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车驶过鸭绿江,便进入了大汉的地界。
车外依然是冰雪一片,积雪很厚,窗外的群峰在一片白雪的覆盖下,层峦叠嶂的耸立着,呈现出一片美丽的威严。
事实上,当马车驶过清川江时,他们就已经进入了大汉的实际控制区。这条全长四百多里的朝鲜西北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汇入西朝鲜湾,湾内北部沿岸的身弥岛、皮岛等都是汉军基地。
李永庆擦拭着因蒸气而模糊的窗玻璃,将头靠近窗边,看着冬天山峦大地的景象。
北国的冬日白昼极短,金怀表上显示时间刚过下午四点,可天却已经阴暗下来。
“大汉辽东的冬天,雪比朝鲜更大。”
李永庆叹息的说道,崔承灿接道,“以前我也去过中国几次,不过多是在夏秋之时。最便捷还是坐船,坐船到旅顺再航线山东,或者直接坐船到山东。走陆路时,也比现在轻松的多。”
“我还是头一次在这样的寒冬雪季前往中国,雪真美。”
他们过了清川江后,就换乘了大汉提供的马车。这其实不是马车,而是马车厢加上雪撬。这样的马车在冬季道路上厚厚的雪上行驶,其实更加平稳舒适。车厢很宽敞,里面铺着毯子挂着帘子,还生着炭炉,摆着茶几,铺着软垫,车里容纳两人外,还能容纳两从此婢女侍候,一点也不嫌拥挤。
尤其是那玻璃窗,还能让他们坐在车厢内观看着外面的北国风光。
李永庆和崔承灿相互举杯,喝茶。
朝鲜王国早就派了使团前往大汉参加今年的元旦朝贺,不久使团送回急报,大汉明年将征讨日本,大汉皇帝要求朝鲜随同出征。这是一件大事。朝鲜早年经历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乱,差点灭国,是当时的大明出兵救援。助他们复国。
此后朝鲜又经历了女真两次入侵,数十万人口被掳。最终汉天子驻军鸭绿江边,使他们从此免受女真掳掠威胁。
如今的朝鲜国王也是在汉天子的帮助下拔乱反正所立,国王的嫡女也嫁给汉天子,身为贵妃。
汉天子有诏,朝鲜不敢不从。
得到出征的消息,国王立即就又派了李永庆和崔承灿连忙西行,代表国王前往聆听圣训。
此时从朝鲜西行中国,北方海上已经不通航。坐船也只能到中国东南,因此他们最终选择坐车走陆路进京。
大汉近年经营关外,从朝鲜陆路进京,有两条线路。第一条是过鸭绿江后沿着海岸线先到旅顺,再到辽阳,然后过辽河经辽西走廊入京。另一条则是过鸭绿江后,一路向北,经凤凰城一路到沈阳,然后折向西过辽河到开城,再一路西南经辽西入京。
因为旅顺无法通航。他们走的是北入沈阳的那条道路。
这条道路以前李永庆都没走过,他惊叹于这条道路的宽阔,哪怕是寒冬大雪。马车依然行走如飞。
尤其是宽阔的路边,隔十里总有一个小站,隔二十里有个小堡,每四十里有个大堡。这里堡城里驻着军屯着粮,他们一路上晚上过夜,都会选好时间在城堡里住宿休息以及补给。
那些堡城既是兵站又像是驿站,更像是仓城。
哪怕是大雪的季节,各种物资储备也很丰富,驻扎的士兵更是精气神极好。他们穿着整齐保暖的皮衣锦袍,那份装扮令随行的朝鲜护卫们羡慕不已。也让李永庆等大为惊叹。当年他们出行大明的时候,走的是南线。遇到的大明辽东驻军,印象都是跟流民和乞丐一样。
辽东,已经真正再度为大汉所有了。
这一路上,这片曾经是满清腹心之地的土地上,李永庆他们甚至看不到一个女真村庄,见不到一个拖着金钱鼠尾的女真人。据说辽东的女真人许多都迁往寒冷的更北方去了,剩下的则被蒙古人全俘虏带走了。
如今这里的城池,这里的村庄,这里的屯堡,全是汉人。
蒙古人在这里征战扫荡,最后土地城池却全归了大汉。
曾经两次兵临朝鲜,迫使国王投降的女真,在李永庆等人眼里,那是无比的强大存在。可是短短的几年,女真就已经分崩离兮了。辽东大地上,甚至看不到一个女真人的存在。
