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康熙末年 作者:小楼明月
第 414 章
品级山前久久无语的文官们,不仅难闻往日的交头接耳,甚至还有些木讷,闷闷然鱼贯而入,在自己的位置上跪好候驾,康熙皇帝驾到之后,他们连跪拜和山呼都显得很是机械。看来,鲜血的警醒和同僚的获罪,还是颇有些作用的,尤其是康熙乾纲独断,做出的缓审圣道党案的决定,更是让这些人心存了受牵连的畏惧,惴惴不安之下,很多官员甚至都在平身的时候,比武官们都慢上了一拍,直到先期起身的武官们低声惊呼,他们才知道有了奇怪的事情。
事情,岂止是奇怪而已。只见康熙的御座之东侧,居然还立有一个空空如也的座位,和有时候康熙也会赐予一些老王爷们的春凳不同,这个座位,不仅是正规正矩的太师椅,而且还是铺设了明黄绫缎的!
众皆骇异之时,御前内监已然率先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一等公文英殿大学士内大臣国维逝后,上书房大臣中国族表率亟缺,着理亲王胤着超亲王凌啸,以总理事务王大臣入上书房,内统六部九卿,外理九州万方!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太和殿上,立刻就好比是一锅沸油,汨汨直翻滚,却寂然无声。
该有的齐声山呼遵旨,除了为数不多的人之外,济济一堂的臣子们,却没有几个人欣然叫出。一下子有三个阿哥进入上书房,这不难接受,凌啸当上总理事务王大臣,这也吹过风,可是,联系到眼前龙椅东侧的椅子,大家就有些难以接受了!要知道,从这把椅子上的黄绫来说,不是君主碍难承受;而从方向上说,自古以东为储君之位,方有东宫之说,而偏偏废太子当了二十年的储君,却是从来连春凳都没有坐过一次的,这张逾越了《礼记》中礼制的第二把交椅,岂不是专门给凌啸坐的?!如此君不君、臣不臣的,莫要说本来就对凌啸敢怒不敢言的汉族文官了,便是那些武官和满人,也心中大呼不妥……本,绝然不可动!
国本,在封建王朝,就如同是宪法一样不可撼动,比祖坟还要祖坟。
不过,康熙既然还没有明说椅子是给凌啸准备的,自然是不好明言反对的,只得通过这种冷处理来提示康熙勿要太过分,但很可惜的是,康熙已经笑吟吟地望向了凌啸。这一来,产生了联想的王公贵族、宰相亚相和六部九卿,刷地一下,立刻全都看向了超亲王凌啸,无论是与他交好的,还是交恶的,无不希望凌啸懂事点,自己出言推脱一下,免得康熙接下来就把他往椅子上按去。
凌啸却很不识趣,一个标准的叩谢礼下去,深孚众望,浑不把那椅子的事情放在心里,毫不犹豫欣然接受,并喋喋不休地表了老长一段的忠心和誓言,……归来,大部分的经历见闻,已经拜折奏上呈送御览。而儿臣们西洋一旅,深感西夷诸国正处于一日千里的突飞猛进之中,其兵锋所指,已能抵达我大清海域,其国力蒸蒸日上,定将在几十年间超越我泱泱中华,而皇阿玛亦尝深知洋夷贪婪之心,有恐数十年后为祸我国的断语!为大清国祚计,为子孙未来计,为黎民福计,儿臣恳请陛下,颁发国诏,下旨变法求新务强!
儿臣也恳请陛下,颁发变法国诏!他的提议一开口,老十三和老十四立刻争相附和,两位少年亲王极其潇洒地一撩王袍跪下,却昂首朗声奏道。三个最得康熙喜爱的亲王,一唱一和,分量之重,不容小觑,立刻就转移了大家对黄椅的注意力。
太和殿上,好比是一锅沸油里面倒入了冷水,嗡地一声,炸炸然议论起来。
第五百三十章 好多人有才!
