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噩耗,朱慈炅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勉强保持着微笑,看着一众官员惊叹的表情,脑海里却在想:“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大明现在好的很啊,没有一点衰败的迹象啊!”
明朝衰败的内因他还不甚明了,但外因却是很清楚的,无外乎东北的后金入侵和西北的农民起义。
但东北那边,皇太极新败,暂时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宁锦防线近期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西北那边,今年陕西和四川的确大旱,但赈灾银两早就拨付下去了啊,现在国库还算宽裕,朱慈炅下旨一次就拨付了五百万两白银赈灾,按理应该够了啊。
他实在想不出哪里还有问题,只得放下担心,陪着孙承宗他们四处巡视了一圈,然后又将徐光启等一众亲信单独叫到工部营缮清吏司的一个书房里,将燧发枪的图纸一一画出来,同时详细的跟他们讲解了每个零件的功能。
其他人或许一时半会儿还理解不了燧发枪的原理,但毕懋康却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他早就开始研制燧发枪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借鉴,所以进境不是很快,现在有现成的图纸摆在面前,他自然是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燧发枪讲解完这次巡视就算是圆满结束了,后面就等毕懋康他们做出样品来测试了。朱慈炅匆匆的接见了一下营缮清吏司的各级官员,简单的勉励了几句,便摆驾回宫了。
他想尽快回宫翻阅一下最近的奏折,看有没有纰漏的地方,只有找出了问题,才能去解决,这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再想解决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嘴啊。
其实,他完全想错了,奏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大明现在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很多问题都处在爆发的边缘,衰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
崇正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时,辽东都司宁远卫。
这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按理天气这么好,这些边兵应该心情愉悦才对,但大家都愁眉苦脸,打不起一丝精神。倒不是后金来犯了,而是没发饷,四个月没发饷了!
说到这个饷银,就不得不说边军的收入了,其实明朝边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平时有粮草、饷银、衣物,打赢了还有赏钱,打输了也有补偿,打死了更有安家费。
毕竟这些当兵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主劳力,你把人抽调过来拼死拼活保家卫国,光让他一个人吃饱是不够的,他还有一大家子要养呢。很多不知道当时情况的都说什么宁锦防线的边兵没饭吃,饿的受不了了!这些都是屁话,你找个人饿几月再去跟人打仗试试,别说挥动武器了,爬不爬的动都是个问题。
这不发饷银,其他地方的兵还好一点,四川和陕西的兵就有点受不了了,皆因四川和陕西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大部分四川兵和陕西兵的家人就等着这点饷银过日子呢,再不发饷,真的要饿死人了。
这天宁远军中的四川老兵杨正朝正好接到家里人稍来的口信,口信很简单,再不寄钱,家里五口人都要饿死了!他闻信自然是坐不住了,怎么办呢?
他想了半天,实在是想不出办法,只能去找到同村老乡张思顺,这张思顺是个小队长,算是老乡里面混的比较好的,大家有事都去找他。
来到张思顺的营帐,张思顺正好在休息,杨正朝走过去,急切的问道:“老张,有钱没,借几个给兄弟,家里实在熬不下去了。”
张思顺闻言,愁眉苦脸的道:“唉,我哪里来的钱啊,上个月家里就稍信来了,米早就吃光了,这几个月都靠挖野菜维生呢。”
杨正朝闻言,气愤的道:“这饷银到底什么时候发啊,都四个月了,连句话都没有,到底让不让人活了?”
张思顺也生气着呢,发泄道:“是啊,我们为大明在这里拼死拼活,家里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还不发饷,这些当官的也太不是东西了。要不我们组织大家伙围住巡抚衙门讨个说法?”
杨正朝也豁出去了,他大声应和道:“好,我去叫人。”
张思顺一把拉住他,没好气的道:“要去就一起去,还能让你一个人担事儿啊!”
