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偶像 作者:赵青杉
分卷阅读1275
“奥斯卡”确实是相对来说比较公正的奖项,它对电影的摄影,美术,剧本,音乐的要求绝对是挑剔的,但奥斯卡基本上也还是带着镣铐跳舞,在利益杠杆的驱使下做着不亏本也赚吆喝的买卖。
毕竟小成本电影几乎不可能在奥斯卡获得成功,好莱坞并不是一个光荣的地方,私下拉票和游说,都是“奥斯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程晓羽无意挤入好莱坞大人物们的圈子里,这个时候他连奥斯卡的投票权都没有,插话进去只能让自己尴尬,不过斯塔文·贝尔显然不打算放过一直装作乖宝宝的程晓羽,拿着雪茄问道:“rain,听说你的四亿美金大制作不仅要制作三d版本,还要制作imax版本的?”
程晓羽耸了耸肩然后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好莱坞没有秘密’了……”
众人一阵轻笑,算是给予这个好莱坞新贵一点鼓励,斯塔文·贝尔抽了一口雪茄然后说道:“那你可真要和弗朗西斯科好好聊一下了,好莱坞第一部上映的imax长片就是他拍摄的。”
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苦笑了一下然后说道:“没什么太多可聊的,我只能说也许现在还没有到属于三d的时代,忠告就是最好不要去尝试……”
这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程晓羽身上,都想看看这个两部电影,北美票房超过六亿的新锐导演怎么回答。
第1044章 了不起的程晓羽(三)
程晓羽知道斯塔文·贝尔是一种隐晦的规劝,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和斯塔文·贝尔关系密切,所以无所谓被揭开丑事,并且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比斯塔文·贝尔更热衷于电影技术,是更加先锋的“技术狂人”。
程晓羽自然找机会看过他的imax电影——《玩命特快》,里面使用现在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效果相当不错,但是程晓羽觉得他忽略了一点,技术是为故事服务的,故事不好,技术玩的在溜也白搭,尤其是他还是第一个吃imax这个大螃蟹的。
并且弗朗西斯科还是过于谨慎了,三d电影和imax需要迅速普及就要用摧枯拉朽的气势,小家子气的电影是很难一下扭转观众的观影习惯的。
可不管弗朗西斯科成功或者不成功,这种具有实验精神的人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于是程晓羽语气诚恳地说道:“科恩导演的片子我看过,技术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其实现在三d电影制作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只是观影市场还没有成熟,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三d和imax一定会大放异彩。”
这句话程晓羽说的很平和,但也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只能说明他对三d和imax电影还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并不是哗众取宠的想要弄三d和imax。
“对!没有足够的三d和imax荧幕,也没有群众基础,这是有点不好解决的问题,并且数字影院的普及度都还不够,数字拍摄、数字放映的推广都势在必行,现在大多数导演认为胶片才能代表电影艺术,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电影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门口,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说完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又看了看坐在他对面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面这位就是胶片电影的忠实拥护者。
这时雪茄室的所有人都集中注意力开始关注这里的谈话,数字与胶片之争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是制片方、发行方、院线还是演员,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巨大的影响。
程晓羽并没有因为关注的人多而藏着掖着,他十分坚定地说道:“数字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电视业就能看出来,11年美国电视业就完成了胶片向数字的转换,现在美国院线的数字荧幕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我想明年这一进程会加快……”
没有人敢像程晓羽这样肯定胶片电影的未来,斯塔文·贝尔都不能,毕竟现在胶片电影还是主流,数字电影从拍摄效果上来说远不如胶片电影,程晓羽这样说就是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按捺不住心里不爽,面带着些许嘲讽说道:“因为你的小情人要入主amc了吗?”本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不太喜欢程晓羽,因为他的电影就是纯粹商业电影,毫无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类的剖析,他不喜欢像商人一样的导演。
但程晓羽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的艺术导演并无恶感,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对方语气不好他也能够理解,自己钟爱的东西即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难以接受并试图反驳这完全是人之常情。
所以程晓羽只是非常诚恳切毫不避讳地说道:“这也是原因之一,大家都清楚这是大势所趋,转换成数字荧幕每年我们由此省下的拷贝制作及运输成本费足有十多亿美元之巨……”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听到程晓羽的话,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鸡尾酒,然后不满地说道:“又来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商人,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数字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面根本没有‘菲林感’,清晰度到能将就,但是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你们这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就可以无休止的毁灭电影艺术吗?”
