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 作者:木兰竹
育了,每日恢复自己吃吃吃喝喝喝做实验的技术宅生活,把易苒晾到了一边,让他自己玩自己的。
谁知道这样怠慢的态度,反而让易苒觉得宿谊是真心把他当家人一样看待。别人,包括帝后在内,对他都有些小心翼翼。
太子就不满了。说好的只他一个弟弟呢?于是他跟易苒两怼上了。
这两兄弟也知道不会做出不和的样子,让其他人心思浮动。他们两的互怼,是在对宿谊的事上。
两人来到宿谊家中,就要炫耀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什么,以博得宿谊的夸奖。他们还变着法子给宿谊送礼。今天我写了一首诗,明天你画了一幅画,后天干脆打一套拳给宿谊看。
宿谊觉得,这两小子怎么有点彩衣娱亲的感觉,而自己就是被娱乐的那个亲。
但自己又不是他们爹,只是大哥而已。这样会不会让老爹老妈不高兴?
结果皇帝和皇后都乐见其成两人良性竞争的样子,觉得这是兄弟感情好的体现。
宿谊觉得心累。
慕晏觉得心更累。
本来他两好好的二人生活,莫名其妙就多出了两只天天来找存在感的。
慕晏发挥自己的口才,劝说两位皇子道:“只些细微之事,殿下真以为天师会多看重吗?且日日来打扰天师,天师也会疲惫的。若殿下真有心,现有许多大事可做。若殿下能在其中为陛下解忧,天师定才会真正高兴。”
太子和易苒觉得慕晏言之有理。天天打扰大哥,大哥说不定真的很烦。而且每日这点小进步,他们也不好意思次次都跟大哥说。
朝中现在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土豆试种成功,也留下了足够的种,可以在京郊推广了。
第二,则是科举之事。
土豆推广本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就有人扛着不愿意种。宿谊是无法理解这种人的思想的。
至于科举,阻力居然没有推广土豆大,宿谊就觉得更奇怪了。
他还以为推广科举很难呢。
宿谊无法理解,慕晏等人当然是理解的。
土豆虽然不占良田,但种植土豆不光是耗费人力,也要花费许多物力,比如农具的消耗。所以百姓在让种新作物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会犹豫的。
不过百姓的犹豫,在宿谊弄出的天地异象之后,基本上就消失的差不多了。
况且就算没有“异象”让百姓信服,皇帝也是可以采取强制推广的手段。
为难的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不肯让土豆被推广。
他们不是不信土豆的好处,就是太信了。
土豆推广之后,百姓肯定对当今皇帝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无论是还有反心的,或者是想当土皇帝的,这可都不是好事。
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拦这件事。
不过对于慕晏等人而言,这些人也不过螳臂当车而已。皇帝陛下必定能成功推广土豆,因为谁也不能阻拦百姓们吃饱的心。皇帝陛下还能趁此机会,看还有谁心中有异。
开国之初,总是有各种不顺利,总是伴随着许多腥风血雨。皇帝陛下登基以来,一直按兵不动,还未动过杀念。
但动杀念是迟早的事。
这天下,不流点血给一些人警示,是不会太平的。
至于科举,阻力小的原因也很简单。世族们太自傲了。
皇帝装作在被各方说服之下,打消了让寒门子弟也能直接选拔进入太学的打算。他道,寒门子弟的确在教育上和世族不同,因此不能用和世族同等方式入学。
咱们来考试吧。
咱们先在县上来个考试,考过的叫秀才;再在各州来个考试,考过的叫举人;最后再在京城考一次,考过的就是进士。
在各州考试通过的人,就能当吏、当地方小官。而在京城考试之后的学子,则会在京城实习之后直接授官。前三名更是直接留在朝中。
而太学院则是另一种考验标准。太学院在册的学生,就拥有举人一样,被授予地方小官的资格,且能直接参与进士考试,不需要从头考起。
太学院的学生要当大官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家族自己去向皇帝求,皇帝看在家族功劳的份上直接授予;第二种是参加进士考试,和从全天下选来的优秀学子去竞争。
皇帝的意思是,其他闲职也就罢了,但有实权的大官,朕还是要选有能之士。你们说不屑于与普通寒门子弟同伍。那朕就选不普通的寒门子弟。这全天下层层选拔出的,最拔尖的几十人,足够让你们正视了吧?
