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午后,知了在院子里聒噪不停,丫鬟下人因为被骂的太凶,都远远地避开书房,生怕打搅了正在做文章的杨廷麟。∏∈∏∈diǎn∏∈小∏∈说,..o
书房里,废纸团扔的满地都是,杨廷麟坐在窗前呆呆发愣,手里的羊毫小楷墨汁已干,笔尖甚至分出了几丝细细的枝杈,面前的稿纸上仍是一片空白。他当年是与黄道周齐名的“三翰林”,给崇祯讲读经史的御前经筵,一向以文思敏捷而著称,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文章不知道写过几千篇,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作难……才高八斗的杨阁老,卡文了。
而且卡得非常严重,比女人生孩子都难。
再难也要写,这些天来,他已经连着写了四篇文章,和支持武勋集团的人进行论战……作为尽职尽责的内阁大佬,作为身负重任的钦差大臣,杨廷麟虽然已经上本引咎辞职,但在隆武帝的旨意下来之前,仍然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必须要站好这班岗!
如今正是群魔乱舞,四面楚歌的时候,舆论完全倒向了武勋一方,个别人站出来唱几句反调,立刻就会遭到各种围攻和谩骂,以往的履历和个人**都会被扒开当做攻击目标……文官们作为亡国之臣,谁也不敢说自己在崇祯朝、弘光朝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对大明亡国没有任何责任,在明枪暗箭之下难免身败名裂,或者遍体鳞伤,为了保护汤来贺和万元吉等人,保护站在朝廷一边的忠良之臣,杨廷麟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担起了反击武勋的重任。
虽然定下全面退让的策略,准备和汪克凡妥协。但是对方步步紧逼,已经威胁到“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根本。文官集团也不能束手待毙,总让隆武帝那篇祝文被当做靶子批,也不是臣子之道。该吵还得吵,该辩还得辩,放弃进攻是为了集中全力防守,对文官制度的质疑要坚决予以反击,这场笔墨官司还要打下去……从长远考虑,汤来贺等人还要留下有用之身,和汪克凡一党长期周旋。此刻贸然出头会被那些宵小之徒恣意抹黑,杨廷麟却已有激流勇退之意,在私德和大节上也没有任何污diǎn,一向洁身自好,以文天祥为榜样矢志抗清,就义不容辞地拿起笔来,与气势汹汹的舆论大潮进行论战。
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翻出崇祯十一年巨鹿之战的往事,把卢象升兵败殉国的责任扣在他的头上。杨廷麟平生最爱惜自己的名声,被如此颠倒黑白的污蔑,心中充满了悲愤,斗志反而更加昂扬。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道义在我手中,俯仰无愧天地,无论汪克凡一党有多么猖獗。也要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杨廷麟手中的枯笔突然落下。笔走龙蛇,刷刷刷写了起来。
“提督总揽数省军务机宜。乃国之大柄,不可轻授,更不可改为常制。北伐大计亦当由朝廷统筹谋划,并听陛下裁行,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提督,绝非善策……”
刚写了两句,又卡住了。
这篇文章,实在太难做。
论战文章讲究有理有据,现在形势这么复杂,真正下笔的时候是不能带着气的,静下心来仔细揣摩,这里面的分寸实在难以把握,既要坚决反击那些宵小之徒,又不能过于强硬把矛头直接指向汪克凡,以免惹恼了他,发起更加激烈的军事行动……杨廷麟这些天一共写了四篇文章,虽然心里有气,文章却写的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说错了就会授人以柄。
越是压力巨大,越不能轻易后退,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杨廷麟和汤来贺、万元吉原本已经商定,在得到隆武帝授意之前,都要坚决反对设立北伐提督,不能表现出任何的犹豫和松动,可是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已经有diǎn撑不住了。
从金声桓问责福建战场开始,到钱谦益论述以文制武的弊端,然后顺势提出设立北伐总督,重开大都督府,质疑现有的文官制度,甚至建议撤销内阁……在这场影响巨大的激烈论战中,武勋集团层层发力,步步紧逼,节奏把握得非常精确,优势稳步扩大,以金声桓为代表的中间派转为支持汪克凡,墙头草随即纷纷倒戈,文官士绅集团的内部也分崩离析,不断出现反水的叛徒,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情况。
