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李世民的刚柔
等鬼哭狼嚎的声音远离,直至没有,李世民才长长一叹道:“三万之多啊,足足三万多我大唐子民,流落异域。 我们必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够将他们迎回来,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多等一些时日,又何妨呢?哼……那些迂腐之人上疏说我大唐虎贲大将军杀戮过重,依朕看来,这是突厥人的报应,是他们活该如此,哼,异族人是人,难道我大唐子民就不是人了?难道我大唐子民就该死不成?如果没有他的威慑。这三万多大唐百姓,如何能够回得来?”
“陛下言之有理!”魏征也跟着说道:“这个虎贲大将军行为虽然与众不同,但是总有他的道理。我大唐有这样的人才,着实是我大唐之幸。臣向来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虎贲大将军还是仁慈了一些,依臣之见,这些异族人就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通通杀光才能永绝后患。可惜了,白白错过了一个好机会,百族酋长汇聚一堂,那可是一劳永逸的最佳机时啊”
魏征长得并不帅,可以说的上是难看。史书上也记载他状貌不逾中人,连一般人都比不上。但他此刻挥激扬,厉声大喝,别有气势,很有中二青年,无畏无惧的感觉。
李世民奇道:“那依照魏爱卿之见,应该怎么处置?”
“杀!”魏征毫不犹豫的道:“若换作是臣主持此事,自然是把这些酋长一并杀绝,然后趁各部群龙无首,逐一歼灭。”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异族都是人面兽心,留之必有祸患,应该将他们尽数杀绝,种族屠杀。
四周一阵议论,这种杀法对于某些人还是有些抵触的。
这杀伐果敢的李世民都让魏征给吓到了。
周边的文武大臣带着些许敬畏的瞧着魏征,各自在心底嘀咕:“这异族跟他上辈子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要这么恨?”
唐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就算是文官他们也会投身军旅,在自己的履历上光荣的添上一笔,就算是文官,他们可能说出种族灭绝这样凶狠的战略手段。
大唐立国时间短,又存着尚武之风气。
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大多杀伐很重。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虽有,可那只是个别无关紧要之士。
魏征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低,而且,满朝文武几乎都见识过异族人的残暴,刚才听到房玄龄说异族以猎杀大唐百姓为乐之时,满朝文武也是同仇敌忾,见魏征如此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心中戚戚,至于武将一系则是蠢蠢欲动,紧接魏征之后,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议着。
李世民在龙椅皇位上看着魏征是大感头疼,虽说上一次也见识过魏征、秦风这个组合的威力,可事到临头了,魏征居然是玩真的。由他牵头的种族灭绝一事,随着武将的加入,竟然越讨论越凶狠,生怕自己头疼脑热之下来一句种族屠杀什么什么的,赶忙义正言辞的道:“魏爱卿言之有理!我大唐有海纳百川之气,朕也有心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周边各族,让这天下都学习我大唐文化,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天下。但是一些包藏祸心的部落与国家,面对我大唐的宽容,非但无感恩之意,反而包藏祸心,着实可恨可恶!朕绝不容忍大唐与如此白眼狼继续交往,从今天起,都给我盯紧一些,但凡听到哪个部落虐待我大唐百姓,咱们就出兵讨还公道。同时昭告天下,谁与之往来,便是我大唐的敌人。”
得到李世民的亲口认同,魏征心满意足的退了下去。
魏征是谏官,他的任务是提出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已经没有他的事情了。
头大如斗的李世民终于缓过气来,老实说,天不怕地不怕的他,最怕的就是魏征这类人,只要抓住你的辫子,就会死扯不放。
**********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带着李承乾去商议事情。
父子二人到了立政殿。
“乾儿,你说此战谁是最大的功臣?”
李承乾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李靖李尚书,此番他为主帅算无遗策料事如神,这谋划谋算之功,无可比拟,第一功臣非他莫属。”
李世民笑了,他故意问道:“何以见得?”
