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一个绿袍官儿带着几个皂隶正在大街上敲锣,一边敲一边嚷嚷,“辽人要来了,涿州守不住,都收拾东西朝南边走啰!”
郭绍骑着马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只见各处大火冲天,木柴烧得黑烟弥漫,架着的火柴上一堆烧焦了的无头尸。
头上艳阳高照,若是尸体丢在城里不管,很容易腐烂发生瘟疫。还有那些人头,脑子和颅骨里的肉被人们挖了,然后放上石灰,早上已经送走。只能集中处理,到时候朝廷若发赏钱下来大伙儿就平分。
郭绍又询问李处耘:“战马分发各指挥了么?”
李处耘道:“已经分了,现在涿州的第三军、第五军、第六军一共还有约九千人。马匹稍有不足,一指挥da gai只有三百到四百匹马。不过一些个子稍小、披甲又少的士卒,可两人乘骑一匹马走;涿州到岐沟关也就四十里,并无问题。”
这时一个部将问道:“兵都撤了一大半,咱们还留在涿州作甚?”
郭绍道:“等着辽军主力南下时最好。”
李处耘回头道:“朝廷还没有下旨从涿州撤军的命令……但若咱们死守在此地被围了、粮食吃不了多久,大伙儿愿意留在这城里?”
部将道:“不愿意。”
郭绍听他们议论,又低头沉思。精神长久紧张之后,现在精力不充沛,许多纷乱的念头涌入脑海。这时他想起了陆家的父女,那陆神医给zi治过病……涿州这么多百姓,郭绍只和陆家的人有过接触。
他见卢成勇正在旁边,便道:“那陆神医家的人如何了,你可知道?”
卢成勇道:“昨晚卑职去陆家,想收拾主公的东西。见了一面,那陆家父女都mei shi ;不过开药铺的李氏全家都被乱兵屠了。卑职便劝陆神医赶紧收拾东西、和昨夜离城护送伤兵的将士一起离开涿州,往南走。那陆神医听了我的话,连夜收拾细软跑了,现在不知在何处。”
“离开涿州是明智之选,陆神医是个有头脑的人。”郭绍道。
此时涿州还有很多百姓不愿意走,毕竟本地人们赖以生存的房屋家产都在这里。郭绍无法指责他们要财不要命,那样的话可能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失去了仅有的财产同样生存困难。他们只能把命运赌在辽军主将的一念之间。
郭绍没法帮他们,他首先是个武将,杀敌、对zi的部下负责,才是他首要职责。他可以尽力约束部下不去屠戮劫掠,但还没有仁义到为了城中百姓把整支军队陷在这里的程度。
城中还有一些人,不赶着跑路,趁乱盗抢财物,那便更顾不得他们了。
……下午,忽报北部辽军前锋南下,直逼涿水北岸。
郭绍当即下令全军,骑马从四门分别出城,径直朝西南岐沟关方向跑路。
还没带走的辎重、粮草、帐篷,全被他们给扔了。涿州成了一座完全不设防、落败不堪的破城,城里面昨天发生的火灾,一部分现在都还没扑灭,一些地方几乎变成了废墟。
刚到岐沟关见到了昨夜就先跑路的众武将,杨彪见面就说:“厢都校祁驼被召到雄州行宫去了。”
郭绍听罢心道:皇帝多半是找祁驼去核实奏疏上的qing kuang,幸好我在奏疏里专门夸赞了祁驼,这厮本来为人就老实,不会卖我吧?
在岐沟关郭绍又碰到了负责粮草物资的李谷,俩人见面唏嘘寒暄了一番。郭绍得知,柴荣多日不见文武,疑龙体有恙云云。
还见到了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大家都是侍卫司的大将,韩令坤没有为难郭绍,放一大群乱哄哄的将士过河去了……怎么处置郭绍跑路,官家心里有数,倒不用他韩令坤操心。
过了拒马河,郭绍部在易州稍作停留。李谷言易州粮少,还要供应岐沟关守军;郭绍等只好带着乱兵向雄州方向行军。
乍看上去虎捷军左厢诸将乱作一团,行列混乱溃不成军。实则仍旧全在郭绍幕府几个人的掌控之下,一道军令就可以迅速部署,具体到一个指挥五百人的单位。
郭绍得知皇帝在雄州,正好过去面圣。
李谷道:“我已经弄清楚了郭将军及左厢将士的状况,这便要连夜先赶回雄州去回禀。咱们后会有期。”
郭绍却说道:“李兄明日一早动身也不迟。我正好还想上一道奏疏,劳烦李兄带回去上呈陛下。”
李谷听罢便道:“既然如此,那便明天动身。”
郭绍当夜安营下来,军中损失了很多帐篷,这会儿只见军营里烟雾腾腾,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火灾了。那是将士们弄了草药在熏蚊虫。风餐露宿fan zheng 没有好日子,冬天冻得人发抖,夏天不冷……但蚊子很多。
中军有帐篷住,郭绍当即在帐中琢磨写奏疏。这便是他回京计划的第二步:替皇帝找个替代留守河北的人。
这人没有别人,就是韩令坤!