这背后,明显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着一切,如果说没有幕后主使,全都是钱谦益等人的自发行为,杨廷麟打死也不信。汪克凡在政治斗争里用上兵法了,而且还使用武力破坏游戏规则,一手拿着笔杆子,一手拿着笔杆子,大有“你不答应我就硬抢”的架势,已经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没人再怀疑江南三省已是他的囊中之物,现在还硬撑着反对设立北伐提督,就是自欺欺人的逃避现实了。
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如果现在是文官集团占上风的话,肯定也会不断施加压力,以求尽量打击对手,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汪克凡如果不满足于北伐提督,而是真的想重开大都督府,甚至取消内阁,那又该如何是好?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杨廷麟下意识的喃喃自语,权衡着利弊得失。在这次危机中,隆武帝那边的表现很奇怪,很迟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传来,江南这边的形势却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平息风波,局面将无法收拾。
他把稿纸上的最后一句“绝非善策”拉掉,改为“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总督,还须从长计议,多方商榷。”
放下羊毫,杨廷麟端起茶杯。咕咚咚一口气灌进喉咙,还是觉得浑身燥热难当。他在前几篇文章中都非常坚决地反对设立北伐总督。现在却要“多方商榷”,明显的松了口风。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脸上举得**辣的。
参加论战的那些笔杆子都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别看只是一个用词的变化,却肯定会被所有人注意到并且揪住不放,杨廷麟很容易就脑补出汪克凡一脸得意的冷笑的样子,还有其他宵小之徒铺天盖地的嘲笑。
问题是这篇文章刚刚开头,还远远没有写完,后面论述部分要更加谨慎,他揉着太阳穴边想边写。挖空心思从正反两方都找了几条理由,尽量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公正。
“在江南设一北伐总督,固然便宜专行,却……”
刚刚写到这里,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不等下人禀报,汤来贺和万元吉一起推门而入,两人都是脸色铁青,神态惶急。
“兼山先生。出大事了,熊立春于日前反正归明,汪晟已经占了苏州!”万元吉最近压力很大,一把年纪的人了。脸上竟然冒出几颗红艳艳的痘痘,嘴角却烂了一块,肿起来老高。
“什么?熊立春反正。老夫为何不知?他明明已经在信中允诺,要将苏州献与本阁部的!”杨廷麟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动作太猛,把椅子带倒在地。
“熊立春賊性奸诈。明面上允了兼山,暗中却一直和汪克凡互通声气,眼看汪克凡坐大,终归还是弃朝廷而去。”汤来贺板着脸说道:“汪晟占了苏州后,嘉兴、松江二府皆唾手可得,杭州府一座孤城也撑不了几日,眼下形势万分危急,朝廷却迟迟没有旨意,我等唯有当机立断,与汪克凡和谈修好。”
楚军攻占苏杭后,形势彻底明朗化,文官集团将进一步分裂,支持隆武朝廷的人会越来越少,汪克凡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强硬,现在立刻谈和,还有可能保住隆武朝廷的统治,保住文官当政的基本架构,不能再苦等三千里外的隆武帝拍板。
“此事干系重大,我等固然是相忍为国,日后却难免因此遭人攻讦……”万元吉满脸满头的汗,嘴唇一直在轻轻哆嗦着,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心慌。自作主张向汪克凡妥协,是对文官集团的背叛,将来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出来破口大骂,骂他们几个谄媚武弁,意图不轨,对隆武帝不忠等等。
杨廷麟纠结了片刻,突然喟然长叹:“罢了,罢了!纵然留下骂名千载,此事都由老夫一人担当!”
