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煌言看到朱宏三为了主考之事犹豫,赶紧躬身说道:“陛下,黄宗羲乃是浙东大儒,在南直隶和浙江学生很多,这样将他长期的关在诏狱实在有些不妥!”
张煌言为黄宗羲求情,主要是因为黄宗羲在浙东影响极大,黄宗羲常年在浙江宁波、绍兴等地办学讲学,培养了很多学生。著名弟子有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仇兆鳌等。其中这个万斯同就是写明史的主笔之一,当年将马士英写成一团狗屎的就是这个家伙。当然张煌言也不只是这么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黄宗羲是太子的老师,张煌言又是铁杆的太子党,不营救实在对不起太子。
朱宏三对如何处置黄宗羲也很挠头,不能杀还不能放。朱宏三知道张煌言什么意思,那个黄宗羲就是后世的大V,发几条博客就能搞臭你。朱宏三想了半天说道:“这样吧,先让黄宗羲过来,我见见他!”朱宏三打定的主意是先看看这个家伙再说,如果还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那就不要怨自己的刀不快了。
皇帝有旨,锦衣卫自然要照办,很快宫廷里的中旨传到锦衣卫诏狱。
赵孟关走了以后管理诏狱的是新换上来一个张姓千户,这个家伙比赵孟关还要胆小,那敢下狠手收拾黄宗羲这个大文人,每天早请安晚汇报,照顾的比自己的亲爹还要好。
有手下人问过张千户:“大人,对那个黄宗羲不用这么孝敬吧!皇爷是有圣旨不能用刑,但是也不用好吃好喝的供养吧!”
张千户对自己手下骂道:“你们懂得屁,你没没听过“死灰复燃”的典故吗?”
锦衣卫的狱卒都没念过书,这个成语倒是听过,但是怎么来的可是半点不知,现在听长官这么说一个都茫然的摇摇头。
张千户小时候读过一些书,但是不是读书的材料,没办法才接父亲的班进了锦衣卫。现在终于可是卖弄自己的学问,不禁喜上眉梢。
“你们这帮家伙,听我详细和你们说!你们知道汉朝吧!汉朝有一个丞相叫韩安国,当年犯了错误被皇帝关到监狱,监狱的狱卒欺负他,韩安国说你不怕我死灰复燃吗?狱卒说,复燃我就撒尿浇灭他。结果韩安国后来又被皇帝重新起复。狱卒吓得逃跑,不过被被抓回来,韩安国教训他说以后做事别这么绝,死灰也会复燃的。”
那些狱卒还没听过这个典故,赶紧问道:“大人,那韩安国一定杀了那个狱卒吧?”
“没有,人家是丞相,那能和你们这样的较真,韩安国训斥他一顿后就放了那个狱卒!”
有聪明的狱卒问道:“大人,你是害怕那个黄宗羲在放出去?”
“这不废话吗?皇爷有旨意不准动刑,还不说明在皇爷的心里这个黄宗羲很重要吗?”
就在这时,内宫传来旨意,皇帝要见黄宗羲。张千户一听赶紧说道:“看到没,黄宗羲发达的机会来了,都跟我去牢里迎接黄大人!”
张千户赶紧带着人陪着宫里的内官来到天字牢房,皇帝虽然有圣旨不准动刑,但是锦衣卫的诏狱不是养大爷的地方,黄宗羲在这里关了快一年了,也遭了很多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黄宗羲倒是将鲁监国大统历写了多半本,已经快要结尾了。
今天黄宗羲正在写书,听到牢门响动,外面进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内官,身后跟着一群锦衣卫的狱卒。
“怎么?皇帝终于要动手了吗?”黄宗羲看到进来这么多人还以为朱宏三关了自己将近一年,现在准备要杀自己。
那个二十多岁的宦官呵呵笑道:“黄大人,恭喜了!皇帝想起了你,想要看看你,黄大人和咱家一起进宫吧!”
黄宗羲本来就对朱宏三没有好印象,出来做官一个原因是当年鲁王朱以海下过命令,让自己手下所有官员都要听从楚王的调遣,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朱宏三军事实力太强,抢先占了至关重要的南京,并且拜祭了孝陵,在合法性上走在了前面。而黄宗羲身为儒学大家,黄家几代都受明朝的大恩,自然要维护大明的合法性,有这两条黄宗羲才没办法出来辅佐朱宏三。
黄宗羲今天听说皇帝朱宏三要见自己,笑道:“好,老夫要去看看皇帝到底想拿我怎么办?”
黄宗羲说完站起身来就要出去,边上张千户赶紧说道:“黄大人,这身穿着怎能去见皇爷,还是梳洗一下吧!”