短暂的无序之后,汉族文官中一下子站出来了七同种地狼,来了!请诸公想一想,当年一个明朝倭寇之乱,就乱得大明朝几十年手忙脚乱,耗费钱粮兵丁无数,却也仅仅只能做到驱逐敌寇而已,断然称不上是御敌于海疆之外,试问,那时候,儒术的功效何在?哼,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立刻就绝了多少人远赴海疆报效家国的念头,人都没有,还御敌海疆之外?!”
李宏败了,他毕竟还只是学者型地儒生,玩这些学术性,甚至是转换概念的玩意,哪里是凌啸的对手,只好满脸通红地退了下去。
不过,一个李宏倒下去,立刻就有新的李宏站了出来,这一次,是鸿胪寺汉卿林思慎,此君见凌啸破坏了李宏不引用经典的规矩,公开指责“父母在不远游”,顿时大怒,“王爷,父母在不远游,是朱子说的,又不是孔孟所言,圣人和亚圣都说要君子入世济世匡时,这才是正典,你难道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吗,焉能加以混淆?!”
可能是气愤太甚,林慎思的话说得又急又快,殊不知凌啸等的就是这破绽,哈哈大笑起来,“你太有才了,林大人!这可是你说的,大家都听见了,朱子和圣人产生了悖理,哈哈,好,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不要谈程朱理学啦,因为你林大人已经把它开除出了儒家嘛!”
林慎思倒得更快,而且更惨,满殿上地科举官员,鲜有不学习理学的,一听老林放出如此屁话,莫不对他怒目相对!待要和凌啸辩一下朱子的这句仅仅是针对孝道而言,但细想朱子“灭人欲存天理”的体系之中,似乎又多有和孔子那句著名的“食色性也”相悖离的,一时间,竟是不晓得说什么好,只好哀叹儒家经典千年积累中老有矛盾的地方,实在怪不得人家凌啸啊!
见自己阵营发生了路线的偏转,凌啸等人一时间气势暴惩,康熙皇帝也拈须窃喜,顿时就有人挺身而出,绝口不提朱熹,仅以满口的孔孟原典,对凌啸吊了一阵书袋,这让听得似懂非懂的凌啸大感无趣,将手一挥,早等得全身兴奋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上书房行走李绂立马上阵。开始了以文治文,以士治士。而他自己,则望着恬静无比的康熙会心一笑,退到一旁来作壁上观。。。。。呵呵。第一阶段斗嘴赢了,看看士林中内斗,也是乐趣,想那张廷玉和李绂既然投靠自己支持革新,又一个是家学渊源,一个是饱学之士,想必也不会输吧!
顷刻间,“子曰尾云”响遍了这太和殿之上,《大学》、《中庸》、《论语》、《尾子》、《诗》、《书》、《礼》、《易》、《春秋》之中地语句,无论是脍炙人口的。还是生僻晦涩的,全被双方给拿出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战得是不亦乐乎。而有人偶尔忍不住帮腔两句,见康熙绝然不制止,反倒听得是津津有味,立刻胆子一壮。寻思法不责众之下,马上加大声援和讨伐的力度,于是乎。舌战地***越来越大,激烈的程度也越来越烈,绕是张廷玉和李绂的好学问,要不是也不断有几个相好上来支援,要不是的确才情不凡,只怕早就被淹没在唾沫星子之中了。
这一论战,从辰时一直战到了巳时,又从己时一直战到了午时,双方都还没有鸣金收兵的意思。但此刻终于有人耐不住烦了,一声响亮无比的禀报声响起,“臣隆科多有事启奏!”
到底是军人,被康熙夺情启用的隆科多,声音极其洪亮,说出了早就烦得要死的满族官员的心声,那就是心急午饭的着落,“皇上,诸位大人争来辩去,甚至奴才都听见他们开始骂娘了,这是何等地有失体统?请皇上制止他们,许奴才说说自己的看法。”
他这一嗓子,忽地令舌战双方都嗖地安静下来,大家看看窃笑不已的康熙,再瞧瞧伸着拦腰地凌啸,顿时明白过来,皇上和超亲王两个,显然是在虚耗大家的精力,国之大政,人家占朝臣一半左右的满族官员都还没有表态呢!而看见这些满官大都面露不耐烦的模样,反对派的汉官们立刻觉得不好,忘了以众凌寡是论战大忌了!
