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春秋看来,偶然逗一逗唐伯虎,也不失为生活里的乐事,可是唐伯虎有时候也很较真,玩过头就不好了!
叶春秋看唐伯虎脸都气红了,便知道该见好就收了,连忙安慰他道:“哎呀,伯虎兄别这样,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只不过从现在起,我们要办一件大事,一件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
听了叶春秋的话,唐伯虎的怒气倒是消了一些,因为他很好奇,能在叶春秋口里说的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叶春秋接着道:“就请伯虎兄这些日子多去打听一下,将在京的举人,哪些人是正人君子,哪一些人为人卑鄙,甚或者是丧尽天良之辈的,你打听清楚之后,都给我报来。”
唐伯虎听罢,不禁一怔,而后忍不住道:“怎么,又不是公爷主考,这春闱的事……”
叶春秋摇摇头道:“只是做个调查罢了,总之恳请伯虎兄多费心一些了。”
唐伯虎想了想,按照叶春秋素来的做事习惯,做什么事情都一定有他的理由的,既然他现在不说,估计也有不说的理由,于是他便不再多问了,很干脆地点头道:“学生这就着手去办。”
目送走了唐伯虎,叶春秋心中渐安,方才凝神,在桌案上铺了纸,蘸墨开始行书,这行书是最容易使人心平气和的,也是叶春秋借此来减压的方式。
一幅字写完,叶春秋看着笔下的一篇文章,脸上没有表情,却是将行书收了起来,从书房出来,外头却有人站在檐下,一副上前又不是,不上前又不是的样子。
叶春秋定眼一看,却是二叔叶松。
此时,叶松也看到了刚走出书房的叶春秋,叶春秋则是率先朝他点点头道:“二叔从南京回来了?”
叶松显得有些畏畏缩缩的,道:“是,今早到的,已经见过你大父了,听说你回了府,便来见一见。听说辰良居然进了詹事府,真不知该怎么感激春秋才好。”
叶春秋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样子,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你既然到了京师,旅途劳顿,就好好休息几天吧,南边那儿可有什么消息吗?”
叶松心知自己的使命,自己是代表着叶家在南京与人打交道,所以每隔一些日子,都会修书一封送来京师,向叶春秋汇报南边的消息。
叶松道:“自从倭患渐平之后,江南的百姓,大多对春秋感恩戴德,噢,最近有许多欧罗巴的商贾在江南,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都知道我大明富饶,转由秦皇岛登陆报备,再随船至江南,他们有不少人对大明的瓷器和丝绸感兴趣,也舍得交易,我来之前,有个欧罗巴的商贾还想请我引荐,好见春秋一面,自然,这种没来由的人,我自是不敢引荐的,因而拒绝了。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托我来给春秋代为问候,不少人总盼着春秋回江南一趟。”
叶春秋莞尔失笑道:“我也想回去看看,江南水乡,已是许多年不曾回了,心里也怪是想念的,只是可惜……”
他的话在这里,便点到即止,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江南的士绅,可有什么风言风语吗?”
叶松摇摇头道:“这倒没听说过什么。”
叶春秋其实和叶松说起话来,也觉得索然无味,他虽是原谅了这个二叔从前的行为,并不代表能和他亲密,所以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方才道:“这几日,让辰良告个假吧,好陪二叔在京师里走一走,詹事府那儿,我去说,正好明日我要送小海去詹事府读书。”
“呀,小海要去詹事府读书?”叶松倒是惊讶起来。
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陛下对叶家天大的恩赐啊。
其实这很好理解,很多叶春秋认为是十分平常的事,可是对于叶松这种人来说,却足够吹嘘一辈子了。
能去詹事府伴读读书的人,这便是真正权贵中的权贵啊,自幼就和太子是同学,将来的前途能限量吗?
叶春秋反而笑了起来,道:“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辰良现在在詹事府做侍讲,算起来,也算是小海的恩师了,既是恩师又是叔父,倒也有趣。”
叶春秋故意地开了一句玩笑。
叶松却是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若是当初,他知道叶春秋能有今天,便是打死也绝不会跟这个侄子为难啊。
想到那时候,他真痛恨自己的眼界实在太浅太浅了,眼中能看到的,不过是叶家那一份芝麻绿豆大的家业,总以为排挤掉了叶景和叶春秋,这叶家便是他做主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知、愚蠢又可笑。
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今自家的辰良也算是出了头,前途肯定也是似锦的,于是两眼不禁微红,喉头有些哽咽,突然拜倒在地,朝着叶春秋磕了个头,道:“春秋,二叔……从前有许多对不住你的地方,还请……春秋莫往心里去,我……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从此往后,二叔定尽心尽力为春秋效命,为咱们叶家办事,再不敢生其他心思了。”
叶春秋深看了他一眼,他要下跪,叶春秋也没有拦他,反正这里左右无人,他淡淡道:“你想要效力,倒也容易,我交你一件事办,你且先在京师住下,过些日子,怕是得去辽东一趟,家父在辽东,我总有些不放心,而今朝廷要准备申饬女真人,总是要有备无患才好,家父在那里举目无亲,你去了那里,为他鞍前马后去吧,事情办得好了,将来便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要去辽东?