黄宗羲看看张千户,笑道:“这位千户,谢谢你这几个月的照顾,不过老夫不准备梳洗,这样去见皇帝挺好!”
朱宏三看到黄宗羲穿着囚衣,蓬头垢面的进来见自己就有些不高兴,这些臭老九太狂妄了。
朱宏三沉脸问道:“怎么?你们没有为黄先生梳洗更衣吗?”
朱宏三这句话可是吓坏了传旨那个小太监,他跪倒颤声说道:“皇爷,奴才想要为黄大人更衣的,可是黄大人说就这样来见皇爷,奴才也没办法!”
黄宗羲躬身施礼说道:“陛下,请不要难为这个小内官,正是臣不准备更衣的!”
朱宏三压了压火问道:“黄先生为何这么来见朕?难道黄先生不怕君前失仪吗?”
“陛下,就算臣打扮的花枝招展,也是在诏狱里待了半年多,难道穿的好些就能免于牢狱之灾吗?”
朱宏三知道黄宗羲对自己有些意见,但是也没办法,皇家的事是你一个文官能参合进来的吗?
“黄先生,不知道在诏狱这半年多对自己的错误可反省清楚了吗?”
朱宏三的意思只要黄宗羲说句服软的话,就把他放了,然后在给他一个礼部侍郎的职位去当监考。哪知道这个黄宗羲又臭又硬,根本一句软话也不说。
“臣所做的都是对的,祖宗礼法,藩王不得参政,臣请楚王就藩!”
朱宏三听黄宗羲这句话好悬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没想到这个老家伙还抓着朕的儿子不放。楚国封地在武昌,现在倒是在自己手中,但是朱宏三根本没想在走前明那种就藩的老路,也没打算让自己儿子就藩。
太子朱海正在朱宏三身边,看到自己老子生气,生怕一刀将自己老师砍了,那可得不偿失。
朱海赶紧站出来说道:“父皇,黄先生在诏狱中关了半年多,大概有些迷糊,刚才说的一定不是他心中所想!”
看到朱海站出来劝说自己,朱宏三也知道现在不好下狠手整治这个黄宗羲,没办法朱宏三只能装聋作哑,转移话题的问道:“太子说的很对,朕不和你计较,黄宗羲,朕听说你在牢里写了一部什么鲁监国大统历,可写完了?”
“回陛下,臣还没写完,正写到鲁监国广东蒙难!”
朱宏三一听这个问道:“朱以海的死亡你是怎么写的?”
朱海和张煌言在边上一看就要遭,当年朱以海就是被朱宏三弄死的,不过对外说的是溺亡,不过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现在皇帝问起这个,黄宗羲看来要倒霉。朱海和张煌言刚要站出来为黄宗羲说好话,哪知道黄宗羲已经将话说了出来。
“臣写的是鲁监国溺亡,但是存疑,还有鲁监国的二位妃子被陛下纳入后宫!”
这句话可是啪啪的打朱宏三的脸,这已经指着鼻子骂朱宏三昏君了,弄死人家老公不说,还纳了人家的老婆。
朱宏三气的浑身发抖,站起来叫道:“来人!来人!给朕将这个。。。”朱宏三刚要说出将黄宗羲拉出去打死,边上的张煌言站出来问道:“黄太冲,我问你,如果当今皇帝蒙难你可愿意共赴国难?”
黄宗羲一愣,脱口说道:“这个自然,陛下为君父,臣为臣子,自然要与陛下共呼吸同命运!”
黄宗羲这句话救了他自己,朱宏三虽然不是东西,但是对忠于自己的人还是不错的,在加上太子朱海在边上说道:“父皇,黄先生能忠于鲁王,自然能忠于父皇,请父皇饶过黄先生!”
朱宏三看了看黄宗羲,问道:“黄宗羲,朕问你,这次关你进诏狱你是怎么想的?”
黄宗羲坚定的答道:“君之于臣,犹父母之于子也。人子有过,为之父母者,未尝不而刑教之。其刑教之时,凄然不忍于心也。 既刑教之后,然不哀于爱也,慈父不弃有过之子,仁君亦不弃有过之臣,臣下敢有何他想哉!”
黄宗羲此话一出,朱海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说话这人就是那个正气凛然的老师。真没看出来啊,老师居然有如此卓越的马屁天赋!绝对是天赋异禀!将父皇比作父母,将自己下牢狱比作被父母惩戒!这、这、这,反正他朱海是万万说不出这种肉麻话的!朱海本来最担心的是,黄宗羲头脑一热,继续自诩忠良,指责父皇昏庸无道,最后他老人家不但不认错,反而还要父皇去改过。
张煌言看到朱宏三为了主考之事犹豫,赶紧躬身说道:“陛下,黄宗羲乃是浙东大儒,在南直隶和浙江学生很多,这样将他长期的关在诏狱实在有些不妥!”