现在,大汉又将对日本征讨。
满清和日本都曾入侵过朝鲜,日本入侵时,朝鲜誓死抵抗,幸亏得中国相救,得以复国。后来女真两次入侵,大明自顾不暇,朝鲜终于屈服了。
相比起来,女真人在朝鲜人眼中,更野蛮也更强大。
大汉要征讨日本,朝鲜朝堂上一致认为,必胜。
既然必胜,那朝鲜当然要紧随大汉之后,出兵日本,一雪当年之耻。
两班大臣们,没人认为大汉会输。如今的大汉朝,那是真正的****上国,他们代明而立,南征北战,威服天下。
天色越发昏暗,车夫终于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前面的草河堡。
车队在堡前停下,一队汉军端着枪前来检查,后面是堡垒炮台上的黑洞洞火炮。
李永庆两人立即带着使团下了车,站在车旁接受检查。等汉军查看过文书证件等后,他们交出了所有武器后,被带入堡内。
迎面的寒风拂在脸上,犹如小刀,刹那之间带走了在温暖的车厢内乘存的温暖。
他们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跟着汉军进入堡内。
“欢迎来到草河堡!”
一名汉军军官笑着上前迎接,那是一位很年青的军官,看样子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李永庆目光往那军官的肩膀望去,他已经学会了辨认汉军军官们的肩章,从上面看出他们的军衔等级。
一只银豹。
右军校,从六品。
这已经是个不低的军衔了,李永庆已经差不多弄清了汉军的体系。知道汉军中士兵和军官都有军衔,军官一共是四阶十八级衔,对应的是官员十八品。
汉军军阶与前明之时有很大的不同。前明的武官大多品阶偏高,但实际上待遇和职权又很低。尤其是遇到文官时,更是不能对等,一个六品的明武官,连个七品的文官都能呼来喝去。
但大汉的武官就不一样了,从六品的武官不说是不是真正的能和人六品文官平起平坐,但起码七品的文官是无法指挥到六品武官的。
一个六品的武官,起码带一个营的兵,指挥六七百精锐汉军。
两人不敢怠慢。上前回礼,然后一同进入温暖的屋内。
李永庆趁机拿出几样朝鲜土产,算不得珍贵,但比较新奇。一路上来,他们一开始也是直接送金送银,但根本没有汉官肯收,有几次还闹的很不愉快,经此之后,两人便开始拿些土产送人,既不贵重也显示情谊。那些汉官总算有人肯收了。
这名年青的汉人武官看到只是普通的土产后,推辞几下便也收下了。
一番简单的寒喧后,右军校便起身告辞。
“想不到今日之中国。居然如此强大。”李永庆叹息。
“大汉是我朝鲜的宗主国,大汉强大,对我们而言是好事啊。”
李永庆却并不太赞同这种想法,其实崔永灿的想法是如今朝鲜君臣们的主流观念。他们都认为大汉强,是朝鲜之福。有一个强大的宗主国,朝鲜自然更好。
尤其是汉立国以来,朝鲜确实得了不少的好处。
大汉租借耽罗、巨济等岛,虽然都不小,但过去上面人口并不多。税收更少。可现在大汉每年付他们不菲的租金,甚至在上面建立商站建立港口。大汉的商船络绎不绝,带着着朝鲜南部地区的经济也繁荣起来。
许多朝鲜物产得以出售。市场的繁荣还让朝鲜的税收增加。而且大量物美价廉的汉货运来,也大大方便了朝鲜。
大汉制造的鸟枪、火炮,甚至是商船、战船,刀剑等等,全都极其精良又不昂贵,比起朝鲜自造的强的太多。如今朝鲜的军备,已经全部从大汉进口。
大汉甚至还在朝鲜开设了银行,向朝鲜君臣和商人、百姓们提供贷款。他们购买军备,甚至都能贷款。
现在朝鲜国内,甚至干脆都流通起了大汉的银元券、银元铜元等大汉货币。相比起朝鲜的银子铜钱,大汉的货币更精良也更使用方便。
从军备到货币,从衣食到住行,从国王到百姓,整个朝鲜犹如一个小中国。
