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如果魏国愿意退回开战之初,魏明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双方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武昌、长沙为界,双方达成和议,朱慈烺将很愿意接受现状,承认高义欢为北朝皇帝。
或者双方以现在控制区域为界,魏军控制淮南,而明军控制湘北大半,南明多少有点颜面也可以,但是这样的条件,高义欢显然不能接受,而朱慈烺也不可能向高义欢割地称臣,所以谈判注定无法成功。
朱慈烺想用谈判来拖延时间,让他能够调集一些兵力,回防江南,而高义欢则是想利用谈判,让朱慈烺觉得,他没有渡江的把握,减缓明军回防的时间和回防的兵力,等魏军水师赶来。
双方都在谈条件,可是都清楚不可能达成满意的条件,和议不会成功,唯有何腾蛟在长江两岸穿梭,吐得胆水都出来,还希望着能够达成议和。
长江北岸,十五万魏军,加上征调来的民夫和水手,足有二十余万众,驻扎于西起江浦,东到扬州的长江边上。
魏军并未集中于一处,因为那样有利于明军集中力量防守,长江虽说是天堑,难以横渡,可是他也有他的缺点,就是千里江防,需要足够的兵力防守。
十五万魏军,分成数个营垒,在长江北岸各个适合渡江的渡口下寨,不过每寨都有上万人,一旦渡江,便足以威胁南京,让明军不得不将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设防。
此事,在瓜州渡,就拥挤着一支魏军,整个渡口,但凡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密集的军队。
朱慈烺站在南岸,用千里镜眺望北岸,只见渡口外的大地都被魏军的营帐所掩盖,营地里旌旗招展,数万魏军,呼气成风,哈气成云,左右阴晴,兵威壮盛。
朱慈烺观察魏军阵容,不得不承认,魏军兵威强盛,来势汹汹。
“沿江各个渡口,都派兵防守呢?”朱慈烺皱着眉头。
“陛下放心,都有兵力防守,只要水师及时发现魏贼渡江,战船突袭魏贼运兵船,江防应该没有大碍。”郑森行礼道。
长江被称为天堑,就是因为难以逾越,没有足够的船只,想要渡过长江十分困难。
如魏军有一百条大船,每艘船运兵200人,一次只能渡两万,而长江上明军水师战船拦截,火炮轰击,战船撞击,可能要损失大半,最后渡江的大概也就几千人。
他们再经受摊头守军阻击,即便守住一块滩头,也等不到第二批人渡江,就会被歼灭。
长江宽阔,江面窄处也有四五里,船只从北岸往南冲,至少半个时辰,而这段时间,足够明军调集兵力,解决滩头的魏军。
郑森知道魏军没有多少大船,绝对不够连续运两波,而等船只返回北岸,再运兵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长江天堑,历来是南朝防备北兵的重要倚仗,郑森的话,让朱慈烺心中稍微安定,他再用千里镜,观看对面魏军营寨时,心里已经不再慌张了。
朱慈烺松了口气,“那便好,等湖广两万兵马回援,长江就无忧了。”
当年前秦八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晋国,最后却被几万晋兵杀得大败。
如今敌强我弱,与此时情况差不多,高义欢好比那苻坚,而他则将在自己代入东晋一方。
朱慈烺放下千里镜,只要能将魏军挡在长江之北,他就有机会在湖广搬回一句。
高义欢只与何腾蛟见了一面,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了陈名夏与之纠缠,他则将精力重新投入到渡江上来。
高义欢的大帐里,魏军主要将校、参军齐聚一堂。
“长江广阔,要渡过江去,除了船只外,就是选择渡口,以及如何突破明军水师的阻拦。”高义欢端坐着问道:“现在,我们一件件的进行商议。”
高义欢顿了顿,“首先我们说船只。”
赵大宪抱拳道:“陛下,快马传来消息,水师战船已经快到淮安,两日后可抵达扬州。”
高义欢问道:“有多少船,都是改造过的吗?”
