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五义蚕行
这也是柳鹏现在郁闷的原因,眼前这位金百万办起事来着实有太不靠谱,明明有金山银山却不肯去赚,但凡东三府肯来买马的客户,只要价格比柳鹏这边稍高出个百八十文,金老板就急不可待地脱手,最后剩下一些人家挑剩的马匹交给柳鹏应付差事。
既然都是别人挑剩下来的军马,即使还算不错,柳鹏自然也兴趣不大,结果就是金百万明明从辽东运来了近千匹好马,但是柳鹏前前后后只买下了百余匹而已,根本不够巡防队所需,只是这样的不满情绪不好表达出来,柳鹏只是跟金百万说了一句:“金老板,我的价格绝对合适,下次有好马先给我留着!”
金百万他当即答道:“知道了知道了,肯定先给柳少您留着!”
只是金百万的承诺向来没有什么多少信誉度,而且他很快就话锋一转:“柳少,这次又要往辽东走一批货,先跟你知会一声。”
现在就轮到张艺赫在旁边数落了金百万一通:“金老板,你这是准备运什么兵器衣甲火药机炮到辽东去?你办事得靠谱些。”
过去金百万藏得很深,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正底细,只是他在龙口呆得久,大家也慢慢搞清楚他的底细了。
他在辽东确实有些门路,能运来大量稀罕的辽东货和军马,而且在海道上有办法畅通无阻,但是他真正赚钱的生意却是向辽东出口大量的违禁物资,大明禁止什么物资向辽东出口,金百万就往辽东大量出口什么。
钢锭、火药、兵甲、药材、纸张、弓箭,这些东西金百万都运过,反正金百万的违禁生意做得很大,已经到了“触目惊人”的程度,只是他在辽东有着李成梁的门路,水师在海上根本不敢检查他的物资,只是他的违禁物资能离开龙口,那这些违禁物资就能运到辽东去。
因此他运送违禁物资的唯一阻碍就在柳鹏这边,虽然龙口这边管得很宽,但是金百万往辽东大规模走私军用违禁物资做得实在太过毫无顾忌了,因此张艺赫故意刺了他一句。
金百万赶紧说道:“只不过一些寻常米谷而已,今年辽东收成不好往辽东送粮有利可图,柳少,您看怎么样?”
今年辽东粮价很便宜,所以之前柳鹏还特意从辽东买了一批粮食回来,但是柳鹏在这个问题却是并不计较太多,他点点头说道:“那就运过去吧,千万别干什么违反大明律的买卖,帮我从蒙古多买些好马,你先下去,我有事要先跟张老板谈一谈!”
金百万得了这么一个承诺,那是兴高彩烈退了下去,而张艺赫却是一边看着金百万的背景一边说道:“柳少,金百万这种人信不过,说话跟放屁差不多,从来没算数过,天知道他船上到底运了什么东西,您可千万小心些!”
柳鹏点了点头说道:“我心里有数,金百万这人着实不靠谱,不过他算是龙口这边的老商号,龙口开港没多久他就过来捧场,所以多多少少要卖他一点面子。”
张艺赫顺着柳鹏的口气往下说:“柳少,您还是小心些,他说自己是做蒙古人生意的,可天知道他的货到了辽东以后去了哪里,那么多衣甲兵器军用器械,锦衣卫若是查办起来,恐怕是后祸无穷。”
柳鹏不由一激灵,他顺着张艺赫的语气往下说:“是啊,金老板的货到底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到底去哪,搞不好都落到老奴的手里?”
“老奴?”张艺赫问了一句:“谁是老奴?”