朝鲜君臣也很喜欢这种景象,他们乐于以小中国自居,为此得意且自豪。从国王到大臣到读书人到商人,他们以说汉话为荣,以写汉字为荣。
他们穿着中国运来的各种精美而价廉的成衣,坐着中国产的马车、船只,甚至住的房子,都是请汉人工匠建造的汉式房屋。
短短的时间内,朝鲜境内拥有了许多汉商捐建的学校,里面教汉语教汉字,甚至教汉人的历史。
李永庆总有些担忧。
如今的朝鲜表面看起来确实很繁华,朝廷的税收增加了,百姓的生活也似乎更安定了,朝鲜的南面巨济、耽罗等岛驻着大汉的官军,建着大汉的港口和商站。北方从清川江到鸭绿江,这几百里地也都驻着汉军,建着汉军的堡城炮台。
朝鲜国再不用虑北方的野蛮女真人和南方的倭寇。
可是李永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长此以往下去,朝鲜岂不就成了中国的一部份?朝鲜只是大汉的藩属国,而不是大汉的一部份啊。
可现在朝中却有官员在喊着要裁减军队数量,理由是朝鲜有大汉的保护,根本没必要再花大量的钱维持那么多军队。有人提出干脆只在王都驻扎一支万人禁卫军既可,再建一支舰队。
请汉人教官,购买汉式军备,然后足矣。
许多官员现在整天不是忙着跟汉人合伙做生意,就是忙着把女儿送给汉人做妻妾。一些家伙甚至不顾身份,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汉人做妾,甚至送给汉商做妾。
他们不但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崔承灿笑笑,“李大人过于担忧了,大汉与我朝鲜那是宗藩关系,千百年的宗藩了。”
李永庆听过太多崔承灿这样的论调了,他们根本不相信大汉会对朝鲜有所企图。他不想再做争辩,只是叹息。
事实上,他自己也确实并没多少自信认为大汉一定就会对朝鲜不利,这不过是一种担忧而已。毕竟,如今朝鲜的情况,实际上已经等于把自己完全交给大汉主宰了,如果真有一天,当大汉只需要轻轻一伸手,就能夺取朝鲜这颗丰盛的果实,难道大汉真的不会这样做?
李永庆觉得如今的大汉锋芒必露,充满着勃勃的野心。
大汉不是大明,大明曾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也确实始终维护着他们的宗藩关系。当日本人侵朝,大明立即发兵救援,为此前后调集无数兵马,耗费无数钱粮,仅只为一个宗主国对藩属国的义务。
可大汉不是大明。
大汉立国才短短时间,可却是用兵不断,不说对女真和蒙古用兵,现在一面要打日本,一面却又还在西南用兵。
不说他们把以前数百年来中央朝廷一直承认的地方土司给改土归流了,现在甚至还打到更南边的东吁去了。
大汉并不满足固有疆土,他们是充满着开疆拓土精神的。
征服女真、蒙古、日本、东吁后,下一个会不会是朝鲜?
“其实如果真有一日,我觉得朝鲜也可能会是下一个蒙古,而不会是下一个日本、东吁。”崔承灿突然说道。
李永庆愣了一下。
“下一个蒙古?”
崔承灿笑了一下,“东部蒙古诸部如今尽皆臣服大汉,蒙古草原也都尽划入大汉疆域,大汉在蒙古草原设省置府,又同时设立了州郡。大汉朝廷与蒙古分封诸侯共治草原,从此诸部皆入中国,再无纷争,岂不更好?看看现在的蒙古,他们都是大汉的分封诸侯,不再有相互之间的征战,也没有部落间的不断冲突,却既能安享太平,还得到了与中原的全面贸易,听说现在蒙古牧民们生活比以前提搞十倍不止。”
李永庆怔怔的望着崔承灿,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难道他心里也期待着有朝一日朝鲜并入大汉,然后朝鲜君臣成为大汉的诸侯?
崔承灿就这么想当大汉的子民,而这么不想再当朝鲜子民?
