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还要感谢何进将自己派出去募兵,有了资本,否则要是留在雒阳,卷入董卓和丁原之争,说不定早已粉身碎骨了。
不过眼下,应该琢磨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在这个权力至上、人命贱如狗的乱世更是如此!
关键是怎么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权势。在张辽想来,无非有几个因素,兵马、人才、地盘、地位和名望。
如今自己跟着董卓,未必能获得什么好名声,真正能提升的还是兵马和官秩。而且董卓多半难以长久,自己对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必须考虑了。
无论如何,跟着吕布是没有前途的,将来是不是还像历史上原本的张辽一样投靠曹操混一辈子,或者更早一点向曹操靠拢?
实际上张辽对曹操的政治手段和远见谋略还是很佩服的,投靠曹操未必不是一条安安稳稳的路子,但他却想起后世一个评价,说是三国时代有三大狠人,董卓、曹操和司马懿,而这三个狠人各有不同。
董卓的狠是外在的,张牙舞爪,让天下人皆知,让天下人皆畏惧。
曹操的狠是内在的,突如其来,一击必杀,当你知道他要对付你的时候,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而司马懿的狠则是隐忍的,一般人永远不会知道,而他本人忍一辈子也就狠那么一次,但那一次却是可怕的。
不提司马懿那个小屁孩,如今估计也就十来岁,只说曹操。
如果是原本张辽稳重缜密的性格,在曹操手下混能落个好下场。但如今张辽却知道自己的性格,有点虎,好冲动,止不住就会闹出一些事,如果将来到了曹操麾下,很可能就像不知不觉得罪了这个枭雄,无声无息一刀咔嚓了自己。
相比较而言,董卓至少比曹操好对付一点,历史已经证明,王允加吕布就坑死了董卓,但这二人组合到了曹操手下怕是只有吃灰的份。
只是董卓本身也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也不能过于依赖,一切还要靠自己。
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在董卓麾下的这段时间,积蓄兵马,打出名声,这样在董卓失败后,自己才有可能乘势而起,独立成为一方诸侯,掌握权柄,自主生死,造福一方,如果能进一步把这将来的天下由三足圆鼎变为四足方鼎,与孙曹刘并列,那也不枉此生了。
至于更进一步统一天下,只要自己谋划得当,想方设法多收些谋士和猛将,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长远的打算,眼下,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在即,天下大乱将始,自己还是尽快积蓄实力,主要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紧张的。
好在还有几个月,只要自己先将手下兵马操练出雏形,到时候关东诸侯起兵,正好借此在战场上历练。正因为关东诸侯的兵马也是临时招募的郡兵和新兵,战斗力也不强,所以自己的兵马才有机会磨练。反之,若是对上董卓的精锐,自己恐怕根本没有磨砺兵马的余地就被一扫而光了。
总之,要想成为生死自主、掌握权柄的一方诸侯,仍是任重而道远,眼下还是现在董卓手下积蓄实力和地位,路要一步步走。
张辽琢磨着,自己现在是平津司马,毫无疑问,下一步自然是去驻守小平津关了。
小平津关,作为曾经不甘平淡的张辽,脑子里自然对这个地方有所认识。
说到小平津关,就不得不提到雒阳的地形和雒阳八关。
雒阳城因位于洛水之北故名洛阳,又因汉属火德,刘秀定都洛阳后便将都城改为雒阳,而雒阳城连同周边河南尹地区是块盆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山,北依王屋山,又据黄河之险,八面环山,五水绕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黄巾乱起,灵帝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尉营屯驻都亭,以镇京师。何进可谓将雒阳的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于雒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道关口,置八关都尉,以统领八关军政事务,拱卫京都。
八关之中,函谷关在西,位于新安县,东指雒阳,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为八关之首,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关内是数十里狭窄的谷道,可谓易守难攻。
伊阙关在南,位于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是雒阳南下、荆襄北上的必经之道。
广成关在南,其东北有长虫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附近有广成泽,也是两山夹一川地势,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
太谷关在南,位于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轩辕关在东南,位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为雒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
旋门关在正东,位于地势高峻的成皋之前,北瞰黄河,南临深涧,只有一条狭窄曲折的通道贯穿东西,极是易守难攻,为京师雒阳东面的第一关。也是赫赫有名的虎牢关。
雒阳八关之中,孟津关和小平津关均在雒阳城北面的邙山北麓、黄河南岸,是依据两个大渡口而建,与河内郡隔河相望。
张辽从河北募兵回来时,就是从小平津关返回的雒阳。
小平津关与雒阳城之间隔着绵延邙山,此时袁绍、曹大等人刚逃离雒阳,距离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应该还有几个月,正好能在小平津清净一段时间,好好练一练武艺,先将那华雄吊打一番,出了胸中恶气,再驰骋沙场,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过眼下,应该琢磨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在这个权力至上、人命贱如狗的乱世更是如此!