不过,在康熙准许隆科多独奏之后,信奉他老子佟国维那“开口闭口必称满人利益”指示地隆科多,所说的话十分圆滑,“皇上,奴才以为,超亲王、怡亲王和信亲王都已经位极人臣,不享清福却提出要改革,也是为我国朝国族的利益出发,忠心可鉴日月,皇上可以给他们一试地机会嘛,只要是确实对我满人有利,奴才定当要支持。而各位大人们之所以反对,想必也是从社稷不堪动荡的角度来考虑的,出发点也是忠心,镇之以定也是有利于我满人权益的。奴才以为,不妨退朝之后,请王爷们写出何者要改,再请大人们写出何者为何不能改,两相就事论事,自然是很容易明了的,要不,奴才请旨,愿意组织在京的各旗满人精英,做一个评判评议之角?”
此言一出,保守派们立刻赞同,张李和老十三老十四也暗自点头,就连康熙也觉得他大义凛然,处处为满族考虑,有些嘉许的微微寻思。隆科多这是第一次将父亲的建议初试牛刀,看了几方的反应,果然是一样的慎重。和所有前世所看地超越小说不同。凌啸决然不会如同那些主角一样,小打小敲,搞些你办报纸学院他开钢厂兵工的细务!已经做到了超亲摄政王的凌啸,肩挑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决不仅仅是一代人就能完成,或者供两三代人享用一下就算了地,凌啸热血的野心所要谋求的,是至少能维持三四百年的强大盛世~~~这地位。这野心,这热血,就要求我们地超亲王凌啸,站在最深刻的政经关系上。立足于放之康熙、放之四海、放之四百年而皆能用的国策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当康熙提出系统阐述要求的时候。万千的言语在凌啸心头盘旋,一时间却难以组织成用康熙所能懂,而且方式能够说服得了他地话语,自然,他需要略加权衡。但老十三老十四两个阿哥。毕竟是少年热血,又曾经亲眼目睹西洋活力,哪里忍得住,当即你一句我一句地奏报起来,开兵工厂、建西式学校、立科学院所、招商合资,改革科举。大兴贸易,抢殖民地……等等,说得是劈劈啪啪,让康熙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要不是他在奏报中早已经看到过这些建议。只怕还有些难以适应呢!康熙听完了这些,久久沉吟不语。盯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凌啸,不再叫其啸儿,而是直接称呼其为亲王,超亲王,你身为即将担当总理事务王大臣的主角,有何阐述?
凌啸当然有阐述!
站起身来,凌啸道,皇阿玛,十三和十四说了不少,都是求索出来后的结果,他们地心,也是为您的超越大计在驿动,儿臣也是如此!不过儿臣的阐述,则想追本溯源,从最开始来理清我们该如何的超越前代盛世……
哦?六字宗旨:调顺序,改角色?!康熙见凌啸一本正经,所谈决不是一把把的措施,顿时好奇心起来了,快说!
凌啸越发的一本正经,肃容道,皇阿玛要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代地盛世巅峰,儿臣自受命之初,其实并没有一开始就把眼光看向西洋诸国,而是从我中华近两千年着手,来每朝每代逐一分析。尤其是重点分析文景、贞观之治,但很可惜,他们的路和皇上三十年来所走的,一样!盛世所以,我们的康熙盛世,撑了天也只能和他们并驾齐驱,想要不可同日而语,难!但是,当儿臣无意间研究其余朝代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特殊地朝代。那就是南宋!
南宋?康熙和两个弟子全都一愣……这是个多灾多难,一百五十年偏安一隅芶延残喘的弱朝啊!