李永庆突然觉得很悲哀,心里充满无力感。(未完待续。)
车外依然是冰雪一片,积雪很厚,窗外的群峰在一片白雪的覆盖下,层峦叠嶂的耸立着,呈现出一片美丽的威严。
事实上,当马车驶过清川江时,他们就已经进入了大汉的实际控制区。这条全长四百多里的朝鲜西北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汇入西朝鲜湾,湾内北部沿岸的身弥岛、皮岛等都是汉军基地。
李永庆擦拭着因蒸气而模糊的窗玻璃,将头靠近窗边,看着冬天山峦大地的景象。
北国的冬日白昼极短,金怀表上显示时间刚过下午四点,可天却已经阴暗下来。
“大汉辽东的冬天,雪比朝鲜更大。”
李永庆叹息的说道,崔承灿接道,“以前我也去过中国几次,不过多是在夏秋之时。最便捷还是坐船,坐船到旅顺再航线山东,或者直接坐船到山东。走陆路时,也比现在轻松的多。”
“我还是头一次在这样的寒冬雪季前往中国,雪真美。”
他们过了清川江后,就换乘了大汉提供的马车。这其实不是马车,而是马车厢加上雪撬。这样的马车在冬季道路上厚厚的雪上行驶,其实更加平稳舒适。车厢很宽敞,里面铺着毯子挂着帘子,还生着炭炉,摆着茶几,铺着软垫,车里容纳两人外,还能容纳两从此婢女侍候,一点也不嫌拥挤。
尤其是那玻璃窗,还能让他们坐在车厢内观看着外面的北国风光。
李永庆和崔承灿相互举杯,喝茶。
朝鲜王国早就派了使团前往大汉参加今年的元旦朝贺,不久使团送回急报,大汉明年将征讨日本,大汉皇帝要求朝鲜随同出征。这是一件大事。朝鲜早年经历日本入侵的壬辰倭乱,差点灭国,是当时的大明出兵救援。助他们复国。
此后朝鲜又经历了女真两次入侵,数十万人口被掳。最终汉天子驻军鸭绿江边,使他们从此免受女真掳掠威胁。
如今的朝鲜国王也是在汉天子的帮助下拔乱反正所立,国王的嫡女也嫁给汉天子,身为贵妃。
汉天子有诏,朝鲜不敢不从。
得到出征的消息,国王立即就又派了李永庆和崔承灿连忙西行,代表国王前往聆听圣训。
此时从朝鲜西行中国,北方海上已经不通航。坐船也只能到中国东南,因此他们最终选择坐车走陆路进京。
大汉近年经营关外,从朝鲜陆路进京,有两条线路。第一条是过鸭绿江后沿着海岸线先到旅顺,再到辽阳,然后过辽河经辽西走廊入京。另一条则是过鸭绿江后,一路向北,经凤凰城一路到沈阳,然后折向西过辽河到开城,再一路西南经辽西入京。
因为旅顺无法通航。他们走的是北入沈阳的那条道路。
这条道路以前李永庆都没走过,他惊叹于这条道路的宽阔,哪怕是寒冬大雪。马车依然行走如飞。
尤其是宽阔的路边,隔十里总有一个小站,隔二十里有个小堡,每四十里有个大堡。这里堡城里驻着军屯着粮,他们一路上晚上过夜,都会选好时间在城堡里住宿休息以及补给。
那些堡城既是兵站又像是驿站,更像是仓城。
哪怕是大雪的季节,各种物资储备也很丰富,驻扎的士兵更是精气神极好。他们穿着整齐保暖的皮衣锦袍,那份装扮令随行的朝鲜护卫们羡慕不已。也让李永庆等大为惊叹。当年他们出行大明的时候,走的是南线。遇到的大明辽东驻军,印象都是跟流民和乞丐一样。
辽东,已经真正再度为大汉所有了。
这一路上,这片曾经是满清腹心之地的土地上,李永庆他们甚至看不到一个女真村庄,见不到一个拖着金钱鼠尾的女真人。据说辽东的女真人许多都迁往寒冷的更北方去了,剩下的则被蒙古人全俘虏带走了。
如今这里的城池,这里的村庄,这里的屯堡,全是汉人。
蒙古人在这里征战扫荡,最后土地城池却全归了大汉。
曾经两次兵临朝鲜,迫使国王投降的女真,在李永庆等人眼里,那是无比的强大存在。可是短短的几年,女真就已经分崩离兮了。辽东大地上,甚至看不到一个女真人的存在。
现在,大汉又将对日本征讨。
满清和日本都曾入侵过朝鲜,日本入侵时,朝鲜誓死抵抗,幸亏得中国相救,得以复国。后来女真两次入侵,大明自顾不暇,朝鲜终于屈服了。
