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正五年,历史上的崇祯十年。
四月,大明朝廷内外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官场的剧烈震动,令天下人都感觉到,一股风暴即将到来。
四月十五,毕自严,孙传庭等人相继出京,督查政务,接着汪乔年,靖王等人也以各种离京出京,加上之前傅昌宗已经去了陕西,内阁里,唯有一个不怎么管理政务的孙承宗留守。
新任的内阁中书李幼唐已经熟悉了内阁的运作,坐在他的班房内,处理着他的公务。
这个时候,一个文典郎进来,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道:“大人,辽东来的文书,是关于今后三年的开垦,建城等计划。”
李幼唐抬头看了他一眼,接过来道:“有什么新鲜说法吗?”
文典郎道“辽东计划扩建海参崴城,那里的人口已经快破五十万,港口也要扩建,来往船只非常的多。另外就是再建十八城,以容纳不断移过去的人口,辽东的人口快破千百万了,需要城池……”
辽东是一块处女地,近几年涌入辽东的人口不断增加,‘闯关东’掀起了淘金热,各地灾民没有朝廷的组织也在往那里涌。
李幼唐对于辽东的情况有些了解,翻看着奏本,道:“辽东基本上不需要朝廷输血,他们既然上奏,想必是有了计划,毕阁老等都不再京城,将这道奏本转去户部,工部,请二部商议好,回奏内阁。”
“是。”文典郎接过奏本,又道:“工部的工程今年基本上都会完工,若是可以,下官建议,将那些民夫,工匠送往辽东,以来继续做事,二来,他们本就是灾民,若是能落地生根,安置在辽东,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李幼唐思索着,道:“工部这几年动用的民夫有数百万,若是能放在辽东,倒也是好事情,不过,还需要仔细商议妥当,等毕阁老等回来再说吧。”
文典郎也知道,这件事需要统筹管理,应了一声便要退出去。
李幼唐忽然又道:“张荣穘去了总商会,有什么情况吗?”
文典郎感觉有些突兀,想了想,道:“这个总商会不是内阁的机构,是户部,外务司,皇家钱庄,税务总局等前头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海贸,据说有三十多家各地商会参与其中,但到底不是官身,张荣穘在里面有什么动作,下官还真不清楚,或许,得问问户部。”
李幼唐‘嗯’了声,随口道:“知道了,去吧。”
“是。”文典郎拿着奏本,转身出去。
李幼唐坐在那,随手拿开奏本,心思却有些不属。
张荣穘是嫡皇子,或者说太子,未来皇帝的舅爷,所统辖的总商会牵扯到户部,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绝对要害部门。
这也是皇帝有意的部署吗?
李幼唐本来一直在朝廷之外,冷眼旁观,没有那么多,到了内阁短短不到一个月,他已经深刻明白毕自严所忧虑的事情了。
当今所图谋的太长远了,有的他们能看到,有太多他们是看不到的,单说张荣穘这个安排,就足以让他们心惊。
毕自严担心的是他致仕之后的朝局,李幼唐已经担心新君了。
当今对商业看的非常重,张荣穘去这个总商会,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安排?
整个大明,或许除了皇帝本人,没人知道他心底的想法,但谁知道,这我做事向来不是一个目的,表层的都是假象。
李幼唐深刻体会到了毕阁老的忧心,沉思一阵,起身出了班房,上楼,进了曹化淳的班房。
李幼唐是内阁中书,在朝野看来也是个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但在这里,还是抬手躬身,道“公公。”
曹化淳对这位新任内阁中书观感倒是很好,颇有儒家的君子风度,不急不躁,平和中庸。
“李大人,有什么事情吗?”曹化淳颇为客气的说道。
李幼唐斟酌了下,道“公公,陕西那边的事情差不多收尾了,内阁目前无人主事,下官想问,是否请傅阁老早日回京?”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目光平静。
内阁的气氛近来有些微妙,毕自严这一次带着一群阁臣突然离京,本身就极其不寻常,现在李幼唐又要请回傅昌宗,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曹化淳端起茶杯,继而道:“嗯,傅阁老有信给皇上,最多三五天就会回京,内阁应该不会空太久。”
李幼唐脸上露出笑容,道:“那就太好了,有劳公公,下官告退。”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的背影,眉头不自觉的皱起来。
事情越发的微妙了,他已经看不清楚。这里面不是谁在捣鬼,不是谁在跟谁作对,而是一群人各有谋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乱象纷呈,理不清头绪。
曹化淳不自觉的转头看向左侧墙壁,隔着不远处,就是朱栩的班房。
“或许,只有皇上看的明白吧。”曹化淳轻声自语。
说完这一句,他便继续低头,拿起手里的一道道奏本。
这些奏本都是下面整理好,进一步送到他这里的,其他地方都有记录,无从隐瞒,藏匿,只能认真审阅,让它们去该去的地方。
能到曹化淳手里的,自然是不一般。
另一侧,朱栩同样忙碌着,‘新政’已经走了近十个年头,已经进入最关键时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费精力,片刻轻松不得。
他正在看的,是皇家钱庄送上来的奏报,是对于新币发放以及货币容量预估,还有今年的增发计划等等。
傅涛到底不是原本那个年轻人,对大明货币市场的研究已经很深入,提出的问题,计划令朱栩都很深思,无法一眼看过。
看了好半天,朱栩才做到心中有数,可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与傅涛当面聊一聊。
“传信给傅涛,让他明天来见朕。”朱栩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侍候在一旁的内监立即应声,一个人悄悄跑出去。
旋即朱栩又道:“等等,不用进宫了,在外面吧,朕很久没出宫了,出去走走。”
那个内监连忙调头,道“是。”
四月,大明朝廷内外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官场的剧烈震动,令天下人都感觉到,一股风暴即将到来。
四月十五,毕自严,孙传庭等人相继出京,督查政务,接着汪乔年,靖王等人也以各种离京出京,加上之前傅昌宗已经去了陕西,内阁里,唯有一个不怎么管理政务的孙承宗留守。
新任的内阁中书李幼唐已经熟悉了内阁的运作,坐在他的班房内,处理着他的公务。
这个时候,一个文典郎进来,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道:“大人,辽东来的文书,是关于今后三年的开垦,建城等计划。”
李幼唐抬头看了他一眼,接过来道:“有什么新鲜说法吗?”