关键是怎么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权势。在张辽想来,无非有几个因素,兵马、人才、地盘、地位和名望。
如今自己跟着董卓,未必能获得什么好名声,真正能提升的还是兵马和官秩。而且董卓多半难以长久,自己对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必须考虑了。
无论如何,跟着吕布是没有前途的,将来是不是还像历史上原本的张辽一样投靠曹操混一辈子,或者更早一点向曹操靠拢?
实际上张辽对曹操的政治手段和远见谋略还是很佩服的,投靠曹操未必不是一条安安稳稳的路子,但他却想起后世一个评价,说是三国时代有三大狠人,董卓、曹操和司马懿,而这三个狠人各有不同。
董卓的狠是外在的,张牙舞爪,让天下人皆知,让天下人皆畏惧。
曹操的狠是内在的,突如其来,一击必杀,当你知道他要对付你的时候,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而司马懿的狠则是隐忍的,一般人永远不会知道,而他本人忍一辈子也就狠那么一次,但那一次却是可怕的。
不提司马懿那个小屁孩,如今估计也就十来岁,只说曹操。
如果是原本张辽稳重缜密的性格,在曹操手下混能落个好下场。但如今张辽却知道自己的性格,有点虎,好冲动,止不住就会闹出一些事,如果将来到了曹操麾下,很可能就像不知不觉得罪了这个枭雄,无声无息一刀咔嚓了自己。
相比较而言,董卓至少比曹操好对付一点,历史已经证明,王允加吕布就坑死了董卓,但这二人组合到了曹操手下怕是只有吃灰的份。
只是董卓本身也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也不能过于依赖,一切还要靠自己。
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在董卓麾下的这段时间,积蓄兵马,打出名声,这样在董卓失败后,自己才有可能乘势而起,独立成为一方诸侯,掌握权柄,自主生死,造福一方,如果能进一步把这将来的天下由三足圆鼎变为四足方鼎,与孙曹刘并列,那也不枉此生了。
至于更进一步统一天下,只要自己谋划得当,想方设法多收些谋士和猛将,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长远的打算,眼下,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在即,天下大乱将始,自己还是尽快积蓄实力,主要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紧张的。
好在还有几个月,只要自己先将手下兵马操练出雏形,到时候关东诸侯起兵,正好借此在战场上历练。正因为关东诸侯的兵马也是临时招募的郡兵和新兵,战斗力也不强,所以自己的兵马才有机会磨练。反之,若是对上董卓的精锐,自己恐怕根本没有磨砺兵马的余地就被一扫而光了。
总之,要想成为生死自主、掌握权柄的一方诸侯,仍是任重而道远,眼下还是现在董卓手下积蓄实力和地位,路要一步步走。
张辽琢磨着,自己现在是平津司马,毫无疑问,下一步自然是去驻守小平津关了。
小平津关,作为曾经不甘平淡的张辽,脑子里自然对这个地方有所认识。
说到小平津关,就不得不提到雒阳的地形和雒阳八关。
雒阳城因位于洛水之北故名洛阳,又因汉属火德,刘秀定都洛阳后便将都城改为雒阳,而雒阳城连同周边河南尹地区是块盆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山,北依王屋山,又据黄河之险,八面环山,五水绕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黄巾乱起,灵帝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尉营屯驻都亭,以镇京师。何进可谓将雒阳的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于雒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道关口,置八关都尉,以统领八关军政事务,拱卫京都。
八关之中,函谷关在西,位于新安县,东指雒阳,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为八关之首,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关内是数十里狭窄的谷道,可谓易守难攻。
伊阙关在南,位于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是雒阳南下、荆襄北上的必经之道。
广成关在南,其东北有长虫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附近有广成泽,也是两山夹一川地势,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
太谷关在南,位于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轩辕关在东南,位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为雒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
旋门关在正东,位于地势高峻的成皋之前,北瞰黄河,南临深涧,只有一条狭窄曲折的通道贯穿东西,极是易守难攻,为京师雒阳东面的第一关。也是赫赫有名的虎牢关。
雒阳八关之中,孟津关和小平津关均在雒阳城北面的邙山北麓、黄河南岸,是依据两个大渡口而建,与河内郡隔河相望。
张辽从河北募兵回来时,就是从小平津关返回的雒阳。
小平津关与雒阳城之间隔着绵延邙山,此时袁绍、曹大等人刚逃离雒阳,距离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应该还有几个月,正好能在小平津清净一段时间,好好练一练武艺,先将那华雄吊打一番,出了胸中恶气,再驰骋沙场,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也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