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戢刃的这一番话,立刻得到了士族子弟拥护。
这都是因为韩艺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民间舆论完全掌控在韩艺手里,朝堂之上势力错综复杂,各自打着算盘,根本压制不住韩艺,现在唯一挽回败局的办法,就是跟寒门真刀真枪的拼正面,用实力去教训他们。
要知道他们还憋屈了这么多日,他们士族不是没有受过屈辱,但是一般都是帝王打压他们,寒门可从未如此羞辱过他们,他们需要宣泄,因此斗志非常旺盛。
另外,士族内部虽然腐朽,但是家规门风还是非常严格的,很许多人还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还是有抱负,有理想的,不是一群行尸走肉,毕竟他们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而且又有家族的底蕴影响,像这些老派士族,他们不可能给爆发富一样,任由子孙花天酒地。
只不过士族发展如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良莠不齐是肯定的,一些沉迷酒色,自甘堕落的人也是有的。
因此崔戢刃言语间透露着要重新定义士族,不是说生来就是士族,这就是要将那些害群之马踢出士族的行列,不然的话,韩艺总是有攻击士族的素材。
而在这潜移默化间,以崔戢刃为首的长安四子,渐渐成为了士族子弟的领军人物。
至于其他三子么,长孙延是有资格的,但他不喜欢这些,他喜欢法制,管你庶族,还是士族,在法律面前都是渣渣,什么家族荣耀,狗屁,你犯法就是罪人。独孤无月追求的复兴独孤家,一门心思要建功立业,没空搭理这些人,元烈虎就更加讨厌这些勾心斗角之事。
但是裴清风想呀,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就跟岳不群一样,痴迷于名望,但是干的事又实在是不入流,他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这些士族子弟招揽至麾下,可是没有想到,临结束时,崔戢刃突然跑出来截胡了,崔戢刃也专门干这事,上回也这样,献策崔义玄将韩艺的胜利果实给窃夺了。
裴清风和崔戢刃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裴清风是老派思想,利用贵族优越性和特权去全方面压制庶族,不让你们跳起来,这是对的,贵族都是这么干,他不过是重复着他祖宗干过的事,别说他了,很多士族子弟首先都是这种想法。
可他偏偏遇到韩艺,那也只能怪他时运不济,韩艺打破这一传统做法。
正是因为裴清风的失败,崔戢刃的这种新思想,才能快速得到大家的认同。
现在就是士族子弟中出现了新的领军人物,而韩艺也成为寒门子弟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做的宣传都是极具敌对性的,但是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就是拿出真本事来公平竞争。
在此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连李治都咆哮着,不知如何收场。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关键就在于崔戢刃他们的那几篇文章。
道理也非常简单,这事并非是从朝堂上引爆的,而是从民间开始发酵的,而且参与的人,都是寒门子弟和士族子弟,全都是年轻一派,这也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这里下手。
肯定就要有一方低头。
其实是士族低头了,他们要跟寒门刚正面,这就是一种低头的表现,以前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只不过崔戢刃他们选择了一种不丢人的方式来低头,就是下战书,你们寒门抨击我们,不就是因为你们觉得不公平么,但是我们士族觉得挺公平的,我们是凭借这贤能位居庙堂,既然你们不服气,那行,我们就跟你们公平竞争,我要你们输得心服口服,同时还鼓舞了士族子弟,我们一直都是用天赋在压制寒门,我们怕他们干什么,让他们瞧瞧咱们士族的厉害。
他这么一激的话,寒门中也开始分化了,因为寒门中也有很多高傲的人,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是因为士族在上面压着,不是我无能,现在你们还敢跟我们凭真本事,行啊,咱们就笔下见真章,我求之不得,可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士族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我们不应该应战,士族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继续抨击他们,让他们身败名裂。
可问题是大家现在情绪都非常高涨,竞争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种主旋律。
这种竞争带来的后果,就是将大家心中的怒火,转化为了动力,原本是一场恶性竞争,如今就变成了一种良性竞争。
矛盾还在增加,但是危险已经不存在了。
这下面的人不闹了,朝堂的士庶之争也就闹不起来了。
破解之法,其实很简单,只是说必须由年轻人站出来,老一辈不可能会这么做,他们如果站出来开这口,那会非常丢人,因为这跟他们以前的形象相差太大了。由年轻人站出来彻底接管,就可以避免这一点,而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多了,年轻人年轻气盛,有着一股子拼劲,管你面子不面子,成王败寇。
山东士族不但逃过这一劫,还没有丢面子。因为崔戢刃兀自在继续塑造士族的荣耀感,他是以一种非常高傲的态度向寒门宣战,这也是他得士族子弟拥护的原因。
......