还是说,你们的学识,压不住这些寒门子弟?那你们这群世族子弟到底怎么学的?
世族心想,皇帝该给的特权也给他们了,他们的子弟做官甚至比之前还容易,连联名推举都省了。人家寒门子弟还得层层选拔呢。
而他们本来没指望家中的纨绔子弟能当什么实权官职。家中的未来,自然有家族专门培养的能干人去掌握。
难道说家族花大资源培养的人,还比不过那些寒门庶族?
第69章
然后皇帝又下令, 进士必须考策论等等比较复杂的内容, 专设一科只考经义的,只有太学学生能考,考完还是能授官,和进士一样。
当然,欢迎世族子弟也来考进士科。
后来只考经义的,被称为明经科。
明经科取士, 没有后续殿试环节, 直接算作二甲进士同等地位。
而进士科考中者,还要经过一次殿试。殿试中, 分出一二三等。一等只有三名,直接在中央授官。二等在朝中实习三年之后,根据表现授官。第三等则直接外放, 从最末等的地方官开始做起。
世族一听,哎呀, 他们还有特权呢。考的比进士简单, 还直接是二甲待遇。
至于为什么不是一甲, 那进士科的一甲也只有三人。从全天下中的寒门庶族读书人中选的三人,也的确够资格直接入朝为官了。
而且,如果世族想去争那前三,只要考进士科便成了。
不过皇帝也说了, 虽然欢迎你们来考,但是如果落第了可别哭。这是筛选寒门庶族读书人的,考试可难可严格了。你们还是老老实实直接做官吧。
但世族占据的教育资源的确占据绝大部分, 所以许多惊才绝艳的文人武将都是来自于世家望族。而这些惊才绝艳之人,也多是有傲气的。
如果这些人足够自傲,又不惧怕落榜后的风言风语,毅然决然的要与天下读书人共同竞争,并且拔得头筹,皇帝也会重用他们。
皇帝并非想把世家望族都排斥在外,只是不想让他们的家族凌驾于朝堂之上而已。
科举所培养的那些寒门庶族,足够他慢慢拆散世家望族位于权力核心部分的官僚网络了。
而只要有一位寒门庶族能力足够,立于朝堂权力上层,那么为了他自身的利益,他一定会选择向同是庶族的人寻求结盟。
当庶族和世族的权力对峙形成,皇帝就有更多的事能做了。
而现在世族的人并未发觉皇帝这步棋,或者说,发现了也没有用。
皇帝用的是阳谋,是你知道怎么回事,也会乖乖照搬的光明正大的计谋。
你世族要特权,我给你特权,寒门的读书人要做官得考试,还要考很多次,这还不够?难道你要说,非世族的人不准做官?世族的人可不敢这么说,这么说就是和全天下作对了。他们的利益网,也是要吸收非望族的能干人为他们做事。
他们还要脸上那薄薄一层皮。
况且皇帝已经给了他们如此优待,他们还反对,岂不是表明他们怕了寒门?世族的骄傲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而且,大部分人……的确没有想到陛下意思。”慕晏叹气道,“他们能不考试不被举荐就能做官,比之前还轻松。要想当实权官职,考试内容也比进士简单,且只是在太学内部竞争。陛下对世族已经足够优待了。”
若他不是听宿谊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事,他也想不到那么远,想到会发展到全天下都以进士为荣,朝中非进士的官员会被慢慢排挤到权力边缘的地步。
但知道结局后往回推,就不难理解了。
有真才实学,经过层层考验当官的人,怎么可能看得起只凭祖上荫庇当官的人?渐渐地,连那些只考祖上荫庇当官的人,自己都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了。
若是慕晏还未做官之前遇到这种事,他定是会选择考进士。
因为进士够难,因为进士能直接面圣对策,因为进士是和全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一同竞争。
先不管之后的荣誉,他如此骄傲,怎会不想看看,自己在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到底是个什么层次?
