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顶级编剧 作者:难忘沧海
分卷阅读144
二日一早, 蓝浅就乘车直达玄岳山脚。那里已被开发成热闹的旅游景点区,好在现在暑假已过,不再是旅游旺季,景区大门口只能看到零零散散买票进入的人,不会像前一段时间那般人潮汹涌、摩肩擦踵。
从山脚到到山巅的金顶有专门供人乘坐的索道,但蓝浅此次前来就是为了采风寻找灵感。自然不打算节省这些体力,决定亲自一步步攀登而上。
据传古时若有仙山胜地去凡世招揽子弟, 不仅要测其灵根, 还要观其心性和毅力, 其中有一项便是要求所有求仙者必须要走一段“登云问心路”。
相传那是一条狭窄的、仅容一人独行的山间小道, 共有9999级台阶。这条山路极其险峻, 倾斜度很大, 它的台阶也比普通的要高,每走一步都要花上比普通山路多几分的力气。自下而上仰望的话是看不到尽头的, 只能看到它不断向上,最后淹没在层层云海之间。攀登这条道路, 就如同一步一步向云海前进,最终踏于云间。若仅仅如此倒便罢了,顶多只能称做“登云路”。
之所以还有“问心”之名,是因为行走在其上的人都是形单影只, 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和孤寂、坚守住自己的道心。长路漫漫且险阻,没有任何鼓励和督促, 唯心去行动。
若是稍有懈怠和退缩之意, 便只能与仙缘失之交臂。不仅如此, 人踏入其中还会不自觉是进入某种幻境,幻境中的变化不一而足、因人而异:也许是金银珠玉、也许是高官厚禄、还有可能是国色倾城……若是陷入幻境中不可自拔不能及时清醒者,那也只能止步在这“登云问心”路上,无缘仙山。
蓝浅独自漫步在这座“天下第一仙山”之间,目及之处均是草木葳蕤、怪石嶙峋,却没什么人烟。她并不急于快些向上直达金顶,而是慢悠悠地欣赏沿路的风景。
有时候旅游时,人们往往目的性太强,例如我必须要到那里、我一定要爬到最顶上等等,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最最耀眼的前方,努力且迅速地不断前进,所到之处如走马观花,却无暇好好观赏和享受沿途的美景。蓝浅觉得,若想要细细感受和体味每处每景的奥妙,还是随心随缘而行好了。山巅有山巅的美好,沿途也有其独一无二的可爱啊。
夏季刚过,本来还残余的暑意被山里的成片绿荫所消弭得无影无踪,清风徐来,带着特有的清香拂面而过,说不出的舒爽。
蓝浅在脑海里细细想着:难怪历来说起仙侠故事,其仙门必然隐于高山峻岭之上。这不光是想体现其缥缈高远之意,大概也因为山中清静、远离俗世。一入深山,便好像褪去了满身烟火之息般,心随之也澄澈透亮起来,自然能窥得天机天理,寻觅成仙之法。
蓝浅漫步走着,忽然无意中瞥见有一座小小的道观隐于树林之间,只露出一角。她好奇心顿起,偏离了直上到山巅的大路,转身跳下一处缓坡,又在树木间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这间道观之前。
道观看起来很小,大约建造的年代久远,四周都透着一股古朴的沧桑感。大门半开阖着,蓝浅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踏入其中。
进入的地方是一处庭院,院中有一株笔直的大树,树的主杆极粗,约要三人合抱才能抱住。整棵树下方没有多余的枝杈,顶端却相当茂密繁盛。可难得的是,绿叶之间,竟坠满了碗口大小的花朵。花朵呈艳丽的粉色,花瓣层层叠叠,极其美丽。这株生机勃勃的花树和这座沧桑的道观乍看并不协调,但看久了却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交融的和谐。
蓝浅欣赏了这株花树好一会儿,听到正前方的道观大殿里有人念经,便走进去准备问问这座观的历史来历。
蓝浅步入大殿,只见殿中正中央处供奉着玄武大帝的神像。这位大帝在道教中又称玄武真君、荡魔天尊和玉虚师相,是道教中赫赫有名以法力高深著称的神仙。其形象自然也是威武不凡、极具震慑之力。
蓝浅的视线继续往旁边一扫,便发现有一位身穿道袍、须发皆白的道人正坐于蒲团之上,闭目聚精会神地念诵经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
蓝浅听说过念经是道士每天的必修功课,是非常庄严神圣的一件事。蓝浅不欲打扰道人修行,便静静地待在一旁听他念诵。前面几句非常有名,她一听就知道道人是在念道家的经典典籍《道德经》。愈往下念,便愈晦涩难懂,直到道人念到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不自禁地“咦”了一声。
念经的声音停了下来。蓝浅看见那道人睁开眼睛,温和地看向她。她心里一阵自责,暗道自己打扰了他人修行,连忙面带歉意地说道:“这位道长,很抱歉,不小心打扰了你修行。”
那道人从蒲团中站立起来,慢慢走近到蓝浅身边,摇了摇头温和笑道:“施主本就是无心之举,又未造成任何不便,根本无需自责。修行随时随地都可以,并不一定就非要眼下。只是施主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是因为有什么不解才突然受惊了吗?”
