康之变后,宋氏南迁,高宗皇帝定都于此,因其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之誉,民间有歌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中的“苏”是苏州,“杭”便是如今的临安城了。
嘉定年间,岁在甲子,阳春三月,此时恰为春风拂柳的季节,绿竹依依,桃李花开,群山苍翠欲滴,西湖朦胧娇媚,或远或近,均是一派姹紫嫣红之象。
王道一牵马进城,望见这一片活泼婀娜景色,逆旅劳顿的疲乏也给消解了不少。望望天,估摸着已是正午时分,她虽腹中饥饿,却还是先去了全真教在城中的联络点打听黄蓉消息,又拜访了丐帮舵头,随后挨家访问城中大小江湖帮派以期求得一丝半缕的有用消息。
与以往一样,仍是一无所获。
王道一略略有些失望,不过这半年之中她早已将这种失望习以为常了。她呼出一口浊气,漫无目的的逛在临安大街上,于熙熙攘攘的百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又走一阵,抬头便见到一座规模极其宏伟的新建楼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最顶层的巨幅牌匾黑底金字,上书“清风茶楼”四个大字,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说来也奇怪,一般像这等规模的茶楼酒馆,除了额匾之外,通常还需挂一对对联才是,怎么这清风茶楼就只光秃秃的一张大匾,两侧却什么都没有?
王道一抬头打量着这座茶楼,忽觉一阵口渴,肚子也跟着抗议起来,才蓦然想起早就过了午饭时辰了,她心里盘算一番:“临安的春茶应该刚下来不久……嗯,也罢,就在此处歇歇吧。”
在茶道中,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对于宋朝人来说,无论是乡绅官宦还是市井平民,乃至山中的道士僧人,均把吃茶当作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所不同的只是,富人喝名贵的茶,平民喝次一点的茶,山里的隐士们喝自己采的茶罢了。所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称谓,在宋朝,茶和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必需品。
王道一在重阳宫时日日都能喝到王重阳春季采来的山茶,每年上山采茶也是师徒俩的常规行程,同时,吃茶,采茶,制茶也都是王道一在王重阳那里要学习的必修课。
宋人将吃茶看作一种习惯,有识之人更将它升华为一种风骨,一种气节,哪怕天下局势危如累卵,哪怕朝廷屡屡屈服于胡狄的蛮横铁骑之下,也不影响宋人吃茶点茶的习惯以及街上大小茶楼的繁华生意。
茶,已经成了这个民族的必需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必需品,故谚有之曰:“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临安城的西湖龙井向来是天下一绝,能品到今年新下的春茶更是机遇难得,千金难买,王道一投胎转世到这个世界以来,早已入乡随俗,明白了喝茶对这个时代人的重要性,她自小便是惯于喝茶之人,有此机会,自然不作犹豫。
她将马拴在店前马桩上,便抬步进了茶楼。进得门内,顿觉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周围也霎时安静下来,似乎与门外长街上的鼎沸人声隔绝开来,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厅中几张紫檀木茶桌个个擦得一尘不染。
现下不是喝茶的时辰,厅中大约只有七八个零散茶客,三三两两的做成几桌,有的在低声对谈,有的在相约斗茶,甚至有的只是专心品茶,气氛安详。
柜台后面的伙计,衣着朴素,却个个都是清爽干净,规矩得体,端茶走动时轻手轻脚,连笑容都是轻的。
右边墙上用上好的樟木黑底绿字刻了一段字,王道一仔细瞧去,发现是卢全《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中的一段:
“一碗喉咙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诙谐却不失风雅。
这茶楼的环境很是对王道一脾胃,看来这家茶楼定是有个治店有方的老板。她准备找个地方坐下叫些茶点,略略扫视一番,发现最角上的桌子上留着一副棋局,走近一看,嗯,是副残局。
这棋局幅面不小,占了整张桌面,黑子、白子皆为玉制,黑白双方都已下了百余子,布满了大部分棋面。
她大概瞧了一眼,便转身选了旁边的空桌子坐下,甫一坐定,立马有伙计泡了热腾腾的一壶香茶赶来招呼,待服务周到了,再静悄悄的退走。
王道一举杯呷了一口茶,先用舌尖品了品,清茶在口腔中绕过一圈,再缓缓咽下肚,清润微苦,略带豆香,她心里不住赞叹,不愧是令天下茶客“趋之若鹜”的西湖龙井。
她一面吃茶品点,一面闲闲的听着周围人的对谈,只听身后不远桌上的两个青年正在“行茶令”,题目便是以“茶”做话头。
只听一个起头说:“茶者,山间之瑞草也。”
另一个对:“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王道一暗暗点头,这人对的是《茶经》首句,既对上了前面那人说的一句,又引经据典,高出一筹。
前一个不甘示弱,又来:“茶者,养生之仙药也!”