叶松不禁在心里计较起来,谁都知道辽东是苦寒之地,而且那里并不如江南或是京城这些地儿舒服自在,可若是再让他回南京去,虽也快活,可毕竟这清福享的也没什么意思,反是叶家这诺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口人,不少人已开始崭露头角了,享福有什么用呢,倒不如真去闯一番。
心里想定了主意后,叶松咬了咬牙道:“好。”
叶春秋看唐伯虎脸都气红了,便知道该见好就收了,连忙安慰他道:“哎呀,伯虎兄别这样,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只不过从现在起,我们要办一件大事,一件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
听了叶春秋的话,唐伯虎的怒气倒是消了一些,因为他很好奇,能在叶春秋口里说的所谓的大事是什么。
叶春秋接着道:“就请伯虎兄这些日子多去打听一下,将在京的举人,哪些人是正人君子,哪一些人为人卑鄙,甚或者是丧尽天良之辈的,你打听清楚之后,都给我报来。”
唐伯虎听罢,不禁一怔,而后忍不住道:“怎么,又不是公爷主考,这春闱的事……”
叶春秋摇摇头道:“只是做个调查罢了,总之恳请伯虎兄多费心一些了。”
唐伯虎想了想,按照叶春秋素来的做事习惯,做什么事情都一定有他的理由的,既然他现在不说,估计也有不说的理由,于是他便不再多问了,很干脆地点头道:“学生这就着手去办。”
目送走了唐伯虎,叶春秋心中渐安,方才凝神,在桌案上铺了纸,蘸墨开始行书,这行书是最容易使人心平气和的,也是叶春秋借此来减压的方式。
一幅字写完,叶春秋看着笔下的一篇文章,脸上没有表情,却是将行书收了起来,从书房出来,外头却有人站在檐下,一副上前又不是,不上前又不是的样子。
叶春秋定眼一看,却是二叔叶松。
此时,叶松也看到了刚走出书房的叶春秋,叶春秋则是率先朝他点点头道:“二叔从南京回来了?”
叶松显得有些畏畏缩缩的,道:“是,今早到的,已经见过你大父了,听说你回了府,便来见一见。听说辰良居然进了詹事府,真不知该怎么感激春秋才好。”
叶春秋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样子,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你既然到了京师,旅途劳顿,就好好休息几天吧,南边那儿可有什么消息吗?”
叶松心知自己的使命,自己是代表着叶家在南京与人打交道,所以每隔一些日子,都会修书一封送来京师,向叶春秋汇报南边的消息。
叶松道:“自从倭患渐平之后,江南的百姓,大多对春秋感恩戴德,噢,最近有许多欧罗巴的商贾在江南,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都知道我大明富饶,转由秦皇岛登陆报备,再随船至江南,他们有不少人对大明的瓷器和丝绸感兴趣,也舍得交易,我来之前,有个欧罗巴的商贾还想请我引荐,好见春秋一面,自然,这种没来由的人,我自是不敢引荐的,因而拒绝了。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托我来给春秋代为问候,不少人总盼着春秋回江南一趟。”
叶春秋莞尔失笑道:“我也想回去看看,江南水乡,已是许多年不曾回了,心里也怪是想念的,只是可惜……”
他的话在这里,便点到即止,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江南的士绅,可有什么风言风语吗?”
叶松摇摇头道:“这倒没听说过什么。”
叶春秋其实和叶松说起话来,也觉得索然无味,他虽是原谅了这个二叔从前的行为,并不代表能和他亲密,所以只是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方才道:“这几日,让辰良告个假吧,好陪二叔在京师里走一走,詹事府那儿,我去说,正好明日我要送小海去詹事府读书。”
“呀,小海要去詹事府读书?”叶松倒是惊讶起来。
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陛下对叶家天大的恩赐啊。
其实这很好理解,很多叶春秋认为是十分平常的事,可是对于叶松这种人来说,却足够吹嘘一辈子了。
能去詹事府伴读读书的人,这便是真正权贵中的权贵啊,自幼就和太子是同学,将来的前途能限量吗?
叶春秋反而笑了起来,道:“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辰良现在在詹事府做侍讲,算起来,也算是小海的恩师了,既是恩师又是叔父,倒也有趣。”
叶春秋故意地开了一句玩笑。
叶松却是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若是当初,他知道叶春秋能有今天,便是打死也绝不会跟这个侄子为难啊。
想到那时候,他真痛恨自己的眼界实在太浅太浅了,眼中能看到的,不过是叶家那一份芝麻绿豆大的家业,总以为排挤掉了叶景和叶春秋,这叶家便是他做主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知、愚蠢又可笑。
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今自家的辰良也算是出了头,前途肯定也是似锦的,于是两眼不禁微红,喉头有些哽咽,突然拜倒在地,朝着叶春秋磕了个头,道:“春秋,二叔……从前有许多对不住你的地方,还请……春秋莫往心里去,我……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从此往后,二叔定尽心尽力为春秋效命,为咱们叶家办事,再不敢生其他心思了。”
叶春秋深看了他一眼,他要下跪,叶春秋也没有拦他,反正这里左右无人,他淡淡道:“你想要效力,倒也容易,我交你一件事办,你且先在京师住下,过些日子,怕是得去辽东一趟,家父在辽东,我总有些不放心,而今朝廷要准备申饬女真人,总是要有备无患才好,家父在那里举目无亲,你去了那里,为他鞍前马后去吧,事情办得好了,将来便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要去辽东?
叶松不禁在心里计较起来,谁都知道辽东是苦寒之地,而且那里并不如江南或是京城这些地儿舒服自在,可若是再让他回南京去,虽也快活,可毕竟这清福享的也没什么意思,反是叶家这诺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口人,不少人已开始崭露头角了,享福有什么用呢,倒不如真去闯一番。
心里想定了主意后,叶松咬了咬牙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