那道人面容和蔼,须发皆白却精神烁熠,双目更是炯炯有关,丝毫不见老态,倒是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气质。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踏入殿中了啊?只是我的动作那样轻,几乎没有声音。他又一直紧闭双眼诵经,竟然也能感受得到,看来是耳力灵敏。蓝浅在心中默默地想道。接着听到道人的最后一句问话时,更是觉得他心细如尘,观察敏锐。正巧她心中也有疑惑,便问道:
“这位道长,刚才听你念诵《道德经》,突然听到一句很相熟的句子,却不是很明白,所以才控制不住出声了。”
“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句?”道人温文问道。
“正是这一句。这句话之前倒是经常看到也听到过,只是没想到竟然出自《道德经》。只不过之前见他出现的语境里,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埋怨责怪天地不公道、不仁慈,将万物乃至于人,都当作低贱的猪狗一般一点儿也不怜惜。这明显是怨怼的意思,和《道德经》的主旨理念看起来也太不相符了,所以觉得很奇怪。”
蓝浅认真地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集里,这句话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民不聊生、祸乱四起的情景、或是主人公遭遇了非常不公的对待。这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背道而行。倘若真的是这个意思,那么绝不可能出自于道家经典的《道德经》之中。
“呵呵,施主可能是
分卷阅读144
分卷阅读144
二日一早, 蓝浅就乘车直达玄岳山脚。那里已被开发成热闹的旅游景点区,好在现在暑假已过,不再是旅游旺季,景区大门口只能看到零零散散买票进入的人,不会像前一段时间那般人潮汹涌、摩肩擦踵。
从山脚到到山巅的金顶有专门供人乘坐的索道,但蓝浅此次前来就是为了采风寻找灵感。自然不打算节省这些体力,决定亲自一步步攀登而上。
据传古时若有仙山胜地去凡世招揽子弟, 不仅要测其灵根, 还要观其心性和毅力, 其中有一项便是要求所有求仙者必须要走一段“登云问心路”。
相传那是一条狭窄的、仅容一人独行的山间小道, 共有9999级台阶。这条山路极其险峻, 倾斜度很大, 它的台阶也比普通的要高,每走一步都要花上比普通山路多几分的力气。自下而上仰望的话是看不到尽头的, 只能看到它不断向上,最后淹没在层层云海之间。攀登这条道路, 就如同一步一步向云海前进,最终踏于云间。若仅仅如此倒便罢了,顶多只能称做“登云路”。
之所以还有“问心”之名,是因为行走在其上的人都是形单影只, 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和孤寂、坚守住自己的道心。长路漫漫且险阻,没有任何鼓励和督促, 唯心去行动。
若是稍有懈怠和退缩之意, 便只能与仙缘失之交臂。不仅如此, 人踏入其中还会不自觉是进入某种幻境,幻境中的变化不一而足、因人而异:也许是金银珠玉、也许是高官厚禄、还有可能是国色倾城……若是陷入幻境中不可自拔不能及时清醒者,那也只能止步在这“登云问心”路上,无缘仙山。
蓝浅独自漫步在这座“天下第一仙山”之间,目及之处均是草木葳蕤、怪石嶙峋,却没什么人烟。她并不急于快些向上直达金顶,而是慢悠悠地欣赏沿路的风景。
有时候旅游时,人们往往目的性太强,例如我必须要到那里、我一定要爬到最顶上等等,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最最耀眼的前方,努力且迅速地不断前进,所到之处如走马观花,却无暇好好观赏和享受沿途的美景。蓝浅觉得,若想要细细感受和体味每处每景的奥妙,还是随心随缘而行好了。山巅有山巅的美好,沿途也有其独一无二的可爱啊。
夏季刚过,本来还残余的暑意被山里的成片绿荫所消弭得无影无踪,清风徐来,带着特有的清香拂面而过,说不出的舒爽。
蓝浅在脑海里细细想着:难怪历来说起仙侠故事,其仙门必然隐于高山峻岭之上。这不光是想体现其缥缈高远之意,大概也因为山中清静、远离俗世。一入深山,便好像褪去了满身烟火之息般,心随之也澄澈透亮起来,自然能窥得天机天理,寻觅成仙之法。
