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长孙大人的,派人给贺鲁送去诏书。”
李治说完,李绩突然站出来道:“圣上,只是用这个办法拖住贺鲁还不够,我们必须为战争做更多的准备才行。”
李绩站出来这么一说,大家也都认同,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他们至少应该做出更多的安排,不能说开打之后,直接让人带着兵马就去打仗,这怎么能行?
李治道:“英国公的意思呢?”
李绩道:“臣觉得,我们应该猜测一下贺鲁下一步会怎么做?”
“猜测?”
李绩颔首,道:“是的,贺鲁集结了突厥各部,使得势力强大,这才敢自立可汗,叛我大唐,但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各部,而且他肯定也需要探探我大唐的口风,所以一时半会,他是不会出兵的,但不会出兵,不代表永远不出兵,如果他出兵,会怎么做?”
大家相互张望,程咬金撇了撇嘴:“还能怎么做,肯定是带兵直逼我大唐北部啊。”
李绩摇摇头:“非也,突厥并不会直接出兵与我大唐主力一战,他肯定会袭击西域诸国,进而掌控丝绸之路,切断我大唐的经济来源,之后逼大唐动乱,再与我大唐一战。”
李绩这话出口,程咬金顿时恍悟,若丝绸之路被突厥控制,大唐的很多商人都将损失惨重,那时大唐可就多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而且,他们掌控了丝绸之路,就可以跟西域诸国做生意往来,如此他们便有了经济支持,对于强大他们,削弱大唐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念起,大家纷纷点头。
“不错,不错,突厥极其有可能截断丝绸之路。”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派人镇守西域都督府啊,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防范突厥,并且在战争开始后,还能对突厥进行包抄。”
大唐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这才终于掌控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下了西域都督府,如果因为贺鲁的叛变而失去丝绸之路,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西域现如今还有很多小国,不过他们都已经臣服大唐,大唐有时打仗的时候,这些小国都会派人支援,但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大,怕是抵挡不住突厥的进攻。
群臣这样商议完后,已是有了大致的想法,先派人去西域都督府,守住丝绸之路,让商人能够继续经商,再者,在国内筹集粮草,只等大战的来临。
李治望了一眼众人,道:“好,只是何人愿意去镇守西域都督府?”
众人相互张望,接着尉迟恭就站了出来:“圣上,老臣愿往。”
多年不曾打仗,尉迟恭还是很豪情的,虽然镇守西域都督府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他还是愿意,因为只要战事一起,他就可以带兵直入突厥了。
但是李治并没有点头。
不是他不信任尉迟恭,他不像他老爹李世民,对尉迟恭有忌惮,他不忌惮,他只是觉得尉迟恭身份太高,若是去了西域都督府,那贺鲁立马就发现了端倪,如此贺鲁肯定不会给大唐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草。
而且,尉迟恭性格莽撞,去了西域都督府,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所以尉迟恭去不得。
尉迟恭去不得,程咬金很多武将都不能去,而能去的,还必须留着与突厥主战呢,所以思来想去,这些人倒是没有一个合适的。
暂时决定不了,李治便只好先让他们回去,然后都想想,看谁合适。
而就在大家散去后,萧淑妃这边已是得到了消息。
萧淑妃旁边有一个太监,是孙德的心腹,那太监对萧淑妃道:“娘娘,如今圣上要找人去镇守西域都督府,娘娘何不劝一下圣上,让那个高侃去,这高侃对娘娘不敬,就让他去受罪,要是这事办不好,回来还得杀头呢。”
太监这么一说,萧淑妃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找到了李治。
跟李治说了几句暖语后,她便把事情涉及到了贺鲁自立可汗的事情上。
“圣上,听说贺鲁自立可汗了?他也太不自量力了。”
李治点点头:“是啊,不过朕早晚灭了他和他的突厥。”
“圣上真棒,不知道圣上准备拍谁去镇守西域都督府?”
