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成双福满堂 作者:红粟
番外一 有儿初长成
雍安帝登基之初,景顺帝的结妻子魏氏皇后一系,魏家乃至魏皇后留下的诚王杨璟馥都在那一场清洗中,传承百年的大族被连根拔起,连同跟其关系密切的数十名官员,也罢官抄家,被清洗一空,繁华的京城一时间萧杀一片。后来谈及这一次清洗,有一句话:京城车马人行稀。
魏氏经营百年,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纷繁众多,这一场清洗,连京城街道上往来的车马行人都稀疏了,可想而知牵涉之广,涉事获罪之人之众多,这许多官吏或问斩、或流放、或罢黜,自然就空出许多位置来。一般新帝登基,或者有大喜之事,往往会采取一些恩政,比如针对罪民的赦免;还比如加恩于天下读书人,为朝廷求贤、遴选人才的恩科。
雍安帝登基这一年,恰好是正常科考的前一年,没办法开恩科,于是,雍安元年秋,在正常科考的同时,同时开了恩科。与之前仅开京试恩科不同,此次雍安朝恩科从最基础的县试开始,并且,对读书科考的科目进行了改革,不再单单考经、诗,又在传统科考项目的基础上加了一项问民,一项筹测。问民是民事的询问,因为参加县试的多为年纪小的孩子,故而,这个问民考试比较简单,有可能是事关民生的米粮价格,也有可能是本地的所产所出,也有可能就是互睦邻里的风俗民情……这些问题,一般都是日常生活必定会涉及到的,只要不死读书,稍稍注意些都能回答上来。这个考试项目的设立,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读,闭目塞听不问世事的陋习;而培养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也能让读书人不至于脱离社会、脱离百姓,若能为官,也能够想百姓所想,更能体察民情,处理政务时,自然会更好地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
而筹测一科,也比较简单,可能是买卖物事的银钱价钱计算;也有可能是地产数量、品种,都是最基本的两位加减计算。开设筹测,也就是算术科,也是为了让读书人不至于满嘴之乎者也,与庶务上却一窍不通。是想一个连基本算术都不会的人,怎么能够做一方父母,牧守一方?
雍安帝登基后,此次恩科事宜就传达全国各地府县,那些苦读经史的读书人一边抱怨着,一边仓促学习算术,了解民生,街上读书人大增,倒也成了一时之景。
相对科考项目的改革,府县各地的县学、府学也改革了制度,增加经费、扩建校舍、补充教师,做这些的目的就是扩大招生,并开设奖学金制度。凡县试通过的人,都能进入县学读书。县学的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免除学费、书费,学校免费提供文房笔墨,食宿也免费。成绩卓异者,还能得到奖学金,每年二十两、十两、五两不等。资金由朝廷统一调拨,专款专用。
刚刚经历了俊文俊书和林旭三人同科中举盛事的刘家岙林家,又同时送了阿福和俊言俊章三个孩子同时参加县试。只因为杨家户口在清和县,阿福的户口在安平县,三个孩子只能分作两处,分别在安平县城和清河县城参加恩科县试。
许久没有亲自打理阿福起居的邱晨,这日一大早就起来,赶到阿福的屋里,亲自指使着丫头婆子备了热水给阿福沐浴。
净房中,热气蒸腾着,邱晨坐在浴桶后边的木凳上,抓起一把乌黑浓密的头,仔细而轻巧地揉洗着。只穿着一件亵裤的少年坐在木桶里头,因为羞涩微微涨红着脸。感受着身后娘亲的动作,氤氲的蒸汽中,少年眼中的泪光点点一闪而落。
