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黎朝的国都河内,曾有过许多名字,它先后被称为龙渊、龙编、中京、京都、东京、升龙等,每一个名字都透露野心和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
从这些名称来看,就能看出历代安南政权的野心,他们是真的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自己当中国了。
其实从文化圈的角度来看,安南、朝鲜甚至日本都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圈内的诸侯,都继承了一部分中国文化的元素。
如果这几个国家能联合起来,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完全可以在世界上横着走,谁也不怕,谁也不怵。
可惜的是,从中国衰落后开始,东亚文化圈的诸侯中,没了老大,或者说不认可原来的老大,想要自己当老大,诸侯们相互瞧不起,甚至大大出手,形成了各种仇恨,无法形成合力,让西夷占了便宜。
此时的安南还并非那个世界第三,不过实力在中南半岛,却是一霸。
整个安南地区,包括南部的占城地区,人口大约在三百余万人,其中郑主控制人口约二百余万,阮主控制人口约九十万,高平莫氏控制约十余万人口。
孙可望率领十万大军,灭掉高平莫氏后,并没有将后黎朝的郑主放在眼里,马不停蹄攻略后黎朝北部州县,又打破宣光,收编了盘踞于此的后黎军阀武氏。
西军在中原大战十余载,一时间纵横后黎朝北部州郡,使得孙可望能直接与大本营云南连接成一片。
在连续夺取了后黎朝北部的州郡后,掌握后黎政权的郑主终于反应过来,一个小小的安南国,居然动员了五万大军,百头战象,五百艘战船,前来迎战。
孙可望收编的武氏,以及被他灭掉的莫氏,政治上是联盟关系,立场都是反黎的。
西军想要控制安南地区,肯定是需要地方势力配合,孙可望能选择合作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是掌握后黎朝的郑主,因为他自己将取代郑主,成为安南的掌控者,所以两者之间肯定没得谈。
在大西国宰相徐以显的建议下,将被拉去砍头的莫主,被救了回来,得到了孙可望的善待,而武氏则成了他的先锋。
就在郑主发兵北上时,满怀雄心的孙可望,也率领他的十万大军南下,意图直接打下河内。
在孙可望看来,纵横天下多年的西军,打个东南小国,难度不过是在中原打个府城而已。
两支军队,一个沿着红河南下,一个逆流而来,双方在河内之北八十里处相遇。
让孙可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却并不轻松,孙可望击败了郑主的步军,主阵却被郑主的战象冲乱,迫使孙可望大军后退三十余里。
在明朝陷入混乱时,安南地区其实也乱了十多年,战乱也十分频繁,安南的军队并非完全不知兵事,他们也是经历了战场的磨炼。
郑主的军队与西军有些差距,可却不像高平的莫氏那样不堪一击。
之后,两军各有胜负,西军凭借刘宗敏的勇猛,数败郑主,可是却几次被战象击退。
就这样两军对持了半个月,孙可望粮食告急,大军退往宣光,而郑主恐惧孙可望的实力,也不敢追击,领着兵马又退回了河内。
让郑主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退,却使得他失去了击败孙可望的机会。
孙可望回到宣光后,为粮草发愁,他听武氏提起安南西面有一国,叫做南掌,可能有粮,于是便派人去借粮,可是南掌就回了一句话,大意就是,“你特么谁呀!”
