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5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作者:平原小草3
分卷阅读285
“不过也不好卖,今年雨水晚,各队种的都不少,谁还花钱买别人的!我正愁今年冬天怎么过呢,有了这个收入就好了,队上留一部分,给社员们分一部分,大家都能过去冬。”
第二百八十七章 食堂散伙
腊梅:“今年用胡萝卜缨子,明年春天还可以用苜蓿芽儿,那个比这个也不在以下。”
王贵兰眼前一亮:“你是说苜蓿芽儿也能蒸菜团子?”
腊梅:“当然能啦!人们有用苜蓿芽儿蒸拿够的习惯,比这个还好接受。”
王贵兰:“你也能安二分钱一个收?”
腊梅:“能!也与这个一样,有多少要多少。”
腊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前世现代,顾欣茹家里吃胡萝卜团子时,顾欣茹对她说,能蒸团子的还有春天里的苜蓿芽儿,风味儿比这个还好。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腊梅便想到了现实中生产队上的苜蓿。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实中各生产队都作为饲草来种植。
但春天里苜蓿的嫩茎——俗称苜蓿芽儿——人却可以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并且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据说,老常年人们都用来蒸拿够、做菜饭吃。
苜蓿的再生能力很强,捋了头茬苜蓿芽儿,很快又长出第二茬。人们一般都吃到第二茬,以后天气暖和了,苜蓿会有股苦味儿,便让其长起来做饲草。
现代中牲口都吃合成饲料,没人再种苜蓿,苜蓿芽儿也就成了稀有物。如果把这世的苜蓿芽儿团子拿到那世去卖,一定也是抢手货。
王贵兰闻听高兴地说:“要是这样,咱多种几十亩苜蓿,春天用来做团子卖,秋后用来喂牲口,岂不是好事!”
腊梅:“这样最好,能挣钱,牲口还有饲料,一举两得!”
王贵兰:“腊梅,你能给白头发老奶奶要些苜蓿种吗?越快越好,现在播上,明年春天还能收茬晚苜蓿芽儿。”
腊梅点点头:“好吧,我给白头发老奶奶说去!”
腊梅没想到队长会如此立竿见影,只好到前世现代的种子站,购买了几十斤苜蓿种,交给了队长王贵兰。
王贵兰自是马不停蹄,在收获过的土地上,播上了苜蓿。
扯远了,回过头来再说胡萝卜缨团子。
王贵兰见胡萝卜缨团子来钱快,而且队上的货源充足,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买卖,不但把女劳力都分配做这项工作,还把男半劳力安排去地里捋胡萝卜缨子。
好在还有十来天到小雪,也就不在乎底下的胡萝卜受不受影响了!
食堂里更是热火朝天。
除了给人们做三顿饭以外,其余时间全用来蒸胡萝卜缨团子。八节笼屉全用上,一锅能就能蒸五、六百个。
腊梅买了几个大簸箩放在食堂里,蒸好的团子只要晾凉了皮儿,就装进簸箩里。她通过空间通道运到现代中的馒头房,批发一元五个,零卖一元四个。
买的人往往排成队,一大菠萝,一会儿就能卖光。用供不应求来形容,一点也不假!
原来,现代人们生活都富裕,很多人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困扰,胡萝卜缨具有预防和控制“三高”的作用。这时人们又注意养生,知道了就想食用。
偏偏胡萝卜缨子一直被菜农当做废弃物,长期以来不被认识。偶尔有弄到集市上的,也卖不上价,也就没人愿意费时费力地鼓捣着卖了。
闹得认识了的人想买没处买,年轻人想吃怕麻烦,胡萝卜缨子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食材。
腊梅的胡萝卜缨团子正好补充了这个空挡。
现实中生活节奏慢,由于大锅饭让人们看不到希望,可干可不干的农活都往后拖,生产队有大批的劳动力可以调动。
再加上腊梅可以两世里穿越,正好利用了现实中人们的工夫,满足现代中人们的口福。前者为了挣钱,后者为了养生,各得其所!
紧锣密鼓地做了十多天,直到胡萝卜刨回去,胡萝卜缨子再不能用了,十一生产队蒸团子挣了七百多元。队上留了一半儿,按人头分了一半儿,一队上的人都欢天喜地。
……………………
生产队的食堂坚持到六零年春节过后散伙了!