斯塔文·贝尔其实也是偏向胶片电影的,但他清楚的明白商业和科技会驱使他们向数字电影转化,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想说我最爱的‘从想象到画面的跨越’是一长条的光化学品,它可以用手捧起来,扭曲,折叠;可以用肉眼细察,也可以投放于某个表面供别人观赏;它散发着香味,并不完美。如今,人们已开始给它的寿命倒计时。但我会一直忠于这种‘模拟’的(非数字的)艺术形式,直到最后一个实验室关门,我的《肖申克的救赎》也会用胶片摄影机……”
斯塔文·贝尔也知道数字化是趋势,但是他觉得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不希望程晓羽太过冒险,在他看来程晓羽是有才华的,但他也太过激进,一部大片都没有拍过,就砸下四亿要上三d和imax。
奥利弗·斯通吐出了一个烟圈说道:“我拍摄电影有个大致的标准,就是所有镜头都要先实景拍摄一遍,即使是cg动画的镜头也是如此,好让这些镜头看起来不是太数字化,还有那么一点真实的印记在其中。这是我的一种美学观念:事物总是不完美的,充满了确定的不确定性……那些厚重的、浓郁的、鲜艳的这些在数字电影中完全无法捕捉到,虽然数字电影很节省成本,让电影拍摄变得更简单,让表现更容易……但就目前来说,程,你一个还推动不了电影数字化的进程,我想在过几年等数
分卷阅读1275
分卷阅读1275
“奥斯卡”确实是相对来说比较公正的奖项,它对电影的摄影,美术,剧本,音乐的要求绝对是挑剔的,但奥斯卡基本上也还是带着镣铐跳舞,在利益杠杆的驱使下做着不亏本也赚吆喝的买卖。
毕竟小成本电影几乎不可能在奥斯卡获得成功,好莱坞并不是一个光荣的地方,私下拉票和游说,都是“奥斯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程晓羽无意挤入好莱坞大人物们的圈子里,这个时候他连奥斯卡的投票权都没有,插话进去只能让自己尴尬,不过斯塔文·贝尔显然不打算放过一直装作乖宝宝的程晓羽,拿着雪茄问道:“rain,听说你的四亿美金大制作不仅要制作三d版本,还要制作imax版本的?”