......
太尉府。
“呵呵!”
长孙无忌将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放下之后,一边笑一边说道:“难怪老夫一直猜不透他将会如何收场,原来这小子根本就不遵循常理行事,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自己出来收场,而是让四大家族自己出来收场。”
一旁的来济道:“这局的确布置的非常精妙,前一日看,士庶的这种争斗,不利于国家安定,甚至还极有可能会生出大乱,可这一期大唐日报出来之后,原本的阶级争斗,立刻演化成了一种非常正面的竞争,如今士庶两方都在奋发图强,希望能够战胜对方。”
韩瑗道:“但是最大的获利者却是韩艺,山东士族本就是士族之首,他们的应战,等于是抬高了寒门的地位,韩艺是深受其利啊!”
“非也!非也!”
长孙无忌摆摆手,道:“最大的获利者是陛下。与其说抬高了寒门的地位,还不如说是降低了士族的地位,而山东士族的地位一直都是陛下最为头疼的事情,不但如此,这也开创了一个全民积极向上的局面,一切疑难杂症,将会迎刃而解,陛下和大唐都是深受其益,陛下下注韩艺,可谓是大获全胜。”
来济皱眉道:“太尉的意思是,这盘棋其实是陛下在下,韩艺也是棋子之一。”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略显感慨道:“当初先帝常与我说,当今陛下性子稍显软弱,需我等尽心辅助,老夫当初也是这般认为的。可事实证明,当今陛下一点也不软弱,这帝王之术,不弱于先帝啊!老夫输的并不冤枉呀。”
......
......
皇宫!
“哈哈!”
李治仰面大笑,道:“这个韩艺真是聪明绝顶,如此办法都能够被他想到,厉害!真是厉害!朕都不得不服呀。”
武媚娘一边看着大唐日报,一边笑道:“崔戢刃他们的文章,不就是正中韩艺吓坏,推崇尚贤之风,比的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李治道:“如果人人都想为国出力,为君分忧,造福百姓,而不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何愁我大唐不更上一层楼,朕一直以来渴望的就是这种竞争。”
武媚娘道:“如此说来,韩艺的这一步棋是为陛下走的。”
李治一愣,道:“倒也不是说为朕走的,应该说是为大唐走的。其中获利的,不仅仅是朕和韩艺,士族也是获利者,其实士族渐渐衰弱,这已经不争的事实,只是他们家族的底蕴和学术,令他们还能够勉强维系着自己的名望,朝廷也确实需要他们,但是韩艺说得好,朝廷需要他们,不是在于他们多厉害,而是在于世上人才太少。当下这场争斗,可算是一剂猛药,可能会让士族重新振作起来,你说士族是输了,还是赢了。”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可是他们四个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士族,臣妾认为这么做还是会伤害许多士族,因此多半士族都不会赞成,这场纷争怕是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这就是精妙所在。”
李治道:“朝廷虽然一直在推崇尚贤之风,但其实并非如此,在选拔官员时,高门子弟占尽了极大的优势,如果真的推崇尚贤之风,这些高门大姓一定会反对的。但是如果高门大姓主动推崇尚贤之风,那么朝廷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在前几日韩艺的判罚中,许多士族为了自身利益,相互掣肘,山东士族是深受其害,你说山东士族为如何做?”