但直接推荐韩令坤,不一定能凑效。郭绍想了很多牵扯的事。
……首先是李谷透露的柴荣病情,这让郭绍十分疑惑。
再度寻思了一番:寿州之战肯定极大地加速了淮南战役的进程,为周朝皇帝柴荣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就是这次北伐比历史上提早了。
而历史上柴荣是在北伐途中病倒的,这才有“功败垂成”的遗憾(实际上还没决战,胜败难说);但现在,如果人有宿命,那柴荣就不该在这时候病倒,时间提早了对不上。
fan zheng 柴荣不该在现在驾崩。李谷所言龙体有恙,难道是北伐决战不利,加上柴荣身体不好,气到了他造成的?
郭绍搞不清皇帝的病情,也判断不出皇帝究竟何时驾崩;fan zheng 可以确定,就柴荣那身体的状况,挺不了几年……作为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又病了连大臣都不见;他会不会考虑zi的江山的安全问题?
……郭绍想到这里,下令决心、默默道:吗的,赵黑脸先来阴的,叫我在涿州进退两难;你可别怪我也上书说你两句。
他当下就提笔写草稿,奏疏的名义是请罪书。
郭绍用潦草的毛笔字飞快地写道:微臣虽在涿州大胜辽国南院大王萧思温,却无力守卫涿州城;得知辽军大军南下,忧心虎捷军左厢全军覆没,只好弃城‘转进’。臣情知有负陛下之重托,请陛下降罪。
虎捷军左厢将士疲惫不堪,臣亦无力守卫北线。举荐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代。
韩令坤者,手握龙捷军精兵四万众,岐沟关左厢便有两万精锐,侍卫马步司一半都在他手里;又是沙场宿将,能力和实力远超微臣!
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在赵匡胤之父还在世时便与赵家为世交,与赵匡胤结交日久、兄弟之情感动整个禁军!
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才能出众、国家肱骨,有号“义社十兄弟”的将领个个都可独当一面。不仅殿前司铁骑军很多赵匡胤的兄弟,连侍卫司一半也在其兄弟韩令坤之手。赵匡胤一众兄弟撑起了大周禁军半边天。
臣素问能者多劳,赵将军部下韩令坤不守北线、不担起国家边备的重任,谁敢胜任?
……郭绍一番“谗言”,表面上是夸奖,实则是指出赵匡胤实力很大,不仅控殿前司铁将军,还染指侍卫司……侍卫司韩令坤也是其党羽的事实。
这等话,朝中随便一个人都一目了然、瞧得出来是“谗言”。
但郭绍表示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zi和赵匡胤水火不容,柴荣和朝臣都知道;既然是对头,说两句坏话不是很正常吗,有甚大惊小怪?
虽然是谗言,但说的是事实。柴荣被提醒一琢磨,把韩令坤留下还能削弱赵匡胤的势力,何乐不为……当然如果柴荣觉得赵匡胤是大大大的忠臣,殿前司和侍卫司都可以放心让他握着、不该防备;那郭绍便没办法了。柴荣要是能那么想,真是活该白送江山。
郭绍写了奏疏,又传左攸进帐,叫他润笔把文章写好看一些。
左攸看罢说道:“如此一来,官家应该会留下韩令坤,让主公回京了罢?”
郭绍道:“我觉得问题不大。留下韩令坤,既可以分化赵匡胤在侍卫司的影响,防止大将实力过强;又可以叫我回去盯着赵匡胤……何乐不为(制衡)?”
左攸小声提醒道:“官家的龙体真的不行了?那他最想防备的人可能是张永德。”
“张永德和赵匡胤是一路人,张永德对他还有知遇之恩。”郭绍道,“高平之战后,我非常清楚的事,赵匡胤能被重用最先就靠张永德举荐。”
郭绍又沉吟许久,小声道:“张永德是殿前司主将,但铁骑军在赵匡胤手里……十兄弟几乎都在铁骑军出任关键职位。”
但为何左攸也说皇帝最防备的是张永德?
历史上也确实是张永德先躺枪被解除了兵权,然后赵匡胤才上位。郭绍寻思,可能是一种武将集团内部的兵变规矩和习惯,毕竟五代十国大家玩兵变、轮流坐江山很娴熟频繁。
武将只服从强者,当继任的皇帝不能让他们服气,就要拥护甚至逼迫一个武将来上位;谁的职位高就“逼迫”谁,就算张永德不想兵变,可能也会身不由己。
因此大家都是按照经验来琢磨问题,如果周朝真的会被推翻,只要不出意外、该被推上去的人就是张永德!