“妹夫与李绩将军立功无数,妹夫生擒颉利可汗,李绩大将军攻破突厥汗庭,但若是单一的战争,都绝对是名传千秋之战例!可是今日之大胜,都是建立在李尚书之谋划之内。故而,儿臣认为李尚书这第一功臣,实乃众望所归,儿臣相信妹夫与李绩大将军也毫无异言。”
李承乾能够从深层去分析,而且分析得极为到位,李世民心里非常高兴。
只听李承乾继续说道:“至于这第二功臣,则是妹夫了!与李绩大将军相比,妹夫无疑是做得好了许多,朔北草原一役,用计谋让突厥人自相残杀,歼灭了突厥七万人,而自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次,破定襄之时,妹夫的手段更加是出人意表,经他妙手,几乎是兵不血刃,而且还让突厥人吃了一顿人畜粪便,实在是解气之极;这第三么,他迫降了前进余孽,有了杨政道在手,从此以后,一些阴谋诡计之徒也无法用前朝为借口而兴风作浪了,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当初父皇派妹夫为一军之统帅,反对之音不胜枚举,可妹夫终究没有令父皇失望,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任何人都做得好,想想一些大臣前后的嘴脸。儿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哈哈……”李世民带着些许自得的说道:“确实如此,你父皇的眼光也不差的,我早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要不然也不会直接破格录用,更不会将你妹妹许配与他。他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取得如此成就。正好时间充足,将凯旋仪式,献俘仪式,庆功仪式重新规模以下,办得大一些。资金吃紧就削减我们皇家的俸禄,实在不行,将国库里的那些奇珍异宝,珍稀字画暗地里卖一些。不能亏待功臣,更要让天下人直到大唐的崛起,让万民归心。”秦风贡献的大量钱财,价值不可估量,可放到一国建设中去,却是少之又少,宛若石沉大海一般,兴不起半点涟漪。而且,这一战,也消耗了大唐大量的钱粮,此刻,大唐的国库又将见底了。
“儿臣明白!”李承乾已经得到了李世民的亲自任命,处理大军凯旋之后的一切事情,李世民并且准备以皇帝之尊,出城迎接得胜大军。
“时间紧迫,你现在就去安排吧!到了礼部,凡事多看多听多学多问一些为什么?”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道:“这是你妹夫说过的话,朕觉得有道理。”
“父皇放心!”李承乾激动得面色有些潮红,他深吸一口气道:“帝国的功臣,帝国的勇士不容轻忽。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负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乾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眼中李承乾一直少了一股锐气。
这也怪不了李承乾,谁让他头上还有一个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这样的人压制着,李承乾反倒是没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锋芒,但是秦风的出现却成为了他转变的一个契机。
至少从战场上归来以后,李承乾在面对李世民这个让他敬畏的父亲时,表现会变得不卑不亢起来,王者之风也会日渐成型。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李承乾小小年纪,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潜质,大唐的强盛看来能够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续。
李承乾的转变李世民是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他为什么会改变也了然于胸,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李世民称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儿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相信他比他老子强上十倍、百倍、万倍!也相信我的儿子会以言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大唐的百姓造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乾的胸口一记,直把李承乾打了一个踉跄,可就是这一记重捶,却让李承乾豪气万丈、斗志昂扬。
男人,不像女人细腻,更不会让华丽的词藻去说明什么。可这种肢体语言,有时候却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词都要强。
就像现在,李承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与鼓励!而李世民同样看清了李承乾的决心与担当。
“做好这件事,朕请你们两个小家伙喝酒,咱们一醉方休、不醉不归。”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对襟,笑着承诺道。
“好!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李承乾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
纵观史上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李承乾12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李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流传下来的说法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李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之变之死,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还是一个皇帝,皇权是独一无二、是唯我独尊的存在,对于这个位置,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终,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让李承乾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也让李泰、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了冲锋号,使得兄弟离心离德、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
而现在,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后,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发现,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
好在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
等鬼哭狼嚎的声音远离,直至没有,李世民才长长一叹道:“三万之多啊,足足三万多我大唐子民,流落异域。 我们必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够将他们迎回来,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了。多等一些时日,又何妨呢?哼……那些迂腐之人上疏说我大唐虎贲大将军杀戮过重,依朕看来,这是突厥人的报应,是他们活该如此,哼,异族人是人,难道我大唐子民就不是人了?难道我大唐子民就该死不成?如果没有他的威慑。这三万多大唐百姓,如何能够回得来?”