不是十一队坚持不下去,而是受大气候影响:全村各队及各村里都散了伙,上面也听之任之,并不追究。
最主要的是开始实行工分制,社员出工记工分,分配东西按工分,年终按工分分红。吃食堂是绝对平均,王贵兰架不住人们的吵嚷,也跟形式宣布解散!
没食堂了,腊梅没了吃饭的地方。王贵兰在全队社员大会上宣布:腊梅是白头发老奶奶罩着的人,因为腊梅,白头发老奶奶给咱十一队谋了很多福利。
为了感谢白头发老奶奶,报答白头发老奶奶的救命之恩,大家共同把腊梅的吃饭承担起来,一家管一天。
腊梅却不同意,说自己会做饭,在东耳屋外支个小锅灶,自己蛮能伺候自己。
大家都不干,说:“你一个小孩子,无非多双筷子多个碗儿,白头发老奶奶照顾我们一年多,我们照顾你也应当应分!”
吴一吱儿见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站起来说:“你们谁也别争了,反正我也得做饭,多做上一个人的,让腊梅在我这里吃。这样,还与吃食堂一样,腊梅不出队部就能吃上饭。”
人们见吴一吱儿说的在理,腊梅也没反对,只好作罢。
于是,腊梅跟着吴一吱儿吃起饭来。
不过,腊梅也没亏待吴一吱儿,只要在家,她就做两个人的饭,端到吴一吱儿屋里,一老一少一块儿吃。
时不时从现实中买些面食端过来,就说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吴一吱儿收惯了腊梅给的食物,自是信以为真。
受白头发老奶奶恩惠最大的王长锁和王长水两家,也隔三差五地把腊梅叫到家里吃饭。
尤其马惠恩,只要做差样儿的,必定叫腊梅。她已经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处处主动帮助自己家的小姑娘。虽然是“干女儿”,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亲。
腊梅也愿意在母亲马惠恩家里吃,因为这样可以多接触父母,随时帮助父母做些事情。
但也仅此而已。当马惠恩提
分卷阅读285
分卷阅读285
“不过也不好卖,今年雨水晚,各队种的都不少,谁还花钱买别人的!我正愁今年冬天怎么过呢,有了这个收入就好了,队上留一部分,给社员们分一部分,大家都能过去冬。”
第二百八十七章 食堂散伙
腊梅:“今年用胡萝卜缨子,明年春天还可以用苜蓿芽儿,那个比这个也不在以下。”
王贵兰眼前一亮:“你是说苜蓿芽儿也能蒸菜团子?”
腊梅:“当然能啦!人们有用苜蓿芽儿蒸拿够的习惯,比这个还好接受。”
王贵兰:“你也能安二分钱一个收?”
腊梅:“能!也与这个一样,有多少要多少。”
腊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前世现代,顾欣茹家里吃胡萝卜团子时,顾欣茹对她说,能蒸团子的还有春天里的苜蓿芽儿,风味儿比这个还好。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腊梅便想到了现实中生产队上的苜蓿。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实中各生产队都作为饲草来种植。
但春天里苜蓿的嫩茎——俗称苜蓿芽儿——人却可以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并且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的功效。据说,老常年人们都用来蒸拿够、做菜饭吃。
苜蓿的再生能力很强,捋了头茬苜蓿芽儿,很快又长出第二茬。人们一般都吃到第二茬,以后天气暖和了,苜蓿会有股苦味儿,便让其长起来做饲草。
现代中牲口都吃合成饲料,没人再种苜蓿,苜蓿芽儿也就成了稀有物。如果把这世的苜蓿芽儿团子拿到那世去卖,一定也是抢手货。
王贵兰闻听高兴地说:“要是这样,咱多种几十亩苜蓿,春天用来做团子卖,秋后用来喂牲口,岂不是好事!”
腊梅:“这样最好,能挣钱,牲口还有饲料,一举两得!”
王贵兰:“腊梅,你能给白头发老奶奶要些苜蓿种吗?越快越好,现在播上,明年春天还能收茬晚苜蓿芽儿。”
腊梅点点头:“好吧,我给白头发老奶奶说去!”