但郭绍最惦记的,还是赵匡胤。
郭绍骑着马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只见各处大火冲天,木柴烧得黑烟弥漫,架着的火柴上一堆烧焦了的无头尸。
头上艳阳高照,若是尸体丢在城里不管,很容易腐烂发生瘟疫。还有那些人头,脑子和颅骨里的肉被人们挖了,然后放上石灰,早上已经送走。只能集中处理,到时候朝廷若发赏钱下来大伙儿就平分。
郭绍又询问李处耘:“战马分发各指挥了么?”
李处耘道:“已经分了,现在涿州的第三军、第五军、第六军一共还有约九千人。马匹稍有不足,一指挥da gai只有三百到四百匹马。不过一些个子稍小、披甲又少的士卒,可两人乘骑一匹马走;涿州到岐沟关也就四十里,并无问题。”
这时一个部将问道:“兵都撤了一大半,咱们还留在涿州作甚?”
郭绍道:“等着辽军主力南下时最好。”
李处耘回头道:“朝廷还没有下旨从涿州撤军的命令……但若咱们死守在此地被围了、粮食吃不了多久,大伙儿愿意留在这城里?”
部将道:“不愿意。”
郭绍听他们议论,又低头沉思。精神长久紧张之后,现在精力不充沛,许多纷乱的念头涌入脑海。这时他想起了陆家的父女,那陆神医给zi治过病……涿州这么多百姓,郭绍只和陆家的人有过接触。
他见卢成勇正在旁边,便道:“那陆神医家的人如何了,你可知道?”
卢成勇道:“昨晚卑职去陆家,想收拾主公的东西。见了一面,那陆家父女都mei shi ;不过开药铺的李氏全家都被乱兵屠了。卑职便劝陆神医赶紧收拾东西、和昨夜离城护送伤兵的将士一起离开涿州,往南走。那陆神医听了我的话,连夜收拾细软跑了,现在不知在何处。”
“离开涿州是明智之选,陆神医是个有头脑的人。”郭绍道。
此时涿州还有很多百姓不愿意走,毕竟本地人们赖以生存的房屋家产都在这里。郭绍无法指责他们要财不要命,那样的话可能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失去了仅有的财产同样生存困难。他们只能把命运赌在辽军主将的一念之间。
郭绍没法帮他们,他首先是个武将,杀敌、对zi的部下负责,才是他首要职责。他可以尽力约束部下不去屠戮劫掠,但还没有仁义到为了城中百姓把整支军队陷在这里的程度。
城中还有一些人,不赶着跑路,趁乱盗抢财物,那便更顾不得他们了。
……下午,忽报北部辽军前锋南下,直逼涿水北岸。
郭绍当即下令全军,骑马从四门分别出城,径直朝西南岐沟关方向跑路。
还没带走的辎重、粮草、帐篷,全被他们给扔了。涿州成了一座完全不设防、落败不堪的破城,城里面昨天发生的火灾,一部分现在都还没扑灭,一些地方几乎变成了废墟。
刚到岐沟关见到了昨夜就先跑路的众武将,杨彪见面就说:“厢都校祁驼被召到雄州行宫去了。”
郭绍听罢心道:皇帝多半是找祁驼去核实奏疏上的qing kuang,幸好我在奏疏里专门夸赞了祁驼,这厮本来为人就老实,不会卖我吧?
在岐沟关郭绍又碰到了负责粮草物资的李谷,俩人见面唏嘘寒暄了一番。郭绍得知,柴荣多日不见文武,疑龙体有恙云云。
还见到了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大家都是侍卫司的大将,韩令坤没有为难郭绍,放一大群乱哄哄的将士过河去了……怎么处置郭绍跑路,官家心里有数,倒不用他韩令坤操心。
过了拒马河,郭绍部在易州稍作停留。李谷言易州粮少,还要供应岐沟关守军;郭绍等只好带着乱兵向雄州方向行军。
乍看上去虎捷军左厢诸将乱作一团,行列混乱溃不成军。实则仍旧全在郭绍幕府几个人的掌控之下,一道军令就可以迅速部署,具体到一个指挥五百人的单位。
郭绍得知皇帝在雄州,正好过去面圣。
李谷道:“我已经弄清楚了郭将军及左厢将士的状况,这便要连夜先赶回雄州去回禀。咱们后会有期。”
郭绍却说道:“李兄明日一早动身也不迟。我正好还想上一道奏疏,劳烦李兄带回去上呈陛下。”
李谷听罢便道:“既然如此,那便明天动身。”
郭绍当夜安营下来,军中损失了很多帐篷,这会儿只见军营里烟雾腾腾,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生火灾了。那是将士们弄了草药在熏蚊虫。风餐露宿fan zheng 没有好日子,冬天冻得人发抖,夏天不冷……但蚊子很多。
中军有帐篷住,郭绍当即在帐中琢磨写奏疏。这便是他回京计划的第二步:替皇帝找个替代留守河北的人。
这人没有别人,就是韩令坤!
