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说杨广有罪,急功近利是罪、失败是罪。
成王败寇,说得一点不为过。
杨广败了,就得有背负无穷无尽恶名的觉悟,这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比比皆是。
古之商纣,又何尝不是如此?
至此,李世民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为什么李渊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劳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为是李渊偏心、李渊古板,却不知他是因为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壮志雄心比之杨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远比不上隋朝,当心他若成为大唐皇帝,一份才华非但不能给大唐带来富强,反而会将大唐推向灭亡的结局,步入杨广的后尘。
“父皇,儿臣不是杨广,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儿臣做不到……并不是儿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儿臣明白一个道理。”李世民看着李渊慎重的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
“因为杨广滥用劳役,尉文通、王万昌、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刘元进、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了六十四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名字,道:“若无他们将天下搅乱,我李唐也无法趁乱世而起,从而进兵关中,一统天下。”
李渊动容的看着面前高谈论阔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广的才智干略非但没有让隋朝昌盛,反而因为他陷入了罕见的大动乱。短短的六年里,天下太平的大隋涌现出六七十起农民起义,直接搅乱了天下局势,将隋朝推向灭亡。以至于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也有着非同非响的才能,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发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超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干吏,我心中有数,此后也就渐渐的放心了。我为何占据着太极宫而不走?因为我担心你走错了路,只有就近呆着,监督着,你才能兢兢业业。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大唐二世皇帝,通过你的一举一动,通过你在突厥方面的作为,你已经用事实击破了我的担忧,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最让我叹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将强大的突厥一分为二,而争战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风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儿臣的计谋,而是风儿献出的策略。”
李渊却大笑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无才,但不能没有识人之明,不能没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权下去,亲力亲为,又有什么用?天下这么大,一个人哪管得来。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放权下去给人才去处置,比亲力亲为更有效。刘邦不过一瘪三,为何创立了强汉,因为他有识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这一点上,可比刘邦强多了。现在、发后,你继续保持这种做法,大唐必将是一个强于汉之鼎盛王朝。”
李渊说完,从衣兜着掏出一块黑漆漆、无光泽的牌子,丢给了李世民,道:“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交给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给你挪挪窝,安安心心的去养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说得也够多了,你们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来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着李世民与秦风离开的背影,李渊微微一笑,笑容里有着一种负释重负的感觉。
李渊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继任帝位的两年时光里,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发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发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超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一边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风为代表的青年一辈,为大唐储备人才。他执政这两年的时间里,不但解决了自己遗留下来的种种难题,而且还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于未来,这种胸襟与眼光决非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能够企及的。
玄武门发生之时,他确实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间没有隔夜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的心态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这个不合格的父亲,是自己亲手将两个儿子推向了对立面,推向了深渊。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权柄无疑是罪魁祸首。
作为一个开国大帝,作为一个亲自上阵杀敌的人大将,李渊对于生死也看得比较开。当他想通之后,也放开了,也看得淡了。今天这翻对话,又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全盘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来。
于是,才有将那面令牌交给李世民的举动。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着李渊时代里最雄厚的势力之一,只是一直隐藏于暗处,从来没有见过天日,可是李渊知道,如果自己动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势力,那么,大唐帝位将会重新颠覆,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于他李渊的人多不胜数,固然在李世民继位后,已大多隐退,可隐退并不表示毫无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有所保留,毕竟当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渊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会全盘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顺里头还掺杂着功利色彩,可是渐渐的,他已经不在意李渊手中的力量了,尽管足以威慑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渊是一个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李渊绝对不会祭出他的杀手锏。李渊这个糊涂的父亲到最后才明白了儿子们的野望,可他的儿子早已将李渊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渊现在交出这块令牌,对李世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些年,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对于李建成当太子时设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和贬低,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到了登基后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并且精益求精的在这两项制度上进行改良,效果更是显著。
论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胜过李建成,但是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有着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时候,三强争锋,事事都要考虑帝党的利益,太子党的利益,还要压制秦王党。政治斗争是最伤国力根基的,李建成顾忌这个顾全那个,政策的执行自当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李世民此时却吞并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后又借精减裁员把无能的帝党成员大加裁撤,仅保留有能力的人员,此后,大唐王朝可谓上下一心,制度执行的格外顺利。兼之秦风为大唐弄来数以十万计的羊,万计的战马与千计的牛,大大的减少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经济恢复的比计划中要顺利的多。(未完待续。)
成王败寇,说得一点不为过。
杨广败了,就得有背负无穷无尽恶名的觉悟,这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比比皆是。
古之商纣,又何尝不是如此?