南掌确实不知道孙可望是谁,于是孙可望直接率军西进,绕过蔓延的山脉,攻破南掌国都,俘虏了南掌王。
同后黎的军队相比,南掌的军队就差了太多,而且人数也不多,才一万多人,轻易就被孙可望击败。
这一战,让孙可望获得了大批物资,同时还获得了五十头大象,于是孙可望逼迫南掌王称藩臣服,留下大将冯双礼监国,带走南掌王的儿子和大部分军队,回到了越北。
西军这样的农民军,虽然装备和素质都比不上魏军,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就是能够吃苦耐劳,走哪儿打到哪儿。
郑主回到河内没多久,孙可望再次领兵杀至,而这一次,西军的兵力比上一次更加强大,不仅有收编的南掌象兵,还有从云南过来的炮队和火铳营。
郑主率领大军五万大军,与西军相会时,看见孙可望的大军长矛林立,旌旗如云,队伍中还有战象和大炮,顿时就惊住了。
双方一场厮杀,这次孙可望早有准备,郑主的战象在攻击孙可望的中军时,遭到了火器营的迎头痛击。
这时刘宗敏率领骑兵,绕到郑主大军侧翼,发起冲击,一下击败了郑军,郑主仓皇逃回河内。
十二月二十五日,临近新年,本来喜气洋洋,可是后黎朝的国都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此时,在河内城北面的旷野上,大群的人潮出现,无数西军士卒,手持兵器,拨开杂草,漫野而来。
巨大的战象,战马拖拽的火炮,被夹在人群之中,场面十分壮观。
孙可望骑在一匹健马上,身后大纛飞舞,如林的长枪护卫身后。
这时他抬首望去,远处的平原上已经出现一座城垣的影子,让他有些吃惊,因为这座城池比他预想的要大很多,比明朝的一座府城还大,周长估计在十五里之上,二十里之下,算是一座大城。
河内坐落在红河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出现一座大城,仿佛巨兽横陈,确实十分震撼。
这里位于富饶的平原,临近红河而建,水陆交通便利,城中街坊、集市、居民区都有,可以说是安南的精华所在。
这时孙可望勒住战马,抬起马鞭指着远处的城垣,有些志得意满的问道:“前面就是安南的都城吗?”
一旁的徐以显道:“大王,前面就是安南国都东京,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升龙城!”
“升龙城!”孙可望深邃的目光,看向远处的城池,赞叹一声,“真是一个好名字!真龙升腾啊!”
徐以显笑道,“此城东北方是两广的十万大山,西面也是山脉,城池控制方圆百里的平原,确有王气存在!”
孙可望马鞭一扬,豪气万丈,“本王必得此城,建立一番霸业!”
说完,他便一夹马腹,大喝一声,迎着朝阳,催马奔向升龙城。
在他身后,一众西军战将相互看了一眼,也纷纷催动战马,紧随在他的身后,趋之若鹜。
(感谢书友20170508190442772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从这些名称来看,就能看出历代安南政权的野心,他们是真的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自己当中国了。
其实从文化圈的角度来看,安南、朝鲜甚至日本都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圈内的诸侯,都继承了一部分中国文化的元素。
如果这几个国家能联合起来,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完全可以在世界上横着走,谁也不怕,谁也不怵。
可惜的是,从中国衰落后开始,东亚文化圈的诸侯中,没了老大,或者说不认可原来的老大,想要自己当老大,诸侯们相互瞧不起,甚至大大出手,形成了各种仇恨,无法形成合力,让西夷占了便宜。
此时的安南还并非那个世界第三,不过实力在中南半岛,却是一霸。
整个安南地区,包括南部的占城地区,人口大约在三百余万人,其中郑主控制人口约二百余万,阮主控制人口约九十万,高平莫氏控制约十余万人口。
孙可望率领十万大军,灭掉高平莫氏后,并没有将后黎朝的郑主放在眼里,马不停蹄攻略后黎朝北部州县,又打破宣光,收编了盘踞于此的后黎军阀武氏。
西军在中原大战十余载,一时间纵横后黎朝北部州郡,使得孙可望能直接与大本营云南连接成一片。
在连续夺取了后黎朝北部的州郡后,掌握后黎政权的郑主终于反应过来,一个小小的安南国,居然动员了五万大军,百头战象,五百艘战船,前来迎战。
孙可望收编的武氏,以及被他灭掉的莫氏,政治上是联盟关系,立场都是反黎的。
西军想要控制安南地区,肯定是需要地方势力配合,孙可望能选择合作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是掌握后黎朝的郑主,因为他自己将取代郑主,成为安南的掌控者,所以两者之间肯定没得谈。
在大西国宰相徐以显的建议下,将被拉去砍头的莫主,被救了回来,得到了孙可望的善待,而武氏则成了他的先锋。
就在郑主发兵北上时,满怀雄心的孙可望,也率领他的十万大军南下,意图直接打下河内。
在孙可望看来,纵横天下多年的西军,打个东南小国,难度不过是在中原打个府城而已。
两支军队,一个沿着红河南下,一个逆流而来,双方在河内之北八十里处相遇。
让孙可望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战却并不轻松,孙可望击败了郑主的步军,主阵却被郑主的战象冲乱,迫使孙可望大军后退三十余里。
在明朝陷入混乱时,安南地区其实也乱了十多年,战乱也十分频繁,安南的军队并非完全不知兵事,他们也是经历了战场的磨炼。
郑主的军队与西军有些差距,可却不像高平的莫氏那样不堪一击。
之后,两军各有胜负,西军凭借刘宗敏的勇猛,数败郑主,可是却几次被战象击退。
就这样两军对持了半个月,孙可望粮食告急,大军退往宣光,而郑主恐惧孙可望的实力,也不敢追击,领着兵马又退回了河内。
让郑主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退,却使得他失去了击败孙可望的机会。
孙可望回到宣光后,为粮草发愁,他听武氏提起安南西面有一国,叫做南掌,可能有粮,于是便派人去借粮,可是南掌就回了一句话,大意就是,“你特么谁呀!”