张煌言为黄宗羲求情,主要是因为黄宗羲在浙东影响极大,黄宗羲常年在浙江宁波、绍兴等地办学讲学,培养了很多学生。著名弟子有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仇兆鳌等。其中这个万斯同就是写明史的主笔之一,当年将马士英写成一团狗屎的就是这个家伙。当然张煌言也不只是这么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黄宗羲是太子的老师,张煌言又是铁杆的太子党,不营救实在对不起太子。
朱宏三对如何处置黄宗羲也很挠头,不能杀还不能放。朱宏三知道张煌言什么意思,那个黄宗羲就是后世的大V,发几条博客就能搞臭你。朱宏三想了半天说道:“这样吧,先让黄宗羲过来,我见见他!”朱宏三打定的主意是先看看这个家伙再说,如果还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那就不要怨自己的刀不快了。
皇帝有旨,锦衣卫自然要照办,很快宫廷里的中旨传到锦衣卫诏狱。
赵孟关走了以后管理诏狱的是新换上来一个张姓千户,这个家伙比赵孟关还要胆小,那敢下狠手收拾黄宗羲这个大文人,每天早请安晚汇报,照顾的比自己的亲爹还要好。
有手下人问过张千户:“大人,对那个黄宗羲不用这么孝敬吧!皇爷是有圣旨不能用刑,但是也不用好吃好喝的供养吧!”
张千户对自己手下骂道:“你们懂得屁,你没没听过“死灰复燃”的典故吗?”
锦衣卫的狱卒都没念过书,这个成语倒是听过,但是怎么来的可是半点不知,现在听长官这么说一个都茫然的摇摇头。
张千户小时候读过一些书,但是不是读书的材料,没办法才接父亲的班进了锦衣卫。现在终于可是卖弄自己的学问,不禁喜上眉梢。
“你们这帮家伙,听我详细和你们说!你们知道汉朝吧!汉朝有一个丞相叫韩安国,当年犯了错误被皇帝关到监狱,监狱的狱卒欺负他,韩安国说你不怕我死灰复燃吗?狱卒说,复燃我就撒尿浇灭他。结果韩安国后来又被皇帝重新起复。狱卒吓得逃跑,不过被被抓回来,韩安国教训他说以后做事别这么绝,死灰也会复燃的。”
那些狱卒还没听过这个典故,赶紧问道:“大人,那韩安国一定杀了那个狱卒吧?”
“没有,人家是丞相,那能和你们这样的较真,韩安国训斥他一顿后就放了那个狱卒!”
有聪明的狱卒问道:“大人,你是害怕那个黄宗羲在放出去?”
“这不废话吗?皇爷有旨意不准动刑,还不说明在皇爷的心里这个黄宗羲很重要吗?”
就在这时,内宫传来旨意,皇帝要见黄宗羲。张千户一听赶紧说道:“看到没,黄宗羲发达的机会来了,都跟我去牢里迎接黄大人!”
张千户赶紧带着人陪着宫里的内官来到天字牢房,皇帝虽然有圣旨不准动刑,但是锦衣卫的诏狱不是养大爷的地方,黄宗羲在这里关了快一年了,也遭了很多罪。不过在这段时间里,黄宗羲倒是将鲁监国大统历写了多半本,已经快要结尾了。
今天黄宗羲正在写书,听到牢门响动,外面进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内官,身后跟着一群锦衣卫的狱卒。
“怎么?皇帝终于要动手了吗?”黄宗羲看到进来这么多人还以为朱宏三关了自己将近一年,现在准备要杀自己。
那个二十多岁的宦官呵呵笑道:“黄大人,恭喜了!皇帝想起了你,想要看看你,黄大人和咱家一起进宫吧!”
黄宗羲本来就对朱宏三没有好印象,出来做官一个原因是当年鲁王朱以海下过命令,让自己手下所有官员都要听从楚王的调遣,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朱宏三军事实力太强,抢先占了至关重要的南京,并且拜祭了孝陵,在合法性上走在了前面。而黄宗羲身为儒学大家,黄家几代都受明朝的大恩,自然要维护大明的合法性,有这两条黄宗羲才没办法出来辅佐朱宏三。
黄宗羲今天听说皇帝朱宏三要见自己,笑道:“好,老夫要去看看皇帝到底想拿我怎么办?”
黄宗羲说完站起身来就要出去,边上张千户赶紧说道:“黄大人,这身穿着怎能去见皇爷,还是梳洗一下吧!”