武媚娘眼中一亮,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山东士族如今肯定怀着一肚子怨气,他们最恨得却不是寒门,而是没有挺身相助的士族,推崇尚贤之风,那么不但可以解救他们山东士族,还能将其余的高门大姓都给拉下水来,大家在同一个水塘里面,谁生谁死,就各凭本事了。而山东士族又是士族之首,他们一旦坚定的拥护尚贤之风,不惜舍去朝廷给予他们的优待,再加上寒门的势力,其余的士族怕也是阻止不了的,朕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提拔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
正当这时,张德胜在门外道:“陛下,御史大夫送来一封奏章。”
“拿进来。”
“是。”
张德胜走了进来,将一份奏章递给了李治。
李治打开一看,不禁一愣,“是他?”
......
......
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的四篇文章出来之后,再加上彼此双方的一番鼓舞,无谓的纷争,戈然而止,因为寒门也没有理由再闹了,人家士族都已经放话了,是骡子是马,你得拉出来溜溜呀。你不能拉不出屎,就怪引力失常了。
但究竟能不能发展成良性的竞争,还得看朝廷的意思,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都说了不算,主要朝廷会不会给予他们公平竞争。
这一日早朝,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位列两边,韩艺也来了。
其实古代上朝,不是天天都文武百官一块上朝,哪有怎么多事要商量,除非是让他们交流感情,通常情况下,都是皇帝跟中枢大臣在两仪殿议事,若有重大事情宣布,就必须来上朝。
李治坐在台阶之上,扫视百官,开门见山道:“朕昨日收到一道奏章,里面的内容令朕羞愧不已,一宿未眠,今日趁着早朝,朕打算让你看看这份奏章。来人啊,将奏章呈上。”
不一会儿,两个小太监各自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将抄录好的文章发给文武百官。
韩艺也非常好奇,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开局,接过一看,上面写得是李斯那一篇著名《谏逐客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得志的人才纷纷跑到秦朝来做官,有一回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但是被发觉了,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出的不分地域、国籍,任人唯贤的思想。
李斯虽然功过皆有,但是李斯妙就妙在,不管是对,还是错,他的每一项建议,都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的这片文章,除了任人唯贤,还反复提到了一个主张,就是大统一。
其实后世美帝的主张也是如此,从各国招纳人才,从而成就美帝的霸业,走的其实是一个路数。
但凡饱读经书之人,都看过这篇文章,倒背如流,不稀奇了,谁都知道。
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后面半段,咱们现在老是批评秦始皇淫侈暴虐,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但是你看看人家用人,可以连国籍都不分,说到做到,坚决贯彻任人唯贤的思想,并且列举一大串当时投奔秦国的六国人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秦始皇才统一六国的。
而我们呢?我们连从本国的臣民中选拔人才,都还得分士庶,区别对待,只会喊喊口号,弄几个寒门上来做个表率,虚有其表,人家可是说到做到。
你好意思去批评人家秦始皇,人家的胸怀远胜于今,就咱们朝廷这种狭隘、扭曲的心理,你拿什么去超越秦王朝,人家有着海纳百川的大国风范,咱们只有那小肚鸡肠的妇人姿态。
咱们真的做到了以古为镜吗?
整个后半段将大唐王朝批评的是不堪入目啊!