文典郎道“辽东计划扩建海参崴城,那里的人口已经快破五十万,港口也要扩建,来往船只非常的多。另外就是再建十八城,以容纳不断移过去的人口,辽东的人口快破千百万了,需要城池……”
辽东是一块处女地,近几年涌入辽东的人口不断增加,‘闯关东’掀起了淘金热,各地灾民没有朝廷的组织也在往那里涌。
李幼唐对于辽东的情况有些了解,翻看着奏本,道:“辽东基本上不需要朝廷输血,他们既然上奏,想必是有了计划,毕阁老等都不再京城,将这道奏本转去户部,工部,请二部商议好,回奏内阁。”
“是。”文典郎接过奏本,又道:“工部的工程今年基本上都会完工,若是可以,下官建议,将那些民夫,工匠送往辽东,以来继续做事,二来,他们本就是灾民,若是能落地生根,安置在辽东,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李幼唐思索着,道:“工部这几年动用的民夫有数百万,若是能放在辽东,倒也是好事情,不过,还需要仔细商议妥当,等毕阁老等回来再说吧。”
文典郎也知道,这件事需要统筹管理,应了一声便要退出去。
李幼唐忽然又道:“张荣穘去了总商会,有什么情况吗?”
文典郎感觉有些突兀,想了想,道:“这个总商会不是内阁的机构,是户部,外务司,皇家钱庄,税务总局等前头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海贸,据说有三十多家各地商会参与其中,但到底不是官身,张荣穘在里面有什么动作,下官还真不清楚,或许,得问问户部。”
李幼唐‘嗯’了声,随口道:“知道了,去吧。”
“是。”文典郎拿着奏本,转身出去。
李幼唐坐在那,随手拿开奏本,心思却有些不属。
张荣穘是嫡皇子,或者说太子,未来皇帝的舅爷,所统辖的总商会牵扯到户部,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绝对要害部门。
这也是皇帝有意的部署吗?
李幼唐本来一直在朝廷之外,冷眼旁观,没有那么多,到了内阁短短不到一个月,他已经深刻明白毕自严所忧虑的事情了。
当今所图谋的太长远了,有的他们能看到,有太多他们是看不到的,单说张荣穘这个安排,就足以让他们心惊。
毕自严担心的是他致仕之后的朝局,李幼唐已经担心新君了。
当今对商业看的非常重,张荣穘去这个总商会,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安排?
整个大明,或许除了皇帝本人,没人知道他心底的想法,但谁知道,这我做事向来不是一个目的,表层的都是假象。
李幼唐深刻体会到了毕阁老的忧心,沉思一阵,起身出了班房,上楼,进了曹化淳的班房。
李幼唐是内阁中书,在朝野看来也是个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但在这里,还是抬手躬身,道“公公。”
曹化淳对这位新任内阁中书观感倒是很好,颇有儒家的君子风度,不急不躁,平和中庸。
“李大人,有什么事情吗?”曹化淳颇为客气的说道。
李幼唐斟酌了下,道“公公,陕西那边的事情差不多收尾了,内阁目前无人主事,下官想问,是否请傅阁老早日回京?”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目光平静。
内阁的气氛近来有些微妙,毕自严这一次带着一群阁臣突然离京,本身就极其不寻常,现在李幼唐又要请回傅昌宗,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曹化淳端起茶杯,继而道:“嗯,傅阁老有信给皇上,最多三五天就会回京,内阁应该不会空太久。”
李幼唐脸上露出笑容,道:“那就太好了,有劳公公,下官告退。”
曹化淳看着李幼唐的背影,眉头不自觉的皱起来。
事情越发的微妙了,他已经看不清楚。这里面不是谁在捣鬼,不是谁在跟谁作对,而是一群人各有谋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乱象纷呈,理不清头绪。
曹化淳不自觉的转头看向左侧墙壁,隔着不远处,就是朱栩的班房。
“或许,只有皇上看的明白吧。”曹化淳轻声自语。
说完这一句,他便继续低头,拿起手里的一道道奏本。
这些奏本都是下面整理好,进一步送到他这里的,其他地方都有记录,无从隐瞒,藏匿,只能认真审阅,让它们去该去的地方。
能到曹化淳手里的,自然是不一般。
另一侧,朱栩同样忙碌着,‘新政’已经走了近十个年头,已经进入最关键时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费精力,片刻轻松不得。
他正在看的,是皇家钱庄送上来的奏报,是对于新币发放以及货币容量预估,还有今年的增发计划等等。
傅涛到底不是原本那个年轻人,对大明货币市场的研究已经很深入,提出的问题,计划令朱栩都很深思,无法一眼看过。
看了好半天,朱栩才做到心中有数,可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与傅涛当面聊一聊。
“传信给傅涛,让他明天来见朕。”朱栩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侍候在一旁的内监立即应声,一个人悄悄跑出去。
旋即朱栩又道:“等等,不用进宫了,在外面吧,朕很久没出宫了,出去走走。”
那个内监连忙调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