“暂时还没有人选。”
萧淑妃笑了笑,道:“圣上,何不让那个高侃去,他有能力,定能镇守西域都督府。”
李治眉头微微一凝,高侃和萧淑妃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此时萧淑妃提及高侃,肯定不怀好意啊,不过虽然觉得萧淑妃不怀好意,但整个大唐,适合去镇守西域都督府的人,高侃还真算一个。
不过高侃总是愁眉苦脸,他又觉得不太放心,撇了一眼萧淑妃,李治干咳了两声:“爱妃啊,朝中之事,不是后宫妇人该管的,你应该学学媚娘,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行了,好了,朕要忙了,你退去吧。”
李治突然变了脸,这让萧淑妃没有料到,又听得李治提及武昭仪,心中越发生气痛恨,扭着身子离开之后,又暗骂了几句,想着她非得找机会让这些人好看不行。
萧淑妃离开后,李治却是又考虑了一下高侃,这个高侃的确有能力,而且心细,只是他总觉得还欠些什么东西,思来想去,最后也决定不了,便只能作罢了。
而与此同时,贺鲁自立可汗,大唐竟然派人送去了承认诏书的事情,已是在长安城传开,大家听闻这个消息后,简直不能理解。
为什么?
大唐已经这般强盛了,万国来朝啊,他们怎么还需要对一个叛徒仁慈?
应该立马出兵,将那贺鲁生擒到长安城来,就像当年李绩和李靖他们生擒吉利可汗一样,必须灭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大唐的百姓其实是很傲气的,从来就没有把除了大唐以为的其他人放在眼里,他们自觉高人一等,那突厥敢叛变,那就得让他们知道大唐厉害才行。
长安城的百姓对大唐的这个决定很憋屈,所以便少不得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抱怨,甚至还有一些人请战,施压,要朝廷对突厥作战等等。
长安城百姓的情绪很高,李治在听闻这些之后,眉头微微一凝,不过他并没有派人制止或者解释,他觉得,这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李治说完,李绩突然站出来道:“圣上,只是用这个办法拖住贺鲁还不够,我们必须为战争做更多的准备才行。”
李绩站出来这么一说,大家也都认同,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他们至少应该做出更多的安排,不能说开打之后,直接让人带着兵马就去打仗,这怎么能行?
李治道:“英国公的意思呢?”
李绩道:“臣觉得,我们应该猜测一下贺鲁下一步会怎么做?”
“猜测?”
李绩颔首,道:“是的,贺鲁集结了突厥各部,使得势力强大,这才敢自立可汗,叛我大唐,但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各部,而且他肯定也需要探探我大唐的口风,所以一时半会,他是不会出兵的,但不会出兵,不代表永远不出兵,如果他出兵,会怎么做?”
大家相互张望,程咬金撇了撇嘴:“还能怎么做,肯定是带兵直逼我大唐北部啊。”
李绩摇摇头:“非也,突厥并不会直接出兵与我大唐主力一战,他肯定会袭击西域诸国,进而掌控丝绸之路,切断我大唐的经济来源,之后逼大唐动乱,再与我大唐一战。”
李绩这话出口,程咬金顿时恍悟,若丝绸之路被突厥控制,大唐的很多商人都将损失惨重,那时大唐可就多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而且,他们掌控了丝绸之路,就可以跟西域诸国做生意往来,如此他们便有了经济支持,对于强大他们,削弱大唐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念起,大家纷纷点头。
“不错,不错,突厥极其有可能截断丝绸之路。”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派人镇守西域都督府啊,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防范突厥,并且在战争开始后,还能对突厥进行包抄。”
大唐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这才终于掌控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下了西域都督府,如果因为贺鲁的叛变而失去丝绸之路,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西域现如今还有很多小国,不过他们都已经臣服大唐,大唐有时打仗的时候,这些小国都会派人支援,但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大,怕是抵挡不住突厥的进攻。
群臣这样商议完后,已是有了大致的想法,先派人去西域都督府,守住丝绸之路,让商人能够继续经商,再者,在国内筹集粮草,只等大战的来临。
李治望了一眼众人,道:“好,只是何人愿意去镇守西域都督府?”