但却没有标注是谁写的。
大臣们看得是一个劲流汗,这是哪个不要命的,上这么一道奏章,难怪李治一夜未眠,估计是在想如何折磨对方,让他生不如死。
渐渐地,大家都看向一人。
这个人就是韩艺。
这很像韩艺的风格,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什么都敢说,烂命一条,说错了,我只是一个田舍儿,你不能跟田舍儿较真,万一蒙对了,你还得夸奖他。
就这小子最坏。
韩艺见大家都看向他,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你们看我干什么,上奏这么复杂的事情,我可从不做,我也不会写啥奏章,我一般只会写在那大唐日报上面写写自己心路历程,你们真是太不了解我的为人了。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这都是因为韩艺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民间舆论完全掌控在韩艺手里,朝堂之上势力错综复杂,各自打着算盘,根本压制不住韩艺,现在唯一挽回败局的办法,就是跟寒门真刀真枪的拼正面,用实力去教训他们。
要知道他们还憋屈了这么多日,他们士族不是没有受过屈辱,但是一般都是帝王打压他们,寒门可从未如此羞辱过他们,他们需要宣泄,因此斗志非常旺盛。
另外,士族内部虽然腐朽,但是家规门风还是非常严格的,很许多人还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还是有抱负,有理想的,不是一群行尸走肉,毕竟他们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而且又有家族的底蕴影响,像这些老派士族,他们不可能给爆发富一样,任由子孙花天酒地。
只不过士族发展如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良莠不齐是肯定的,一些沉迷酒色,自甘堕落的人也是有的。
因此崔戢刃言语间透露着要重新定义士族,不是说生来就是士族,这就是要将那些害群之马踢出士族的行列,不然的话,韩艺总是有攻击士族的素材。
而在这潜移默化间,以崔戢刃为首的长安四子,渐渐成为了士族子弟的领军人物。
至于其他三子么,长孙延是有资格的,但他不喜欢这些,他喜欢法制,管你庶族,还是士族,在法律面前都是渣渣,什么家族荣耀,狗屁,你犯法就是罪人。独孤无月追求的复兴独孤家,一门心思要建功立业,没空搭理这些人,元烈虎就更加讨厌这些勾心斗角之事。
但是裴清风想呀,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就跟岳不群一样,痴迷于名望,但是干的事又实在是不入流,他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将这些士族子弟招揽至麾下,可是没有想到,临结束时,崔戢刃突然跑出来截胡了,崔戢刃也专门干这事,上回也这样,献策崔义玄将韩艺的胜利果实给窃夺了。
裴清风和崔戢刃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裴清风是老派思想,利用贵族优越性和特权去全方面压制庶族,不让你们跳起来,这是对的,贵族都是这么干,他不过是重复着他祖宗干过的事,别说他了,很多士族子弟首先都是这种想法。
可他偏偏遇到韩艺,那也只能怪他时运不济,韩艺打破这一传统做法。
正是因为裴清风的失败,崔戢刃的这种新思想,才能快速得到大家的认同。
现在就是士族子弟中出现了新的领军人物,而韩艺也成为寒门子弟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做的宣传都是极具敌对性的,但是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就是拿出真本事来公平竞争。
在此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连李治都咆哮着,不知如何收场。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关键就在于崔戢刃他们的那几篇文章。
道理也非常简单,这事并非是从朝堂上引爆的,而是从民间开始发酵的,而且参与的人,都是寒门子弟和士族子弟,全都是年轻一派,这也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这里下手。
肯定就要有一方低头。
其实是士族低头了,他们要跟寒门刚正面,这就是一种低头的表现,以前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只不过崔戢刃他们选择了一种不丢人的方式来低头,就是下战书,你们寒门抨击我们,不就是因为你们觉得不公平么,但是我们士族觉得挺公平的,我们是凭借这贤能位居庙堂,既然你们不服气,那行,我们就跟你们公平竞争,我要你们输得心服口服,同时还鼓舞了士族子弟,我们一直都是用天赋在压制寒门,我们怕他们干什么,让他们瞧瞧咱们士族的厉害。
他这么一激的话,寒门中也开始分化了,因为寒门中也有很多高傲的人,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就是因为士族在上面压着,不是我无能,现在你们还敢跟我们凭真本事,行啊,咱们就笔下见真章,我求之不得,可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士族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我们不应该应战,士族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继续抨击他们,让他们身败名裂。
可问题是大家现在情绪都非常高涨,竞争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种主旋律。
这种竞争带来的后果,就是将大家心中的怒火,转化为了动力,原本是一场恶性竞争,如今就变成了一种良性竞争。
矛盾还在增加,但是危险已经不存在了。
这下面的人不闹了,朝堂的士庶之争也就闹不起来了。
破解之法,其实很简单,只是说必须由年轻人站出来,老一辈不可能会这么做,他们如果站出来开这口,那会非常丢人,因为这跟他们以前的形象相差太大了。由年轻人站出来彻底接管,就可以避免这一点,而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多了,年轻人年轻气盛,有着一股子拼劲,管你面子不面子,成王败寇。
山东士族不但逃过这一劫,还没有丢面子。因为崔戢刃兀自在继续塑造士族的荣耀感,他是以一种非常高傲的态度向寒门宣战,这也是他得士族子弟拥护的原因。
......