至此,李世民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为什么李渊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劳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为是李渊偏心、李渊古板,却不知他是因为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壮志雄心比之杨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远比不上隋朝,当心他若成为大唐皇帝,一份才华非但不能给大唐带来富强,反而会将大唐推向灭亡的结局,步入杨广的后尘。
“父皇,儿臣不是杨广,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儿臣做不到……并不是儿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儿臣明白一个道理。”李世民看着李渊慎重的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
“因为杨广滥用劳役,尉文通、王万昌、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刘元进、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了六十四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名字,道:“若无他们将天下搅乱,我李唐也无法趁乱世而起,从而进兵关中,一统天下。”
李渊动容的看着面前高谈论阔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广的才智干略非但没有让隋朝昌盛,反而因为他陷入了罕见的大动乱。短短的六年里,天下太平的大隋涌现出六七十起农民起义,直接搅乱了天下局势,将隋朝推向灭亡。以至于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也有着非同非响的才能,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发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超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干吏,我心中有数,此后也就渐渐的放心了。我为何占据着太极宫而不走?因为我担心你走错了路,只有就近呆着,监督着,你才能兢兢业业。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大唐二世皇帝,通过你的一举一动,通过你在突厥方面的作为,你已经用事实击破了我的担忧,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最让我叹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将强大的突厥一分为二,而争战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风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儿臣的计谋,而是风儿献出的策略。”
李渊却大笑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无才,但不能没有识人之明,不能没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权下去,亲力亲为,又有什么用?天下这么大,一个人哪管得来。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放权下去给人才去处置,比亲力亲为更有效。刘邦不过一瘪三,为何创立了强汉,因为他有识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这一点上,可比刘邦强多了。现在、发后,你继续保持这种做法,大唐必将是一个强于汉之鼎盛王朝。”
李渊说完,从衣兜着掏出一块黑漆漆、无光泽的牌子,丢给了李世民,道:“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交给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给你挪挪窝,安安心心的去养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说得也够多了,你们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来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着李世民与秦风离开的背影,李渊微微一笑,笑容里有着一种负释重负的感觉。
李渊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继任帝位的两年时光里,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发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发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超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一边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风为代表的青年一辈,为大唐储备人才。他执政这两年的时间里,不但解决了自己遗留下来的种种难题,而且还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于未来,这种胸襟与眼光决非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能够企及的。
玄武门发生之时,他确实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间没有隔夜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的心态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这个不合格的父亲,是自己亲手将两个儿子推向了对立面,推向了深渊。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权柄无疑是罪魁祸首。
作为一个开国大帝,作为一个亲自上阵杀敌的人大将,李渊对于生死也看得比较开。当他想通之后,也放开了,也看得淡了。今天这翻对话,又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全盘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来。
于是,才有将那面令牌交给李世民的举动。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着李渊时代里最雄厚的势力之一,只是一直隐藏于暗处,从来没有见过天日,可是李渊知道,如果自己动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势力,那么,大唐帝位将会重新颠覆,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于他李渊的人多不胜数,固然在李世民继位后,已大多隐退,可隐退并不表示毫无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有所保留,毕竟当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渊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会全盘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顺里头还掺杂着功利色彩,可是渐渐的,他已经不在意李渊手中的力量了,尽管足以威慑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渊是一个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李渊绝对不会祭出他的杀手锏。李渊这个糊涂的父亲到最后才明白了儿子们的野望,可他的儿子早已将李渊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渊现在交出这块令牌,对李世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些年,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对于李建成当太子时设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和贬低,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到了登基后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并且精益求精的在这两项制度上进行改良,效果更是显著。
论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胜过李建成,但是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有着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时候,三强争锋,事事都要考虑帝党的利益,太子党的利益,还要压制秦王党。政治斗争是最伤国力根基的,李建成顾忌这个顾全那个,政策的执行自当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李世民此时却吞并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后又借精减裁员把无能的帝党成员大加裁撤,仅保留有能力的人员,此后,大唐王朝可谓上下一心,制度执行的格外顺利。兼之秦风为大唐弄来数以十万计的羊,万计的战马与千计的牛,大大的减少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经济恢复的比计划中要顺利的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