他重新坐下,对那篇文章再次进行修改:“……国家正在战时,无须拘泥陈规,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总督,不失为权宜之计。”
……
汪晟和王得仁会师后,随即包围了苏州城,并派人暗中和熊立春取得联络。
熊立春早些时候一直和楚军暗通消息,按照汪克凡的命令让开关口要隘,放王得仁进入江南,后来又率部退入苏州,并且取得了和托的初步信任。和托身陷重围,正在用兵之时,当然不可能把熊立春这支“忠于”大清的部队拒之门外,就安排他跟着八旗兵一起参与守城,反正他手下有一万八旗兵,也不怕熊立春这两千多绿营闹出幺蛾子来。
如果在平时,这样的做法没有错,但是汪晟和王得仁突然杀到,对苏州城发起连续不断的猛攻,城里的秩序渐渐变得混乱,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楚军身上,再没人提防熊立春。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熊立春突然暴起发难,集中兵力攻下西城门,开门放楚军入城,苏州随即告破。
一万清军大部分被消灭,眼看败局已定,和托带着残兵败将从东城门逃走,仓惶退往嘉兴,路上又遭到楚军骑兵的追杀,等他逃进嘉兴府城的时候,身边只剩下百十个八旗兵。
好在嘉兴还有两千守军,其中还有几百个八旗兵,他又紧急传令松江府的守军放弃城防,向嘉兴府靠拢,并派人向杭州求援,杭州清军守将是梅勒章京济席哈,听说嘉兴府告急,立刻派出田雄率领本部人马前去救援。
田雄进入嘉兴府后,和托心神大定,前往田雄军中视察,田雄却突然翻脸,杀死和托和亲随,然后解辫束发,打起明军的红旗,对失去主帅的清军发起进攻,将和托的残部一举击溃,收编了一千多名投降的绿营兵。
汪晟听说后,立刻率部前往嘉兴,命令田雄放下武器,接受楚军的收编,田雄自称奉杨廷麟的命令反正,出示了相关的信件和凭证,并且声称只降明不降汪,拒绝向楚军投降。
“关云长吗?这狗汉奸还降明不降汪!”自汪晟以下,楚军官兵都被气乐了,随即对嘉兴发起进攻。
楚军兵力强大,占据苏州府,背后的杭州府又有济席哈的数千清军,田雄如果据守嘉兴,就变成了两头受攻的夹心饼干,他干脆率部出城迎战,和汪晟在嘉兴城下展开一场喋血厮杀……当松江府的清军赶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有两支明军在交战,而且杀的非常惨烈,领兵的清将看到机会难得,顾不上探究其中的原因,就率领兵马加入战团,对汪晟和田雄同时发起进攻。
一场小规模的“三国”混战爆发了,彼此都是敌人,见谁都要打,汪晟见到正牌子的清军来了,顾不上和田雄火并,集中兵力迎战松江府清军,田雄却虚晃一枪,趁着这个机会匆匆逃离战场,等到汪晟消灭了松江府清军之后,他已经跑得踪影全无。
汪晟犹豫了一下,没有去追。这倒不是忌惮杨廷麟,而是为了抢占苏州和杭州,消灭济席哈等清军残部,一时顾不上对付田雄,他随即进入嘉兴府,张榜安民,追缴残敌,并安排对杭州发起下一步进攻。
田雄一口气跑出去三百多里,进入南直隶地区,和杨廷麟控制的军队汇合后,终于脱险,然后就嘉兴之战告了汪晟一状,说他攻击友军,违抗朝廷命令。(未完待续。。)
书房里,废纸团扔的满地都是,杨廷麟坐在窗前呆呆发愣,手里的羊毫小楷墨汁已干,笔尖甚至分出了几丝细细的枝杈,面前的稿纸上仍是一片空白。他当年是与黄道周齐名的“三翰林”,给崇祯讲读经史的御前经筵,一向以文思敏捷而著称,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文章不知道写过几千篇,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作难……才高八斗的杨阁老,卡文了。
而且卡得非常严重,比女人生孩子都难。
再难也要写,这些天来,他已经连着写了四篇文章,和支持武勋集团的人进行论战……作为尽职尽责的内阁大佬,作为身负重任的钦差大臣,杨廷麟虽然已经上本引咎辞职,但在隆武帝的旨意下来之前,仍然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必须要站好这班岗!