......
太尉府。
“呵呵!”
长孙无忌将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放下之后,一边笑一边说道:“难怪老夫一直猜不透他将会如何收场,原来这小子根本就不遵循常理行事,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自己出来收场,而是让四大家族自己出来收场。”
一旁的来济道:“这局的确布置的非常精妙,前一日看,士庶的这种争斗,不利于国家安定,甚至还极有可能会生出大乱,可这一期大唐日报出来之后,原本的阶级争斗,立刻演化成了一种非常正面的竞争,如今士庶两方都在奋发图强,希望能够战胜对方。”
韩瑗道:“但是最大的获利者却是韩艺,山东士族本就是士族之首,他们的应战,等于是抬高了寒门的地位,韩艺是深受其利啊!”
“非也!非也!”
长孙无忌摆摆手,道:“最大的获利者是陛下。与其说抬高了寒门的地位,还不如说是降低了士族的地位,而山东士族的地位一直都是陛下最为头疼的事情,不但如此,这也开创了一个全民积极向上的局面,一切疑难杂症,将会迎刃而解,陛下和大唐都是深受其益,陛下下注韩艺,可谓是大获全胜。”
来济皱眉道:“太尉的意思是,这盘棋其实是陛下在下,韩艺也是棋子之一。”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略显感慨道:“当初先帝常与我说,当今陛下性子稍显软弱,需我等尽心辅助,老夫当初也是这般认为的。可事实证明,当今陛下一点也不软弱,这帝王之术,不弱于先帝啊!老夫输的并不冤枉呀。”
......
......
皇宫!
“哈哈!”
李治仰面大笑,道:“这个韩艺真是聪明绝顶,如此办法都能够被他想到,厉害!真是厉害!朕都不得不服呀。”
武媚娘一边看着大唐日报,一边笑道:“崔戢刃他们的文章,不就是正中韩艺吓坏,推崇尚贤之风,比的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李治道:“如果人人都想为国出力,为君分忧,造福百姓,而不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何愁我大唐不更上一层楼,朕一直以来渴望的就是这种竞争。”
武媚娘道:“如此说来,韩艺的这一步棋是为陛下走的。”
李治一愣,道:“倒也不是说为朕走的,应该说是为大唐走的。其中获利的,不仅仅是朕和韩艺,士族也是获利者,其实士族渐渐衰弱,这已经不争的事实,只是他们家族的底蕴和学术,令他们还能够勉强维系着自己的名望,朝廷也确实需要他们,但是韩艺说得好,朝廷需要他们,不是在于他们多厉害,而是在于世上人才太少。当下这场争斗,可算是一剂猛药,可能会让士族重新振作起来,你说士族是输了,还是赢了。”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可是他们四个只能代表一小部分士族,臣妾认为这么做还是会伤害许多士族,因此多半士族都不会赞成,这场纷争怕是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这就是精妙所在。”
李治道:“朝廷虽然一直在推崇尚贤之风,但其实并非如此,在选拔官员时,高门子弟占尽了极大的优势,如果真的推崇尚贤之风,这些高门大姓一定会反对的。但是如果高门大姓主动推崇尚贤之风,那么朝廷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在前几日韩艺的判罚中,许多士族为了自身利益,相互掣肘,山东士族是深受其害,你说山东士族为如何做?”