南掌确实不知道孙可望是谁,于是孙可望直接率军西进,绕过蔓延的山脉,攻破南掌国都,俘虏了南掌王。
同后黎的军队相比,南掌的军队就差了太多,而且人数也不多,才一万多人,轻易就被孙可望击败。
这一战,让孙可望获得了大批物资,同时还获得了五十头大象,于是孙可望逼迫南掌王称藩臣服,留下大将冯双礼监国,带走南掌王的儿子和大部分军队,回到了越北。
西军这样的农民军,虽然装备和素质都比不上魏军,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就是能够吃苦耐劳,走哪儿打到哪儿。
郑主回到河内没多久,孙可望再次领兵杀至,而这一次,西军的兵力比上一次更加强大,不仅有收编的南掌象兵,还有从云南过来的炮队和火铳营。
郑主率领大军五万大军,与西军相会时,看见孙可望的大军长矛林立,旌旗如云,队伍中还有战象和大炮,顿时就惊住了。
双方一场厮杀,这次孙可望早有准备,郑主的战象在攻击孙可望的中军时,遭到了火器营的迎头痛击。
这时刘宗敏率领骑兵,绕到郑主大军侧翼,发起冲击,一下击败了郑军,郑主仓皇逃回河内。
十二月二十五日,临近新年,本来喜气洋洋,可是后黎朝的国都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此时,在河内城北面的旷野上,大群的人潮出现,无数西军士卒,手持兵器,拨开杂草,漫野而来。
巨大的战象,战马拖拽的火炮,被夹在人群之中,场面十分壮观。
孙可望骑在一匹健马上,身后大纛飞舞,如林的长枪护卫身后。
这时他抬首望去,远处的平原上已经出现一座城垣的影子,让他有些吃惊,因为这座城池比他预想的要大很多,比明朝的一座府城还大,周长估计在十五里之上,二十里之下,算是一座大城。
河内坐落在红河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出现一座大城,仿佛巨兽横陈,确实十分震撼。
这里位于富饶的平原,临近红河而建,水陆交通便利,城中街坊、集市、居民区都有,可以说是安南的精华所在。
这时孙可望勒住战马,抬起马鞭指着远处的城垣,有些志得意满的问道:“前面就是安南的都城吗?”
一旁的徐以显道:“大王,前面就是安南国都东京,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升龙城!”
“升龙城!”孙可望深邃的目光,看向远处的城池,赞叹一声,“真是一个好名字!真龙升腾啊!”
徐以显笑道,“此城东北方是两广的十万大山,西面也是山脉,城池控制方圆百里的平原,确有王气存在!”
孙可望马鞭一扬,豪气万丈,“本王必得此城,建立一番霸业!”
说完,他便一夹马腹,大喝一声,迎着朝阳,催马奔向升龙城。
在他身后,一众西军战将相互看了一眼,也纷纷催动战马,紧随在他的身后,趋之若鹜。
(感谢书友20170508190442772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