他有如此想法,和他同等骄傲的人不可能例外。
宿谊这点还是听懂了。就像是武侠小说中,高手总是去寻找其他高手切磋,但求一败,否则武艺将不会有精进。
心胸广阔,想要尽可能的在读书一途走的更远的读书人自然也一样。
“所以科举倒是容易推广。”慕晏道,“陛下已经派太子随我处理此事,二皇子殿下则去推广土豆了。”
科举虽然容易,但能在未来官员中积累大量声望,适合太子;推广土豆之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做好了也分不到多少声望,毕竟声望被皇帝陛下和宿谊拿的差不多了。这种事情,正好适合未来的贤王练手。
贤王,就是为皇帝处理最麻烦的事的人。
宿谊突然觉得易苒有点可怜。不过比起被“荣养”,他肯定更愿意做这些“麻烦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青史中留名吧。
他庆幸,还好自己不用入朝为官。
宿谊倒是忘记了。若是他回归皇族,也不该他当贤王。
....................................
太子和易苒都忙起来,宿谊又能悠悠闲闲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慕晏居然也悠闲起来,甚至连正常的当值都少去了,整日躲在家中偷闲。
慕晏不是也是主持科举之人吗?
“我向陛下进言,我资历不够,声望也不够,应让更具声望之人主持此事。”慕晏道。
实际上,慕晏是向皇帝说他是众所周知的皇帝心腹,此事应该避嫌,让世族派系去干这件事。反正按照流程来,最终结果不会变。且有太子坐镇,他们也不能借此拉拢学子。就当是给世族一个安慰了。
皇帝觉得慕晏言之有理,便允许了慕晏躲一段时间懒,全当避嫌,也免得世族觉得慕晏是“叛徒”,算是对慕晏的保护。
慕晏在之前科举之事上,也是扮演的反对寒门学子进入太学的角色。现在皇帝冷他一段时间,正好符合之前他的行事。
慕晏常在家中,要么陪着宿谊吃吃喝喝,要么给宿谊弹琴教他习字作画,要么宿谊教他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两人相处十分融洽,感情比之前增进许多。
因此,在慕晏再次对宿谊开玩笑道,若是能听宿谊弹奏一曲他在门派时常常演奏的乐器时,宿谊还真琢磨着,要不要给慕晏秀一手。
恋耽美
育了,每日恢复自己吃吃吃喝喝喝做实验的技术宅生活,把易苒晾到了一边,让他自己玩自己的。
谁知道这样怠慢的态度,反而让易苒觉得宿谊是真心把他当家人一样看待。别人,包括帝后在内,对他都有些小心翼翼。
太子就不满了。说好的只他一个弟弟呢?于是他跟易苒两怼上了。
这两兄弟也知道不会做出不和的样子,让其他人心思浮动。他们两的互怼,是在对宿谊的事上。
两人来到宿谊家中,就要炫耀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什么,以博得宿谊的夸奖。他们还变着法子给宿谊送礼。今天我写了一首诗,明天你画了一幅画,后天干脆打一套拳给宿谊看。
宿谊觉得,这两小子怎么有点彩衣娱亲的感觉,而自己就是被娱乐的那个亲。
但自己又不是他们爹,只是大哥而已。这样会不会让老爹老妈不高兴?
