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秋倒是没有想到足利义材连这个都会问他,倒也看出了足利义文这是有着讨好的心思,并没有感到反感,随即道:“倭国练兵,乃是典范,不妨就以模范新军为名若何?到时一切军制,都以镇国新军相仿。”
足利义材记下了,没有说好,也没有说坏,便登上了车。
模范新军……
叶春秋看着足利义材的马车去远,心里想,模范之名,正合自己的心意。
倭国是镇国府对外政策的第一步,或者说,这是镇国府对外的第一次尝试,不只是通商和许诺对其征夷大将军府的保护政策,甚至是这个新军,也是创。
叶春秋倒是对这个模式报以了很大的期望,在西洋和东洋这种人口众多的地方,开疆拓土是大可不必的,毕竟要统治这样多的人口,很容易让入侵者陷入泥潭,与其如此,不妨采用这种体制为宜。
所以叶春秋很希望倭国成为与镇国府合作的典范,一旦倭国这个典型树立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叶春秋见完了足利义材,便在次日入宫,将此事都和朱厚照说了。
朱厚照的第一个反应,倒是显出了惊讶,甚至带着几分顾虑地道:“将步枪给倭人用,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叶春秋早就想到小皇帝会提问到这个的,所以也早就有了要好好一番解释的准备。
“不会。”叶春秋道:“臣这是授人以鱼,因为他们有了金银,就可以得到枪弹,因此将来,幕府的绝大部分开支,都将用在枪弹上,如此一来,他们对于生产,可谓是有心无力;而倭人历来对于神兵利器素来有兴趣,若是镇国府不供应枪弹,他们反而会砸锅卖铁,想尽各种手段,得到制造步枪的技术,会想方设法的开设作坊,培养匠人,虽然这些技艺极难,想要彻底掌握,没有数十年的功夫也无法突破,可一旦他们拼了命,将来的事可不好说,与其让他们将所有的资源拿来买,总比让他们费尽心机去造的好,何况他们只要肯买,就等于是为咱们大明培养匠人和人才,实实在在的,繁荣镇国府,可以让镇国府后顾无忧的,雇佣更多人提升工艺,不断的积累技术,这又何乐而不为?”
听完叶春秋的话,朱厚照觉得是挺有道理,按照叶春秋的说法,在这件事上,大明反而是有着更多的好处。
朱厚照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道:“原来如此,你若是觉得可行,就这样办吧,记着,镇国府的枪弹可不能便宜卖了。”
叶春秋微微一笑道:“自然,有孙大掌柜在,不会吃亏的。”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显出了有几分慵懒,道:“秦皇岛现在如何了,朕已经几个月不见了,不知现在可有什么进展?”
那秦皇岛的情况,几乎隔三差五的,就会出现在叶春秋的案头上,所以叶春秋虽也许久不曾去秦皇岛,却也大抵知道一些情况,便道:“秦皇岛的主要设施已经完善,灯塔、港口、船坞,可谓是一应俱全,水泥的道路,而今也接近要华环岛修筑的差不多了,还有……”
叶春秋林林总总地,将秦皇岛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而今的秦皇岛确实现在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百万两银子,朝廷半年的岁收砸了进去,招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已经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古以来,这中央王朝建筑大工程的能力一向是爆表的,从长城到紫禁城,再到治河,这种动辄动数万乃至于数十万人工程,都能井井有条,这里头所牵涉的学问,可不小,要组织这么多人干活,难度极大,要知道当时的元朝,就是因为治河不利而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彻底将这蒙古王朝埋葬。
好在这方面,汉人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再加上镇国府又舍得拿出钱粮,所以现在秦皇岛的情况,可谓进展飞。
环岛的道路修建,更使叶春秋松了口气,因为这条路一通,就意味着未来的开就更轻易了,港口、码头都已经建了起来,现在已有无数的船只带着各种物资登岛,水师的水寨,也已经修筑完毕,既有供民船的港口,也有专门的军港,炮台俱都建立,这一切切,都是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朱厚照听着,那神色间的慵懒之色,渐渐消去了,显得颇为神往地道:“真想再去一趟,可惜,朕晕船,哈哈……”
叶春秋想起朱厚照的晕船,也是无奈,便说着别的话题道:“而今船坞已经修筑,造舰已迫在眉睫,臣已画了不少草图,会同那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俱都送去了研究院,现在正在讨论方案,想必不久就会有结果。”
“是吗?”朱厚照挑挑眉:“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叶春秋笑道:“这第一艘,只是给人练练手,所以不敢过于冒进,就怕陛下见了失望,还是不要见为好。”
叶春秋所提供的图纸,乃是是两三百年后英国人的所造的所谓木制战列舰,当时的英国,已经在在帆舰工艺上达到了巅峰,他们的巡洋舰,通常是排水量在17oo吨到3ooo余吨之间的三桅大帆船,比之现在的葡萄牙舰排水量增加了接近一倍以上,载员3oo至5oo人之间。同时装有三层到四层武装甲板载炮数一般74门到12o门之间,相对来说,火力亦可达到荷兰舰船的一倍数量,考虑到镇国府高的冶金水平,和更轻薄的火炮,可能同样的战舰,可载炮一百五十台左右。
这种巡洋舰,几乎已到了木制战舰的极限,它拥有更强的抗风浪的能力,更快的度,更优良的火力,和更为强大的护甲,毕竟是相差了两三百年的产物,若是当真能造出来,虽然同样都是木制的战舰,但是叶春秋完全可以保证,新式的战舰,可以对现在的佛朗机舰轻松地吊打。