“回禀陛下,有一百二十艘,都经过改造,其中大船二十艘,每船能运兵二百余人,剩下大多是只能运六七十人左右的船只。”陈名夏道:“也就是说这些船只一次能运送万人左右。”
高义欢微微皱眉,“如果这万人能够全部上岸,那渡江必然成功,如果只有一小部分,那投送能力就太差了。”
“陛下,除了海州的水师战船外,我们在高邮,还俘获了三十多艘明朝物资船,另外再加上大军搜集的小船,扎的木筏,一次投送的能力,应该在两万左右。”
高义欢沉吟道:“这还不够,至少要三万人,筏子要继续扎。”
陈名夏抱拳领命,“臣明白了。”
高义欢遂即道:“再说渡江地点的事情。”
这回是赵大宪禀报,“陛下,臣等研究了长江水纹,请教了沿江渔民,找到了三处比较适合渡江的地方。一是瓜州,二是仪真,三是西江口。”
高义欢站起身,走到沙盘前,“说说你的理由。”
众人纷纷起身围住沙盘,赵大宪解释道,“陛下,瓜州和仪真是同一个原因,这里的江道往南转了个小弯,造成向东奔流的河水,撞上河堤之后,水流向南冲,船只可借助暗流,直接冲过江心,节省士卒体力。西江口则是因为这里有河流汇入长江,船只同样可以借助水势,冲向南岸。”
高义欢看了看,捋着胡子道:“长江上明军战船遍布,水师船只一旦出了大运河,进入长江,就会引起明军的注意。因此渡河之地,只能选择扬州,仪真和西江口不再考虑之内,可做疑兵之用。”
赵大宪抱拳领命,“臣明白了。”
高义欢扫视众人,问道最后一个问题,“大军渡江,明军水师必然阻截,届时大军定会损失惨重。诸位有什么办法来克制明军水师,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众人议论纷纷,半响没有说出个名堂出来,最后黄秉忠道:“陛下,臣以为在江面上,我军很难胜过明军水师,只能在岸上想办法?”
高义欢看向他,“你有什么主意?”
黄秉忠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杆指着瓜州:“瓜州有炮台,明军水师要拦截,主要是在江心之南的区域进行拦截。过了江心,瓜州炮台就很难击中明军战船,可如果我们在南岸也建一座炮台,两座炮台南北夹击,相互呼应,便能起到压制作用,控制这段江面,明军水师受到炮台影响,便能减少他们对运兵船的威胁。”
高义欢盯着沙盘,沉思着颔首:“水上没有办法的话,也只有此策了。不过要在对面建造临时炮阵,便需要登岸的士卒,占据大块江滩,同时要把大炮运过去才行。这将是一场苦战啊!”
大帐内的将士们,神情都肃然起来,明白渡江之战并不轻松。
高义欢扫视众人一眼,遂即一挥手,朗声道:“天下板荡数十载,江山一统,乃大势所驱。此战必将载入史册,诸卿当与朕共勉,两日后,船只一到,立刻进攻!”
~~~~~~
(感谢大家的支持)
如果魏国愿意退回开战之初,魏明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双方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武昌、长沙为界,双方达成和议,朱慈烺将很愿意接受现状,承认高义欢为北朝皇帝。
或者双方以现在控制区域为界,魏军控制淮南,而明军控制湘北大半,南明多少有点颜面也可以,但是这样的条件,高义欢显然不能接受,而朱慈烺也不可能向高义欢割地称臣,所以谈判注定无法成功。
朱慈烺想用谈判来拖延时间,让他能够调集一些兵力,回防江南,而高义欢则是想利用谈判,让朱慈烺觉得,他没有渡江的把握,减缓明军回防的时间和回防的兵力,等魏军水师赶来。
双方都在谈条件,可是都清楚不可能达成满意的条件,和议不会成功,唯有何腾蛟在长江两岸穿梭,吐得胆水都出来,还希望着能够达成议和。
长江北岸,十五万魏军,加上征调来的民夫和水手,足有二十余万众,驻扎于西起江浦,东到扬州的长江边上。
魏军并未集中于一处,因为那样有利于明军集中力量防守,长江虽说是天堑,难以横渡,可是他也有他的缺点,就是千里江防,需要足够的兵力防守。
十五万魏军,分成数个营垒,在长江北岸各个适合渡江的渡口下寨,不过每寨都有上万人,一旦渡江,便足以威胁南京,让明军不得不将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设防。
此事,在瓜州渡,就拥挤着一支魏军,整个渡口,但凡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密集的军队。
朱慈烺站在南岸,用千里镜眺望北岸,只见渡口外的大地都被魏军的营帐所掩盖,营地里旌旗招展,数万魏军,呼气成风,哈气成云,左右阴晴,兵威壮盛。
朱慈烺观察魏军阵容,不得不承认,魏军兵威强盛,来势汹汹。
“沿江各个渡口,都派兵防守呢?”朱慈烺皱着眉头。
“陛下放心,都有兵力防守,只要水师及时发现魏贼渡江,战船突袭魏贼运兵船,江防应该没有大碍。”郑森行礼道。