不知是泪光蒙住了眼睛,还是蒸汽模糊了视线,一片雾蒙之中,少年似乎又回到幼年时清贫的岁月,最初的记忆中,娘亲总是整日整夜地勤苦劳作,家里的日子却仍旧清苦贫寒,但总归还能吃饱穿暖。等到那个记忆中完全模糊了的父亲死讯传来,娘亲一下子病倒了。没了母亲勤劳的操持,家里一下子跨下来。那段时间虽然只有十几二十天,但那种深重的恐惧伴随着饥饿,却一直铭刻在记忆最深处。那一场大病之后,娘亲仿佛换了个人,从少言少语只知操劳,变得豁达开阔起来,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很快衣食无忧,继而,富贵起来……从那一场大病之后,娘亲似乎一直挂着笑,他和妹妹在娘亲的微笑中慢慢长大。但随着年纪渐长,阿福知道,这些年,娘亲一直没有停止操劳。不管是在刘家岙、安阳城,还是进了京以后,娘亲总是微笑着,又一直总是匆匆忙忙着……
“好了,起来擦干,穿了中衣就出来,我给你绞头!”邱晨将洗干净的巾帕拧干,搭在儿子的肩膀上,拍拍阿福的肩头,轻松地笑着吩咐着,一边起身,顺手将阿福脱下来的衣裳收拢到一个盆子里,端在手中走出净房去。
两刻钟后,穿着一身白凌子的阿福从净房里走了出来,乌黑浓密的长**地披在脑后。
邱晨看着已经有些提拔的长子,小小的少年略显单薄的身体如一杆青竹,提拔劲瘦。容貌随了海棠一大半,看上去极清秀,让这一杆小竹子颇为赏心悦目,俊美可观。
十四岁的少年,身量已经开始快速地拔高,似乎前一天还是个孩子,一转眼就长高了,长大了。初到此处,阿福还是个四岁的小孩子,黄瘦黄瘦的,几乎皮包骨,只有一双大眼睛,一直如初,清亮、温和、濡幕。
“娘……”阿福的脸颊晕着一片淡红,含着微笑轻轻地唤了一声。
屋子里的丫头婆子知机地退了出去,只有邱晨一个人坐在炕沿上。听到阿福的呼唤,邱晨醒过神来,连忙起身上前,用手中的布巾子将阿福的头裹住,然后招呼着阿福坐了,她站在儿子身后,一边细心地一缕缕绞着头。
绞去大半的水分,换了两块帕子,邱晨拿了一把黄牛角梳子,一点点梳通着头,一边柔和地开口:“有多久没给你梳头了?”
开口这样一句问话,成功地勾起了母子两人的回忆。
“是好像很久了……”阿福略略迟疑着,目光却仍旧温和明亮,笑意愈深了一层,缓缓道,“娘亲原来出门回来,还总是亲自给我和妹妹梳头。到了后来,咱们家添了人手……”
邱晨也是面带微笑,手下的梳子也一直没有停顿,只有看着少年的欣慰眼神中,也有些许不舍和遗憾。
似乎还没捧在手里疼爱够,孩子就长大了,然后要离开母亲的怀抱,走向更宽阔的世界,走她(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们将拥有自己的朋友、爱人、孩子、家庭……成为爱人的伴侣,成为孩子的依靠……孩子的成长,让母亲骄傲自豪和欣慰,但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她或他不再是你独有的宝贝,难免有些许失落和怅然。
来到这个世界十年,邱晨梳头挽的手艺已经很熟练,虽然还没办法梳花式太多的盘,但给男孩子梳个髻已经很轻松。时间不晚,邱晨有些刻意地放慢了速度,分外仔细地把乌黑浓密的长梳顺,又晾了片刻,待头彻底干了,这才动手,动作轻巧熟练地将两侧鬓角梳了两个小辫子,将鬓角稍显散乱的鬓收拾利落,然后一起攒到头顶,用一支银扣攒住,然后,抬手,从旁边的官帽箱中取出一只新的淡青色书生冠,给阿福戴在头上,又转过来端详了片刻,确定没有不妥,这才满意地认可。
“来,天儿冷了,县学中的号子四面透风,你穿一件薄棉衣背心在里头……”邱晨一边说着话,一边将备好的衣裳一件一件给阿福穿到身上。
片刻功夫,阿福已经穿戴完毕。
邱晨抚了抚阿福的衣领,又拉了拉阿福的衣襟,后退一步,上下左右端详了一回,看着满眼濡幕,含笑任由她摆布的儿子,不由地也展开一抹笑来:“福儿长大了……嗯,好了,赶紧吃饭,吃完饭,娘送你下场!”