蓝浅漫步走着,忽然无意中瞥见有一座小小的道观隐于树林之间,只露出一角。她好奇心顿起,偏离了直上到山巅的大路,转身跳下一处缓坡,又在树木间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这间道观之前。
道观看起来很小,大约建造的年代久远,四周都透着一股古朴的沧桑感。大门半开阖着,蓝浅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踏入其中。
进入的地方是一处庭院,院中有一株笔直的大树,树的主杆极粗,约要三人合抱才能抱住。整棵树下方没有多余的枝杈,顶端却相当茂密繁盛。可难得的是,绿叶之间,竟坠满了碗口大小的花朵。花朵呈艳丽的粉色,花瓣层层叠叠,极其美丽。这株生机勃勃的花树和这座沧桑的道观乍看并不协调,但看久了却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交融的和谐。
蓝浅欣赏了这株花树好一会儿,听到正前方的道观大殿里有人念经,便走进去准备问问这座观的历史来历。
蓝浅步入大殿,只见殿中正中央处供奉着玄武大帝的神像。这位大帝在道教中又称玄武真君、荡魔天尊和玉虚师相,是道教中赫赫有名以法力高深著称的神仙。其形象自然也是威武不凡、极具震慑之力。
蓝浅的视线继续往旁边一扫,便发现有一位身穿道袍、须发皆白的道人正坐于蒲团之上,闭目聚精会神地念诵经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
蓝浅听说过念经是道士每天的必修功课,是非常庄严神圣的一件事。蓝浅不欲打扰道人修行,便静静地待在一旁听他念诵。前面几句非常有名,她一听就知道道人是在念道家的经典典籍《道德经》。愈往下念,便愈晦涩难懂,直到道人念到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不自禁地“咦”了一声。
念经的声音停了下来。蓝浅看见那道人睁开眼睛,温和地看向她。她心里一阵自责,暗道自己打扰了他人修行,连忙面带歉意地说道:“这位道长,很抱歉,不小心打扰了你修行。”
那道人从蒲团中站立起来,慢慢走近到蓝浅身边,摇了摇头温和笑道:“施主本就是无心之举,又未造成任何不便,根本无需自责。修行随时随地都可以,并不一定就非要眼下。只是施主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是因为有什么不解才突然受惊了吗?”
那道人面容和蔼,须发皆白却精神烁熠,双目更是炯炯有关,丝毫不见老态,倒是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气质。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踏入殿中了啊?只是我的动作那样轻,几乎没有声音。他又一直紧闭双眼诵经,竟然也能感受得到,看来是耳力灵敏。蓝浅在心中默默地想道。接着听到道人的最后一句问话时,更是觉得他心细如尘,观察敏锐。正巧她心中也有疑惑,便问道:
“这位道长,刚才听你念诵《道德经》,突然听到一句很相熟的句子,却不是很明白,所以才控制不住出声了。”
“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一句?”道人温文问道。
“正是这一句。这句话之前倒是经常看到也听到过,只是没想到竟然出自《道德经》。只不过之前见他出现的语境里,对这句话的理解都是埋怨责怪天地不公道、不仁慈,将万物乃至于人,都当作低贱的猪狗一般一点儿也不怜惜。这明显是怨怼的意思,和《道德经》的主旨理念看起来也太不相符了,所以觉得很奇怪。”
蓝浅认真地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集里,这句话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民不聊生、祸乱四起的情景、或是主人公遭遇了非常不公的对待。这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背道而行。倘若真的是这个意思,那么绝不可能出自于道家经典的《道德经》之中。
“呵呵,施主可能是
分卷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