如今正是群魔乱舞,四面楚歌的时候,舆论完全倒向了武勋一方,个别人站出来唱几句反调,立刻就会遭到各种围攻和谩骂,以往的履历和个人**都会被扒开当做攻击目标……文官们作为亡国之臣,谁也不敢说自己在崇祯朝、弘光朝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对大明亡国没有任何责任,在明枪暗箭之下难免身败名裂,或者遍体鳞伤,为了保护汤来贺和万元吉等人,保护站在朝廷一边的忠良之臣,杨廷麟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担起了反击武勋的重任。
虽然定下全面退让的策略,准备和汪克凡妥协。但是对方步步紧逼,已经威胁到“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根本。文官集团也不能束手待毙,总让隆武帝那篇祝文被当做靶子批,也不是臣子之道。该吵还得吵,该辩还得辩,放弃进攻是为了集中全力防守,对文官制度的质疑要坚决予以反击,这场笔墨官司还要打下去……从长远考虑,汤来贺等人还要留下有用之身,和汪克凡一党长期周旋。此刻贸然出头会被那些宵小之徒恣意抹黑,杨廷麟却已有激流勇退之意,在私德和大节上也没有任何污diǎn,一向洁身自好,以文天祥为榜样矢志抗清,就义不容辞地拿起笔来,与气势汹汹的舆论大潮进行论战。
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翻出崇祯十一年巨鹿之战的往事,把卢象升兵败殉国的责任扣在他的头上。杨廷麟平生最爱惜自己的名声,被如此颠倒黑白的污蔑,心中充满了悲愤,斗志反而更加昂扬。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道义在我手中,俯仰无愧天地,无论汪克凡一党有多么猖獗。也要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杨廷麟手中的枯笔突然落下。笔走龙蛇,刷刷刷写了起来。
“提督总揽数省军务机宜。乃国之大柄,不可轻授,更不可改为常制。北伐大计亦当由朝廷统筹谋划,并听陛下裁行,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提督,绝非善策……”
刚写了两句,又卡住了。
这篇文章,实在太难做。
论战文章讲究有理有据,现在形势这么复杂,真正下笔的时候是不能带着气的,静下心来仔细揣摩,这里面的分寸实在难以把握,既要坚决反击那些宵小之徒,又不能过于强硬把矛头直接指向汪克凡,以免惹恼了他,发起更加激烈的军事行动……杨廷麟这些天一共写了四篇文章,虽然心里有气,文章却写的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说错了就会授人以柄。
越是压力巨大,越不能轻易后退,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杨廷麟和汤来贺、万元吉原本已经商定,在得到隆武帝授意之前,都要坚决反对设立北伐提督,不能表现出任何的犹豫和松动,可是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已经有diǎn撑不住了。
从金声桓问责福建战场开始,到钱谦益论述以文制武的弊端,然后顺势提出设立北伐总督,重开大都督府,质疑现有的文官制度,甚至建议撤销内阁……在这场影响巨大的激烈论战中,武勋集团层层发力,步步紧逼,节奏把握得非常精确,优势稳步扩大,以金声桓为代表的中间派转为支持汪克凡,墙头草随即纷纷倒戈,文官士绅集团的内部也分崩离析,不断出现反水的叛徒,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情况。
这背后,明显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着一切,如果说没有幕后主使,全都是钱谦益等人的自发行为,杨廷麟打死也不信。汪克凡在政治斗争里用上兵法了,而且还使用武力破坏游戏规则,一手拿着笔杆子,一手拿着笔杆子,大有“你不答应我就硬抢”的架势,已经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没人再怀疑江南三省已是他的囊中之物,现在还硬撑着反对设立北伐提督,就是自欺欺人的逃避现实了。
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如果现在是文官集团占上风的话,肯定也会不断施加压力,以求尽量打击对手,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汪克凡如果不满足于北伐提督,而是真的想重开大都督府,甚至取消内阁,那又该如何是好?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杨廷麟下意识的喃喃自语,权衡着利弊得失。在这次危机中,隆武帝那边的表现很奇怪,很迟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传来,江南这边的形势却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平息风波,局面将无法收拾。
他把稿纸上的最后一句“绝非善策”拉掉,改为“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总督,还须从长计议,多方商榷。”
放下羊毫,杨廷麟端起茶杯。咕咚咚一口气灌进喉咙,还是觉得浑身燥热难当。他在前几篇文章中都非常坚决地反对设立北伐总督。现在却要“多方商榷”,明显的松了口风。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脸上举得**辣的。
参加论战的那些笔杆子都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别看只是一个用词的变化,却肯定会被所有人注意到并且揪住不放,杨廷麟很容易就脑补出汪克凡一脸得意的冷笑的样子,还有其他宵小之徒铺天盖地的嘲笑。
问题是这篇文章刚刚开头,还远远没有写完,后面论述部分要更加谨慎,他揉着太阳穴边想边写。挖空心思从正反两方都找了几条理由,尽量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公正。
“在江南设一北伐总督,固然便宜专行,却……”
刚刚写到这里,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不等下人禀报,汤来贺和万元吉一起推门而入,两人都是脸色铁青,神态惶急。
“兼山先生。出大事了,熊立春于日前反正归明,汪晟已经占了苏州!”万元吉最近压力很大,一把年纪的人了。脸上竟然冒出几颗红艳艳的痘痘,嘴角却烂了一块,肿起来老高。
“什么?熊立春反正。老夫为何不知?他明明已经在信中允诺,要将苏州献与本阁部的!”杨廷麟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动作太猛,把椅子带倒在地。
“熊立春賊性奸诈。明面上允了兼山,暗中却一直和汪克凡互通声气,眼看汪克凡坐大,终归还是弃朝廷而去。”汤来贺板着脸说道:“汪晟占了苏州后,嘉兴、松江二府皆唾手可得,杭州府一座孤城也撑不了几日,眼下形势万分危急,朝廷却迟迟没有旨意,我等唯有当机立断,与汪克凡和谈修好。”
楚军攻占苏杭后,形势彻底明朗化,文官集团将进一步分裂,支持隆武朝廷的人会越来越少,汪克凡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强硬,现在立刻谈和,还有可能保住隆武朝廷的统治,保住文官当政的基本架构,不能再苦等三千里外的隆武帝拍板。
“此事干系重大,我等固然是相忍为国,日后却难免因此遭人攻讦……”万元吉满脸满头的汗,嘴唇一直在轻轻哆嗦着,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心慌。自作主张向汪克凡妥协,是对文官集团的背叛,将来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出来破口大骂,骂他们几个谄媚武弁,意图不轨,对隆武帝不忠等等。
杨廷麟纠结了片刻,突然喟然长叹:“罢了,罢了!纵然留下骂名千载,此事都由老夫一人担当!”