却听凌啸笑道,没错,就是南宋!儿臣发现,研究所有那些盛世,强国地综合因素实在太多,齐头并举之下,我们很难一眼看出该怎样寻找强大的主因,可是,南宋则不同,它弱,它破,它受限,它多灾多难,就好比一个被人砍破了腹部的病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的五脏六腑……
康熙越发丈二摸不着头脑,但见凌啸说得如此的肯定,老康也不打岔,向前坐了一些,生怕没听清楚。凌啸微微提了音量,道,皇阿玛,南宋终其百五十年,皇帝昏庸无能,当权宰相鲜有不奸,兵将相离制度致使军力孱弱,加上北有金国和蒙古,放在任何一个其他时代,它早就该亡了,哪能存国一百五十年?!而之后的蒙古铁骑,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直占领到现在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忽必烈更是雄才伟略之君主,可就是这支强大的铁骑,愣是被南宋死死阻挡在重庆襄阳两地四十余年!嘿嘿,要不是宋理宗和贾似道自毁长城,恐怕蒙古还要晚克宋几十年,甚至,如同拖垮金国那样去拖垮蒙古,让它永远都克不了宋!问题来了,陛下,一个半壁江山的南宋,何以难啃如此?无疑,其富,致使其强也!而我的皇阿玛。南宋又为何富强呢?儿臣以为,只要找出这半壁江山富强的真正原因,我们大清朝有英明君主,有万里疆域,有战将良臣。想创造出超越汉武唐宗的盛世,就将简直是易如反掌!
见凌啸开始如此分析老祖宗的敌人,康熙心中别提是什么滋味了,但凌啸指出地现象是历史事实。康熙也不得不接受,而最后他直言强盛超越的秘诀就在南宋的时候,顿时,康熙兴趣再次猛涨,好!啸儿既然如此把握。那就给我们听听你分析的结果!
凌啸却不即刻就说,而是从怀里掏出了四颗象棋棋子,拿过康熙身边的笔,毫不犹豫地在上写了士农工商四个大字,依次摆好后方才道。皇阿玛请看,我中华自先秦开始就以士农工商地顺序定分阶层,历朝历代,莫不以重农抑商为国策。可是,宋朝丢了中原,耕地锐减。而当时的南方远未开发,南宋之强,显然不是以农为主,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宽容的政策来放开对商地抑制……才是造成南宋富强。让它抵御强蒙四十载的根本!
第 414 章
恋耽美
第 414 章
品级山前久久无语的文官们,不仅难闻往日的交头接耳,甚至还有些木讷,闷闷然鱼贯而入,在自己的位置上跪好候驾,康熙皇帝驾到之后,他们连跪拜和山呼都显得很是机械。看来,鲜血的警醒和同僚的获罪,还是颇有些作用的,尤其是康熙乾纲独断,做出的缓审圣道党案的决定,更是让这些人心存了受牵连的畏惧,惴惴不安之下,很多官员甚至都在平身的时候,比武官们都慢上了一拍,直到先期起身的武官们低声惊呼,他们才知道有了奇怪的事情。
事情,岂止是奇怪而已。只见康熙的御座之东侧,居然还立有一个空空如也的座位,和有时候康熙也会赐予一些老王爷们的春凳不同,这个座位,不仅是正规正矩的太师椅,而且还是铺设了明黄绫缎的!
众皆骇异之时,御前内监已然率先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一等公文英殿大学士内大臣国维逝后,上书房大臣中国族表率亟缺,着理亲王胤着超亲王凌啸,以总理事务王大臣入上书房,内统六部九卿,外理九州万方!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太和殿上,立刻就好比是一锅沸油,汨汨直翻滚,却寂然无声。
该有的齐声山呼遵旨,除了为数不多的人之外,济济一堂的臣子们,却没有几个人欣然叫出。一下子有三个阿哥进入上书房,这不难接受,凌啸当上总理事务王大臣,这也吹过风,可是,联系到眼前龙椅东侧的椅子,大家就有些难以接受了!要知道,从这把椅子上的黄绫来说,不是君主碍难承受;而从方向上说,自古以东为储君之位,方有东宫之说,而偏偏废太子当了二十年的储君,却是从来连春凳都没有坐过一次的,这张逾越了《礼记》中礼制的第二把交椅,岂不是专门给凌啸坐的?!如此君不君、臣不臣的,莫要说本来就对凌啸敢怒不敢言的汉族文官了,便是那些武官和满人,也心中大呼不妥……本,绝然不可动!