于是两人各自跑到相熟的老乡那里鼓动起来,这一鼓动可不得了,谁家里不缺钱啊,不光是四川兵和陕西兵,宁远卫十四个大营,几万人全部被鼓动起来了,所有人全部跑出营房,吵吵嚷嚷的跟着杨正朝和张思顺想宁远城中的巡抚衙门聚集而去。
这人一多就容易乱,几万人乱糟糟的来到巡抚衙门,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第一个往里冲的,所有人也都不讲规矩了,直接跟着就冲进去了。
巡抚毕自肃正召集一众官员开会呢,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蜂拥而入的乱兵给围住了,大家只有一个问题:“巡抚大人,什么时候发饷银啊,再不发家里人就没法活了。”
毕自肃一看这情形就急了,他两袖清风,哪里来的银子啊,只能耐心的解释:“我也没钱啊,正跟朝廷要呢,要到了马上给你们发。”
这帮乱兵一听说没钱就急了,逮住毕自肃就是一顿揍,旁边机灵点的官员,一看形势不对撒腿就跑,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涵淳还算有点良心,竟然跑上来劝阻。这些乱兵已经急红眼了,管你是谁呢,敢上来劝架,连你一起揍。
揍了半天,毕自肃都快被揍死了,还是念叨着没钱,没钱。看样子他真是没钱了,这些乱兵一时无法,不知道是谁出了馊主意,干脆把他们都绑到钟鼓楼上示众,让他的亲朋好友拿钱来赎人。
于是,一场兵变演化成了绑票,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涵淳全部被绑到了钟鼓楼上,乱兵们则将钟鼓楼团团围住,扬言不拿钱来就不放人。
按理就算他们的亲友有钱也不敢拿来赎人,因为这里可有几万人,你再有钱能有几十万两,没有几十万两就补不上这欠饷,搞不好人没赎回来,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但真还有这不怕死的,这人就是兵备副使郭广,他东拼西凑整来了两万两白银,就跑来赎人了。
乱兵们自然是不干了,这宁远卫可有五六万人,两万两怎么够分。郭广一咬牙,干脆跑去县城中的商户那里,挨家挨户的借。人家不借就威胁道:“你们可看见了,这到处都是乱兵,你们要不借,他们一直聚在城里,到时候万一开抢,你们可就借条都收不到了。”
就这样,他硬是借来了五万两白银,才算是把人给赎出来了,但乱兵说了:“这事没完,不把饷银给他们发齐了,他们就会一直闹下去。”
巡抚毕自肃自认监管不利,匆匆的写了份奏折,言明宁远的情况,然后便趁人不备,上吊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远兵变,崇祯皇帝时是派袁崇焕来解决兵变的,崇正皇帝又会派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明朝衰败的内因他还不甚明了,但外因却是很清楚的,无外乎东北的后金入侵和西北的农民起义。
但东北那边,皇太极新败,暂时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宁锦防线近期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西北那边,今年陕西和四川的确大旱,但赈灾银两早就拨付下去了啊,现在国库还算宽裕,朱慈炅下旨一次就拨付了五百万两白银赈灾,按理应该够了啊。
他实在想不出哪里还有问题,只得放下担心,陪着孙承宗他们四处巡视了一圈,然后又将徐光启等一众亲信单独叫到工部营缮清吏司的一个书房里,将燧发枪的图纸一一画出来,同时详细的跟他们讲解了每个零件的功能。
其他人或许一时半会儿还理解不了燧发枪的原理,但毕懋康却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他早就开始研制燧发枪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借鉴,所以进境不是很快,现在有现成的图纸摆在面前,他自然是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燧发枪讲解完这次巡视就算是圆满结束了,后面就等毕懋康他们做出样品来测试了。朱慈炅匆匆的接见了一下营缮清吏司的各级官员,简单的勉励了几句,便摆驾回宫了。
他想尽快回宫翻阅一下最近的奏折,看有没有纰漏的地方,只有找出了问题,才能去解决,这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再想解决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嘴啊。
其实,他完全想错了,奏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大明现在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很多问题都处在爆发的边缘,衰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
崇正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时,辽东都司宁远卫。
这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按理天气这么好,这些边兵应该心情愉悦才对,但大家都愁眉苦脸,打不起一丝精神。倒不是后金来犯了,而是没发饷,四个月没发饷了!