阿福并不意外,也不排斥,笑着点点头,顺从地在母亲的目光中走出房间。
外间同样安静,没有任何声音,那些丫头婆子都知机地去了屋门口静候。正堂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男子,男人唇上留了一道短短的髭须,让人看上去愈成熟沉稳,也多了一份为人长辈的严肃。
阿福抬眼看到男人并不意外,脚步却仍旧微微一顿,随即下意识地拂了拂衣摆,仿佛要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扬起一抹笑,走上前去。
十四岁的年纪,身量还未长成,容貌也仍带着稚气,但腰身挺拔,气度端凝,看向他的目光清澈平静,却足够深沉……若说邱晨是从孩子的身高上体型上判断孩子的成长,秦铮看到的更深一层,他看到了眼前这个孩子思想的**,心思也更深沉。年龄的增加不一定都能更深沉、更成熟,但成熟和深沉则注定是成长的标志。
“嗯,”秦铮抬眼看着缓缓走出来的少年,满意地点点头,肃冷的眉眼间温和了许多,眼光中带出一抹赞许,温和问道,“都准备妥当了?”
阿福也来到了秦铮面前,长揖见礼,恭敬道:“多谢父亲关怀,都准备妥了,父亲不必挂心。”
秦铮抿抿嘴角,闪过一抹淡淡的微笑,轻轻颌首道:“照你的学识,三年前也能参加县试。不过,家里不需要一个神童装点门面,就没让你过早下场。这一趟下场,且安心应试,其他的什么都不必思虑,有你母亲和为父呢!”
这一番话听着并不煽情,甚至有些淡淡的,可听在阿福耳中,却让他心神暗动,微微红了眼。
不管怎样,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继父也做的足够好,对他对妹妹都极其疼爱,却并不溺爱,每每关怀询问,有时候也略加薄责,真正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少年的眼底有些微微的波澜,却被微笑掩住,垂手恭敬听训之后,规规矩矩跪下,郑重地给继父和母亲磕头辞别。邱晨连忙起身上前,握住少年的胳膊扶起来,一边在心里感慨,曾几何时还让她背着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了!
------题外话------
完结后就懒了,今天才上第一章番外,后边还有,尽快送上
()
番外一 有儿初长成
校园港
番外一 有儿初长成
雍安帝登基之初,景顺帝的结妻子魏氏皇后一系,魏家乃至魏皇后留下的诚王杨璟馥都在那一场清洗中,传承百年的大族被连根拔起,连同跟其关系密切的数十名官员,也罢官抄家,被清洗一空,繁华的京城一时间萧杀一片。后来谈及这一次清洗,有一句话:京城车马人行稀。
魏氏经营百年,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纷繁众多,这一场清洗,连京城街道上往来的车马行人都稀疏了,可想而知牵涉之广,涉事获罪之人之众多,这许多官吏或问斩、或流放、或罢黜,自然就空出许多位置来。一般新帝登基,或者有大喜之事,往往会采取一些恩政,比如针对罪民的赦免;还比如加恩于天下读书人,为朝廷求贤、遴选人才的恩科。
雍安帝登基这一年,恰好是正常科考的前一年,没办法开恩科,于是,雍安元年秋,在正常科考的同时,同时开了恩科。与之前仅开京试恩科不同,此次雍安朝恩科从最基础的县试开始,并且,对读书科考的科目进行了改革,不再单单考经、诗,又在传统科考项目的基础上加了一项问民,一项筹测。问民是民事的询问,因为参加县试的多为年纪小的孩子,故而,这个问民考试比较简单,有可能是事关民生的米粮价格,也有可能是本地的所产所出,也有可能就是互睦邻里的风俗民情……这些问题,一般都是日常生活必定会涉及到的,只要不死读书,稍稍注意些都能回答上来。这个考试项目的设立,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读,闭目塞听不问世事的陋习;而培养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也能让读书人不至于脱离社会、脱离百姓,若能为官,也能够想百姓所想,更能体察民情,处理政务时,自然会更好地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
而筹测一科,也比较简单,可能是买卖物事的银钱价钱计算;也有可能是地产数量、品种,都是最基本的两位加减计算。开设筹测,也就是算术科,也是为了让读书人不至于满嘴之乎者也,与庶务上却一窍不通。是想一个连基本算术都不会的人,怎么能够做一方父母,牧守一方?