国本,在封建王朝,就如同是宪法一样不可撼动,比祖坟还要祖坟。
不过,康熙既然还没有明说椅子是给凌啸准备的,自然是不好明言反对的,只得通过这种冷处理来提示康熙勿要太过分,但很可惜的是,康熙已经笑吟吟地望向了凌啸。这一来,产生了联想的王公贵族、宰相亚相和六部九卿,刷地一下,立刻全都看向了超亲王凌啸,无论是与他交好的,还是交恶的,无不希望凌啸懂事点,自己出言推脱一下,免得康熙接下来就把他往椅子上按去。
凌啸却很不识趣,一个标准的叩谢礼下去,深孚众望,浑不把那椅子的事情放在心里,毫不犹豫欣然接受,并喋喋不休地表了老长一段的忠心和誓言,……归来,大部分的经历见闻,已经拜折奏上呈送御览。而儿臣们西洋一旅,深感西夷诸国正处于一日千里的突飞猛进之中,其兵锋所指,已能抵达我大清海域,其国力蒸蒸日上,定将在几十年间超越我泱泱中华,而皇阿玛亦尝深知洋夷贪婪之心,有恐数十年后为祸我国的断语!为大清国祚计,为子孙未来计,为黎民福计,儿臣恳请陛下,颁发国诏,下旨变法求新务强!
儿臣也恳请陛下,颁发变法国诏!他的提议一开口,老十三和老十四立刻争相附和,两位少年亲王极其潇洒地一撩王袍跪下,却昂首朗声奏道。三个最得康熙喜爱的亲王,一唱一和,分量之重,不容小觑,立刻就转移了大家对黄椅的注意力。
太和殿上,好比是一锅沸油里面倒入了冷水,嗡地一声,炸炸然议论起来。
第五百三十章 好多人有才!
短暂的无序之后,汉族文官中一下子站出来了七同种地狼,来了!请诸公想一想,当年一个明朝倭寇之乱,就乱得大明朝几十年手忙脚乱,耗费钱粮兵丁无数,却也仅仅只能做到驱逐敌寇而已,断然称不上是御敌于海疆之外,试问,那时候,儒术的功效何在?哼,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立刻就绝了多少人远赴海疆报效家国的念头,人都没有,还御敌海疆之外?!”
李宏败了,他毕竟还只是学者型地儒生,玩这些学术性,甚至是转换概念的玩意,哪里是凌啸的对手,只好满脸通红地退了下去。
不过,一个李宏倒下去,立刻就有新的李宏站了出来,这一次,是鸿胪寺汉卿林思慎,此君见凌啸破坏了李宏不引用经典的规矩,公开指责“父母在不远游”,顿时大怒,“王爷,父母在不远游,是朱子说的,又不是孔孟所言,圣人和亚圣都说要君子入世济世匡时,这才是正典,你难道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吗,焉能加以混淆?!”
可能是气愤太甚,林慎思的话说得又急又快,殊不知凌啸等的就是这破绽,哈哈大笑起来,“你太有才了,林大人!这可是你说的,大家都听见了,朱子和圣人产生了悖理,哈哈,好,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不要谈程朱理学啦,因为你林大人已经把它开除出了儒家嘛!”
林慎思倒得更快,而且更惨,满殿上地科举官员,鲜有不学习理学的,一听老林放出如此屁话,莫不对他怒目相对!待要和凌啸辩一下朱子的这句仅仅是针对孝道而言,但细想朱子“灭人欲存天理”的体系之中,似乎又多有和孔子那句著名的“食色性也”相悖离的,一时间,竟是不晓得说什么好,只好哀叹儒家经典千年积累中老有矛盾的地方,实在怪不得人家凌啸啊!