“努尔哈赤,建州的努尔哈赤!”柳鹏冷冰冰地说出了这个名字,整个头脑也冷静下来,他朝着张世赫问道:“先不谈这事了,张老板大驾光临,我是不胜荣幸,咱们是自己人,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管什么方便不方便的事情,张老板直接开口便是。”
柳鹏这样的态度让张艺赫非常非常满意,他当即说道:“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年临清郑家与衡王府在莱州府西面按了好些钉子,这些钉子一按下去,咱们诸城的生丝没法过来,所以想请柳少帮个忙,帮忙起掉这些钉子,哪怕没法起掉这些钉子,也应当敲敲打打他们。”
说到这,张艺赫又补充了一句:“实际郑家按的钉子虽然很多,但是也就是高密县的那个钉子让我们诸城特别难办,也特别不给面子。”
柳鹏当即问道:“是高密县的那家五义蚕行吧?我已经听聂远说过了。”
柳鹏一说五义蚕行这四个字,张艺赫就放心了不少,只是这个时候金百万金老板却突然一阵小跑跑回来了,正好听到柳鹏与张艺赫的对话,他插嘴说道:“五义蚕行?我知道这家蚕行啊,就在高密县,跟他们打过几次交道,要不要我帮张老板过去说一说。”
张艺赫也当即说道:“是啊,就是那家五义蚕行,他们不但堵住我们诸城往登州的大道,而且连所有的小路都堵住了,现在是一颗茧子都运不过来了。”
“堵住所有的小路”自然是夸大的说法,但是五义蚕行把大道一堵,整个诸城与南青州的蚕茧、生丝就根本没办法运出来了,毕竟茧茧、生丝虽然十分金贵,但想要运出来的话,份量却绝对不轻,非得车载马驮不可,根本不可能走小路,只能沿着大路走。
现在这家五义蚕行得到临清郑家与衡府仪卫司的支持之后直接堵住了大路,还派出人手日夜不停巡视,根本不许有任何蚕茧与生丝往东运输,如果被他们查到有人往登州州走私蚕茧,不但要重罚,而且罚过银钱之后还要强行低价征购。
诸城那边的蚕农已经为这件事跳脚好几回,而柳鹏一边点头跟金百万笑了笑,一边告诉张艺赫:“这事情是太不象话了,他们五义蚕行就是一家蚕行,又不是官府更不是牙行,凭什么在路上拦截行商,凭什么罚钱,又凭什么强行征购蚕茧。”
张艺赫没想到柳鹏了解得这么清楚:“原来柳少已经知道了?”
旁边金百万金老板也笑着说道:“这事情柳少哪能不知道,柳少,要不要我过去跟五义蚕行谈一谈,我跟他们有点交情,他们多半会卖点面子。”
柳鹏当即答道:“倒不算已经知道,但是王知府已经跟我说好几回要敲打敲打他们五义蚕行,聂川聂队长也说他们气焰太嚣张,前次还把我们一个弟兄弄成重伤了,再说了,他们五义蚕行本来是跟着王知府帮忙收茧的,结果倒好,他们根本不讲过去的情面,连一篮子的鲜茧都要抓在手里不肯放过来,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说到这,柳鹏又跟金百万交代了一句:“金老板就不必过去了,他们连我的面子都不给,何况是你跟五义蚕行只是有点交情而已,过去了也是白费口舌,对了,金老板,你怎么回来了。”
金百万答了一句:“出门了才想起还有件紧要的事情想跟柳少您说一说。”
“好,迟点再谈,先谈五义蚕行的事情。”
五义蚕行,顾名思义就知道这是高密地方上五个土棍办的蚕行,但说是蚕行,实际却是家茧行,过去负责帮衡王府收点鲜茧图个温饱之后再赚点小钱,所以去年五义蚕行就投靠了王道一,靠着帮登州人收茧捞了许多好处,连手下的人马都多了五六成。
只是今年的生丝战争之中,临清郑家与衡王府给五义茧行开出了更高的价钱,五义蚕行不但第一时间就反水过去不说,而且还把王道一预定下来的今年收丝规划都尽数透露给郑家,接着他们请来了郑家与衡王府的联军在莱州府搞了一条连一粒蚕茧都漏不过去的封锁线。
凡是敢穿过这条封锁线跟登州人有所来往的蚕农现在都吃了大亏,别说是成车马箱的蚕茧、生丝,就是老人家提着一篮子鲜蚕也要被五义蚕行带人扣下,先罚钱再强买,稍稍多说两句就要全部没收。
王道一为了这件事特意找过柳鹏,实在是五义茧行事情办得太不地道了,而柳鹏也答应王道一要好好收拾五义茧行,现在轮到张艺赫又惊又喜:“这件事王知府已经交代过了?”
柳鹏答道:“别说是王知府,就是莱州府的好些朋友都觉得五义茧行事情办得不地道,你们替郑家与衡王府办事收丝也就罢了,何必至于连一颗蚕茧都不肯放过不来,这也太不给面子,现在连官场上到处都是怨声,他们已经通过聂川聂队长跟我说了,要好好弄一弄,只要不弄出人命来,哪怕弄成了重伤他们都负责一切善后。”
中国古代提到农事,向来是农桑并重,劝民种桑养蚕对于地方官来说是实打实的政绩,只是过去只有郑家与衡王府一家垄断蚕茧生意,价格太低,蚕农自然没有养蚕积极性,因此一提到劝民养蚕这件事,地方官都是头痛无比,也连带把郑家与衡王府恨上了。
这也是柳鹏现在郁闷的原因,眼前这位金百万办起事来着实有太不靠谱,明明有金山银山却不肯去赚,但凡东三府肯来买马的客户,只要价格比柳鹏这边稍高出个百八十文,金老板就急不可待地脱手,最后剩下一些人家挑剩的马匹交给柳鹏应付差事。
既然都是别人挑剩下来的军马,即使还算不错,柳鹏自然也兴趣不大,结果就是金百万明明从辽东运来了近千匹好马,但是柳鹏前前后后只买下了百余匹而已,根本不够巡防队所需,只是这样的不满情绪不好表达出来,柳鹏只是跟金百万说了一句:“金老板,我的价格绝对合适,下次有好马先给我留着!”