“陛下言之有理!”魏征也跟着说道:“这个虎贲大将军行为虽然与众不同,但是总有他的道理。我大唐有这样的人才,着实是我大唐之幸。臣向来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虎贲大将军还是仁慈了一些,依臣之见,这些异族人就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通通杀光才能永绝后患。可惜了,白白错过了一个好机会,百族酋长汇聚一堂,那可是一劳永逸的最佳机时啊”
魏征长得并不帅,可以说的上是难看。史书上也记载他状貌不逾中人,连一般人都比不上。但他此刻挥激扬,厉声大喝,别有气势,很有中二青年,无畏无惧的感觉。
李世民奇道:“那依照魏爱卿之见,应该怎么处置?”
“杀!”魏征毫不犹豫的道:“若换作是臣主持此事,自然是把这些酋长一并杀绝,然后趁各部群龙无首,逐一歼灭。”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异族都是人面兽心,留之必有祸患,应该将他们尽数杀绝,种族屠杀。
四周一阵议论,这种杀法对于某些人还是有些抵触的。
这杀伐果敢的李世民都让魏征给吓到了。
周边的文武大臣带着些许敬畏的瞧着魏征,各自在心底嘀咕:“这异族跟他上辈子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要这么恨?”
唐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就算是文官他们也会投身军旅,在自己的履历上光荣的添上一笔,就算是文官,他们可能说出种族灭绝这样凶狠的战略手段。
大唐立国时间短,又存着尚武之风气。
满朝文武绝大多数都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大多杀伐很重。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虽有,可那只是个别无关紧要之士。
魏征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低,而且,满朝文武几乎都见识过异族人的残暴,刚才听到房玄龄说异族以猎杀大唐百姓为乐之时,满朝文武也是同仇敌忾,见魏征如此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心中戚戚,至于武将一系则是蠢蠢欲动,紧接魏征之后,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议着。
李世民在龙椅皇位上看着魏征是大感头疼,虽说上一次也见识过魏征、秦风这个组合的威力,可事到临头了,魏征居然是玩真的。由他牵头的种族灭绝一事,随着武将的加入,竟然越讨论越凶狠,生怕自己头疼脑热之下来一句种族屠杀什么什么的,赶忙义正言辞的道:“魏爱卿言之有理!我大唐有海纳百川之气,朕也有心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周边各族,让这天下都学习我大唐文化,将我大唐文化推向天下。但是一些包藏祸心的部落与国家,面对我大唐的宽容,非但无感恩之意,反而包藏祸心,着实可恨可恶!朕绝不容忍大唐与如此白眼狼继续交往,从今天起,都给我盯紧一些,但凡听到哪个部落虐待我大唐百姓,咱们就出兵讨还公道。同时昭告天下,谁与之往来,便是我大唐的敌人。”
得到李世民的亲口认同,魏征心满意足的退了下去。
魏征是谏官,他的任务是提出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已经没有他的事情了。
头大如斗的李世民终于缓过气来,老实说,天不怕地不怕的他,最怕的就是魏征这类人,只要抓住你的辫子,就会死扯不放。
**********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带着李承乾去商议事情。
父子二人到了立政殿。
“乾儿,你说此战谁是最大的功臣?”
李承乾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李靖李尚书,此番他为主帅算无遗策料事如神,这谋划谋算之功,无可比拟,第一功臣非他莫属。”
李世民笑了,他故意问道:“何以见得?”