腊梅没想到队长会如此立竿见影,只好到前世现代的种子站,购买了几十斤苜蓿种,交给了队长王贵兰。
王贵兰自是马不停蹄,在收获过的土地上,播上了苜蓿。
扯远了,回过头来再说胡萝卜缨团子。
王贵兰见胡萝卜缨团子来钱快,而且队上的货源充足,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买卖,不但把女劳力都分配做这项工作,还把男半劳力安排去地里捋胡萝卜缨子。
好在还有十来天到小雪,也就不在乎底下的胡萝卜受不受影响了!
食堂里更是热火朝天。
除了给人们做三顿饭以外,其余时间全用来蒸胡萝卜缨团子。八节笼屉全用上,一锅能就能蒸五、六百个。
腊梅买了几个大簸箩放在食堂里,蒸好的团子只要晾凉了皮儿,就装进簸箩里。她通过空间通道运到现代中的馒头房,批发一元五个,零卖一元四个。
买的人往往排成队,一大菠萝,一会儿就能卖光。用供不应求来形容,一点也不假!
原来,现代人们生活都富裕,很多人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困扰,胡萝卜缨具有预防和控制“三高”的作用。这时人们又注意养生,知道了就想食用。
偏偏胡萝卜缨子一直被菜农当做废弃物,长期以来不被认识。偶尔有弄到集市上的,也卖不上价,也就没人愿意费时费力地鼓捣着卖了。
闹得认识了的人想买没处买,年轻人想吃怕麻烦,胡萝卜缨子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食材。
腊梅的胡萝卜缨团子正好补充了这个空挡。
现实中生活节奏慢,由于大锅饭让人们看不到希望,可干可不干的农活都往后拖,生产队有大批的劳动力可以调动。
再加上腊梅可以两世里穿越,正好利用了现实中人们的工夫,满足现代中人们的口福。前者为了挣钱,后者为了养生,各得其所!
紧锣密鼓地做了十多天,直到胡萝卜刨回去,胡萝卜缨子再不能用了,十一生产队蒸团子挣了七百多元。队上留了一半儿,按人头分了一半儿,一队上的人都欢天喜地。
……………………
生产队的食堂坚持到六零年春节过后散伙了!
不是十一队坚持不下去,而是受大气候影响:全村各队及各村里都散了伙,上面也听之任之,并不追究。
最主要的是开始实行工分制,社员出工记工分,分配东西按工分,年终按工分分红。吃食堂是绝对平均,王贵兰架不住人们的吵嚷,也跟形式宣布解散!
没食堂了,腊梅没了吃饭的地方。王贵兰在全队社员大会上宣布:腊梅是白头发老奶奶罩着的人,因为腊梅,白头发老奶奶给咱十一队谋了很多福利。
为了感谢白头发老奶奶,报答白头发老奶奶的救命之恩,大家共同把腊梅的吃饭承担起来,一家管一天。
腊梅却不同意,说自己会做饭,在东耳屋外支个小锅灶,自己蛮能伺候自己。
大家都不干,说:“你一个小孩子,无非多双筷子多个碗儿,白头发老奶奶照顾我们一年多,我们照顾你也应当应分!”
吴一吱儿见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站起来说:“你们谁也别争了,反正我也得做饭,多做上一个人的,让腊梅在我这里吃。这样,还与吃食堂一样,腊梅不出队部就能吃上饭。”
人们见吴一吱儿说的在理,腊梅也没反对,只好作罢。
于是,腊梅跟着吴一吱儿吃起饭来。
不过,腊梅也没亏待吴一吱儿,只要在家,她就做两个人的饭,端到吴一吱儿屋里,一老一少一块儿吃。
时不时从现实中买些面食端过来,就说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吴一吱儿收惯了腊梅给的食物,自是信以为真。
受白头发老奶奶恩惠最大的王长锁和王长水两家,也隔三差五地把腊梅叫到家里吃饭。
尤其马惠恩,只要做差样儿的,必定叫腊梅。她已经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处处主动帮助自己家的小姑娘。虽然是“干女儿”,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亲。
腊梅也愿意在母亲马惠恩家里吃,因为这样可以多接触父母,随时帮助父母做些事情。
但也仅此而已。当马惠恩提
分卷阅读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