见自己阵营发生了路线的偏转,凌啸等人一时间气势暴惩,康熙皇帝也拈须窃喜,顿时就有人挺身而出,绝口不提朱熹,仅以满口的孔孟原典,对凌啸吊了一阵书袋,这让听得似懂非懂的凌啸大感无趣,将手一挥,早等得全身兴奋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上书房行走李绂立马上阵。开始了以文治文,以士治士。而他自己,则望着恬静无比的康熙会心一笑,退到一旁来作壁上观。。。。。呵呵。第一阶段斗嘴赢了,看看士林中内斗,也是乐趣,想那张廷玉和李绂既然投靠自己支持革新,又一个是家学渊源,一个是饱学之士,想必也不会输吧!
顷刻间,“子曰尾云”响遍了这太和殿之上,《大学》、《中庸》、《论语》、《尾子》、《诗》、《书》、《礼》、《易》、《春秋》之中地语句,无论是脍炙人口的。还是生僻晦涩的,全被双方给拿出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战得是不亦乐乎。而有人偶尔忍不住帮腔两句,见康熙绝然不制止,反倒听得是津津有味,立刻胆子一壮。寻思法不责众之下,马上加大声援和讨伐的力度,于是乎。舌战地***越来越大,激烈的程度也越来越烈,绕是张廷玉和李绂的好学问,要不是也不断有几个相好上来支援,要不是的确才情不凡,只怕早就被淹没在唾沫星子之中了。
这一论战,从辰时一直战到了巳时,又从己时一直战到了午时,双方都还没有鸣金收兵的意思。但此刻终于有人耐不住烦了,一声响亮无比的禀报声响起,“臣隆科多有事启奏!”
到底是军人,被康熙夺情启用的隆科多,声音极其洪亮,说出了早就烦得要死的满族官员的心声,那就是心急午饭的着落,“皇上,诸位大人争来辩去,甚至奴才都听见他们开始骂娘了,这是何等地有失体统?请皇上制止他们,许奴才说说自己的看法。”
他这一嗓子,忽地令舌战双方都嗖地安静下来,大家看看窃笑不已的康熙,再瞧瞧伸着拦腰地凌啸,顿时明白过来,皇上和超亲王两个,显然是在虚耗大家的精力,国之大政,人家占朝臣一半左右的满族官员都还没有表态呢!而看见这些满官大都面露不耐烦的模样,反对派的汉官们立刻觉得不好,忘了以众凌寡是论战大忌了!
不过,在康熙准许隆科多独奏之后,信奉他老子佟国维那“开口闭口必称满人利益”指示地隆科多,所说的话十分圆滑,“皇上,奴才以为,超亲王、怡亲王和信亲王都已经位极人臣,不享清福却提出要改革,也是为我国朝国族的利益出发,忠心可鉴日月,皇上可以给他们一试地机会嘛,只要是确实对我满人有利,奴才定当要支持。而各位大人们之所以反对,想必也是从社稷不堪动荡的角度来考虑的,出发点也是忠心,镇之以定也是有利于我满人权益的。奴才以为,不妨退朝之后,请王爷们写出何者要改,再请大人们写出何者为何不能改,两相就事论事,自然是很容易明了的,要不,奴才请旨,愿意组织在京的各旗满人精英,做一个评判评议之角?”
此言一出,保守派们立刻赞同,张李和老十三老十四也暗自点头,就连康熙也觉得他大义凛然,处处为满族考虑,有些嘉许的微微寻思。隆科多这是第一次将父亲的建议初试牛刀,看了几方的反应,果然是一样的慎重。和所有前世所看地超越小说不同。凌啸决然不会如同那些主角一样,小打小敲,搞些你办报纸学院他开钢厂兵工的细务!已经做到了超亲摄政王的凌啸,肩挑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决不仅仅是一代人就能完成,或者供两三代人享用一下就算了地,凌啸热血的野心所要谋求的,是至少能维持三四百年的强大盛世~~~这地位。这野心,这热血,就要求我们地超亲王凌啸,站在最深刻的政经关系上。立足于放之康熙、放之四海、放之四百年而皆能用的国策上来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当康熙提出系统阐述要求的时候。万千的言语在凌啸心头盘旋,一时间却难以组织成用康熙所能懂,而且方式能够说服得了他地话语,自然,他需要略加权衡。但老十三老十四两个阿哥。毕竟是少年热血,又曾经亲眼目睹西洋活力,哪里忍得住,当即你一句我一句地奏报起来,开兵工厂、建西式学校、立科学院所、招商合资,改革科举。大兴贸易,抢殖民地……等等,说得是劈劈啪啪,让康熙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要不是他在奏报中早已经看到过这些建议。只怕还有些难以适应呢!康熙听完了这些,久久沉吟不语。盯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凌啸,不再叫其啸儿,而是直接称呼其为亲王,超亲王,你身为即将担当总理事务王大臣的主角,有何阐述?