相比起来,女真人在朝鲜人眼中,更野蛮也更强大。
大汉要征讨日本,朝鲜朝堂上一致认为,必胜。
既然必胜,那朝鲜当然要紧随大汉之后,出兵日本,一雪当年之耻。
两班大臣们,没人认为大汉会输。如今的大汉朝,那是真正的****上国,他们代明而立,南征北战,威服天下。
天色越发昏暗,车夫终于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到了前面的草河堡。
车队在堡前停下,一队汉军端着枪前来检查,后面是堡垒炮台上的黑洞洞火炮。
李永庆两人立即带着使团下了车,站在车旁接受检查。等汉军查看过文书证件等后,他们交出了所有武器后,被带入堡内。
迎面的寒风拂在脸上,犹如小刀,刹那之间带走了在温暖的车厢内乘存的温暖。
他们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跟着汉军进入堡内。
“欢迎来到草河堡!”
一名汉军军官笑着上前迎接,那是一位很年青的军官,看样子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李永庆目光往那军官的肩膀望去,他已经学会了辨认汉军军官们的肩章,从上面看出他们的军衔等级。
一只银豹。
右军校,从六品。
这已经是个不低的军衔了,李永庆已经差不多弄清了汉军的体系。知道汉军中士兵和军官都有军衔,军官一共是四阶十八级衔,对应的是官员十八品。
汉军军阶与前明之时有很大的不同。前明的武官大多品阶偏高,但实际上待遇和职权又很低。尤其是遇到文官时,更是不能对等,一个六品的明武官,连个七品的文官都能呼来喝去。
但大汉的武官就不一样了,从六品的武官不说是不是真正的能和人六品文官平起平坐,但起码七品的文官是无法指挥到六品武官的。
一个六品的武官,起码带一个营的兵,指挥六七百精锐汉军。
两人不敢怠慢。上前回礼,然后一同进入温暖的屋内。
李永庆趁机拿出几样朝鲜土产,算不得珍贵,但比较新奇。一路上来,他们一开始也是直接送金送银,但根本没有汉官肯收,有几次还闹的很不愉快,经此之后,两人便开始拿些土产送人,既不贵重也显示情谊。那些汉官总算有人肯收了。
这名年青的汉人武官看到只是普通的土产后,推辞几下便也收下了。
一番简单的寒喧后,右军校便起身告辞。
“想不到今日之中国。居然如此强大。”李永庆叹息。
“大汉是我朝鲜的宗主国,大汉强大,对我们而言是好事啊。”
李永庆却并不太赞同这种想法,其实崔永灿的想法是如今朝鲜君臣们的主流观念。他们都认为大汉强,是朝鲜之福。有一个强大的宗主国,朝鲜自然更好。
尤其是汉立国以来,朝鲜确实得了不少的好处。
大汉租借耽罗、巨济等岛,虽然都不小,但过去上面人口并不多。税收更少。可现在大汉每年付他们不菲的租金,甚至在上面建立商站建立港口。大汉的商船络绎不绝,带着着朝鲜南部地区的经济也繁荣起来。
许多朝鲜物产得以出售。市场的繁荣还让朝鲜的税收增加。而且大量物美价廉的汉货运来,也大大方便了朝鲜。
大汉制造的鸟枪、火炮,甚至是商船、战船,刀剑等等,全都极其精良又不昂贵,比起朝鲜自造的强的太多。如今朝鲜的军备,已经全部从大汉进口。
大汉甚至还在朝鲜开设了银行,向朝鲜君臣和商人、百姓们提供贷款。他们购买军备,甚至都能贷款。
现在朝鲜国内,甚至干脆都流通起了大汉的银元券、银元铜元等大汉货币。相比起朝鲜的银子铜钱,大汉的货币更精良也更使用方便。
从军备到货币,从衣食到住行,从国王到百姓,整个朝鲜犹如一个小中国。
朝鲜君臣也很喜欢这种景象,他们乐于以小中国自居,为此得意且自豪。从国王到大臣到读书人到商人,他们以说汉话为荣,以写汉字为荣。
