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回到大帐时,发丝有些惺忪,可是回到了这里,她又恢复了无上的威严,在这里,她已习惯了发号施令,也已经习惯了主宰别人的命运,现在……也不例外。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若凡的心情,这一趟去了一次明军大营,让她更加明白此时的艰难。
柳乘风现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给她任何的选择。
而这一路进入明军大营,也让李若凡意识到自己错了。
她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她先是错估了柳乘风,同时也错估了明军。
明军中军大营的明军,一个个不但矫健,而且训练有素,那种感觉实在让人震撼。
李若凡是知兵的人,当然清楚什么样的军队才是最强悍的,真正的强军并不一定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并不一定要借助什么了不得的神兵利器,最强大的绝不只是这些,蒙古铁骑虽然足够勇敢,又有骑射的优势,可是还算不上真正的无敌天下,为有一种军队完全可以与之匹敌。
李若凡只探知了边军的实力,却不知道大明的新军竟是一支这样的军队,这种军队勇气不如蒙古铁骑,胯下亦没有摧枯拉朽的战马,可是他们却有着一种无以伦比的忍耐力,这才是最坚韧的军马。李若凡现在还记得,因为天气炎热,飞蝇在营中乱窜,而她从一路辕门进去,那些目不斜视、站立得如标枪一样的武士是何等的坚韧。
输在这支军马手里,李若凡竟有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蒙古铁骑最擅长的优势就在于爆发力,也就是在冲刺时产生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以往遭遇到任何军队时都足以摧枯拉朽,以往在野外对战,往往几万蒙军往十几万的步兵阵中一冲,明军便立即兵败如山倒,这是因为寻常的军队,大多数根本承受不住一丁点的伤亡,一触即溃。
所以说步兵和骑兵的交锋,问题的关键根本就在于双方的战力比值,若是用数据流来算的话,骑兵冲垮三倍至五倍以上的步兵都不在话下,难道当真是因为三五个步兵还打不过一个骑兵?错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士气,当骑兵摧枯拉朽的发起了冲刺,步兵其实就已经慌了,而大量的骑兵冲入阵中,出现了伤亡,于是便有人胆寒,开始出现逃兵,其实大多数人,甚至连战斗都没有开始,就已经转身溃逃。
这才是明军屡战屡败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症结并非是兵力不够多,也不是没有勇气,而是没有足够持久的耐力,若是人人肯争先,人人不肯后退,骑兵遇到了两倍于自己的步兵,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可要是没有忍耐力,便是遇到了十倍以上的步兵,那也不过是增添一些追逐斩杀的目标而已。
当年朱棣在的时候,就曾经用步兵和瓦刺、鞑靼人在荒漠中对阵,明军用的是当时较为落后的火铳,在一轮射击之后,随即就用寻常的步兵来抵挡蒙古人的冲刺,最后再用两翼的骑兵进行反击,蒙古铁骑们面对这人肉组成的步兵阵形,居然往往陷入其中,最后反而被分割围杀,同样都是步兵,文皇帝时期的步兵和现在的明军可谓有天壤之别。
可是现在不同,李若凡隐隐感觉,大明的新军竟是比大明开国之初的步兵更加强大,她突然意识到,为何自己屡屡反击,骑兵为何总冲不破对方的阵队了,他们大规模地使用比明初时更为犀利十倍以上的火铳,一轮轮齐射下来,冲锋的蒙古铁骑队形已经散乱,那种摧枯拉朽的冲撞力也已经大打折扣,随后,这些新军非但不会胆怯,反而人人挺着上了刺刀的火铳,毫不犹豫地迎击侥幸冲入本阵的骑兵,蒙古的军马毕竟人数较少,而能有幸冲入新军本阵的骑兵也已经剩下不多,一旦借助着马力的冲刺不能吓破对方的胆,至多也就是撞飞几个步兵之后马力也就告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奔跑,一旦陷入了泥潭,那么和步兵没有什么分别,甚至坐在马上,反而有诸多的不便。
李若凡原本以为,自己输得冤枉,可是现在仔细想来,却也觉得一点都不冤,这些新军忍耐力惊人,难怪和一触即溃的明军全然不同,从前的明军能接受一成的伤亡而溃逃就已经到了极限,而这些明军,以李若凡的估计,至少能接受两成以上的伤亡尚能尽力一战。
现在粮草没了,又被围在这里,想要突围,战马的气力又不足,就算能从这包围中突围出去又能如何?后有追兵,难道一路南下吗?一路南下四处都是坚城,就算是靠抢掠粮草,也难以维持大军的给养,可是往北向大漠逃窜,那里到处都是关隘,如此多的雄关都镇守了明军和楚军,除非一曰之内能把关隘攻下,否则后头的追兵一到,就又是一次山穷水尽了。
既然没有了选择,那么也只能答应了。
李若凡比谁都清楚,一旦答应,她将面临何等的处境,她原本对自己还有信心,对自己的族人还有信心,可是看到那些雄壮的明军将士,她突然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明军像百年前那样隔三差五的横扫大漠已经不再是虚言,这样下去,受害最大的仍然是自己族人。
要嘛与他们对敌,选择死亡,要嘛就成为他们手里的尖刀,纵横天下!