武媚娘眼中一亮,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山东士族如今肯定怀着一肚子怨气,他们最恨得却不是寒门,而是没有挺身相助的士族,推崇尚贤之风,那么不但可以解救他们山东士族,还能将其余的高门大姓都给拉下水来,大家在同一个水塘里面,谁生谁死,就各凭本事了。而山东士族又是士族之首,他们一旦坚定的拥护尚贤之风,不惜舍去朝廷给予他们的优待,再加上寒门的势力,其余的士族怕也是阻止不了的,朕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提拔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
正当这时,张德胜在门外道:“陛下,御史大夫送来一封奏章。”
“拿进来。”
“是。”
张德胜走了进来,将一份奏章递给了李治。
李治打开一看,不禁一愣,“是他?”
......
......
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郑善行的四篇文章出来之后,再加上彼此双方的一番鼓舞,无谓的纷争,戈然而止,因为寒门也没有理由再闹了,人家士族都已经放话了,是骡子是马,你得拉出来溜溜呀。你不能拉不出屎,就怪引力失常了。
但究竟能不能发展成良性的竞争,还得看朝廷的意思,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都说了不算,主要朝廷会不会给予他们公平竞争。
这一日早朝,大殿之上,文武百官位列两边,韩艺也来了。
其实古代上朝,不是天天都文武百官一块上朝,哪有怎么多事要商量,除非是让他们交流感情,通常情况下,都是皇帝跟中枢大臣在两仪殿议事,若有重大事情宣布,就必须来上朝。
李治坐在台阶之上,扫视百官,开门见山道:“朕昨日收到一道奏章,里面的内容令朕羞愧不已,一宿未眠,今日趁着早朝,朕打算让你看看这份奏章。来人啊,将奏章呈上。”
不一会儿,两个小太监各自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将抄录好的文章发给文武百官。
韩艺也非常好奇,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开局,接过一看,上面写得是李斯那一篇著名《谏逐客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得志的人才纷纷跑到秦朝来做官,有一回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但是被发觉了,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出的不分地域、国籍,任人唯贤的思想。
李斯虽然功过皆有,但是李斯妙就妙在,不管是对,还是错,他的每一项建议,都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的这片文章,除了任人唯贤,还反复提到了一个主张,就是大统一。
其实后世美帝的主张也是如此,从各国招纳人才,从而成就美帝的霸业,走的其实是一个路数。
但凡饱读经书之人,都看过这篇文章,倒背如流,不稀奇了,谁都知道。
令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后面半段,咱们现在老是批评秦始皇淫侈暴虐,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但是你看看人家用人,可以连国籍都不分,说到做到,坚决贯彻任人唯贤的思想,并且列举一大串当时投奔秦国的六国人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秦始皇才统一六国的。
而我们呢?我们连从本国的臣民中选拔人才,都还得分士庶,区别对待,只会喊喊口号,弄几个寒门上来做个表率,虚有其表,人家可是说到做到。
你好意思去批评人家秦始皇,人家的胸怀远胜于今,就咱们朝廷这种狭隘、扭曲的心理,你拿什么去超越秦王朝,人家有着海纳百川的大国风范,咱们只有那小肚鸡肠的妇人姿态。
咱们真的做到了以古为镜吗?
整个后半段将大唐王朝批评的是不堪入目啊!
但却没有标注是谁写的。
大臣们看得是一个劲流汗,这是哪个不要命的,上这么一道奏章,难怪李治一夜未眠,估计是在想如何折磨对方,让他生不如死。
渐渐地,大家都看向一人。
这个人就是韩艺。
这很像韩艺的风格,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什么都敢说,烂命一条,说错了,我只是一个田舍儿,你不能跟田舍儿较真,万一蒙对了,你还得夸奖他。
就这小子最坏。
韩艺见大家都看向他,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你们看我干什么,上奏这么复杂的事情,我可从不做,我也不会写啥奏章,我一般只会写在那大唐日报上面写写自己心路历程,你们真是太不了解我的为人了。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