他重新坐下,对那篇文章再次进行修改:“……国家正在战时,无须拘泥陈规,在江南三省单设一北伐总督,不失为权宜之计。”
……
汪晟和王得仁会师后,随即包围了苏州城,并派人暗中和熊立春取得联络。
熊立春早些时候一直和楚军暗通消息,按照汪克凡的命令让开关口要隘,放王得仁进入江南,后来又率部退入苏州,并且取得了和托的初步信任。和托身陷重围,正在用兵之时,当然不可能把熊立春这支“忠于”大清的部队拒之门外,就安排他跟着八旗兵一起参与守城,反正他手下有一万八旗兵,也不怕熊立春这两千多绿营闹出幺蛾子来。
如果在平时,这样的做法没有错,但是汪晟和王得仁突然杀到,对苏州城发起连续不断的猛攻,城里的秩序渐渐变得混乱,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楚军身上,再没人提防熊立春。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熊立春突然暴起发难,集中兵力攻下西城门,开门放楚军入城,苏州随即告破。
一万清军大部分被消灭,眼看败局已定,和托带着残兵败将从东城门逃走,仓惶退往嘉兴,路上又遭到楚军骑兵的追杀,等他逃进嘉兴府城的时候,身边只剩下百十个八旗兵。
好在嘉兴还有两千守军,其中还有几百个八旗兵,他又紧急传令松江府的守军放弃城防,向嘉兴府靠拢,并派人向杭州求援,杭州清军守将是梅勒章京济席哈,听说嘉兴府告急,立刻派出田雄率领本部人马前去救援。
田雄进入嘉兴府后,和托心神大定,前往田雄军中视察,田雄却突然翻脸,杀死和托和亲随,然后解辫束发,打起明军的红旗,对失去主帅的清军发起进攻,将和托的残部一举击溃,收编了一千多名投降的绿营兵。
汪晟听说后,立刻率部前往嘉兴,命令田雄放下武器,接受楚军的收编,田雄自称奉杨廷麟的命令反正,出示了相关的信件和凭证,并且声称只降明不降汪,拒绝向楚军投降。
“关云长吗?这狗汉奸还降明不降汪!”自汪晟以下,楚军官兵都被气乐了,随即对嘉兴发起进攻。
楚军兵力强大,占据苏州府,背后的杭州府又有济席哈的数千清军,田雄如果据守嘉兴,就变成了两头受攻的夹心饼干,他干脆率部出城迎战,和汪晟在嘉兴城下展开一场喋血厮杀……当松江府的清军赶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有两支明军在交战,而且杀的非常惨烈,领兵的清将看到机会难得,顾不上探究其中的原因,就率领兵马加入战团,对汪晟和田雄同时发起进攻。
一场小规模的“三国”混战爆发了,彼此都是敌人,见谁都要打,汪晟见到正牌子的清军来了,顾不上和田雄火并,集中兵力迎战松江府清军,田雄却虚晃一枪,趁着这个机会匆匆逃离战场,等到汪晟消灭了松江府清军之后,他已经跑得踪影全无。
汪晟犹豫了一下,没有去追。这倒不是忌惮杨廷麟,而是为了抢占苏州和杭州,消灭济席哈等清军残部,一时顾不上对付田雄,他随即进入嘉兴府,张榜安民,追缴残敌,并安排对杭州发起下一步进攻。
田雄一口气跑出去三百多里,进入南直隶地区,和杨廷麟控制的军队汇合后,终于脱险,然后就嘉兴之战告了汪晟一状,说他攻击友军,违抗朝廷命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