“妹夫与李绩将军立功无数,妹夫生擒颉利可汗,李绩大将军攻破突厥汗庭,但若是单一的战争,都绝对是名传千秋之战例!可是今日之大胜,都是建立在李尚书之谋划之内。故而,儿臣认为李尚书这第一功臣,实乃众望所归,儿臣相信妹夫与李绩大将军也毫无异言。”
李承乾能够从深层去分析,而且分析得极为到位,李世民心里非常高兴。
只听李承乾继续说道:“至于这第二功臣,则是妹夫了!与李绩大将军相比,妹夫无疑是做得好了许多,朔北草原一役,用计谋让突厥人自相残杀,歼灭了突厥七万人,而自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次,破定襄之时,妹夫的手段更加是出人意表,经他妙手,几乎是兵不血刃,而且还让突厥人吃了一顿人畜粪便,实在是解气之极;这第三么,他迫降了前进余孽,有了杨政道在手,从此以后,一些阴谋诡计之徒也无法用前朝为借口而兴风作浪了,至于其他的就更多了。当初父皇派妹夫为一军之统帅,反对之音不胜枚举,可妹夫终究没有令父皇失望,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比任何人都做得好,想想一些大臣前后的嘴脸。儿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哈哈……”李世民带着些许自得的说道:“确实如此,你父皇的眼光也不差的,我早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要不然也不会直接破格录用,更不会将你妹妹许配与他。他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取得如此成就。正好时间充足,将凯旋仪式,献俘仪式,庆功仪式重新规模以下,办得大一些。资金吃紧就削减我们皇家的俸禄,实在不行,将国库里的那些奇珍异宝,珍稀字画暗地里卖一些。不能亏待功臣,更要让天下人直到大唐的崛起,让万民归心。”秦风贡献的大量钱财,价值不可估量,可放到一国建设中去,却是少之又少,宛若石沉大海一般,兴不起半点涟漪。而且,这一战,也消耗了大唐大量的钱粮,此刻,大唐的国库又将见底了。
“儿臣明白!”李承乾已经得到了李世民的亲自任命,处理大军凯旋之后的一切事情,李世民并且准备以皇帝之尊,出城迎接得胜大军。
“时间紧迫,你现在就去安排吧!到了礼部,凡事多看多听多学多问一些为什么?”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道:“这是你妹夫说过的话,朕觉得有道理。”
“父皇放心!”李承乾激动得面色有些潮红,他深吸一口气道:“帝国的功臣,帝国的勇士不容轻忽。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负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乾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眼中李承乾一直少了一股锐气。
这也怪不了李承乾,谁让他头上还有一个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这样的人压制着,李承乾反倒是没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锋芒,但是秦风的出现却成为了他转变的一个契机。
至少从战场上归来以后,李承乾在面对李世民这个让他敬畏的父亲时,表现会变得不卑不亢起来,王者之风也会日渐成型。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李承乾小小年纪,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潜质,大唐的强盛看来能够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续。
李承乾的转变李世民是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他为什么会改变也了然于胸,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李世民称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儿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相信他比他老子强上十倍、百倍、万倍!也相信我的儿子会以言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大唐的百姓造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乾的胸口一记,直把李承乾打了一个踉跄,可就是这一记重捶,却让李承乾豪气万丈、斗志昂扬。
男人,不像女人细腻,更不会让华丽的词藻去说明什么。可这种肢体语言,有时候却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词都要强。
就像现在,李承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与鼓励!而李世民同样看清了李承乾的决心与担当。
“做好这件事,朕请你们两个小家伙喝酒,咱们一醉方休、不醉不归。”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对襟,笑着承诺道。
“好!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李承乾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
纵观史上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李承乾12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李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流传下来的说法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李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之变之死,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还是一个皇帝,皇权是独一无二、是唯我独尊的存在,对于这个位置,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终,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让李承乾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也让李泰、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了冲锋号,使得兄弟离心离德、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
而现在,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后,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发现,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
好在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