他们穿着中国运来的各种精美而价廉的成衣,坐着中国产的马车、船只,甚至住的房子,都是请汉人工匠建造的汉式房屋。
短短的时间内,朝鲜境内拥有了许多汉商捐建的学校,里面教汉语教汉字,甚至教汉人的历史。
李永庆总有些担忧。
如今的朝鲜表面看起来确实很繁华,朝廷的税收增加了,百姓的生活也似乎更安定了,朝鲜的南面巨济、耽罗等岛驻着大汉的官军,建着大汉的港口和商站。北方从清川江到鸭绿江,这几百里地也都驻着汉军,建着汉军的堡城炮台。
朝鲜国再不用虑北方的野蛮女真人和南方的倭寇。
可是李永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长此以往下去,朝鲜岂不就成了中国的一部份?朝鲜只是大汉的藩属国,而不是大汉的一部份啊。
可现在朝中却有官员在喊着要裁减军队数量,理由是朝鲜有大汉的保护,根本没必要再花大量的钱维持那么多军队。有人提出干脆只在王都驻扎一支万人禁卫军既可,再建一支舰队。
请汉人教官,购买汉式军备,然后足矣。
许多官员现在整天不是忙着跟汉人合伙做生意,就是忙着把女儿送给汉人做妻妾。一些家伙甚至不顾身份,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汉人做妾,甚至送给汉商做妾。
他们不但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崔承灿笑笑,“李大人过于担忧了,大汉与我朝鲜那是宗藩关系,千百年的宗藩了。”
李永庆听过太多崔承灿这样的论调了,他们根本不相信大汉会对朝鲜有所企图。他不想再做争辩,只是叹息。
事实上,他自己也确实并没多少自信认为大汉一定就会对朝鲜不利,这不过是一种担忧而已。毕竟,如今朝鲜的情况,实际上已经等于把自己完全交给大汉主宰了,如果真有一天,当大汉只需要轻轻一伸手,就能夺取朝鲜这颗丰盛的果实,难道大汉真的不会这样做?
李永庆觉得如今的大汉锋芒必露,充满着勃勃的野心。
大汉不是大明,大明曾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也确实始终维护着他们的宗藩关系。当日本人侵朝,大明立即发兵救援,为此前后调集无数兵马,耗费无数钱粮,仅只为一个宗主国对藩属国的义务。
可大汉不是大明。
大汉立国才短短时间,可却是用兵不断,不说对女真和蒙古用兵,现在一面要打日本,一面却又还在西南用兵。
不说他们把以前数百年来中央朝廷一直承认的地方土司给改土归流了,现在甚至还打到更南边的东吁去了。
大汉并不满足固有疆土,他们是充满着开疆拓土精神的。
征服女真、蒙古、日本、东吁后,下一个会不会是朝鲜?
“其实如果真有一日,我觉得朝鲜也可能会是下一个蒙古,而不会是下一个日本、东吁。”崔承灿突然说道。
李永庆愣了一下。
“下一个蒙古?”
崔承灿笑了一下,“东部蒙古诸部如今尽皆臣服大汉,蒙古草原也都尽划入大汉疆域,大汉在蒙古草原设省置府,又同时设立了州郡。大汉朝廷与蒙古分封诸侯共治草原,从此诸部皆入中国,再无纷争,岂不更好?看看现在的蒙古,他们都是大汉的分封诸侯,不再有相互之间的征战,也没有部落间的不断冲突,却既能安享太平,还得到了与中原的全面贸易,听说现在蒙古牧民们生活比以前提搞十倍不止。”
李永庆怔怔的望着崔承灿,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难道他心里也期待着有朝一日朝鲜并入大汉,然后朝鲜君臣成为大汉的诸侯?
崔承灿就这么想当大汉的子民,而这么不想再当朝鲜子民?
李永庆突然觉得很悲哀,心里充满无力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