雍安帝登基后,此次恩科事宜就传达全国各地府县,那些苦读经史的读书人一边抱怨着,一边仓促学习算术,了解民生,街上读书人大增,倒也成了一时之景。
相对科考项目的改革,府县各地的县学、府学也改革了制度,增加经费、扩建校舍、补充教师,做这些的目的就是扩大招生,并开设奖学金制度。凡县试通过的人,都能进入县学读书。县学的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免除学费、书费,学校免费提供文房笔墨,食宿也免费。成绩卓异者,还能得到奖学金,每年二十两、十两、五两不等。资金由朝廷统一调拨,专款专用。
刚刚经历了俊文俊书和林旭三人同科中举盛事的刘家岙林家,又同时送了阿福和俊言俊章三个孩子同时参加县试。只因为杨家户口在清和县,阿福的户口在安平县,三个孩子只能分作两处,分别在安平县城和清河县城参加恩科县试。
许久没有亲自打理阿福起居的邱晨,这日一大早就起来,赶到阿福的屋里,亲自指使着丫头婆子备了热水给阿福沐浴。
净房中,热气蒸腾着,邱晨坐在浴桶后边的木凳上,抓起一把乌黑浓密的头,仔细而轻巧地揉洗着。只穿着一件亵裤的少年坐在木桶里头,因为羞涩微微涨红着脸。感受着身后娘亲的动作,氤氲的蒸汽中,少年眼中的泪光点点一闪而落。
不知是泪光蒙住了眼睛,还是蒸汽模糊了视线,一片雾蒙之中,少年似乎又回到幼年时清贫的岁月,最初的记忆中,娘亲总是整日整夜地勤苦劳作,家里的日子却仍旧清苦贫寒,但总归还能吃饱穿暖。等到那个记忆中完全模糊了的父亲死讯传来,娘亲一下子病倒了。没了母亲勤劳的操持,家里一下子跨下来。那段时间虽然只有十几二十天,但那种深重的恐惧伴随着饥饿,却一直铭刻在记忆最深处。那一场大病之后,娘亲仿佛换了个人,从少言少语只知操劳,变得豁达开阔起来,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很快衣食无忧,继而,富贵起来……从那一场大病之后,娘亲似乎一直挂着笑,他和妹妹在娘亲的微笑中慢慢长大。但随着年纪渐长,阿福知道,这些年,娘亲一直没有停止操劳。不管是在刘家岙、安阳城,还是进了京以后,娘亲总是微笑着,又一直总是匆匆忙忙着……
“好了,起来擦干,穿了中衣就出来,我给你绞头!”邱晨将洗干净的巾帕拧干,搭在儿子的肩膀上,拍拍阿福的肩头,轻松地笑着吩咐着,一边起身,顺手将阿福脱下来的衣裳收拢到一个盆子里,端在手中走出净房去。
两刻钟后,穿着一身白凌子的阿福从净房里走了出来,乌黑浓密的长**地披在脑后。
邱晨看着已经有些提拔的长子,小小的少年略显单薄的身体如一杆青竹,提拔劲瘦。容貌随了海棠一大半,看上去极清秀,让这一杆小竹子颇为赏心悦目,俊美可观。
十四岁的少年,身量已经开始快速地拔高,似乎前一天还是个孩子,一转眼就长高了,长大了。初到此处,阿福还是个四岁的小孩子,黄瘦黄瘦的,几乎皮包骨,只有一双大眼睛,一直如初,清亮、温和、濡幕。
“娘……”阿福的脸颊晕着一片淡红,含着微笑轻轻地唤了一声。
屋子里的丫头婆子知机地退了出去,只有邱晨一个人坐在炕沿上。听到阿福的呼唤,邱晨醒过神来,连忙起身上前,用手中的布巾子将阿福的头裹住,然后招呼着阿福坐了,她站在儿子身后,一边细心地一缕缕绞着头。
绞去大半的水分,换了两块帕子,邱晨拿了一把黄牛角梳子,一点点梳通着头,一边柔和地开口:“有多久没给你梳头了?”