说到这个饷银,就不得不说边军的收入了,其实明朝边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平时有粮草、饷银、衣物,打赢了还有赏钱,打输了也有补偿,打死了更有安家费。
毕竟这些当兵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家庭的主劳力,你把人抽调过来拼死拼活保家卫国,光让他一个人吃饱是不够的,他还有一大家子要养呢。很多不知道当时情况的都说什么宁锦防线的边兵没饭吃,饿的受不了了!这些都是屁话,你找个人饿几月再去跟人打仗试试,别说挥动武器了,爬不爬的动都是个问题。
这不发饷银,其他地方的兵还好一点,四川和陕西的兵就有点受不了了,皆因四川和陕西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大部分四川兵和陕西兵的家人就等着这点饷银过日子呢,再不发饷,真的要饿死人了。
这天宁远军中的四川老兵杨正朝正好接到家里人稍来的口信,口信很简单,再不寄钱,家里五口人都要饿死了!他闻信自然是坐不住了,怎么办呢?
他想了半天,实在是想不出办法,只能去找到同村老乡张思顺,这张思顺是个小队长,算是老乡里面混的比较好的,大家有事都去找他。
来到张思顺的营帐,张思顺正好在休息,杨正朝走过去,急切的问道:“老张,有钱没,借几个给兄弟,家里实在熬不下去了。”
张思顺闻言,愁眉苦脸的道:“唉,我哪里来的钱啊,上个月家里就稍信来了,米早就吃光了,这几个月都靠挖野菜维生呢。”
杨正朝闻言,气愤的道:“这饷银到底什么时候发啊,都四个月了,连句话都没有,到底让不让人活了?”
张思顺也生气着呢,发泄道:“是啊,我们为大明在这里拼死拼活,家里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还不发饷,这些当官的也太不是东西了。要不我们组织大家伙围住巡抚衙门讨个说法?”
杨正朝也豁出去了,他大声应和道:“好,我去叫人。”
张思顺一把拉住他,没好气的道:“要去就一起去,还能让你一个人担事儿啊!”
于是两人各自跑到相熟的老乡那里鼓动起来,这一鼓动可不得了,谁家里不缺钱啊,不光是四川兵和陕西兵,宁远卫十四个大营,几万人全部被鼓动起来了,所有人全部跑出营房,吵吵嚷嚷的跟着杨正朝和张思顺想宁远城中的巡抚衙门聚集而去。
这人一多就容易乱,几万人乱糟糟的来到巡抚衙门,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第一个往里冲的,所有人也都不讲规矩了,直接跟着就冲进去了。
巡抚毕自肃正召集一众官员开会呢,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蜂拥而入的乱兵给围住了,大家只有一个问题:“巡抚大人,什么时候发饷银啊,再不发家里人就没法活了。”
毕自肃一看这情形就急了,他两袖清风,哪里来的银子啊,只能耐心的解释:“我也没钱啊,正跟朝廷要呢,要到了马上给你们发。”
这帮乱兵一听说没钱就急了,逮住毕自肃就是一顿揍,旁边机灵点的官员,一看形势不对撒腿就跑,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涵淳还算有点良心,竟然跑上来劝阻。这些乱兵已经急红眼了,管你是谁呢,敢上来劝架,连你一起揍。
揍了半天,毕自肃都快被揍死了,还是念叨着没钱,没钱。看样子他真是没钱了,这些乱兵一时无法,不知道是谁出了馊主意,干脆把他们都绑到钟鼓楼上示众,让他的亲朋好友拿钱来赎人。
于是,一场兵变演化成了绑票,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涵淳全部被绑到了钟鼓楼上,乱兵们则将钟鼓楼团团围住,扬言不拿钱来就不放人。
按理就算他们的亲友有钱也不敢拿来赎人,因为这里可有几万人,你再有钱能有几十万两,没有几十万两就补不上这欠饷,搞不好人没赎回来,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但真还有这不怕死的,这人就是兵备副使郭广,他东拼西凑整来了两万两白银,就跑来赎人了。
乱兵们自然是不干了,这宁远卫可有五六万人,两万两怎么够分。郭广一咬牙,干脆跑去县城中的商户那里,挨家挨户的借。人家不借就威胁道:“你们可看见了,这到处都是乱兵,你们要不借,他们一直聚在城里,到时候万一开抢,你们可就借条都收不到了。”
就这样,他硬是借来了五万两白银,才算是把人给赎出来了,但乱兵说了:“这事没完,不把饷银给他们发齐了,他们就会一直闹下去。”
巡抚毕自肃自认监管不利,匆匆的写了份奏折,言明宁远的情况,然后便趁人不备,上吊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远兵变,崇祯皇帝时是派袁崇焕来解决兵变的,崇正皇帝又会派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