程晓羽耸了耸肩然后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好莱坞没有秘密’了……”
众人一阵轻笑,算是给予这个好莱坞新贵一点鼓励,斯塔文·贝尔抽了一口雪茄然后说道:“那你可真要和弗朗西斯科好好聊一下了,好莱坞第一部上映的imax长片就是他拍摄的。”
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苦笑了一下然后说道:“没什么太多可聊的,我只能说也许现在还没有到属于三d的时代,忠告就是最好不要去尝试……”
这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程晓羽身上,都想看看这个两部电影,北美票房超过六亿的新锐导演怎么回答。
第1044章 了不起的程晓羽(三)
程晓羽知道斯塔文·贝尔是一种隐晦的规劝,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和斯塔文·贝尔关系密切,所以无所谓被揭开丑事,并且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比斯塔文·贝尔更热衷于电影技术,是更加先锋的“技术狂人”。
程晓羽自然找机会看过他的imax电影——《玩命特快》,里面使用现在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效果相当不错,但是程晓羽觉得他忽略了一点,技术是为故事服务的,故事不好,技术玩的在溜也白搭,尤其是他还是第一个吃imax这个大螃蟹的。
并且弗朗西斯科还是过于谨慎了,三d电影和imax需要迅速普及就要用摧枯拉朽的气势,小家子气的电影是很难一下扭转观众的观影习惯的。
可不管弗朗西斯科成功或者不成功,这种具有实验精神的人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于是程晓羽语气诚恳地说道:“科恩导演的片子我看过,技术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其实现在三d电影制作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只是观影市场还没有成熟,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三d和imax一定会大放异彩。”
这句话程晓羽说的很平和,但也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只能说明他对三d和imax电影还是有着清醒认识的,并不是哗众取宠的想要弄三d和imax。
“对!没有足够的三d和imax荧幕,也没有群众基础,这是有点不好解决的问题,并且数字影院的普及度都还不够,数字拍摄、数字放映的推广都势在必行,现在大多数导演认为胶片才能代表电影艺术,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电影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门口,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说完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恩又看了看坐在他对面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面这位就是胶片电影的忠实拥护者。
这时雪茄室的所有人都集中注意力开始关注这里的谈话,数字与胶片之争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是制片方、发行方、院线还是演员,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巨大的影响。
程晓羽并没有因为关注的人多而藏着掖着,他十分坚定地说道:“数字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电视业就能看出来,11年美国电视业就完成了胶片向数字的转换,现在美国院线的数字荧幕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我想明年这一进程会加快……”
没有人敢像程晓羽这样肯定胶片电影的未来,斯塔文·贝尔都不能,毕竟现在胶片电影还是主流,数字电影从拍摄效果上来说远不如胶片电影,程晓羽这样说就是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按捺不住心里不爽,面带着些许嘲讽说道:“因为你的小情人要入主amc了吗?”本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不太喜欢程晓羽,因为他的电影就是纯粹商业电影,毫无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类的剖析,他不喜欢像商人一样的导演。
但程晓羽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的艺术导演并无恶感,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对方语气不好他也能够理解,自己钟爱的东西即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难以接受并试图反驳这完全是人之常情。
所以程晓羽只是非常诚恳切毫不避讳地说道:“这也是原因之一,大家都清楚这是大势所趋,转换成数字荧幕每年我们由此省下的拷贝制作及运输成本费足有十多亿美元之巨……”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听到程晓羽的话,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鸡尾酒,然后不满地说道:“又来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商人,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数字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面根本没有‘菲林感’,清晰度到能将就,但是色彩还原度上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仍旧与胶片摄影机之间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你们这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就可以无休止的毁灭电影艺术吗?”
斯塔文·贝尔其实也是偏向胶片电影的,但他清楚的明白商业和科技会驱使他们向数字电影转化,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想说我最爱的‘从想象到画面的跨越’是一长条的光化学品,它可以用手捧起来,扭曲,折叠;可以用肉眼细察,也可以投放于某个表面供别人观赏;它散发着香味,并不完美。如今,人们已开始给它的寿命倒计时。但我会一直忠于这种‘模拟’的(非数字的)艺术形式,直到最后一个实验室关门,我的《肖申克的救赎》也会用胶片摄影机……”
斯塔文·贝尔也知道数字化是趋势,但是他觉得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不希望程晓羽太过冒险,在他看来程晓羽是有才华的,但他也太过激进,一部大片都没有拍过,就砸下四亿要上三d和imax。
奥利弗·斯通吐出了一个烟圈说道:“我拍摄电影有个大致的标准,就是所有镜头都要先实景拍摄一遍,即使是cg动画的镜头也是如此,好让这些镜头看起来不是太数字化,还有那么一点真实的印记在其中。这是我的一种美学观念:事物总是不完美的,充满了确定的不确定性……那些厚重的、浓郁的、鲜艳的这些在数字电影中完全无法捕捉到,虽然数字电影很节省成本,让电影拍摄变得更简单,让表现更容易……但就目前来说,程,你一个还推动不了电影数字化的进程,我想在过几年等数
分卷阅读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