这一次他也引经据典了,用的是日僧荣西所著的《吃茶养生记》里的首句。
另一个笑道:“你以为单你读过荣西吗?……茶者,延寿之秒术也!”
这也是《吃茶养生记》里的句子。
“这……这……”前一个青年显然再接不上更能压过他的句子了。
后一个笑出了声:“你输啦!”
“哎!再来再来。”
“还来什么?”
“这次咱们以茶的雅号为题,还是我先来,……忘忧君!”
古时人认为喝茶能消除烦恼,故称茶为“忘忧君
分卷阅读227
欲望文
分卷阅读227
里想着那个人,驰行在夕阳西下的寂寂古道上。说来也好笑,虽只半年,但是,原先初初下山懵懂不谙江湖事的她如今也能随处便被过往路人指指点点着称道一声“侠客”二字。
江湖何为?一入岁月催。
她无心去想什么是江湖,她只知道,上天让她们相遇,然后分离。
这一日,她来到归云庄,却见原本华丽的庄子已烧成一片白地,不知陆家又遭受了什么劫难,想想曾经在这里经历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她驻马停留片刻,多看了一眼,便又继续前行。
过了归云庄,又走几日,便到了临安地界。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这章好短……
第110章 清风茶楼
过了归云庄,又走几日,便到了临安地界。
临安位于钱塘江下游,乃京杭大运河之南端,曾为古时吴越国都城,现为南宋首都,自靖康之变后,宋氏南迁,高宗皇帝定都于此,因其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之誉,民间有歌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中的“苏”是苏州,“杭”便是如今的临安城了。
嘉定年间,岁在甲子,阳春三月,此时恰为春风拂柳的季节,绿竹依依,桃李花开,群山苍翠欲滴,西湖朦胧娇媚,或远或近,均是一派姹紫嫣红之象。
王道一牵马进城,望见这一片活泼婀娜景色,逆旅劳顿的疲乏也给消解了不少。望望天,估摸着已是正午时分,她虽腹中饥饿,却还是先去了全真教在城中的联络点打听黄蓉消息,又拜访了丐帮舵头,随后挨家访问城中大小江湖帮派以期求得一丝半缕的有用消息。
与以往一样,仍是一无所获。
王道一略略有些失望,不过这半年之中她早已将这种失望习以为常了。她呼出一口浊气,漫无目的的逛在临安大街上,于熙熙攘攘的百姓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又走一阵,抬头便见到一座规模极其宏伟的新建楼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最顶层的巨幅牌匾黑底金字,上书“清风茶楼”四个大字,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说来也奇怪,一般像这等规模的茶楼酒馆,除了额匾之外,通常还需挂一对对联才是,怎么这清风茶楼就只光秃秃的一张大匾,两侧却什么都没有?