李若凡很聪明,她决心选择后者。
随即,她召集了所有的贵族,在蒙古,所谓的将领就是各部的贵族,没有所谓的武官,谁的部族人口多,谁的官阶就越大,由于继承了北元的官制,所以这官职也很混乱,一个带着几千人的贵族就可以做太尉,一个人里头有万人不到的就可以做丞相,至于什么侯爵、公爵,那就更加泛滥了,唯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爵位和官职是要给工资的,而蒙古人不给工资,所以这官爵发了也就发了,无非就是让一个家伙改变一下称呼被人叫做左丞相而已。
进入大帐的太尉、太傅、太常、丞相、太子太保有几十个,其实李若凡一回来,就已经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现在族人们都想回乡,他们也知道这仗是打不下去了,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这和谈上,只要回到草原,他们就又是展翅的雄鹰。
看着大家渴望的眼神,李若凡苦笑,随即她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把柳乘风的条件说了一通,紧接着,帐中哗然。
蒙古大爷们不想打是一回事,可是让他们成为大明的附庸却又是一回事,其实也不是没有蒙古人给大明做附庸的先例,著名的朵颜三卫就是其中一个,就因为如此,朵颜三卫素来被其他各部瞧不起,认为他们是软骨头,不配做成吉思汗的子孙。可是现在明人居然要他们也做朵颜三卫,这怎么成?而且将来许多的青壮都要被明军调配到其他地方,让汉人去占据他们的草场,这就更加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右丞相就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他握着拳头,哇哇乱叫,甚至对李若凡也显得有些放肆了,他冷冷地道:“我听说大汗的儿子是柳乘风的种,莫非是大汗勾结柳乘风,要置我们于死地吗?”
李若凡脸上带着笑,当然,在这笑容之下,却是无穷无尽的杀机。
她不露声色,语气平淡地道:“赤那,征服鞑靼的时候,你带着部下被鞑靼人合围,是我亲自带着勇士去解救你,才救下了你一命,你还记得吗?”
她一边说,一边俏生生地走到右丞相的跟前,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他,笑容满面。
赤那一时语塞,苦恼地道:“可是……”
“可是你认为我仍然有私心,我不顾自己族人的姓命,不体恤你们?又或者是,我卖了我的族人,去向柳乘风索求欢爱?”
赤那道:“总之,接受柳乘风的条件绝无可能,我一万个不同意……”
他说到一半,瞳孔突然狠狠地收缩了一下,整个人难以置信地看着李若凡。
李若凡已经拔出了腰间的小弯刀,毫不犹豫地扎入了他的心口,这个女人做起事来是从来没有手软的,既然说不通,那就用武力解决,这也是蒙古人解决纷争的方式。
弯刀拔出,赤那倒在血泊中……李若凡没有去揩干弯刀上的血迹,而是反手插入鞘中,她的脸色很平静,却是令人生畏,她淡淡地道:“不用可是了,你的命是我的,现在,我们一笔勾销了。”
她冷冷地看着所有人,所有触及到她目光的人纷纷后退一步,举起手来,行起胸礼,敬畏地道:“大汗……”
李若凡昂起下巴,傲然道:“为了阖族的安危,本汗决心接受汉人的条件,谁还有异议吗?”