金百万他当即答道:“知道了知道了,肯定先给柳少您留着!”
只是金百万的承诺向来没有什么多少信誉度,而且他很快就话锋一转:“柳少,这次又要往辽东走一批货,先跟你知会一声。”
现在就轮到张艺赫在旁边数落了金百万一通:“金老板,你这是准备运什么兵器衣甲火药机炮到辽东去?你办事得靠谱些。”
过去金百万藏得很深,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正底细,只是他在龙口呆得久,大家也慢慢搞清楚他的底细了。
他在辽东确实有些门路,能运来大量稀罕的辽东货和军马,而且在海道上有办法畅通无阻,但是他真正赚钱的生意却是向辽东出口大量的违禁物资,大明禁止什么物资向辽东出口,金百万就往辽东大量出口什么。
钢锭、火药、兵甲、药材、纸张、弓箭,这些东西金百万都运过,反正金百万的违禁生意做得很大,已经到了“触目惊人”的程度,只是他在辽东有着李成梁的门路,水师在海上根本不敢检查他的物资,只是他的违禁物资能离开龙口,那这些违禁物资就能运到辽东去。
因此他运送违禁物资的唯一阻碍就在柳鹏这边,虽然龙口这边管得很宽,但是金百万往辽东大规模走私军用违禁物资做得实在太过毫无顾忌了,因此张艺赫故意刺了他一句。
金百万赶紧说道:“只不过一些寻常米谷而已,今年辽东收成不好往辽东送粮有利可图,柳少,您看怎么样?”
今年辽东粮价很便宜,所以之前柳鹏还特意从辽东买了一批粮食回来,但是柳鹏在这个问题却是并不计较太多,他点点头说道:“那就运过去吧,千万别干什么违反大明律的买卖,帮我从蒙古多买些好马,你先下去,我有事要先跟张老板谈一谈!”
金百万得了这么一个承诺,那是兴高彩烈退了下去,而张艺赫却是一边看着金百万的背景一边说道:“柳少,金百万这种人信不过,说话跟放屁差不多,从来没算数过,天知道他船上到底运了什么东西,您可千万小心些!”
柳鹏点了点头说道:“我心里有数,金百万这人着实不靠谱,不过他算是龙口这边的老商号,龙口开港没多久他就过来捧场,所以多多少少要卖他一点面子。”
张艺赫顺着柳鹏的口气往下说:“柳少,您还是小心些,他说自己是做蒙古人生意的,可天知道他的货到了辽东以后去了哪里,那么多衣甲兵器军用器械,锦衣卫若是查办起来,恐怕是后祸无穷。”
柳鹏不由一激灵,他顺着张艺赫的语气往下说:“是啊,金老板的货到底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到底去哪,搞不好都落到老奴的手里?”
“老奴?”张艺赫问了一句:“谁是老奴?”