但直接推荐韩令坤,不一定能凑效。郭绍想了很多牵扯的事。
……首先是李谷透露的柴荣病情,这让郭绍十分疑惑。
再度寻思了一番:寿州之战肯定极大地加速了淮南战役的进程,为周朝皇帝柴荣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就是这次北伐比历史上提早了。
而历史上柴荣是在北伐途中病倒的,这才有“功败垂成”的遗憾(实际上还没决战,胜败难说);但现在,如果人有宿命,那柴荣就不该在这时候病倒,时间提早了对不上。
fan zheng 柴荣不该在现在驾崩。李谷所言龙体有恙,难道是北伐决战不利,加上柴荣身体不好,气到了他造成的?
郭绍搞不清皇帝的病情,也判断不出皇帝究竟何时驾崩;fan zheng 可以确定,就柴荣那身体的状况,挺不了几年……作为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又病了连大臣都不见;他会不会考虑zi的江山的安全问题?
……郭绍想到这里,下令决心、默默道:吗的,赵黑脸先来阴的,叫我在涿州进退两难;你可别怪我也上书说你两句。
他当下就提笔写草稿,奏疏的名义是请罪书。
郭绍用潦草的毛笔字飞快地写道:微臣虽在涿州大胜辽国南院大王萧思温,却无力守卫涿州城;得知辽军大军南下,忧心虎捷军左厢全军覆没,只好弃城‘转进’。臣情知有负陛下之重托,请陛下降罪。
虎捷军左厢将士疲惫不堪,臣亦无力守卫北线。举荐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代。
韩令坤者,手握龙捷军精兵四万众,岐沟关左厢便有两万精锐,侍卫马步司一半都在他手里;又是沙场宿将,能力和实力远超微臣!
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在赵匡胤之父还在世时便与赵家为世交,与赵匡胤结交日久、兄弟之情感动整个禁军!
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才能出众、国家肱骨,有号“义社十兄弟”的将领个个都可独当一面。不仅殿前司铁骑军很多赵匡胤的兄弟,连侍卫司一半也在其兄弟韩令坤之手。赵匡胤一众兄弟撑起了大周禁军半边天。
臣素问能者多劳,赵将军部下韩令坤不守北线、不担起国家边备的重任,谁敢胜任?
……郭绍一番“谗言”,表面上是夸奖,实则是指出赵匡胤实力很大,不仅控殿前司铁将军,还染指侍卫司……侍卫司韩令坤也是其党羽的事实。
这等话,朝中随便一个人都一目了然、瞧得出来是“谗言”。
但郭绍表示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zi和赵匡胤水火不容,柴荣和朝臣都知道;既然是对头,说两句坏话不是很正常吗,有甚大惊小怪?
虽然是谗言,但说的是事实。柴荣被提醒一琢磨,把韩令坤留下还能削弱赵匡胤的势力,何乐不为……当然如果柴荣觉得赵匡胤是大大大的忠臣,殿前司和侍卫司都可以放心让他握着、不该防备;那郭绍便没办法了。柴荣要是能那么想,真是活该白送江山。
郭绍写了奏疏,又传左攸进帐,叫他润笔把文章写好看一些。
左攸看罢说道:“如此一来,官家应该会留下韩令坤,让主公回京了罢?”
郭绍道:“我觉得问题不大。留下韩令坤,既可以分化赵匡胤在侍卫司的影响,防止大将实力过强;又可以叫我回去盯着赵匡胤……何乐不为(制衡)?”
左攸小声提醒道:“官家的龙体真的不行了?那他最想防备的人可能是张永德。”
“张永德和赵匡胤是一路人,张永德对他还有知遇之恩。”郭绍道,“高平之战后,我非常清楚的事,赵匡胤能被重用最先就靠张永德举荐。”
郭绍又沉吟许久,小声道:“张永德是殿前司主将,但铁骑军在赵匡胤手里……十兄弟几乎都在铁骑军出任关键职位。”
但为何左攸也说皇帝最防备的是张永德?
历史上也确实是张永德先躺枪被解除了兵权,然后赵匡胤才上位。郭绍寻思,可能是一种武将集团内部的兵变规矩和习惯,毕竟五代十国大家玩兵变、轮流坐江山很娴熟频繁。
武将只服从强者,当继任的皇帝不能让他们服气,就要拥护甚至逼迫一个武将来上位;谁的职位高就“逼迫”谁,就算张永德不想兵变,可能也会身不由己。
因此大家都是按照经验来琢磨问题,如果周朝真的会被推翻,只要不出意外、该被推上去的人就是张永德!
但郭绍最惦记的,还是赵匡胤。