足利义材记下了,没有说好,也没有说坏,便登上了车。
模范新军……
叶春秋看着足利义材的马车去远,心里想,模范之名,正合自己的心意。
倭国是镇国府对外政策的第一步,或者说,这是镇国府对外的第一次尝试,不只是通商和许诺对其征夷大将军府的保护政策,甚至是这个新军,也是创。
叶春秋倒是对这个模式报以了很大的期望,在西洋和东洋这种人口众多的地方,开疆拓土是大可不必的,毕竟要统治这样多的人口,很容易让入侵者陷入泥潭,与其如此,不妨采用这种体制为宜。
所以叶春秋很希望倭国成为与镇国府合作的典范,一旦倭国这个典型树立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叶春秋见完了足利义材,便在次日入宫,将此事都和朱厚照说了。
朱厚照的第一个反应,倒是显出了惊讶,甚至带着几分顾虑地道:“将步枪给倭人用,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叶春秋早就想到小皇帝会提问到这个的,所以也早就有了要好好一番解释的准备。
“不会。”叶春秋道:“臣这是授人以鱼,因为他们有了金银,就可以得到枪弹,因此将来,幕府的绝大部分开支,都将用在枪弹上,如此一来,他们对于生产,可谓是有心无力;而倭人历来对于神兵利器素来有兴趣,若是镇国府不供应枪弹,他们反而会砸锅卖铁,想尽各种手段,得到制造步枪的技术,会想方设法的开设作坊,培养匠人,虽然这些技艺极难,想要彻底掌握,没有数十年的功夫也无法突破,可一旦他们拼了命,将来的事可不好说,与其让他们将所有的资源拿来买,总比让他们费尽心机去造的好,何况他们只要肯买,就等于是为咱们大明培养匠人和人才,实实在在的,繁荣镇国府,可以让镇国府后顾无忧的,雇佣更多人提升工艺,不断的积累技术,这又何乐而不为?”
听完叶春秋的话,朱厚照觉得是挺有道理,按照叶春秋的说法,在这件事上,大明反而是有着更多的好处。
朱厚照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道:“原来如此,你若是觉得可行,就这样办吧,记着,镇国府的枪弹可不能便宜卖了。”
叶春秋微微一笑道:“自然,有孙大掌柜在,不会吃亏的。”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显出了有几分慵懒,道:“秦皇岛现在如何了,朕已经几个月不见了,不知现在可有什么进展?”
那秦皇岛的情况,几乎隔三差五的,就会出现在叶春秋的案头上,所以叶春秋虽也许久不曾去秦皇岛,却也大抵知道一些情况,便道:“秦皇岛的主要设施已经完善,灯塔、港口、船坞,可谓是一应俱全,水泥的道路,而今也接近要华环岛修筑的差不多了,还有……”
叶春秋林林总总地,将秦皇岛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而今的秦皇岛确实现在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百万两银子,朝廷半年的岁收砸了进去,招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已经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古以来,这中央王朝建筑大工程的能力一向是爆表的,从长城到紫禁城,再到治河,这种动辄动数万乃至于数十万人工程,都能井井有条,这里头所牵涉的学问,可不小,要组织这么多人干活,难度极大,要知道当时的元朝,就是因为治河不利而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彻底将这蒙古王朝埋葬。
好在这方面,汉人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再加上镇国府又舍得拿出钱粮,所以现在秦皇岛的情况,可谓进展飞。
环岛的道路修建,更使叶春秋松了口气,因为这条路一通,就意味着未来的开就更轻易了,港口、码头都已经建了起来,现在已有无数的船只带着各种物资登岛,水师的水寨,也已经修筑完毕,既有供民船的港口,也有专门的军港,炮台俱都建立,这一切切,都是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朱厚照听着,那神色间的慵懒之色,渐渐消去了,显得颇为神往地道:“真想再去一趟,可惜,朕晕船,哈哈……”
叶春秋想起朱厚照的晕船,也是无奈,便说着别的话题道:“而今船坞已经修筑,造舰已迫在眉睫,臣已画了不少草图,会同那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俱都送去了研究院,现在正在讨论方案,想必不久就会有结果。”
“是吗?”朱厚照挑挑眉:“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叶春秋笑道:“这第一艘,只是给人练练手,所以不敢过于冒进,就怕陛下见了失望,还是不要见为好。”
叶春秋所提供的图纸,乃是是两三百年后英国人的所造的所谓木制战列舰,当时的英国,已经在在帆舰工艺上达到了巅峰,他们的巡洋舰,通常是排水量在17oo吨到3ooo余吨之间的三桅大帆船,比之现在的葡萄牙舰排水量增加了接近一倍以上,载员3oo至5oo人之间。同时装有三层到四层武装甲板载炮数一般74门到12o门之间,相对来说,火力亦可达到荷兰舰船的一倍数量,考虑到镇国府高的冶金水平,和更轻薄的火炮,可能同样的战舰,可载炮一百五十台左右。
这种巡洋舰,几乎已到了木制战舰的极限,它拥有更强的抗风浪的能力,更快的度,更优良的火力,和更为强大的护甲,毕竟是相差了两三百年的产物,若是当真能造出来,虽然同样都是木制的战舰,但是叶春秋完全可以保证,新式的战舰,可以对现在的佛朗机舰轻松地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