结果皇帝和皇后都乐见其成两人良性竞争的样子,觉得这是兄弟感情好的体现。
宿谊觉得心累。
慕晏觉得心更累。
本来他两好好的二人生活,莫名其妙就多出了两只天天来找存在感的。
慕晏发挥自己的口才,劝说两位皇子道:“只些细微之事,殿下真以为天师会多看重吗?且日日来打扰天师,天师也会疲惫的。若殿下真有心,现有许多大事可做。若殿下能在其中为陛下解忧,天师定才会真正高兴。”
太子和易苒觉得慕晏言之有理。天天打扰大哥,大哥说不定真的很烦。而且每日这点小进步,他们也不好意思次次都跟大哥说。
朝中现在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土豆试种成功,也留下了足够的种,可以在京郊推广了。
第二,则是科举之事。
土豆推广本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就有人扛着不愿意种。宿谊是无法理解这种人的思想的。
至于科举,阻力居然没有推广土豆大,宿谊就觉得更奇怪了。
他还以为推广科举很难呢。
宿谊无法理解,慕晏等人当然是理解的。
土豆虽然不占良田,但种植土豆不光是耗费人力,也要花费许多物力,比如农具的消耗。所以百姓在让种新作物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会犹豫的。
不过百姓的犹豫,在宿谊弄出的天地异象之后,基本上就消失的差不多了。
况且就算没有“异象”让百姓信服,皇帝也是可以采取强制推广的手段。
为难的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不肯让土豆被推广。
他们不是不信土豆的好处,就是太信了。
土豆推广之后,百姓肯定对当今皇帝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无论是还有反心的,或者是想当土皇帝的,这可都不是好事。
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拦这件事。
不过对于慕晏等人而言,这些人也不过螳臂当车而已。皇帝陛下必定能成功推广土豆,因为谁也不能阻拦百姓们吃饱的心。皇帝陛下还能趁此机会,看还有谁心中有异。
开国之初,总是有各种不顺利,总是伴随着许多腥风血雨。皇帝陛下登基以来,一直按兵不动,还未动过杀念。
但动杀念是迟早的事。
这天下,不流点血给一些人警示,是不会太平的。
至于科举,阻力小的原因也很简单。世族们太自傲了。
皇帝装作在被各方说服之下,打消了让寒门子弟也能直接选拔进入太学的打算。他道,寒门子弟的确在教育上和世族不同,因此不能用和世族同等方式入学。
咱们来考试吧。
咱们先在县上来个考试,考过的叫秀才;再在各州来个考试,考过的叫举人;最后再在京城考一次,考过的就是进士。
在各州考试通过的人,就能当吏、当地方小官。而在京城考试之后的学子,则会在京城实习之后直接授官。前三名更是直接留在朝中。
而太学院则是另一种考验标准。太学院在册的学生,就拥有举人一样,被授予地方小官的资格,且能直接参与进士考试,不需要从头考起。
太学院的学生要当大官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家族自己去向皇帝求,皇帝看在家族功劳的份上直接授予;第二种是参加进士考试,和从全天下选来的优秀学子去竞争。
皇帝的意思是,其他闲职也就罢了,但有实权的大官,朕还是要选有能之士。你们说不屑于与普通寒门子弟同伍。那朕就选不普通的寒门子弟。这全天下层层选拔出的,最拔尖的几十人,足够让你们正视了吧?
还是说,你们的学识,压不住这些寒门子弟?那你们这群世族子弟到底怎么学的?
世族心想,皇帝该给的特权也给他们了,他们的子弟做官甚至比之前还容易,连联名推举都省了。人家寒门子弟还得层层选拔呢。
而他们本来没指望家中的纨绔子弟能当什么实权官职。家中的未来,自然有家族专门培养的能干人去掌握。
难道说家族花大资源培养的人,还比不过那些寒门庶族?
第69章
然后皇帝又下令, 进士必须考策论等等比较复杂的内容, 专设一科只考经义的,只有太学学生能考,考完还是能授官,和进士一样。
当然,欢迎世族子弟也来考进士科。
后来只考经义的,被称为明经科。
明经科取士, 没有后续殿试环节, 直接算作二甲进士同等地位。
而进士科考中者,还要经过一次殿试。殿试中, 分出一二三等。一等只有三名,直接在中央授官。二等在朝中实习三年之后,根据表现授官。第三等则直接外放, 从最末等的地方官开始做起。
世族一听,哎呀, 他们还有特权呢。考的比进士简单, 还直接是二甲待遇。
至于为什么不是一甲, 那进士科的一甲也只有三人。从全天下中的寒门庶族读书人中选的三人,也的确够资格直接入朝为官了。
而且,如果世族想去争那前三,只要考进士科便成了。
不过皇帝也说了, 虽然欢迎你们来考,但是如果落第了可别哭。这是筛选寒门庶族读书人的,考试可难可严格了。你们还是老老实实直接做官吧。