王道一抬头打量着这座茶楼,忽觉一阵口渴,肚子也跟着抗议起来,才蓦然想起早就过了午饭时辰了,她心里盘算一番:“临安的春茶应该刚下来不久……嗯,也罢,就在此处歇歇吧。”
在茶道中,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对于宋朝人来说,无论是乡绅官宦还是市井平民,乃至山中的道士僧人,均把吃茶当作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所不同的只是,富人喝名贵的茶,平民喝次一点的茶,山里的隐士们喝自己采的茶罢了。所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称谓,在宋朝,茶和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必需品。
王道一在重阳宫时日日都能喝到王重阳春季采来的山茶,每年上山采茶也是师徒俩的常规行程,同时,吃茶,采茶,制茶也都是王道一在王重阳那里要学习的必修课。
宋人将吃茶看作一种习惯,有识之人更将它升华为一种风骨,一种气节,哪怕天下局势危如累卵,哪怕朝廷屡屡屈服于胡狄的蛮横铁骑之下,也不影响宋人吃茶点茶的习惯以及街上大小茶楼的繁华生意。
茶,已经成了这个民族的必需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必需品,故谚有之曰:“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临安城的西湖龙井向来是天下一绝,能品到今年新下的春茶更是机遇难得,千金难买,王道一投胎转世到这个世界以来,早已入乡随俗,明白了喝茶对这个时代人的重要性,她自小便是惯于喝茶之人,有此机会,自然不作犹豫。
她将马拴在店前马桩上,便抬步进了茶楼。进得门内,顿觉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周围也霎时安静下来,似乎与门外长街上的鼎沸人声隔绝开来,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厅中几张紫檀木茶桌个个擦得一尘不染。
现下不是喝茶的时辰,厅中大约只有七八个零散茶客,三三两两的做成几桌,有的在低声对谈,有的在相约斗茶,甚至有的只是专心品茶,气氛安详。
柜台后面的伙计,衣着朴素,却个个都是清爽干净,规矩得体,端茶走动时轻手轻脚,连笑容都是轻的。
右边墙上用上好的樟木黑底绿字刻了一段字,王道一仔细瞧去,发现是卢全《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中的一段:
“一碗喉咙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诙谐却不失风雅。
这茶楼的环境很是对王道一脾胃,看来这家茶楼定是有个治店有方的老板。她准备找个地方坐下叫些茶点,略略扫视一番,发现最角上的桌子上留着一副棋局,走近一看,嗯,是副残局。
这棋局幅面不小,占了整张桌面,黑子、白子皆为玉制,黑白双方都已下了百余子,布满了大部分棋面。
她大概瞧了一眼,便转身选了旁边的空桌子坐下,甫一坐定,立马有伙计泡了热腾腾的一壶香茶赶来招呼,待服务周到了,再静悄悄的退走。
王道一举杯呷了一口茶,先用舌尖品了品,清茶在口腔中绕过一圈,再缓缓咽下肚,清润微苦,略带豆香,她心里不住赞叹,不愧是令天下茶客“趋之若鹜”的西湖龙井。
她一面吃茶品点,一面闲闲的听着周围人的对谈,只听身后不远桌上的两个青年正在“行茶令”,题目便是以“茶”做话头。
只听一个起头说:“茶者,山间之瑞草也。”
另一个对:“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王道一暗暗点头,这人对的是《茶经》首句,既对上了前面那人说的一句,又引经据典,高出一筹。
前一个不甘示弱,又来:“茶者,养生之仙药也!”
这一次他也引经据典了,用的是日僧荣西所著的《吃茶养生记》里的首句。
另一个笑道:“你以为单你读过荣西吗?……茶者,延寿之秒术也!”
这也是《吃茶养生记》里的句子。
“这……这……”前一个青年显然再接不上更能压过他的句子了。
后一个笑出了声:“你输啦!”
“哎!再来再来。”
“还来什么?”
“这次咱们以茶的雅号为题,还是我先来,……忘忧君!”
古时人认为喝茶能消除烦恼,故称茶为“忘忧君
分卷阅读227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