开口这样一句问话,成功地勾起了母子两人的回忆。
“是好像很久了……”阿福略略迟疑着,目光却仍旧温和明亮,笑意愈深了一层,缓缓道,“娘亲原来出门回来,还总是亲自给我和妹妹梳头。到了后来,咱们家添了人手……”
邱晨也是面带微笑,手下的梳子也一直没有停顿,只有看着少年的欣慰眼神中,也有些许不舍和遗憾。
似乎还没捧在手里疼爱够,孩子就长大了,然后要离开母亲的怀抱,走向更宽阔的世界,走她(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他们将拥有自己的朋友、爱人、孩子、家庭……成为爱人的伴侣,成为孩子的依靠……孩子的成长,让母亲骄傲自豪和欣慰,但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她或他不再是你独有的宝贝,难免有些许失落和怅然。
来到这个世界十年,邱晨梳头挽的手艺已经很熟练,虽然还没办法梳花式太多的盘,但给男孩子梳个髻已经很轻松。时间不晚,邱晨有些刻意地放慢了速度,分外仔细地把乌黑浓密的长梳顺,又晾了片刻,待头彻底干了,这才动手,动作轻巧熟练地将两侧鬓角梳了两个小辫子,将鬓角稍显散乱的鬓收拾利落,然后一起攒到头顶,用一支银扣攒住,然后,抬手,从旁边的官帽箱中取出一只新的淡青色书生冠,给阿福戴在头上,又转过来端详了片刻,确定没有不妥,这才满意地认可。
“来,天儿冷了,县学中的号子四面透风,你穿一件薄棉衣背心在里头……”邱晨一边说着话,一边将备好的衣裳一件一件给阿福穿到身上。
片刻功夫,阿福已经穿戴完毕。
邱晨抚了抚阿福的衣领,又拉了拉阿福的衣襟,后退一步,上下左右端详了一回,看着满眼濡幕,含笑任由她摆布的儿子,不由地也展开一抹笑来:“福儿长大了……嗯,好了,赶紧吃饭,吃完饭,娘送你下场!”
阿福并不意外,也不排斥,笑着点点头,顺从地在母亲的目光中走出房间。
外间同样安静,没有任何声音,那些丫头婆子都知机地去了屋门口静候。正堂的椅子上坐着一个男子,男人唇上留了一道短短的髭须,让人看上去愈成熟沉稳,也多了一份为人长辈的严肃。
阿福抬眼看到男人并不意外,脚步却仍旧微微一顿,随即下意识地拂了拂衣摆,仿佛要拂去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扬起一抹笑,走上前去。
十四岁的年纪,身量还未长成,容貌也仍带着稚气,但腰身挺拔,气度端凝,看向他的目光清澈平静,却足够深沉……若说邱晨是从孩子的身高上体型上判断孩子的成长,秦铮看到的更深一层,他看到了眼前这个孩子思想的**,心思也更深沉。年龄的增加不一定都能更深沉、更成熟,但成熟和深沉则注定是成长的标志。
“嗯,”秦铮抬眼看着缓缓走出来的少年,满意地点点头,肃冷的眉眼间温和了许多,眼光中带出一抹赞许,温和问道,“都准备妥当了?”
阿福也来到了秦铮面前,长揖见礼,恭敬道:“多谢父亲关怀,都准备妥了,父亲不必挂心。”
秦铮抿抿嘴角,闪过一抹淡淡的微笑,轻轻颌首道:“照你的学识,三年前也能参加县试。不过,家里不需要一个神童装点门面,就没让你过早下场。这一趟下场,且安心应试,其他的什么都不必思虑,有你母亲和为父呢!”
这一番话听着并不煽情,甚至有些淡淡的,可听在阿福耳中,却让他心神暗动,微微红了眼。
不管怎样,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继父也做的足够好,对他对妹妹都极其疼爱,却并不溺爱,每每关怀询问,有时候也略加薄责,真正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少年的眼底有些微微的波澜,却被微笑掩住,垂手恭敬听训之后,规规矩矩跪下,郑重地给继父和母亲磕头辞别。邱晨连忙起身上前,握住少年的胳膊扶起来,一边在心里感慨,曾几何时还让她背着的儿子,如今已经长大了!
------题外话------
完结后就懒了,今天才上第一章番外,后边还有,尽快送上
()
番外一 有儿初长成
校园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