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果然不愧为当世大儒,谏言一出,应者云集,不到两天,朱慈炅就收到将近五百本弹劾奏章。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在京官员全部加起来也就一千出头,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官员反对推广西学!
其他官员的态度还不知道,要么是明哲保身之辈,要么是碍于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面子不好意思上奏折弹劾,真正赞成推广西学的估计一CD不到。
朱慈炅有点怕了,他终于体会到了万历和天启的无奈。万历皇帝不是傻子,天启皇帝也不是蠢蛋,为什么会被手下的官吏吓得不敢上朝呢?有一个词叫众怒难犯,用通俗点的说法就是集体罢工,你再是皇帝,再是老板,人家不干了,你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公司还可以关门倒闭,国家能关门倒闭吗?那叫亡国!
朱慈炅知道,不能让他们这样弹劾下去了,再不处理肯定会出大事。但是,怎么处理呢,他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招来一众亲信商议了。
望着手下这小猫两三只,再想想那满朝的文武,朱慈炅心里升起一股对权力的渴望,要是满朝文武都是听他的,自己又何必如此憋屈呢。
怎么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呢?学天启皇帝一样重用太监吗?魏忠贤是把东林党给收拾了,整个朝廷也没人敢反抗他,但那些官员怕的不是天启帝,而是魏忠贤,难道自己也要培养一个九千岁出来吗?还是算了吧。
朱慈炅还是偏向于慢慢培养自己的亲信去掌权,虽然这样比较费时间,但好歹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大权独揽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平息这场弹劾风波。
现在御书房就徐光启、毕懋康、曹化淳等一众亲信,大家都矗在那里满脸忧色,皱眉沉思,整个书房除了低沉的呼吸声,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场面压抑无比。
朱慈炅想了一会儿,见众人都不吭气,只得指着书桌上一沓一沓的奏折,无奈的道:“怎么办,大家说说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无言,只能摇头叹息。这次事情太大了,几乎半个朝廷都跳出来反对了,众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
最后徐光启长叹一声,悲壮的道:“他们的目标是我,皇上只有把我撤职查办就没事了。”
朱慈炅闻言一愣,开什么玩笑,徐光启可是自己的头号大将,把他给办了那不是自废武功吗。他摇头道:“这是朕的主意,不能怪恩师,再说他们的目标也不是你,而是......。”
说到这里,朱慈炅脑袋里面灵光一闪,拍手道:“对啊,他们的目标是要阻止西学的推广,我们暂时不推广不就没事了!”
徐光启闻言,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但是他想了想又黯然摇头道:“不推广西学这军工厂怎么办,燧发枪谁来做,光靠我们几个,一天又能做出几把,根本不顶用啊!”
朱慈炅也不答话,他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道:“现在招了多少生员了?”
徐光启叹息道:“总共才招了一千来人,还都是工部下属的匠户子弟,他们这么一闹,还有谁敢来报名啊!”
才一千来人,貌似有点少啊,他又问毕懋康道:“孟侯,工部下属的匠户不是有一万多吗,怎么才这么点人来报名?”
毕懋康闻言尴尬的回道:“皇上,这匠户也有分工的,有泥瓦匠、有木匠、有铁匠、有石匠,真正能短期内训练出来制作燧发枪零件的也就木匠和铁匠了。再说他们都有一门手艺在身,没人想改行来学这个,只有那些家里人丁比较兴旺的才会送一两个后辈来碰碰运气。”
朱慈炅闻言一呆,自己倒是有点想当然了,算了,一千就一千吧,必须早下决断,不然这个样子下去迟早要出大事。他一咬牙,低沉的道:“那就这样吧,这一千人全部招到王恭厂,也不用倒班了,白天就让他们跟着你们干活,现场指导,晚上再教他们怎么识图。至于那四处学堂,就交给黄道周他们去折腾吧,让他们拿去传播圣人文章,这样总行了吧。还有,要委屈恩师一下了,罚俸一年,你看怎么样?”