但世族占据的教育资源的确占据绝大部分, 所以许多惊才绝艳的文人武将都是来自于世家望族。而这些惊才绝艳之人,也多是有傲气的。
如果这些人足够自傲,又不惧怕落榜后的风言风语,毅然决然的要与天下读书人共同竞争,并且拔得头筹,皇帝也会重用他们。
皇帝并非想把世家望族都排斥在外,只是不想让他们的家族凌驾于朝堂之上而已。
科举所培养的那些寒门庶族,足够他慢慢拆散世家望族位于权力核心部分的官僚网络了。
而只要有一位寒门庶族能力足够,立于朝堂权力上层,那么为了他自身的利益,他一定会选择向同是庶族的人寻求结盟。
当庶族和世族的权力对峙形成,皇帝就有更多的事能做了。
而现在世族的人并未发觉皇帝这步棋,或者说,发现了也没有用。
皇帝用的是阳谋,是你知道怎么回事,也会乖乖照搬的光明正大的计谋。
你世族要特权,我给你特权,寒门的读书人要做官得考试,还要考很多次,这还不够?难道你要说,非世族的人不准做官?世族的人可不敢这么说,这么说就是和全天下作对了。他们的利益网,也是要吸收非望族的能干人为他们做事。
他们还要脸上那薄薄一层皮。
况且皇帝已经给了他们如此优待,他们还反对,岂不是表明他们怕了寒门?世族的骄傲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而且,大部分人……的确没有想到陛下意思。”慕晏叹气道,“他们能不考试不被举荐就能做官,比之前还轻松。要想当实权官职,考试内容也比进士简单,且只是在太学内部竞争。陛下对世族已经足够优待了。”
若他不是听宿谊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事,他也想不到那么远,想到会发展到全天下都以进士为荣,朝中非进士的官员会被慢慢排挤到权力边缘的地步。
但知道结局后往回推,就不难理解了。
有真才实学,经过层层考验当官的人,怎么可能看得起只凭祖上荫庇当官的人?渐渐地,连那些只考祖上荫庇当官的人,自己都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了。
若是慕晏还未做官之前遇到这种事,他定是会选择考进士。
因为进士够难,因为进士能直接面圣对策,因为进士是和全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一同竞争。
先不管之后的荣誉,他如此骄傲,怎会不想看看,自己在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到底是个什么层次?
他有如此想法,和他同等骄傲的人不可能例外。
宿谊这点还是听懂了。就像是武侠小说中,高手总是去寻找其他高手切磋,但求一败,否则武艺将不会有精进。
心胸广阔,想要尽可能的在读书一途走的更远的读书人自然也一样。
“所以科举倒是容易推广。”慕晏道,“陛下已经派太子随我处理此事,二皇子殿下则去推广土豆了。”
科举虽然容易,但能在未来官员中积累大量声望,适合太子;推广土豆之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做好了也分不到多少声望,毕竟声望被皇帝陛下和宿谊拿的差不多了。这种事情,正好适合未来的贤王练手。
贤王,就是为皇帝处理最麻烦的事的人。
宿谊突然觉得易苒有点可怜。不过比起被“荣养”,他肯定更愿意做这些“麻烦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青史中留名吧。
他庆幸,还好自己不用入朝为官。
宿谊倒是忘记了。若是他回归皇族,也不该他当贤王。
....................................
太子和易苒都忙起来,宿谊又能悠悠闲闲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慕晏居然也悠闲起来,甚至连正常的当值都少去了,整日躲在家中偷闲。
慕晏不是也是主持科举之人吗?
“我向陛下进言,我资历不够,声望也不够,应让更具声望之人主持此事。”慕晏道。
实际上,慕晏是向皇帝说他是众所周知的皇帝心腹,此事应该避嫌,让世族派系去干这件事。反正按照流程来,最终结果不会变。且有太子坐镇,他们也不能借此拉拢学子。就当是给世族一个安慰了。
皇帝觉得慕晏言之有理,便允许了慕晏躲一段时间懒,全当避嫌,也免得世族觉得慕晏是“叛徒”,算是对慕晏的保护。
慕晏在之前科举之事上,也是扮演的反对寒门学子进入太学的角色。现在皇帝冷他一段时间,正好符合之前他的行事。
慕晏常在家中,要么陪着宿谊吃吃喝喝,要么给宿谊弹琴教他习字作画,要么宿谊教他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两人相处十分融洽,感情比之前增进许多。
因此,在慕晏再次对宿谊开玩笑道,若是能听宿谊弹奏一曲他在门派时常常演奏的乐器时,宿谊还真琢磨着,要不要给慕晏秀一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