众人相互张望,接着尉迟恭就站了出来:“圣上,老臣愿往。”
多年不曾打仗,尉迟恭还是很豪情的,虽然镇守西域都督府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他还是愿意,因为只要战事一起,他就可以带兵直入突厥了。
但是李治并没有点头。
不是他不信任尉迟恭,他不像他老爹李世民,对尉迟恭有忌惮,他不忌惮,他只是觉得尉迟恭身份太高,若是去了西域都督府,那贺鲁立马就发现了端倪,如此贺鲁肯定不会给大唐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草。
而且,尉迟恭性格莽撞,去了西域都督府,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所以尉迟恭去不得。
尉迟恭去不得,程咬金很多武将都不能去,而能去的,还必须留着与突厥主战呢,所以思来想去,这些人倒是没有一个合适的。
暂时决定不了,李治便只好先让他们回去,然后都想想,看谁合适。
而就在大家散去后,萧淑妃这边已是得到了消息。
萧淑妃旁边有一个太监,是孙德的心腹,那太监对萧淑妃道:“娘娘,如今圣上要找人去镇守西域都督府,娘娘何不劝一下圣上,让那个高侃去,这高侃对娘娘不敬,就让他去受罪,要是这事办不好,回来还得杀头呢。”
太监这么一说,萧淑妃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找到了李治。
跟李治说了几句暖语后,她便把事情涉及到了贺鲁自立可汗的事情上。
“圣上,听说贺鲁自立可汗了?他也太不自量力了。”
李治点点头:“是啊,不过朕早晚灭了他和他的突厥。”
“圣上真棒,不知道圣上准备拍谁去镇守西域都督府?”
“暂时还没有人选。”
萧淑妃笑了笑,道:“圣上,何不让那个高侃去,他有能力,定能镇守西域都督府。”
李治眉头微微一凝,高侃和萧淑妃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此时萧淑妃提及高侃,肯定不怀好意啊,不过虽然觉得萧淑妃不怀好意,但整个大唐,适合去镇守西域都督府的人,高侃还真算一个。
不过高侃总是愁眉苦脸,他又觉得不太放心,撇了一眼萧淑妃,李治干咳了两声:“爱妃啊,朝中之事,不是后宫妇人该管的,你应该学学媚娘,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就行了,好了,朕要忙了,你退去吧。”
李治突然变了脸,这让萧淑妃没有料到,又听得李治提及武昭仪,心中越发生气痛恨,扭着身子离开之后,又暗骂了几句,想着她非得找机会让这些人好看不行。
萧淑妃离开后,李治却是又考虑了一下高侃,这个高侃的确有能力,而且心细,只是他总觉得还欠些什么东西,思来想去,最后也决定不了,便只能作罢了。
而与此同时,贺鲁自立可汗,大唐竟然派人送去了承认诏书的事情,已是在长安城传开,大家听闻这个消息后,简直不能理解。
为什么?
大唐已经这般强盛了,万国来朝啊,他们怎么还需要对一个叛徒仁慈?
应该立马出兵,将那贺鲁生擒到长安城来,就像当年李绩和李靖他们生擒吉利可汗一样,必须灭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大唐的百姓其实是很傲气的,从来就没有把除了大唐以为的其他人放在眼里,他们自觉高人一等,那突厥敢叛变,那就得让他们知道大唐厉害才行。
长安城的百姓对大唐的这个决定很憋屈,所以便少不得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抱怨,甚至还有一些人请战,施压,要朝廷对突厥作战等等。
长安城百姓的情绪很高,李治在听闻这些之后,眉头微微一凝,不过他并没有派人制止或者解释,他觉得,这未尝不是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