徐光启都做好丢官的打算了,这罚俸一年算个什么事,他无所谓的道:“微臣还薄有家产,罚俸一年倒也没什么,只要能把事情压下去就行了。”
朱慈炅当然不是真要罚他的钱,闻言立马解释道:“这罚俸一年只是拿来堵他们嘴的,朕怎么能让恩师吃亏呢,曹公公去内库取五千两银票来给恩师。”
徐光启闻言,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赶紧阻止道:“皇上,使不得,使不得,”
明朝的官员工资是很低的,他一个一品大员月俸禄也就一百多两,这五千两都够他几年的俸禄了,他自然是连连推辞。
朱慈炅才不在乎这点钱呢,硬塞到他手里,把他们打发走了,然后便令曹化淳拟旨,明日早朝当众宣读。
大概意思就是:这次推广西学是他崇正皇帝考虑不周,他决定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停止推广西学,建好的学堂就交给侍讲学士黄道周管理,用来传播圣人文章。礼部尚书徐光启虽然不负主要责任,但他是帝师,教导不力,特罚俸一年以为惩戒。
第二天圣旨一宣读,黄道周自然是满意了,他不但劝阻了皇上,还整治了帝师,赚足了面子。作为一个博学大儒,礼尚往来的道理他自然是懂的,自己的面子有了,自然不能让皇上太没面子,于是,他立马变脸,大赞皇上英明,年少有为。
钱谦益却是郁闷的不行了,这都两次了,每次都是误中副车,根本没有达到目的,他枉做了两回小人,却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朱慈炅也很郁闷,这事情是解决了,但燧发枪的产量也严重下降了,光这一千来人,一年能做两万把出来就不错了,这让他清剿起义军的时间又拖后了几年,这帮东林党真是害死人啊。
他当然不会就此放过这帮人,下了朝以后,他马上把曹化淳叫道跟前,咬牙切齿的交待道:“给我派几个文采不错的番子打入他们的内部,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老跟我过不去。”
他气的连朕都忘了说了,直接用上我了,曹化淳知道他正在气头上呢,也没指出来,只是默默的下去安排去了。
其他官员的态度还不知道,要么是明哲保身之辈,要么是碍于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面子不好意思上奏折弹劾,真正赞成推广西学的估计一CD不到。
朱慈炅有点怕了,他终于体会到了万历和天启的无奈。万历皇帝不是傻子,天启皇帝也不是蠢蛋,为什么会被手下的官吏吓得不敢上朝呢?有一个词叫众怒难犯,用通俗点的说法就是集体罢工,你再是皇帝,再是老板,人家不干了,你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公司还可以关门倒闭,国家能关门倒闭吗?那叫亡国!
朱慈炅知道,不能让他们这样弹劾下去了,再不处理肯定会出大事。但是,怎么处理呢,他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招来一众亲信商议了。
望着手下这小猫两三只,再想想那满朝的文武,朱慈炅心里升起一股对权力的渴望,要是满朝文武都是听他的,自己又何必如此憋屈呢。
怎么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呢?学天启皇帝一样重用太监吗?魏忠贤是把东林党给收拾了,整个朝廷也没人敢反抗他,但那些官员怕的不是天启帝,而是魏忠贤,难道自己也要培养一个九千岁出来吗?还是算了吧。
朱慈炅还是偏向于慢慢培养自己的亲信去掌权,虽然这样比较费时间,但好歹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大权独揽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平息这场弹劾风波。
现在御书房就徐光启、毕懋康、曹化淳等一众亲信,大家都矗在那里满脸忧色,皱眉沉思,整个书房除了低沉的呼吸声,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场面压抑无比。
朱慈炅想了一会儿,见众人都不吭气,只得指着书桌上一沓一沓的奏折,无奈的道:“怎么办,大家说说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无言,只能摇头叹息。这次事情太大了,几乎半个朝廷都跳出来反对了,众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
最后徐光启长叹一声,悲壮的道:“他们的目标是我,皇上只有把我撤职查办就没事了。”
朱慈炅闻言一愣,开什么玩笑,徐光启可是自己的头号大将,把他给办了那不是自废武功吗。他摇头道:“这是朕的主意,不能怪恩师,再说他们的目标也不是你,而是......。”
说到这里,朱慈炅脑袋里面灵光一闪,拍手道:“对啊,他们的目标是要阻止西学的推广,我们暂时不推广不就没事了!”