长江被称为天堑,就是因为难以逾越,没有足够的船只,想要渡过长江十分困难。
如魏军有一百条大船,每艘船运兵200人,一次只能渡两万,而长江上明军水师战船拦截,火炮轰击,战船撞击,可能要损失大半,最后渡江的大概也就几千人。
他们再经受摊头守军阻击,即便守住一块滩头,也等不到第二批人渡江,就会被歼灭。
长江宽阔,江面窄处也有四五里,船只从北岸往南冲,至少半个时辰,而这段时间,足够明军调集兵力,解决滩头的魏军。
郑森知道魏军没有多少大船,绝对不够连续运两波,而等船只返回北岸,再运兵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长江天堑,历来是南朝防备北兵的重要倚仗,郑森的话,让朱慈烺心中稍微安定,他再用千里镜,观看对面魏军营寨时,心里已经不再慌张了。
朱慈烺松了口气,“那便好,等湖广两万兵马回援,长江就无忧了。”
当年前秦八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晋国,最后却被几万晋兵杀得大败。
如今敌强我弱,与此时情况差不多,高义欢好比那苻坚,而他则将在自己代入东晋一方。
朱慈烺放下千里镜,只要能将魏军挡在长江之北,他就有机会在湖广搬回一句。
高义欢只与何腾蛟见了一面,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了陈名夏与之纠缠,他则将精力重新投入到渡江上来。
高义欢的大帐里,魏军主要将校、参军齐聚一堂。
“长江广阔,要渡过江去,除了船只外,就是选择渡口,以及如何突破明军水师的阻拦。”高义欢端坐着问道:“现在,我们一件件的进行商议。”
高义欢顿了顿,“首先我们说船只。”
赵大宪抱拳道:“陛下,快马传来消息,水师战船已经快到淮安,两日后可抵达扬州。”
高义欢问道:“有多少船,都是改造过的吗?”
“回禀陛下,有一百二十艘,都经过改造,其中大船二十艘,每船能运兵二百余人,剩下大多是只能运六七十人左右的船只。”陈名夏道:“也就是说这些船只一次能运送万人左右。”
高义欢微微皱眉,“如果这万人能够全部上岸,那渡江必然成功,如果只有一小部分,那投送能力就太差了。”
“陛下,除了海州的水师战船外,我们在高邮,还俘获了三十多艘明朝物资船,另外再加上大军搜集的小船,扎的木筏,一次投送的能力,应该在两万左右。”
高义欢沉吟道:“这还不够,至少要三万人,筏子要继续扎。”
陈名夏抱拳领命,“臣明白了。”
高义欢遂即道:“再说渡江地点的事情。”
这回是赵大宪禀报,“陛下,臣等研究了长江水纹,请教了沿江渔民,找到了三处比较适合渡江的地方。一是瓜州,二是仪真,三是西江口。”
高义欢站起身,走到沙盘前,“说说你的理由。”
众人纷纷起身围住沙盘,赵大宪解释道,“陛下,瓜州和仪真是同一个原因,这里的江道往南转了个小弯,造成向东奔流的河水,撞上河堤之后,水流向南冲,船只可借助暗流,直接冲过江心,节省士卒体力。西江口则是因为这里有河流汇入长江,船只同样可以借助水势,冲向南岸。”
高义欢看了看,捋着胡子道:“长江上明军战船遍布,水师船只一旦出了大运河,进入长江,就会引起明军的注意。因此渡河之地,只能选择扬州,仪真和西江口不再考虑之内,可做疑兵之用。”
赵大宪抱拳领命,“臣明白了。”
高义欢扫视众人,问道最后一个问题,“大军渡江,明军水师必然阻截,届时大军定会损失惨重。诸位有什么办法来克制明军水师,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众人议论纷纷,半响没有说出个名堂出来,最后黄秉忠道:“陛下,臣以为在江面上,我军很难胜过明军水师,只能在岸上想办法?”
高义欢看向他,“你有什么主意?”
黄秉忠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杆指着瓜州:“瓜州有炮台,明军水师要拦截,主要是在江心之南的区域进行拦截。过了江心,瓜州炮台就很难击中明军战船,可如果我们在南岸也建一座炮台,两座炮台南北夹击,相互呼应,便能起到压制作用,控制这段江面,明军水师受到炮台影响,便能减少他们对运兵船的威胁。”
高义欢盯着沙盘,沉思着颔首:“水上没有办法的话,也只有此策了。不过要在对面建造临时炮阵,便需要登岸的士卒,占据大块江滩,同时要把大炮运过去才行。这将是一场苦战啊!”
大帐内的将士们,神情都肃然起来,明白渡江之战并不轻松。
高义欢扫视众人一眼,遂即一挥手,朗声道:“天下板荡数十载,江山一统,乃大势所驱。此战必将载入史册,诸卿当与朕共勉,两日后,船只一到,立刻进攻!”
~~~~~~
(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