“有吗?”
“……”
鸦雀无声!
(未完待续)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若凡的心情,这一趟去了一次明军大营,让她更加明白此时的艰难。
柳乘风现在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给她任何的选择。
而这一路进入明军大营,也让李若凡意识到自己错了。
她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她先是错估了柳乘风,同时也错估了明军。
明军中军大营的明军,一个个不但矫健,而且训练有素,那种感觉实在让人震撼。
李若凡是知兵的人,当然清楚什么样的军队才是最强悍的,真正的强军并不一定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并不一定要借助什么了不得的神兵利器,最强大的绝不只是这些,蒙古铁骑虽然足够勇敢,又有骑射的优势,可是还算不上真正的无敌天下,为有一种军队完全可以与之匹敌。
李若凡只探知了边军的实力,却不知道大明的新军竟是一支这样的军队,这种军队勇气不如蒙古铁骑,胯下亦没有摧枯拉朽的战马,可是他们却有着一种无以伦比的忍耐力,这才是最坚韧的军马。李若凡现在还记得,因为天气炎热,飞蝇在营中乱窜,而她从一路辕门进去,那些目不斜视、站立得如标枪一样的武士是何等的坚韧。
输在这支军马手里,李若凡竟有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有什么遗憾。因为蒙古铁骑最擅长的优势就在于爆发力,也就是在冲刺时产生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以往遭遇到任何军队时都足以摧枯拉朽,以往在野外对战,往往几万蒙军往十几万的步兵阵中一冲,明军便立即兵败如山倒,这是因为寻常的军队,大多数根本承受不住一丁点的伤亡,一触即溃。
所以说步兵和骑兵的交锋,问题的关键根本就在于双方的战力比值,若是用数据流来算的话,骑兵冲垮三倍至五倍以上的步兵都不在话下,难道当真是因为三五个步兵还打不过一个骑兵?错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士气,当骑兵摧枯拉朽的发起了冲刺,步兵其实就已经慌了,而大量的骑兵冲入阵中,出现了伤亡,于是便有人胆寒,开始出现逃兵,其实大多数人,甚至连战斗都没有开始,就已经转身溃逃。
这才是明军屡战屡败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症结并非是兵力不够多,也不是没有勇气,而是没有足够持久的耐力,若是人人肯争先,人人不肯后退,骑兵遇到了两倍于自己的步兵,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可要是没有忍耐力,便是遇到了十倍以上的步兵,那也不过是增添一些追逐斩杀的目标而已。
当年朱棣在的时候,就曾经用步兵和瓦刺、鞑靼人在荒漠中对阵,明军用的是当时较为落后的火铳,在一轮射击之后,随即就用寻常的步兵来抵挡蒙古人的冲刺,最后再用两翼的骑兵进行反击,蒙古铁骑们面对这人肉组成的步兵阵形,居然往往陷入其中,最后反而被分割围杀,同样都是步兵,文皇帝时期的步兵和现在的明军可谓有天壤之别。
可是现在不同,李若凡隐隐感觉,大明的新军竟是比大明开国之初的步兵更加强大,她突然意识到,为何自己屡屡反击,骑兵为何总冲不破对方的阵队了,他们大规模地使用比明初时更为犀利十倍以上的火铳,一轮轮齐射下来,冲锋的蒙古铁骑队形已经散乱,那种摧枯拉朽的冲撞力也已经大打折扣,随后,这些新军非但不会胆怯,反而人人挺着上了刺刀的火铳,毫不犹豫地迎击侥幸冲入本阵的骑兵,蒙古的军马毕竟人数较少,而能有幸冲入新军本阵的骑兵也已经剩下不多,一旦借助着马力的冲刺不能吓破对方的胆,至多也就是撞飞几个步兵之后马力也就告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奔跑,一旦陷入了泥潭,那么和步兵没有什么分别,甚至坐在马上,反而有诸多的不便。
李若凡原本以为,自己输得冤枉,可是现在仔细想来,却也觉得一点都不冤,这些新军忍耐力惊人,难怪和一触即溃的明军全然不同,从前的明军能接受一成的伤亡而溃逃就已经到了极限,而这些明军,以李若凡的估计,至少能接受两成以上的伤亡尚能尽力一战。
现在粮草没了,又被围在这里,想要突围,战马的气力又不足,就算能从这包围中突围出去又能如何?后有追兵,难道一路南下吗?一路南下四处都是坚城,就算是靠抢掠粮草,也难以维持大军的给养,可是往北向大漠逃窜,那里到处都是关隘,如此多的雄关都镇守了明军和楚军,除非一曰之内能把关隘攻下,否则后头的追兵一到,就又是一次山穷水尽了。
既然没有了选择,那么也只能答应了。
李若凡比谁都清楚,一旦答应,她将面临何等的处境,她原本对自己还有信心,对自己的族人还有信心,可是看到那些雄壮的明军将士,她突然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明军像百年前那样隔三差五的横扫大漠已经不再是虚言,这样下去,受害最大的仍然是自己族人。
要嘛与他们对敌,选择死亡,要嘛就成为他们手里的尖刀,纵横天下!