徐光启闻言,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但是他想了想又黯然摇头道:“不推广西学这军工厂怎么办,燧发枪谁来做,光靠我们几个,一天又能做出几把,根本不顶用啊!”
朱慈炅也不答话,他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道:“现在招了多少生员了?”
徐光启叹息道:“总共才招了一千来人,还都是工部下属的匠户子弟,他们这么一闹,还有谁敢来报名啊!”
才一千来人,貌似有点少啊,他又问毕懋康道:“孟侯,工部下属的匠户不是有一万多吗,怎么才这么点人来报名?”
毕懋康闻言尴尬的回道:“皇上,这匠户也有分工的,有泥瓦匠、有木匠、有铁匠、有石匠,真正能短期内训练出来制作燧发枪零件的也就木匠和铁匠了。再说他们都有一门手艺在身,没人想改行来学这个,只有那些家里人丁比较兴旺的才会送一两个后辈来碰碰运气。”
朱慈炅闻言一呆,自己倒是有点想当然了,算了,一千就一千吧,必须早下决断,不然这个样子下去迟早要出大事。他一咬牙,低沉的道:“那就这样吧,这一千人全部招到王恭厂,也不用倒班了,白天就让他们跟着你们干活,现场指导,晚上再教他们怎么识图。至于那四处学堂,就交给黄道周他们去折腾吧,让他们拿去传播圣人文章,这样总行了吧。还有,要委屈恩师一下了,罚俸一年,你看怎么样?”
徐光启都做好丢官的打算了,这罚俸一年算个什么事,他无所谓的道:“微臣还薄有家产,罚俸一年倒也没什么,只要能把事情压下去就行了。”
朱慈炅当然不是真要罚他的钱,闻言立马解释道:“这罚俸一年只是拿来堵他们嘴的,朕怎么能让恩师吃亏呢,曹公公去内库取五千两银票来给恩师。”
徐光启闻言,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赶紧阻止道:“皇上,使不得,使不得,”
明朝的官员工资是很低的,他一个一品大员月俸禄也就一百多两,这五千两都够他几年的俸禄了,他自然是连连推辞。
朱慈炅才不在乎这点钱呢,硬塞到他手里,把他们打发走了,然后便令曹化淳拟旨,明日早朝当众宣读。
大概意思就是:这次推广西学是他崇正皇帝考虑不周,他决定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停止推广西学,建好的学堂就交给侍讲学士黄道周管理,用来传播圣人文章。礼部尚书徐光启虽然不负主要责任,但他是帝师,教导不力,特罚俸一年以为惩戒。
第二天圣旨一宣读,黄道周自然是满意了,他不但劝阻了皇上,还整治了帝师,赚足了面子。作为一个博学大儒,礼尚往来的道理他自然是懂的,自己的面子有了,自然不能让皇上太没面子,于是,他立马变脸,大赞皇上英明,年少有为。
钱谦益却是郁闷的不行了,这都两次了,每次都是误中副车,根本没有达到目的,他枉做了两回小人,却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朱慈炅也很郁闷,这事情是解决了,但燧发枪的产量也严重下降了,光这一千来人,一年能做两万把出来就不错了,这让他清剿起义军的时间又拖后了几年,这帮东林党真是害死人啊。
他当然不会就此放过这帮人,下了朝以后,他马上把曹化淳叫道跟前,咬牙切齿的交待道:“给我派几个文采不错的番子打入他们的内部,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老跟我过不去。”
他气的连朕都忘了说了,直接用上我了,曹化淳知道他正在气头上呢,也没指出来,只是默默的下去安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