凌啸当然有阐述!
站起身来,凌啸道,皇阿玛,十三和十四说了不少,都是求索出来后的结果,他们地心,也是为您的超越大计在驿动,儿臣也是如此!不过儿臣的阐述,则想追本溯源,从最开始来理清我们该如何的超越前代盛世……
哦?六字宗旨:调顺序,改角色?!康熙见凌啸一本正经,所谈决不是一把把的措施,顿时好奇心起来了,快说!
凌啸越发的一本正经,肃容道,皇阿玛要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代地盛世巅峰,儿臣自受命之初,其实并没有一开始就把眼光看向西洋诸国,而是从我中华近两千年着手,来每朝每代逐一分析。尤其是重点分析文景、贞观之治,但很可惜,他们的路和皇上三十年来所走的,一样!盛世所以,我们的康熙盛世,撑了天也只能和他们并驾齐驱,想要不可同日而语,难!但是,当儿臣无意间研究其余朝代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特殊地朝代。那就是南宋!
南宋?康熙和两个弟子全都一愣……这是个多灾多难,一百五十年偏安一隅芶延残喘的弱朝啊!
却听凌啸笑道,没错,就是南宋!儿臣发现,研究所有那些盛世,强国地综合因素实在太多,齐头并举之下,我们很难一眼看出该怎样寻找强大的主因,可是,南宋则不同,它弱,它破,它受限,它多灾多难,就好比一个被人砍破了腹部的病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的五脏六腑……
康熙越发丈二摸不着头脑,但见凌啸说得如此的肯定,老康也不打岔,向前坐了一些,生怕没听清楚。凌啸微微提了音量,道,皇阿玛,南宋终其百五十年,皇帝昏庸无能,当权宰相鲜有不奸,兵将相离制度致使军力孱弱,加上北有金国和蒙古,放在任何一个其他时代,它早就该亡了,哪能存国一百五十年?!而之后的蒙古铁骑,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直占领到现在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忽必烈更是雄才伟略之君主,可就是这支强大的铁骑,愣是被南宋死死阻挡在重庆襄阳两地四十余年!嘿嘿,要不是宋理宗和贾似道自毁长城,恐怕蒙古还要晚克宋几十年,甚至,如同拖垮金国那样去拖垮蒙古,让它永远都克不了宋!问题来了,陛下,一个半壁江山的南宋,何以难啃如此?无疑,其富,致使其强也!而我的皇阿玛。南宋又为何富强呢?儿臣以为,只要找出这半壁江山富强的真正原因,我们大清朝有英明君主,有万里疆域,有战将良臣。想创造出超越汉武唐宗的盛世,就将简直是易如反掌!
见凌啸开始如此分析老祖宗的敌人,康熙心中别提是什么滋味了,但凌啸指出地现象是历史事实。康熙也不得不接受,而最后他直言强盛超越的秘诀就在南宋的时候,顿时,康熙兴趣再次猛涨,好!啸儿既然如此把握。那就给我们听听你分析的结果!
凌啸却不即刻就说,而是从怀里掏出了四颗象棋棋子,拿过康熙身边的笔,毫不犹豫地在上写了士农工商四个大字,依次摆好后方才道。皇阿玛请看,我中华自先秦开始就以士农工商地顺序定分阶层,历朝历代,莫不以重农抑商为国策。可是,宋朝丢了中原,耕地锐减。而当时的南方远未开发,南宋之强,显然不是以农为主,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宽容的政策来放开对商地抑制……才是造成南宋富强。让它抵御强蒙四十载的根本!
第 41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