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谏言
康王的事情京中早有一大批人暗暗关注着,只是碍于皇上没有发话,所以大家也都观望着。当看到康王垂头丧气地从乾正宫回来的时候,大家便也都明白了。就说嘛,皇上怎么会容许康王这样胡来?</p>
建元帝料的不错,这京中还真不止康王一个人这么认为婉贵嫔与此事的关系。论出身,婉贵嫔与康王带回来的那女子半斤八两;论进京的方式,都是被这兄弟两带回京城的;论下场,这兄弟两人还都对这两个女子爱的要死要活的。京中人不敢明面上说婉贵嫔什么,对康王带回来的这宋氏,倒是议论遍了。私底下,把两人放在一起的,也不在少数。</p>
建元帝这段时间如此专宠婉贵嫔,现在还破格将婉贵嫔提到从三品的位置,早有一批人看不过眼了。这下看到康王在皇上面前得不了好,心中暗忖婉贵嫔或许在皇上心中并没有那么高的位置。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p>
于是,等到第二天上朝时,赵全刚说完“有事起奏,无事上朝”,就有言官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臣有本奏。”</p>
然后,建元帝就听着这人先从李燕婉的身世说起,如何不堪,再说到建元帝近日的行为,专宠于内,话语中甚至还隐隐提及君王重色倾国。然后他身为臣子,看在眼中,是如何痛心疾首,现在冒死进谏。言语中的意思,甚至觉得李燕婉是狐狸精脱胎了,建元帝要是再接近她,就是昏君。</p>
此话一出,竟有不少人跟着附和,当然是以家中有女子在宫中侍奉的为多。建元帝坐在上首,看着这些人一副道貌岸然、忧心国事的样子,且怒且惊。他这才刚整顿朝中没多久,这些人竟然又坐不住了,又来试探他的底线来了?</p>
“此乃朕之家事,众卿在朝堂中如此议论,不觉得愧对身上这身官服吗?”建元帝冷冷发问。</p>
此话一出,倒是让不少人打消了念头。皇上前段时间整顿官员的淫威仍在,为了头上这顶乌纱帽,他们当然还是小心为上。当然,也有自诩耿直清正的诤臣,“武死战,文死谏”,皇上越是不高兴,他越要进言,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风骨和品格来。在建元帝说完之后,更是表现出一副死谏到底的样子。仿佛皇上再亲近婉贵嫔一下,他就要碰死在这朝堂之上。</p>
建元帝平生最恨受制于人。他虽然平时还算温和,礼贤下士、宽容臣下的架势做的十足,但不论态度如何温和,总还是“下士”啊!他还是站在上位者的高度,去对待这些臣下的。现在这些人一副他不退步,他们就死谏到底的样子,不是在威胁他是什么?他甚至就想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敢碰死在这大殿上,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他还要夸一句忠臣。</p>
只是,他到底不是刚即位的时候了。当皇帝这么久,最是明白舆论的重要性。同一件事,换一个说法,那味道可就是两样的了。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端看他要如何处理了。他今天要是真的这样不管不顾地拂袖而去,恐怕李燕婉美色误国的消息转眼就传遍全国。到时候,不止保不住李燕婉的小命,便是建元帝,也得担一个昏君的名头。</p>
</p>
建元帝料的不错,这京中还真不止康王一个人这么认为婉贵嫔与此事的关系。论出身,婉贵嫔与康王带回来的那女子半斤八两;论进京的方式,都是被这兄弟两带回京城的;论下场,这兄弟两人还都对这两个女子爱的要死要活的。京中人不敢明面上说婉贵嫔什么,对康王带回来的这宋氏,倒是议论遍了。私底下,把两人放在一起的,也不在少数。</p>
建元帝这段时间如此专宠婉贵嫔,现在还破格将婉贵嫔提到从三品的位置,早有一批人看不过眼了。这下看到康王在皇上面前得不了好,心中暗忖婉贵嫔或许在皇上心中并没有那么高的位置。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p>
于是,等到第二天上朝时,赵全刚说完“有事起奏,无事上朝”,就有言官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臣有本奏。”</p>
然后,建元帝就听着这人先从李燕婉的身世说起,如何不堪,再说到建元帝近日的行为,专宠于内,话语中甚至还隐隐提及君王重色倾国。然后他身为臣子,看在眼中,是如何痛心疾首,现在冒死进谏。言语中的意思,甚至觉得李燕婉是狐狸精脱胎了,建元帝要是再接近她,就是昏君。</p>
此话一出,竟有不少人跟着附和,当然是以家中有女子在宫中侍奉的为多。建元帝坐在上首,看着这些人一副道貌岸然、忧心国事的样子,且怒且惊。他这才刚整顿朝中没多久,这些人竟然又坐不住了,又来试探他的底线来了?</p>
“此乃朕之家事,众卿在朝堂中如此议论,不觉得愧对身上这身官服吗?”建元帝冷冷发问。</p>
此话一出,倒是让不少人打消了念头。皇上前段时间整顿官员的淫威仍在,为了头上这顶乌纱帽,他们当然还是小心为上。当然,也有自诩耿直清正的诤臣,“武死战,文死谏”,皇上越是不高兴,他越要进言,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风骨和品格来。在建元帝说完之后,更是表现出一副死谏到底的样子。仿佛皇上再亲近婉贵嫔一下,他就要碰死在这朝堂之上。</p>
建元帝平生最恨受制于人。他虽然平时还算温和,礼贤下士、宽容臣下的架势做的十足,但不论态度如何温和,总还是“下士”啊!他还是站在上位者的高度,去对待这些臣下的。现在这些人一副他不退步,他们就死谏到底的样子,不是在威胁他是什么?他甚至就想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敢碰死在这大殿上,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他还要夸一句忠臣。</p>
只是,他到底不是刚即位的时候了。当皇帝这么久,最是明白舆论的重要性。同一件事,换一个说法,那味道可就是两样的了。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端看他要如何处理了。他今天要是真的这样不管不顾地拂袖而去,恐怕李燕婉美色误国的消息转眼就传遍全国。到时候,不止保不住李燕婉的小命,便是建元帝,也得担一个昏君的名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