黄宗羲看看张千户,笑道:“这位千户,谢谢你这几个月的照顾,不过老夫不准备梳洗,这样去见皇帝挺好!”
朱宏三看到黄宗羲穿着囚衣,蓬头垢面的进来见自己就有些不高兴,这些臭老九太狂妄了。
朱宏三沉脸问道:“怎么?你们没有为黄先生梳洗更衣吗?”
朱宏三这句话可是吓坏了传旨那个小太监,他跪倒颤声说道:“皇爷,奴才想要为黄大人更衣的,可是黄大人说就这样来见皇爷,奴才也没办法!”
黄宗羲躬身施礼说道:“陛下,请不要难为这个小内官,正是臣不准备更衣的!”
朱宏三压了压火问道:“黄先生为何这么来见朕?难道黄先生不怕君前失仪吗?”
“陛下,就算臣打扮的花枝招展,也是在诏狱里待了半年多,难道穿的好些就能免于牢狱之灾吗?”
朱宏三知道黄宗羲对自己有些意见,但是也没办法,皇家的事是你一个文官能参合进来的吗?
“黄先生,不知道在诏狱这半年多对自己的错误可反省清楚了吗?”
朱宏三的意思只要黄宗羲说句服软的话,就把他放了,然后在给他一个礼部侍郎的职位去当监考。哪知道这个黄宗羲又臭又硬,根本一句软话也不说。
“臣所做的都是对的,祖宗礼法,藩王不得参政,臣请楚王就藩!”
朱宏三听黄宗羲这句话好悬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没想到这个老家伙还抓着朕的儿子不放。楚国封地在武昌,现在倒是在自己手中,但是朱宏三根本没想在走前明那种就藩的老路,也没打算让自己儿子就藩。
太子朱海正在朱宏三身边,看到自己老子生气,生怕一刀将自己老师砍了,那可得不偿失。
朱海赶紧站出来说道:“父皇,黄先生在诏狱中关了半年多,大概有些迷糊,刚才说的一定不是他心中所想!”
看到朱海站出来劝说自己,朱宏三也知道现在不好下狠手整治这个黄宗羲,没办法朱宏三只能装聋作哑,转移话题的问道:“太子说的很对,朕不和你计较,黄宗羲,朕听说你在牢里写了一部什么鲁监国大统历,可写完了?”
“回陛下,臣还没写完,正写到鲁监国广东蒙难!”
朱宏三一听这个问道:“朱以海的死亡你是怎么写的?”
朱海和张煌言在边上一看就要遭,当年朱以海就是被朱宏三弄死的,不过对外说的是溺亡,不过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现在皇帝问起这个,黄宗羲看来要倒霉。朱海和张煌言刚要站出来为黄宗羲说好话,哪知道黄宗羲已经将话说了出来。
“臣写的是鲁监国溺亡,但是存疑,还有鲁监国的二位妃子被陛下纳入后宫!”
这句话可是啪啪的打朱宏三的脸,这已经指着鼻子骂朱宏三昏君了,弄死人家老公不说,还纳了人家的老婆。
朱宏三气的浑身发抖,站起来叫道:“来人!来人!给朕将这个。。。”朱宏三刚要说出将黄宗羲拉出去打死,边上的张煌言站出来问道:“黄太冲,我问你,如果当今皇帝蒙难你可愿意共赴国难?”
黄宗羲一愣,脱口说道:“这个自然,陛下为君父,臣为臣子,自然要与陛下共呼吸同命运!”
黄宗羲这句话救了他自己,朱宏三虽然不是东西,但是对忠于自己的人还是不错的,在加上太子朱海在边上说道:“父皇,黄先生能忠于鲁王,自然能忠于父皇,请父皇饶过黄先生!”
朱宏三看了看黄宗羲,问道:“黄宗羲,朕问你,这次关你进诏狱你是怎么想的?”
黄宗羲坚定的答道:“君之于臣,犹父母之于子也。人子有过,为之父母者,未尝不而刑教之。其刑教之时,凄然不忍于心也。 既刑教之后,然不哀于爱也,慈父不弃有过之子,仁君亦不弃有过之臣,臣下敢有何他想哉!”
黄宗羲此话一出,朱海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说话这人就是那个正气凛然的老师。真没看出来啊,老师居然有如此卓越的马屁天赋!绝对是天赋异禀!将父皇比作父母,将自己下牢狱比作被父母惩戒!这、这、这,反正他朱海是万万说不出这种肉麻话的!朱海本来最担心的是,黄宗羲头脑一热,继续自诩忠良,指责父皇昏庸无道,最后他老人家不但不认错,反而还要父皇去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