“努尔哈赤,建州的努尔哈赤!”柳鹏冷冰冰地说出了这个名字,整个头脑也冷静下来,他朝着张世赫问道:“先不谈这事了,张老板大驾光临,我是不胜荣幸,咱们是自己人,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管什么方便不方便的事情,张老板直接开口便是。”
柳鹏这样的态度让张艺赫非常非常满意,他当即说道:“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年临清郑家与衡王府在莱州府西面按了好些钉子,这些钉子一按下去,咱们诸城的生丝没法过来,所以想请柳少帮个忙,帮忙起掉这些钉子,哪怕没法起掉这些钉子,也应当敲敲打打他们。”
说到这,张艺赫又补充了一句:“实际郑家按的钉子虽然很多,但是也就是高密县的那个钉子让我们诸城特别难办,也特别不给面子。”
柳鹏当即问道:“是高密县的那家五义蚕行吧?我已经听聂远说过了。”
柳鹏一说五义蚕行这四个字,张艺赫就放心了不少,只是这个时候金百万金老板却突然一阵小跑跑回来了,正好听到柳鹏与张艺赫的对话,他插嘴说道:“五义蚕行?我知道这家蚕行啊,就在高密县,跟他们打过几次交道,要不要我帮张老板过去说一说。”
张艺赫也当即说道:“是啊,就是那家五义蚕行,他们不但堵住我们诸城往登州的大道,而且连所有的小路都堵住了,现在是一颗茧子都运不过来了。”
“堵住所有的小路”自然是夸大的说法,但是五义蚕行把大道一堵,整个诸城与南青州的蚕茧、生丝就根本没办法运出来了,毕竟茧茧、生丝虽然十分金贵,但想要运出来的话,份量却绝对不轻,非得车载马驮不可,根本不可能走小路,只能沿着大路走。
现在这家五义蚕行得到临清郑家与衡府仪卫司的支持之后直接堵住了大路,还派出人手日夜不停巡视,根本不许有任何蚕茧与生丝往东运输,如果被他们查到有人往登州州走私蚕茧,不但要重罚,而且罚过银钱之后还要强行低价征购。
诸城那边的蚕农已经为这件事跳脚好几回,而柳鹏一边点头跟金百万笑了笑,一边告诉张艺赫:“这事情是太不象话了,他们五义蚕行就是一家蚕行,又不是官府更不是牙行,凭什么在路上拦截行商,凭什么罚钱,又凭什么强行征购蚕茧。”
张艺赫没想到柳鹏了解得这么清楚:“原来柳少已经知道了?”
旁边金百万金老板也笑着说道:“这事情柳少哪能不知道,柳少,要不要我过去跟五义蚕行谈一谈,我跟他们有点交情,他们多半会卖点面子。”
柳鹏当即答道:“倒不算已经知道,但是王知府已经跟我说好几回要敲打敲打他们五义蚕行,聂川聂队长也说他们气焰太嚣张,前次还把我们一个弟兄弄成重伤了,再说了,他们五义蚕行本来是跟着王知府帮忙收茧的,结果倒好,他们根本不讲过去的情面,连一篮子的鲜茧都要抓在手里不肯放过来,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说到这,柳鹏又跟金百万交代了一句:“金老板就不必过去了,他们连我的面子都不给,何况是你跟五义蚕行只是有点交情而已,过去了也是白费口舌,对了,金老板,你怎么回来了。”
金百万答了一句:“出门了才想起还有件紧要的事情想跟柳少您说一说。”
“好,迟点再谈,先谈五义蚕行的事情。”
五义蚕行,顾名思义就知道这是高密地方上五个土棍办的蚕行,但说是蚕行,实际却是家茧行,过去负责帮衡王府收点鲜茧图个温饱之后再赚点小钱,所以去年五义蚕行就投靠了王道一,靠着帮登州人收茧捞了许多好处,连手下的人马都多了五六成。
只是今年的生丝战争之中,临清郑家与衡王府给五义茧行开出了更高的价钱,五义蚕行不但第一时间就反水过去不说,而且还把王道一预定下来的今年收丝规划都尽数透露给郑家,接着他们请来了郑家与衡王府的联军在莱州府搞了一条连一粒蚕茧都漏不过去的封锁线。
凡是敢穿过这条封锁线跟登州人有所来往的蚕农现在都吃了大亏,别说是成车马箱的蚕茧、生丝,就是老人家提着一篮子鲜蚕也要被五义蚕行带人扣下,先罚钱再强买,稍稍多说两句就要全部没收。
王道一为了这件事特意找过柳鹏,实在是五义茧行事情办得太不地道了,而柳鹏也答应王道一要好好收拾五义茧行,现在轮到张艺赫又惊又喜:“这件事王知府已经交代过了?”
柳鹏答道:“别说是王知府,就是莱州府的好些朋友都觉得五义茧行事情办得不地道,你们替郑家与衡王府办事收丝也就罢了,何必至于连一颗蚕茧都不肯放过不来,这也太不给面子,现在连官场上到处都是怨声,他们已经通过聂川聂队长跟我说了,要好好弄一弄,只要不弄出人命来,哪怕弄成了重伤他们都负责一切善后。”
中国古代提到农事,向来是农桑并重,劝民种桑养蚕对于地方官来说是实打实的政绩,只是过去只有郑家与衡王府一家垄断蚕茧生意,价格太低,蚕农自然没有养蚕积极性,因此一提到劝民养蚕这件事,地方官都是头痛无比,也连带把郑家与衡王府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