李若凡很聪明,她决心选择后者。
随即,她召集了所有的贵族,在蒙古,所谓的将领就是各部的贵族,没有所谓的武官,谁的部族人口多,谁的官阶就越大,由于继承了北元的官制,所以这官职也很混乱,一个带着几千人的贵族就可以做太尉,一个人里头有万人不到的就可以做丞相,至于什么侯爵、公爵,那就更加泛滥了,唯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爵位和官职是要给工资的,而蒙古人不给工资,所以这官爵发了也就发了,无非就是让一个家伙改变一下称呼被人叫做左丞相而已。
进入大帐的太尉、太傅、太常、丞相、太子太保有几十个,其实李若凡一回来,就已经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现在族人们都想回乡,他们也知道这仗是打不下去了,所以把希望寄托在这和谈上,只要回到草原,他们就又是展翅的雄鹰。
看着大家渴望的眼神,李若凡苦笑,随即她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把柳乘风的条件说了一通,紧接着,帐中哗然。
蒙古大爷们不想打是一回事,可是让他们成为大明的附庸却又是一回事,其实也不是没有蒙古人给大明做附庸的先例,著名的朵颜三卫就是其中一个,就因为如此,朵颜三卫素来被其他各部瞧不起,认为他们是软骨头,不配做成吉思汗的子孙。可是现在明人居然要他们也做朵颜三卫,这怎么成?而且将来许多的青壮都要被明军调配到其他地方,让汉人去占据他们的草场,这就更加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右丞相就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他握着拳头,哇哇乱叫,甚至对李若凡也显得有些放肆了,他冷冷地道:“我听说大汗的儿子是柳乘风的种,莫非是大汗勾结柳乘风,要置我们于死地吗?”
李若凡脸上带着笑,当然,在这笑容之下,却是无穷无尽的杀机。
她不露声色,语气平淡地道:“赤那,征服鞑靼的时候,你带着部下被鞑靼人合围,是我亲自带着勇士去解救你,才救下了你一命,你还记得吗?”
她一边说,一边俏生生地走到右丞相的跟前,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他,笑容满面。
赤那一时语塞,苦恼地道:“可是……”
“可是你认为我仍然有私心,我不顾自己族人的姓命,不体恤你们?又或者是,我卖了我的族人,去向柳乘风索求欢爱?”
赤那道:“总之,接受柳乘风的条件绝无可能,我一万个不同意……”
他说到一半,瞳孔突然狠狠地收缩了一下,整个人难以置信地看着李若凡。
李若凡已经拔出了腰间的小弯刀,毫不犹豫地扎入了他的心口,这个女人做起事来是从来没有手软的,既然说不通,那就用武力解决,这也是蒙古人解决纷争的方式。
弯刀拔出,赤那倒在血泊中……李若凡没有去揩干弯刀上的血迹,而是反手插入鞘中,她的脸色很平静,却是令人生畏,她淡淡地道:“不用可是了,你的命是我的,现在,我们一笔勾销了。”
她冷冷地看着所有人,所有触及到她目光的人纷纷后退一步,举起手来,行起胸礼,敬畏地道:“大汗……”
李若凡昂起下巴,傲然道:“为了阖族的安危,本汗决心接受汉人的条件,谁还有异议吗?”
“有吗?”
“……”
鸦雀无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